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02 08:36:01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实用的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备)实用的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②学习并运用朗读的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感知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

  ①预习课文,查工具书识字写字。

  ②朗读课文,读好自己喜欢的角色。

  ③在生活中,你可能也遇到过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你是怎样处理的?准备好说给大家听听。

  教师

  ①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课前给予朗读指导。(也可以用小品的形式表演)

  ②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羚羊木雕》讲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一场小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还“我”。“我”对朋友这样反悔,伤心极了。这种矛盾说到底还是一个“代沟”问题。由于时代的变迁,知识背景的不同,两代人在对待人生、理想、亲情、友情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必然会有种种差异,也必然表现在许多家庭里。

  二、教学设计

  1、导入

  刚刚升人中学的你,在悄悄地长大,对许多事情有了自己的主见。对学习,对友情,你可能与父母有不同的看法,它也许让你无奈、伤心,甚至落泪。这节课学习的《羚羊木雕》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2、出示学习目标

  (大屏幕投影出示)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②学习并运用朗读的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学生齐读或教师提示)

  [检查预习](读、写)

  3、整体感知

  大屏幕投影问题:

  围绕羚羊木雕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同学们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概括,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这场矛盾冲突中,究竟谁是谁非?要谈出自己的看法,还要再读课文研讨。

  美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与朗读是相辅相成的,朗读有助于体会,体会越深刻,朗读就越有感情。)

  分角色朗读,请分配到角色的同学到前面来,可以边读边表演。其他同学当评委。

  大屏幕投影评价标准:

  重音语气语速

  [教师导学]

  学生评价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语气评。看是否读出人物的性格以及对此事的态度。(其他人物也可用此方法)

  妈妈的神态:紧紧地盯着孩了的神态:低着头不敢看

  十分严厉一动不动

  语气{咄咄咄逼人语气{声音有些发抖

  坚定哭着喊了起来

  [教师小结]

  妈妈的神态、语气表现她固执、生硬的态度,爸爸的声音虽然很平静,但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态度与妈妈实质相同。“我”被逼无奈、委屈、痛苦的心理与父母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一面是“逼”,一面是“无奈”,两个方面展示在同学们的面前,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4、探究(自主合作)

  大屏幕投影问题:

  ①女儿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妥当?

  ②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怎样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③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全班交流。如果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摆事实讲道理,把握好自己的观点。不论观点怎样,教师都要给予鼓励。

  (过渡)生活中,同学们也可能碰到过这一类的事情,你是怎样处理的?把你的好办法与大家交流一下。

  反思

  学生把课前准备的材料在小组里交流,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要求既展开求异思维,又是合作学习。

  5、小结

  《羚羊木雕》展示了两种内心世界:“我”珍惜友情,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父母心中珍视的是羚羊木雕,逼“我”把羚羊木雕要回来,由此而起冲突。应该说,父母是有欠缺的,“我”也是有欠缺的。彼此都做得周到一点,就不至于发生这样不愉快的事情了。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一方面,要学会思考,有主见;但另一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为是,自作主张是不对的。推而广之,遇事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许多矛盾。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内容和步骤

  —、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去过三峡的同学,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初读课文:

  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正音:阙(quē) 叠嶂(zhagrave;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ugrave;))

  素湍(tuān) 绝巘(yǎn) 长啸(xiagrave;o) 属(zhǔ)引 哀转(zhuǎn)

  三、研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训练重点:

  第1自然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讨论: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第2自然段

  至于/夏水矿襄陵 [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 [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讨论:“沿溯阻绝”,朗读的时候怎样停顿,才能把意思传达得更准确?

  第3自然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

  [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讨论:“清荣峻茂”,朗读时该怎样停顿才能准确传达文意?

  第4自然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畅读全篇。

  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妙处。

  讨论:文中描绘的三峡,与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峡相比,有什么特点?

  五、品读课文,

  体会文章“片言万语”的精炼,音韵的和谐,思路的清晰。

  讨论:

  1.全篇只几百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柏:请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

  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找出文章中的对偶句和韵脚。

  3.第2自然段有一句话:“或王命急宣”,看似可有可无,实则不可缺少。如果缺少了会怎么样?

  六,熟读成诵

语文教案 篇3

  1、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爱我世界。

  2、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3、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4、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5、学生学会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1、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2、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3、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4、学会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1、本文是写景抒情式游记类散文,旨在认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学习课文中写景时运用的多种修辞方法及生动形象的语言,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渗透在游记中的.感情,并品味散文的语言风格。

  3、本文与《巴东三峡》都是写祖国山水的美丽,意在让学生了解祖国山川壮丽可爱,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如果能让学生从自身的变化,从自己家乡的变化中去感受,相信能更好的理解改革的重要性。

  一、出示教学目标

  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周庄的旅游宣传片。

  2、播放威尼斯、丽江体现“水乡,水城”特色的有代表性的对比画面。

  3、教师同步讲解:

  图一:这是意大利著名水城“威尼斯”。

  图二:这是云南古镇丽江

  我们现在把它们和周庄相比较的话,你觉得他们三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三、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内容。

  1、朗读课文。

  2、配乐朗读。

  *展示播放周庄的动画画面。

  *以“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

  3、检查生字新词。

  4、提问:大家喜欢这篇课文吗?你觉得课文中什么地方、哪些语句或语段写得最精彩?说说你的理由?

  四、合作探究题:那么,作者间我们描述了周庄的哪儿幅图画呢?

  共两个部分四幅“水韵图画”。即:

  整体水韵图画(1-3)——小桥流水人家

  三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4-6)

  第一次——烟雨迷蒙的水墨画

  第二次——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第三次——水天一色的七彩梦幻图

  五、综合性实践活动

  做一份梅州旅游资源的调查报告。

语文教案 篇4

   单元概述

  根据教材编排要求,教学本单元,重在指导学生学习比较与辨微的读书方法,让学生了解戏剧基本知识,在体会戏剧台词语言魅力、把握矛盾冲突、评析人物性格及主题等的基础上学会鉴赏戏剧,并可尝试改编或创作戏剧、表演戏剧,从中体味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诱发学生阅读求知的渴望,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和良好的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和探究欲。

   学习目标

  ① 了解戏剧基本知识,掌握鉴赏戏剧的基本方法。

  ② 了解戏剧语言的基本特点,并能对课文中的一些台词进行鉴赏,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③ 学会从人物语言、情节安排、矛盾冲突等方面分析人物形象、探究戏剧主题。

  ④ 学会运用比较与辨微的阅读方法,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一定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比较,在比较与辨析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⑤ 能尝试表演戏剧,体味戏剧之美。

  ⑥掌握剧本写作的基本方法,能把一些作品改编成剧本或根据生活创作短小的剧本。

   课时按排

  《威尼斯商人》(节选) (三课时)

  《江村小景》 (一课时)

  《陈毅市长》选场 (两课时)

  《一厘米》 (两课时)

  综合学习与探究(含写作) (三课时)

  诵读欣赏 (一课时)

  各课教学简案

  1、威尼斯商人

   学习目标

  1、 了解剧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各种文艺表现形式的兴趣。

  2、把握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鉴赏波澜起伏的戏剧情节。

  3、学会根据文本语言分析人物形象的鲜明个性,把握夏洛克、鲍西娅等人的性格特征。

  4、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个性化和丰富生动的特点,了解夸张、对比等戏剧技巧。

  5、能说出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学习安东尼奥友情至上、鲍西娅见义勇为的精神。

语文教案 篇5

  五年级语文《诺贝尔》评课稿

  我们听了许**老师《诺贝尔》第二课时教学,就我个人的想法和大家做一交流。

  1、“三步导学,生本课堂”这样的课型模式,教学思路清晰,学生主体地位明确。我想:过去我们大多数老师上课都是根据教案按部就班的逐段分析,一味的“讲深、讲透、讲全”,殊不知这样繁琐的分析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发挥,学生学习兴趣较弱。而在“三步导学,生本课堂”上,教学思路清晰,学生主体地位明确。大家回顾,刚才许老师从导入开始便抓住统领全文的一句话“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整个生命”,直奔文中的重点部分3到9自然段的学习,即任务一“聚焦实验,感悟精神”的学习,紧跟着方法策略是“默读3到9自然段,画出最能震撼你心灵的语句,写下自己的理解、体会、感受,而后小组内交流”大家看,目标任务明确而集中,方法策略得当而有效,一条主线贯穿全文的学习,简约而不简单,这都是许老师深钻教材,细读文本的结果。

  在小组汇报交流中,在小组长的主持下,“请大家聚焦某段某句”“我来读”“我来交流”交流完后组内补充,再请全班同学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总结,就某一句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我们小组再来读”以往这些语言都出自老师的口,而如今已变成学生的课堂语言。这样,开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认真倾听,积极发言,交流热情高涨,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我们还看到在重点段重点句的交流中,学生能联系自己的实际对比谈感受,抓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来谈,抓环境描写来谈,抓数字谈,甚至有的同学不放过一个标点,(比如“,”“!”的体会)重要的地方做笔记等,学生能抓不同的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谈感受,这些方法的习得,都源于老师平时的悉心指导和扎实训练。

  所以,学生今天大胆自信的表现自己,发言精彩纷呈,与我们老师许多节课的引导是分不开的。许老师的课给我们的启示:我们要转变教学理念,从关注“教师要讲什么”到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上来。

  2、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是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策略,也是本节课第二大亮点。许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读书,有默读,自由读,小组汇报读,齐读等,读后谈感受,交流感受后再读,读的形式多样,读的目标明确,读的层层深入,在“任务一”交流中,时刻回读中心句。如:在聚焦8、9自然段,震撼心灵的句子后,及时引导小结:“这是一次————实验”。既培养了学生感悟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积累概括能力。然后再完整的读这部分内容。反复的朗读,不断的感悟中,升华了对中心词“整个生命”的理解,在诺贝尔遗嘱和名言补充中,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崇高形象已矗立在学生心中,预期目标自然而然完成。

  3、读写结合在课堂上的.落实。

  读写结合既是传统教学的宝贵经验,也是当前课改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提到写这一表达训练,我们好多老师认为就是将重点写具体详细,其实让学生简练的写感受,写批注,将全文言简意赅的表达清楚,也是小学阶段表达训练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许老师很好地抓住了课后练习“学写人物传记”这一训练点,将读与写落到了实处。如何将一片长长的记叙文改写成100字小传呢?这及依赖于学生平时的阅读积累,内化吸收、表达实践,更需要老师精心设计、点拨、引导。

  所以,许老师从课的开始,就让学生回顾:你对诺贝尔有哪些全面的了解?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归纳板书,为“写”的顺利完成做了铺垫,在学完重点部分后,学生正沉浸在对诺贝尔的敬仰之中,老师及时提出:“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伟人,为他写一篇小传。”并提问:“什么是小传?怎么写?”根据板书提示,引导围绕“国籍、身份、生卒年月、成就、贡献”来写,这样有情境的创设,有方法的提供,有前面阅读的积累,老师找准了合适的写的时机,学生很快在课堂上完成了练笔,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读写结合的语文课堂。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如果老师评价点拨语言再丰富些,灵动些,再富有激情些,学习效果是不是会更好?我们刚开始尝试小组合作,学生积极性很高,但活动怎样再有序些呢?这些有待我们思考、改进。

  以上是我个人的粗浅看法,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词语“理屈词穷、绝口不提、理直气壮、允诺、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等在句子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抓关键词句,品味人物言行,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3.给课文事件加小标题,搞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事件与整个故事的关系,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重点:

  抓关键词句,品味人物言行,准确概括人物特点,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它语文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发生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将相和》。板书课题。

  师:通过课前预习,你都了解到了哪些相关资料,让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1:我知道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师出示背景资料补充。)

  生2:我知道将是廉颇,相是蔺相如,好是和好。

  生3:……

  二、合作交流

  师: 同学们想一想:在这三个事件中,有一位贯穿始终的灵魂人物,他是谁?(生交流)对,卿相蔺相如。

  师: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是否注意到,经历了完璧归赵之后的蔺相如由一介平民被封为士大夫,渑池之会后的蔺相如被封为上卿,可谓平步青云,书上特别说明的是职位比廉颇还高。(出示古代大夫和上卿的有关规定,帮助学生理解廉颇对蔺相如的不满)

  师:那作为同朝为官、战功显赫的大将军廉颇此时对蔺相如作何评价呢?找到廉颇的话,谁来读读?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抽生读书)听了廉将军这短短的三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廉将军在你的面前?(预设交流:耿直畅快、豪爽、率直,性子直等,相机板书)

  师:作为一员武将,廉颇之所以这样率直地表达不满,是因为他一直站在谁的角度?题目是将相和,此时的将相之间是和还是不和?引导学生用“将相之所以不和,是因为蔺相如__________,还因为廉颇__________”来从表象和实质两个层面感悟:将相之所以不和,表面看是因为蔺相如的官位比廉颇高,实际是因为廉颇的错误认识:蔺相如没有本事,只靠说嘴皮子就作了比自己还高的官。

  三、品读体验

  师:你觉得蔺相如真的像廉颇说的那样就靠一张嘴,没有什么能耐呢?生:不是。

  师:老师给你们布置一个任务,赶快从文中找事实来说服廉颇吧!

  出示学习任务:

  (1)一边读一边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2)学习建议:建议大家先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语揣摩人物特点,并有感情的朗读,然后采用摆事实或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服廉颇。

  (3)友情提示:你可以直接从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蔺相如的特点,也可以从赵王和秦王的表现作对比,从而体会蔺相如的特点。

  学生一边读书,一边勾画描写蔺相如的'语言、动作的句子。

  师:好,来,按课文叙述顺序交流你画出的内容。(抽生交流)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几个重点句子的理解。

  1.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1)蔺相如想了一会儿,他在想什么?

  (2)文中用假设句式说明什么?

  生:蔺相如早就把计策相好了,可以说是胸有成竹。

  师:指导学生朗读。

  2.“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直到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怎么样地)说:‘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说着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①自由读这段话,从中你发现了蔺相如得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和氏璧既然已经回到自己手中,蔺相如再说话可就——理直气壮了。谁能读出蔺相如理直气壮的话来?(抽生同时提醒余生:现在,我们就是秦王,听听蔺相如的话。)

  “……我指给您看”这是有谋;

  “我的脑袋和璧就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这是有勇。

  ②体会蔺相如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说的话。

  3.到了举行点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自读这段话体会蔺相如是个什么样的人。

  4.“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蔺相如也叫人记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①读读这段话,想象当时的情境。渑池会上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②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的什么特点?

  “我就跟你拼了”──舍身救主,维护赵国的尊严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为赵王击缶。”──不畏权势

  综上所述,蔺相如靠的并不是一张嘴,学生总结靠着聪明才智、机智勇敢和不畏的精神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5.就是这样一位在敌人面前勇敢无畏的上卿,面对廉颇的这些片面评价时却说出了怎样的话?(抽生读)出示: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你听出了什么?(预设交流:蔺相如回避廉颇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利益。将相和,国家则安;将相不和,国家则危!)

  6.同学们,我们尚且听出了蔺相如的识大体、顾大局,更何况是大将军廉颇呢!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来看插图,廉颇与蔺相如共同的爱国情怀成就了一段“将相和”的佳话。在脑海中想象一下两人见面会是怎样的情景,他们会说些什么。

  7.你认为廉颇是个什么样的人?(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为人坦率)

  8.一个知错就改,另一个真诚相待,都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从此过后(出示齐读)——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师:同心协力这四个字浓缩为一个字,就是课题中的——和。是呀,俗话说:“人和百事旺,家和万事兴”,国家也一样,正由于将相二人同心协力、和衷共济保卫赵国,秦国很多年都不敢再来进犯赵国。

  9.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又是第三个故事的原因)

  四、巩固延伸

  同学们,我们平常在写作文描写人物时,要想表达人物的形象,主要是通过哪些方式呢?(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师:那么我们对廉颇和蔺相如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人物的什么知道的?(语言)你能通过一段话来表达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吗?

  板书设计:

  将 相

  勇于改错 完璧归赵 勇敢机智

  顾全大局 渑池之会

  不 和

  负荆请罪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12-13

语文教案12-13

语文教案12-13

语文教案12-13

语文教案12-14

语文教案12-15

语文教案12-15

语文教案12-15

语文教案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