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第二单元线与角》教案

《第二单元线与角》教案

时间:2024-04-07 18:19:2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第二单元线与角》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第二单元线与角》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二单元线与角》教案

《第二单元线与角》教案1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通过观察认识量角器,,了解量角器的基本结构。

  2、通过尝试、交流等方法使学生了解度量角的方法,并能正确地使用量各种角的度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结归纳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产生于生活实际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学会使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量角器

  学具准备:

  练习纸、一副三角尺、量角器、活动角、各种卡纸图形、多个相同的小角、10°小角拼成的半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角的图片∠A∠B,让学生比较大小

  2、比较大小

  (1)小组活动:

  请同学利用教师课前给学生的学具(活动角、多个相同的小角、 10°小角拼成的半圆),自由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请小组同学汇报并演示两个角的比较过程。

  ① 利用活动角

  说一说怎样运用活动角,要注意什么,遇到什么困难。

  (活动角易改变大小)

  ②利用多个相同的小角

  说一说怎样运用,要注意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摆。缺点是什么。(小角拼的时候易活动)

  ③ 利用10°小角拼成的半圆

  a.说一说这个工具是怎么形成的。

  (18个相同的小角拼在一起组成的)

  b.指出这些小角共同的顶点。

  (在这个半圆的“中心”)

  指出每个小角的两条边,指出两(三、四)个小角组成的大角的两条边。

  c说一说怎么运用这个半圆。

  (中心对顶点,看这个角里包含了几个这样的小角)

  (2)比较3种方法那种最好,为什么?

  (3)运用这个工具再量几个角,引出小角太大,再把每个小角平均分成10份。

  二、认识量角器

  1、呈现“原始”状态下的量角器,(只有一圈刻度的量角器),介绍量角器的“中心”(所有小角共同的顶点)、“刻度线”、“0刻度线”(角的一条边)、“刻度”、“1°”(指出角的两条边)。

  找出20°、50°、90°、150°、170°(指出角的两条边)

  运用这个量角器量一个反方向的角,引出“内外圈刻度”。

  呈现改进后的量角器(现有的量角器)

  2、介绍量角器的基本结构。幻灯片演示。

  (1)中心点

  (2)认识零刻度线、90刻度线,注意零刻度线两头各有两个零。一个0在内圈,一个在外圈。

  (3)认识内外圈刻度,读一读,引导学生观察内外圈刻度,找找有什么不同。

  (4)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量角器里的各个部分。

  4、认识1度角

  (1)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60份,其中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做1度记作 1°1小格是1度,几小格就是几度。

  (2)认识平角=180°,周角=360°

  (3)读度数。幻灯片出示40°,41°(内圈)79°,101°(外圈),指名读数。

  三、自主探索用量角器度量角的方法。

  1、认识了量角器这位朋友,也知道了角的度量单位是度。下面请同学看作业纸中第1题,先估计一下这个角是几度,再试着用量角器量出中这个角的度数。(学生自主探索度量方法)

  2、小组交流,得出最恰当的度量方法。

  3、小组汇报演示。边汇报,边幻灯幻灯片片演示。

  (1)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

  (2)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3)从与边重合的零刻度往上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4、教师板演示。黑板出示步骤。

  一盖:有量角器把角盖住;

  二合:使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

  三看:看另一条边,分清内外圈,读出度数。

  5、幻灯片演示度量∠2、∠3。比较大小。

  四、练一练

  1、完成作业纸上第二题。请用量角器量出∠4的度数。先估计,再测量。

  (1)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量的,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读数时)

  幻灯片演示。

  注意:读度数时,角的一边与量角器哪一圈的零刻度线重合,就从那一圈的零刻度向上看,角的另一边所对的这圈上的刻度就是所量角的度数。

  (2)要区分是内圈还是外圈的数,你还有别的好方法吗?

  还可以先判断所量的角是锐角还是钝角,是锐角的话选择较小的度数,是钝角则选择较大的度数。

  2、判断

  打手势判断,说说为什么错?

  3、量一量

  学生量,指名核对

  4、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尺每个角的度数。

  5、知识延伸: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都是180度呢?

  五、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啊?

《第二单元线与角》教案2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2。通过动手操作的活动,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垂线;通过探索活动,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通过学具的操作活动,理解平角、周角,能区别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度数的角与画指定度数的角。

  单元教学建议: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较抽象的平面图形的概念

  直线、线段、射线与平行线、垂线都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在感受方面也是比较薄弱的。对此,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学生操作活动,目的是增强学生感受的力度,帮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同时,也便于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些概念。所以,在教学中,需要精心设计学生的操作活动,每一个活动都能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概念。

  如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教材安排了折纸的活动,通过学生的折纸,获得其中的折痕,应该说,这些折痕都是笔直的。然后对这些折痕作不同的处理。有两个端点的称为线段,只有一个端点的为射线,没有端点是直线。这些活动对学生建立上述三个概念,可能会起一定的.作用。

  又如在平行线的认识上,安排了在方格纸上平移铅笔的活动,通过对平移前后的比较,引出了平行线。接着,在练习中,又安排了移一移、折一折等活动,以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平行线。实践活动中说一说正方体中哪几条棱是互相平行,也需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仔细观察才能寻找到其中的答案。

  同样,在垂线、平角、周角以及量角与画角中,也安排了很多动手操作的活动。对于这些活动,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有积极参与的机会,以提供他们形象地认识抽象概念的平台。

  2。在实际情境中,提高数学应用的意识

  在学生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很好题材,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让学生从身边的、常见的、能感受的现象中学习概念,是学习理解概念、应用概念的有效途径。

  如学生在操作活动后逐步认识了直线、线段与射线,教材安排了看一看的活动,从汽车的灯光、到一条笔直的公路(教学中还可以补充类似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认识的载体,也是学生形象化地理解概念的有效方法。又如在学习认识平行线后,教材安排了说一说(教材P18)的活动,虽然这些图像学生经常有所接触,但在学习了平行线后,再来说一说这些图像其感受就有所不同。再如学习了垂线的认识后,教材安排的木匠测量门框的直角、瓦工用铅垂线测量墙壁的垂直情况(教材P21),都是学生进一步认识垂线的题材。这些内容既是数学知识深化的材料,也是提高学生应用意识的平台。因此,在教学中充分注意学习题材的广泛性,注意从学生的身边的事例中进行学习,是学习本单元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式。

  3。在自主探索中,培养发现数学的规律

  虽然,本单元的内容基本上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在理解时有一些困难。但为了提供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教材仍安排了较多的自主探索的题材,通过学生独立、或相互交流的方式,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从而提高他们探索的能力。

  如学生在认识垂线的概念后,教材安排了一个小实验的内容(教材P22),请学生自己在公路上设计确定一个车站的位置。这个问题的知识点是从一点到已知直线中,距离是最短的。对于这个知识点的结论性语言教材并没有出示,而是通过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逐步获得这一认识。所以,在开展这一活动时,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几个学生可以互相讨论,从中来发现其中的规律。

  又如在认识平行线后,教材安排的小鱼平移活动(教材P17),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练习。图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需要学生在方格纸上自己摆一摆,通过摆的过程,来寻找互相平行的线段。当然,寻找的活动需要学生自主地探索,并能在探索的过程中,说一说互相平行线段的特点。

《第二单元线与角》教案3

  单元导学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认识相交与垂直,认识平行线及画法,认识平角、周角,以及认识角的度量单位、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

  线与角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重要内容,线与角是构成平面图形的两个基本要素,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线段、射线与直线的区别,明确平行线和垂线的特征,理解角的组成和平角、周角的定义,掌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能力,让学生更多地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本单元是有关线的系统学习和角的进一步认识,将为后续学习,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图形运动的特征,以及图形的测量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奠定知识基础。

  备内容

  线与角

  线的认识(1课时)

  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理解各种线的特征

  相交与垂直(1课时)

  认识相交与垂直;用三角尺画垂线;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平移与平行(1课时)

  平行线的认识;平行线的画法

  旋转与角(1课时)

  认识平角和周角;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角的度量(一)(1课时)

  认识角的度量单位

  角的'度量(二)(1课时)

  量角和画角

  备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会用字母表示线段、射线与直线。知道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认识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交(垂直)和平行的位置关系。能借助三角尺、方格纸等工具画平行线和垂线。

  3.认识平角和周角,了解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4.认识角的度量单位,会用量角器等工具量角和画角。

  1.经历线段、射线与直线产生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2.能借助三角尺、方格纸等工具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或平行线,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3.结合旋转的操作活动,发展推理能力。

  4.经历探究角的度量单位的产生过程,发展估计意识和策略。

  1.在从实物原型抽象出“线”的活动中,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感受角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4.养成独立探究、交流反思、认真细心的良好学习习惯。

  备重难点

  重点

  1.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并能够正确区分。

  2.认识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和垂线。

  3.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画指定度数的角。

  难点

  1.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和垂线。

  2.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画指定度数的角。

《第二单元线与角》教案4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2、通过动手操作的活动,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垂线;通过探索活动,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通过学具的操作活动,理解平角、周角,能区别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度数的角与画指定度数的角。

  单元教学建议: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较抽象的平面图形的概念

  直线、线段、射线与平行线、垂线都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在感受方面也是比较薄弱的。对此,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学生操作活动,目的是增强学生感受的力度,帮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同时,也便于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些概念。所以,在教学中,需要精心设计学生的操作活动,每一个活动都能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概念。

  如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教材安排了折纸的活动,通过学生的折纸,获得其中的折痕,应该说,这些折痕都是笔直的。然后对这些折痕作不同的处理。有两个端点的称为线段,只有一个端点的为射线,没有端点是直线。这些活动对学生建立上述三个概念,可能会起一定的作用。

  又如在平行线的认识上,安排了在方格纸上平移铅笔的活动,通过对平移前后的比较,引出了平行线。接着,在练习中,又安排了“移一移”、“折一折”等活动,以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平行线。“实践活动”中说一说正方体中哪几条棱是互相平行,也需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仔细观察才能寻找到其中的答案。

  同样,在垂线、平角、周角以及量角与画角中,也安排了很多动手操作的活动。对于这些活动,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有积极参与的机会,以提供他们形象地认识抽象概念的平台。

  2、在实际情境中,提高数学应用的意识

  在学生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很好题材,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让学生从身边的、常见的、能感受的现象中学习概念,是学习理解概念、应用概念的有效途径。

  如学生在操作活动后逐步认识了直线、线段与射线,教材安排了“看一看”的活动,从汽车的灯光、到一条笔直的公路(教学中还可以补充类似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认识的载体,也是学生形象化地理解概念的有效方法。又如在学习认识平行线后,教材安排了“说一说”(教材P18)的活动,虽然这些图像学生经常有所接触,但在学习了平行线后,再来说一说这些图像其感受就有所不同。再如学习了垂线的认识后,教材安排的木匠测量门框的直角、瓦工用铅垂线测量墙壁的垂直情况(教材P21),都是学生进一步认识垂线的题材。这些内容既是数学知识深化的材料,也是提高学生应用意识的平台。因此,在教学中充分注意学习题材的广泛性,注意从学生的身边的事例中进行学习,是学习本单元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式。

  3、在自主探索中,培养发现数学的规律

  虽然,本单元的内容基本上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在理解时有一些困难。但为了提供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教材仍安排了较多的自主探索的题材,通过学生独立、或相互交流的方式,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从而提高他们探索的能力。

  如学生在认识垂线的概念后,教材安排了一个“小实验”的内容(教材P22),请学生自己在公路上设计确定一个车站的位置。这个问题的知识点是从一点到已知直线中,距离是最短的。对于这个知识点的结论性语言教材并没有出示,而是通过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逐步获得这一认识。所以,在开展这一活动时,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几个学生可以互相讨论,从中来发现其中的规律。

  又如在认识平行线后,教材安排的“小鱼平移”活动(教材P17),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练习。图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需要学生在方格纸上自己摆一摆,通过摆的过程,来寻找互相平行的线段。当然,寻找的活动需要学生自主地探索,并能在探索的过程中,说一说互相平行线段的特点。

  第1课时:线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具准备:

  3张长方形的纸,一把直尺

  教学难点:

  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

  活动一:阅读。

  让学生通过读书,从现实中的铁轨、课本、射灯的光柱等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活动二:“认一认”

  a通过活动,动手操作,体会到他们都是直的

  b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c将三个图形进行对比,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与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活动三:“说一说”

  注意:读射线时要注意,它的读法一般是从端点读起,只有一种读法;而直线、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

  活动四:画一画,按要求完成。

  活动五:练一练

  a第一题注意提醒学生有规律,按顺序的数:AB-BC-CD-DA

  b第2、3题,学生自己先估计,再测量,找出估计错误的原因:视觉的影响。从而认识到,用测量的方法确定自己的估计的正确性。

  [板书设计]

  直线、线段与射线

  直线:射线:线段:

  无限长无限长有限长

  无端点只有一个端点有两个端点

  第2课时:平移与平行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2、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一张长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活动一:看一看。

  观察图中的有很多组平行线,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先让学生用小棒移一移,然后说说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活动二:移一移。

  1、用小棒,放在P17第一题的一条线段上平移,说一说哪两条线段是平行的。

  2、观察P17的小鱼图,小鱼向哪个方向移动?移动了几格?那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活动三:折一折。

  通过折一折,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

  1、自己折一折。

  2、讨论:你折的是平行线吗?

  3、鼓励学生讨论如何才能说明两条折痕是互相平行。

  活动四:画一画。

  1、观察老师如何画一组平行线。

  2、自己尝试着画一画。

  3、相互交流画平行线的心得。

  4、展示自己所画的一组平行线。

  [板书设计]

  平移与平行

  平移平行

  第3课时:相交与垂直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

  2、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3、能根据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学具准备:两支铅笔或小棒,三角尺,一张正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活动一:摆一摆。

  1、用两个小棒相交,可以摆出哪些图形?

  2、相交的图形的线与线之间形成的是什么角?

  3、用三角尺验证直角时引出: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4、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并标出垂足“0”

  活动二:折一折

  l自己折一折,是两条着折痕垂直。

  l相互看一看,你折的是互相垂直么

  l介绍你是怎么折的?

  l用三角尺量一量两条折痕的关系,从而确定两条折痕的关系。

  活动三:说一说。完成P21的说一说的要求。

  活动四:练一练。按要求完成。

  活动五:画一画。

  l教师演示画垂线的方法,并讲解。

  l分步,让学生一步一步的学画法。

  l完成P22“画一画”的第二题

  l小实验

  第4课时旋转与角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

  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教学要求:

  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与钝角,也感知了图形的旋转。再此基础上,教材从旋转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入平角和周角。在开展活动时,可以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简单的教具,并让他们摆出经过旋转后的各种角,说说他们已经认识的.角的名称,然后引出平角和周角。

  教学过程:

  活动一:旋转角。

  1、让学生用活动角演示各种角。

  2、观察旋转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角,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3、引出平角,周角,说明是如何构成的。

  4、生活中还有哪些自己看到的平角和周角。

  活动二:练一练。

  1、观察表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P24)。

  2、画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

  活动三:交流本节课的体会和感受。

  第5课时:角的度量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重难点:

  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教学要求在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个角的大小比较(直观地进行比较),在学习本知识时,可以从两个角的大小比较着手,在比较中,可能有些角的大小在比较接近时无法进行比较,这时引出量角器。量角器的认识可以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观察,然后交流观察的结果。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认识量角器上计量单位与排列特点。

  量角时,重点突出“点与点重合、边与边重合”的量角方法。开始时可以先让学生尝试,交流量角的方法,随后让学生自己总结量角的经验,并概括出基本的方法。

  活动二: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1)第2题

  在量角时,先让学生估一估所量的角是什么角?大约是多少度?这是培养学生估计能力的一个载体,也是学生直觉思维的基础。因此,在量角时,先让学生估一估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2)数学游戏

  本活动的目的是提高学生估计角度的能力。利用附页上的材料,组织学生制作一个活动角的学具。学生开始猜角度时可以作一些指导,如看到这个角,想一想大概是什么?以缩小学生猜角度的范围。学生有了一些经验后,可以放手组织同桌的两个学生进行互相猜角度的活动。

  第6课时:画角

  教学目标:

  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角度的角。

  教学重难点:

  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的角。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有了量角的基础,学生在画角时的困难相对来说已减少了。因此,指导学生画角时,重点放在让学生的自主探索上,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总结画角的基本方法。

  有些学生由于在使用量角器时,经常会出现内外圈不分的现象,对此,在指导时应着重让学生理解如何在量角器上确定度数。

  画角后,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表示方法。如∠AOB=60°等。

  活动二: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1)第1题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有多种答案可以选择。教师在指导学生说说马路之间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关系时,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确定两条马路之间的平行或垂直关系,有些可以直观地发现,有些需要用直角去验证;二是,渗透一些简单的推理,如甲马路与乙马路是垂直的,乙马路与丙马路是平行的,所以甲马路与丙马路也是垂直的。

  (2)第2题

  结合自己的居住环境,说说各马路之间的平行与垂直关系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载体。学生在说之前,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居住附近的几条马路画一个简单的草图,然后由每个学生带着草图来说一说马路之间的平行与垂直关系。

  (3)第5题

  学生在折纸的过程中,应指导对比前后两次折纸所得角的度数的变化,从中使他们发现每折纸一次,所得的角的度数均是前一次的一半。学生在发现规律后,仍可以让他们用这张纸找一找纸上不同的角,各是多少度?以便为第⑵题作铺垫。

  第⑵题的“用长方形纸折出45°,135°的角”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让学生独立的尝试操作,然后进行交流。只要学生说得合理,对学生折出的各种角都应充分地肯定。

  (4)第6题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观察的角度,找出直角、锐角与钝角。这主要检查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的程度。所以,在练习本题时,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观察,然后进行交流。另外,不要求每个学生一定要找出图出所有的直角、锐角与钝角。

《第二单元线与角》教案5

  [教学内容] 线的认识(第15-16页)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重、难点] 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1、从生活情境中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出示第15页的挂图,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2、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组织学生讨论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只有一个端点;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与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二、字母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1、自学第15页的“说一说”

  2、全班交流用字母读直线、线段与射线的方法。

  提醒注意:射线的读法只有一种,一般从端点读起;而直线和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

  三、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1、画一画:

  通过第一题的操作让学生了解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通过第二题的画与量,了解两点之间的最短线段。

  2、练一练:

  第1题:数线段时,指导学生有规律地数,即按一定的顺序数;同时,要与线段的表示方法结合起来,如线段AD、线段DC等。

  第2、3题:在比较这两题的线段的长短时,学生容易受视觉的影响。所以,在讲这两道题时,先让学生估一估这些线段中哪一条线段长,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办法来确定自己估计的正确性。例如:可以用尺子量一量来验证。

  [板书设计]

  直线、线段与射线

  直线:

  射线:

  线段:

  无限长

  无限长

  有限长

  无端点

  只有一个端点

  有两个端点

【《第二单元线与角》教案】相关文章:

《线与角》数学教案04-03

小学数学线与角教案01-22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02-26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03-14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教案12-05

五年级上册英语第二单元教案06-28

角的分类教案11-17

角的度量教案03-13

角的认识教案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