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①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②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①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②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
(师生齐背《草》)
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板书:《暮江吟》)(课件出示2)
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课件出示3)(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吟”(课件出示4)
2、学习会写字
“暮、吟”(课件出示5)
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3、理解题意
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
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课件出示6)(生听课件中范读)
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4、交流学习一、二两句。(课件出示7)
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师生共同解答“残阳”“铺”“瑟瑟”等字。)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5、指导朗读一、二两句。
过渡语:下因为江边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觉已到夜晚。
6、指导学习三、四两句。(课件出示8)
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哪些景色?
诗人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板书:露水月亮)
把什么比作什么,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可怜)
可怜是什么意思?(可爱)(板书:景色美丽)
7、指导朗读三、四两句。
8、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
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四、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1、指导配乐朗读。(课件出示9)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边这红霞满天,弯月东升,露水晶莹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也来细细地品诗一番。
(生配乐朗读)
2、谈感受。
师: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深秋傍晚的江边,领略到这安静的、优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说感受)
五、拓展延伸,积累语言。(课件出示10)
你能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做一首新诗,或画一两幅简笔画吗?两样选择一个来完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①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②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我们知道,古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是悠久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在西林寺上的一首诗。
(板书:《题西林壁》)(课件出示12)
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课件出示13)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缘、降、骚、逊、输”(课件出示14)
“降”和“逊”是翘舌音。
2、学习生字
“题、侧、峰、庐、缘、降、阁、费、须、逊、输”
(课件出示15)
指导书写:“侧、峰、缘、降、输”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费”是上下结构的'字,上宽下窄。“缘”书写时左上边撇折和横撇相接,下边弯钩在首撇上起笔,左边两撇中下撇要长。“费”书写时上边的弓字要宽扁、最下边一横要长,左边是撇右边是竖,贝字稍窄。
3、理解题意
三、学习古诗《题西林壁》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课件出示16)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课件出示17)(教师板书:横岭侧峰)(教师板书:变幻莫测)
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课件出示18)(教师板书:远近高低)(教师板书:千姿百态)
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教师板书:从不同角度观察)
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
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课件出示19)
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三)多诵读,悟诗情
多诵读:
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2、四人小组表演
悟诗情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吴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四)总结
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四、学习古诗《雪梅》
(一)看图片、赏雪梅(课件出示20)
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
来静静地欣赏。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那你知道这种花在什么时节开吗?
生答:梅花
师:说得对!这是梅花,在冬天开放,很美丽。特别是雪中的梅花更惹人喜欢。自古以来,人们把雪和梅作为报春的使者。可是,雪和梅却争执起来了,怎么回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雪梅》这首诗中去探个究竟。(教师板书:《雪梅》)
“雪梅”就是雪中的梅花。(课件出示21)
(二)读古诗、诵雪梅
1、借助拼音,把这首诗读正确。(课件出示22)
师:看到你们读书的认真样,真为你们高兴。
2、认读标拼音的字。
3、同桌互读,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告诉他。
4、指名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注意读得怎么样。
5、去掉拼音指名读。
6、当小老师领读。
7、听老师读,注意节奏。
8、自己读,读出节奏。
师:节奏感出来了,诗的韵味也就出来了。
9、男女生接读。
10、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女生做回音壁。
11、齐读。
12、背读。
13、领背。
(三)品诗句,悟道理。
师:诗会背了,诗的意思知道吗?
1、借助注释,自己说一说诗的意思。
2、提出不懂的问题,一起解决。
3、和同桌说一说诗的意思。
4、一起说诗意。
师: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5、悟道理。(指名说)
从后两句中,我们可以知道雪和梅的特点是:雪白梅香(教师板书:雪白梅香)。这首诗借雪梅的争春,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教师板书: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正如《千字文》中所读到的;“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6、带着理解再读本诗。
(四)谈雪梅、拓诗词。
1、简介诗人。(课件出示23)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卢钺,是宋朝人。他非常喜爱梅花。
2、谈雪梅的关系。
师:古往今来,有不少诗人往往把雪和梅放在一起写。这是因为雪中有了梅花,就透露出春的信息;梅花因在雪中开放更显示出不畏严寒的高尚品格。如我们所学过的《梅花》一诗。
3、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十分喜欢雪中的梅花,他曾写下这一首词《卜算子咏梅》,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24)
4、总结。
师:孩子们,梅花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别的花都是春天开,它却不一样,越是寒冷,越是风欺雪压,它就开得越精神,越秀气。所以,它象征着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它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还被称为“花中四君子”之首。希望我们向梅花一样也能不畏严寒,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强不屈,好吗?
五、作业(课件出示25)
1.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和“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两句诗的意思。【篇三】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反复诵阅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课可先引导学生解诗题,知作者,并通过设计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自读古诗,把握节奏,再通过自由交流理解诗意,其间适时引导朗读,体会词语的用法、诗的意境,在理解品读中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难点:体会诗句中含有的哲理。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古筝曲《渔舟唱晚》。
学生:搜集三首诗的作者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背诵古诗。
3.通过在读中想象意境,描绘意境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4.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难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画面引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渔舟唱晚》古筝曲,欣赏“残阳照水图”和“新月东升图”)同学们看了这么美的画面,有什么想说的吗?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的内容。(根据不同的话进行点评)同学们讲得很详细,语言也很美,但是有一个人比你们更厉害,他仅用了28个字就把这两幅画面的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你们相信吗?想知道他是谁吗?他是怎样讲的呢?
2.观看多媒体(走进作者及课文内容),了解诗人及作诗背景。
二、指导学诗,体会意境
1.理解题意。
(1)题目“暮江吟”你是怎样理解的?
(2)从题目看出这首诗是写景还是叙事?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
2.学生读诗自学,初步弄清古诗的含义,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大胆想象,用彩笔绘画一幅《暮江吟》的图画。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从学生的绘画中挑选出几份具有代表性错误的图画张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对比诗文进行评析。
2.多媒体出示前两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两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
3.多媒体出示后两句诗:“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出示注释,学生自读自悟后两句诗。
可怜:可爱。
似:好像。
(2)“露似真珠月似弓”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3)为什么“露似真珠月似弓呢”?老师指点回答。(因为这是可爱的九月初三夜,九月初三,是月初,月亮还是弯弯的月牙。)
4.最后一句诗用了两个比喻,它们分别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们能说出来吗?
师指点:把月亮比作弓,把露水比作晶莹发亮的珍珠。
(1)提问: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时候江边的景色?
(从傍晚到夜幕降临的江边景色,可见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新月升起的时候)
(2)从诗中描绘的景物,你可以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可以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5、朗读指导。
(1)请大声地自由地朗读古诗,看谁能读出诗的韵律美,节奏美,读出诗人的情感。
(2)(教师播放动画:诗人站在江畔激情吟诵)此时你们就是那位身着古装的白居易,面对奇景吟诗一首……谁先来展示一下?
(3)有与他不同理解的吗?以你的理解读读吧!全体同学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诵读。
(4)看同学们读得热火朝天,我心里直痒痒,谁来和老师比试读一读。
(5)听范读。(出示课件: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第一句,平缓,轻柔;第二句,惊叹;后两句赞美)
(6)大家看着画面,听着音乐再次齐声读一遍。(呈现秋景图,播放古典乐)
四、绘画着色,感受诗文的画面美
学生通过学诗,了解了诗中描写了深秋时候,从傍晚到夜幕降临江边的景色,你们能把这两幅画涂上适当的颜色吗?
板书设计:
暮江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背诵古诗并默写古诗。
3.体会诗人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及诗句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4.理解诗句的含义,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难点:体会诗句中含有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宋代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一首诗。(板书:题西林壁)
2.谁来说了你对苏轼相关情况的了解。
(学生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写此诗的背景,教师指点、补充)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互查,了解大意。
3.指名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借助注释和字典,理解诗中词句的意思,把不理解的标出来。
5.小组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三、汇报交流,深入感悟
1.小组汇报。
2.教师对学生汇报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纠正、引导,并适时提问: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你有没有体验过从不同角度看事情,结果各不相同的例子?你从这首诗中受到什么启发?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文,想象古诗描绘画面,体会古诗的意境。(教师范读)
4.两个同学对读,深入体会。
5.小组接龙练习背诵。
四、小结学法
初读,读准读通;再读,了解大意;三读,理解句意;四读,体会情感;五读,想象情境。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的大意,领悟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明白人和事物各有长短,应取长补短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在冬天,同学们最希望的就是下一场雪了。老师带了一些图片让大家一饱眼福。(课件出示:人们把雪称为报春使者)
2.在冬天,我们总要提到一种植物,它就是梅花。(课件出示:人们也把梅称为报春使者)
3.那么雪和梅争着报春,谁更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雪梅》。
二、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作者在诗里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来理解诗意。指名读注释。结合注释,和同桌交流,说说诗意。
(1)一、二句的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争春,彼此各不相让,谁也不肯认输,连诗人要评论它们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搁下笔来好好地想一想,煞费一番心思了。
(2)三、四句的意思:梅花在颜色的洁白上要比雪差三分,而雪在气味的芳香上,却要输给梅花一段了。
(3)颜色洁白是雪的长处,是梅花的短处;而怡人的清香是梅花的长处,却是雪的短处。(板书:各有长短)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不服输的语气;诗人为难的语气;各有长短的语气)
3.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芬芳的高贵品格。怎样才能更完美呢?(板书:取长补短)
4.让我们一起踏雪寻梅,看看雪与梅互相映衬的美景吧!(课件引出主题)只有取长补短,既有晶莹洁白的雪,又有暗香浮动的梅,才是冬天最美的景,才是最美的报春使者。
5.这首诗写雪与梅的古诗不仅向我们展示了雪与梅互相映衬的美景,还告诉我们应该取长补短的道理。让我们来背一背古诗。
三、拓展延伸
1.这首诗的作者在写完诗后大发感慨,又写了一首《雪梅》,算是对前一首的补充与解释。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雪梅(二)》)
2.课后收集描写雪与梅的古诗。
语文教案 篇2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更是由学生生成的课堂,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才会让语文课活起来,达到教学效果。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才能让学生入“境”,使学生能融于课堂,学习热情得到升华。
《秋天的快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语文园地 三》(口语交际)的内容,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能清楚地、有感情地交流出金秋时节所做的让人快乐的事情,这些事情可以是和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们一起做的,?可以是自己做的。
在教学中,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入“境”
一、 挖掘学生生活,乐境挑启学生学习兴致:选择一曲能调启学生思维的歌曲,这是创境?第一步,《快乐星球》是孩子们在暑期里一节都不肯漏掉的儿童科幻片,于是我选了它的主题曲《快乐小神仙》放在课前播放,没想到课前同学们都不由自主的跟着曲跳动起来,唱起来,一下子仿佛回来了暑假里那段快乐的日子里,心情也轻松自如起来,这样一个快乐的意境正好与主题“秋天的快乐”相吻合,上课铃声一响,我剪取歌词中的一句,简单的做了如下的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想做个快乐小少年,想成为快乐小神仙吗?
生:(兴奋的大声的回答)想!
这时孩子们的思维一开始就已经被一种快乐因子吸牢了!
二、 贴近学生生活,画境拓展学生思维: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教师可运用具体形象的画面给学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使学生进入角色,成为画中人,在用乐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之后,我转而直奔主题:
师:今天我们也将步入一个神秘而又快乐的地方。(师此时播放几处关于秋天的图片,如风景图、丰收图、活动图)
生开始不由自主的想表达自己对秋的喜爱,并感受到了秋天带给自己的快乐。
师:同学们,你此时是不是想说点点什么呢?
生:我觉得秋天正值是个五彩缤纷的季节。
生:秋天真好!可以放风筝、玩蒲公英。
生:秋天是个硕果累累的季节。
生:我真想留住秋天!
生:秋天,学校可以组织我们去秋游。
当学生们谈得正开心时,我巧妙的过渡了:
师:秋天带给我们很多的快乐,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次去秋游的情景吗?回忆一下当时的情况,说说让你感受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就在这时,我利用课件播放我们本班学生秋游的情景图片、、、、看着这些自己熟悉的画面,孩子们激动万分,说话的思维这时候已经全部拓开了,有了一种不说不罢休的干劲,这样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这时也得到了突破。
三、学生成为角色,主动走进情境:
在教学中,多多选取学生经历过的一些事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活动的当事人,成为文本的角色进入学习的情境。在教学《秋天的快乐》时,我选取了近期开展的秋游活动作为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手段,当多媒体展示出孩子们自己的活动时,学生的兴致更高了,迫不及待地传达了自己内心的快乐。就这样轻而易举的打开了学生的话闸子,学生入情入境,把教学效果推向了高潮,也真正的达到了口语交际的目的。
四、教师的语言渲染,帮助学生入“境”:
教师的语言在教学中起到了“四两拔千斤”的作用,适当的时候,教师也可以用自己的感情融化大家的情感,带动大家的感情,做到以情煽情。如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为了能勾起学生对秋天的记忆,在教学中做了以下的渲染:
师:听了同学们介绍,老师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回到了那个快乐的.时代,想到了自己在童年的秋天里发生和的快乐的事情,大家想知道吗?
生:想。
师:切机导入故事、、、、、
这样,用我的语言渲染着大家语言,同学们也明确了自己说话的方向和内容,做到有依可循。
五、升华情境,结束课题。
课题要给学生留下意味深长的回味,就要做到有始有终,令学生回味无穷,对于这节课的收束,我是这样做的:
师:(伴着轻音乐,我动情地表达)同在蓝天下,共享大自然,同学们,捧起你灵巧的双手,用诗一样的语言,用五彩的画笔,把自己感受到的秋天画下来,和你的家人、朋友分享,让所有人都奔向这“快乐的星球”,去寻找快乐的宝藏吧!
师:(说完)播放“快乐星球”之插曲。
这样,孩子们在一首自己喜欢的欢快的歌中用自己的画笔将快乐的秋天描绘了出来,就这样,在这节课结束前,我将在本节课采取的“乐境”、“画境”、“学生主动入境”、“教师助境”几境结合,既对文章起到了收束作用,又使课题得到了升华。
语文教案 篇3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班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看——(出示课件)
2、“冬天”自述:小朋友,你们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冬天。你们知道吗?我的本领。可大了,我能给大地带来很多很多的变化。大家都夸我是个神奇的“魔术师”。
二、播放录像,整体感知“冬天”。
1、过渡:小朋友,下面,冬天就要开始给你们变魔术啦!你们看,它“呼地一吹”,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
2、播放录像(老师可以相机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画面的内容:同学们,冬天的本领事可大着呢!你看,他“呼”地一吹,满天飘起了雪花,一会儿,大地就变白了。小树像株洁白的珊湖:那些房子有的像一座座银砖搭起的城堡,有的像一朵朵蘑菇,还有的像个奶泊面包,可爱极了:雪越下越大,大山像一位披上白纱的仙女:过了一会儿,大地就像一块白白的软软的地毯。公园里的湖面很快就变成了大玻璃。那些红色的、黄色的叶子,都冻在玻璃里了:不知怎么的,棉衣啊,手套啊,都从衣柜里跑出来,街上的人都变胖了。在这么冷的冬天里,小朋友们一点儿也不怕冷,他们三人一群两人一伙到公园里堆雪人打雪仗,好玩极了!
三、揭题并质疑。
1、揭题:
(出示课题)现在,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这句话一一冬天是个魔术师,全班一起读一读。
2、质疑:读了这句话,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四、合作学习,初读课文。
1、过渡: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和冬冬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色感到太有趣太神奇了,于是他们就写下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冬天是个魔术师》。你们想不想读一读?
2、学生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画条横线作个记号:
3、在2人小组内互相学习,把这些字记住:〈学完后检查一个组〉
4、再读课文,读通每一句话。
5、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老师给每个组准备一套字卡),遇到不认识的字请同组的同学教一教。
6、检查学习生字情况
五、学习课文一、二节。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1、过渡:同学们学得不错。但是,潘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在刚才的录像当中怎
么没有小动物呢?他们都到哪里去呢?(指名回答)
2、观看录像。
3、指导朗读第一节。(出示第一节)
4、指名读,评议。
*你们觉得“冬天”这个魔术师变得快不快?它变得怎么快,你能不能用朗读来表现?(指名读,评议)
5、读这句话时,还要注意什么?(轻声——啊)指名读,评议。
6、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要冬眠?
(二)学习课文第二节
1、过渡: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冬天这个魔术师要给我们变什么?
2、(出示第二节课文)指名读,说一说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说)
3、播放“雪景”录像,感受雪景的美。
4、冬天真不愧是个魔术师,太神奇了!你愿意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吗?(出示第二节第二句)自己试读一一读给你的朋友听(可以是同学也可以是老师)——评议——指名读
5、齐读第一、二小节。
(三)小结:同学们读得真好!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好像来到了遥远的北方,真是太高兴了,太激动了!
六、学生字。
(一)记生字“呼、地、吹、雪、变”
1、齐读——指读
2、2、猜字游戏。
(二)写生字“冬、是”
1、讨论这两个字的笔画笔顺。(小组讨论)
2、观察范字“冬”,记住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老师范写,学生评议:学生练习写一遍:评议。
3、观察范字“是”,说说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名上台写,学生评议,修改:学生练习写一遍。
七、小结。
教学反思与分析: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冬天是个魔术师》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散文。它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冬天中动物冬眠、下雪、湖面结冰、人们穿上冬装的特点描写得十分生动有趣。对于从小生活在厦门的学生来说学习这样的课文有一定的难度。由于他们没有感受过北方的冬天,不知道北方的冬天是什么样的,也不大了解北方的冬天有什么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我尝试运用多媒体手段广泛采集有关北方冬天的录像,让学生通过图像具体感知北方冬天的雪景、人们的活动及动物怎样过冬的情况。如在教学前播放一段“冬天的景色”录像片让学生在优美的画面和动人的音乐中进入冬天的情境,加上老师富有表情的解说,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北方冬天的'神奇和美丽。当孩子们在看到这样美丽的冬景时都显得十分激动,他们告诉老师他们真想躺在“雪白的被子”上睡大觉,可见孩子们是多么想到北方去感受冬天。又如,在教学第一小节时,通过录像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青蛙、蛇和熊是怎样过冬的,从而理解动物“冬眠”是怎么一回事。
二、抓住“趣”字展开教学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紧紧抓住“趣”字,围绕“魔术师变魔术”这条主线来展开教学。如看完录像后让学生直接从课题中的“魔术师”导入,让学生展开质疑。也有的学生问,为什么冬天是个魔术师:还有的学生问,冬天这个魔术师会变什么:有的学生问,冬天这个魔术师是怎么变魔术的。看来孩子们的心已经被“神奇的魔术师”揪住,此时,他们一定很想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于是,老师趁势引导学生读课文,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自己去发现。
三、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合作与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注意尊重学生,并提倡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阅读体验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阅读课文。如在课堂上,老师鼓励学生在学习小组内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学习生字,学生有的当老师,有的当学生,互帮互学,他们学得开心、学得主动。又如在学写“冬”和“是”这两个字时,老师大胆尝试让学生走上讲台当一回小教师来教全班同学写字的做法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这样由学生来教学,由学生来评价的过程就是指导学生自己探究的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模式。
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完成“比一比,组词”。
2、完成“抄一抄”。
3、完成“读一读,填一填”。
4、完成“用加点的词造句”。
5、“读一读”。
教学重难点:
1、完成“形近字组词”。
2、完成“抄写易错字”。
3、完成“积累成语”。
4、完成“造句”。
5、完成“节气歌、对联和成语”。
教学准备:
小黑板。
课型:
综合实践课。
教学方法:
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学生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元日》、《老北京的春节》和《冰灯》三篇课文,了解了不同地域春节的盛况。今天,我们一起到“语文天地”去学习。
二、新课。
1、完成“形近字比较”。
⑴、出示四组字,学生认读。
⑵、学生自由组词,说说每组字的区别。
⑶、指名组词。
⑷、指名上台填写。
⑸、读一读。
2、完成“抄一抄”。
⑴、出示要抄的词语,学生读。
⑵、说一说哪些字易读错,哪些字易写错。
⑶、学生正确书写。
3、完成“读一读,填一填”。
⑴、学生自由读。
⑵、找一找填写规律。
⑶、试填最后一组。
4、完成“造句”。
⑴、出示例名,学生齐读。
⑵、找出加点的词语试说一句话。
⑶、把说的.话写下来。
5、完成“读一读”。
⑴、出示“读一读”,学生自由读。
⑵、说说二十四节气分别在什么时间。
⑶、分组读。
⑷、试背一背节气歌。
三、作业 布置:
完成“日积月累”活动。
四、板书设计 :
组词
抄词
日积月累 填词
造句
读句
五、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完成“开卷有益”。
2、完成“笔下生花”。
3、完成“金钥匙”。
教学重难点:
1、完成“自读课文”。
2、完成“习作”。
教学准备:
小黑板。
课型:
综合实践课。
教学方法:
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学生们,今天我们一起去“语文天地”学习。
二、学习新课。
1、完成“开卷有益”。
(自读课文)
⑴、学生自由读课文。
⑵、指名说说,自己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⑶、齐读课文。
2、完成“金钥匙”。
⑴、出示(金钥匙“资料归类”)。
⑵、说说自己进行过哪些资料的整理归类。
3、完成“习作”。
⑴、读题。正确地选择题目。
⑵、学生围绕选定的题目小组交流。
⑶、指定学生说一说自己要写的内容。
⑷、学生动笔写。
⑸、分组评议。
⑹、自己修改。
三、作业 布置:
完成“语文天地”活动。
四、板书设计 :
12、过年
语文天地
开卷有益
金钥匙
习作:选一项,写一写。
五、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巩固复习学过的生字,读一读,写一写。了解汉字部首的表意作用。
2、读一读,积累词语。
3、说饶口令。
4、阅读欣赏。了解倒影的常识。
5、做吹泡泡的游戏,观察泡泡的大小、形状、颜色,再说一说。
重难点、关键:
1、正确书写汉字,积累词语。
2、学会观察,并有序、通顺的说,培养学生的观察以及表达能力。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语海拾贝及阅读欣赏部分,巩固复习学过的生字,能够正确书写,并积累词语,读中认识倒影。
教学过程:
一、有趣的汉字
1、学生读一读课中的生字。
2、指名读一读,其它正音。
3、以第一组为例,引导学生观察。
(1)引导学生从字型上观察,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2)指名反馈:第一组的字都和木字有关。
4、学生同法观察其它组生字,并说说自己的观察结果。
5、教学小结,引导学生从部首或部件的表意作用,理解汉字,另外也可以用类推法归纳同类的字,帮助自己系统的识记汉字。
二、词语超市
1、学生自由读一读。
2、思考: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3、学生反馈,教师小结。
4、读中积累。
三、写一写
1、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学生读一读。
2、引导学生观察每一行的共同点。
3、第一行全包围,第二行上下结构,第三行左右结构。讨论书写时应遵循什么规律。
4、指导书写,教师巡视辅导。
四、说绕口令
1、学生自由拼读。
2、教师板书鼻韵母。
3、集体比赛读饶口令。
五、阅读欣赏
1、读儿歌。
2、讨论:傻鸭子为什么扑了一个空?
3、教师出示山的`倒影图,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倒影。
4、学生再读儿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组织学生开展吹泡泡游戏,并指导学生观察泡泡的大小、颜色、形状,再说一说。培养学生的观察以及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师读题,明确要求
1、教师:这一次的语文生活让我们干什么?
2、平时我们都玩过吹泡泡的游戏,只是我们没认真的观察过。
3、教师提出吹泡泡活动过程的要求。
(1)仔细观察。
(2)活动中注意礼让,注意活动的安全。
二、吹泡泡活动
三、说一说
1、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扩大说的面。
2、指名说一说,学生评议:哪些地方说的好,值的学习,哪些方面说的不够,要更正。
3、再指名说一说。
4、教师小结。
四、读一读儿歌,体会吹泡泡的乐趣
泡泡
宝宝吹泡泡,
泡泡跑了,
宝宝追泡泡,
泡泡爆了炸宝宝。
语文教案 篇6
教室一角传来哭声,那声音很小,但听得出是那种竭力克制自己后发出的呜咽声。
“怎么回事?不是上课了吗?”我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怒气。
“老师,余杰偷了张红的字典。”不知是谁悄声说道。
“不要乱说,可能是余杰借了忘记还嘛。”因为我知道,余杰身世可怜,从小父亲早亡,母亲长期在外打工,一直跟奶奶生活,虽然她家经济困难,但这个女孩平时听话,学习努力,成绩较好,从未出现拿别人东西的情况。我从内心出发,觉得这样的孩子,是不会拿别人东西的。
“这可能是个误会。”我又说。
“老师,我们发现余杰用的是张红的字典。字典上有张红的名字。”班长站起来说。
“老师,这本字典是我的,上面有我的名字。”余杰站起来一边哭一边说。
我拿过字典,仔细翻看,只见扉页上张红的名字被划去,旁边写着“余杰”两个字,翻过字典,侧面厚厚的纸张边缘上豁然写着“张红”两个大字,那种写法是划不掉的。我心里暗笑,孩子毕竟是孩子,但我又不明白,余杰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我记得她学习时有字典用。全班学生鸦雀无声,好像在等待我的宣判。我心里一股无名的怒火一下升起来,明明是别人的字典,还不承认。
我严厉地说:“余杰,这是怎么回事?”
余杰站起来大声说:“那就是我的字典!就是我的字典!”那语气好像是我冤枉了她。这时的余杰与平时判若两人,那神态,那眼神,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我生气了,厉声说:“这明明是别人的字典!是你把名字改过的!”
这时的余杰什么也不说了,只是大声痛哭。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全班学生议论纷纷。有个调皮学生还带头起哄,几个学生一起叫:“余杰,小偷!余杰,小偷!”
他们的叫喊声一下让我清醒了。不行,我应该冷静,这件事要慎重处理。我静静地看着闹哄哄的教室,一言不发,一分钟过去了,渐渐的,教室里安静下来。我轻声说:“这件事课后再说,我们先上课。”
那节课中,我一边上课一边注意观察余杰,有几次她都躲开我的目光,表情很不自然。看她这样,我心中有数了。放学后,我把余杰叫到寝室,没等我问她,她就轻声说:“老师,那字典是张红的……”话还没说完,眼泪就在她眼眶里打转。看她这样,我也不忍心批评了。通过了解,原来她放学后,在学校小花园里做作业,回家时,忘记了收字典,第二天就找不着了。她不敢把这事告诉奶奶,怕挨骂。即使说了,奶奶也没钱给她买。于是,她就拿了同学的字典。特别是余杰最后流着泪告诉我,那字典是她用卖头发的钱买的,还求我不要把她拿别人字典的事告诉她奶奶,她以后决不会拿别人东西了。这时,我才发现余杰那条又黑又亮的辫子不知什么时候不见了。我的`心为之震撼,一个农村小姑娘,为了一本字典,剪掉自己心爱的辫子,那是多么的无奈与无助,那又是一种什么力量在驱使着她……我真为自己上课前的举动而后悔,连忙把我用的字典塞给余杰,叫她拿去用,可她怎么也不要,说老师要用来教同学们。多么懂事的孩子,当时,我真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来安慰她。这么乖巧的孩子,偷偷去拿同学的字典,她的内心一定是忍受着痛苦的煎熬,她真的是无奈之举。我一定得想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让全班同学都来理解她,帮助她,让她幼小的心灵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又要达到教育全班的目的。于是,我决定借这个机会,在班集体进行一次有声有色的德育教育。
第二天,我把关于字典的事向全班学生做了解释,乘机教育学生拿别人东西是不对的,但做错了,只要诚实,以后改正错误也是好孩子,我们应该原谅她。我还发动全班同学向余杰学习,学习她为了读书把漂亮的辫子剪去卖了的精神,教育学生要懂得,父母挣钱不容易,不要乱花钱,钱要用得有意义。
在班队课上,我带领学生开展了一次
“请伸出你友爱之手”的主题班会,为余杰捐款买字典。我首先拿出三元钱放在讲台上,学生们纷纷拿出自己的零花钱,一角,两角……山村孩子,大多数身上没有钱。但那份情、那份爱,时至八年后的今天,每每谈起这件事,我也是感慨万千。当时,余杰泣不成声,不知用什么来表达她的感激,毕竟她才八九岁,在她幼小的心里,她绝对没想到,又能拥有一本崭新的字典,而且是以这样的方式。我相信,这件事在余杰的人生旅途中,一定会留下美丽的印迹;在全班学生的心里,也会留下美好的回忆。
多年来,那本特殊的字典时时提醒着我:对待学生,多一点尊重,少一点歧视;多一点耐心,少一点粗暴;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忽视。
[评析]
学生年龄尚小,心理不成熟,出现一些错误是很正常的。因此,我们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不能只看现象,应该注意去了解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文中的老师面对学生出现的过失行为,从开始的大发雷霆,到后来的冷静观察、分析,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调查教育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教育策略和方式,力求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得更加细致入微,更加适合学生。
从表面上看,班上出现偷盗行为,是不好的现象,但这位班主任,抓住这
个教育的契机,在班上开展了一系列的德育教育活动,以一个“爱”字贯穿始终,表现为对学生的理解与宽容,把握学生特点,因势利导地进行德育教育。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孩子的心灵成长需要尊严、需要肯定……”老师对孩子的关爱,如同冬天的一缕温暖的阳光;老师对孩子的尊重,会重新树立起孩子学习,生活的信心。
愿所有教育者努力用爱心为孩子们的心灵撑起一片天空,让娇美的花朵在阳光中灿烂地盛开。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精选]07-24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经典)09-11
语文教案【经典】08-14
语文《公输》教案09-18
语文教案【精选】07-27
(精选)语文教案08-01
【精选】语文教案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