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大全(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懂得为大家做好事,自己也会得到快乐的道理。
2、能运用故事中的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
3、愿意与别人交流。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初步了解植物的生长。
环境材料:根据故事绘制图片二张。录音、磁带,每人一个小花籽胸饰,花籽娃娃脸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花籽娃娃,语言导入:这是谁?你们看它快乐吗?
2、录音讲述故事前半部分。
提问:小花籽要去做什么?
讨论:什么是快乐(幼儿根据自己理解与经验回答)
引导幼儿用故事中的语言连贯回答并学说角色对话。
讨论:太阳、小鸟、蜜蜂、青蛙为什么感到快乐?
3、录音讲故事后半部分:
提问:谁能帮助小花籽想办法,让它找到快乐。
提问:小花籽找到快乐了吗?
4、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5、请幼儿谈自己感到快乐的事。老师或几个能干幼儿戴上小花籽胸饰,问其他幼儿:你快乐吗?为什么?(请幼儿仿照故事中的对话回答)
请每个幼儿戴上胸饰扮花籽,去询问幼儿园其他班小朋友与老师是否快乐,鼓励幼儿大胆与他人交往。
附故事:
有颗黑黑的小花籽,悄悄地从妈妈的怀里蹦了出来,它要出来寻找快乐。
它看见太阳,问:“太阳公公,你快乐吗?”太阳笑着说:“快乐,快乐,我给大家阳光和温暖,大家喜欢我。”它看见小鸟,问:“小鸟,你快乐吗?”小鸟笑着说:“快乐、快乐,我给大家唱歌,大家喜欢我。”它看见蜜蜂,问:“蜜蜂,你快乐吗?”蜜蜂笑着说:“快乐、快乐,我给大家采蜜,大家喜欢我。”它看见青蛙,问:“青蛙,你快乐吗?”青蛙笑着说:“快乐、快乐,我给大家捉害虫,大家喜欢我。”小花籽要去寻找自己的快乐。它请风姑娘帮忙,风姑娘带着小花籽飘呀飘,飘过大河、飘过草原、飘到雪山上。小花很喜欢这儿,它留下来了,把雪山当作自己的家,它要在雪山上开朵花。春天来了,黑黑的小花籽真的.开出了一朵美丽的大红花,香喷喷的,好闻极了,香味传得很远很远,白熊、海豹、雪兔、海象、还有大人、小孩都跑来了。小花籽已是一朵大红花了,它看到大家这么快乐,高兴地想:“大家喜欢我,我真的很快乐。”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中小动物与伞之间的关系,学习朗诵儿歌。
2.能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并尝试用儿歌中的句型仿编句子。
活动准备:
教师材料:
1.幼儿课件
2.大树、蚂蚁、蘑菇、青蛙、荷叶等小图片 幼儿材料: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播放歌曲《大雨小雨》引出课题。
1. 幼儿跟老师一起律动。
2. 师:哗啦哗啦,下雨啦!怎么办呢?
下雨啦!我们可以撑起漂亮的小花伞,引出课题。那小动物会到什么伞下躲雨呢?
二、 观看课件,理解画面,模仿创编 。
1. 引出第一句。
师:看!天气怎么样?看到了谁?小鸟有伞吗?师:其实它也有一把大伞,是什么伞呢?(大树伞)
它是怎么来的?你能用动作做做看吗?
师:我可以说句很好听的话:哗啦哗啦,下雨啦,小鸟飞到大树下,大树伞!(边说边出示图片.句卡,引导幼儿学说第一句) 你会说吗?看着卡片和我一起说说吧!
2. 引出第二句。
师:大树真是一把特别的伞!这又是一把什么特别的伞? 什么动物会到蘑菇伞下躲雨呢?为什么? 谁猜对了,到底是谁呢?
蚂蚁小,它躲在蘑菇伞下真正好! 蚂蚁怎么来的呀?一起来学学吧!
我们看着卡片一起说一句好听的话吧:“哗啦哗啦,下雨啦,蚂蚁爬到蘑菇下,蘑菇伞!”(出示句卡,引导幼儿学说。)
3. 引出第三句。
师:小蚂蚁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蘑菇伞,真高兴, 看看谁又会在找什么伞呢?(呈现青蛙和荷叶背景 )
青蛙怎样到伞下的呢?(出示句卡,尝试模仿讲述。) 谁能看着卡片把这句好听的话完整的`说出来?(模仿讲述:哗啦哗啦,下雨了,青蛙跳到荷叶下,荷叶伞!)
4. 引出第四句。
师:青蛙找到荷叶当伞真聪明, 看看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你能看着卡片用好听的话完整的说一说吗?(看句卡尝试讲述:哗啦哗啦,下雨啦,瓢虫飞到花瓣下,花瓣伞!)
5.出示小鸡,引出第五句。
师:叽叽叽,谁还在雨里找伞呢?
小鸡找不到躲雨的地方,被大雨都淋湿了,多可怜呀,其实它有一把温暖的大伞,是什么伞呢?
看到这样的画面,你心里感到怎么样?真是一把让人感动的、温暖的大伞呀!妈妈的翅膀就像一把大伞,那为这把伞取个好听的名字吧!
小鸡怎样到妈妈的翅膀下?大家一起把这句好听的话说出来吧!(看句卡,创编讲述:哗啦哗啦,下雨啦,小鸡跑到妈妈的翅膀下,翅膀伞!)
6. 观察画面,引出第六句。
师:小鸡在温暖的妈妈伞下幸福地躲雨啦,可是这两个小家伙正发愁着呢!(出示句卡,引导幼儿讲述:哗啦哗啦,下雨啦,松鼠和乌龟的伞呢?) 其实,它们的身上就藏着一把伞,找一找吧!什么是它们的伞呢?
7. 引出第七句
师:你说对了吗?嘿!大尾巴、小甲壳,不就是最好的伞吗!(出示句卡,尝试看句卡讲述。)
三、 问题讨论
1.师:小动物们都找到自己喜欢又有趣的伞躲雨,真高兴呀!想一想,小鸟为什么喜欢找大树伞呢?
2.师:蚂蚁为什么找蘑菇当伞?(依次类推)
四、完整欣赏
1.看句卡完整朗诵儿歌。
师:其实我们已经把它们找伞的故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名字就叫伞,一起来完整地欣赏一下吧!
2.看图卡完整朗诵儿歌。
师:在卡片的提示下,我们能讲得这么好听,现在加大难度,看着大图书还会朗诵这首儿歌吗?试一试吧!
五、情境表演儿歌
1.集体表演
师:你们真棒!这么短的时间就学会了这首儿歌,我们又会编,又会念,真了不起,那我们把这首儿歌表演出来给大家看吧!
2.分角色表演
师:每把椅子下面都有一张胸卡,请你拿出来看一看,自己是什么角色?
六、延伸活动:添加雨伞
师:哗啦哗啦,雨还在不停的下,还有这么多小动物没有找到合适的伞躲雨呢!请你们帮忙啦,下课后,请你选择一个动物朋友,然后把你们的话和编的句子放在一起,又变成了一本好看的、有关‘伞’的图书啦!
附:儿歌 《伞》
哗啦哗啦,下雨啦,小鸟飞到大树下,大树伞! 哗啦哗啦,下雨啦,蚂蚁爬到蘑菇下,蘑菇伞! 哗啦哗啦,下雨啦,青蛙跳到荷叶下,荷叶伞! 哗啦哗啦,下雨啦,瓢虫飞到花瓣下,花瓣伞!
哗啦哗啦,下雨啦,小鸡跑到妈妈的翅膀下,翅膀伞!” 哗啦哗啦,下雨啦,松鼠和乌龟的伞呢? 嘿!大尾巴、小甲壳,不就是最好的伞吗!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知道的动物的名字、特征等。
2.喜欢动物,有感知动物的兴趣。
重点难点:与同伴交流自己知道的动物的名字、特征。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事先完成《幼儿画册》上"我知道的动物"调查表
活动过程:
一、由谈话引起交流兴趣。
提问:你喜欢小动物吗?为什么?
二、幼儿交流自己知道的动物的名字、特征等。
提问:你认识哪些动物?在什么地方见过?它是什么样的?你喜欢它什么?
三、幼儿互相交流完成的《我知道的动物》调查表。
四、扩展经验。
1.观察PPT课件。
2.提问:这些动物叫什么?喜欢他们吗?
教后反思: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幼儿学到了许多关于动物的知识,了解了人与动物,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增强了幼儿学会关心、爱护动物的生态环保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通过此主题活动使我学会了思考问题,学会了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问题,锻炼了我的`能力,创新了我的思维,使我学会了根据孩子的兴趣点生成新的课程,关注孩子的发展,从而促进孩子的发展。
中班教案 篇4
一、设计意图:
最近一段时间幼儿对自己的皮鞋踩在地板上发出的声音很感兴趣,经常三五成群的在一起比谁的皮鞋踏出的声音响,谁的皮鞋踏出的声音好听,正好切合这一点,我选择设计了《我的皮鞋踏踏响》这个活动,通过歌曲来学习节奏和身体动作的和谐表现这个难点,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在唱唱、踏踏、中体验音乐带给我们的乐趣,通过此活动发展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
二、目标的制定:
新的教育观强调幼儿兴趣、态度的培养,注重自身的探索与体验,中班的幼儿已具备了好奇好问,探索的条件,但始终还缺乏意识性,因此这次活动的重点在于通过自身的探索感受到音乐活动到来的快乐,具体目标定为:
1、在踏踏、跳跳、唱唱中,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并初步学会演唱。
2、感受音乐节奏快慢强弱的变化,并能用身体动做来表现。
3、享受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体验同伴间的表演乐趣。
三、重、难点及解决策略:
重点:感受音乐节奏快慢强弱的变化,并能用身体动做来表现。
难点:学习踏踏响部分,并加入踏脚的声音。
解决的策略:采用游戏法、演示法、交流讨论法与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获得对音乐节奏的表现力,达到艺术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四、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引起幼儿踏节奏的兴趣。
1、请幼儿踏皮鞋,说说皮鞋发出的声音。
“你们的脚上穿的是什么?皮鞋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2、教师示范,幼儿学踏节奏。
“你的皮鞋能唱出跟我一样的声音吗?”
(二)、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
1、播放歌曲音乐,幼儿初步感知。
“我也有一双皮鞋,我的皮鞋也会踏踏响,唱出好听的歌。”
“我的皮鞋是怎么唱歌的?”
2、再此播放音乐,注意节奏的变化。
“我的皮鞋有时唱得长,有时唱得短,哪里唱得长?哪里唱得短,请你仔细听。”
3、教师出示节奏图谱,指图谱范唱。
4、幼儿学习演唱和表演节奏。
幼儿看着节奏图谱用脚踏节奏。
教师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解决难点问题。
(学唱部分首先是导入活动,以“皮鞋”为线索贯串整个教学过程,很自然的过渡到这一环节,在活动中应用了副歌前置导入法,在手法上强调了重复的节奏形式,引导幼儿的兴趣,邀请幼儿唱出了与老师皮鞋一样的节奏,用动作和嗓音来模仿歌中的重要节奏,为正式学习歌曲作好铺垫。其次是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通过教师清唱及出示节奏图谱,询问“我的皮鞋哪里唱的长,哪里唱的短?”来引导幼儿找出难点、重点部分的节奏,并重点练习,并在图谱中用形象的大小脚印表示,大的踏得重而长,小的踏得轻而短,更好理解歌曲中的快慢的关系。)
(三)、学唱歌曲。
1、学唱踏踏响部分,并加入踏脚的声音。
2、跟唱歌曲一遍。
“这回我们跟着音乐来唱歌吧,看看谁的声音最好听。”
(引导幼儿共同的边唱边踏来达到踏踏、跳跳、唱唱中学习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让幼儿享受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的目标)
(四)、表演歌曲
“小皮鞋唱得都很高兴,我们来举行一个我的皮鞋踏踏响的音乐会吧,看看谁的歌声最动听,谁的动作最漂亮。”(体验同伴间的表演乐趣。目标三的体现)
中班教案 篇5
一、活动题目:
《小小染衣坊》
二、活动目标:
通过制作染料使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废弃物经过加工处理是可以再利用的,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
三、适用对象:
4―5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洋葱皮、咖啡渣、红茶渣、绿茶渣各若干,锅、网勺、橡胶手套、敞口盘、明矾水、白色小手绢(幼儿人手一块)、白色T恤衫(幼儿人手一件)。
五、活动内容及过程:
看一看:盘子里是什么东西?是从哪里来?
(1)是洋葱和茶叶渣。
(2)是咖啡渣、茶叶渣和洋葱皮。
(3)妈妈把这些东西都扔了。
做一做:制作染料。
自由选择实验物(咖啡渣、绿茶渣、红茶渣、洋葱皮),将其放人锅中煮沸。
说一说:我的发现。
(1)现在锅里的水比刚才更深了。
(2)洋葱皮水煮成咖啡色。
(3)红茶渣煮的水颜色变成了黄绿色。
(4)水的颜色变黑了。
试一试:给手绢染色。
介绍染色材料:除自制的染料外,还需要稀释过的明矾水。
(1)我们把锅里的染料水,过滤出来以后,再染手绢。
(2)先把手绢放进染料里浸湿,绞干水分后,浸入明矾水中。再从明矾水中捞出手绢绞干水分,泡人染料水中,反复三次。
说一说:我的发现。
(1)我的手绢变红了。
(2)我的手绢颜色一次比一次深。
(3)我的手绢颜色变了一点点。
(4)我的手绢变成黄颜色了。
讨论分析。
在染手绢的过程中,哪种材料最容易着色?
(1)洋葱皮煮的染料,最容易着色。
(2)茶叶渣煮的染料,能让手绢变黄。
(3)咖啡渣煮的染料,几乎看不出来。
六、注意事项:
1.材料使用时需要煮沸,因此,适合小组进行,以保证活动安全进行。
2.教师在明矾水的配制时要注意,明矾重量约为织物重量的10%。
七、拓展性方案线索:
1.把植物性材料的收集记录填在表格里。
植物性材料 西红柿 西红柿 其它
加工方式
染色结果
(幼儿用图画表示)
2.对材料加工方式的创新。
让幼儿自己讨论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获得染料水,并通过实验,体会加工方式的可行性,记录在表格中。
3.对染色结果进行记录。
让幼儿对可以染色的材料进行颜色记录,对不能染色的画“×”表示。
八、背景资料:
染料和颜料都是用来着色的物质。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对染料的使用也特别早。我国在三千年前已经学会了从蓝靛草、苗草根和紫草里得到蓝色、绦红和赤紫色等染料。从植物中提取的'染料,色彩非常优雅柔和。在日常生活中,可作染料的东西很多,如茶叶渣、苹果皮、洋葱皮等。有时我们为了使染色效果更持久、牢固,在染制过程中,加入“媒染剂”,如明矾、硫酸亚铁等。
活动点评:
此活动是利用植物染料给白色棉织物着色的活动,这里既要制作染料,又要用制作好的染料染T恤衫和手绢,这是幼儿喜欢参与的一项活动。通过活动幼儿可感知染料可以从废弃的植物中提取。该活动目标确定恰当,题目有新意,能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
从活动过程看,引题自然。教师从茶叶渣、洋葱皮等物引出做染料的想法、,并引导幼儿一步步完成制染料的过程。在活动中教师既是副导者,又是参与者,整个活动幼儿与教师共同制作染料和探究颜色的变化,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最后请幼儿对其他蔬菜或水果的颜色提取进行实验和对比。
对实验过程的安排提出以下建议:
1.幼儿制作染料的过程要具体,怎样用植物渣制出染料的步骤要交代清楚。
2.将实验物放人锅内煮沸及放人明矾水中的过程主要由教师操作,实验物煮前和煮后的颜色变化可由幼儿做记录并进行对比。
3.用制作好的染料给手绢或T恤衫上色,这一活动应该是幼儿最高兴参与的活动。可激发幼儿的想像力,用各种方法染出各种图案,再把它装饰一下就是一件好看的工艺品。
4.“小小染衣坊”题目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染坊的设施,二是染衣坊里染衣服的着色过程,题目可改成“我用自制的染料染手帕”。
中班教案 篇6
目标:
1、复习第一段,尝试学唱歌曲第二段
2、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
准备:
表现春天内容的图片若干,歌词卡片。
过程:
1、律动
纠正幼儿错误地方
2、复习第一段
集体练习
3、学习第二段
理解第二段歌词
图片上有哪些鸟?多不多?(用一个好听的.词来说:一大群)
小鸟会对我们说什么祝福的话?
带领幼儿按节奏朗读歌词(增加幼儿对歌词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范唱
学唱第二段
(指导幼儿用轻巧的声音唱)
练习几次
两段连起来完整练习
4、结束:鼓励幼儿画一幅“春天来了”的画。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经典】07-20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精选】07-21
中班教案(精选)09-03
中班教案(经典)09-03
[经典]中班教案07-28
(精选)中班教案07-27
中班教案11-26
中班教案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