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朗读的能力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
教学重点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2、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教学难点
课文2、3两段对于表达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导入新课,介绍相关文学常识。
2、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感知全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课前准备〗在上课前,在大屏幕里放事先用FLASH做好的《父亲》这首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师】(激发情感,创设氛围)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几首歌词:在我心中有一座山,险峰万里它最伟岸,爸爸,亲爱的爸爸,你就是我心中的山;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想儿是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这些饱含深情的话语充满了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的写照,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板书课题〗
二、解题
1、《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性散文,也可以说是回忆性散文,本文写于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广大读者所传诵,多少年来也一直被选入教材,哺育了几代人。对于这样的名篇,我们应认真阅读、学习。
2、作者简介(看投影片)
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
三、朗读训练
1、听录音朗读(选一段节奏舒缓情调感伤的音乐)
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
2、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给加点的字注音(出示课件)
奔(bēn)丧(sāng) 差(chāi)使(shi) 狼(láng)藉(jí) 簌(sù)簌(sù) 妥(tuǒ)贴(tiē) 踌(chóu)躇(chú) 迂(yū) 蹒(pán)跚(shān) 箸(zhù) 拭(shì) 琐(suǒ)屑(xiè) 晶(jīng)莹(yíng)
3、朗读
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3段、4-5段,6段,7段分别找不同的小组读。6段齐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训练。
教学内容和步骤:
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训练
1、阅读全文,用规定符号进行圈点批注
【师】批注要点
1)、词语:不能理解的用横线,认为用得好的用框框
2)、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3)、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再加问号
4)、用双竖线和单竖线划分文章层次
(这一环节主要用于学习读书方法,形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熟悉,又是个种发现式的学习过程,当然毕竟是初中的学生,不能做太高的要求,能够有所批注,不论对错都是可贵的)。
2、(稍停)找几位同学简要说说批注的地方并理由(找成绩好的同学,旨在给其它的同学做出示范,教师可在学生阅读时巡视,找那些批得较好的同学发言。教师可根据此收集反聩信息)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讨论讲解全文。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论讨讲解
【讨论】1、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分析〗
(理解记叙的要素)
【讨论】2、我与父亲是在一种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从文中找出写见面的背景的句子。写出了怎样的一个背景。
〖分析〗
①祖母死了
②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祸不单行,家境惨淡)。
设置惨淡环境,渲染悲凉气氛,与父亲在此困境下仍不辞劳苦,为儿子奔波,与父亲对儿子满腔温情形成对照,更显父爱崇高。
【讨论】3、文中一共几次提到了背影?分别给每一次的背影起一个名字。
〖分析〗
①第一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情念旧事,思念父亲。
〖板书〗惦记背影
②第六段: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亲子之爱,情真意切。(为了儿子在旅途中不受苦,仍然买着老迈的步子去儿子买橘子)
〖板书〗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③第六段: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我找不着了我的眼泪又来了。
离情别绪,摧人泪下。(黯然销魂者,惟别离也,可以举两个古人的例子:古人荆克刺王前,燕子丹给他送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这是送英雄的别离;再有桃花潭水深千尽,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挚之这间的'别离。而我们这些课文则是亲人之别离,更是感人)
〖板书〗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④第七段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别后怀念,追思往事,寄托思念。
〖板书〗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讨论】4、面对着父亲苍老的背影,作者也不禁簌簌流下了眼泪,文中一共写了作者几次流泪,找出这些语句?
〖分析〗
①课文第二段,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了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这是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板书〗悲哀之泪
②第六段,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的流下来。
这是感动之泪,望父买橘。
〖板书〗感动之泪
③第六段,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这是不舍之泪,父子即将离别。
〖板书〗不舍之泪
④第七段,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
读到父亲的来信,触目伤怀,又想起了往昔父亲的背影,这是伤心之泪。
〖板书〗伤心之泪
【讨论】4、这篇文章的重心在6、7两段,那么2、3、4、5段写的是什么?不写不可以吗?
〖分析〗2、3段介绍惨淡的家境,为了营造一种悲凉的气氛。
4、5段介绍父亲对我无微无致的照顾,为了铺垫我对父亲的感情,也就是铺垫背影。
二、小结
(以讨论的方式进行)
【讨论】对本文的中心有以下几种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简要说明理由。
A、表现父亲疼爱儿子
B、表现父亲的生活艰难和老境颓唐
C、表现儿子体谅父亲
D、表现父亲怜爱儿子,儿子体谅父亲,父子之间的美好亲情
〖板书〗父子情深
三、布置作业
1、将预习提示中的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抄写在作业本上。
2、思考课后第一题。
课后心得:
1、整体阅读,以语言训练为主是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主要体现这一点,在处理教材时,先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等方式从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并对重要的字词进行训练;再对文章的大致内容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重点文段的阅读训练,着重训练词语的运用和关键语句的理解。最后对中心与段落的关系进行领会与分析。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
2、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提高效率,采用投影,播放录音等媒体。
永 久 的 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掌握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朴实语言中所含的复杂感情。
2.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本文的教学主要从找出文章线索人手,然后围绕这个线索按照段落顺序逐步讲解,所运用的方法主要有问题法、讨论法、教师范读、演讲法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使其懂得审视自己的行为,珍惜亲情,探寻与父母、长辈相处的最佳方式。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学习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平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
2.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情感教育。
难点: 1.本文的线索是吃的东西,这一点较不常见,对此应稍作分析。
2文章对母亲的描写不多,却感人至深,其原因何在?
教学突破 : 对学生情感的教育不能用说教的方式,可通过演讲,引导学生自己明白体会。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查阅资料,掌握作者情况及作品背景。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从文题入手,创建情景,导入课文 ( 1.)讲述让自己悔恨的往事,进入新课学习
2.分析课文第l、2自然段
3.朗读课文,在教师指导下研读l、2自然段
4.让学生默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
5.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线索,思考相关问题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尽自己所能当父母的小助手,为父母分担的意识以及能力。
2、能将自己为父母做的一两件事情清楚地记叙下来,写清自己的感受。
3、继续培养修改自己习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将自己为父母做的一两件事清楚地记叙下来,写清自己的感受。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从小到现在,我们的爸爸妈妈给过我们许多无微不至的关怀,为我们付出了很多的心血,我们应该怎样关心他们呢?
二、板书课题
做爸爸、妈妈的小榜手。
三、教师引导
教师读《在帮妈妈洗头》,请学生说说感受,想一想,我们都可以帮爸爸、妈妈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呢?
四、教师动员
我们班现在就开展一个“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活动,希望我们班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这项活动当中,在家里为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五、小组讨论
请学生在组内讨论一下:自己想做哪个岗位?
看看大家怎样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的?
六、作业设计选定自己的劳动岗位,做家长的好帮手。
第二课时
一、叙述岗位
简单说说你们都为爸爸、妈妈做了什么?
二、交流体验
1、组内交流。
具体说一说你关心、帮助爸爸、妈妈的事,注意说爸爸、妈妈有什么反应,你在这个过程有什么感受?
2、代表汇报。
三、作业设计能不能用你手中的笔画出来?
语文教案 篇3
指导思想:
语文来自于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让学生在品味生活的快乐中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养。
一. 活动目标
①通过此次活动,沟通课堂内外,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语文。使学生分认识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②引导学生探讨人名、街头巷尾店名、广告语和社会生活中的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形成从生活中学语文的习惯。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③通过写作练习,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运用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二. 活动重点
①搜集资料、归类整理并展示。
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三. 课前准备
①布置任务,学生分组。学生可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进行。
②搜集调查资料,分组筛选、梳理,把同属于一类型的资料编在一起。
③将同一类型的资料整理成PwerPin讲稿。并将小组资料编成小册子或手抄报在班上黑板报上展示。
四.活动过程
1.导入 语
2.学生活动
① 探讨“名字里的学问”。
②街头巷尾:
将店名、招牌、标语的用语分类,阐明自己观点。欣赏优秀的店名。
③个性广告小品趣味无穷。
④网络新语言、新流行语等。
五.教师总结
①充分肯定同学们的实践,对于同学的思考给予高度赞誉。
②布置作文,任选一题,按照要求写作。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学习从说明性文字中提取重要信息并编写阅读提要。
2.品析本文准确的说明语言。
3.了解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4.学习由此文拓展,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丰富环保知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筛选信息,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内容。
难点:理解本文用数据说明问题的妙处。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搜集相关资料,如海洋对人类的贡献,我国及世界海洋的现状等。(可选一个也可两个都做)
2.资料要详细、真实,切忌泛泛而谈。
3.同学之间可分工合作、共同收集。
(预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搜集资料的好习惯)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在《海思》一文中作者“思”的是什么?通过“思”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
(学生自由简单回答)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海洋忧思录》,作者为何而“忧”?“思”的又是什么?作者写此文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意在将前后所学知识串连起来,形成知识项链,同时通过比较阅读,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交流资料搜集情况
1.分小组交流。
2.每小组推选两位优秀者全班交流。
3.老师对搜集好的同学予以充分的肯定、表扬。
(避免搜集走过场,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习惯,通过鼓励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快乐。)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①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忧”的是什么?“思”的是什么?
明确:“忧”的是海洋生态环境的日益变化,“思”的是人类应如何保护、拯救海洋。
②文章五个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这五个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确:第一部分:总述了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但人类却从海洋里过度攫取资源,同时又使海洋受到了污染。
第二部分:说明珊瑚礁对于海洋生态平衡的重大意义以及人类破坏珊瑚礁生存的海洋环境。
第三部分:写海洋鱼虾给人类带来大量蛋白质资源,但人类却过度捕捞鱼虾。
第四部分:解释鲸鱼之谜——汀脂锡的污染。
第五部分:排污污染了海洋,呼吁大家都来保护海洋环境。
这五部分是总分总的关系,第一、五部分是总述,二、三、四部分是从不同的角度分述了人类对海洋环境的破坏。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有助于提高阅读的效率,此环节可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与认识,学会提取信息并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信息。)
四、 点拨示例
1.分组朗读第一部分两个自然段。
2.这一节两个自然段分别侧重说明什么内容?
明确:第一自然段说明海洋孕育了地球的生命,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多种需要,第二自然段说明人类不顾后果破坏海洋资源。
3.为什么说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人类怎样污染海洋环境?
作者列举了大量的数据来说明问题,这些数据究竟起何作用呢?
先让学生找出列举数据的句子,然后由同学们试着分析列数据的作用,最后由老师予以点拨归纳。
例①地球上被称为生物圈的空间约97%由海洋构成。
——说明海洋是生物圈最主要的空间。
例②作为地球上生命之源的水,97%也蕴藏在蔚蓝色的大海里。
一说明海洋蕴藏的水之多。
例③地球上80%的生物生活栖息于海洋。
——说明海洋是绝大多数生物的栖息场所。
以上三个数据例子共同强化说明了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例④人类……向里面倾倒了几十亿吨有毒物质。
——说明有毒物质之多。
例⑤约有lO%的珊瑚礁已被破坏殆尽,而照目前的`破坏速度,20—40年后将会上升到70%。
——“20—40年”说明时间之短。
——“10%到70%”说明上升速度之快。
例⑥世界最大的15个海洋渔场中,13个在掠夺性捕捞的重压下已日渐退化。
——“15”与“13”两个数字的对比,说明海洋渔场退化的范围之广。
以上三组数据充分说明海洋环境遭到了严重的污染。
4.引导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
品味示例:
例①约有lO%的珊瑚礁已被破坏殆尽:
——用“殆尽”而不用“尽”,准确地说明了10%中还有少量珊瑚礁没有被破坏,符合客观事实。
例②20—40年后将会上升到70%。
——未来的事情还没有发生,因此只能用猜测的语气,如果删掉“将会”反而不科学了。
例③从泄漏的石油到丢弃的放射性污染物给海洋带来深重灾难。
“深重”强调污染之严重。
(此环节在于教给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角度与方法,让学生知道如何概述内容,品味语言分析中列举数据的作用。)
第二课时
一、实践探究
按照教师的点拨示例,学生分组学习探究二、三、四、五部分。
1.具体分工,全班一、二、三组,分别对应探究二、三、四、五部分。
2.探究内容:
①概述各部分分别说明了哪些内容?
②画出用数据说明的句子,说说这些数据有何作用?
③哪些句子最能体现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呢?试举一两个例子予以说明。
3.分组探究以上内容。
4.交流信息:每组推荐2名代表交流探究的结果。
5.教师小节。
(教是为了不教,此环节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探究的能力。)
二、深入探究
1.文章第五部分引用了一句成语: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此成语在本文中具体含义又是什么呢?
明确“水能载舟”是说海洋孕育了生命,孕育了地球文明,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多种要求;“亦能覆舟”是说由于人类过度开采海洋资源,污染海洋环境,势必会遭到海洋的报复。
2.读了本文之后,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此问重在激发学生保护海洋的意识,这也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所在。)
3.在生活中我们似乎远离海洋,那么我们该如何为保护海洋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呢?
(既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又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课后拓展训练
1.世界上其他国家是如何保护海洋的呢?要求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好,然后全班交流。
2.如何才能拯救海洋呢?通过查资料,写出你的探究结论。
语文教案 篇5
【课前透视】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因为他们各自尾巴都有用处所以没有借到。通过这个故事,同学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作用,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功能,课文浅显易懂,线索明了,其中三四五自然段结构相似,人物对话角色鲜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最佳范例。
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文中没有注音,上学期同学接触过这样的文章,另外同学在《比尾巴》一课又初步了解了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所以教师可指导同学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和阅读,培养同学自主合作的意识。
【教学目标】
1、会认“壁、虎”等9个字,会写“和、姐”等6个字。
2、运用猜读等方法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重点】
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信息资料】
1、课件、生字卡片、动物头饰。
2、同学搜集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
【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猜谜语:
出示谜语:活动地盘在墙壁,专门收拾飞蚊虫,尾断无碍会再生,医学名称是守宫。
2、复习导入:
你还记得《比尾巴》这篇课文吗?指名拍手背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动物尾巴的童话故事。
〖对话平台
一、自学(同学自身想方法扫除字音障碍,利于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1、课文没有注音,怎样才干读懂这个故事呢?同学联系以前的经验自身想方法。
(看图、查生字表、猜读或请教他人)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重点看字音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二、识字(有创意的识字方式,让同学体验到胜利的喜悦)
指名当小老师领读读得准的词语,并提醒大家应注意的地方:
蛇是翘舌音。
虎的声母是“h”,不是“f”。
师生角色互换让同学在主动参与和胜利体验中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读文(举一反三,让同学感悟对话的不同语气,提高朗读水平)
1、图文对照读课文,考虑:
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借到了吗?
2、重点指导第三自然段,读好小壁虎和小鱼对话的.语气:
⑴ 出示句子:
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鱼,把尾巴借给我。
通过比较朗读,同学体会出小壁虎说话很有礼貌,语气略带请求。
⑵ 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同学做动作理解“拨水”,体会小鱼的心情。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对话。
3、方法迁移:
同学练习分角色读好小壁虎和黄牛、燕子的对话。
四、评价(自评和互评结合,培养同学阅读欣赏和评价能力)
同学带头饰分角色扮演对话,先自评然后请大家评价。
五、写字(有针对性的指导,利于提高同学的书写质量)
1、重点指导“有、在、什、么”四个字。
2、同学书写,教师和时展示写得好的字。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导入(读说结合,再次感知读文)
回忆:
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为什么没借到?先指名概括的说说,再选择自身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二、读文(感悟读文利于培养同学理解和感受能力)
1、学习6、7自然段,自读讨论: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只好爬回家里找妈妈,结果怎么样?为什么?
2、指导朗读:
小壁虎这时的心情可高兴了,它的话该怎么读?
(同学自由读、指名读、全班评读、齐读)
三、扮演(童话扮演不只协助同学深入理解课文,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分配角色,同学进行发明性扮演。
(熟悉角色,加上表情动作练习排练。)
3、分组扮演,全班评议改进。
评议规范:
扮演的连贯性;角色的表情语气是否恰当。
四、拓展(多种形式的练习设计,激发同学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1、书后练习“读读说说”。
2、小壁虎还会向谁去借尾巴呢?模仿文中的说法结合查找的资料,再续说一两个自然段。
3、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五、写字(延时评价写字有利于同学健全人格的形成)
学写“变、条”两个字,同学互相评价打等级,假如不满意可重新申请。
【教学建议】
一年级同学排演课本剧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求不要太高,必要时可示范引导。另外,教师可在同学搜集动物尾巴资料的基础上,开展“动物尾巴介绍会”。
语文教案 篇6
《花的学校》是一首优美而富有童趣的诗歌,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以儿童的眼光描绘了花孩子们的美丽、活泼、调皮。这首诗共有四节,诗歌的语言和所描绘的情境很能调动学生相关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亲近感。
一、教学效果:
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顽强活泼而且具有丰富细腻想象力的孩子,在看到六月里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上冒出的花儿时,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起来。他把未冒出地面的花儿想象成地下学校上学的孩子们,在墙角旮旯冒出来的零星小花是犯错误被罚站的小孩儿。大雨来时,花儿们便衣着鲜艳地冲出学校度假了,而花儿们这么急切地生长是因为要回家找他们的妈妈。作者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述出花儿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读出花孩子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勇敢坚强、活泼向上、童真童趣。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成功之处:
1、增加表象,扩展想象空间。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创设条件,采用多种手段运用不同措施来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改进表象的质量,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想象。如“各色鲜艳的花,想一想花儿们当时在想什么?说什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自由描述。再如:“想一想,在花的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写。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丰富学生的感知不能靠大量的、单一的阅读材料简单重复,而需要多方位、多种形式、多种感官参与感知等途径,才能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正确而丰富的'表象。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要加强直观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2、鼓励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多角度思考。一个人被肯定,受到别人的欣赏,其心情是不言而喻的。学生的想象力被老师肯定,其心情更是高兴无比。不管这些学生的天分与潜质如何,只要能给他们予以适当的肯定,利用表扬、鼓励或婉言的引导的语言,再加上适当的动作、表情等体态,可以激起学生的想象、兴趣,他就会以愉快的心情主动地展开想象,这也是激发学生阅读时展开想象的有效手段。
三、不足之处:
课堂的讲解只是集中在文本的解读上,未能超越课堂联系学生实际。
四、改进措施:
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文本,解决疑问,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结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结合活动与练习中的“默读课文,讨论及交流”和想象涂画的内容,体会花儿们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积极向上。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内容:《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策略:
《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是一篇记叙文,主要记叙了“我”深夜驱车回家,不小心把别人停在路边的车撞坏了,因找不到车主,主动留了字条,许诺为车主赔偿,事隔三天车主打来电话,并没有向“我”索要修车的费用,而是对“我”说:“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本文选取的是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描写方法极为朴实,但人物形象鲜明,人物言行感人至深。尤其是课文对话部分,平淡中蕴含着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
三年级学生经过近三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尤其针对我班学生,我从一年带到三年,平时教学注意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在语文阅读分析上已经形成模式,针对教材的上述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节我采用的教学策略是:以读为本,以读促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既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又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一要求。
三、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
十来岁的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已初步形成,对金钱、诚信、友谊等方面有自己的看法,但还不是很深入。“培养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文感悟文章内涵”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所以本节课我注重引领学生通过读,如自由读,默读、分角色读等来感悟文章内容,并教给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通过重点句子的推敲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抓住关键词,读懂句子,领会其蕴含的意思。
3、教给学生读进去,走出来。
四、教学目标:
本课按计划需要两课时完成,我设计的是第一课时,阅读部分,根据上述对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语文是最主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语言知识的同时,应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对话,品悟其中的语气和所包含的人物感情。
3、体会“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意义,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美好。
五、教学重难点:
1、分角色朗读对话,品味其中的语气和所包含的人物感情。
2、体会“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意义,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美好。
六、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揭示课题
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新课时我先出示一张人民币,问:“同学们,这是什么?”
生:“钱。”
生:“人民币。”
生:“……”
师:“它能干什么?”
生:“买好吃的。”
生:“买学习用品”
生: “……”
师:“那同学们说钱重要吗?”
生:“重要!”
师:“可是有人认为有比钱还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师板书课题)
设计依据:这样悬念式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
设计依据: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本课的目标之一,同时,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为了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自由的,富有个性的朗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或印象深的地方。既起到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作用,又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2、默读课文 概括大意
设计依据: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三年级学生应逐渐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能力,所以在初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学会概括的基本方法。
(三)细读课文 感悟品味
1、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所有教师都越来越意识到一味灌输的弊端,而“留给所有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思想的余地”,“充分让学生参与交流、讨论,创设一种自主、合作、互动的.教学氛围”成为当前教学的主导,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研讨题:
(1)事故发生的原因有那些?
(2)“我”是怎么做的?说明他是个怎样的人?
(3)小红车主人看到自己的爱车被撞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请你根据当时的情况想象:车主后来取车,发现左侧反光镜碎了,心想:_________,突然,看到雨刷下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_________,心想:这个人不但_________,而且_________,还 _________,浮在喉咙的气一下子消了许多,又想_________,于是车主拿起话筒,拨通了电话……
设计依据:让学生在一种宽松的氛围中,通过合作交流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再进行全班交流,这样学生之间会取长补短,难点问题也会在老师点播引导的基础上迎刃而解。
2、全班交流:
(1)、通过重点句的推敲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
句1:天很黑,又有雾,尽管有路灯,还是看不清。(天气原因)
句2: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车主违章停车的原因)
句3:快到家时,汽车刚从快车道进入慢车道……我往回走了五六十米……(归心似箭,车速过快的原因)
设计依据:让学生理解导致这起事故发生的不仅有“我”的原因,有天气的原因,也有小红车主人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我”并没有怨天尤人,还是主动承担了责任。这样,“我”的形象就清晰的展示在学生面前。
(2)通过关键词,领会文章内涵
“环顾四周”、“不见一人”,在这种情况下,“我”完全可以桃之夭夭,而“我”没有这样做,通过这些分析“我”的品质又上升了一个台阶。
(3)让学生读进去,走出来。
通过研讨题(3)的 情境再现,使学生发挥想象,为学生知识内化和情感升华创设一个空间。
设计依据:《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想象之后让学生分角色读“我”和小红车主人的对话,并模拟演一演,进一步感受诚实与信任的可贵。同时尊重了学生独特体验,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提供了一个条件。
3、上述过程体现了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在注意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适时加入恰当的过渡语,更增强了感染力。如研讨题(3)学生想象后我这样过渡:一张小小的纸条,了了几个不起眼的文字,拉近了两个从未谋面人的心,唤起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美好,让我们带着这份真诚这份感动来读读他们的对话吧。老师这样的过渡激发了学生读的欲望,从而读的更投入,更生动。
(四)走出课文 拓展延伸
除了课文提到的”诚实””信任”外,你认为还有什么比金钱更重要?你经历过、过听说看到过有关诚实信任的事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设计依据: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其中一点是:结合语文学习,观察社会,观察生活,发现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在这节课的最后我提出这样的问题。
其实诚实和信任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美,类似这种美还有很多,如宽容、友爱、互助等等}}。也许,学生已经做了,只是觉得这很平常,其实这就是美,只是他们没有发现罢了。通过学习课文以后,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多元复杂的生活,去反思他们的生活,让学生回归到自己的实际生活。通过这两个问题让他们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在生活中创造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也是这课的情感目标的最终归宿。
(五)板书设计
16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事出有因 ——
无人知晓 —— 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许诺赔偿 ——
设计依据:这样的板书设计,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
总体教学设计依据: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合作交流。角色朗读,入情入境的感知体验,读进去,走出来,最终达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精选]07-24
语文教案(精选)08-27
语文教案【经典】08-14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精选)08-11
(精选)语文教案08-01
【精选】语文教案08-03
[精选]语文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