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文教案9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设计说明
本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教学应还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本节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各种学习情境。请学生折纸与涂色,在学生折纸与涂色的过程中不提任何规定性的要求,同样在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后,请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算式,结合作品图进行估算,探索算法,讲解做法,教师对这些做法进行全面评析,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真正做到让每一名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学习探究过程,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2.教师应成为善于挖掘教材的优秀挖掘者。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一个全新的知识,也是分数加减法中的一个难点。为了化难为易,教师打破教材的设计,从学生喜欢的折纸活动入手,引出异分母分数加法有代表性的算式,并且让学生先估算,后计算,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准备。在挖掘教材的过程中,教师意识到异分母分数减法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含有带分数的减法,于是抛出了如何验算这一问题,不仅使学生学会了验算,还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异分母分数减法的学习中,取得了一举两得的功效。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注: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备教学目标”“备重点难点”见前面的“备课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折纸(1)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你是怎样计算的。
+ - +
生总结算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用分数表示下面的阴影部分,并观察两个分数表示的'部分是否相同。
生:上图中的阴影部分分别用和表示,和表示的部分相同,但是两个分数的分母不同。
师:是的,我们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称为“异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应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过渡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着力点放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既有利于学生迁移学习,又有利于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既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又使学生明确了探究目标与方向。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2页情境图。
师:从情境图上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交流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
预设
生1:他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
生2: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
……
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获取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列出算式。本片段致力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为下一步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创造了问题条件。
2.探究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应该怎样计算呢?下面我们先以+为例进行研究。
(1)学生独立探究。
师:先来估计一下它们的和是多少,再说一说你是怎么估计的。
(学生汇报)
师:计算+。
教师提示:可以利用手中的学具折一折、涂一涂,也可以用学过的知识想一想、算一算。
(2)汇报交流,理解算理。
方法一:运用画图法计算。
学生汇报画图计算的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说出将再次平均分成两份的意义。
方法二:运用通分法计算。
+=+=
汇报过程中师生展开交流,明确异分母分数的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通分后分母相同了,分数单位也就相同了,就能直接相加了,向学生适当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读读记记“斑斓、炽热、湛蓝、充沛、硕大、火炬、巨蟒、渗透、聆听、木薯、强悍、粗犷、篝火、繁花似锦、含情脉脉、目不暇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文资料,有条件的教师可准备非洲风情风光的碟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置身欧洲的德国,我们感受到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游览威尼斯,我们领略到水上城市的风情;离开亚洲的泰国,我们还沉浸在与象共舞的欢乐气氛中。放眼辽阔的非洲,我们面前则是一个多彩的世界。播放非洲风情风光的.碟片或课件。
揭题、读题:彩色的非洲
(二)读懂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2.交流。阅读提示a有3个要求。
(1)“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2)结合课文和搜集到的资料,谈谈你对非洲的印象。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学课文:请按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批注。
2.检查自学: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
3.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四)抓住重点,自读自悟
1.过渡:是啊,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自读课文,勾出课文相关语句,联系实际或资料进行批注,小组交流。(学生自学勾画,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非洲的骄阳蓝天、花草树木、动物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艺术风采都是多彩的。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结合课文和搜集到的资料,谈谈你对非洲的印象。
(五)领悟表达方法
过渡:我们从课文中学到了哪些表达方法呢?
(1)结构上采用了先概述再分述最后又概括总结全文的方法。既首尾照应,呼应课题,又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非洲风情文化的赞美之情。
(2)课文不仅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过渡也十分自然。如,过渡句“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和“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的”等,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顺畅自然。
(3)课文的语言十分优美生动。作者联想丰富,如,“金灿灿的阳光,映照得天空格外的蓝,好似透明的蓝宝石”,“……繁花似锦,绿海荡波,满眼是绿色,处处是花海”,“一棵似一团火,一排是一片霞。到了开花季节……就像置身于花海深处”,无不体现着意境的色彩美和语言文字本身的美,读来就像欣赏一幅幅五彩的画卷,让人回味无穷。
(六)总结全文
本文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描述了非洲的骄阳蓝天、花草树木、动物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艺术风采,从多个方面展示了非洲的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表达了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
(七)拓展训练
中国和非洲有着悠久的友好历史。可布置学生办一办有关非洲风情与文化的手抄报、剪贴报在班上交流展示,进一步加深对非洲的了解,增长见闻,开阔视野。
语文教案 篇3
《场景歌》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场景美,生活美,感知量词的用法,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并尝试用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一.教学效果: 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观察画面来领悟文中所体现的美丽景色。但文中的四处景物都是南方的景色,离学生的生活较远,使得学生的想象具有局限性,说得不够到位,在这一点上我还缺乏指导。如能“以讲促说”可能比看画面效果要好些。课间游戏我设计了一项师生互动环节,不仅达到了休息的目的,而且也是对数量词的巩固,在巩固生字这一环节上我选择了学生最喜欢的“宠物小精灵”卡通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最后,我出示一些图片,让孩子们做小诗人,自行创作诗歌。课上我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词语,边读边想象画面,配以文中插图,这样这些场景就在学生头脑中会逐渐清晰起来。有些词语比较难理解比如:“军舰”“帆船”“铜号”“队旗”等。为了帮助他们理解,我利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这样学生从直观的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感悟再来体会词语意思就水到渠成了。
二.成功之处:这一节识字课以读为主,让学生学会用量词来形容事物。在本次教学中我初步达成了原定的学习目标,但在进行反思后发现还有三点可以进行改进:一是适当简化教学过程。在本课的导入部分我花的时间有点过长,导致后面教学有些匆忙。在今后的教学时应注意把复习导入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这样在课堂教学的时间分配才合理。二是生字教学不能漏。在设计教学时,由于第一课时已将生字全部教学完成,所以在本课时教学中没有安排学生书写生字,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每课都应该安排10分钟左右的练字时间,这一点我必须牢记并认真执行。三是精心设计衔接语,帮助学生进入情境。本课识字中有四个场景,如何合理地帮助学生合理进入情境是我在教学设计时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我用“和老师去海边走一走”这样的语言来进入情境,但效果不是很好。我想如果用假日旅游的`方式来导入课文并配以合适的图片,不知结果会如何,希望下一节识字课我能做得更好。
三.不足之处: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认为我对学生的组织还不够,不能收放自如。在关注学生方面还需大大加强,真正走近学生,融入其中,才能建立师生平等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改进措施:1.上课之初让学生用本课所学的数量词进行说话联系,学生发言欠积极,在这方面要想一些更好的策略来激发学生们说话的积极性。2.写字教学过程需整合得更加简洁,课堂要留给学生一定的写的时间。
语文教案 篇4
课题: 三 峡 [郦道元]
班级:C一(2) 地点:多媒体教室
说明:开课内容为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句。
3、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的能力。
4、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景物的方法。
5、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的能力。
2、欣赏优美文章,积累写作经验。
[教学设想]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A、对于作家与作品的介绍,可以让学生上互联网查找。
B、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合作、讨论方式来学习。
2、采用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
[学法指导]
1、“文言文四步诵读法”
第一步:朗读——读准字音,朗读指导;
第二步:解读——准确翻译,理解内容;
第三步:研读——质疑探究,提炼主题;
第四步:品读——品味语言,赏析亮点。
2、“文言文固定程序阅读法”
(1)标题;(2)作者;(3)出处;(4)基本内容;(5)文中涉及的重要史实;(6)文章特点及有争论之处;(7)文中的观点及可取之处。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内容:
A、导入;B、朗读;C、学生展示所查资料;D、准确翻译、理解内容。
第二课时主要内容:
A、质疑探究,提炼主题;B、品味语言,赏析亮点。C、联想想象,拓展思维。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略)
二、学生展示所查资料。(利用多媒体展示)
1、关于作者。2、关于《水经注》。3、关于三峡。
三、朗读课文。(略)(教师说明朗读方法)
四、解读课文——准确翻译、理解内容。(略)
要求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字词,先由各组学生讨论解决,再由老师于疑难处点拨。
第 二 课 时
一、研读——质疑探究,提炼主题。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友情提示:
A、文章写了三峡的什么景物?
B、这些景物有什么主要特点?(请根据原文语句回答)
C、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归纳成板书,大致内容如下。)
三峡山两岸连山,重岩叠嶂。
妙处:
1、抓住三峡主要特征来写,突出其山水风光。
2、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的奇特壮美。
3、动静结合,写出了三峡的整体的富于动感的景色。
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
冬、春
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秋
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2、请同学们概括本文的主题。
友情提示:
A、你们认为这篇文章表现了大自然的什么特征?
B、你们认为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二、品读——品味语言,赏析亮点。
体会文章“片言万语”的.精炼,音韵的和谐,思路的清晰。
1.全篇只有一百多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罗列山水草木,抒发游览感慨,描绘高猿异相。请同学们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
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请同学们注意文章的句式特点并加以分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提出见解。教师可适当点拨。)
三、联想想象,拓展思维。
1、同学们,学了这篇优美的文章,你能用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歌来概括本文的意境吗?(学生背诵《早发白帝城》)
2、讨论:文中描绘的三峡,与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峡相比,有什么特点?(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在对比中讨论分析。)
3、请同学们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你的疑问,看哪个组的同学会思考、善质疑。(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
四、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本文。
2、根据本文的内容和意境,请同学们将本文改写成一篇现代文,作为本周的周记。请同学们不要只是照抄译文,而要展开你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
3、对比阅读、开拓视野。
老师为同学们摘抄了《三峡》原文中的一些语段和著名作家刘白羽的《长江三日》,请同学们课后阅读、欣赏。
第一课时课堂练习:
一、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曦月( ) 沿溯( ) 重岩叠嶂( )
绝巘( ) 怪柏( ) 略无阙处( )
飞漱( ) 属引( ) 乘奔御风( )
二、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请将你不会解释的字词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向同学或老师请教。(课文注释中的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课堂练习:
四、请思考、讨论、解决下列问题。
1、全篇只有一百多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罗列山水草木,抒发游客感慨,描绘高猿异相。请同学们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请同学们注意文章的句式特点并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同学们针对课文内容,将你的疑问写在下面横线上,看哪个组的同学会思考、善质疑。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请将本文中你自己喜欢的语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说说你欣赏它的原因。
原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5个字,认识竖勾和提两个笔画和草头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美丽、富饶的地方,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美丽、富饶的地方,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听录音第3课《小小竹排画中游》MP3.mp3,在这里河中小鱼儿成群,河岸上树木茂密,禾苗绿油油,小燕子在空中鸣叫着,风景这般美,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欣赏风景图片
走进大自然 播放江南风景图片3小小竹排画中游.ppt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边看图,一边听音乐。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
出示课题,生齐读。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先圈起来,想想怎样才能认识它?(提示: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问老师或同学。)师巡视检查。
2、小组内齐读,个别读,当小老师教读,评选出参赛选手。
3、参赛选手读,其他学生评议、正音。
4、认读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卡,学生自由读生字词。并用自己的方式识记12个生字及带生字的词语。
(2)、同桌互读并交流记字词的方法。
(3)、全班交流。
(4)、认识3个偏旁,找找带有该偏旁的字。(课文中学过的、自己知道的)。
三、自读自悟,悟中感知
通过朗读文本知道江南美如画,谁能说一说?
(1)结合看图,理解“竹排”是用竹子扎成的,是江南水乡的交通工具。
(2)看图理解树木密的“密”指一棵挨着一棵,而且树木特别密又特别绿.
(3)指出图中的禾苗。
引导学生理解“江南鱼米乡”。课文哪个地方讲到鱼儿?(鱼儿游)哪个地方告诉我们这儿稻米多,稻米香?(禾苗绿油油)
播放《小小竹排画中游》儿歌小竹排.mp3
展示交流 1、指图上竹排的右岸,问:河岸上还有什么?什么是禾苗?(禾苗)稻子、麦子、玉米、谷子等等粮食作物的刚长出来的幼苗都叫禾苗(板书:禾苗)。
2、(“绿油油”讲禾苗
很绿,长得好) 读第2句。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 出示有关植物图片
点拨升华 江南一带小鱼多,河里有许多鱼虾,那里还种了许多水稻,水稻成熟了可以碾成大米,所以把江南一带叫做“鱼米乡”。因为江南鱼米乡很美,就像一幅画。所以说小小竹排就像在画中游。
交流:小小竹排顺水流,如果你坐在上面会看到哪些美丽的景物?看到这些美景,你会说些什么?
临淄有许多美丽的风景,搜集有关图片或画片,选一处最美的风景,向家人介绍。临淄风光.ppt
四、学习写字
1、比一比:口-日-中
2、认识笔画横折和横折钩并书写。
3、课件出示写在田字格中的'字,引导观察要写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师范写。
4、读一读:口字要写好,上大下要小。
5、描红、书写。
让学生把字词卡片贴到图中相应的位置,这样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借助课文插图巩固字音,理解字义
五、扩展延伸
1、出示“绿油油”齐读,请学生自由说说“绿油油的什么”。
2、照样子说说“abb的什么”,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3、请学生展示搜集的有关旅游资料和照片,进行介绍,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
板书设计
小小竹排画中游
江南景如画
鸟儿唱 鱼儿游 树木密 禾苗绿
鱼米乡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简析】
松鼠,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在电视里、画报上、文章中都经常能看到它的身影,并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但他们对松鼠的了解往往都是你知道一点,我知道一面。所以,还是充满了好奇。一打开课文,一只漂亮、乖巧、驯良、可爱的小松鼠就向我们走来。它那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行为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不由得使我们对它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更深的喜爱,我们在欣赏它、亲近它、喜爱它的同时,又不能不叹服作者精心细致的观察、准确精练的说明及生动传神的描写。
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第二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活动时间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储备食物过冬、及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的乖巧,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后在第5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感情,增强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二是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进一步领会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鲸》的语言精炼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因此,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一边充分感受松鼠的漂亮、乖巧、驯良,一边自觉和《鲸》进行写法比较,寻找异同点,并领悟这种写法。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比较《鲸》的说明方法,明白异同点,并充分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教学重点】
认真读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按照阅读要求进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体会作者对松树的喜爱之情,并探究本文与《鲸》在表达方法上的异同。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探究本文与《鲸》在表达方法上的异同。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事先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松鼠的有关知识。
2、教师制作关于松鼠形态、生活习性及文中重点语句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海中之王”──鲸,今天又有一位新朋友想和大家见面,它是谁呢?别着急,它来了(用多媒体播放“松鼠”),看完之后,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认识的这位朋友,说说你最喜欢它什么?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位朋友的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松鼠》。请谁来给大家简介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或松鼠的情况。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读阅读提示,想想:
这篇文章要我们了解什么?
反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细读课文,自主感悟
1、你能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概括出松鼠的特征吗?
明确:(松鼠是种漂亮的小动物,它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
第一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
出示句子,重点品读: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这段话简直类似于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一般“清秀”极少用来形容动物,就是形容人,多半也只形容少男少女,现在拿来形容松鼠的面容,加上“闪闪有光”的眼睛,写得非常惹人喜爱。特别是在写尾巴时,更加细致生动:先写其形状,把它比作“帽缨”,给人以联想和美感,表现出松鼠尾巴的美丽;再写具体功能,能“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表现出了松鼠形体的奇特之处。
第二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等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
第三、四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乖巧。
⑴ 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
出示句子,重点品读:
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
“横渡”是指从江河等的这一边过到那一边。这句话介绍了松鼠横渡溪流的方法,两个“当作”写出松鼠不仅知道以树皮为船,而且还会用尾巴“扬帆”“使舵”,乖巧不言而喻。
⑵ “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
出示句子,重点品读:
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这句话用“只要……就……”这一句式来表现松鼠灵敏的反应与动作。作者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来表示松鼠对于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更显出它“十分警觉”的灵性,由此表现出它的“乖巧”。
⑶ 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
⑷ 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
⑸ 从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
⑹ 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
(细读文字,从“又干净又暖和”,“足够宽敞、足够坚实”,“既舒适又安全”等词语感受窝的舒适,从而进一步感受松鼠的乖巧。)
第五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
3、感情朗读课文:
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用充满感情的读书声来抒发自己对松鼠的喜爱。
学生一起来读一读,谁喜欢哪一部分就站起来大声读哪一部分。
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用朗读为说明文注入人文美。
四、合作学习,探究写法
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比较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异同,完成表格。
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说明语言
语文教案 篇7
第十二课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情感与思想】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拓展与延伸】课后思考并讨论“一个人进步的力量来自哪里?”这个问题。
【重、难点突破】理解老教授的话的真正含义以及对于“我”提高琴技的作用,感受老教授爱护年轻人、培养年轻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手段】本课采用多媒体flash课件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懂得了耐心地听也是对人的一种爱护与帮助。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篇关于耐心听别人说话的课文,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倾听”的意义。
板书: 用心灵去倾听
解题:你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心灵:指内心、精神、思想等。 倾听:细心地听取(多用于上对下)。
题目的意思:集中全部精神用心地听。
下面我们就紧紧围绕课文题目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思考:谁在用心灵倾听?倾听什么?围绕“用心灵去倾听”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教学提示:前两个问题非常简单,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自己解答,第三个问题实际上是在考查学生对课文分层理解的能力,要求学生抓住“我”与苏珊交往过程这条主线来理解。
教学参考:
全文围绕“我”与苏珊的交往过程这条主线展开,脉络清楚。课文先写“我”开始以为苏珊是住在电话机里的无所不知的小精灵,只要拨“105”,就能得到她的帮助。然后写“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情急之中拨通了电话,得到了苏珊的热情帮助,对她产生了好感。接着写“我”与苏珊聊天,苏珊总是用心灵倾听“我”的声音,耐心地给“我”帮助与安慰,她成了“我”从未谋面的第二个母亲。最后写长大后,“我”利用回故乡的机会与苏珊取得了联系。就在我们约定见面的前夕,苏珊不幸病逝了。“我”深切地怀念她。
三、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与大家交流。
教学提示:这是在要求学生交流他们预习时的所得与所疑,帮助他们顺利地理解课文。找到的句子可以是自己有所收获的句子,也可以是自己不太理解的句子。主要让学生自己来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在学生理解困难或有误的时候予以指导。要对学生的理解多给以鼓励性的评价。
教学参考:
对课文重点句子的理解:
①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找到听“我”说话的人,其实就是找到了希望。那天,“我”在玩耍的时候,手指被锤子砸伤了,非常希望得到帮助,可是“家里没有人,哭也不会有谁听见”,“我”显得多么的孤独无助。只好把希望寄托在那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身上。听到苏珊的温柔的嗓音,“我”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了抚慰,终于放声大哭。这既是伤痛带来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独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②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在“我”的记忆中,苏珊是个无所不知的小精灵。苏珊面对“我”一个个简单而幼稚的问题,就像一位母亲那样“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中,两个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结成了母子般的.情谊。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苏珊的爱心,语言虽然朴实,读来却令人十分感动。
③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不仅痛苦,同时对死亡充满了恐惧。如何化解“我”心中的伤痛,不让死亡留给“我”太多的恐惧呢?苏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种说法。是啊,小鸟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唱歌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听着这样的话,笼罩在孩子心头的阴影立刻消散了,快乐又回到了孩子的身边。苏珊的善良、乐观由此可见一斑。
④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谋面”就是见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第二个母亲”来形容苏珊,看得出“我”对苏珊的爱。苏珊不是“我”的母亲,我们也从没见过面,是电话线把两个人紧紧地连在一起:苏珊就像母亲那样,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予以安慰。这就是“我”长大后,离开家乡,知道电话是怎么回事后想见到苏珊的真正原因。文章这样写,也为下文“我”回到家乡后主动与苏珊联系作了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四、有感情地朗读最能感动你的部分,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提示: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目的在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从中体会文字所蕴含的感情。要求学生先读,然后说一说自己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自己有没有读出这种感情,要以情促读,读中悟情。采用学生互评与教师指导的方法。
教学提示:
课文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五、讨论:你明白题目的意思了吗?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教学提示: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并且要明白其实作者也是在教育我们要学会用心灵倾听别人的诉,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教学参考:
课题“用心灵去倾听”,是对苏珊工作的高度概括与肯定,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苏珊作为问讯处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工作。对于文中的孩子,苏珊不仅用心灵倾听,更用心与孩子交流,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灵守护神。
六、你能发现在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教学提示:意在培养综合运用所学到的写作知识,通过分析文章的写法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写作方法解答即可,如有疏漏,教师可作适当补充。
教学参考:
全文围绕“我”与苏珊的交往过程这条主线展开,脉络清楚。课文采用儿童的视角观察事物,选取一些平凡的琐事来表现人物品质,语言朴素自然,平凡中包含深情,读来真实可信,生动感人。课文多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如,第十四自然段“苏珊?你能告诉我‘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吗”与第七自然段“‘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照应;第十五自然段“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与第五自然段“我对小精灵说:‘我一个人在家,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了……’”照应;最后一段“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与第十自然段“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照应。这样写,使得全文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辛弃疾其人及其词作风格。
2、以读代析,在朗读中体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感受词人爱国主义情怀和悲凉意境。
3、深刻体会《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用典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
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分析典故”这一赏析诗词的基本方法。
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
2、指导学生理解典故的含义。
教学难点
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2、指导学生理解典故的含义。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面我们来齐背一遍。
赤壁的惊涛骇浪引起了苏轼的无限遐想,他怀念古人,但是与雄姿英发、年轻有为的周瑜相比,华发早生、壮志难酬的东坡自然会生发无限的感慨。同是豪放派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收复中原,但不被统治者重用的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又会借古人抒发何种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赏析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常言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诵读”也是赏析诗词常用的一种方法。请同学们齐读一遍。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齐声读一遍。
2、根据学读的情况发现问题当时进行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
(1)、佛(bì误读为fú)狸祠下。
(2)、封/狼居胥,误读为“封狼/居胥”。狼居胥是山名,封是动词,封山,是在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
3、教师范读一遍。
三、课文研读
学生再读一遍,体味豪放风格并思考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用典很多)
找典故。
1、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典故呢?
我们来看标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是词牌名,“京口北固亭怀古”才是题目,大家知道,词往往用它开头的第一句话作题目。看题目《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在什么地点做些什么?京口北固亭,怀古
2、学生再默读一遍。结合课后注释,看作者都怀想了哪些古(典故)?
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寻找典故,我并没有笼统地提问“词中引用了哪几个典故”,而是把它细化成以下几个小问题,由浅入深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
1、有几个典故?
2、在文中分别是哪一句话?
3、它们分别与谁有关?
4、请分别用一句简练而完整的话来概括这些典故!
3、老师再做总结。本词中共用了五个典故,它们分别是:
明确: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孙权击败曹操,建太平伟业)
2寄奴曾住(刘裕)(刘裕北伐收中原,气势如虎)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刘义隆北伐,因草率而败北)
4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拓拔焘)(拓拔焘击败宋文帝)
5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廉颇虽老仍不忘国)
语文教案 篇9
这是一篇描写北京老四合院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课文,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在第一次读到这篇课文时,我就被它清新流畅、朴实的文字做吸引。从课文中读到了作者童年的快乐,属于孩子的,阳光的,轻松的,快乐的,自由的,上完这一课,我感慨颇多。
首先,我努力创设一种轻松、自在的学习的氛围,努力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感受这种快乐,其实作为农村的孩子,大多数的学生都会有和作者相同的体验,比如,在学生谈体会的时候,有学生说到了自己小时候的事,犹如再现了作者的小时候。这样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读,在读中感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干情,学生感悟的很好,这一环节完成得不错。
其次,课堂上,我调动了学生所有的感官,听,说,读,写,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感悟文本的内涵,通过多次的朗读和表达,学生的口语的表达能力也在一步步的提高,相信经过一次次的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突飞猛进的。
我们说“语文教学是遗憾的艺术”,这节课,我仍有遗憾。
1、我努力践行着“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但在课堂上,因为这节课有领导听课,仍有一部分同学没有动起来,没有能主动的思考,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使得课堂当中呈现的多是优秀学生的表现,没有考虑的学习稍有困难的学困生,我想在以后的课堂上,我都会努力,让全体学生共同的'参与。
2、在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言过于简单,没有激发性,这也许是课堂不够活跃的原因。我知道在课堂上适时的评价是推动教学,促进学习的一种有效的办法,并且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评价上做得总欠火候,在学生回答的精彩的时候,我总觉得对学生的评价缺点什么,现在想来,评价不仅仅是语言的评价,或许,老师一个简单的动作,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手势,一个微笑,那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评价,更能激励到学生。我将会努力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教育机智。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精选]07-24
(经典)语文教案07-24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经典)语文教案09-21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经典】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