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有的人》六年级语文教案

《有的人》六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09 17:21:4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的人》六年级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的人》六年级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的人》六年级语文教案

《有的人》六年级语文教案1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课前准备

  鲁迅的诗《自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导入:人都有生死。对待生和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态度。有的人活得崇高、伟大;有的人活得无耻、卑微。在死的问题上,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哪个同学能举出这两方面的例子?

  小组合作,阅读研讨

  诗歌的首节中“活”与“死”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精读诗歌,领会诗歌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体会每节诗歌中感情。

  21、老人与海鸥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七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

  (对于每一单元的导读是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的,他们会明确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什么,也会运用其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都比较明确,有助于他们的自主学习。)

  二、导入新课

  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四、再读课文,质疑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动物与人的真情。

  二、读思结合,学习1至13自然段

  1.从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勾画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批注。

  2.集体交流:抓住重要段落,进行理解。

  3.再读1至13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指导朗读,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

  三、学习第二部分

  1.读14-19自然段,思考: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结合课文内容,跟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2.再读课文,在书的空白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

  3.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感情

  三、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用一、两句话写一写。(学生可就在书上写,然后集体交流。)

  [四、拓展:交流收集的有关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深化对本单元主题的认识:人类爱护动物,动物回报以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就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友好相处提出建议。

《有的人》六年级语文教案2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学习重点:

  对比写法的好处。

  学法提示:

  这首诗主要采用对比的写法,以鲜明的对比,抒发作者的感情,评价了世界上两种截然相反的人。认真朗读诗歌,注意诗歌的朗读节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认真朗读诗歌,注意停顿的节奏,用“∕”标出语气的停顿,用“”标出重音。

  (1)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2)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3)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4)群众把他抬得很高很高。

  2、《有的人》是作者在新中国成立后,为xx,怀着xx情感而写的。

  3、“有的人”诗中指xx和xx的人。鲁迅先生属于一种人。全文采用对比手法,褒贬鲜明。作者从鲁迅生前xx,去世后xx这两点来表现他的伟大。

  4、我能理解诗句中的几个词语

  5、这首诗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第xx节)

  第二部分(第xx节)

  第三部分(第xx节)

  6、我有几个问题要与同学交流

  (二)合作探究

  阅读提示: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1、第一节诗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各有什么含义?

  2、这首诗从哪些方面把两种人作了对比?如何进行对比的?

  3、体会“骑在人民头上”和“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中“骑”和“俯”字的妙处。

  4、“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你如何理解这节诗。

  5、对比是这首诗歌的主要写法,有什么作用?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出一个什么道理?

  7、这首诗是纪念鲁迅的,为什么不直接以纪念鲁迅为题,而取名为“有的人”?

  (三)拓展延伸

  某xx人

  ——泰戈尔

  你的天性是忘掉自己

  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

  你总是爱把自己隐匿

  我们的爱戴使你发射光芒

  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

  带给那黑暗的东西

  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

  可是xx爱之神发现了你

  1、这首诗所赞美的你和课文里的“有的人”有哪些相似的美德?

  2、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但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四)相关链接

  臧克家xx(1905~20xx)他自幼受祖父、父亲影响,打下了良好的古典诗文基础。1925年首次在全国性刊物《语丝》上发表作品,署名少全。他创作的《难民》《老马》等诗篇,以凝练的`诗句描写了旧中国农民忍辱负重的悲苦生活;长诗《罪恶的黑手》揭露了帝国主义的罪恶和伪善的面目,这些诗是他早期诗歌的代表作,已成为我国现代诗史上的经典之作。他除了有意识地学习古典诗词的结构方法,形成凝重、集中、精粹的风格之外,还苦心追求词句的新颖、独到、形象化,但又不失平易、明朗和口语化。

  建国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其中《有的人》《毛主席向着黄河笑》等作品,多次被选入语文课本。《有的人》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事实上,这一主题已超出了歌颂鲁迅精神的范围,而将读者引入对人生的更深层的思考。语言朴素、对比强烈、形象鲜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臧克家同志的作品多次获奖,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20xx年10月,他被世界诗人大会和世界艺术文化学院授予荣誉人文学博士;同年12月,获第七届今世缘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

《有的人》六年级语文教案3

  【教法】

  1、指导朗读。《有的人》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龙逝世十三周年而作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整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热情赞颂了鲁迅先生甘愿“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情愿作野萆,等着地下的火烧”的伟大精神;有力地鞭笞了“骑在人民头上”“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诗的语言质朴、凝重、洗练,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语言,体会诗作的精髓。

  2、体会此诗的哲理性。诗人借此诗,将鲁迅一生所体现的人生观做了诗意的概括,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富含哲理性,这也使得这首诗的广度和深度大为拓展。学习这首诗,尧帮助学生理解其深刻内涵,启发他们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做深入地思考。

  【学法】

  A、朗读法。这首诗富有深刻的.内涵,语句铿锵有力,要带着感情反复朗读,并做到熟读成诵。

  B、理解诗中对比的作用。这首诗之所以引起了人们深入的思考,与诗人恰当地运用多重对比的修辞手法分不开。鲁迅先生的一生,始终站在文化斗争的前列,他的伟大精神正是在这光明与黑暗的搏斗中形成的,采用对比的方法来赞颂他,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使主题更突出。因此学习时应抓住这—要点。

  【导入】

  可用鲁迅先生的名言导入,也可用人们给予鲁迅的崇高评价导入。

  例如:1936年10月22日,鲁迅先生病逝于上海,数万人自发去悼念他,并尊其为“民族魂”;他生前“为人民奋斗牺牲而不想到个人”,他死后多年,人民依然“热烈纪念他”,著名诗人臧克家有有感于此,在鲁迅逝世十三周年之际,写下了《有的人》—诗,抒发了自己纪念鲁迅的感受。

  【突破】

  诗歌也能讲道理,发表议沦。但诗中议论不同于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中的议论,它不是抽象的,而是带有形象性的、生动的、具体的,是用诗的语言说出来的,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比较其异同。

  【实践】

  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自选音乐进行配乐朗诵。

  【探究】

  以下几个问题留给学生思考:

  1、诗中第一小节中的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的含义各是什么?

  2、这首诗的副标题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诗中写了两种人,用的笔墨差不多一样多,但分明让人感觉到此诗的精髓侧重于赞颂,为什么?

  【拓展】

  课外可推荐阅读鲁迅的《自嘲》诗和《野草?题辞》,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有的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有的人》六年级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络,

  2、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重点难点:

  1、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2、 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3、 体会诗歌的结构与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计算机

  课时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04年2月5日晚8时35分,著名诗人臧克家老先生却因病离开了人间。

  (出示幻灯片3)臧克家是继郭沫若之后,我国诗坛上最杰出 的大诗人之一。他早在30年代初相继出版了《烙印》和《罪恶的黑手》 等,以鲜活的生活感受和崭新的艺术风貌,引起诗坛的瞩目。 新中国诞生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的人》便是他这类诗的代表作。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

  二、检查预习

  1、了解鲁迅,了解作者

  2、我的积累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我们播放朗诵带,请同学们在听的同时,注意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重音。(播放视频文件)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注意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然后齐读全诗。

  3、鲁迅简介

  为了更好的学习这首诗歌,我们先回顾一下鲁迅先生的生平。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同学们还能说出哪些鲁迅先生的作品?

  ……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4、思考讨论:这首诗可以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明确: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第二部分(第2、3、4节):从两种人对人民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颂扬了鲁迅先生战斗而伟大的一生。第三部分(第5、6、7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四、 品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 学习诗歌第一部分

  (1) 指名学生朗读第一部分。

  (2) 思考问题:这一节诗有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如何理解它们的含义?

  第一个“活”指肉体活着,第二个“活”指精神活着;第一个“死”指精神的死亡,第二个“死”躯体的死亡。

  死生乃是自然规律,不可逾越,也无法逃避。古往今来,多少哲人和诗人对此惆怅过,悲叹过,思考过,议论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种生死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是一种生死观,“好死不如赖活”又是一种生死观。而诗人则彻底抛开生死的自然状态,把它幻化为意识形态。生死的界限变做道德的、审美的判断。于是,有的人生即死,有的人死即生。这在科学上是不可思议的,在艺术上确是真实可信的;这里情感的因素起着决定的作用。

  2、 比较学习诗歌第二、三部分

  (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三部分,思考这两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互相照应,2、3、4节分别照应5、6、7节。

  (2) 这首诗使用了一种很典型的表现手法,那位同学看出是什么?这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2、3、4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反动统治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像鲁迅这样的人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5、6、7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反动统治者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鲁迅这样的人的称颂。

  (3) 这几节诗中有几个句子出自鲁迅先生的作品请同学们找出来并说说出自鲁迅的哪一首诗?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自嘲》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野草 题词》

  作者借鲁迅的诗来表现鲁迅的高尚品质

  (出示幻灯片9、8,齐读)

  (4) 这两种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A:(1)“把他摔垮”,即打倒、推翻之意。(2)“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即被人民忘记,被人民唾弃。(3)“他们的下场可以看到”,即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B:(1)“永远记住他”。(2)“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即鲁迅精神到处被传颂,被延续。(3)“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无限爱戴的深厚感情。

  再次品读诗歌

  要求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

  五、课外延伸

  1、迅速默读全诗,体会:“有的人”究竟指哪些人呢?(可以互相讨论)

  学生讨论后明确: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每节诗的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诗作的侧重点是歌颂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

  2、既然文章主要是纪念鲁迅,那么把诗的题目改为“鲁迅赞”或者“纪念鲁迅”好不好?

  《有的人》更含蓄,而且扩大了诗歌的内涵,使得诗歌更具有普遍意义。

  六、课内练习

  阅读泰戈尔的《某人》,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七、课后练习

  上图书馆借阅或上网阅读臧克家作品《老马》、《罪恶的黑手》。

【《有的人》六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六年级语文《有的人》教学反思10-14

《有的人》语文教学反思06-15

关于有的人优秀教案02-17

《有的人》教学反思10-16

有的人教学反思09-05

六年级语文《山雨》教案11-04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1-07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11-23

六年级语文教案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