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荆公改字》教案

《荆公改字》教案

时间:2023-12-22 13:17:2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荆公改字》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荆公改字》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荆公改字》教案

《荆公改字》教案1

  教材分析

  《荆公改字》一文选自南宋洪迈的《容斋续笔?诗词改字》卷八,主要讲的是《泊船瓜洲》一诗草稿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王安石曾改来改去,换了十多个字,最后才确定为“绿”字。课文虽然短小,所表现出的王安石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的炼字精神是足以让人深受感动的。课文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王荆公的绝句《泊船瓜洲》,第二部分是“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的修改过程。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荆”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注释疏通全文,理解课文内容。

  3.品味王安石改字的精妙,体会推敲炼字的民族文化智慧。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预习课文。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本课要求写的字只有一个“荆”字,这个字读“jng”,不读“jn”,是左右结构,不能写成上下结构。

  2.朗读指导

  朗读时应着力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和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继续使用示范朗读、领读等方法指导学生练习朗读,还要给学生创设自己练习的机会,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掌握好文言文朗读的停顿与速度。以下的停顿仅供朗读时参考: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字;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3.阅读教学

  本课的阅读教学建议把课文的学习与课后的“思考与交流”有机地结合起来。

  (1)请学生背诵《泊船瓜洲》这首诗,由讲述诗的大意引入新课。

  (2)在教师的示范朗读和领读中,学生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3)借助书后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在这里要结合“思考与交流2”引导学生知道修改诗句的过程是经历了“最初……接着……又……再……最后”这样一个过程。

  (4)结合“思考与交流3”,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体会“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绿”字的精妙所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设朗读的实践机会,把朗读、默读、思考、交流结合起来。

  下面短文的大意仅供参考:

  王安石有一首七言绝句写道:“京口与瓜洲被一水间隔,眺望钟山好似只隔着几道山岭。春风吹拂给江南沿岸染上了新绿,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耀着送我返回故乡?”苏州的一位文人家中收藏着原诗的底稿,起初写为“又到江南岸”,画圈删掉“到”字,在诗文旁批注到“不好”,改写为“过”。又圈掉而改作“入”。随后又改作“满”。总共照这样修改,前后选用了十多个字,最终才确定为“绿”字。

  4.活动提示

  (1)思考与交流

  文中的诗是我们曾经学过的,重温此诗,请你说说诗句的意思,如果你有新的理解,还可以与同学交流。这一练习是针对学生已经学过了《泊船瓜洲》这首诗以后来设计的,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思考。因此,不强求学生一定要说出新的体会,学生能想到一些问题即可。

  文中的“初”“复”“旋”“始”各是什么意思?从这些词语前后的联系上看,你能感悟到什么呢?这一练习首先是借助注释或工具书了解“初”“复”“旋”“始”的意思,“初”是最初,开始的意思;“复”是再的意思;“旋”是又的意思;“始”是才,方才的意思。将这些词语联系起来看,就会发现“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经历了“最初……接着……又……再……最后”的反复修改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这一发现来谈自己感悟。

  讨论:王荆公几经修改,把“到”字最后改定为“绿”字,好在哪里?这一练习旨在引导学生深切体会“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用得精妙。据相关资料记载,王安石在最后用“绿”之前,除了用“到”“过”“入”“满”,还曾用过“掠、穿、去、来、送、染”等字,仔细品味,用“绿”字效果最好,因为“绿”字由原来的形容词变成了动词,把春风给江南披上了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又形象地写出来了,既能表现春风神奇,又能显示春色和生命力的特征,更重要的是一个“绿”字唤起了江南一片春色,唤起了作者无限的联想,唤起了作者心底思归的念头,与下文“明月何时照我还”密切照应。

  (2)拓展与运用

  用自己的话把《荆公改字》这个小故事讲一讲,能写的可以写下来。这是一个表达与习作相结合的练习。讲故事,要鼓励学生适当展开联想;写故事的时候,不要约束学生,也不要只是简单地将文言文译成白话文。

  5.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本文所讲的故事家喻户晓,因此,就故事本身学生不会觉得陌生,因此,再引导学生通过对照注释或运用工具书来读懂课文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强调学生对照注释读课文。不懂的还要查阅工具书。

  相关资料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他年轻时候,文章写得十分出色,得到欧阳修的赞赏。王安石二十岁中进士,就做了几任地方官。他在鄞县(今浙江鄞县)当县官的时候,正逢那里灾情严重,百姓生活十分困难。王安石兴修水利,改善交通,治理得井井有条。宋神宗熙宁二年积极推行变法,以期富国强兵,缓和阶级矛盾。元丰八年,新法被废,王安石忧愤成疾,次年病卒。王安石的一生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斗争,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由于他持有“适用”的文学创作观念,他的诗文都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是直接为他的政治服务的。王安石的散文以政论性的为多。这些作品针对时弊,根据深刻的分析,提出明确的主张,具有极强的说服力量。如《答司马谏议书》,分析司马光对新法的指责,言简意赅,措辞委婉而坚决,表现了他坚持原则的政治态度。王安石的散文比较重视理论的说服力,较少注意酝酿气氛,描摹物象,从感情上来打动读者,因此他的散文一般立意超卓,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概括力,语言简练朴素。这也是他文学主张的结果。王安石的诗和散文一样,具有充实的政治内容,倾向性十分明显,表现出对人民的同情,对社会前途的忧郁,以及对传统思想的反抗,充分抒发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他的不少咏物怀古的诗篇,也大都寄托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批判精神。晚年罢相隐居以后,生活和心情的变化,引起了诗风的变化,创作了较多的描写湖光山色的小诗,也更多地注意对诗歌艺术的锤炼。名作很多,如《泊船瓜洲》这些小诗,新颖别致,炼字炼句妥帖自然,艺术上确实比早年成熟了,但往年诗中洋溢的那种政治热情,这时却大大减退了。

《荆公改字》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掌握本科要求会写的荆字。能根据注释疏通全文,理解课文内容。

  3.品味王安石改字的精妙,体会推敲炼字的民族文化智慧。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王安石改字的精妙。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导言:同学们,学过《泊船瓜洲》这首诗么?谁能背给大家听听?知道么,作者王安石在写这首诗时可费了不少心思,进行了多次修改。下面我们就去了解一下。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导读文注意断句。指名读文,检查朗读情况。

  3.文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查到关于这课资料了么,谁能交流一下。

  5.默读课文,结合书后注释弄清文章的意思

  二、继续深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中人物,潜心推敲的精神品质。

  1.同学们继续读文,结合注释及工具书弄清文章的意思。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4.文章分几部分写的。

  5.重温《泊船瓜洲》,请你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如果你有新的`理解,还可以与同学交流。

  6.读读课文,想想文中的“初、复、旋始”各是什么样意思?从这些词的前后联系上看,你能感悟到什么呢?

  7.讨论:王荆公几经修改,把“到”字最后改定位“绿”字,好在哪里?

  小组交流体会用词的精妙。由原来的形容词变成了动词。把春风给江南披上了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又形象地写出来了,既能表现春风神奇,又能显示春色和生命力的特征,更重要的是一个“绿”字唤起了江南的一片春色,唤起了作者无限的联想,唤起了作者心底思归的念头,与下文“明月何时照我还”密切照应。

  三、总结升华。

  1.让我们再来把这部分读一读,体会用词的精妙所在。

  2.读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与体会?

  3.拓展与运用:

  用自己的话把《荆公改字》这个小故事讲一讲,能写的可以写下来。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展开适当联想。

【《荆公改字》教案】相关文章: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03-24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案04-01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案09-09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案15篇08-27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案15篇09-15

课改教学反思11-14

课改工作总结05-14

改工程合同02-16

课改工作总结03-17

课改工作总结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