大班科学教案5篇【经典】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体验探索的乐趣。
教学准备:冰块若干 干湿毛巾两块 脸盆4个 镜子每人一个 灯笼一个 电水壶一把
热水许多 多媒体课件《小水滴的旅行》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水在自然界存在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出示灯笼请幼儿猜灯谜:不洗不脏,越洗越脏,洗它不能吃,不洗反能尝.(水)
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提问问题:
1、水能变成什么?
2、天上为什么下雨?
3、出示干湿毛巾请幼儿讨论湿毛巾怎样变干,毛巾上的水哪去了?
小结:小朋友说了那么多水的变化到底水是怎么变得呢?小朋友做实验后就明白了。
二、做实验
实验一把冰块放到热水中观察冰块的变化,幼儿自由讨论,并把结果记录在纸上。
教师小结:冰受热变成了水
实验二教师在电壶中加少量的水并加热,请幼儿讨论水加热变成什么?并把结果记录在纸上。
教师小结: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实验三首先让幼儿摸一下镜子的感觉<凉凉的>,照一照自己在镜子里的样子,然后把镜子放到热水盆上面一会儿,观察镜子与以前有什么不同。幼儿自由讨论并把结果记录纸上。
教师小结:水蒸汽遇冷变成水。
请几名幼儿把画好的统计表讲解一下并对做的比较好的幼儿给予鼓励。
教师小结:冰受热变成水,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三、观看媒体课件
观看多媒体课件《小水滴的旅行》边看边提问:
小水滴的家是什么地方?太阳公公放出万道金光小水滴发生了什么变化?冷风一吹水蒸气变什么什么?冷风继续吹云彩里的小水滴有什么变化?使幼儿加深对水的三太变化的了解。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螺丝钉,螺丝帽的特征及用途
2、了解要使用螺丝钉,螺丝帽进行连接,它们大小要匹配
3、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在生活中探索发现更多的螺纹咬合原理的物品。
活动准备:
百宝箱一个;大小不一螺丝若干;小细绳;细铁丝;透明胶,一段音乐。
活动过程:
一、以百宝箱的形式出示材料,同时提出任务,幼儿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记录
1、教师出示装有螺丝、小细绳、细铁丝、透明胶的百宝箱,引起兴趣。请幼儿在百宝箱中摸出各种材料,说说生活中这些材料有什么用途。
2、提出任务:白胡子老爷爷布置了一个任务,把两个中间有孔的积木,用提供的材料连接起来,猜想一下,哪个材料在连接任务中能做到又快又牢固?
3、请幼儿自由分组,四人一组,分三组坐好,每组请一个小组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将小组的意见记录到手中的记录表上。
4、组长公布小组讨论结果。
二、幼儿动手操作,再次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操作后的结果。
1、动动手,做做看,真的和猜想的一样吗?还是分成三组,每组四人,小朋友自己协商,每人拿一种材料进行连接,直到音乐停下来,放下手中的工作。
2、以小组为单位,检查组员们的`工作,看看在速度和牢固两方面都兼顾到了的连接材料是什么。将他们记录在表格上。
3、共同小结:最佳的连接材料是螺丝。
三、认识螺丝钉,螺丝帽,靠螺纹相互咬合连接。
四、集体讨论:
生活中哪些地方是用螺丝连接固定的呢?
五、教师提出第二的任务,将螺钉螺帽混到一起,且大小不一的螺丝配对拧好。
“工人叔叔是长期和螺丝钉打交道的,可是大小不一的螺丝钉,螺丝帽全混到一起了,请小朋友们帮帮忙,把它们配对拧好”。
教师小结:螺丝钉和螺丝帽要大小合适才能用。
六、延伸:
生活中还有一些利用螺纹相互咬合的原理进行连接的物品,比如:杯子、笔筒……所以,今天老师给你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回去后找找还有哪里利用螺纹咬合原理制造的物品,回头我们交流一下。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已有的动物经验进行推测和质疑,并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2、在交流质疑中进一步积累动物的经验,能认真思维积极探索。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重点:
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难点:
能运用已有的动物经验进行推测和质疑。
教学准备:
一块大拼板和截片教学课时:1课时教育理论依据:
《课程指南》中指出:大班的孩子对周围的世界有着积极的求知探索的态度,爱学、好问、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我根据孩子对动物积极探究的态度设计了本活动;在活动中渗透了"能根据周围事物的`属性进行概括和分类"的学习经验,因此设计中包含了"四条腿"等一些线索的提供。大班孩子年龄特点中提及"展现生活经验,交流信息和表达情感",因此我抓住了幼儿的语言表达特点和学习特点,创设了游戏的情景,为孩子主动探究、质疑、推测创设了空间和环境。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交流已知的有关动物经验)1、最近我们一直在研究关于动物的秘密,你们知道动物的哪些秘密?
小结:老师知道你们确实知道不少动物的秘密。
过渡:今天我就想来考考你们,敢不敢接受挑战?(敢)二、猜一猜(根据线索层层推理,猜测答案)森林图片4条腿尾巴食草生蛋(一)探讨猜测方法(了解箭头的含义)1、我们要来猜一个动物,这个动物的一些秘密就藏在这些板的后面,怎么来猜呢?
幼:一个一个翻/看着标志,一个一个从开始往下面翻。
小结:是呀,就是根据箭头的指示一个一个往下翻。
(二)根据"大森林"猜动物1、看到了什么?(大森林)2、看到这样的大森林,你们会想到什么动物?
小结:你们说了这么多的动物都是在森林里的,昆虫在森林里、空中飞的小鸟在森林里、走兽也在森林里,都是有道理的。
过渡:那么今天猜的是一个动物,看来根据一条线索还不能确定是哪个动物,怎么办?
(三)根据"4条腿"猜动物1、四条腿的动物会想到谁?
小结:有了两条线索你们现在说的都是四条腿的动物了。
过渡:可是这个答案还是很多还是不好确定是什么动物,怎么办呢?(继续翻第三张)(四)根据"尾巴"猜动物1、看到这个线索,你觉得象什么?会想到哪个动物?
小结:你们觉得这个是鼻子想到了大象;认为这个是尾巴想到了变色龙,想的很有道理,它的确是动物身上的一个部分,离答案越来越近了,不要骄傲,继续加油!
(五)根据"吃草的嘴巴"猜动物1、看到吃草的嘴巴会想到哪个动物?
幼:鳄鱼/我觉得是恐龙。
2、刚才说了这么多,现在我们就把4条线索连起来看,生活在森林里4条腿身上有这个部位又是吃草的会是什么动物呢?
(幼儿可能猜测恐龙)教师猜测:那我觉得是犀牛,因为可以在森林里,4条腿,这个是犀牛头上的一个角,它也是吃草的。你们觉得有道理吗?
(有的孩子同意老师,有的孩子大胆提出质疑)(六)根据"大蛋"猜动物(教师翻出最后一张)1、你们还认为是恐龙吗?
幼1:是的,恐龙就是生蛋的。
2、象恐龙这样生蛋的动物我们叫它卵生动物,那么是不是所有动物都是生蛋的?(不是)小结:看来恐龙是符合这些条件的,我的题目没有把你们难倒,你们真聪明,那么答案是恐龙,会是什么恐龙呢?想不想知道答案?(想)三、拼一拼(验证答案)我的这几个板是在一张大拼图上截下来的,请几个小朋友把这些板拼到大拼图上,答案就出来了。
(4名幼儿来拼,其他孩子等待)总结:你们真聪明,现在看到了正确答案。今天我们猜的就是三角龙,这5条线索就是三角龙身上的5个秘密,再来看看是三角龙的哪些秘密。
四、找一找(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恐龙秘密的兴趣)师:今天真开心,通过一步步线索来猜动物发现了三角龙的5个秘密,其实在恐龙家族里还有很多其他的恐龙,他们身上也有很多的秘密,有些秘密是一样的,有些秘密不一样,下次我们到班级恐龙乐园里去找找这些秘密,再来研究!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不是所有的地方都会下雪,初步了解其原因。
2、能在地球仪上找到赤道和南北极的位置,了解它们的气候特点。
3、对地球有探索的兴趣,积极地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
2、幼儿对地球仪具有初步的认识经验,如赤道、南北极等。
3、大地球仪一个,上面贴有叔叔、阿姨的头像。
活动过程:
一、讨论:冬天所有的'地方都会下雪吗?
观看教学挂图,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看见图中打电话的小姑娘了吗?想一想,这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
1、教师:冬天所有的地方都会下雪吗?(幼儿自由猜测,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2、引导幼儿了解各地的气候情况。
教师:小姑娘打电话给她的叔叔和阿姨,我们来听听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幼儿边看叔叔、阿姨的图片,边听教师讲述电话内容。叔叔说,这里下了好大的雪,雪景非常漂亮。阿姨说,这里没有下雪哦,可以去海滨游泳。(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气候。)
二、探索各地气候不一样的原因。
1、讨论各地气候不一样的原因。
教师:为什么有的地方下雪,有的地方不下雪呢?
2、观察地球仪,了叔叔和阿姨所在的位置。
教师:我们一起在地球仪上找找叔叔和阿姨分别住在什么地方(东北、海南。幼儿根据地球仪上的头像,分别找到叔叔、阿姨所在的地理位置。)
3、引导幼儿迁移已有经验,自由结伴,进行讨论。
教师:仔细看看东北和海南在地球仪上的位置,想想为什么东北和海南的气候相差这么大呢。(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迁移对地球仪的认识经验,并根据其所处的地理位置进行讨论。)
三、教师利用地球仪小结。
1、你知道地球上哪里是太阳照得最多的地方吗?(赤道)赤道在哪里?
2、请小朋友用手指出来。与赤道气候相反的地方是哪里?请你们把它找出来。(南极、北极)南极和北极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冰天雪地)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活动,使幼儿发现肥皂的外形特处和用途。
2.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各种感官司感知多种多样的肥皂。
3.通过吹泡泡活动,增添幼儿的乐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形状、颜色、气味不同的洗衣皂、香皂、药皂、婴儿皂每组一份。
2.脏手绢若干,脸盆四只。
3.吹泡泡玩具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尝试一:引导幼儿观察肥皂的外部特征,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多种多样的肥皂
1.请小朋友试着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筐中的肥皂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什么味道。
2.幼儿动手尝试,教师引导、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感官司进行尝试。
3.请幼儿相互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并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介绍给大家。
4.师生共同部结:肥皂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各种各样的形状,各种各样的味道。
(二)尝试二:洗手间
1.提供四盆水,肥皂若干
教师提问:手绢脏了,你们能把它变干净吗?
2.幼儿尝试洗手绢,教师个别指导,同时引导幼儿观察洗的过程中手绢和水的变化,感知肥皂的用途。
3.讨论:肥皂的用途。
4.总结。
(三)尝试三:游戏“吹泡泡”
出示吹泡泡玩具,幼儿动手尝试,引导并鼓励幼儿吹出又大又多的.泡泡。
小朋友在欢乐中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12-29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8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9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9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11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11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12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2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3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