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音乐波尔卡教案

音乐波尔卡教案

时间:2024-03-07 08:01:54 教案 我要投稿

音乐波尔卡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音乐波尔卡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乐波尔卡教案

音乐波尔卡教案1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中欢快活泼的节奏。

  2、能随音乐大胆的做动作,增强对音乐的.敏感度。

  3、学习用图谱记录音乐旋律。

  活动准备:

  音乐《狩猎波尔卡》、小铃铛人手一个、纸、笔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2、幼儿初步欣赏音乐。

  (1)第一次欣赏后,提问:你听到什么声音?猎人打了几枪?

  (2)第二次配动作欣赏

  指导语:我们仔细数数看猎人到底打了几枪?

  (3)引导幼儿分析音乐节奏

  提问:我们打猎的时候是不是一直都骑马在跑呢?除了跑还有什么?为什么?

  3、集体练习,引导幼儿随音乐节奏做动作

  (1)徒手练习,引导幼儿掌握骑马、打枪动作

  (2)人手一个铃铛,再次练习,巩固对音乐节奏的敏感度

  (3)请6名幼儿扮演怪兽,第三次练习

  4、帮助幼儿学习使用图谱记录音乐旋律

  (1)与幼儿共同商量表示不同节奏型的标记

  (2)教师示范

  (3)幼儿根据音乐自主记录

  5、拿着自己所画乐谱的旗子,随音乐退场

音乐波尔卡教案2

  活动目标:

  1、能感受乐曲ABAB的结构,能将乐曲与图片匹配。

  2、能想像乐曲所表现的情节内容,并用简单的动作表示。

  3、能大胆、勇敢、创造性地想像表现,敢于与众不同。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单簧管波尔卡》磁带,节奏图谱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谱,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图上是什么?(喇叭花)

  (2)花长在哪里?这些花长得这么样?这些花在干什么?

  二、欣赏音乐,感受乐曲ABAB的结构。

  (1)第一遍音乐,音乐和图是不是一样的?

  (2)第二遍音乐,请一个小朋友在老师的.帮助下指图。

  (3)第三遍音乐,幼儿伸食指与老师一起指图。

  三、请幼儿做指挥

  其他幼儿做相应的动作(花的地方用跳,枝条用滑)

  四、游戏

  (1)老师在家擦桌子扫地,请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干活,什么音乐擦桌子?什么音乐扫地?

  (2)幼儿与老师一起听音乐做“打扫卫生”

  (3)小朋友在家还会做什么事?听音乐一起劳动

  (4)你们到幼儿园又会干什么?听音乐活动。请幼儿想想,音乐快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当音乐慢的时候,你又在干什么?

音乐波尔卡教案3

  ◆口令:

  A段:走走走走,跳跳

  B段:吃一个蘑菇,慢慢长大

  ◆配器建议:

  走一一小铃跳一一圆舞板、大鼓

  吃蘑菇一一摇铃鼓长大一一敲击铃鼓

  放鞭炮一一齐奏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结构并会随乐律动游戏的基础上,探索为乐曲匹配合适的乐器并能看指挥大胆地进行演奏。

  2、根据身体动作的暗示,探索用铃鼓的不同方法演奏B段;在游戏情节进展线索的提示下累加大鼓并进行合乐演奏。

  【活动准备】

  1、经验:幼儿已欣赏过“超级玛丽”的电玩游戏并会随乐律动游戏

  2、物质:相关图谱、音乐、铃鼓、圆舞板、碰铃各8套,大鼓一套

  【活动过程】

  1、随乐进行超级玛丽的律动游戏,再次感受游戏情节的乐趣

  2、看图谱分角色再次表演游戏情节

  (1)总结图谱与身体律动的关联,整理玛丽闯关的路线

  (2)看图谱,分角色表演动作

  3、探索为乐曲匹配合适的“乐器武器”并能看指挥大胆地进行间关演奏游戏

  (1)根据身体动作的暗示,探索用(铃鼓)的不同使用方法匹配B段;用(圆舞板)和(碰铃)匹配A段音乐并分段演奏

  (2)看指挥完整随乐演奏(ABA),初步感受用“乐器武器”进行闯关的乐趣(第一关)

  (3)在游戏情节进展线索的提示下,累加大鼓进行合乐演奏。(第二关)

  ①根据故事情节发展探索在(毒蘑菇)处累加大鼓,成功或失败根据幼儿演奏情况而定。

  ②如果听到的是失败的音乐,师幼共同讨论失败的原因,再次进行闯关演奏。

  (4)交换“乐器武器”,体验用不同的.武器进行闯关的乐趣(第三关)

  4、部分幼儿律动游戏,部分幼儿乐器伴奏,完整随乐闯关表演(终极挑战)

  5、结束,退场

  三、友情提醒:

  1、本次活动在结尾处增加了“成功”或“失败”的音效,提升了游戏的可变性和游戏性,幼儿为能闯关升级成功,在演奏时会努力使自己保持与集体协调一致,奏出和谐动听的音响,继而发展了幼儿分析、判断、表述和接纳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2、在部分律动部分演奏时,老师可根据幼儿自选乐器的基础上,重组幼儿的演奏队列,使演奏呈现优质平衡的音响效果。

音乐波尔卡教案4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尝试根据b段音乐的变化奏出‘由强变弱”的变化

  2.能力目标:幼儿能根据图谱能够创编自己喜欢的动作

  3.情感目标:让幼儿体验闯关所带来的挑战乐趣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根据图谱提示大胆创编动作,进行完整表演

  难点:尝试根据b段音乐的变化奏出‘由强变弱”的变化

  三.活动准备

  音乐《玛丽波尔卡》 、图谱、活动课件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通过谈话导入活动,

  教师引出好朋友玛丽,我们的好朋友玛丽特别喜欢闯关游戏。那小朋友们喜欢闯关游戏吗?你玩过哪些闯关游戏?会遇到什么呢?

  (二)教师播放音乐,让幼儿倾听,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小朋友们,现在我们仔细听,在音乐中玛丽是怎么去闯关的?遇到了什么?现在我们跟着玛丽一起去闯关,看看会遇到什么?

  (三)教师出示图谱,鼓励幼儿根据图谱拍打节奏,并创编自己喜欢的动作,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提问:玛丽是怎么去的?遇到了什么?会怎么做?

  遇到了毒蘑菇,必须要跳过去,要不然碰到毒蘑菇会闯关失败

  (四)教师出示乌龟图片,练习拍打节奏,并鼓励幼儿创编自己喜欢的.动作。

  提问:玛丽又遇到了什么?会怎么做?

  遇到乌龟要悄悄地躲起来,要不然碰到乌龟就会闯关失败。

  (五)教师出示彩色蘑菇图片,练习拍打节奏,并鼓励幼儿创编自己喜欢的动作。

  提问:玛丽又遇到了什么?会怎么做?

  吃掉彩色蘑菇可以变大,吃一个蘑菇慢慢长大

  (六)教师出示图片,根据图谱,练习拍打节奏并鼓励幼儿创编自己喜欢的动作。

  提问:玛丽最后闯关成功了吗?他是怎么做的?

  (六)教师出示完整图谱,幼儿听音乐,根据图谱拍打节奏,并用鼓励幼儿自己喜欢的动作完整的表演出来。

  五.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可以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玩这个闯关游戏

  六.活动结束

音乐波尔卡教案5

  设计意图:

  音乐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向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幼儿是参与的主体,因此选择适合幼儿水平、有助于发展幼儿音乐能力的教材,是促进幼儿音乐能力提高的关键之一。小班幼儿听觉分化能力不强,对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的感受力都上停留在音乐的表面,要深入其内部,听辩音乐中有趣的变化,有待于教师的积极引导与培养。基于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的分析,我选择奥地利音乐作品《螃蟹波尔卡》。

  该作品基本为AB结构。A段明朗顿挫富有节奏感,B段的节奏欢快流畅,乐曲ABABABAB回旋,富有童趣别具特色。因此,在目标的设计上力求做到两点:

  (一)基本把握乐曲AB的二段体结构,尝试用动作、图谱匹配的方法感受、表达音乐;

  (二)享受游戏学习的快乐。

  在实施过程中运用三种策略来达成目标:

  (一)视听结合策略:诱发幼儿喜欢小螃蟹的.形象,进而喜欢螃蟹波尔卡这首乐曲。建立螃蟹形象与音乐形象之间的关系。食堂应结合包括与音乐的结合,图谱与音乐的结合。

  (二)肢体参与策略:这个策略主要是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作品问题。但这不仅仅是认知目标,而是希望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加乐于用肢体区表达音乐形象,提升幼儿喜欢音乐作品的情感。

  (三)游戏策略:一方面保持孩子们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将孩子们对音乐形象、音乐作品以及参与其中乐意表达的情绪推向高潮,这也是一种积极地情感体验。

  活动目标:

  1.基本把握乐曲AB的二段体结构,尝试用动作、图谱匹配的方法感受、表达音乐;

  2.享受游戏学习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精神准备:熟悉幼儿,了解幼儿基本情况;

  2.物质准备:电脑、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语言导入主题:

  1.教师引出话题:在池塘里生活这一群小螃蟹,听一听他们在干什么?及时幼儿共同倾听乐曲第一遍。

  ①幼儿和老师共同欣赏课件一遍。

  ②幼儿和教师交流欣赏后的感觉。

  2.教师幼儿共同倾听乐曲二遍。

  ①教师幼儿交流:小朋友觉得小螃蟹们在干什么呢?

  ②教师幼儿交流听了乐曲之后的感受。

  二、动作匹配--感受乐曲

  1.教师出示节奏图谱,引导幼儿视听结合,分段欣赏乐曲。

  2.感受A段:教师播放乐曲的A段。

  ①教师提问:小螃蟹们是怎么跳舞的呢?

  ②引导幼儿用动作表达A段,幼儿用动作表达小螃蟹的跳舞,教师引导幼儿交流小螃蟹的动作。

  2.感受B段:教师播放乐曲的B段。

  ①教师提问:现在小螃蟹们在干什么呢?

  ②引导幼儿用动作表达B段,教师幼儿尝试用动作表达小螃蟹吹泡泡。

  ③重点引导幼儿把握最后一拍,先引导幼儿数拍子,拍好最后一拍;再引导幼儿配合着吹泡泡的动作,心里数拍子,拍好最后一拍;最后让幼儿听乐句进行表达B段乐句。

  3.完整感受AB段乐曲:教师幼儿完整地合着音乐,用动作进行表达乐曲。

  三、游戏匹配--表达乐曲

  1.教师撤回节奏图谱,利用游戏提升幼儿对乐曲的理解与表达。

  ①教师提问:螃蟹妈妈来数一数,小螃蟹都回来了吗?教师交待游戏规则:螃蟹妈妈带小螃蟹做一个圆圈游戏,妈妈点到的小螃蟹跟着妈妈……妈妈和小螃蟹再见,小螃蟹就回家。教师在A段第一个乐句按着节拍一一点数幼儿围成圆圈,第二个乐曲围成圆圈;在B段以大圆圈和小圆圈收放的方式,表达B段的乐句,并在每一个乐句的最后,以拍手的动作表达每一个乐句的最后一拍(即泡泡破了),引导幼儿重点感受B段的最后一个节拍。

  ②教师带着幼儿合着节拍,做圆圈游戏2遍。

  2.互动游戏

  教师语言引导:请上小螃蟹的大朋友(客人老师)一起做圆圈游戏,教师AB音乐结构循环三次结束。

音乐波尔卡教案6

  总课时数:15上课时间:20xx年4月11日教学内容:

  欣赏《铁匠波尔卡》

  教学目标:

  1.了解乐曲的来历,知道波尔卡是起源于欧洲的一种音乐体裁。感受乐曲不同的情绪。

  2.采用不同形式感受、表现乐曲活泼、热烈、欢快的主题。

  3.听乐曲并与人合作表现乐曲中不同的情绪

  教学重点:

  采用不同形式感受、表现乐曲活泼、热烈、欢快的主题。

  教学难点:

  能听辨出乐曲主题出现的次数。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录音带教学软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阶段目标:沟通、建立师生联系)

  1.学习一首简短的儿歌《小小手》

  师:老师带来一首《小小手》的歌曲,看谁学的象?示范唱并带着学生唱。生:先听再跟着老师唱

  师:我们用手做什么呢?

  生:劳动等

  师:用双手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看老师现在用手做什么?配上音乐做一做。

  2.简单的律动

  生:砸等配合音乐做。

  师:你们觉得刚才那段音乐带出什么劲头儿了?

  生:快乐等

  师:谁想知道这段音乐叫什么?《铁匠波尔卡》,我们先完整听听,听听铁匠们干活时什么样(播放音乐)

  生:举手初步欣赏音乐作品。

  二.新授部分(阶段目标:聆听作品用不同的动作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

  1.介绍波尔卡及作品背景

  师:铁匠是干什么的?波尔卡是什么?

  生:打铁的

  师:波尔卡是从捷克流行起来的,拍的一种舞蹈节奏。《铁匠波尔卡》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施特劳斯作于1869年。同年3月在保险箱制造商为制成两万个保险箱举行的焰火庆祝大会上首次演出。是作曲家所作100余首波尔卡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做保险箱少不了铁匠,在德语中“铁匠”与“火的节庆”是同一个词,因此,乐曲喻为本次大会的内容形式。据说在焰火大会上首次演出时,乐队曾采用两台打铁用的铁沾作为节奏乐器。

  师:问问波尔卡是怎么回事?

  生:反馈

  2.欣赏第一部分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音乐的主题,在主题开始之前通常有的开场白,这个开场白叫做引子。

  师:这首乐曲一开始有一个4小节的简短的引子。我们一起来听一下(播放乐曲的引子部分)

  生;听乐曲的4小节引子。

  师:引子过后,音乐进入主题,我们听听主题要告诉我们什么(播放乐曲的`主题1)

  生:听音乐主题并答问题(轻松的)

  师:我们现在用轻轻拍腿的方式来感受音乐。(播放乐曲的主题2)(体现师生共同参与)

  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一开始是轻的还是重的?这个主题在第一部分出现两次,请大家听第二次有变化吗?(播放第二次主题)怎样了?

  生:后来变重的。

  师:两个主题中间是我们听到的打铁的镜头,好我们完整听音乐的第一部分,请大家边听边跟着做律动。

  生:跟着律动

  师:你们来说说音乐表现了铁匠们对生活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呢?生:乐观的

  师:我想看到咱们班同学在听音乐时也表现出现这样的状态,谁行呢?生:我行。

  师:我们现在分成两个组来表现音乐,布置各组任务一组负责表现音乐主题,另一组负责表现音乐的火热的劳动场面。

  生:配合之后交换。

  师:评价并提出建议

  3.欣赏第二部分

  师:看来作曲家成功的用音乐抓住了来参加焰火大会人们的心,大家跟着音乐跳起了欢乐的舞蹈,这时出现了与众不同的一队舞蹈者,没有狂热的舞姿,有的是优美而舒心的节奏,请大家听第二部分(播放音乐第二部分)你们感觉这部分音乐想告诉人们什么?这段音乐与前面一样吗?怎么不一样?

  生:听并回答问题

  师:我们用舒展、大方的动作来表现(再听)

  生:可以与老师不同。

  师:舒展的音乐过后,又听到了火热的打铁的声音,对吗?我们再来听一遍生:听音乐配合动作。

  4.欣赏第三部分

  师:听过第二部分之后,音乐该进入第三部分了,你们又将听到刚才熟悉的音乐主题(播放音乐)

  生:跟着音乐表现。

  师:音乐的第三部分就是我们曾经听到的哪个部分呢?

  生:第一部分。

  师:你们注意到音乐的结尾了吗?焰火大会进入了狂欢阶段,为了配合人们的情绪,音乐也进入了高潮,音乐在进入高潮时,我们会有怎样的感受?生:感觉更有力量了,更快了

  师:我们再听(播放音乐第三部分)

  生:听音乐表现高潮部分。

  5.完整欣赏作品

  师:我们现在完整欣赏作品,欣赏之前我们分工,全班分成三个组,一组负责表现一个部分。

  生:听音乐用律动。(合作学习)

  师:找六位学生到前面来展示。

  生:展现合作学习的效果

  三.拓展部分(阶段目标:知识拓展欣赏另一首波尔卡音乐)

  师:波尔卡这种体裁带有鲜明的舞蹈性,作曲家还有很多用波尔卡创作的作品,但是大多没有这首作品著名。谁帮助大家分析一下这个作品为什么受到大家喜欢呢?[

  生:清楚欢快等。

  师:小结,因为它明快的舞蹈节奏、热烈的气氛,以及传达出的人们内心深

  处对生活充满乐观的态度。你和老师想的一样吗?我们再给大家欣赏一首好听的作品《雷鸣电闪波尔卡》,当然还有《拨弦波尔卡》、《闲聊波尔卡》。生:观看作品。

  四.小结部分(阶段目标:教学检测)

  师:老师问大家些问题,如果回答上来了,说明你今天听课听的非常专心。

  1.我知道乐曲的名字叫做《》

  2.我还知道作者是()国家()创作的

  3.我知道了波尔卡是()

  4.我听到音乐主题时会()表现

  A.轻松、欢快B悲伤、沉重

  5.我知道音乐有()段

  生:回答问题

  师:今天大家表现的非常出色,谢谢同学们。有机会老师还要给大家带来好听的音乐,下课。

  生:再见。

音乐波尔卡教案7

  活动目标:

  1.通过乐器游戏,训练幼儿的听辩能力。

  2.让幼儿通过律动来了解音乐的曲式。

  活动准备:

  音乐《拨弦波尔卡》,手鼓、三角铁、响棒的乐器及其卡片。

  活动过程:

  1.乐器游戏,带入英文。

  (1)教师取三种乐器(手鼓、三角铁、响棒)并做简单的介绍。

  (2)教师将乐器藏在身后,教师敲奏,请幼儿听并说出是什么乐器的`声音。

  (3)带入英文,教师问:"what do you hear?"让幼儿进行回答。

  (4)给幼儿三张乐器卡片(手鼓、三角铁、响棒),教师敲任一种乐器,让幼儿排出该卡片。

  (5)教师同时敲两种乐器,让幼儿排出卡片。

  2. 了解音乐的曲式。

  (1)让幼儿跟随教师听音乐做简单的律动。(在律动时,就用不同的舞动方式来呈现各个乐段。)

  (2)教师提问:"我们刚刚做了几种动作啊?"对律动动作进行小结,引出aba曲式。

  (3)在黑板上画出aba的图谱,让幼儿了解,并带领全体幼儿根据图谱做律动。

音乐波尔卡教案8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乐曲AB(ab)A的结构,感受其连贯流畅的旋律。

  2、借助故事和图片感知乐曲结构,并尝试用身体部位的转动表现小老鼠的活泼灵巧,用较挺拔的姿态表现啤酒桶的直立姿态。

  3、游戏前注意调整自己站的空间位置,游戏过程中用眼睛注视同伴,愉快地和同伴共同游戏。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啤酒桶波尔卡》(一)、(二)。

  2、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教师完整讲述《啤酒桶和小老鼠》的故事。

  二、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

  1、师幼一起倾听音乐《啤酒桶波尔卡》,体验故事和音乐的有机结合。

  教师:这里有段音乐,说的也是同样的故事。

  2、教师引导幼儿分辨表示啤酒桶生长四肢的A段音乐,表示小老鼠跳舞的Ba段音乐,表示啤酒桶开盖倒酒的Bb段音乐,感受A段音乐的平稳有力,Ba段(第一部分)的滚动轻巧和Bb段(第二部分)的连贯流畅。

  教师:啤酒桶长四肢时,是音乐的开始、中间还是最后?小老鼠跳舞、啤酒桶倒酒是音乐的中间还是结束?音乐的`最后,啤酒桶怎么啦?

  三、分段欣赏音乐,让进一步熟悉乐曲旋律,并传遍相应的动作。

  1、在A段,按四个乐句分别生长四肢。引导幼儿创编啤酒桶生长的动作,要求幼儿上肢向各方位伸出。

  教师:啤酒桶的手除了可以向两边伸,还可以向什么方向伸?

  2、在Ba段,听音乐创编小老鼠灵巧活泼的动作。启发幼儿用身体各部分的旋转动作加以表现。

  3、在Bb段,创编啤酒桶猛烈打开、酒流畅流出的动作。引导幼儿用身体和手臂动作加以表现。

  教师:我们的身体是啤酒桶,啤酒桶直立着是什么样子的呢?手放在什么位置可以表示倒酒的动作呢?

  4、再现A段,按乐句缩回四肢,恢复啤酒桶原样。

  四、幼儿坐在座位上完整地跟随教师听音乐做动作。

  教师扮演仙女,在“引子”的最后4拍,做用“魔杖”指点酒桶的动作。

  五、幼儿分角色表演《啤酒桶和小老鼠》的故事。

  1、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图片讨论角色分配。

  2、教师引导幼儿结伴表演。由一半幼儿扮演“小老鼠”,另一半幼儿扮演“啤酒桶”。“啤酒桶”先找个空地方摆好造型,“小老鼠”找一个“啤酒桶”,并和它一起跳舞、游戏。

  教师:啤酒桶和小老鼠是一对什么呀?我们做游戏时,会用眼睛怎么样呢?你们小老鼠和啤酒桶也会怎么样呢?(让幼儿感受并尝试用眼睛注视同伴,与同伴游戏)

  3、游戏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检验自己的游戏空间有没有问题?如何解决?

  教师:刚才你们游戏时,有没有人觉得拥挤?你是怎么调整位置的?

  六、幼儿分角色听音乐完整地表演,再次感受乐曲的情绪和结构。

  教师引导幼儿站到合适的位置,以免游戏中出现拥挤现象。

  教师:现在我们再玩一次这个游戏,这次“啤酒桶”之间空的距离要注意了,想想怎么样才是舒服的位置,怎么样小老鼠来了就不会拥挤了。

音乐波尔卡教案9

  设计意图:

  《啤酒桶波尔卡》是著名音乐家约翰.

  斯特劳斯写的一首世界名曲。

  该曲节奏欢快。今天上课我是截取了其中的一段,并我通过《小老鼠和啤酒桶》的故事,结合图谱,把复杂的乐曲变得具体化、简单化,更贴近幼儿生活便与幼儿理解,并让幼儿尝试用各种乐器为乐曲伴奏,感知、理解乐曲的旋律。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乐曲的旋律,并掌握∣××∣×××∣节奏型。

  2、根据乐曲旋律特点及图谱提示,探索乐曲的配器。

  3、能与乐队小组的同伴共同讨论,并协调地演奏。

  活动准备:

  1.图谱4幅。

  2.铃鼓、沙响、圆舞板等打击乐器若干,分组摆放。

  3.铃鼓、沙响、圆舞板图标若干。

  活动过程:

  1.看图谱听老师讲故事,理解图谱所表达的意思。

  师:这是一张图谱,介绍啤酒桶。这个是什么?

  听老师讲一个《小老鼠与啤酒桶》的故事。

  (幼儿专注地倾听故事。)

  2.看图谱听音乐讲故事,让音乐与图谱提示的节奏型及故事情节线索建立联系.

  师:好了,故事讲完了。有个外国的音乐家约翰.

  斯特劳斯先生把这个故事写成了一首很好听的乐曲,乐曲的名字叫《啤酒桶波尔卡》。现在,就请小朋友来仔细听听这段乐曲是怎么样的?

  (幼儿专注地倾听音乐。)

  3.看图谱在老师指挥下听音乐拍手,感受相应的节奏型。

  小朋友,你们听了这段乐曲以后有什么感觉?(欢快)师:你们也来讲这个故事,不过你们不用嘴巴说,用拍手来表现这个故事。

  先来试一试小老鼠跳舞怎么表现。

  (幼儿练习拍打∣××∣×××∣的节奏。)师:啤酒从桶里流出来可以做什么动作呢?

  (幼儿根据图谱提示创编啤酒流动的动作。)师:我们跟着音乐边看图谱边用拍手来表现这个故事。

  (幼儿随音乐完整地拍节奏。)

  4.用打击乐演奏,体验集体演奏的.乐趣。

  (1)集体演奏,满足演奏的愿望。

  师:想不想用乐器来表现这个故事?

  你觉得这个乐曲可以分成几段呢?

  给图谱分段贴乐曲图标。

  (幼儿边看教师指图谱,边用乐器演奏。)

  (3)为乐曲配器演奏。

  (幼儿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借助图谱的提示进行初步的探索。

  师:我们要成立3支小乐队。

  每8位小朋友组成一个小乐队,然后推选一个小指挥,拿好图谱、乐器图标和乐器,找一个与别的小组不相互干扰的地方讨论演奏。

  (幼儿每8人自由组合成小乐队,为自己的小乐队,并推选出小指挥。)(教师连续播放《啤酒桶波尔卡》的乐曲,巡回观察各组活动情况,必要时作适当指导。各小乐队积极讨论,并作相应的试奏,小指挥根据讨论结果,在图谱上贴上乐器图标。

  教师请各小乐队把图谱挂在黑板上,然后请每组的小指挥根据图谱上的配器指挥小组成员演奏

  5、师:刚才我们3支小乐队的表演都很精彩,接下来让我们去为别的小朋友们也表演一下吧。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环节清晰,过程流畅,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很浓,能自然地参与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从听故事的环节中就能跟着老师拍打∣××∣×××∣节奏;在用小手演示图谱环节也能积极开动脑筋,想出各种动作;在集体乐器演奏环节配合的很好,在最后成立小乐队自主探究学习的环节,虽然这一环节的安排有点乱,但以小组讨论的活动形式增加了幼儿发言的机会,使幼儿的思维发生碰撞,并能让幼儿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更多的与同伴互动,幼儿在活动中主动获得音乐技能,并体验到挑战自我的满足感。

音乐波尔卡教案10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及图片了解乐曲AB(ab)A的结构,以及连贯流畅的旋律。

  2、创编各种形体动作表现音乐内容。

  3、游戏时能适当调整自己的动作幅度,愉快地和他人协调交往,避免碰撞。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跟唱歌曲,提高学新歌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啤酒桶波尔卡:分5个场景[导入]、[A段音乐]、[Ba段音乐]、[Bb段音乐]、[A’段音乐])、图谱。一根魔术棒、课件、电视机、电脑。啤酒桶及小服饰。

  2、知识准备:已了解小的特征。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小朋友喝过酒吗?爸爸喝过酒吗?”

  2、教师:“酒是从哪里倒出来的?”

  3、小结:有的酒装在瓶子了,有的酒装在坛子里,还有一种酒可奇怪了,它是装在酒桶里。(从幼儿的现实生活出发,教师简单的几个问题,马上就激发了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完整欣赏音乐。

  1、教师完整讲述《啤酒桶和小的故事》。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关于啤酒桶的动画片,请小朋友仔细地看看,动画片里的啤酒桶在干什么?小呢?”(教师边讲述故事边展示完整课件,没有音乐,幼儿从中理解故事内容,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2、完整欣赏音乐《啤酒桶波尔卡》,体验故事和音乐的有机结合。

  教师:“这个故事就是根据一首好听的乐曲《啤酒桶波尔卡》改编的,这首乐曲有三段,三段是怎样的?有什么不一样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听后提问:

  (1)“你听了这段音乐是什么感觉?你想到了什么?”

  (2)“那你听出来乐曲三段有什么不一样?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幼儿初步比较出乐曲有慢——快——慢三段)

  3、结合图谱,再次听音乐。

  教师:“到底是不是象大家说的这样呢?我们再来听一遍,还要想一想每一段音乐适合谁出来跳舞呢?”

  小结:音乐有ABA三段,A段是啤酒桶在跳舞,B段是小在跳舞。

  (三)分段欣赏音乐,进一步熟悉乐曲旋律,并创编相应的动作。(分段展示课件场景)

  A段:引导幼儿创编啤酒桶生长的动作。(展示课件A段)

  教师:“故事中的啤酒桶长出了手和脚?谁来学一学它的样子。还可以怎么长呢?”(分别选择4种不同的动作集体练习后配合音乐表演)

  Ba段:听音乐创编小灵巧活动动作。(展示完整课件Ba段)

  教师:“听,谁来了?小会怎么跳舞呢?”(配合音乐集体自由表演,鼓励与众不同)

  Bb段:创编啤酒桶猛烈地打开,酒液流畅倒下的动作。(展示课件Bb段)

  教师:“小跳得这么开心,啤酒桶也来了,它请大家喝美酒啦!”(配合音乐集体自由表演,学习好的动作)再现A段:按乐句缩回四肢,恢复啤酒桶原样。(展示课件A’段)

  教师:“后来,仙女飞走了,魔法也没有了,啤酒桶收回了手和脚,我们来学这个动作。(创编4种不同的'动作集体练习后配合音乐表演)

  (四)幼儿完整地随教师听音乐做动作。(展示完整课件第四次)

  教师:“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表演吧,可要听清楚什么地方是啤酒桶在跳舞?什么音乐是出来了?什么音乐又是倒酒了?”(教师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位置,以免碰撞)

  (五)幼儿分角色表演。

  1、第一次分角色表演,感受音乐情绪和结构。

  教师:“现在,我们来分角色表演,一部分小朋友做“小”,一部分小朋友做“啤酒桶”,老师来做仙女。你愿意做小的站这边,愿意做啤酒桶的站那边。这次“啤酒桶”和“小”之间的距离要注意了,想想怎么样才是舒服的位置,怎么样“小”来了就不会拥挤了。我们要听准音乐。”(在老师帮助下穿好服装、戴好头饰,分角色表演,一部分小朋友做“小”,一部分小朋友做“啤酒桶”,老师做仙女。“小”找一个“啤酒桶”,并和它一块跳舞,相互逗乐。)

  2、第二次分角色表演,满足表演的欲望。

  (六)结束。

  教师:“啊!天亮了,仙女要飞走了,小们,我们也要休息了。”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鼓励幼儿在“小舞台”中继续创编不同的动作表演,巩固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

  附故事:

  在一个大大的酒窖里,住着一些大大的啤酒桶和一些小小的。它们虽然有吃的有住的,但是它们一点都不高兴,因为它们太寂寞了。它们多么想一起唱歌跳舞呀。它们天天盼呀盼,终于有一天,一位美丽的仙女飞来了,她用金色的魔棒向啤酒桶轻轻一点,呀!啤酒桶长出了手和脚,能走能跳了,小看见高兴极了,他们在一起跳呀,笑呀真开心。它们一点也不寂寞了,如果永远这样那该多好啊!可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仙女飞走了,魔法也消失了,酒窖里又慢慢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活动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带领幼儿在教室自由选择圆圈位置坐下来,为活动开始创设了轻松的环境,便于孩子能过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中班幼儿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一开始欣赏音乐,我结和音乐声情并茂的讲述了啤酒桶和小的故事,激发幼儿的欣赏兴趣,让他们能主动的去感受音乐的变化。听了这个故事,小朋友马上对这个音乐充满兴趣,这也是活动成功开始的第一步。让幼儿通过图片了解乐曲的结构和连贯流畅的旋律。在我讲完啤酒桶和小的故事之后,能大胆运用肢体动作表现小的活泼、灵巧。在创编动作上幼儿的动作不是很丰富,在表演的时候我还要求幼儿调整自己行进的方式和动作的幅度,避免和其他的幼儿碰撞。

  其次,幼儿对音乐形象和情绪的感知,必须借助于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因此,我利用形象的图谱和身体动作引导幼儿熟悉乐曲旋律,感受情节变化。在这个环节中,我觉得,给与幼儿充分聆听的时间和自主表现的空间,做到宽容和尊重,自由和开放,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投入的用肢体动作,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在结束部分,我采用角色表演,引导幼儿学习找空地方自由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想像和情感体验。这样处理的好处是:不仅促使幼儿积极投入音乐情境,而且培养了幼儿的旋律感、节奏感、和音乐表现能力;促进了幼儿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审美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每个音乐活动,都有不同的情绪特点,因此,教师创设的氛围应该符合音乐本身的情绪特点,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带动幼儿全身心的的投入,可以令音乐活动达到和谐状态。

音乐波尔卡教案11

  设计意图:

  音乐欣赏是借助旋律以诠释意境的一种艺术方式 ,根据大班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特点是:爱听欢快的节奏,动感的舞曲,而《啤酒桶波尔卡》就是这么一首舞曲。是一首非常欢快的曲子,而且相同的乐句不断反复。整首曲子旋律富有动感,节奏欢快、活泼,有很强的吸引力,很容易激起幼儿用动作表现的欲望.。结合以上特点,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使幼儿通过欣赏活动,感受乐曲的情绪,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使幼儿体会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欢快与幽默,以不同方式感受 ABA段式。

  2、在童话的情景中愉快的欣赏音乐,能根据音乐用相应的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感受。

  3、在音乐中大胆想象,积极的表现感受,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自制易拉罐乐器,(装豆子的或橡皮筋的)人手一份

  2、 啤酒桶波尔卡音乐

  3、啤酒桶头饰

  4、图谱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题。

  今天,啤酒桶乐园的'啤酒桶们,要请小朋友们到啤酒桶乐园去玩,啤酒桶乐园离我们这很远,我们要先开汽车,再坐火车,然后再开汽车,才能到,那让我们现在就出发吧。

  (二)欣赏第二遍音乐,啤酒桶跟小朋友问好,引出节奏型。

  啤酒桶看到小朋友们来玩可高兴了,他们要跟小朋友们打招呼了:小朋友| 你们好|| 刚才小啤酒桶用拍手的方式跟小朋友们打招呼了,那你们想想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跟小朋友打招呼啊? 那我们现在就听着音乐跟啤酒桶问好吧 欣赏第三遍音乐,出示图谱 今天,啤酒桶请小朋友来玩,是想让小朋友们帮它们实现个愿望,你们知道它们的愿望是什么吗?啤酒桶们给了老师一幅图,说它们的愿望就藏在了这幅图里,让我们一起看看它们的愿望到底是什么?

  (三)欣赏第四遍音乐,让幼儿变成啤酒桶变出手和脚。

  (四)出示易拉罐,让幼儿探索易拉罐可以怎样发出声音。

  刚才我们帮啤酒桶实现了愿望,可是啊,刚才有个啤酒桶说它还有个愿望,就是,它们想跟小朋友一样,能唱好听的歌,那小朋友们帮它们想想办法,怎样让啤酒桶唱歌啊?

  (五)乐器伴奏,让幼儿根据老师的指挥伴奏

  (六)结束:圆圈舞

  活动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带领幼儿在教室自由选择圆圈位置坐下来,为活动开始创设了轻松的环境,便于孩子能过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中班幼儿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一开始欣赏音乐,我结和音乐声情并茂的讲述了啤酒桶和小老鼠的故事,激发幼儿的欣赏兴趣,让他们能主动的去感受音乐的变化。听了这个故事,小朋友马上对这个音乐充满兴趣,这也是活动成功开始的第一步。让幼儿通过图片了解乐曲的结构和连贯流畅的旋律。在我讲完啤酒桶和小老鼠的故事之后,能大胆运用肢体动作表现小老鼠的活泼、灵巧。在创编动作上幼儿的动作不是很丰富,在表演的时候我还要求幼儿调整自己行进的方式和动作的幅度,避免和其他的幼儿碰撞。

音乐波尔卡教案12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乐曲AB(ab)A的结构,感受音乐连贯流畅的旋律。

  2、借助故事和图片感知乐曲结构,并尝试用身体部位的转动表现小老鼠的活泼灵巧。

  3、游戏前能调整自己站的位置,愉快地和同伴共同游戏。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啤酒桶波尔卡》

  2、童易软件:《啤酒桶波尔卡》。

  活动过程

  1、教师完整地讲述《啤酒桶和小老鼠》的故事。

  2、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

  教师和幼儿一起倾听音乐《啤酒桶波尔卡》,体验故事和音乐的有机结合。

  师:这里有段音乐,说的也是同样的故事。

  教师手指教学挂图《啤酒桶波尔卡》,幼儿再次欣赏音乐。

  引导幼儿分辨啤酒桶生长四肢(A段音乐)、小老鼠跳舞Ba段音乐、啤酒桶开盖倒酒Bb段音乐。感受A段的'平稳有力、Ba段(第一部分)的滚动轻巧和Bb段(第二部分)的连贯流畅。

  3、分段欣赏音乐,让幼儿进一步熟悉乐曲旋律,并创编相应的动作。

  A段:按四个乐句分别生长四肢,引导幼儿创编啤酒桶生长的动作,要求幼儿上肢向各方位伸出。

  教师:啤酒桶的手除了可以向两边伸直,还可以向什么方向伸直?

  Ba段:听音乐创编小老鼠灵巧活泼的动作。

  启发幼儿用身体各部分的旋转动作加以表现。

  Bb段:创编啤酒桶猛烈打开、酒流畅倒下的动作。

  引导幼儿用身体和手臂动作加以表现。

  教师:我们的身体是啤酒桶,手放在什么位置可以表示倒酒的动作呢?

  再现A段:按乐句缩回四肢,恢复啤酒桶原样。

  4、幼儿坐在座位上完整地跟随教师听音乐做动作。

  教师扮演仙女,在“引子”的最后4拍,做用“魔杖”指点酒桶的动作。

  5、幼儿分角色表演《啤酒桶和小老鼠》的故事。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图片讨论角色分配。

  教师引导幼儿结伴表演。由一半幼儿扮演“小老鼠”,另一半幼儿扮演“啤酒桶”。

  “啤酒桶”先找个空地方摆好造型,“小老鼠”找一个“啤酒桶”,并和它一起跳舞相互游戏。

  游戏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检验自己的游戏空间有没有问题?如何解决?

  教师:刚才你们游戏时,有没有人觉得拥挤?你是怎么调整位置的?

  6.幼儿分角色听音乐完整地表演。再次感受乐曲的情绪和结构。

  教师引导幼儿站合适的位置,以免游戏中出现拥挤现象。

  教师:现在我们再玩一次这个游戏,这次“啤酒桶”之间空的距离要注意了,想想怎么样才是舒服的位置,怎么样小老鼠来了就不会拥挤了。

音乐波尔卡教案13

  一、活动目标:

  1、利用图谱帮助幼儿了解乐曲五段体的结构,感受《单簧管波尔卡》A段跳跃、B段流畅的音乐性质。

  2、启发幼儿探索用不同的欢快和舒展的动作,表现乐曲的性质,区分乐曲的结构。

  3、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二、活动准备:图谱、音乐、头饰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幼儿体验乐曲欢快流畅的情绪,在各种音乐活动中体验三个主题的不同特点。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进场,创设情境,带幼儿一起去郊游,激发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二)基本部分

  1、欣赏音乐,来到花园后老师出示图谱和小蝴蝶,请幼儿和小蝴蝶一起赏花。

  2、欣赏第一遍后,老师请幼儿说一说有什么感觉?老师向幼儿介绍乐曲名称。介绍“波尔卡”这是一种舞蹈,发源于捷克,是欧洲人很喜欢的一种二拍子的圆圈舞,舞蹈表现了人们热爱生活的一种情感。介绍“单簧管”,音色丰富而明朗,低音区浑厚响亮,中音区圆润柔和,富于表情,高音区则较尖锐,表现力极为丰富,也是木管乐器组中音域最宽的乐器。

  3、结合图谱再完整欣赏一次,和蝴蝶一起赏花,并分析乐段。提问:请小朋友看看图谱来说一说,乐曲共分几段,一、三、五段是干什么?二、四段又是干什么?了解乐曲ABABA的结构特点,再结合图谱完整欣赏。

  4、对比欣赏A与B两乐段有什么不同?再次欣赏A、B两乐段,感受乐曲的性质,提问:这两段的节奏的`一样吗?第一段的节奏怎么样?(较快、比较跳跃)

  第二段的节奏怎么样?(比第一段慢,听上去比较缓慢),请幼儿用不同的动作去表现这两段音乐。

  5、请幼儿分别扮演小花、叶子、蝴蝶,并根据音乐的变化创编不同舞蹈动作。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创变动作。小花部分可以做什么动作?叶子是怎样飘扬的,可以做什么动作?请幼儿听音乐做动作。

  6、交换角色边听音乐边表演。

  (三)结束部分

  听音乐自由表演,结束活动。

音乐波尔卡教案14

  【设计意图】

  《指南》中指出:"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打击乐器是幼儿较为容易掌握的乐器,也是幼儿表达音乐的一种最自然、最直接的工具。此次活动有利于幼儿听辨、节奏和合作能力的发展。大班下学期幼儿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对打击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此次活动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使用打击乐器进行演奏,从而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观察图谱,根据音乐内容进行乐器的匹配并尝试合作演奏。

  2.体验与同伴合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幼儿欣赏过"超级玛丽"游戏并会随乐律动。

  2.物质:图谱、音乐、铃鼓、圆舞板、小叉,小鼓

  【活动过程】

  一、根据图谱随乐进行超级玛丽的律动游戏,再次感受游戏情节的乐趣

  1.出示图谱,介绍内容,说说简单的'口令。

  2.发现音乐、图谱和身体律动三者之间的关系,整理玛丽闯关的路线

  3.看图谱,分组表演律动,逐步完整表现音乐。

  二、探索为音乐匹配合适的"乐器武器",并能看指挥大胆地进行闯关演奏游戏

  1.根据身体动作的暗示,探索用不用的乐器匹配音乐并分段演奏

  2.看指挥完整随乐演奏,初步感受用"乐器武器"进行闯关的乐趣(第一关)

  3.在游戏情节进展线索的提示下,累加小鼓进行合乐演奏。(第二关)

  (1)根据故事情节发展探索在(毒蘑菇)处累加小鼓,成功或失败根据幼儿演奏情况而定。

  (2)如果听到的是失败的音乐,师幼共同讨论失败的原因,再次进行闯关演奏。

  4.交换"乐器武器",体验用不同的武器进行闯关的乐趣(第三关)

  三、寻找闯关武器今天我们用了这四种乐器进行闯关,现在让我们一起回班里找找还有什么乐器可以用来闯关吧!

  【活动延伸】

  在区域中投放玛丽波尔卡音乐,引导幼儿发现不同乐器与音乐的匹配;为不同音乐匹配伴奏乐器。

音乐波尔卡教案15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铁匠波尔卡》,学生能够喜爱音乐,并形成一定的良好聆听音乐的习惯。

  2、学生在聆听、体验、律动等活动中,充分体验音乐实践的快乐。

  3、通过欣赏乐曲《铁匠波尔卡》,学生能够用自己的声音和动作表现音乐。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声音和动作表现音乐。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每个乐段的衔接处,并连贯的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

  由于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因此我采用了视频、律动、图片进行直观教学。根据音乐的特点,我还结合了哼唱和表演等音乐活动让学生参与音乐体验。

  一、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视频,小朋友们看看视频中的人是谁,他们在干什么”?生:……

  师“其实他们是铁匠,铁匠是一门古老的职业,他们以铁为原料,靠铁来打造出各种各样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来养家糊口”

  “那你们有看到视频中的人用着怎样的工具在打铁?大小一样吗?声音是怎样的,可以用自己的声音模仿一下吗”?

  “我们再来看一遍视频,听听大小铁锤的敲出来的节奏是怎样的,用你自己的声音模仿一下”(进而说到大小铁锤的速度)

  2、出示节奏谱

  师“现在老师要把你们分成两组,分别代表大小铁锤”出示节奏谱,并分组。

  “你们为大铁锤,大铁锤的动作是怎样的?”

  “你们为小铁锤,小铁锤的动作又是怎样的?”

  “大小铁锤们,我们一起合作试试吧,记得带上你的动作”。

  3、乐器

  师“同学们,如果要用打击乐器为我们,应该用怎样的乐器比较合适大小铁锤呢?”

  生……

  师“那我请两位同学来做代表为我们呢伴奏好吗?”选择学生为其伴奏。

  师“其他同学继续用自己的声音和动作表现”。

  二、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150年前,奥地利有位作曲家就是听到了这美妙的打铁声,于是创作了一首管弦乐曲《铁匠波尔卡》,现在让我们来听听这首乐曲,听完告诉老师从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铁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2、“因为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人们找到铁匠打铁,铁匠也非常高兴每天都能帮助到大家,你听,铁匠美好工作的一天又开始了,他正哼着歌儿朝铁匠铺走去”。

  三、分段聆听

  (一)第一部分

  1、聆听第一乐段,师在主旋律前“do’sol’mi’do’re’(叮)”处唱“一起打铁去(铃鼓)”,接着指着旋律谱用“叮”哼唱,并在每句最后一拍拍手。

  2、“小朋友们愿不愿意跟着老铁匠去铁匠铺看看?”

  “那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手指随着铁锤的路线一起唱唱吧”。

  3、师“我们刚刚唱了几句?”“你是怎么发现的”“拍手是在每句的什么时候出现?”再随音乐做一次。“也就是说我们走了四条路才到铁匠铺,现在,请同学们起立,伸出你的右手,我们先朝右手边方向走,每当我们唱完一个乐句后,请你转身朝另一个方向走好吗?”带领学生走了一次后,请学生自己完成一次。

  4、师“欢迎各位来到铁匠铺,老铁匠托我考大家一个问题,我们要做什么准备工作,坚硬的铁块才能被我们敲出想要的形状?”

  生……

  5、当学生说出有关火的答案后,师“你真聪明,其实铁匠铺一般都有一个火炉,在火炉的连接处都有一个用手拉的风箱,用来控制火的温度和力度”。“谁可以来模仿下拉风箱的动作?”

  请全班同学一起做一做(12,12,12)提示学生面对圆心做动作。

  6、“我们跟着音乐试试吧”教师带领学生有节奏的做动作,并在打铁声出现时在黑板画出旋律线。

  7、师“刚刚在拉完风箱后,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打铁声”

  师“根据老师所画的旋律线你能知道哪里是大铁锤和小铁锤的声音吗”?在学生描述完答案后,老师进行旋律线的讲解,并带领学生随这部分音乐用自己的声音模仿和做打铁的动作。

  师“同学们,你们可以跟着音乐用声音和动作再来表现一次吗,面对圆心拉风箱,准备~”

  8、师“其实我们刚刚所表现的‘走路去铁匠铺’‘拉风箱’和‘打铁’是《铁匠波尔卡》这首乐曲的第一部分,现在你们可以将这一部分完整的表现一次吗?我要请出几位同学为我们伴奏”。

  师在主旋律前“do’sol’mi’do’re’(叮)”处唱“一起打铁去(铃鼓)”,并随之引导学生表现动作。

  (二)第二部分

  1、师“小铁匠们表现的真棒。你听,老铁匠满意的看到你们的工作成果,他们在用怎样的方式庆祝呢”生……

  师“其实老铁匠们正在随着美妙的打铁声舞蹈着,这种舞蹈就叫做‘波尔卡’,小铁匠们要不要跟老师学一学”

  2、师“我们手拉手,同样的还是朝右手边开始走,12345678,反方向22345678,换32345678,再换方向42345678,;接着男生请伸出你的右手,绕着你右手边的女生面前转一圈123456刚好回原地拍拍手,接着,女生在刚刚的男生面前跑一圈223456回原地拍拍手;再自己转一圈323456面对中间拍拍手,然后右脚、左脚、右脚、左脚”

  3、师“记住了吗,那我们完整跳一次”接着带领学生跟着音乐试一次。

  (三)第三部分

  1、师“小铁匠们跳的真好,刚刚我们听得是乐曲的第二部分,让我们继续往下听,接下来这一部分和那一段相同呢?”播放乐曲第三部分。

  2、在学生说出与第一乐段相同,并且结尾处不一样时,师“原来在我们跳完舞后,铁匠们又回去铁匠铺继续工作了,让我们再听一次,数一数大铁锤出现了几次,小铁锤出现了几次”。

  3、在学生说出正确答案后,表扬并进行第三乐段的表现。

  师“原来在两声大铁锤和五声小铁锤中,铁匠结束了这一天的工作,现在我们把这一乐段再表现一次好吗,谁来为我们伴奏?”

  四、完整聆听

  师“铁匠这一天的工作真的是充实而又高兴的,小朋友们,你们可以将这一天的情景再完整表现一次吗”?

  生……

  师“那老师要选出几位同学给我们表现的同学伴奏”。

  表演完后请学生依次放好乐器并回圆圈位置坐好。

  五、介绍作曲家

  师“今天我们所学的这首管弦乐作品来自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施特劳斯,他有一百多首管弦乐作品,这首《铁匠波尔卡》是其中流传最广的一首,今后我们还会学习到很多他的作品,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小朋友们再见!”

【音乐波尔卡教案】相关文章:

《打击乐―玛丽波尔卡》大班音乐教案01-26

《单簧管波尔卡》教案09-21

奥尔夫音乐中班音乐教案10-12

小班音乐教案:音乐的天堂03-06

动物音乐课音乐教案10-15

音乐森林音乐会教案03-03

【精选】小班音乐教案07-10

小班音乐教案(精选)07-10

中班音乐教案[经典]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