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04 12:08:37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 会认“偶、鬓、衰”3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

  重点难点:

  诵读古诗,感受诗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复习:我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古诗就是一块富有魅力的瑰宝。同学们,瞧瞧看,这首著名的《咏柳》还记得吗?我们一起背一背。这首诗的作者就是著名的唐代诗人——贺知章。

  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他的另一首古诗,请大家手书空,和我一起来写诗题。正音。

  3、这首诗就是诗人80多岁回到家乡后偶然写下来的,齐读课题。

  4、到底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诗歌去细细品读。

  二、 初读古诗

  1、 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查生字

  3、 检查词语:鬓毛衰 乡音 相见 相识

  4、 词语读得这么好,相信古诗一定能读得更流利,自己试一试。

  5、 节奏读

  (1)标出节奏,指名读。

  (2)齐读

  (3)教师示范,讲方法:一行一行地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三、 品读第一句

  过渡:让我们先看看第一行。

  1、 点生读

  2、 师问:少小是什么意思?读。

  3、 在这行诗中有一个词的.意思和它相反,谁找到了?你来读。

  4、 介绍背景:贺知章十几岁就离开了家乡,80多岁才回到故乡,此时他会是什么心情?

  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还有谁来读?

  5、 为什么贺知章要时隔70多年才能回到家乡?是的啊,由于种种原因,思念家乡的贺知章却不能回家,他的内心多么的心酸啊,教师范读。

  6、 此时的他,百感交集,一起读。

  7、 几十年过去了,他的样貌会发生了什么变化?但是什么没有改变?(乡音)请你读第二行,点评。教师点评:由于深深地眷念这爱自己的家乡,他无法忘记那一口家乡话。齐读。

  8、 从离家到回家,他一直都牵挂着自己的家乡。齐读第一句。

  四、 品读第二句

  1、过渡:年近老迈的贺知章终于回到了家乡,走在这乡间路上,一切都那么熟悉,看看图,他碰见了谁?(小孩)自由读第二句,听听他们会说些什么?

  2、孩子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位老爷爷,自然是不认识的。面对这远道而来的客人,他们会怎么问?

  3、感情指导读“笑问”“何处来”

  4、教师引读:天真的孩子笑着问诗人的一句话,却让诗人感慨万分,自己明明是土生土长的家乡人,却被孩子们当成了客人,这一个客字让他多么的无奈呀!教师读。点生读。 他分明是回家,却被当成了来做客的外乡人,他多么的难过呀!点生读。

  5、 齐读:诗人在外漂泊多年,一直想着家乡,却被大家当成了客人,他内心真不是滋味。

  (齐读)

  五、 背诵

  1、 自由练习背诵。

  2、 配乐背诵。

  六、 拓展:《回乡偶书》(二)

  板书设计:

  古诗诵读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 老大回 又

  乡音未改 鬓毛衰 悲

  相见 不相识 又

  客 何处来 喜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了解牛顿能够朋会做风车,但讲不出道理这件事中接受教训,从而发奋学习的故事,教育学生向牛顿学习。

  2 继续学习预习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3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辩析多音字“几”的读音。

  4 学习仿照第二自然段写不,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 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牛顿正确对待别人的嘲笑,正视自己的缺点,发奋学习,头

  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难点:

  1 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 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

  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做风车的故事

  齐读课题后,学生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老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课文写了谁做风车?他为什么做风车?他怎样做风车?做风车会发生什么样的故

  事、、、、,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围绕做风车展开的,让我们带着以上的问题学习课文。同时学习第二自然段写法,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最后练习朗读。

  二、范读课文,听读思考: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牛顿说不出风车会

  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嘲笑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思考:

  (1)第一段讲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 自由小声朗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 根据下列问题批画:

  (1) 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牛顿喜欢风车、爱做风车?

  (2) 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3 投影:

  读下面的.句子,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话说明什么? 他每天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以后每天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4 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围绕“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件事的方法。

  五、学习第四、五、六、七自然段。

  1、默读思考:同学牛顿的风车有哪些看法?卡特的意见对不对?讨论回答。

  2、找出牛顿神态变化的词语,并说说这些态变化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3、看书中插图,图上有几个人物?哪个是牛顿?哪个是卡特?说出道理?

  4、指名感情朗读课文。

  5、小风车被摔坏以后,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注滴眼泪?

  6、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牛顿是怎样发奋学习的?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分组讨论:你喜欢牛顿吗?为什么?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苏武牧羊在胡十九年受尽磨难,但始终没有改变一心为汉的浩然正气,把这一 点作为指导习作的重点内容。

  2.综合运用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苏武的知识,并加以适当联想,使习作内容丰富生动。

  二、教学策略

  1.理解是基础,想像是关键。本次习作要以《苏武牧羊》课文为主要依据,重点表现出苏武坚贞不屈的气节。

  2.仅仅改写课文不够,还应该组织自己所掌握的材料,使习作更加翔实。但也不要把这篇作文写成记实性的文章,那样就变成了历史研究。相关提示请参看教材中的“表达提示”。

  3.评价本次习作可以着眼以下几点:一是看是否表现出了人物的`品质;二是有没有把歌词所描绘的画面以及自己所了解的故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三是想像是否丰富而合理。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1.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不一样。本节课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养成正确思考并解决问题的习惯。对孩子的习惯养成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

  2.通过学习本课,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在变化,世界万物都在变化”的道理。教育学生学习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

  1.就学生而言,对于一切都在变化及科里亚为何走了五步之间的联系很难理解。另外对字词如:锯,喀,挖,果然的书写及理解会存在困难,这需要教师反复进行强调。

  2.让学生自己先读课文,了解科里亚是如何埋木匣又是如何挖木匣的,及: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并思考为什么由十步减少到了五步?这个问题的理解对于学生而言比较困难。

  3.学生对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发展变化的这一知识难于理解需重点讲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三个生字,会写十三个生字,能正确书写词语。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能很好的融入自己的感情。

  (3)读懂课文内容,能口述课文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学习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方法。并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认知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理解“周围的一切随着时间流逝都在变化”的道理,学会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周围的一切随着时间的流逝都在变化,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办事”的道理是本课的重点。

  2.让学生学习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语文教案 篇5

  这个单元主要训练学生跟踪式阅读的能力。在处理教材与课外材料的关系上,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充分挖掘其价值,并由此归纳出跟踪阅读的方法。这样再迁移到课外广阔的天地,学生就不会觉得无以适从了。

  处理教材所提供的材料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课文由三个部分组成:一系列的新闻报道、一篇解说词和相关的辅助阅读资料(诸如图表、小资料、旁批等)。这就提示我们在进行跟踪式阅读时,可以有意识地寻找不同文体、不同方式的材料。用比较阅读的方法,通过比较来挖掘所给材料的价值,使跟踪式阅读更有效果。

  所以,我在安排教学内容时,立足于对文本本身的挖掘,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了解新闻的特点、解说词的特点、辅助性资料的作用等,然后通过比较,体会到这一主题事件的意义,尝到跟踪阅读的甜头。然后再归纳出跟踪阅读的方法,并做了很具体的要求,这样,再让学生将目光投射到广阔的课外天地中,去寻找他们自己所感兴趣的主题,进行跟踪式阅读的训练。

  当学生真正学会了跟踪式阅读的方法后,他们的阅读视野和阅读效能将放到最大,其意义将不言而喻。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跟踪阅读的意识,学习跟踪阅读的方法。

  2.学习收集、整理、归纳信息,解读文本。

  3.在阅读过程当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在阅读中成长。

  [教学重难点]

  掌握跟踪阅读的方法并自主向课外迁移。

  [教学安排]六课时

  1.了解新闻的特点。

  2.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3.比较新闻和解说词的异同。

  4.归纳跟踪阅读的方法。

  5.自主进行跟踪式阅读,课内向课外迁移。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通读八则新闻

  1.学生认真阅读前八则新闻,初晓大意。

  2.用一句话概括整个新闻事件。

  八则新闻报道了小金丝猴从遇险得救到不治身亡的全过程。

  3.小组讨论:这八则新闻的标题有哪些特点?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标题的特点:有单行标题。也有双行标题;简练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旬式整齐,讲究匀称等。标题之间的联系:按时间顺序写出了事件的始末。

  4.归纳:新闻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主标题旨在提示消息的主题或重要新闻事实,副标题用以补充说明情况或指出内容范围、内容提要等。

  (新闻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一点也不陌生。但如何更有效地阅读新闻,学生并非很清楚。所以,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让学生自己看这一浅层次上,而有必要教给学生阅读新闻的方法。此环节意在让学生发现新闻标题的特点和作用,这样,在跟踪阅读新闻报道时,学生可以通过新闻标题很快理清事件脉络,提高阅读效率。)

  二、细读八则新闻

  1.仔细阅读八则新闻的第l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与标题的联系、与后文的联系。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和看法。

  (在交流中,学生可能会发现这l自然段在内容上是对标题的扩充,对新闻内容的浓缩;在形式上各则新闻的第1自然段都差不多。这时,教师便可出示新闻导语的概念。)

  2.归纳新闻导语的特点。

  导语是新闻的纲领和中心所在,读者可以从导语中得到整个新闻的总印象。其特点是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概括性强。

  (在新闻的五个组成部分中,除简洁明了的标题外,导语便是对新闻主要内容的概括了。学生掌握了导语的特点,便可有效地加快阅读新闻的速度。)

  3.介绍新闻的其他组成部分:主体、背景、结尾。

  主体: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经过、结果、原因等要素。

  背景:与事件相关的背景资料。

  结尾:是整个新闻消息的结束语,它用于提示事实的意义,指出事件发展的趋向,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新闻有五个基本组成部分,在此教师要加以小结,让学生有完全清晰的印象。)

  4.学生任意选择其中一则新闻,划出新闻的五个组成部分。

  (了解了新闻的组成部分,再进行当堂练习加以巩固。特别要对学生指出的是,这五个组成部分是一般新闻所具有的,但有些新闻可能没有背景部分,有的新闻的结尾就包含在正文中,没有单独成段。)

  第二课时

  一、列时间表理清事件过程

  1.学生阅读课本第160页的时间表及旁批,在前三则新闻报道中,找出与表内各项内容相符之处,作上记号。

  (此步骤意在让学生体会运用表格的好处:直观清晰,很快就理清了事件的发展脉络。为后面的自制表格作基础。)

  2.依照时间表的样式,学生勾画出后五则新闻中的时间及事件,完成整个事件的时间表。

  (提醒学生注意:除正文外,不要漏掉课文中所提供的资料图表。)

  3.各小组合作完成一份时间表,并与其他小组相互交流。

  教师点评。

  (此步骤则是让学生学会利用表格理清脉络,依照时间顺序,将事件的过程一一列在表格中,还训练了学生的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

  二、初步交流跟踪阅读的感受

  1.在小组内交流:在所列时间表里,你最关注或最感兴趣的是哪些事件?为什么会对此关注或产生兴趣?你认为这个事件有哪些“特别”之处?

  参考:①营救对象特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临灭绝的“国宝”野生小金丝猴。②营救规模特别:除饲养员外,各界人士都投入了营救行动中,新闻媒体、环保志愿者、儿科教授,甚至是产妇、小学生、普通市民等都积极参与了营救。③营救方式特别:产妇授乳,枕巾当尿布,住恒温箱,儿科主任会诊等。④营救意义特别:体现了人类对弱小生命的关爱,引发我们对生态平衡的思考等。

  (跟踪阅读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能对整个事件有自己的理解、感受和评论,通过前面的步骤,学生已经了解了事件全过程,在此。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事件的'意义及带给人的感受。)

  2.假如你只看到了你所关注或感兴趣的那则报道,你由此还想知道哪些情况?你会通过哪些途径去了解情况、获得信息呢?

  (此环节的设置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有目的有条理地搜集跟踪阅读的资料。对同一主题的新闻报道往往是大量的,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清晰的思路,搜集资料就会变得杂乱。)

  3.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一、阅读《生命的救助》

  1.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解说词《生命的救助》,感受字里行间的深情。

  2.在这篇解说词中,着重描写了这一事件中的哪些过程?

  ①发现垂危小金丝猴的过程。

  ②转送护理的过程。

  ③“楚楚”得名的过程。

  ④“楚楚”生病,专家抢救的过程。

  ⑤“楚楚”离去后,科学家们使之“再生”的过程。

  3.各小组任选一处细节,想象拍摄情景,并分工配音朗读。

  4.全班评比,比一比哪一组最棒。

  (解说词是配合拍摄画面的文字,所以,应该让学生尝试用想象去拍摄,进入角色去朗读解说,这样才能体会到解说词的特点。)

  二、比较新闻和解说词的异同点

  将这几处细节与新闻报道中相关内容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对这一事件过程的描述。

  不同点:新闻报道语言平实客观,没有过多的渲染,旨在报道事实,而且新闻报道来得快。而解说词描写细腻,渲染烘托,画面感很强。突出人类对这个弱小生命的关爱,还触发了我们的参与、感受和思考等。一般都在事件已经结束后,时效性不及新闻强。

  (对于同一事件,新闻报道和解说词各有所长。通过比较能让学生明白这两种方式的特点,而且还让学生在跟踪阅读中去搜集不同文体、不同方式的资料进行对比阅读。)

  第四课时

  归纳跟踪阅读的方法:

  1.根据某一主题收集相关资料,可将各种文体、各种形式的资料都收集起来。

  2.资料分类。

  一般可分为三类:事件发展过程的资料;介绍相关知识的背景资料;人们对此事件的感受和评价类的资料。

  3.将分类的资料分别进行整合,制作读书卡片。

  ①主线——列出时间表,清晰展现事件全过程。

  ②背景线——提炼出关键词或拟出简短标题,做成资料卡,以备查询。

  ③评价线——整理人们的各种观点的要点,制成评价卡。

  4.自选一个角度或一个主题,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可制作“感想卡”,也可写“读后感”之类的文章,还可鼓励学生以此事件为话题,写成作文。

  5.各小组分工合作,将读书卡片和自创作品装订成“跟踪阅读成果报告”。

  (这节课的内容是关键。掌握跟踪式阅读的方法,才能将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极大扩充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在跟踪式阅读中得到最大的收获。时间卡、资料卡、评价卡、感想卡的设置,既可独立完成,也可分工完成,给学生以极大的发挥空间。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五、第六课时

  迁移阅读,当堂训练,巩固方法。各小组交流成果报告,教师指导并评价。

  方式(仅供参考、选择):

  1.教师发放一组跟踪式阅读材料(如《“勇气号”登陆火星》《伊朗大地震》《新时代的英雄——杨利伟》等相关主题资料),让学生当堂训练,并完成跟踪阅读成果报告。

  2.各小组自选跟踪阅读的主题,列出计划,进行跟踪阅读训练,最后形成跟踪阅读成果报告。阅读主题可以是大家所关注的事件,也可以是大家感兴趣的作家作品。

  (对于语文水平较低的学生,建议采用第一种方式,即教师找好某一主题的一系列材料,当然以新闻报道为主,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进行阅读训练,在此过程当中,教师也便于对学生的每一个学习步骤进行指导。对于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则建议采用第二种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他们自己选定主题,列好小组学习计划,进行跟踪式阅读训练。教师则可帮助各小组选择合适的主题,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搜集相关的材料,共同完成阅读报告。)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分背诵。体会奉献的快感。

  课前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轻音乐伴奏带、图片、泉水课件、赞美泉水的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决难点

  1、课前出示课件,播放歌曲《泉水叮咚》。

  2、师: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如果你愿意可以和老师一起写。(教师写“泉”字,学生书空。)认识这个字吗?谁能用它组词。

  3、继续写“水”字,齐读课题。提问:大家了解泉水吗?

  二、激发兴趣,初读课文

  1、出示泉水视频,学生欣赏。

  2、谁能用一些词形容一下泉水?(清清的泉水、清澈的泉水、清凉的泉水、美丽的泉水。)

  如果尝一口会有什么样的`感觉?(甜甜的泉水。)同学们说得多好啊,把自己的感受都说出来了。这些清清的泉水流啊流啊,他们会流到哪儿,做些什么?读读课文你就知道了。

  初读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学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3、检查生字词语。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三、整体感知

  欣赏课文,思考:泉水从哪儿来?到过哪些地方?交流并板书。

  四、熟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让我们先一起去看看泉水姑娘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的,请同学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的时候请同学们勾出你喜欢的词,想一想你看到这个词想到了什么?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2、交流第一段。

  3、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朗读学习第二~五自然段学习。

  师:泉水从石缝里冲出来,来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把自己的快乐洒满一路。同学们想象一下,现在你就是泉水,你最喜欢到山腰的水池走走还是喜欢到山间的平地去看看,是想为果树解渴,还是想为画眉鸟伴奏?我们大家现在都是泉水,你想流到哪?你想流到哪就把哪段好好读一读。

  全班交流。

  师:通过大家的表演,让我感觉到你们是多的、清的、甜的、美的泉水。

  师:我们一路欢歌笑语,使我看到了你们是很多很清、很甜、很美的泉水。通过刚才大家的表演,你还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泉水?

  要求读出泉水自豪、欢快的语气,突出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总结拓展

  1、朗读全文,感悟泉水的纯洁无私、美丽可爱的心灵。

  (1)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全文。

  (2)讨论交流:你觉得泉水怎样?喜欢他吗?给大家读读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2、发挥想象,进一步体会泉水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1)“叮咚,叮咚”,泉水还会流到哪里呢?一路上他还会看到什么,为大家做些什么?

  (2)口头补充句子。

  泉水流到___,他看见了___,泉水说:“___。”

  (3)读一读。

  四、积累运用

  1、在“好词佳句”本上自愿摘抄词句。如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美很美……

  2、“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还可仿照上述词句的形式另写几个词语或几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经典]语文教案09-02

语文教案(精选)08-27

语文教案(精选)08-11

语文教案【经典】08-14

语文《公输》教案09-18

语文教案11-20

语文教案11-18

语文教案11-19

语文教案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