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问题解决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问题解决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问题解决教案1
一、什么是问题
1988年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指出,“问题”是对人具有智力挑战性质的、没有现成的直接方法、程序或算法的待解问题情境,“问题解决”中的“问题”具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非常规的问题;另一类是应用问题,问题与问题解决。对“问题解决”中的“问题”无论怎样去表述,无论采用哪种角度去界定,有些特征是共同的:
1.因人因时的相对性
问题具有明显的针对性或相对性,对于某人是问题,而对于他人并非一定是问题;对于某人,此刻是非常规问题,随着知识与能力的.增长,过后可能变成常规的问题,或者构不成真正的问题。
2.难度适宜的挑战性
难度值太小(太难)的问题,未体现“可接受性”特征,学生无从探索,构不成真正的问题;难度值太大(过易)的问题,未体现“障碍性”特征,无从引发学生思考和进一步深入研究,这种常规性问题不属于“问题解决”中的“问题”。
3.问题情境的环绕性
真正的问题要能使“知识逻辑”与“认知逻辑”之间引发内部矛盾冲突,并且在当前情境状态下还没有完全确定的解决方法或法则,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在此情境环绕中,能自主引发更多的学习资源。
二、为何要提问题解决
1.教学的用意
教学应指向于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进而提升问题解决的能力,教育论文《问题与问题解决》。
2.认知过程的目标
问题解决一般被理解为一种认知操作过程,是一种以思考为内涵、以问题为目标、以知识为材料的一系列有目的指向的认知操作过程。这种认知操作过程引发于新的问题情境、新课题中所产生的主客观认知冲突。以此定向,问题解决则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含:第一,个体目标意识;第二,个体矛盾需求意识;第三,个体自主探究意识。
3.学习的途经
问题解决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内容丰富、学习过程灵活,能充分体现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的自为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学生问题解决的认知风格也能充分展现出来。学生问题解决的认知风格主要依从于问题解决的探索形式。问题解决有两种探索形式:试误式和顿悟式。试误式侧重于“尝试求同”,顿悟式则侧重于“直觉感悟”。对学生而言,两种形式都不可缺少。而问题解决的学习就在于方法的学习、策略的学习,以便积累经验。因为,只有经验的积累,才能使问题解决的探索形式趋于有效化,也才能体现知识逻辑、认知逻辑与学习逻辑的有效整合。
问题解决教案2
1 教学目标和安排
初步掌握细菌培养和接种技术,认识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培养无菌观念,练习无菌操作技术。
细菌培养是微生物教学中的一项基本技能,这一问题涉及细菌的分布、细菌的营养、细菌的代谢、细菌的生长繁殖等各方面的细菌学基本知识,所以将细菌培养的实验教学安排在细菌学基本知识概述之后,为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打下理论基础。
2 学习过程
2.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在开设细菌培养实验课之前的一段时间,将煮沸的肉汤倒入无菌的烧杯,冷却后成胶胨状,置自然条件下让其表面受空气细菌污染,生长菌落;另将一份新鲜牛奶倒入无菌烧杯,置自然条件下让其变质。准备好以后,提前一周时间,将两烧杯带入教室,让学生观察肉汤和牛奶感官性状的改变,告诉学生存放一段时间的肉汤和牛奶之所以发生感官性状的改变,主要是因为有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请大家根据这一现象,考虑一个问题:如何培养存在于自然环境和正常人体的细菌?这就是教学设计中所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本来就对看不见的微生物世界充满好奇,这一问题的提出,激起学生极大的探索欲望,个个跃跃欲试,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出存在自己身上的和身边的细菌。
学生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查阅很多相关的资料,为给学生以指导,又提出以下引导性问题:①细菌在自然界和正常人体是怎样分布的?如何进行采样?②细菌的营养类型有哪些?存在于自然界和正常人体的细菌大多是哪一种营养方式?怎样给细菌配备所需的营养物质?③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哪些适宜的`条件?如何给细菌提供这些条件?④假如已经配备了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即基础培养基,还想进行细菌的纯种分离或观察细菌,这时要求培养基具有什么样的特性?可以向培养基中加入什么样的物质?⑤如何在培养基中进行标本材料的接种?⑥培养基在一定的条件下生长出了细菌,细菌是培养基中的还是标本中的?如何消除培养基中存在细菌的可能性?在实验中又如何排除这种可能性?⑦实验过程中如何控制杂菌污染?如何进行无菌操作?⑧如何观察培养基上生长出的细菌菌落?
2.2 成立小组,合作学习问题 学生6~7人组成一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各方面的条件基本做到组间同质,以便小组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各成员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可设立组长、记录员、报告人等,共同负责小组的学习。对以上提出的问题,小组成员要分头查阅资料,包括教科书、图书馆及网络上的资料。对查得的资料在小组内部要进行整理、交流与汇总。教师同时开放实验室,学生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可随时进入实验室观察实验条件,考虑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对实验设计的技巧与原理学生往往不能直接获得答案,小组成员要搜集他人的设计经验进行推敲、讨论,最终拿出集体讨论的方案。在学生自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扮演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个别指导。例如,学生在通过查资料知道如何配备细菌培养所需的基础培养基后,对如何进行细菌的纯种分离和细菌动力观察这一问题不知如何解决,这时提醒大家胶胨状肉汤与液状牛奶生长细菌形状的不同,并让学生想想果胨类食品的特性,很多学生马上联想到可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胶胨状的凝固剂。这时告诉学生,实验室提供的凝固剂是琼脂。问题解决的同时也引出新的问题:琼脂是一类什么样的物质?细菌培养中为什么要使用它?对新的问题学生还要继续查找资料。
2.3 动手实验,探索解决问题 各小组在设计出自己满意的方案后,即可动手实施设计方案。对大部分学生来讲,由于缺乏经验,在实验设计中未免存在欠缺,例如,有的小组没有设立对照,有的小组标本采集时混杂污染,教师发现后先不点破,等出现问题后再与他们一起分析、解决问题。有的小组反复多次后才顺利完成实验。对此,学生感受很深,体会到了自己在实验设计上的不足。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相当于完成了一个小型课题的所有工作,通过这一次实验学到的东西相当于平时的几次、甚至是十几次实验课的内容。这次实验也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实验兴趣,很多学生放弃双休日到实验室加班加点。
2.4 小组讨论,总结评价问题 当所有小组在实验室实施了自己满意的设计方案,获得一定的实验结果后,在班级再进行小组之间的讨论与总结。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方案及实验结果,回答老师及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教师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评价,指出各小组的成绩与不足,最后,根据各小组对引导性问题的回答情况,实验设计的科学性、严密性、可行性、实验动手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判断能力,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
3 教学成果
实验证明,问题解决教学方法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教学手段,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式自学活动,最终拿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很多方案设计科学、严密、可行。学生理解了细菌在自然环境中及正常人体的分布特点,掌握了采样的基本方法,知道了细菌培养的基本条件,懂得了实验中设立对照或对比的原则及控制无菌培养的措施,基本达到了知识教学目标及技能目标的要求。问题解决教学方法,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而不是单纯地给予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不是传统教育中的以教师为中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过程中,要经过研究、判断、反思等复杂的思维活动,发展了学生高层次的思维技能,如此而建构起的知识是自己的、灵活的,是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运用的,能够达到“发展知识的运用能力”的教育目标。学生通过自我学习,不仅限于解决所给予的问题,还可能会发现另一些需要学习的新议题,这样就培养了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就将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联系起来。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式的学习,培养了良好的合作意识,能够成为有效的合作者。
问题解决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运用用假设的思路,通过列表举例的方法解决问题,并能根据题意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2、了解《孙子兵法》中的名题-------“鸡兔同笼”,感受中国古代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运用用假设的思路,通过列表举例的方法解决问题
难点:能运用用假设的思路,通过列表举例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今天我们继续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每年的3月12日是我们国家的植树节,“植树造林、保护环境” 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我们的学习伙伴和他们的同学一起参加了这个活动。
参加植树活动的同学一共植树43棵,其中女生9人,每人种3棵,男生每人种4棵,求参加植树活动的男生有多少人?
要求:认真读题,了解题意
分析数量关系,画出树状算图
学生独立分析
汇报:
7、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43-9×3)÷4
8、师:说一说思考过程
二、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能够通过已经学过的方法解答应用题了,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题
已知参加植树活动的学生人数共13人,请你根据提供的信息,求参加植树活动的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每个女生种3棵,每个男生种4棵,一共植树43棵。
2、师:你了解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能用树状算图来表示吗?
3、生:了解了参加植树活动的总人数,女生每人种3棵,男生每人种4棵,还有植树的'总棵数。要解决的问题是男、女生人数各多少。
4、树状算图
5、师:看了树状算图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6、生:男女生人数都不知道,没有办法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师:那么你们能不能通过试一试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呢?
媒体出示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植树的棵数和题意比较
师指导,假设男生0人,那么女生就13人,植树的棵数为13×3=39,和题意比较不相符“×”。
根据题意小组合作交流填表格
学生汇报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植树的棵数和题意比较01313×3=39×1124+12×3=40×2112×4+11×3=41×3103×4+10×3=42×494×4+9×3=43√
师:通过这样的尝试我们很容易知道当男生4人,女生9人时,符合题意。
小结:同学们,尝试法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又一种方法。
巩固练习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孙子算经》是我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数学名著,里面描述了很多数学名题。(电脑)其中,有这样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师:这句话中,你们有不明白的词语吗?(电脑出示:题目中的“雉”(读成“zhì”),就是野鸡。)谁来说一说,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
师:是呀,这道题目是说,现在有一些野鸡和兔子,关在同一只笼子里,从上面看,共有35个头;从下面看,共有94只脚。问有多少只野鸡、多少只兔子。
2、师:古代人对这样的题目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把类似于这样的问题,统统称为:“鸡兔同笼”。
3、下面就请你们来看看这道“鸡兔同笼”问题。
4、媒体出示:有若干只鸡和兔,它们共有15个头、48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5、师:请大家自由读题,你们都知道了什么信息?
生:鸡和兔一共有15个头。鸡兔一共有48条腿。求分别有几只?
师:还有补充吗?有两个隐藏条件看谁细心发现了?
生:鸡有2条腿,兔子有4条腿。鸡和兔一共有15个头。鸡兔一共有48条腿。求分别有几只?
师评:他还发现了隐藏条件,审题真细心。你们能不能用刚才学到的方法来解决这道名题?
鸡只数兔只数共有的脚数和题意比较
6、学生独立完成表格
7、小组内交流
8、汇报
鸡只数兔只数共有的脚数和题意比较01515×4=60×1142+14×4=58×2132×2+13×4=56×………………×66×2+9×4=48√
9、当鸡6只,兔9只时,我们发现共有48只脚,符合题意。
10、当数量比较大时,再用列表尝试的方法就会太复杂,老师想请你们再讨论一下除了尝试法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去解决这类鸡兔同笼问题。
11、生讨论交流
12、汇报方法:假设计算法……
13、师小结:现在你能重新总结一下这些方法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吗?数目比较小时,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比较快,数目比较大时,用假设法计算比较好。
14、解决实际问题、课堂延伸。
媒体出示
师:鸡兔同笼问题从我国传到日本,就变成了“龟鹤问题”,看来这类问题我们不能仅仅局限在鸡兔问题上。(如果时间不够,就给学生介绍一下)
龟:我们和鹤一共有6个头。
鹤:我们和龟一共有16条腿
学生汇报,交流。
像这样的问题,在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体育比赛中也有这样的“鸡兔同笼”题目呢!
三、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是呀,我们学会了这么多的好方法,说明大家都是好样的,继续努力吧!
四、作业布置
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以上3题。
板书设计
问题解决教案4
教学内容:第一册第19页。
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的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播放主题图)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地方?
生:公园。
师:你有去过吗?
生:有。
师:他们都在干什么?
生:捉迷藏。
生:丢手卷。
生:踢球。
师:这些游戏你有玩过吗?
生:有些游戏玩过了,有些没玩过。
生:我都玩过了。
师:哦,小朋友的课外生活真丰富,太好玩了。我们先一起来看看捉迷藏。
二、探索新知
(一)解决第一个问题
出示捉迷藏图(播放)
1、小朋友想一想,你是怎么玩捉迷藏的?
生:一个人藏起来,一个人找。
生:好几个人藏起来,让一个人找。
请几同学示范玩一玩。(现场表演玩捉谜藏)
我们称去找的这个人为"找方",藏起来的这几个人为"藏方"。
2、再看看他们是怎么玩的?你看懂了吗?
生:他们一些人躲在树后面,一些人在树前面。
师:那谁是藏方,谁是找方呢?
生:树前面的是找方,树后面的是藏方。
生:13个同学玩,有7个躲起来,有6个在找。
哦,与我们刚才不同的是什么?
生:我们玩的时候找方只有1个人,而他们有6个人。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3个同学玩捉谜藏,这里有6个人,藏起来几人?
师:13个同学这么多人都干什么的?
生:一起玩捉迷藏的。
师:6个同学干什么?
生:6个同学分头去找。
师:要我们帮什么忙?
生:求藏起来的有几人?
师:怎么解决?
生:13-6=7(人)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总共13个人,有6个人在找,那不是有7个人藏起来的吗?
生:总共13个人分两个部分,一部分在找,一部分藏起来,要求藏起来几个人要从13个人里面去掉找的6个人,剩下的才是藏的。
师:唉,看来小朋友对玩捉迷藏还真挺内行的,问题解决的也很好,那我们继续去看看其他的活动好码?
(二)解决第二个问题
出示丢手绢的图(播放)
(1)根据小精灵提供的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生:可以解决一共有几个同学?
(2)列式解决。
(3)汇报解决方法。8+6=14(个)
(4)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求一共有几个人?要把8个人和6个人合起来,所以8+6=14(人)
师:为什么要把8和6合起来?
生:因为要求一共有几个同学?男同学是同学,女同学也是同学,所以要把他们合起来。
师:你们明白他讲的意思吗?
生:明白。
师:我们班小朋友真了不起,刚才两个问题解决得很好,下面还有一项活动,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可能会难一点,敢去试试吗?
生:敢。
师:好样的。
(三)出示踢球图(播放)
(1)根据提供信息可以提供什么数学问题?
生:还有几人没来?
生:还要来几人?
生:还差几个人?
师:为什么这样提?要有16人来踢球什么意思?
生:要有16人来踢球的意思是一共要来16人。
生:现在来了9人的意思就是已经来了9个人。所以提还有几个人没来?
师:你说的很有道理,刚才几个同学提的问题意思是一样的,都是对的。
(2)如何解决"没来有几人?"(独立解决)
(3)说说你的想法。(同桌说说各自的想法)
师:通过3个问题的解决,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有两问题用减法解决,有一个问题用加法解决。
师:哦。真的怎么搞的`?
生:象第1题是告诉我们一共有13个同学捉迷藏,这里有6个人,藏起来几人?要从13人里去掉6人,所以要用减法。
生:第3题总共要来16人,现在来9人,还要来几人,要从16人里面去掉来了的就是没来的。
生:第二题要求一共有几人?要把男的和女的合起来,所以用加法。
三、巩固新知
第20页的做一做(播放主题图)
1、先独立解决问题。
2、提出疑难问题小组合作完成。
3、小组提出疑难问题全体参与解决。
四、课堂总结:师:这节课我们都做了些什么?有什么收获?
生:我们玩过捉迷藏游戏。
生:我们跟同桌说了自己的想法。
生:我们学会了解决问题。知道哪些问题用加法解决,哪些问题用减法解决。
生:原来我不会做,是我的同桌帮助我的,我要谢谢他。
师:哦,你真是个懂礼貌的孩子,大家都应该向你们学习,敢于向同学请教,乐于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老师看到你们能这样做特别开心,谢谢!下课。
【问题解决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小班教案健康教案07-08
教案幼儿中班教案02-15
大班教案认识a的教案10-10
艺术教案中班教案03-05
钻洞洞教案教案12-10
语言故事教案中班教案11-08
小班健康教案牙齿教案04-01
音乐教案-牧童短笛-教案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