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范例6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对这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通过归类二次发散,教给学生深入思考的方法,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能力。
2.引导学生以《感恩》为话题,思维成果,解决学生无话可说的问题。
重难点
归纳思维方法,思维内容深入发散。
乐学善思
办法诗、歌、名言PK赛。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展示、搜集到的`有关母亲节的相关资料及有关赞美母爱的诗歌、名言。
2.导出课题。
二、自主思考,发散思维
1.由母亲节你想到了什么?(生说)
2.围绕母亲节让你想到的,尽可能的展开想象,把想到的写在本上。(至少5条,写出5条为优秀,5条以上为最佳)
3.小组内思维成果,组内交流。
4.小组汇报交流成果(相同的思维点,别人说过的,不再重复)
5.全班汇报师生。
6.诗、歌、名言PK赛。(以大组为单位,诵读赞美母亲的诗、名言或演唱有关母亲的歌曲)
三、教给方法,深入思考
1.师生共同把思维成果归类。
2.围绕母爱的无私,深入探讨母爱有多伟大,又该如何学会感恩。
3.生汇报,师点拨。
四、运用思维,轻松。
1.主题
2.生练写
3.读作品,师生评议
五、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华盛顿和樱桃树的故事,使学生感悟到华盛顿小时候是个诚实的孩子,从而受到美德教育。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7个生字。
难点重点:
1、理解有关小乔治心理活动的语句。
2、学习小乔治诚实的优秀品质。
3、认识7个生字。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请学生评价一下自己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你们谁知道他小时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自由读文,自主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全篇内容。
(2)小组互动。小组内互读课文,比一比谁读的正确、流利。
(3)集体交流读懂了什么,了解学生自主读书情况。
3、抓住词句,理解课文
(1)你看出少年华盛顿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画出相关语句,多种形式朗读。
(2)自主合作,读演结合
学生分角色练习,朗读表演,注意加入人物表情、动作,再现人物品质。
4、检查识字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二胡曲《赛马》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六册的聆听内容,黄海怀作曲。该曲描写了我国蒙古族人民在欢度节日、举行赛马盛会时热闹而欢快的局面,表示了他们对草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
乐曲由三个局部组成,第一段音乐热烈豪放,强有力的和点四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显得轻快而有力,仿佛是矫健的骑手随着动身的号令,如离弦之箭,疾驰而飞出,骑手们你追我赶,出现出一派紧张、热烈的气氛。
乐曲第二段以内蒙古民歌《红旗》为主题,旋律悠扬、柔美,歌唱性很强;这一主题旋律第一次反复时在演奏技巧上加以变化,富有节奏感;第二次反复时由伴奏乐器奏主旋律,而独奏乐器二胡用指拨弦为主旋律伴奏,表示了内蒙古草原上骑手勇敢、豪放的性格。
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使赛马的欢腾局面又一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同学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敢于大胆地创编,对专注聆听音乐已有较好的习惯。但音乐视野不宽,对民族音乐的体验感受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战略
根据同学活泼好动的身心特点,我采用律动、模仿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以生动活泼的打击乐伴奏形式协助同学感受二胡曲《赛马》。针对同学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采用图谱进行直观教学,协助同学更好地感受音乐。
另外,针对同学音乐视野窄,对民族音乐的体验感受缺乏的弱点,通过观看二胡演奏家扮演的短片,使他们更加热爱民族音乐。
四、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赛马》所表示的意境和情趣,激发对草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知识目标:感知不同的音乐段落并熟悉主题旋律。
3、能力目标:在律动、模仿与创编伴奏中,培养表示能力、创作能力、合作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不同乐段所表示的意境和情趣。
难点: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六、教学准备
图谱、打击乐器、音响、多媒体等。
七、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学环节
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媒体设计
意图
(1)
准备阶段
初听感受
播放《赛马》
师:你觉得这首曲子音乐情绪怎样?这种情绪表示了什么样的情景?
听音乐自由律动入室。
同学回答
播全曲
板书题目
播视频
初听音乐时的自由体态律动,可以协助同学轻松地感受音乐,
联想情境。
恰当地利用视频手段创设情境,生动形象地引导同学打开文化视野,并在观察、表述、模仿中激活旧知识,顺畅地进入新课。
情景引入
师:这首曲子是作曲家黄海怀创作的二胡独奏曲《赛马》。(板书)
师:让我们快快走进草原,一起参与那达慕盛会。(播视频)
师:你们觉得哪一个局面最令人紧张激动?
师:大家一起来模仿。我们来打鞭,让马跑得更快。
师:刚才短片里,一群马你追我赶、马蹄是怎么飞奔的?
师:除了赛马,蒙古族人民还用什么方式庆祝那达慕盛会?
师:人们载歌载舞,欢庆节日盛会。让我们也来模仿一下吧。(师哼旋律)
同学读曲名。
同学观看录像。
同学回答
同学模仿赛马
同学回答
同学模仿舞蹈动作
(2)展开阶段感受乐段
师:现在完整地听一遍,请你们边听边用手指把乐段表示出来。(播放《赛马》)
师:你们认为《赛马》有几个乐段?
师:你们分的乐段各不相同,但你们的第一乐段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同学聆听、律动,用手指表示乐段。
同学回答。
播全曲
完整复听感受乐段,让同学更为专注地感受音乐形象的变化。
分段聆听
师:我的感受和你们一样。(板书A主题)这一段紧张而又热烈的音乐就是A段。
师:你们听老师唱一唱旋律。请你们跟着我一起唱旋律。
师:我们再听A段,请你们把赛马的动作表示出来,听到前奏就做好准备。(播放A段)
师:你们听到打击乐器伴奏的声音吗?是什么乐器?表示了什么?
师:请你们用手模仿双响筒。双响筒有两个不同的声音,所以模仿马蹄声特别好听。
师:我们以前探索过身边的哪些物体作打击乐器?
师:今天,请你们再用这两种乐器找出两种声音来模仿马蹄声。
师:除了双响筒,还有什么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表示了什么?
师:我请这一行的同学上来拿串铃,请你们看着指挥,全班同学一起来合奏,
师:这一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板书:A段:热烈豪放)
师:请你们带着热烈豪放的情绪来合作扮演。请这边同学伴奏,这边扮演。
(播放A段+B1段)
同学哼唱主题旋律。
同学边听边律动。
同学回答
同学模仿
同学回答
同学探索。
同学回答
同学边哼唱边伴奏。
同学回答。
同学合作扮演。
图谱
A
播A段
小乐器等
板书
A情绪
播A段
在分段细听音乐时,运用体态律动和小乐器伴奏,更充沛地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发明力、表示力。
师:从刚才的动作看出,你们感受到了音乐的变化,音乐情绪变得怎样了?(播放B段)
师:音乐变得优美,有歌舞的感觉。(板书B主题)这就是B段的主题旋律。
师:你们能不能用优美的蒙古舞动作来扮演。
师:请你们边听边唱旋律,B主题出现了几遍?(播放B段)
同学聆听并回答。
同学哼唱B主题旋律。
同学回答并扮演。
小指挥带领大家边听边哼旋律,并用手指表示。
播B段
图谱
B
播B段
师:第二遍有什么不同?
师:顿挫的感觉,你的动作可以怎样变化?
师:请你们两人相对,做硬肩的动作。
师:把第一遍和第二遍连起来扮演一次。(播放B1+B2)
师:请欣赏演奏家的扮演,看看第三遍二胡是怎么演奏的?(播视频)
师:这种演奏叫拨弦。你觉得二胡在模仿什么声音?
师:这种马蹄声是很激烈的,还是轻松、得意的?请你们用身体小乐队来模仿马蹄声。(请?列同学扮演)
师;在二胡拨弦的同时,主旋律是什么乐器在演奏?(请?列同学扮演)
师:请你们合作扮演。(播放B段)
(板书:B段:优美、歌唱性地)
同学回答。
同学回忆并扮演。
同学哼唱并扮演。
同学扮演,注意聆听。
同学观看后回答
同学读拨弦;想象马蹄声。
同学回答,分列扮演。
同学回答,分列扮演。
同学边哼唱边扮演。
播视频
播B段
板书
B情绪
图谱、视频与律动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协助同学更为细致地聆听音乐,表示音乐,层层深入地达到了音乐的审美核心。
师:听最后一个乐段。(播放A′段)它的音乐情绪和哪一段很相似?
师:你们的感受很棒!这一段又回到了激烈的'赛马局面。
(板书A′段)(板书: A′段:热烈豪放)
师:结尾局部有什么特别的声音?表示了什么?
师:音乐结束时,请你摆出最特别的蒙古舞造型。
师:我很欣赏把曲子分成?段?段的同学,你们是不是把B段分开了?
师:B段的不同变化都听出来了。但由于主旋律没有变,还是合成一个大段。所以这首曲子分成了三个乐段。
同学聆听并回答。
同学回答。
同学回答并模仿马的撕鸣动作。
同学扮演,
同学回答。
播
A′
段
当乐曲回到第一乐段情绪时,引导同学感受变化,创新扮演。
(3)
形
成
阶
段
完整表示
师:现在,我们把全曲完整地扮演一次。
(播放全曲)
弹性环节
【师:我们来领略演奏家的风采。(播课件)】
同学合作,完整表示。
【聆听音乐并模仿扮演。】
播全曲
播
课件
完整表示,师生分享扮演胜利的愉悦。【通过观看短片,加深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了解。】
(4)结束阶段
小结出室
师:同学们,今天的学习开心吗?说说你的收获吧!
师:《赛马》的确是一首很美的音乐。其实,我们的民族音乐真的很有魅力,今后我们还有更多的学习机会的。
同学畅所欲言。
播全曲
采访式小结,让同学畅谈收获。
引导同学对民族音乐的关注,激发同学对生活的热爱。
师生道别。
随音乐自由律动出室。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认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越来越……越来越……”造句。
3.通过对课文地朗读感悟,知道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感受大自然地和谐、融洽和美丽,从而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熏陶。
重点难点: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理解文中所描绘的美的意境,感悟大自然的和谐、融洽和美丽,从而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熏陶。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部分生字。
一、我的十分钟,激趣导入
猜谜语
(1)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河里看不见。 (雨)
(2)天上有面鼓,藏在云深处,响时先冒火,声音震山谷。(雷)
刚才,小朋友们猜出的雨和雷都是自然现象,老师再出一个有关自然现象的谜语给你们猜
(3)闪亮透明小圆球,不大不小像豆豆。花草、树叶作摇篮,摇来摇去真自在。太阳出来去无踪,那是自然一奇观。(小露珠)
师:同学们,你见过小露珠吗?是什么样的?
生汇报交流
(露珠粘在小草嫩嫩的叶儿上,粘在树枝茂密的叶子上。
草叶上,花瓣间,凝结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唐】白居易 秋荷病叶上,白露大如珠
太阳从东方升起来,钻石般的大颗露珠在各种植物的叶片上闪闪发光,就像躲在草丛中的顽皮小孩在那里眨巴着眼睛。)
二、导入新课
1、说得真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为我们小朋友写的露珠故事。揭示课题。
2、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你们的这些问题,老师都知道,你们想不想老师告诉你们?
请小朋友轻轻地打开课本。
三、自由读课文
1、其实,老师并不担心你们能不能回答这几个问题,担心的是你们能不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你们知道读书时,应注意什么?
3、你们真会读书,下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读时注意三点。出示投影
(1)借助拼音读课文,划出课文中生字词。
(2)读通课文。(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
(3)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指第二点,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任务就是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刚才,老师看了一圈,发现有几位小朋友很会学习,边读边画,很认真,这就是读书的好习惯。
四、检查初读效果
1.投影出示生字,指名读。
2.出示小卡片,指名当小老师检查同学们读词语。
3.生字词,你们都会读了,放到了课文里你们还会读吗?
指名分节读课文,老师相机纠正。
五、指导读熟课文
1、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投影出示第二句话,指导读。
(3)齐读。
2、读2-4自然段
(1)投影出示第二段话,指名读
(2)投影出示3、4段话(1)自由读(2)指名读
“早啊,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这句话是谁说的?我们读书时要注意什么?
(3)指名读3、4自然段
(4)齐读2、3、4自然段。
师:读时注意什么。(段与段之间停顿)
3、引读第5自然段
4、读第六自然段
(1)同桌互读
(2)指名读
(3)投影出示最后一句。你们觉得他(她)读得怎么样?
(4)齐读
5、赛读第七自然段
(1)下面老师想和小朋友们比赛读,看谁课文读得流利
(2)每组选一名参赛
六、教学生字
临、黎、蝴、蝶、 秆
1、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字形结构。
2、范字指导。
①、范写
②、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七、小结。
今天这节课,小朋友们很爱动脑筋,一开始向老师还提出了一些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我想你们一定能自己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八、作业。
1、多音字组词。
乐yuè( ) 尽jǐn( ) 钻zuān( )
lè ( ) jìn( ) zuàn( )
2、你能帮下面的生字找到自己的朋友,组成合适的词吗?
杆( ) 秦( ) 股( )
秤( ) 奏( ) 没( )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一、谈话揭题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轻声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2、指导朗读。
抓住“夜幕降临、黎明、爬、滚、越来越…越来越…”各自读、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第2-5自然段
出示投影
1、问:哪些小动物看见了小露珠呢?它们会对小露珠说些什么呢?
2、出示三句话:“早啊,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对小露珠说。
“早啊,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爬到草秆上的小蟋蟀对小露珠说。
“早啊,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落在花朵上的小蝴蝶对小露珠说。
3、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说的话?既然你这么喜欢,那么你能把它说的话读好吗?指名读、师生评议。
4、指导读,重点指导其中一句,师范读、自由练读、指名读,评议(读得亲切、有礼貌些),再练读、齐读三种动物说的话。
小结:因为小露珠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又像珍珠那么圆润,它那么美,所以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
5、齐读2-5节
四、学习第6自然段。
1、听录音,整体感知这段内容。
2、重点指导第2-3句。
投影出示这两句话
a、指名读第2句,指名读、师生评议。
抓住“精神”一词再练读、齐读。
b、指名读第3句、评议、师范读。
用美的感觉齐读第3句话。
3、两句连起来读,体会小露珠给植物带来的勃勃生机,使它格外美丽。
五、学习第7自然段。
1、投影出示第7自然段内容。自由练读,怎样把它读好?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重点指导第3句,师范读,学生模仿练读,指名读。
4、我的十分钟。
师:大伙都喜欢小露珠,都想把小露珠留下,你们瞧,
出示:向日葵向她点点头,说__________,小露珠笑盈盈地说________;白杨树向她招手,说__________,小露珠笑盈盈地说__________;喇叭花动情地吹奏着乐曲,好像在对她说_________小露珠笑盈盈地说________。
师:想一想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和小露珠打招呼?又会怎么说呢?
生汇报交流
小露珠呀小露珠 , 你是那么的美,那么的高尚,我非常喜欢你。
夜晚,你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清晨,树叶上,小草上,花瓣上,我都能看见了你的身影。你像钻石一样闪亮,像水晶一样透明,像珍珠一样圆润……你默默无闻地滋润着大地,植物们被你打扮得多么有精神啊!
师:大家喜欢小露珠,是因为____
5、学生边读边表演第7自然段。
六、师总结全文(略)。
板书设计:
小露珠
动物 闪亮
(喜欢)小露珠 透明
植物 圆润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孙悟空"的神通广大。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课文。
2、听写生字。
3、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感知"小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吧!
二、走进"小孙悟空",感知它的神通广大
1、指名读课文第5-11自然段。
2、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用自己的话介绍-下这个"小孙悟空"。
(2)"小孙悟空"是怎样帮爷爷治病的?
3、学生自读自悟,再小组合作、探究。
4、全班汇报。
(1)"小孙悟空"像小蚂蚁似的,是个微型机器人,靠电脑控制。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11自然段。
(学生用文中有关语句回答)
5、学生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讨论:神话中的'孙悟空和文中的孙悟空有什么不同?
(1)学生边读边勾画出文中描写晓蒙心情的语句,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些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讨论。
(3)全班归纳、小结。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
2、说说"小孙悟空"的神通广大体现在哪些方面。
3、课后收集一些有关现代高科技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四、课堂小结
1、学生之间互相质疑,解疑。
2、学生小结一下自己在学习中的方法和收获。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 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2. 整体把握文章,学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 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教学难点]
作者映衬手法天衣无缝的运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诗仙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
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西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2. 认读。
(1) 读准字音。
艨()艟()倏()泅()舸()雉()
溯()僦()绮()溢()
(2) 读懂词义。
①同义词释义联读。
略:略不相睹()略不沾湿()
虽:虽席地不容闲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皆:皆披发纹身()皆出酒食()
既而:既而渐进()既而儿醒()
②生词释义点读。
珠翠罗绮溢目________________倏尔黄烟四起_____________
方其远出海门________________
③通读句子,指出其修辞方法。
A.出没于鲸波万仞中()B、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3. 研读。
(1) 本文作者采用分镜头摄影的笔法,分别写了涨潮、水战、弄潮、观潮的盛况。按“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板块,将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段自然美,第2——4段人情美。从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角度,可将文章分为两层,第1——3段正面描写,第4段侧面烘托。
(2) 第4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以人多马众侧面烘托出浙江潮的壮美。
4. 赏读。
(1)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机雄豪。
写涨潮,由远而近,顺势而下,挽狂澜于笔端。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尽了大海的威仪和气派。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角度进行描绘,如:“仅如银线”写其形;“玉城雪岭”状其色;“大声如雷霆”描其声;“际天而来”“震撼激射”“吞天沃日”绘其势。
(2) 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和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屡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任务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写参演船舱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写"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亮点探究。
(1)《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点拨:用渲染的手法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
(2)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
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点拨:作者从四个方面写观潮:潮来之状,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作者由远而近写“潮来之状”,“演兵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笔,作者生动地描写了南宋水军演习的情景。“弄潮之技”更让观众大开眼界。“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猛勇,“出没于鲸波万仞”写弄潮儿的矫健;“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弄潮儿的绝技超凡。
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长表现观潮场面之大,盛况空前;以“车马塞途”写看客之多;以“虽席地不容闲也”写观潮人拥挤之极。
(3)渲染,烘托和对比是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三种写作方法,请各找出一个例句,说说它的作用。
点拨:“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机雄豪。”是渲染钱塘江大潮的“伟观”,增强了艺术效果。烘托又称“衬托”,“映衬”,如“饮食百物皆倍穹于常时”是烘托观潮人极多和观潮盛况。“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是对比,突出了吴中健儿弄潮表演技艺超凡。
(4)试从课文中找出一些精彩恰当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妙处。
点拨:“吞天沃日”动词“吞”“沃”极有气势。“倏尔”一词表现了水军动作神速。动词“披”“文”“持”“争”“鼓”“迎”“上”“出”“没”“腾”“变”“沾“的连用,写出了弄潮儿生龙活虎般的形象特点,表现了动态美。“虽席地不容闲也”的“也”是用来加强肯定语气的助词,强调观潮的人特别多。
《观潮》这篇主要让我们感受文章里所描述的自然美和人情美,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八年级上册语文《观潮》的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 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2. 整体把握文章,学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 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教学难点]
作者映衬手法天衣无缝的运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诗仙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
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西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2. 认读。
(1) 读准字音。
艨()艟()倏()泅()舸()雉()
溯()僦()绮()溢()
(2) 读懂词义。
①同义词释义联读。
略:略不相睹()略不沾湿()
虽:虽席地不容闲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皆:皆披发纹身()皆出酒食()
既而:既而渐进()既而儿醒()
②生词释义点读。
珠翠罗绮溢目________________倏尔黄烟四起_____________
方其远出海门________________
③通读句子,指出其修辞方法。
A.出没于鲸波万仞中()B、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3. 研读。
(1) 本文作者采用分镜头摄影的笔法,分别写了涨潮、水战、弄潮、观潮的盛况。按“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板块,将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段自然美,第2——4段人情美。从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角度,可将文章分为两层,第1——3段正面描写,第4段侧面烘托。
(2) 第4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以人多马众侧面烘托出浙江潮的壮美。
4. 赏读。
(1)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机雄豪。
写涨潮,由远而近,顺势而下,挽狂澜于笔端。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尽了大海的威仪和气派。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角度进行描绘,如:“仅如银线”写其形;“玉城雪岭”状其色;“大声如雷霆”描其声;“际天而来”“震撼激射”“吞天沃日”绘其势。
(2) 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和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屡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任务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写参演船舱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写"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亮点探究。
(1)《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点拨:用渲染的手法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
(2)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
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点拨:作者从四个方面写观潮:潮来之状,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作者由远而近写“潮来之状”,“演兵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笔,作者生动地描写了南宋水军演习的情景。“弄潮之技”更让观众大开眼界。“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猛勇,“出没于鲸波万仞”写弄潮儿的矫健;“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弄潮儿的绝技超凡。
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长表现观潮场面之大,盛况空前;以“车马塞途”写看客之多;以“虽席地不容闲也”写观潮人拥挤之极。
(3)渲染,烘托和对比是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三种写作方法,请各找出一个例句,说说它的作用。
点拨:“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机雄豪。”是渲染钱塘江大潮的“伟观”,增强了艺术效果。烘托又称“衬托”,“映衬”,如“饮食百物皆倍穹于常时”是烘托观潮人极多和观潮盛况。“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是对比,突出了吴中健儿弄潮表演技艺超凡。
(4)试从课文中找出一些精彩恰当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妙处。
点拨:“吞天沃日”动词“吞”“沃”极有气势。“倏尔”一词表现了水军动作神速。动词“披”“文”“持”“争”“鼓”“迎”“上”“出”“没”“腾”“变”“沾“的连用,写出了弄潮儿生龙活虎般的形象特点,表现了动态美。“虽席地不容闲也”的“也”是用来加强肯定语气的助词,强调观潮的人特别多。
6.背读。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精选]07-24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公输》教案09-18
(经典)语文教案09-21
语文教案[经典]10-06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精选]语文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