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25 08:49:43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大全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大全10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写一次体育比赛。教材分提示语和插图两部分。提示语以问题入手,力图唤起学生对参加或观看体育比赛的记忆,并提出习作内容。然后从两方面提出习作的具体要求:一是要把运动员奋力拼搏的动作、表情、语言及观众热情助威的场面写出来;二是力求做到有点有面,详略得当。教材的学生正在进行乒乓球比赛的插图,是为引导学生回忆比赛时的场景而创设的情境。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参加体育比赛或观看体育比赛对学生来说,应该都是亲身经历过的事,有了亲身体验和感受后很易于捕捉到材料,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根据本班学情,本次习作使用两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按习作要求,选择表达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水平。

  教学目标

  1.通过写体育比赛,让学生热爱体育,近一步理解和内化体育。

  2.通过此次训练,让学生学会运用详略得当、点面结合的方法写清楚比赛经过,写好运动员们场上的表现及观众的反应。

  3.通过对运动员语言、动作、神态的刻画和对观众热情助威的场面描写,把比赛过程写清楚。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指导学生运用详略得当、点面结合的方法写清楚比赛经过,难点是指导学生留意观察,把比赛经过写具体。

  教学准备

  1.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体育比赛。

  2.准备一个奥运会体育比赛场面的精彩片断(配有解说的实播录像)。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8年8月8日至8月24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大家还记得那一段激动人心的日子吗?谁能说说有哪些运动员夺得了北京奥运会的冠军?

  2.同学们的记忆真不错!运动员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共夺得100枚奖牌,其中有51枚金牌、21枚银牌和28枚铜牌。让我们截取其中的一个夺冠片断,一起回顾羽毛球运动员林丹在北京奥运会决赛中的精彩片断。在看视频短片的过程中,要注意观看赛场的气氛、林丹在比赛时和比赛后的动作和神态以及观众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还要注意听一听解说词。(播放视频)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林丹与李宗伟的决赛片断真精彩。这是一次体育比赛(板书:一次体育比赛),今天我们就要通过自己的笔来记录一次体育比赛(板书:记)。

  2.请同学们默读课本第15页的习作提示,想一想:提示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3.读后交流:

  (1)这次可以写哪些内容?

  可以写自己参加或观看过的、印象最深的一次体育比赛。(板书:参加或观看印象最深一次)

  (2)时要注意什么?

  一是要把运动员奋力拼搏的动作、表情、语言及观众热情助威的场面写出来;二是力求做到有点有面,详略得当。(板书:动作、表情、语言、场面)

  三、组内交流,合理选材

  1.想一想自己参加过哪些体育比赛?观看过哪些体育比赛?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次体育比赛?

  2.4人小组内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选好自己要写的内容。

  3.请几位同学说一说自己要写哪一次比赛?参加比赛的有哪些人?比赛的大致过程怎样?比赛的结果如何?观众有什么的反应?

  四、借鉴,学习写法

  要想写好比赛过程,就要对比赛场面和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进行一些恰当的描写。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片段和例文,看完之后说一说:写得好不好?是怎样写好的?

  1.多媒体出示课文片段。

  (1)《勇攀高峰》片段:

  危机关头,方显英雄本色。她时而正手拉、拨、扣,时而反手推、挤、弹,关键时刻毫不手软。最终,她凭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自信,力挽狂澜,为队夺冠立下了汗马功劳。

  讨论预设:“时而……时而……”处写得好,抓住打乒乓球的动作,写出了邓亚萍球技高超的特点。

  (2)《苦练》片段:

  她的加练任务是十五个球。如果救丢一个,就负一个球。她玩命地向球飞扑过去。渐渐地,她的双腿发沉了,脸色苍白了。但她仍然不顾一切地奔跑着,滚翻着,飞扑着。当她救起第九个球时,倒在地上起不来了。

  讨论预设:“她玩命地……飞扑过去。”和“但她不顾一切地……飞扑着。”写出了陈招娣训练的动作。“她的双腿发沉了,脸色苍白了。”从身体的外在表现上,写出了陈招娣精疲力竭。

  (3)《“足球之王”贝利》片段:

  这时,贝利得到同样一个落点极好的传球后,左盘右旋,用假动作绕过对方三名防守队员。当对方第四人上来抢截时,贝利巧妙地把球一捅,球恰好从对方两脚间穿过。贝利一个跨跳越过第四名对手,球又控制在他的脚下,接着,他带球

  绕过冲过来拦截的第五、第六个对手。对方第七个队员一见,大喊一声:“不好!”飞身凶狠地朝他的脚下铲来,谁知贝利像跳芭蕾舞那样轻松一跳,又迅速地越了过去。随后,他突然来了个急刹车,再大步带球冲向对方球门,用他那高超的带球过人技术,迫使对方第八个第九个来抢截的后卫扑空。此时贝利已把球带入对方禁区,形成了与守门员一对一的有利局面。守门员慌了手脚,飞身前来扑救。贝利准备起脚,哪知这是虚晃一招,把后甩的右脚又赶紧收住,把球向上一挑,一晃身子,盘过守门员,把球轻松送进球门,全场顿时欢声雷动。

  讨论预设:这段描写把贝利在赛场上连过十人,把球踢进球门的过程写得细致入微。由于对方每次抢截的方式不同,贝利闯关的技巧也各不相同。突出表现了贝利敏捷矫健的身手,精湛的球艺和艺高人胆大的风貌。其中对对方队员凶狠拦截的描写,也有力的衬托了贝利球艺的精湛。

  引导学生写法:

  (1)比赛的`过程要详细写,比赛前的情况和比赛结果等要略写。

  (2)写比赛过程时,要抓住参加比赛的人的动作、神态、语言去写,还要对比赛场面进行描写,比如要写一写比赛环境、观众反应等,结尾还要注意升华主题。

  过渡:这次还要求做到有点有面,详略得当。再看一例文,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2.多媒体出示例文。

  比赛场上

  学校春季田径运动会正在顺利进行,操场上热闹非凡。主席台四周插满了五颜六色的彩旗,广播喇叭里不时传出雄壮欢快的乐曲声和打破记录、创造良好成绩的报喜声。操场中间,各种比赛正在紧张进行。操场四周坐满了观众,加油声,欢呼声,鼓掌声此起彼伏。

  “砰!”一声发令枪响,运动会中最紧张的一个项目——100米决赛开始了。6名小运动员像6支离弦的箭,从起跑线上冲出去。“加油!加油!”“李红玲,加油!”“齐笑,加油!”……在操场四周观看的同学们挥舞着拳头,为运动员们呐喊助威。发令枪一响,我的双眼就紧紧盯住那位穿一身红色运动衣的运动员。她叫冯冰,是我们班有名的短跑“健将”。你看她,快速地摆动双臂,两腿生风,一开始就处于领先地位。我和同学们高兴地扯着嗓子高喊:“冯冰,加油!冯冰,加油!”

  忽然,意外的情况发生了。只见正在飞跑的冯冰一个踉跄,一下子摔倒在地。我“啊”地惊叫一声,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已经有3个运动员趁此机会超过冯冰。我心中焦急地想:完了,这一下全完了!谁知,冯冰毫不迟疑,一纵身从地上爬起来,用尽全身力气拼命地向前追去。多么勇敢,多么顽强啊!

  这时,全场的气氛更加热烈。老师和同学们全都冲着冯冰喊加油。好,超过一个,又超过一个!冲线!冯冰终于以自己敢于拼搏的夺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1)引导学生结合例文,针对如何做到点面结合、详略得当谈看法。

  教师:读了这例文,我们感受到了紧张、激烈的比赛气氛,看到了观众激动地为同学助威的情景,看到了100米赛场上冯冰的顽强拼搏,看到了“我”对同学、对班集体的关心。这里对环境、活动群体的描写是“面”,对冯冰和自己的描写是“点”,这样采用点面结合、环境衬托的写法,就把运动会上紧张激烈的比赛场面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我们在习作中也要学习使用这样的写法。

  五、学生习作,独立成文

  刚才我们一起回顾了本单元课文中的几个描写片段,又读了一例文,通过讨论交流,大家对如何写好一次体育比赛应该心中有数了。下面就请同学们动笔习作,写下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那次体育比赛吧。

  第2课时

  一、默读习作,自我修改

  写完了,请同学们自己认真读一读,按照本次的要求,运用修改符号自行修改。

  二、交流,取长补短

  1.同桌互改。

  (1)在互改前,先进行自我,说说自己对习作哪些地方感到满意,哪些地方不满意。

  (2)同桌互换读文,再作。说说中哪里写得好,是否按要求写出了运动员在比赛中奋力拼搏的动作、表情、语言及观众热情助威的场面,是否做到了有点有面,详略得当。

  (3)互改习作。

  2.推荐欣赏、评议。

  (1)学生推荐好习作。

  (2)指名读习作,集体评议。按照本次习作要求,既要指出优点,更要提出修改意见。

  四、认真修改,誊抄成文

  在同学互改的基础上,结合欣赏评议过程中大家对习作的修改意见,再次认真修改自己的。修改好以后,誊抄上交。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知识,会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过程与方法:掌握本文结构和论证方法,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兴贤”在现实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

  掌握本文结构和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本文论证方法和结构在写作中的运用。。

  教学方法:

  自学法、引导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

  1069年2月,宋神宗起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变法。1085年,哲宗即位,起用司马光为相,新法全被废除。虽然新法被废除了,但王安石的`变法,仍旧使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为后来的改革制造声势的文章《兴贤》。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论述了任贤使能、任用贤才的重要性。

  【内容解析】

  1、 文章分为两段,这两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第一段讲为什么要“兴贤”,也即“兴贤”的重要性。第二段讲怎样“兴贤”,也即“兴贤”的做法(教师补充,这是议论文的常见结构。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有:A .是什么? —— 为什么? —— 怎么办?《六国论》B.论点 ———论证 ———结论《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2、 第一段中,作者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正反对比论证——兴贤则昌(正),反之则亡(反)。举例(事实)论证——列举历史事实,以古证今。

  3、 君王要怎么做才能“兴贤”?

  明确:①“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要求广泛咨询众人的意见。②“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要求广开言路,让人们敢于说话。③“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要求疏远小人。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要求不墨守成规。⑤“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要求不要对人才求全责备。

  4、 本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语言表达灵活,或用对举,如“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或用排比,如“商之兴也,有仲虺、伊尹,其衰也,亦有三仁。周之兴也,同心者十人,其衰也,亦有祭公谋父、内史过。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其衰也,亦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之众”,“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带;无土的水中,栽培出茁壮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却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先进的科学技术,给农业带来如此大的变化,令人惊叹。

  本课彩用连环画的编排形式,把图文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图画指导学生识字、读书、并渗透观察、想象能力的培养。

  设计意图:

  本课是以爱科学为专题编排的。在识字、读书的同时,吸引学生关注科学,爱科学,学科学,引发孩子们研究、探索的欲望,既动口,又动手,走出教室,走出校门,扩展自己的视野。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

  3、借助插图了解一些农业科技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在感情朗读中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向长辈了解农业的变化;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发兴趣

  1、师板书课题后生读题。(板书“农”时,边板书边说笔顺,要求学生认真看,仔细听。)

  2、谈谈课前了解到的农业的变化。

  3、师述: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农业的变化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学生给大家提个醒,明确读课文时要注意做到:

  (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或老师;

  (2)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3)读课文,结合图,想想课文的意思。

  2、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交流

  (1)出示生字,学生试读,指名读,及时正音。(重点知道读好“产”的前鼻音,“棚”的后鼻音)开火车认读生字。

  (2)学生说说自己已认识或刚认识的生字,怎么认识的?提出比较难识记的字共同讨论。

  (3)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4)选出自己认为最难读的句子,请大家读读。(随机指导读好2个长句子的停顿)

  a、我们用/世界上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一以上的/人口,袁爷爷立了大功。

  b、这种棉花/在吐絮时/就有红、黄、绿等不同颜色,棉纺厂/可以直接用它/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布。

  (4)分节抽读课文,及时正音。

  (5)谈谈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农业的变化。(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三、写字指导

  1、师范写生字:厂、产、介。

  2、生仿写,师要求第2个字比第1个写得好。

  3、组织评议。

  四、课后实践

  搜集农业的新科技成果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教师逐一出示生字,学生读并组词,看谁反应最快。(对于难识记的字要多出现几次)

  2、看教师嘴形,从自己的生字卡片中寻找并读出来。

  二、图文对照,精读课文

  师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农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文具体介绍了(杂交水稻良种、大棚种植、彩色棉花、无土栽培)。看到农业的这些变化,“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呢?(高兴、兴奋、激动、好奇)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1、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变化,对照图,练习朗读。

  2、交流朗读

  (1)第2自然段结合朗读,理解”引人注目”。

  (2)第3自然段让学生闭目想象,朗读好”百花盛开瓜果飘香”。

  (3)第4自然段重点读好好奇感。

  (4)第5自然段看图理解”十分茁壮”。

  (5)出示后三个自然段,你发现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体会过渡句,并仿照改一改文中的句子。)

  3、师述:了解了这么多,你最想说什么?(随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句子: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农业的`变化真大!

  4、小结: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无土的水中,栽培着茁壮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却养活了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先进的科学技术,给农业带来如此大的变化,令人惊叹。其实,农业的变化远不只这些。。

  三、争当”小讲解员”活动

  1、把自己课前搜集的农业科技成果拿出来,试着在小组内当讲解员介绍。

  2、推荐优秀者上台介绍(教师把学生搜集的资料贴在黑板上)。

  3、小结。

  四、积累词语

  1、请学生找出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读给大家听。

  2、出示读读记记中四字词,选其中的词语说话,并说说类似的词语。

  五、写字指导“科、技、纺、织”

  1、教师逐字范写,边写边讲解注意要点。

  2、学生仿写,师要求学生第2个超过第1个。

  3、展示学生作品,评议。

  板书设计:

  杂交水稻良种

  农业的变化真大大棚种植

  (先进的科学技术)彩色棉花

  无土栽培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体会课文小标题的含义。学习课文用小标题从不同的角度来组织众多资料的方法。

  2、品读文章用优美准确的语言生动地表示了维吾尔族的特点,表达作者对维吾尔民族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标题的内涵和特点,学习用小标题从不同的角度来组织众多资料的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维吾尔风情的图片和维吾尔民歌(如:文中提到的《达坂城的姑娘》)

  2、同学观看和倾听之后,感受维吾尔民族的特点。

  3、用自身的语言说说你眼中的维吾尔民族和人名的特点。

  4、对于一个不曾接触过的少数民族,播放介绍该民族风情的图片和民歌,能够真切而又具体的感受他们的民族风情。这样做能让同学有更为感性的认识。

  二、初步感知

  要求同学分成四组展开对课文的学习,并考虑:

  1、课文每一局部内容分别介绍了维吾尔族的哪些特点。

  2、你是从课文中那些地方很快发现这些特点的。

  3、能否用维吾尔族的特点直接替代原文的小标题:

  同学分组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课文。交流发言。

  整体掌握课文。让同学关注到小标题及其所起的作用,理解小标题的内涵及其含蓄之美。

  三、研读课文

  要求同学再读课文,考虑:文中哪写地方的描写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同学默读课文。自由交流发言。

  让同学沉溺到文本中。读一读,品一品,感受语言的美,更进一步的`体会维吾尔族的特点。

  四、深化课文

  你认为维吾尔族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同学交流发言。

  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走出来,结合文章内容以及文中的关键句,再次深入掌握课文,理解作者对维吾尔民族的喜爱,赞美之情。

  五、课内拓展

  1、回顾曾看过的课外阅读《我爱相声》,结合课后知识点“行文中的小标题”,让同学对小标题这种形式的认识更为深刻。

  2、两篇文章进行对比,同学对纵式结构和横式结构,交流自身的看法。

  3、通过对比交流,同学能试着去尝试写作,运用小标题的形式。

  六、课外拓展

  1、作业安排:

  ()的新赵巷,我爱()。

  2、课外交流:

  第一题以身边的生活为例,可以采用横式结构。第二题可采用纵式结构,并可以仿写。

语文教案 篇5

  一、指导看图

  1.激趣:老师带来一样东西,请大家先闭上眼睛,等我数到三下再睁开眼睛。

  (教师边数数,边贴出图画。)

  2.指导整体观察图画,学生自由说说第一眼看到这幅画的感受。

  3.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

  1.谈话: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山水画,现在来学一首古诗吧!

  2.指导熟读诗句。

  学生借助汉语拼音练习读准字音。

  指名读诗句。

  3.理解诗句。

  四人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集体交流,共同解决疑难。

  猜谜:这是一首谜语诗,请大家猜猜谜底。

  结合图说说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4.朗读古诗。

  师配乐范读。

  指导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5.背诵诗文。

  6.识字。

  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记忆字形,小组讨论:

  7.写字。

  观察生字人、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学生按笔顺先书空后练写。

  8.展评。

  三、实践活动。

  回家找谜语,开展谜语竞猜活动。

语文教案 篇6

  目标:

  1.读通课文,能够联系课文和生活阅历理解“做事光明磊落,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和课题的意思,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2.认识4个生字。

  重、难点:理解“做事光明磊落,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和课题的意思。

  教法:自学、指导

  教具:课件

  流程:

  一、组织教学

  二、按照本单元学习写人叙事类文章的`方法组织自主学习

  1.抓情节:自由练读,读通课文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抓细节: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默读课文,标记出课文中描写人物动作、对话、神态、心理活动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品质特点。

  3.抓启示:抓住课题和“做事光明磊落,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等关键词句,结合生活中的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例谈谈启示。

  三、:学生全文。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打、话”等12个生字,会写“青、用”等六个汉字。

  2、认识“月、人”两个偏旁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呢、吧”等语气词的读法。

  4、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体会青蛙与星星的内心情感。

  教学重点:

  1、多种方式认识生字,并学会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青蛙与小星星的内心世界,感受大自然的

  教学准备:

  青蛙与星星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朋友看看它们是谁?(出示青蛙和星星图片),谁能学学青蛙的叫声?

  师:小青蛙闲着没事,给它的好朋友打了个电话。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歌《青蛙给星星打电话》,(随机将板书补充完整)。

  2、课题中有两个今天要认识的生字朋友,(画上标识),跟老师读读这两个字,读读课题。

  3、析题、导入:根据课题你能猜出课文讲的是什么事吗?它们都说了些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想知道),老师也特别想知道,那么翻开语文书吧(56页)。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

  这是一首非常有趣又不失优美的诗歌,现在老师把它读给大家听,但是老师有听读要求

  认真听老师读课文,听后能简单说说青蛙问了什么?星星回答了什么?(指名简单汇报)

  2、学生自由读文,初步认识生字

  除了课题中的两个生字朋友,我们还要认识八个生字朋友,它们就藏在课文中,现在你就来读读课文,找出生字,画上你喜欢的符号。

  3、借助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

  4、老师把这些生字连同它们的朋友请到了大屏幕上,并且抹去了拼音,看看你还认识吗?

  (找一名小老师领读男女生赛读)

  5、你还能给哪个生字找个新朋友?

  6、现在老师把生字的朋友也带走了,只剩下了生字,看看谁还认识?

  7、聪明的你们这么快就记住了这么多生字朋友,有什么好办法吗?咱们交流一下。

  (大屏幕出示)

  归类识字:吧 呀 语气词 娃 妈 女字旁

  加一加:大——太 月——用 日—阳

  减一减:妈——女(女同学起立,认识女字)

  8、现在我们把生字朋友送回家,来读读课文,看看这些生字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提出听读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读的`字音是不是准确,有没有丢字、多字和读错的地方。

  三、写字指导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朋友,在这些生字中有三个是我们既会认又会写的字(字卡出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来写其中的一个“用”字。

  1、先拿出小手,边说说它的笔画名称,边在空中写写这个字。

  2、看书57页,仔细观察“用”字的笔画在虚宫格中的具体位置,看谁长了一双慧眼,观察得最认真?

  3、现在老师就按你们的指导写写这个字。

  4、翻开练习本写两个。

  四、迁移延伸,生字搬新家

  这些淘气的生字搬新家了,搬到了我们的故事书、童话书中去了,回家后仔细读书,找找它藏在了什么地方?

  看看你是否还能够叫出它们的名字?

语文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烟台的海》是一篇写景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独特景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字里行间浸透着作者对烟台的海和烟台人的赞颂之情,激发我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为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而努力的美好情感。本文的语言优美,写法上也有着鲜明的特点:1、构思精巧,结构严谨。全文“总—分—总”的结构,使文章脉络清晰,重点凸显;分述一年四季独特景观时,又近乎一致地采用了由景及人、人景交融的方法,艺术地反映了人与自然互为依存、密切关联的和谐关系。2、语言凝炼,生动形象,全文多处巧妙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传神地反映出一年四季烟台海的不同特点,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力。

  [设计理念]:

  作为第一课时的设计,在学生没有预习的情况下,必须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遵循“书不读通不开讲”的原则,以体验语言文字的作用为目标,将读的训练始终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尊重学生个性感悟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思、议等多种的语文实践活动,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促进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美、欣赏美、歌颂美的兴趣和欲望,从而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升情感的价值,实现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感知烟台海的特点,烟台人生活的丰富多彩。

  2、学习本课新词,结合文本重点理解“凝重”、“前赴后继”、“锲而不舍”等词语。

  3、理清课文脉络,领会课文独特的写作顺序。

  4、欣赏烟台的海冬季独特的美,感受烟台人和外地游客不怕寒冷,不惧危险,敢于迎接挑战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品悟,让学生欣赏烟台的海冬季独特的美,感受烟台人和外地游客不怕寒冷,不惧危险,敢于迎接挑战的精神。

  [设计思路]:

  对于江南学生来说,亲眼见过大海的可能不多,能体会到大海的特点无非是“无边无际”“广阔无垠”等书本文字。基于此点,本课时的教学就是要引领学生以文本为桥梁,透过语言文字,走近烟台的海,领略烟台海的独特魅力。尤其是烟台的海冬季的特点,是烟台的海独特景观的关键之处。这一段文字从写作结构上来说和后面三个小节的描写相类似,因此,在教学上应遵循“由扶到放”的原则,通过“景、人”两方面深入的剖析、体会,感受这一写作特色,为后面三个季节的教学作出示范。

  与此同时,在教学完第二自然段后,注重回归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初步认识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舞台。”从而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课文“总—分—总”的结构,以及由景及人,人景交融的写作方法,领会课文中人与自然互为依存、密切关联的和谐关系。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板示:海。谈话:同学们见过海吗?大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自由说)

  第一板块:展示地图,引领入境。

  1、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课前交流,我感受到了大家对大海的向往,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走近烟台的海(板示:烟台的),一起去领略那里海的独特魅力。

  2、看地图:烟台在哪里?请同学们看地图。烟台是我国沿海城市之一,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它依山傍海,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其实中国的沿海城市很多,那烟台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一自然段。

  3、学生读文字,回答刚才的提问。小结:对,在我国漫长的海岸线上有许多城市,它们都是东面或南面临海。而烟台正因为北面临海,所以有了独特的海上景观。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按老师的要求去初步领略一下。(板示:独特)

  [设计意图:在上述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进入情境,获得整体感知,教师情绪的渲染、精彩的过渡、多媒体的指示都起到示范引路的作用。]

  第二板块:初读文本,感受特点

  1、出示自读要求:

  ①标上自然段序号。

  ②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③想一想:一年四季,烟台的海各有什么独特之处?

  2、学生根据要求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一组词语,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凝重 前赴后继 锲而不舍 蔚为壮观

  轻盈 嬉 笑 顽 皮 害 羞

  浪漫 恬 静 水平如镜 如痴如醉

  高远 湛 蓝 忙 碌 起锚远航

  (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既能了解学生生字词语的音是否掌握,也为学生了解烟台海的特点埋下伏笔。]

  ②出示一组句子,读通读顺:

  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

  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

  夏天,来自南太平洋的风使许多南面临海的城市感到湿漉漉的,而这股带着潮气的风经过胶东半岛崇山峻岭的阻拦、过滤,到达北面临海的烟台时,只剩下凉爽和惬意。

  告别了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

  [设计意图:朗读是为感悟文本打下基础,这一环节的设置,是为了指导学生读好课文的一些长句子,检查他们自读要求②的达成度。]

  ③、畅说烟台海的特点,理清课文脉络。

  师:同学们自学得非常认真,那一年四季,烟台的海各有什么独特之处?

  (学生说,相继板书)冬 凝重

  春 轻盈

  夏 浪漫

  秋 高远

  小结过渡:作者正是这样别出心裁地按照冬、春、夏、秋的顺序给我们介绍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独特景观的,我们先走近烟台冬天的海,去领略它的独特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教学,学生对本文的写作顺序有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板块:走进文本,研读感悟。

  1、 出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冬天烟台的海有着怎样的独特景观?抓住关键词句,用心体会。

  2、学生自读体会。

  3、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文字,出示一些画面。(深入感悟烟台冬天的海的景色)

  A、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

  师:你抓住了描写涌浪的句子。那你又抓了哪些关键的'词呢?(同时注意词语的朗读指导)

  (浪头多、声音响、速度快、来势猛、力量大)

  小结:作者把涌浪比作小山、狮子,还赋予了涌浪“前赴后继”、“锲而不舍”、“扑”、“掀”等精神和动作,你觉得恰当吗?(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能让我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请大家看看那令人惊心动魄的涌浪。

  [设计意图:引导体会此比喻的好处:多方位多角度,形象逼真地表现了浪头之多、声音之响、速度之快、来势之猛、力量之巨,令人惊心动魄、深受震撼!]

  看图片后读:从画面中感受着涌浪惊心动魄的气势,相信我班的男子汉一定能把这种气势带到朗读中来。(男生读后再齐读)

  B、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势汹汹地掠过这片海域。

  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烟台的海形成了如此的涌浪呢?(真不错,你抓住了形成这样涌浪的原因。)

  C、冬天,深褐色的海面显得很凝重。(指名读句子,理解“凝重”,)

  师:你抓住了本段的中心句。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海的颜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过渡:每到巨浪拍岸的日子,人们又在干什么呢?(请同学们找到相关的句子,认真读一读,抓住关键词语,用心体会。)

  4、学生读悟第二自然段写人部分:

  反馈:同学们,人们干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板示:勇敢)

  5、小结构段方式,再读感悟:一般的地方,冬天是萧条冷落的,而冬天烟台的海却是一道壮丽的风景线,显得如此凝重。这个自然段就是围绕第一句话,由景到人(板书:景 人),展示了冬日烟台海的独特景观。请大家一起再来读读这一小节,让烟台冬日的海的凝重、烟台人的勇敢深深驻扎在我们心头。

  [设计意图:文本和画面辉映,让学生在自读感悟时有法可循。引导他们钻研文本、潜心会文、想象画面、体会感情、感悟意境。促使学生走进文本,体会到冬日烟台的海那份独特的美,同时,又让学生自己体会,品味语言独特的表现方法,抓住精彩之处进行“精读和品读”,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第四板块:略读末段,延伸文本:

  过渡: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正是这样的海养育了这样的人,正是这样的人赋予了海这样的气息。人与海,海与人,紧紧相依。难怪作者在课文的最后一段要说:

  (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设计意图: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基础上,初步引导学生感悟烟台人与海互为依存、密切关联的和谐关系,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

  第五板块: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领略了烟台冬天的海,我们知道这是一幅凝重的画,一道令人震撼的背景,是烟台人壮丽的舞台。(板书:画 背景 舞台)它还是怎样的画,怎样的背景,在这个舞台上,烟台人又干些什么?请同学们课后能用我们刚才学习冬日烟台的海的方法去学习其它三个自然段,能真正领略到烟台海的轻盈、浪漫、高远。

  出示:当一回小导游,介绍一下冬季烟台的海。

  [教学板书]

  烟 台 的 海

  独特

  景 人

  冬 凝重勇敢

  春 轻盈?

  夏 浪漫 ?

  秋 高远?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拟人童话的特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3.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初步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初步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过程

  一、潜心默读,领悟道理

  1、默读课文,划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上.。

  2、交流自己的感受。

  3、通过朗读表现自己的情感。

  二、表演朗读,展示情感

  1、小组内分角色表演朗读。

  2、学生互相进行评价,评出最佳表演朗读者。

  【学法指导】放手让学生通过默读、品读、分角色读,有感情的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读懂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读出真挚的友谊之美,读出诚挚的诺言之美,读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美。

  三、读写结合,升华情感

  1、此时此刻,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小鸟说,请你写下来与同学分享。

  2、交流小练笔。

  四、总结全文,读中收获

  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树的请求-----回来再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只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于是,鸟儿在灯火前唱起去年的歌。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五、诵读课题,渲染气氛

  去年的树,今年已不复存在,让我们无限留恋地读──(读课题)。

  去年的树,为什么会不复存在?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让我们意味深长地读──(读课题)。

  六、课外阅读,延伸拓

  1、课外阅读日本女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

  2、搜集赞美友谊、守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小故事或者名言警句。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强化诵读,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看画面,你是否想到了一首诗?这首诗中描绘的正式盛夏的景物。你还学过哪些描绘了夏天景物的诗吗?不是很多。你们喜欢夏天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作家梁衡先生的《夏》,在冬日回忆夏这一的季节,必然会有不同的感受。

  二、预习检查:你会读吗?你会写吗?(默在默写本上)两人上黑板

  三、初读感知:听录音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思考问题:

  1.在作者眼中,夏天有什么特点?(紧张 热烈 急促)

  2.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具体描写夏天的?

  3.(过渡)“一切景语皆情语”,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夏天怎样的感情?

  —— 喜爱、赞美 “ 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四、品读夏天

  (过渡)作家梁衡用多情的笔调、精美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莽莽秦川之夏的艺术画卷。欣赏三幅“夏之景”。

  1.第二段描绘了夏天哪些景物,分别从哪些感官角度描写的?表现了夏天怎样的特点

  2.品读第2段,划出文中你认为表现夏的特点最精彩的句子,试从词语使用(动词或形容词)、提示:修辞手法角度品味佳句的方法。

  赏析步骤①指出修辞类型

  ②分解 a.该修辞的总作用 b.赏析描写对象的特点

  c.作者表达的感情(深层含义)

  示例:我喜欢“好象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 ”,因为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由春到夏的酝酿过程。“沸腾”一词让人体会到夏天的热烈。

  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示范品读课文,圈画出相关词句,在空白处写写你喜欢的理由。

  过渡:很多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下面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相信在思维的碰撞中我们能擦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①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草生长的繁茂。表现了夏天蓬勃的生命力。

  ②“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

  比喻,直观的表现了林带的颜色由浅变深的过程突出了林木生长的繁茂,表现了夏天蓬勃的生命力。

  ③“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象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赏析修辞、“烘烤”能否改为“照射”)

  修辞:比喻,把“麦浪扑打汽车”比喻成“海浪涌舰船”,形象地写出麦子的多,气势雄壮,体现了“春天的灵秀之气在夏天已酿成了磅礴之势”

  烘烤:突出夏天太阳照射下温度高的特点。而“照射”是指光线射在物体上,不能表现出夏日的特点。

  扑打、涌:描写了田野里麦浪翻滚的动态特征,突出了麦子的多而旺盛。

  ④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多感官角度赏析)

  “金色”从视觉角度写,“热风浮动”从触觉角度写,“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从嗅觉角度写,这句话从多种感觉角度传达出夏的成熟和热烈,充满了对夏的赞美之情。

  五、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学会了找出文章中心句品读文章的方法,学习了鉴赏语句的一般方法。让我们在朗读中再次感受夏之热烈。

  六、布置作业:

  仿写第二段,描写冬天之景,注意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300字左右。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赏析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用学过的方法学习第三段夏天的色彩。

  二、“夏之色”整体感知:

  1.春、秋、夏三季的特点是什么?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作的?

  2.夏天时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文中扣住了哪些有代表性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哪些动词来表现农作物蓬勃的生命力的?

  三、赏析有表现力的语句

  1、“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

  “挑”让读者感觉到嫩壮棉苗的力量;“举” 字让读者感到了高粱玉米摇头晃脑的欢悦;“匍匐”让读者感受到瓜秧爬行延伸的样子。三个动词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农作物旺盛的生命力。

  2、“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品析: 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句中“不是……而是………”以及“细滋慢长”“蓬蓬勃发”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夏天作物生长的蓬勃有力,能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四、朗读品味

  朗读的最终目标——情感,而要读出情感,需要注意重读和节奏等。

  1、解决重读,给出了三个含修饰语的句子:

  A、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B、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

  C、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

  方法:让学生自由读,找出句子中的重读词语。

  总结规律——突出景物特点的修饰语一般需要重读。

  2、其次是节奏,练习朗读情感递进的句子,同样给出三个句子:

  A、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

  B、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C、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方法:①自由读,找出需要连读的地方,学生在反复练习之后,能找出每句最后的部分连读可以读出句子应有的力量和“火热”的情感。

  总结规律——连读有时可突出情感。 快 慢……

  听读录音(找出相似的词语和句子进行重读及节奏的朗读训练:划出重音和节奏的快慢,

  过渡:中央电视台的赵忠祥老师说:“朗读时,要避免浮在表面上念字儿,还必须运用丰富的内心现象,也就是作品中所描绘的各种人物形象就在你面前,作品中所描绘景色也展现在你面前,作品中所描绘的情节发展也如同你亲身经历。”

  五、感悟夏天的旋律

  (过渡)从同学们的品读中,我们对夏的景致有了更深切的体悟。那么,是谁点染了夏的色彩,是谁拨响了夏的旋律?对,是人(劳动者)

  下面请同学自由朗读第4段,思考:

  1.夏天的人们处于怎样的状态?(人忙)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如:“绷紧”、“快割,快割”、“快打,快打”、

  请一位同学来读,读出紧张、急促的旋律。

  连用四个“快”,突出了农活的繁忙和农民劳动的紧张。

  2.作者写夏,为什么还要写夏天的人?

  ——夏天,虽然人们浸在苦涩的汗水里,但那是在创造生命的'价值。

  3.让我们带着这种赞美之情齐读文章的最后一句话。

  (1)如何理解“黄金的夏季”?(屏幕出示问题)

  (明确:金黄:指色彩。 黄金:既有金黄的色彩,还有金子般沉甸甸的分量和价值,突出夏的重要性)

  (2)请同学们从第三段中找出直接表明夏的价值的句子。(或作者赞美夏天的原因)

  明确: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是啊,夏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季节,它承接着春的希望,蕴含着秋的成熟。如果没有了夏日的劳动,春的希望便会落空,秋的喜悦也会成为镜花水月,只有有了夏日的苦涩汗水,才能迎来秋的硕果。这正是夏的价值所在。

  所以,作者大声赞美这个金色的世界,生命的旺季,就是在歌颂劳动,赞美劳动者,这就是作者对夏季的感情,夏季的感受。

  (全班读最后一句话。 重读“却”、“赞美”、“黄金”)

  下面再让我们一起用饱满的热情、集体朗诵《夏》的最后一段。(齐读)

  4.创意朗读

  学习了如何朗读,下面我们就来展示自己精美并富有创意的朗读吧!

  师:同学们的朗读声情并茂、精彩纷呈,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火热和生命的激情。

  六、学以致用

  梁衡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今天就让我们来填补这个遗憾吧。梁衡眼中的夏是紧张、热烈、急促的,我们同学们眼中也一定有自己独特的夏天。

  (投影:请以“夏天是 的。”开头,自选画面,写出自己对夏天的独特感受。)

  示例:

  1.夏天是喧闹的。青蛙的歌声一朵一朵开在宁静的夏夜,和着浮动的稻花香,在乡村的田野上升腾。

  2.夏天是圣洁的。亭亭玉立的荷花,在微风中摇摆着挺拔的身姿,水面泛起点点涟漪,日光浮在水面上,如梦如幻,如诗如画,令人如痴如醉。

  七、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抓住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描绘了夏天金黄的大地上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深情赞美。

  八、写作特点:1、修辞:比喻、拟人、2、动词的运用 3、 各种感官的运用

  九、布置作业: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请你发挥想像,写几笔“夏之色”、“冬之色”。

  七、教师寄语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同学们也正是金子般的年龄,愿你们在这人生的黄金季节,激情飞扬,英姿勃发,和着这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去抒写辉煌的明天!奏出你生命的华章!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跳水》教案12-10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精选]语文教案07-22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精选)08-27

[经典]语文教案09-02

语文教案[经典]10-06

语文《公输》教案09-18

语文教案(经典)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