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04 09:38:07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共6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共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认识1个偏旁。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这四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

  以识字、写字为教学重点;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为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的诗歌。

  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聚焦,看图识文

  1、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2、(示图)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节日?人们在节日里干什么呢?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节日说一段话,也可以说说自己过节的事情。

  1、 学生练习说话

  2、按节日自由组合。

  分小组交流。 各抒己见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节日练习说话。

  同桌交流说话内容。 使在儿童时期的所有年份里,都让周围世界、自然界不断地以鲜明的形象、画面、知觉和表象来滋养学生的意识。

  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1、各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你最喜欢过哪个节?把你过节的事情讲给大家听,还可以说说有关节日的知识。小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

  ⑴、学生交流春节这个节日。(相机出示:春节 饺子 拜年)

  ① 指导朗读。

  ②这是我国民间传统中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人们“张灯结彩、欢聚一堂、普天同庆、喜气洋洋”。(相机出示成语,齐读成语)

  全班交流

  自主交流

  指名朗读

  齐读

  二、交流内容、引导学文

  ⑵、学生交流清明这个节日。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到了,人们都在干什么呢?(相机出示:清明 扫墓 踏青)

  ②齐读。

  ⑶、学生交流端午这个节日。

  ① 学生观看端午节的录像。

  ② 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生活习俗?(相机出示:端午 粽子 龙舟)

  ③ 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介绍小资料。

  ④ 齐读。

  ⑷学生交流中秋这个节日。

  ①“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到中秋分外明,关于月亮、关于中秋,有许多美丽的传说,你能说说吗?

  ②指名唱中秋节的歌曲。(相机出示:中秋 团圆 月饼)

  ② 指名朗读。

  ③ 齐读。

  2、这篇课文按节日的时间给我们介绍了中国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能说出这四个传统节日的过节时间吗?(农历与公历的区别)

  3、自由练习读韵文

  4、分小组练习朗读韵文

  5、齐读韵文 交流

  看图说话

  齐读

  观看录像,指导说话

  交流生活习俗

  介绍小资料

  齐读

  交流

  讲述传说故事

  指名唱关于中秋节的歌曲

  指名朗读

  齐读

  自由练习读韵文

  分小组练习朗读韵文

  齐读韵文

  “鼓励学生做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阅读者。”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多角度、多方位的对话,进行“被引导的创造”。

  1、每个传统节日都寄托着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你知道这些节日各 分小组交流并且分享成果

  三、颂读韵文,感悟内涵

  1、 代表着劳动人民的什么愿望吗?

  2、你能把对节日寄托的情感读出来吗?

  3、诗歌大荟萃。全班交流搜集到的关于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这些节日的诗歌。

  4、感情朗读韵文

  练习朗读

  指名朗读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诗歌。

  感情朗读韵文 诗歌是灵动的,充满了诗人的智慧和灵秀。在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颂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颂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让学生课前搜集关于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的诗歌,课堂上进行诗歌大荟萃。交流诗歌,熏陶学生高尚的情操与趣味。

  四、自主识字,小组学习

  1、自学生字字音、字形、结构。

  2、小组交流生字字音、字形。

  3、提出学习困难的生字,小组交流。

  4、练习书写生字。

  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学生在小组学习生字中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合作意识。

  五、实践活动,拓展延伸

  传统节日伴随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请你寻找关于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这些节日的传说、故事,在班上开展主体班队活动。 语文是实践性很气强的课程。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传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寻找相关故事、开展主体班队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以合作的形式,层层深入地探究,是本设计的特点。这篇自渎课文看似浅显,不过是写了童年时期一个有趣的游戏,其实作者在这个游戏的回忆中,有两个发人深思的问题:艺术与游戏的关系;家长对孩子游戏的引导。

  教学步骤 :

  一、 导入 。

  简介丰子恺。

  二、 小组探究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2、你认为作者主要是为了写游戏,还是写游戏与艺术的关系的?或者还有别的目的?

  3、你认为文中“父亲”这一角色可有可无吗?

  4、你有过夹杂这艺术因素的童年游戏吗?与作者相比,你的遭遇如何?

  三、 课堂交流

  1、概括本文内容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写了一则童年游戏,它还包括在游戏中萌生艺术的兴趣,以及大人对这种兴趣的呵护。

  2、本文在写游戏与艺术的关系时,处理得十分自然,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因为艺术的游戏的关系确实很微妙,若刻意为之,便会弄巧成拙,索然寡味。(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一点中国画理方面的知识。)

  3、“父亲”这个角色不可忽视,这是一个很高明的父亲,能给我们很多启示。

  4、第4个问题,学生一定有许多感慨,不要扯得太远,要紧扣课文。

  四、 语言品析

  让学生找文中写得最生动的句段,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片、对比记忆等方法自主学会5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义,能用“毫不示弱”造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把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5、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点:

  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故事所渗透的道理运用到生活中。

  教学过程:

  一、历史故事导入

  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秦、楚、韩、魏、赵、燕、齐。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的国力最强大,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当。秦国一直野心勃勃,想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但他心里明白:如果直接与六国为敌,即使自己再强大,也很难如愿以偿。于是,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

  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攻打燕国,出出心里的这口气。秦王大喜,相信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然而,赵国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急忙求见赵王。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立刻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好机会。

  一个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场战争,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呢?

  二、初读课文,练习概括

  1、指名试读课题

  (1)板书“鹬”字,学生书空并数出笔画。(出示“鹬”图片)认识鹬。你有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

  (2)请学生告诉老师“蚌”字的写法,板书。(出示“蚌”图片),认识蚌。

  (3)齐读课题。

  2、自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生字表或查字典,做到正确流利;同时,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学习概括:快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话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精读课文,理解寓意

  1、指导有感情朗读。

  重点指导:(1)鹬生气了,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这蚌就要活活!”:读出鹬“生气”的语气。

  (2)蚌毫不示弱,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这鹬就要活活的饿死!”:引导学生体会“毫不示弱”的不同感受,读出不同的语气。

  (3)理解“毫不示弱”的意思,用“毫不示弱”说一句话。(4)比较:“豪”与“毫”的区别,同音字组词练习。

  2、两人一组做动作,把鹬蚌相争的过程表演出来;指派代表表演。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互不相让”。(板书:互不相让)

  有感情朗读。

  3、想一想:鹬和蚌这样“互不相让”,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

  4、回顾历史故事。当年,苏代就是给赵王讲了这个《鹬蚌相争》的故事,如果你是赵王,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怎样想呢?

  5、体会寓言的魅力。

  师:小故事,大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

  板书:寓言

  你还听过或看过哪些寓言故事?(生举例)

  再读课文体会,注意语气,重点词句的.指导。

  四、创编故事

  师:“鹬蚌相争,渔夫得利”这个故事流传至今。

  出示图: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这次,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呢?(续编故事:)

  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

  五、选择一项适合你的作业:

  1、把自己新编的故事写下来。

  2、再去搜集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读一读,体会它蕴含的道理。

  板书设计:

  鹬 蚌

  ↘ ↙

  相争

  (互不相让)

  ↓ ↓

  渔夫得利

语文教案 篇4

  教 学

  目 标1、会认3个生宇,会写出12个生宇。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蜒、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知识点

  梳 理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是教学的难点。

  教 学

  过 程第一课时

  (谜语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研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体会情感。)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出示挂图:看,说着说着,荷塘就到了(出示挂图)。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

  3、出示生词,指读,正音: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拂、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蜒、随风飘动

  4、师:看了荷花,听了描述,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三、研读课文,体会感情:学习第一、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在这三段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交流重点句)

  出示: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着作一大幅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 在这一句中,作者把荷花池比作一幅画。从色彩和姿态体会大自然的了不起。

  (2) 你认为,这这句话中,哪个字用的好?为汁么?(活)这一个字,写出了作者欣赏荷花的感受,在他文章的字里行间处处都可以找到荷花的“活”。你来找找看。(朗读)

  2、有感情朗读前三个自然段。

  第二课时

  (复习生词:研读课文第4、5自然段,体会感情,学习写作方法;总结全文)

  一、复习导入(1、认读词语 2、齐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第4、5自然段,体会慰情

  1、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看到了这美丽的荷花池,你想到了什么?

  3、自由读课文,当作者陶醉在这种美的境界中的时候,他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色?

  4、如果,体也变成了一朵荷花,理象一下,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5、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呢?

  6、齐读第四、五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三、学习写作方法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板书:闻到清香——看到——想到——回到现实)

  2、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篇文章写得这么美?(富有感情、充满理象是构成好的写景文重的重要内容)

  四、回到整体,小结全课

  五、书写生字。

  课 后

  反 思本节课,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革,以新理念为指导,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积极性,注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注重借助多媒体进行合理情境的创设,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从而学好语文。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不同的老师对猫的描述也各不相同,你觉得科学老师会怎么描述猫?数学老师呢?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那他是怎样来描述三只小猫的呢?在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又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和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二、整体感知

  抢答:

  我家养了几只猫?

  三只猫的毛色分别是怎样的?

  三只猫是怎么来的?

  他们的性情有什么不同吗?

  他们的结局如何?

  三、认识小猫

  1.我们给文中的小猫取个名字怎样?请结合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2.那郑振铎又把这三只小猫叫做什么呢?你从称呼里感受到了什么吗?

  四、品味小猫

  1.对于三只猫的结局,我们一家人有怎样的反应?

  酸辛、难过----怅然、愤恨-----更难过

  2.作者不喜欢第三只猫,对于它的亡失又为什么会更难过呢?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3.我下了什么断语?那我的依据是什么?

  一定是猫,一定是猫(肯定语气、愤怒心情)

  4.事情澄清后,我当时的心情怎样?

  重点品读30自然段

  5.在这个冤案中,作者错在哪里?从这件事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这是我的`忏悔。同时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不能主观臆断,否则,就会出现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

  追问:

  第三只猫让我感到非常痛苦,所以作者说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为什么我家会永不养猫?

  五、感悟小猫

  学生讨论、交流,按句式说话:“对于,我想说:。”

  1、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

  シ彩虏荒艿テ居∠螅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ソ淌σ导: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2、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

  ピ诓缓侠淼纳缁嶂校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六、师生总结,教师送名言。

  1、学生谈课堂收获;教师课堂结语。

  2、教师送名言:不要轻视弱势群体,每一个精灵都可能成为你生命中的贵人。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15个,2、会写字8个。

  3、能有感情的分角色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懂得自立的重要性,养成从小不依赖父母,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知道动物中谁森林之王吗?它为什么能被封为森林之王呢?(板书课题:小狮子)

  2、初读课文,3、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的读读课文,2、画出不3、认识的字。

  4、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学不5、认识的字。

  6、学生汇报:通过自学,7、你认识了什么子?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认识的?

  8、学生认读词语:狮子、懒洋洋、晒太阳、练功、原来、饭来张口、一辈子、享福、劝告、依赖、必须、凭着、滚、咬、何必、抬起头

  (指名认读——学生领读——齐读)

  9、生字游戏

  4、熟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认真听,3、并标4、明自然段。

  5、小组比赛读课文,6、请学生当评委。

  5、课堂评价

  1、两人一组拿生字卡片,相互测试。

  2、练写田字格的生字。

  第二课时

  1、复2、习

  1、听写生字。

  2、认读词语: 狮子、懒洋洋、晒太阳、练功、原来、

  饭来张口、一辈子、享福、劝告、依赖、必须、凭着、滚、咬、

  3、精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思考: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狮子?说说你的理由。

  3、四人一组交流交流。

  4、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用以下词语来形容这只小狮子:懒惰、知错就改、勤奋、聪明、听话、自立、真正等)

  5、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点拨:(主要是围绕“知错就改”和“真正”这一主题来展开学习)

  (1)小狮子刚开始有什么表现?他为什么不(2)练功?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理解“饭来张口”

  (4)分角色读课文1——6自然段。

  (5)后来,(6)小狮子又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呢?

  (7)女同(8)学读狮子妈妈说的话。

  (9)联系课文理解:什么样的狮子才是真正的狮子?

  4、课外延伸

  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真正的小学生应该是怎样的呢?

  5、课堂评价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看读得怎样?是否能背。

  【教学总结】

  《小狮子》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话故事。故事通过懒狮子和小树的对话,刻画了一头怕吃苦、想依赖的小狮子,并借狮妈妈意味深长的话语告诉孩子们只有勤学苦练,拥有真正的本领,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在教学这一课时,我真是没有想到!课堂中,学生能把这样长的一篇课文读得津津有味。想一想,是有原因的。这节课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给原文添加提示语。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对课文的理解,给“人物”设计了不同的动作,给对话加上了不同的语气词,课文在他们的感悟中变成了童话剧,学生读得有趣、读得有味。面对自己的再创造的成果,学生读起来怎么会没有兴趣呢?这也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添加提示语有利于指导朗读。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总是苦于朗读知道不得法。但通过这一课的实践,我发现,学生见到一些提示语后,会自然而然地去感悟这些语气。比如,我在“狮子妈妈说”这一句中填写了“亲切地”一词,学生自己就开始体会妈妈说话时和蔼可亲的态度,并且在读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这种情感。另外,我意外地发现,添加提示语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一些词汇。真可谓“一箭三雕”!如此看来,在教学中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还真的能悟出好多东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