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22 11:39:04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9篇(实用)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9篇(实用)

语文教案 篇1

  《窗》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小说之林”。所选几篇小说通过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人物的灵魂。所以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引导学生抓住情节,分析评价人物形象。借助形象思维,让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

  初二年级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对小说阅读的基础上,由理解能力上升为欣赏能力乃至研究能力的训练内容。新的《语文教学大纲》在阅读上的要求是:发展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领悟作品的内涵,初步鉴赏文学作品。因此学习的重点是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创造性阅读,并转化为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和体验作品给予我们的生活观和人生哲理,发现和创造新的艺术形象。

  本文教学的难点在于领悟作品的深刻内涵,能认识人性的美丑。因此教学设计重在引导学生品味和体验深刻的人生哲理。课堂教学的目标为1、学习精巧的构思,精练、含蓄的语言(知识储备点)2、认识人性的美与丑(情感体验点)3、独特的写作手法(能力培训点)

  由于是普通班的学生,基础偏差,而且程度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学法指导上,以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以认可、赞赏、宽容、鼓励去激活他们的学习欲望。使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在愉悦的状态中茁壮成长。

  本课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提问法,讨论法,分析研究法,比较法,实践法,答疑法等。

  本文拟定一课时完成。

  教学设想:一、激趣导入 二、自读交流,整体感悟 三、合作探究,品析美文 四、拓展提高,课后延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面对这扇窗,你看到了什么?

  佛说:心中有佛,眼里就有佛。

  二、自读交流,整体感悟。

  1.引导学生理清全文结构

  2.思考:

  同样的窗口,为什么病友能够看到美丽的风景,而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三、合作探究,品析美文。

  1、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2、接着,又是一场扣人心弦的网球赛。他听着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3、结果,病情一天天加重了,医生们对其病因不得而知。

  4、第二天早晨,医护人员送来了洗漱水,发现那个病人早已咽气了,他们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

  四、拓展提高,课后延伸。

  1.小说以“窗”为标题,好在那儿?你能给它另拟一个标题吗?

  2.故事的结尾,出人意料,耐人寻味。你“寻”出了什么味?

  3.请发挥你的想象力,续写一段:

  当这位病人看到光秃秃的一堵墙之后,他……

  五.总结全文

  1.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出来。

  2.真正的光明在我们的心里,该点燃的是我们的心灯。----证俨法师的话结束全课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水乡的一些特点,感受水乡美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主要板书设计:

  水多

  21、水乡歌 船多 美

  歌多

  教学过程:

  一、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十一课《水乡歌》(生齐答)

  2 首先,盛老师想带我们小朋友到水乡看一看,好不好?(出示录像)

  3 看完了录像,水乡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二、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 是啊,水乡的水真多啊!(板书:水多)

  2 课文哪一段写的水乡的水多?(出示课文第一段)

  3 自己读读课文,你从哪儿感觉水乡的水多?(生读课文)

  4 交流:(相机出示)

  (1)千条渠,万条河。(课件录象欣赏,师边指出“渠”“河”,帮助学生理解)

  你能读出水多吗?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读。

  评{读的真好!

  老师好象感觉到水乡只有几条渠,几条河谁能再读一下。——齐读。

  (2)池塘一个连一个

  对啊,池塘一个连着一个,有好多池塘,你能读出来吗?

  评:老师好象只看到几个池塘,谁再来试一下?——齐读

  (3)处处绿水荡清波。

  从哪儿看出来水多?(处处)课件演示:绿水清波。

  从“绿水清波”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水乡的水多,还看到了水乡的水怎么样?

  师述:是啊,水乡的水真美啊,渠水哗哗流淌,河水清澈荡漾,池塘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耀眼的光芒,金光闪闪。你能把这么美的水读出来吗?

  评:老师好象没有看到清清的河水。

  水乡的水真多啊!水乡的水真美啊!我们一起来把第一段读一读,赞美一下水乡的水。

  三、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水乡除了水多,还有什么多?(船多)哪一段写了船多?

  2、自己读读课文,同桌讨论你是从哪儿感觉到船多的?

  3、交流

  (1)“千只船,万只驳”什么是驳呢?我们一起来看(边看边介绍:一只又一只的船满载着货物连在一起叫“驳”。

  水乡的船真多啊!你能读出来吗?自己先试着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还有哪些地方也看出船多?“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湖面飘满河。

  特别是哪几个词?(片片、飘满、飘满)

  A 说说为什么白帆像云朵?(因为白帆是白的,云朵也是白的,白帆在水中移动,云朵在空中飘动,大海是蓝色的,天空也是蓝色的。)学生如果回答不出,教师提示。

  白帆多像空中飘动的云朵呀!多美啊!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试读——指名读

  评:老师感觉白帆不是很美,白帆没有飘满湖面,谁再来试试。——齐读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读一遍)

  4、让我们想象一下,水乡这么多的船,人们在干什么?(打鱼、捉虾、养蟹、运输)

  5、水乡人民多勤劳啊!让我们一起把第二段读一下,让老师听听你们能不能读出水乡的船多,水乡的船美。

  四、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水乡的水多,水乡的船多,人民的生活富裕了,他们的心情怎么样呢?我们一起去看看。(水乡人民正在干什么?)出示图,歌多吗?

  1、出示课文(自己先试着读读看,从哪些地方看出歌很多?

  2、读完了,你们有什么问题吗?(箩是装什么的?怎么装歌?)

  师反问“箩装歌真能装吗?那为什么这儿歌要用箩来装呢?”(学生再读,从中感悟)

  哦,原来是歌太多了,多得简直可以用箩来装了!你们能读好这句话吗?自己先试着读一读。老师读,老师读的`好不好?给你掌声,谁想向老师挑战的?——齐读

  3、水乡人民在歌唱什么?(显示新生活)

  4、请小朋友说说生活到底“新”在哪里?(指名回答)

  5、师:风光美丽的水乡,勤劳的水乡人,水乡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水乡人民感到无比的幸福,看谁能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指名)

  评:A感觉上去,人民的生活还不是很幸福,谁再来试一下。

  B你读的真好,让老师感觉到水乡人民的生活像喝了蜜糖一样甜,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齐来把这一段读一下。

  五、总结

  1、师述:水乡的水呀静静地流,水乡的船呀悠悠地飘,水乡的歌呀尽情地唱,让我们随着美妙的音乐唱唱水乡歌。

  2、配乐读全文。

  3、水乡真美,不仅水多,船多,歌也多,如果有游客到我们水乡来,你准备向他夸夸我们水乡的什么呢?(自己先准备一下,如果能加上动作就更棒了)(水多、船多或歌多)

  六、课内延伸

  过度:水乡不仅水多,船多,歌多,而且其他的也多,看——

  1、出示三幅图片,看看水乡还有什么多?(指名回答)

  师小结:是啊,水乡鱼多,虾多,桥也多。

  2、你们能像小作家一样把它编成像课文一样的小诗吗?4人一小组,进行讨论,看看哪一组编的最美,老师奖给他们。

  出示句式:

  水乡什么多?

  ________________多。

  千_________,万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组讨论,编诗(师到下面指导)

  4、交流

  鱼多,千天鱼,万条鱼,装满一箩又一箩,乐的渔民乐呵呵。(师讲评:打鱼的人叫什么?渔民们打到鱼时心情怎么样?可以用哪个词?那最后一句我们可以用“乐的渔民……”

  桥多,千座桥,万座桥,座座大桥都宽阔,交通方便人人乐。(现在的桥都很宽阔,汽车来来往往,交通可真……可以怎么说?)

  虾多,千只虾,万只虾,虾儿一网又一网,跳来跳去美景多。

  师评:你们真聪明,一个个都变成了小诗人,老师真为大家感到骄傲。聪明的小诗人们,老师要给你们猜个谜语(出示)谁来猜?

  谜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个生字(出示两个生字)

  A 自己想一想,你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记住它?

  B 你想记哪一个字?怎么记?

  C 看看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D 看老师写一下,(边写边讲注意点)

  E 请小朋友打开本子,自己写一下。

  七、作业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会认“撒”等9个生字,会写“勺”等12个字。

  2、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张衡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是因为他从小就喜好天文,善于观察和考虑,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激发同学热爱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课件(布满繁星的夜空、北斗七星、北斗七星绕着北极星转、摘苹果)

  2、实物投影仪。

  3、生字、词语卡片。

  4、作奖励用的科学家的图片。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

  1、你们知道古时候我国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吗?

  2、直观感知。利用实物投影仪,老师介绍张衡和他发明的地动仪。

  3、当你知道了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时,你想说些什么?

  4、出示课题并朗读。这节课,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张衡小时侯的故事。你们想听吗?(板书课题:数星星的小朋友)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自读、正音。

  2、借助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拿出 ,小组自学下列字词:勺、斗、组、睡、玉、数、珍珠、钻研、距离。

  4、玩字卡游戏。(老师随意说字音,同学按老师所读的顺序用字卡搭一座拱桥、小组合作,玩字卡组词接龙游戏)

  三、读通课文,初步感悟

  1、初读感悟:

  ⑴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⑵ 各人画出自身所喜爱的句子反复朗读,再读给小组的伙伴听,请小组成员评价。

  ⑶ 朗读展示。选你最喜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的同学假如觉得他读得准确优美,可模仿他的语气读一遍。

  “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当同学读到这一句话时,可播放课件,让同学感受到夜空和星星至多)

  “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让同学谈谈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你看,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勺口对着的那颗星,就是北斗七星。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可播放课件,让同学只管感受到北斗七星的形状和北斗七星是怎样运动的)

  “这小朋友以也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让同学通过读“一夜”、“几次”、“果然”等词语体会张衡是怎样认真观察星空的)

  2、入情:

  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拓展活动

  同学们,你们想更多的了解张衡吗?你们想了解更多的'科学加吗?请读读课后的“我知道”,还可以到网上查找资料。

  五、作业

  课外阅读科普方面的文章,了解身边的科学常识。以小组为单位,编写手抄报。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了《数星星的小朋友》讲的市张衡小时候善于观察、肯动脑筋,长大后刻苦钻研天文终于成为一名杰出的天文学家的故事。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和老师听?

  1、配乐,讲故事。

  2、口头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练习题。

  二、复习词语

  1、让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词卡。

  2、摘苹果游戏。(课检演示:一个词卡为一个苹果,老师点击苹果即出示词语,同学齐读词语)

  三、指导写字

  1、字形分析、范写:

  ⑴ 组、睡、珍珠、钻研、距:都是左窄右宽的字。“珍”自右边的最后一撇长。“研”字右边的第二横落在横中线上。“钻”字右边的口字第一笔竖落在竖中线上。

  ⑵ 竖:左右结构,左右均等。

  ⑶ 说:右边的“垂”字,中间宽,两头窄,注意提示笔顺。

  2、同学先书写,在临摹。

  3、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写字展示、评价。

  四、拓展活动

  1、合作交流。同学把查找的资料在组内交流。

  2、各组选派代表展示。

  3、班级可开展一次手抄报评比活动。

  【教学后记】

  让同学课前去搜集有关张衡的资料,了解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天文学家。在教学时让同学抓住张衡的言行来体会他对天文的执著追求和热爱。在教学“垂”字时要注意四横的长短。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熟悉课文内容,掌握全文结构,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教学重点:熟悉全文内容,掌握课文结构。

  教学难点: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作者余秋雨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笔记》、《行者无疆》、《千年一叹》等,其中散文集《文化苦旅》曾获得多个书评大奖,《山居笔记》更获得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第一名。

  2.导语

  现在通讯事业发达了,电话、互联网的出现使我们的沟通方便多了,但是传统的书信联系在很多地方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邮递员也延续着他们的工作。不知道大家对邮递员有什么印象呢?

  二、听了几个同学对邮递员的看法后,我们看看余秋雨先生所写的邮递员也就是信客的故事。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并给文章的四个部分各写一个小标题。

  生字词:克扣 接济 唏嘘 稀罕 噩耗 呵斥 诘问 焦灼 伎俩 颠沛 吊唁文绉绉

  穷愁潦倒 风尘苦旅 鸡零狗碎 低眉顺眼 连声诺诺 生死祸福

  文章结构:信客当信客的原因---信客是怎样做信客的---信客为什么不做信客了---信客为什么当教师、校长也是好样的

  2.阅读课文一遍后,文中的`信客给你怎样的印象呢?可以用形容词来描述一下吗?

  任劳任怨 待人宽容 善良厚道 恪尽职守 有才干

  3.结合课后练习第一大题的3个小问题,再次仔细阅读课文,然后分小组讨论,看看文中主要写了信客的哪些故事,各个故事又体现信客怎样的为人呢?

  任劳任怨:代读写书信帮忙料理乡人后事、安抚死者家属

  待人宽容:遭别人怀疑、遭同乡诬称为小偷仍不计较

  恪尽职守:前后当了三十年的信客

  有才干: 当教师、校长同样受到赞誉

  4.在信客的这么多的故事中,哪个最让你感动呢?并说说原因。

  5.解答课后的练习

  三、小结

  回顾文中信客的故事和他的为人,如果让你在信客的墓碑上写碑文,你回用一句怎样的话来写呢?

  板书设计:

  信客当信客的原因---信客是怎样做信客的---信客为什么不做信客了

  任劳任怨:代读写书信 帮忙料理乡人后事、安抚死者家属

  待人宽容:遭别人怀疑、遭同乡诬称为小偷仍不计较

  恪尽职守:前后当了三十年的信客

  有才干: 当佬都同样受到赞誉

  第 二 课 时

  一、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二、完成课后习题。

  三、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信 客

  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诚信无私

  终年跋涉,非常辛苦-----任劳任怨

  收入微薄,生活贫穷-----待人宽容

  教学后记:信客一文的学习,学生对信客的品质和精神都能能较好地体会,对文章的结构基本能把握,朗读能力有提高。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培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2、学习从媒体及身边的生活中获得信息,并能够比较清楚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

  培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学习从媒体及身边的生活中获得信息,并能够比较清楚地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

  图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学《世界真奇妙》。

  二、看

  认真观察两幅图,说一说他们都在干什么?

  三、读

  读一读讨论的内容。

  四、说

  你知道哪些新奇事,给大家讲讲,你是怎么知道的?

  五、写

  选择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件有趣的事,写一写。

  要求:

  1、时间,即在什么时候。

  2、地点,即在什么地方。

  3、你发现的是什么事物。

  4、有条理地叙述出来。

  六、评读一读评价内容

  1.根据评价内容自己对照文本思考。

  2.落笔书写。

  七、作业

  总结本学期你所学到的知道情况。

  板书设计:世界真奇妙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2、体会末两句诗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过李白写的一首诗《赠汪伦》还记住吗?(学生背)这首诗写的是谁送谁的呢?(汪伦送李白)

  2、介绍李白(多媒体)

  据说李白常在黄鹤楼上与人饮酒赋诗。有一天,他听说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隐居在附近的襄阳,便立刻前往拜见。孟浩然听说李白来了,顾不得整理衣冠,赶忙来到堂前。李白一见孟浩然,抢上一步说:“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诗名天下,特来求教啊!”“哪里哪里,贤弟过奖了,过奖了!你才华横溢,我也久仰了呀!”两人一见如故,从此一起游山赏月,饮酒赋诗,谈人生,谈抱负……就这样,好几个月形影不离。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带远游,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选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送行。望着帆船远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写下了这千古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

  ①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

  ②引导学生理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之”的意思是去、往; “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这首送别诗写的是 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送谁到那里。

  (三)预习检查

  让学生读准下列五个字的读音、记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辞(cí)、 唯(wèi)。

  (四)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

  2、自学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3、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①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1个学生讲解古诗

  ②教师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前两行: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诗的意思是: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由黄鹤楼出发,乘船东行到扬州去。

  后两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船愈行愈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

  诗意:老朋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花红柳绿的三月去扬州。你乘坐的船儿越行越远,驶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长江水,还在向天边奔流。)

  (五)体会诗境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景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结合末两句体会诗人的感情)

  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六)能力训练: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

  1、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设计这分别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2、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选也最佳表演小组。

  3、根据表演效果,再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诗句的意境。

  五、教学结束:

  1、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积累“肃穆、荒谬、健忘”等词语,理解其词义并用词造句。

  ⑵了解作家及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⑶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作品战争的主题。

  2、能力目标:

  ⑴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在联系,理清文章叙事脉络。

  ⑵把握引文与正文的联系,力求从主要方面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如何快速准确全面地理解文意的.方法。

  ⑶揣摩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领会语言的深层含义,增强语感,提高理解力。

  3、德育目标:

  文章控诉法西斯罪行,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要和平,不要战争。学习本文,让学生铭记历史,正视现实,呼唤和平,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把握引文与正文,正文四个部分的联系,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意。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1种笔画。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识字、写字、理解课文。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投影片、头饰。

  四、板书:

  14 三个小伙伴

  小野猪 用嘴巴 挖树坑

  小袋鼠 用皮口袋 运肥料

  小 象 用鼻子 浇水

  五、教学时间:

  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初读课文,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

  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是讲一个关于三个小伙伴的故事。

  板书课题:14 三个小伙伴

  2、读题,讲解:伙伴就是同伴、好朋友。

  3、提问:你有好朋友吗?你们经常一起干什么?

  4、过渡:故事里的三个小伙伴是谁呢?它们在一起要做一件什么事呢?

  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挖坑施肥培土浇水嘴巴鼻子拱就把

  2)指名读生字词。

  3)指名读课文。

  看图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挂图,指名回答三个小伙伴是谁。

  小黑板先后出示下列词语:

  yě zhū dài shǔ xiàng

  小野猪小 袋 鼠 小 象

  指名读,齐读。

  从图上能看出它们去干什么吗?

  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齐读,指导读好句中停顿。

  一同上山栽树还可以怎么说呢?

  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多高兴啊!咱们来高高兴兴地读这句话。分组读,表演。

  指导写字

  1、指名读:同拉么把巴没有要

  2、根据笔顺集体书空。

  3、师范写生字,学生观察字形结构、笔画。

  左右结构的有:拉把没写时左窄右宽。没,右上不是“几”。

  上下结构的'有:要上下部分写扁些,要紧凑。

  4、学生在书上描红,在《习字册》上练写。

  5、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理解课文第二到第三自然段,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谈话导入

  1、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初读了14课课文,齐读题目,学习了它的生字,现在让我来看看小朋友的生字掌握情况。

  2、出示卡片:一同没有嘴巴就不要紧长鼻子怎么办手拉着手

  指名读,师生评议。

  新授

  1、课文中的三个小伙伴是谁呢?根据回答贴图片(作板书):小野猪小袋鼠小象

  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这三个小伙伴是怎么上山栽树的。出示挂图: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了,它们手里带了栽树的工具吗?它们怎么栽树呢?

  2、出示: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指导读好这句话。

  这时谁第一个想出了办法?它是怎么说、怎么做的?板书:用嘴巴挖树坑

  出示:小野猪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有硬硬的嘴巴。”不一会儿,小野猪就用嘴巴拱出了一个树坑。指导读,指名读,齐读。喜欢小野猪的小朋友再读一遍,可边说边演,评议。

  3、树坑挖好了,第二个困难又来了,是什么呢?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出示:没有箩筐运肥料怎么办?这时谁想出了办法?它怎么说、怎么做?板书:用皮口袋运肥料

  你喜欢小袋鼠吗?为什么?指导读。男女生赛读,评议。请喜欢小袋鼠的小朋友演一演。

  4、树坑挖好了,肥料也运来了,三个小伙伴就要栽树了,我们来看看它们接下去怎么做。指名生读第四自然段。

  什么叫培上泥土?指名做动作示范。

  5、没有水桶怎么浇水呢?指名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板书:用长鼻子浇水

  出示三个小伙伴说的话:你们看,三个小伙伴都这么说,都那么积极主动,没一个偷懒的。指导读小象说的话。

  什么叫“吸足了水”?小伙伴在山上栽树,小象从山上跑到河边,一定很远,还要把长长一鼻子的水运到山上,多不容易呀!指导读第五自然段,小组比读,评议。你喜欢小象吗?为什么?演一演小象。

  6、小树终于栽好啦!出示挂图2,看看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怎么写的?齐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导读。

  7、三个小伙伴不仅使出自己最大的本领,还那么积极主动,相互配合,一同把树栽好,都很可爱。小朋友也很聪明,你们和小伙伴一起做事一定也能很顺利。指名带上头饰表演,评选“表演小能手”,发智慧果。

  8、小朋友在一起学习,一起玩,就应该像这三个小伙伴一样,发挥自己的本领,一起努力,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得到快乐。

  看图讲故事

  1、出示投影片

  2、小结:小熊生病住院后,小伙伴都带上礼物来看望它,关心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好伙伴还应该怎样?希望大家以后也能成为好伙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语文教案 篇9

  展示目标:

  1、树立人类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才能良性发展的观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2、理解文中“文字”的比喻含义。

  3、了解全文的说明结构,准确清楚地把握大自然中有哪些种类的“文字”。

  4、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展示重点难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3、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4、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一、基础知识:

  1、 字词积累:(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衰草连天(shuāi) 连翘(qiào) 纬度(wěi) 销声匿迹(xiāo)

  蓑衣(suō) 阻挠(náo) 忌讳(huì) 悄然无声(qiǎo)

  2、 走进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明确: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2、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选两位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并板示,其余同学评价。

  明确: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本文的说明顺序。

  如有不同见解,其余同学可自由质疑或说出自己的理解。)

  明确: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三、合作探究:

  (1)第一部分:

  1、第一自然段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按照什么顺序?

  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

  2、第一自然段哪些词语说明时间的推移?

  用了“过后”“再过”“不久”“于是转入”“到了”“准备迎接”等词语,变化灵活。

  3、第二自然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举了三个例子。

  4、第二自然段举的三个例子按照什么顺序?

  按时间先后顺序。

  5、第三自然段讲到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用概括的语言回答。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把一些自然现象称为物候。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作物候学。

  6、第三自然段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按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言之有序。

  (2)第二部分:

  7、文章第四段为什么说利用物候于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从观测手段上看,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从数据意义上看,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

  8、文章第五段举北京的物候记录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3)第三部分:

  9、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

  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10、这四个因素按什么顺序说明?

  这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很有条理。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地点高下的`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因素则是时间因素。由三个空间方面的因素到一个时间因素,又是一种条理。

  11、“首先是纬度”这一段,举出桃花和刺槐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说明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12、“经度的差异”这一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了什么?

  举了连翘和榆叶梅、苹果开花两个例子,说明了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13、“高下的差异”这一段讲到“逆温层”。什么叫逆温层,逆温层是怎么形成的?

  按正常的物候现象,植物的抽芽开花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但在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逆温层的形成是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4)第四部分:

  14、研究物候学有哪些意义?

  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第二,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第三,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第四,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15、这四个方面的意义按什么顺序安排?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按从主到次的顺序、用“首先”,突出主要意义,其他意义用两个“对于”、两个“还可以利用来”“也可以利用来”这些词语可以看出。

  16、研究物候学对我国山区农业发展有什么意义?

  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特别是目前党中央提出的开发大西北的号召,因此,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很有意义的。

  四、拓展延伸:

  1、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清明前,开秧田”是根据节气确定“开秧田”的时间。

  “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是根据物候现象安排“点豆种瓜”的时间。

  “馒头云,天气晴”根据云彩的形状预测天气状况。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根据物候现象“雨中蝉叫”预测天气情况。

  “麻雀囤食要落雪”“猪衔草,寒潮到”。

  “蚂蚁垒窝要落雨”“鱼跳水,有雨来”“燕子低飞要落雨”“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龟背潮,下雨兆”“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这些农谚都是根据物候现象预测天气情况。

  2、除了农谚,古代的诗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明确: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诗人在初夏时节游览大林寺。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诗人曾为春天的逝去而伤感,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度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一节一练:

  阅读课文一、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17、理解下句:“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

  18、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上句中“融化”“ 萌发”“ 次第”的作用?

  (融化 萌发 次第用词典雅,富有形象性。)

  19、燕子翩然归来。上句中“翩然”一词的作用?

  (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用来描绘燕子的飞行十分恰当、形象。)

  20、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能否将上句中的“孕育果实”改为“结果”?

  (用词典雅,如果改为植物“结果”则显得口语化。)

  21、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上句中“簌簌”一词的作用?

  (“簌簌”是纷纷落下的样子,用词形象、典雅。)

  22、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能否将上句中的“销声匿迹”改为“消失了”?

  (“销声匿迹”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用词形象、典雅。如果改为“消失了”则显得口语化。)

  23、到处呈现一片蓑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上句中“蓑草连天”“风雪载途”的作用?(“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用词形象、典雅,给人美感。)

  24、理解下句: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用词典雅,有文言色彩。)

  25、“传语”“暗示”“唱歌”等词的作用?

  这些词语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拟人生动。

  26、“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词的作用?

  这些词写物候现象,用词形象、典雅。

  27、“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俗语,模仿布谷鸟的叫声的作用?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俗语,模仿布谷鸟的叫声的作用,说成催促农民及时耕作的话,十分形象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