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五年级数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数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数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1~42页例9、例10和“练一练’’,第45页练习七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能用列举的方法求100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能通过直观图理解两个数的因数及公因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借助直观认识公因数,理解公因数的特征;通过列举探索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体会方法的合理和多样;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能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发展分析、推理等能力。
3.使学生主动参加思考和探索活动,感受学习的收获,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难点:
理解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铺垫准备
1.直观演示,作好铺垫。
出示边长6厘米和边长5厘米的两个正方形。
提问:观察这两个正方形,哪一个能正好分成边长都是2厘米的小正方形?
2.引入新课。
谈话:根据上面我们看到的,如果一个长度是原来边长的因数,就能正好全部分割成小正方形。现在就利用这样的认识,学习与因数有密切联系的新内容,认识新知识,学会新方法。
二、学习新知
1.认识公因数。
(1)出示例9,了解题意。
启发:观察正方形纸片的边长和长方形的长、宽,哪种纸片能把长方形正好铺满,哪种不能正好铺满?先在小组讨论,说说你的理由。
交流:哪种纸片能把长方形正好铺满,哪种不能?你是怎样想的?
结合交流进行演示,引导观察用正方形纸片铺的结果,理解边长6是长方形两边12和18的因数,能正好铺满;(板书:12÷6=2 18÷6=3)边长4是12的因数,但不是18的因数,就不能正好铺满。(板书:12÷4=3 18÷4=4......2)
(2)启发:想一想,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也能把这个长方形正好铺满?为什么?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说一说,并说说你的理由。
交流:还有哪些边长整厘米数的正方形也能正好铺满?你是怎样想的.? 你发现正方形边长的厘米数符合什么条件,就能把这个长方形正好铺满?
(3)引导:现在你发现,哪些数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
指出:大家发现,1、2、3、6这几个数,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也就是12和18公有的因数,我们称它们是1 2和18的公因数。(板书)
追问:4是1 2和18的公因数吗?为什么不是?
2.求公因数。
(1)出示问题。
引导:我们已经知道,两个数公有的因数,是它们的公因数。那如果已知两个数,你能不能找出它们所有的公因数呢?接着看一个问题。
出示例10,让学生明确要找出8和1 2的所有公因数,并找出其中最大的一个。
(2)探索方法。
引导:先想想怎样的数是8和12的公因数;再想怎样可以找到8和12的公因数。和同桌商量商量,找出它们的公因数,并找出最大的一个。
学生思考、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你是怎样找8和12的公因数和最大的公因数的?
结合交流,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思考方法:(在交流中板书过程)
① 分别找出8和12的因数,再找公因数,并确定最大的一个。
②先找出8的因数,再从8的因数里找1 2的因数,并确定最大的一个。 提问:为什么可以这样找8和12的公因数?
③先找1 2的因数,再从1 2的因数里找8的因数,并确定最大的一个。 追问:这种方法是怎样想的?
小结
3.用集合图表示公因数。
出示两个圈:8的因数 12的因数(图略) 让学生分别说出8和12的因数,教师板书。
引导:如果要在图里既看出8的因数和12的因数,又能把公有的因数写在共同的部分,这两个圈怎样合并到一起比较合适?小组里讨论讨论。
4.回顾内容。
提问:回顾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哪些内容?(板书课题) 什么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三、巩固深化
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3.做练习七第1题。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检查板演过程,说明最大公因数;有错订正。
4.做练习七第2题。 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
提问:能根据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或倍数吗?
四、小结收获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在学习过程中你还有哪些体会?<
五年级数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2
一、教学目标
结合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具体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学好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学会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
找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找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信息窗1:这张纸长24厘米,宽18厘米。把它剪成边长是整厘米的正方形,要想剪完后没有剩余,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呢?
你从中能读出哪些数学信息?
讲授新课
师生交流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
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
探究问题: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
分别用边长是1厘米、2厘米、3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摆一摆。
学生探究后交流。
①我用边长是2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摆,正好摆满。
②我用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摆,有剩余。
③我不用摆,算一算就知道了:24÷3=8 ,18÷3=6 。因此,用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摆,正好可以摆满,没有剩余。
你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探究后交流。
用边长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摆,都正好摆满,没有剩余;用边长4厘米、5厘米 的正方形纸片摆,有剩余。
交流后小结: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最长是6厘米。
重难点精讲:
探究问题:1、2、3、6与24、18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讨论后交流:
我发现它们既是24的因数,也是18的因数。
也可以用下图表示:
师启发:我们来总结一下。
1、2、3、6既是24的因数,也是18的因数,它们是24和18的公因数。其中6是最大的,是24和18的最大公因数。
探究问题:怎样找12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学生讨论后交流:
①先分别写出12和18的因数
12的因数:1、2、3、4、6、12。
18的因数:1、2、3、6、9、18。
12和18的公因数:1、2、3、6。
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6。
②先找出12的因数,再从这些因数中找出18的因数。
12的因数:1、2、3、4、6、12。
12和18的'公因数:1、2、3、6。
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6。
师讲解:还可以用短除法求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
通过上面的活动,你有什么发现吗?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
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画图和操作能帮助我们发现规律。
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探究,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师生交流后小结: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
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画图和操作能帮助我们发现规律。
课堂检测
1、15的因数有__________________。
40的因数有__________________。
15和40的公因数有________________,最大公因数是____。
2、
16和28的最大公因数是( )。 36和42的最大公因数是( )。
用短除法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36和54 60和18 45和75
20和30 64和32 52和78
3、
用这两种花搭配成同样的花束(正好用完,没有剩余),最多能扎成多少束?
先分别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6 和 12
24 和 96
18 和 54
8 和 9
17 和 28
15 和 32
板书设计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
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画图和操作能帮助我们发现规律。
作业布置
1、实验小学用地板砖铺设长90分米、宽60分米的微机室地面(如图)。
(1)从不浪费材料的角度考虑(使用的地板砖都是整块),可以选择边长是多少分米的正方形地板砖?
(2)你认为选用边长是多少分米的地板砖比较合适?说说理由。
2、预习第33、34、35页的有关内容。
五年级数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它们的公因数。
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0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准备:
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边长6厘米、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因数
1、操作活动。
⑴先让学生用边长6厘米、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分别铺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
再提问:哪种纸片能将长方形正好铺满?
⑵交流: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纸片也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形?
⑶1、2、3、6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⑷4为什么不是12和18的公因数?
揭示:1、2、3、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是12和18的公因数。
二、自主探索,用列举的方法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1、自主探索。
提问:8和12的公因数有哪些?最大的公因数是几?你能试着找一找吗?
学生自主活动,在小组里交流。可能的'方法有:
①先找出8的因数,再从8的因数中找出12的因数。
②先找出12的因数,再从12的因数中找出8的因数。
2、明确8和12的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是4,指出:就是8和12的最大公因数。
3、用集合图表示。
出示相交的集合圈,让学生把8和12的因数分别填在集合图中的合适部分,再看图说说各自的想法。
4、完成“练一练”
重点让学生操作与填空。
三、巩固练习,加深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认识
1、练习五第1题。
填好后让学生看图说说15和20的因数分别有哪些,公因数有哪些,最大公因数是几?
2、练习五第2题。
3、练习五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具体说说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4、练习五第4题。
先出示第1组数,让学生判断,并说说是怎样判断的。然后完成先面几组。
5、练习五第5题。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并说说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
四、全课小结
提问: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怎样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引导:你还有什么疑问?
【五年级数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相关文章:
最大公因数的教学反思02-10
公倍数和公因数教案12-19
求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10-25
最大公因数质教学反思11-01
五年级数学教案:《最大公约数》04-03
《最大的麦穗》教案07-20
数学几和第几教案10-12
最大的麦穗教案范文08-29
《最大麦穗》教案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