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的鸭蛋优秀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端午的鸭蛋》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端午的鸭蛋》教案优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的鸭蛋》教案优秀1
【教学目的】
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门楣(méi) 苋菜(jiàn) 籍贯(jí) 硝药(xiāo)
腌腊(yān) 络子(lào) 大襟(jīn) 车胤(yìn)
2、解释下列词语:
门楣:门框上的横木。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城隍:迷信传说中指主管某个城的神。
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与有荣焉:因而也感到荣幸。
囊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二、导入
五月初五端午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种风俗带给人多少乐趣。单是一个小小的咸鸭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倘若没有一种故乡情结,没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谁能从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如许滋味?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描述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四、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部分:
提问: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这与写高邮鸭蛋有何联系?
学生复述端午节的风俗。
明确:
作者先介绍端午节的一般习俗:
① 系百索子 ② 做香角子 ③ 贴五毒
④ 贴符 ⑤ 喝雄黄酒。
而后又详细介绍了家乡特有的风俗: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进而引出家乡的特产──高邮鸭蛋和挂鸭蛋络子的习俗。
2、学习第二部分:
学生朗读文章第2、3自然段。
提问:家乡高邮鸭蛋有何特点?作者着重写了哪些内容?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因此作者对此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述。
第二自然段开头,作者采用连环承接的方式,说明家乡盛产咸鸭蛋。接着用肃然起敬和特别标明两个短语,说明家乡咸鸭蛋的出名。
高邮鸭蛋多出双黄鸭蛋,作者在这里采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家乡双黄鸭蛋多。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这里用多重转折方法说明家乡双黄蛋的奇。
第二自然段最后作者采用多层转折、层层铺垫的手法,说明家乡鸭蛋的好。
第三自然段具体点明高邮咸蛋的口味特点,结合自己生活经历表现作者独特的生活感受。
五、小结
文章介绍高邮鸭蛋,写得有声有色,跌宕起伏,对家乡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学生互评。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三段。
提问:这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你是如何理解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这部分作者介绍了挂鸭蛋络子的习俗,具体写了做鸭蛋络子的鸭蛋的挑选到孩子们的吃法,吃完后的用途等等。作者将现在的'成人立场和在故乡时的少年人的视角交织在一起,以童趣写出了对家乡的依恋和热爱。
课文结尾,作者写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正体现了汪曾祺闲适自由的风格。
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联系,不求统一答案。
三、朗读课文、感受作品情趣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本文的语言魅力主要靠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得出。有些语段还应指导学生读出语气语调、读出韵味。通过朗读,感受本文的情趣。
提问:朗读文章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师生可以一同谈谈自己对某一语句的感受、体会。要使学生认识到。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词藻和整齐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语句同样有韵味有情致。文章语言生动、口语化,又从容舒缓,富有韵味,写尽了作者对穷家乡、名鸭蛋的感情,也使他笔下的故乡往事更有魅力。
四、拓展训练
提问:说说你的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可以先让学生介绍端午节的由来,接着说说自己家乡过端午节的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等。学生交流之后,可以就端午节这一话题,自选角度,完成一篇作文。
教师还可向学生推荐沈从文(端午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鼓励学生关心、参与有益的民俗活动。
五、小结
《端午的鸭蛋》一文,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成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先生的魅力所在。文章读来从容闲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也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之中也体现了构思的严谨与和谐。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端午的鸭蛋》教案优秀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词语,掌握“掩、门楣、苋菜、籍贯、城隍庙”等词的读音、字形。学习运用“肃然起敬、囊萤映雪”两个成语。
⑵ 了解作者和其散文“小叙事”的创作特点。
⑶ 了解各地端午习俗,了解作者家乡独特的端午习俗,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⑷ 感受作者散文闲适自由的创作风格。
2、能力目标:
⑴ 朗读课文,感受本文的情趣,真正实现美读课文。
⑵ 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掌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⑶ 揣测语言,品味作者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学习本文自然传神的表示手法,增强语感。
3、德育目标:
培养同学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教学重点】
1、指导朗读,读出情趣。
2、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激励同学用心体验生活,品味生活。
3、体会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文章的结尾?是妙笔,还是赘笔?
【教学方法】
1、文献法:
课前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包括端午节的来源、端午节习俗、端午节诗词荟萃等,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
2、朗读法:
本文独特的语言魅力只有在反复的朗读中才干体会得出。教师应指导同学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文章的风味来。好的朗读是课堂教学胜利的一半,文章的深意在朗读中自会出现。
3、讨论点拨法。
4、涵泳品味法。
5、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布置】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展播,聚焦端午,了解各地民俗民情,创设教学氛围;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行文思路,划分文章结构,整体掌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在你的家乡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同学交流)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在汪曾祺先生的家乡江苏高邮,端午节是怎么过的。
二、资料展播,聚焦端午,了解各地民俗民情
多媒体播放各地端午风情画。
同学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端午的资料(文字资料或图片),以小组为单位一起交流,然后各组推荐较有价值的资料全班交流,图片由实物投影显示,文字资料朗读或投影显示。
教师也可酌情提供一些相关资料,内容如下:
1、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女娲节、龙子节、龙船节、香包节、沐兰节、白赏节、解棕节、粽包节,时在农历五月初五,并有“小端阳”(五月初五)与“大端阳”(五月十五)之分。
2、端午节的起源:
普遍的说法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纪念各族英雄人物的说法也较盛行,这里面包括替父报仇雪耻的伍子胥、安贫守节的介子推、为操练水军而创设龙舟竞渡的越王勾践、威震西域的伏波将军马援、反对朱棣篡位的谏臣刘景、岁暮捉鬼的钟馗、忠于爱情的蛇仙白娘子等。另有夏商周三代的兰浴说。道教定农历五月初五为“地腊”,是日要香汤沐浴,驱逐瘴气,祭奠神祖,以保平安。
3、端午节的礼俗、食俗:
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因此自古便有端午避恶去毒的礼俗。后世端午节有许多习俗与食俗──诸如悬挂菖蒲、艾草、石榴花、大蒜头和龙船花;祛除蝎子、毒蛇、壁虎、蛤蟆与蜈蚣等五毒;饮用雄黄酒、朱砂酒和菖蒲酒;小儿涂雄黄、佩香袋、挂药包与系五彩丝、赐扇、沐浴兰汤;熙游避灾;露天饮宴;赛龙舟;比武;吃咸蛋和粽子;喝龟肉汤等。无不出自避兵鬼、驱魔疠、止病瘟、强身体之目的。
4、端午节各地不同风俗:
较流行的有龙舟竞渡,也叫赛龙船,传说是为了拯救落江的屈原。其他的活动还有插艾、贴符、挂图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同学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抽查同学预习情况。
(多媒体显示)
⑴ 给加粗的字注音。
腌 门楣 苋菜 城隍庙
⑵ 辨析形似字。
籍:____________________
藉: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释义并造句。
肃然起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囊萤映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选四位同学回答。
明确:⑴ yān,méi,xiàn,huánɡ;
⑵ 籍(jí,籍贯),藉(jí,狼藉;jiè,慰藉);
⑶ 肃然起敬:形容十分恭敬地表示敬意。囊萤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2、同学大声读 课文,要求尽可能读出文章的风味、情趣。
3、全班推选两位同学示范朗读自身喜欢的段落,其余同学评点。
4、教师范读第2段,同学跟读。
5、全班齐读课文。
四、精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结构,整体掌握文意
1、提问:请概括文章各段的段意,就文章的思路,谈谈自身的'看法。
同学考虑,然后同桌之间交流看法,同学自由发言。
明确:课文第1段,说“端午”,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第2、3段,说鸭蛋,写家乡鸭蛋的名声、特色。第4段涉和端午的鸭蛋,着重写端午的“鸭蛋络子”。第5段写吃鸭蛋、玩蛋壳。第6段是补笔。
文章的题目为“端午的鸭蛋”,课文先从端午的风俗谈起,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有的风俗,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然后介绍家乡的鸭蛋──高邮咸蛋,最后涉和正题,写端午的鸭蛋。
教师根据同学分析板书:
端午风俗 家乡鸭蛋 端午鸭蛋
2、提问: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同学仔细读第1段,教师提醒同学注意“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还有一个风俗……”这些提示性的句子。
同学明确:作者家乡的端午共有七种风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前五种较普遍,后两种较独特。
作者对家乡的鸭蛋难以忘怀,这不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而是人类的普遍心理。家乡、童年永远是一个人生命时空中的至爱。文章洋溢着作者对家乡由衷的热爱与自豪,流露出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与留恋。一个小小的鸭蛋凝聚着情趣、诗意和作者的满腔深情。
五、安排作业
中秋节是我国的保守节日,请写一段文字介绍你们家乡中秋节有哪些保守习俗。模仿课文第一段的写法,以“家乡的中秋节,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为开头,100字左右。
《端午的鸭蛋》教案优秀3
学习目标:
1、识记并积累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的情感。
4、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学习重、难点: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的情感。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一、课前延伸
资料助学:
1. 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nào)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2.关于端午节。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人认为它源于纪念屈原。公元前278年,秦军破楚。屈原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写下绝笔《怀沙》,抱石投汨罗江。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非常哀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3.请你搜集家乡有关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传说资料、诗词等;想一想自己童年时代过节时最难忘的经历或物件。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
门méi( ) jí( )贯 xiāo( )药 大jīn( )
车yìn ( ) yān( )渍 城huáng( )庙 手 wàn( )
náng( )萤映雪 门kǎn( ) jiáo( )石灰 系( )百索子
用酒和( ) 掉色( ) 苋( )菜 络( )子
二、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
浏览课文,思考:
1.根据文章内容,将文章分成三部分,并给每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2.作者的家乡端午有哪些风俗习惯?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二)合作探究 体味情趣
1.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鸭蛋久久不能忘记?(高邮鸭蛋有什么突出的`特点,请你概括鸭蛋的特点)
请以“这是------的鸭蛋,因为--------(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为句式进行阐述。(在教材上做好标记)
2.在二三两段文字中,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的咸蛋什么感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3. 四、五两段你认为最有趣有是什么?
4.汪曾祺的散文除了在结构上闲适自由之外,语言也有特色,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 A、平淡而有味。 B、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C、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你轻声朗读课文第二、三段,画出相应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5. 组内交流预习中的疑惑,并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三)精讲点拨 领悟端午。
(四)拓展阅读 体悟端午。
《端午的鸭蛋》教案优秀4
教学目标
1、感受民俗风情;品味作者的语言特色。体味文章蕴涵的情感和生活情趣。
2、问题探究了解端午风俗;品读赏析体会汪曾祺散文特点。
3、学习作者善于在平实的生活中发现诗意的美,学会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品味日常生活的动人底蕴。
教学重点
1、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2、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
教学过程
一、说风俗
说说你所知道的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二、话端午
1、端午节的由来: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候,王甚任之”。因为他受到楚怀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及令尹子兰的嫉妒,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之前譭谤屈原。楚王汏而逐渐疏远屈原,连带的也不采纳他的谏言,最后甚至将屈原放逐。屈原满怀悲愤,落拓江湖,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怀石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死后数十年,楚国终因谗臣误国而为秦所灭。但是屈原这位忠而见疑的悲剧英雄还活在楚国姓的心中。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说明楚人爱戴屈原的心情。
据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撑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鸡蛋等食物,扑通的往江里面丢,说是让鱼虾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一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了蛟龙,使它不能伤害屈大夫。
过了不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着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
据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从此以后,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们都要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
2、谈谈我们家乡的 “端午节”风俗。
(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香囊)
3、那么汪曾祺家乡“端午节”的风俗如何?
学生自读课文时行思考。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4、介绍汪曾祺:
(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小说,《蒲桥集》等散文集。代表作品:《受戒》、《夏天的昆虫》、《苦瓜是瓜吗》
他的行文如同随意聊天,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文风闲适自由,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中体现了整体的严谨与和谐。
因他博学多才,情趣广泛,爱好书法,乐谈医道,对戏剧与民间文艺有深入钻研。他深感现代社会生活的喧嚣和紧张,使读者向往宁静、闲适、恬淡的心理定势,追求心灵的愉悦、净化和升华。他认为:狂泻喧嚣的大瀑布之美固然可敬可畏然而置身清丽澄明的小溪边,观虾赏鱼听流水潺潺,也让人忘掉精神疲惫而顿感其乐融融。所以,他把自己的散文定位于写凡人小事的小品。
三、品鸭蛋
朗读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
1、在端午节的种种风俗习惯中,让作者最为难忘的是拿一个习俗?
端午的咸鸭蛋。
2、为什么端午的咸鸭蛋让作者久久难以忘怀?请从文中找出作者评价家乡鸭蛋的一句话。
(第二段“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
3、请同学们跳读课文2-6段,思考作者家乡的高邮鸭蛋“好”在哪里?要求: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好在哪里?并结合语句作具体分析。
(作者家乡的鸭蛋“好”在:
(1)名气大。每当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可见高邮的咸鸭蛋名气之大;另外,上海的店铺里卖咸鸭蛋必标明“高邮咸蛋”也可见其名气大。在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里专门有关于高邮的咸鸭蛋的记载,更可见其历史悠久。
(2)好吃。高邮咸蛋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口感好。
(3)好看。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不似北京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
(4)好玩。可以挂“鸭蛋络子”。)
4、在咸鸭蛋的种种好处中,最让作者难以忘怀的恐怕就要属端午节时挂“鸭蛋络子”了。请一个同学感情朗读课文4、5段,其他同学思考端午节挂“鸭蛋络子”的乐趣都有哪些?
(挂“鸭蛋络子”的乐趣在于:一挑,挑淡青壳的,挑长的秀气的;二挂,挂在大襟的纽扣上作饰物;三吃,一高兴随时可以白嘴吃掉,淡淡的咸味。四玩,用空鸭蛋壳放萤火虫晚上玩,好看极了。)
5、文章由“端午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层层推进,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1)对家乡咸鸭蛋的难以忘怀,实际上不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这是人类普遍的心理。儿时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会笼罩一层异样的光辉。(2)这是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6、作者如此津津乐道谈论“咸鸭蛋”有意义吗?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前后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形成你们小组的共同认识。
(认为有意义和无意义的只要说出充分的理由均可以。但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所以,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散文的魅力所在。文章读来从容散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7、教师小结:在当代文坛,当人们热衷于“大叙事”,习惯欣赏“大事物”、“大场面”、“大结局”,片面追求高、大、全时,另一种与之相反的审美情趣悄然兴起,即着眼于“小场景”、“小叙事”,着力写凡人小事,写油盐酱醋茶,写“一地鸡毛”……汪曾祺就是这种审美情趣的杰出代表。当他80年代重出文坛的时候,他的“小叙事”的作品居然引起了“大轰动”。
四、赏语言
1、学生试读课文第二、三段,品味汪曾琪追求平淡而有味、用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淡淡的幽默的语言特点。
试以“我最喜欢 ,因为 。”说一句话。
(1)有表情地朗读下列句子,并能说出所表现的作者的情感与心态。
①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②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给四人小组讨论时间,然后请小组代表合作发言。一人表情朗读,其他人赏析。
讨论后明确:
①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体现作者对故乡浓厚的情感。心态是对外乡人只知道故乡咸鸭蛋而不了解故乡不满,作者的意思是故乡不但咸鸭蛋好,故乡值得称道的东西应该有很多。
②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在极富口语话的语言中表示对他乡咸鸭蛋的不屑,在比较中突出故乡鸭蛋蛋黄的黄,好,充满了自豪感。信口而出,自然而然,让人倍感亲切。
(2)两句话在表达感情上有什么共同点?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共同特色?请同学们在刚才朗读和品析的基础上作总结。
讨论后明确:感情上共同表达了对故乡的浓浓深情。心态上是一种自豪感。语言风格在平淡中见深情,极富口语化。
(3)独立探究,赏析词语运用。
①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②“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③“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请你说说每个句子中,哪一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让你读句子你会怎样读出其中蕴涵的感情。
(1)“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这个句子中“肃然起敬”用得好。这个词语一般用法指对人的尊敬,这里却用来写咸鸭蛋,可见高邮咸蛋的名气之大,味道之好,让异乡人都产生了敬佩之情。“哦”字用得极好,在口语化的语气中听出外地人对高邮的了解就是鸭蛋。在读这个句子时“哦”可适当拖长音,表示出对高邮咸蛋的向往和知晓。同时读整个句子时读出作者的自豪感。
(2)“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汪曾祺有时只用一两个字眼就能写出事物的特色神韵。那种绘声绘色,那种动感,以及快感,从一个“吱”字中得到了活灵活现的表现。读句子时要特别读出“吱”字的味道,让人听了看了就想流出口水来。
(3)“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2、总结归纳,体会语言风格:
在朗读品析句子的过程中,我们真是体会到作者散文语言的风格,试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这种风格特色。
(讨论后明确:平淡处见深情、平淡处见风趣、平淡处见味道。)
3、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很随意,正体现了汪曾祺散文闲适自由的风格。你看呢?
(认为是赘笔者,主要是为保证结构严谨,这对于中学生而言,依然大有必要。而认为“自然、随意”者,实际上已经上升到对作者风格的品评了。囊萤映雪的故事是孩子们装萤与蛋壳之中自然想到的,表达对美好童年生活的无限眷恋,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艺术氛围。)
五、吐乡情
一片叶、一粒沙、一滴水……也有儿时的真趣,也有生活的真情。用你最擅长的文学形式表达出来。
【《端午的鸭蛋》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端午的鸭蛋优秀教案10-23
端午的鸭蛋教学反思03-05
《端午的鸭蛋》教学反思09-15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07-22
《端午的鸭蛋》教学反思 15篇03-13
《认识鸡蛋和鸭蛋》教案10-13
(优秀)端午节教案07-09
(优秀)端午节教案07-08
[优秀]端午节教案07-08
《端午粽》教案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