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30 09:09:26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锦[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集锦[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叶公好龙》是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主要写了古代的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欢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墙壁上也画着龙。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户探进来,龙尾拖在厅堂里。叶公一见,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现在这也是一个成语,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教学设想与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理解其意思。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故事意思,体会出课文蕴涵的寓意,从而教育学生要表里如一。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搜集与龙有关的寓言、成语或故事等。

  教学准备:

  录音机计算机

  教学重点、难点:

  虽然学生接触过古文,但是它与白话文相比,在用词造句上还是截然不同的。学生能否正确的断句,流利的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的重点。从理解课文来看,难点在于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中蕴涵的深刻道理。由此可见,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利用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画面,创设情境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是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的关键。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理解其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故事意思,体会出课文蕴涵的寓意,从而教育学生要表里如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一起学习的寓言故事《掩耳盗铃》,还记得偷铃人的愚蠢吗?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吗?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全班交流。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新的寓言故事《叶公好龙》。板书:叶公好龙。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连词划出生字。

  2。小组交流自己认为比较难记的生字,并想办法记住。

  3。集体检查:

  (1)多音字:

  好hǎo()发fā()还huan()

  hào() fà() hai()

  (2)辩字义:

  牖:you窗户。窥:kui偷看。凿:zao凿子,(挖槽或穿孔用的)一种工具。写:古时候是“画”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感悟寓意。

  1、师范读。找出课文里描写叶公处处喜欢龙的句子读一读,当真龙来了,他的表现又是怎样?读一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明读,分角色读。

  4、指导背诵。

  5、揭示寓意:这则寓言是比喻像叶公这样的人,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但实际上并不真喜爱。告诉我们,做人要做表里如一的人。

  四、总结。

  1、学了寓言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你还知道那些寓言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复述《叶公好龙》。

  2、学习文中的写法,用“总起一分述”的方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1、寓言

  2、齐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感知质疑。

  1、自由读,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2、指名读,其他同学及时指正。

  3、交流

  三、细读课文。

  1、从哪些句中看出叶公非常喜欢龙?板书:非常喜欢

  指名读→为何这样读→指导读→师生共同读(总、分)

  2、叶公真的喜欢龙吗?见到真龙时的叶公怎么样?板书:害怕极了

  齐读→找词(表现他害怕的词)→说话练习(总起一分述)

  模仿说话,练习写法。

  (1)小结写法:围绕一个意思,可以从几个方面,也可以从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还可以用整齐的句式把这个意思说具体。

  (2)激情说话:能用这样的方法介绍人你的一些情况吗?学习、爱好、课余生活、你的朋友、你的家人等等。想一想,准备说哪一点?→交流

  (3)写话练习

  (4)交流、点评

  (5)师范说

  4、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复述《叶公好龙》

  板书:真龙听说想说做

  四、揭示寓言。

  1、你觉得叶公是个怎样的人?(表面、心里、不一样)

  2、寓言要告诉我们什么?(表里如一)

  3、交流寓意

  五、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听一则寓言,说寓意。《掩耳盗铃》《郑人买履》

  2、限时间阅读,说寓意。

  3、总结全文。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作者反对臆断、重视考察的观点。

  2、了解记叙、说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二、教学设想:

  1、结合语境揣摩词类活用后的具体含义。

  2、理清思路,背诵全文。

  3、安排二课时。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简介作家作品;疏通文意。

  (一)预习课文、实词析疑:

  鼓:①乐器。例。噌吰如钟鼓绝。②击鼓;例:一鼓作气。③弹秦。例:令赵王鼓瑟。④鼓动、掀动。例:微风鼓浪。

  是:①是。例:问今是何世。②正确。例:辨清是非。③这、这样。例:是说也。所在皆是也。

  得:①得到、找得。例:得双石潭上。②能够。例:因得观所谓石钟者。③收获。例:此余之所得也。

  遗:①遗留;例:先帝之遗德。访其遗踪。②遗失、遗弃。例:得遗金一饼。

  鸣:①鸟叫。②一切物体发出声音。例;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徐:慢慢的。与”疾”相反。

  适:往。

  固:①巩固。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②坚决。例:相如固止之。③本来。例:余固笑而不信也。

  莫:①不要。例:莫用众人之广议也。②没有谁。例:莫不响震失色。③通暮(mù)。例:莫夜月明。

  磔磔:见注释。

  罅:见注释。

  当①对、向。例:当窗理云鬓。②阻挡。例:豺狼当道。③抵敌。例: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④在。例:有大石当中流。

  向:①去向。例:闻操已向荆州。②从前、刚才。例:寻向所志。与向之噌吰者相应。

  斤:①重量单位。②斧头。例: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二)导入新课。

  提问:这篇就是说跟我们刚学过的《游褒禅山记》有相同之点吗?请说出主要的。(都有记游的内容,都有相当多的议论成分,”记”和”议”又都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指出:能看出这些相同点,说明同学们能够举一反三,这是阅读能力提高的一个标志。这两篇文章还有一些不同点,而且是很大的不同。这一点现在先不讨论,但同学们在诵读过程中要认真加以领会。现在请看”预习提示”的第2段。

  提问:“未能进一步从”形“的方面作全面考察”这句话是对苏轼的'批评吗?(是。)这个批评是严了一点?

  教师作解释后,进一步指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过程,一开始不完善是难免的。苏轼的论断被人们承认八百年之久,这是很了不起的。

  (三)教师示范背诵全文和学生齐读全文。

  要求学生在听教师背诵的过程中给难字注音,并认真品味每句话的语气。

  教师背诵完毕,出示小黑板,再次正音:

  蠡(lǐ)枹(fú)铿(kēng)磔磔(zhézhé)噌吰(chēnghóng)罅(xià)窾坎(kuǎnkǎn)莫(mù)镗鞳(tāngtà)识(zhì)无射(wúyì)

  指出哪些通假读的字(莫、识),哪个字是古音异读(射)。

  正音后学生齐读全文。

  (四)划分结构的探究主旨。

  说明:本文说的是石钟山命名的来由,文中的叙事因此而发,言论也因此而发,用的是卒章显志的写法,全文的结构都是为“显志”服务的。作者的“志”即文章的主旨在最后一段说得十分明白,首先抓住作者的“志”,全文结构就可以一目了然。据此,这五项内容拟采用“倒析法”,也就是从最后一段着手分析,先探究文章主旨。这种分析是纲要式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一个统率全文的初步概念,然后在诵读过程中逐步加深体会。

  1、主旨的分析。

  提问:先将最后一段读一遍,从中找出两句话来说明作者的意图(“叹郦元之简,万而笑李渤之陋”)。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①文章开头提的正是这两个人关于石钟山山名来由的说法,前后对照,可见作者用心;②这两句被置于文末,正是“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提问:作者这一“叹”一“笑”,有什么深刻含义?(郦元是经过实地考察的,然而“言之不详”,所以使人有“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之疑,这是可叹的;李渤“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这种做法本身就很可笑,是自欺欺人之谈。)

  提问:作者依据这两件事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反对臆断——“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担倡实地考察——“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2、结构的分析。

  现在再来看看作者是怎样依据这个主旨给全文作出恰当的布局的。

  学生概括第1段大意。(“对石钟山命名缘由的两种说法表示怀疑”。)

  问:这是作者的言论,它跟下文叙事有什么关系?(疑而后察。)作者对郦说用“人常疑之”,对李说则用“余尤疑之”,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问题来?(“人常疑之”,我未必疑,或疑参半,不是完全否定,但仅据文字表面意思,又难以肯定;“余尤疑之”,疑的程度胜过他人,有否定之意,而又拿不出证据__可见对郦、李二说的态度是不相同的。)指出:这是为下文写“察”作铺垫的。

  学生概括第2段大意。(通过实地考察证明李说纯系臆则,而郦说是正确的。)

  问:这段话中哪些语句是对上述二说的表态?(对李说——“笑而不信”;对郦说——“古之人不余欺也”。)为什么说郦元没有欺骗他?(作者发现声源有两处,一是山下石穴罅,一是中流之大石,都是因“水石相搏”而发声。)到此可以指出:全文的结论,即由这里所说的事实导出。

  (五)诵读第1段。

  1、学生齐读一遍。

  2、教师领诵一遍,并作简释、简评。

  ①“《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此句秘下名合为第一层,为下文质疑张本。按:湖口县有石钟山二座:上钟山在城西,下钟山在城东。下钟山即苏轼作记处。作者引《水经》而不释,笔法何等简洁。

  ②“郦元以为……声如洪钟”——这是转述郦元的话,“水中相搏”一语耐人寻味。,下文。写作者的发现,可谓道貌岸然尽“相搏”之状,但世人不亲临其境,便无法想象。由此导出第二层。

语文教案 篇3

  基本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合作学习已成为《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教材简析:

  本文是冯骥才的一篇散文,他用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的笔调,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我们描述了儿时的一段难忘的回。处于好奇心,“我”捅坏了马蜂的家,毁坏他们的生活就象一种罪孽,决心“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并引发我们的思考——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语言文字训练,;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产生不伤害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的主观参与意识,在互赏互助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合作学习设计:

  我任教的班级是一个人数较多、生源杂乱的大班,针对班里学生知识基础不等,思维反映快慢有别,自学能力高低不均但学习态度端正等实际情况,课前组织了四人学习小组,尽量使每一个小组之间的'实力相对均衡。 教学中,我设计了两次小组合作学习: 第一次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我”思想感情变化的原因。

  活动步骤:

  1、我为什么又后悔了呢?自渎课文第二大段,画出描写我思想变化的句子。

  2、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要求:组长安排组员交流各自画下来的句子。 每个组员针对一句话说说理解。有不同意见时等同学发言完毕,再说自己的理由。 各小组自行设计汇报的方式进行汇报。

  3、其他小组评价、补充。 第二次合作学习是围绕教学重点,使学生产生不伤害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这正是语文课程人文性的体现。如何将工具性与人文性进行统一呢?

  活动步骤:

  1、课文学习完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的感受写出来。

  2、小组交流: 1)、每位组员读自己所写的感受。 2)、针对组员的内容进行修改、评价。

  3、小组集体汇报。 本节课的几点体会: 课堂上是否应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一定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关键是看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必要性”、“有效性”如何。

  (一)、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采取合作学习,不是包罗课文全部内容,不是一哄而上,更不是把问题推给学生,而是在新知的探求过程中,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把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各种思维判断和创新能力调动起来。因此,必须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重点内容。最后,把各小组的学习方法、阅读能力和疑难问题加以综合归纳,采取最有效的方法施教。

  (二)、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有效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技巧的指导。在学生进行活动时,教师还要随时了解各组的进行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程,便于控制时间,也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在争论不休的讨论中做好指导,同时可以了解到学生问题的集中点。在交流各组学习情况时,教师对于大家争论的问题进行合理引导。 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中的生字新词,正确书写,并用“一……就”造句。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区分形近字。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坐井观天的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说一说图画的意思,初步感知这个成语的意思,然后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2 课《坐井观天》,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标上生字的字音,多读几遍。

  2、在小组内读课文,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标好自然段序号,小组长检查是否正确。

  3、指名读课文,订正生字词的读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认识生字:

  1、教师用投影列出生字,分小组读一读,比一比:谁读的最正确。

  2、观看投影片,说一说下面的生字哪里容易写错?

  “沿” (第五笔是横折弯,没有钩)

  “弄” 上下结构,上面是个“王”,下面是:横、撇、竖。

  “错” 左右结构,左边是:金字旁,右边是:横、竖、竖、横、竖、横折、横、横。

  “渴”与“喝”怎样区分? (“渴”需要水,所以左边是三点水;“喝”要用嘴,所以左边是口字旁)

  3、自己读一读词语,然后教师指读:

  井沿 回答 口渴 喝水 别说 弄错

  4、结合书上的图指一指,说说“井沿”指的是哪?(井的边)

  (三)、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1、自由读课文(2——3遍)

  2、同桌按自然段读课文,互查字音。

  3、教师指名读,比一比,谁读的正确、流利。

  (四)、用“一……就”造句:

  1、读句子,想想:这两句话有什么共同点?

  投影片: 我一抬头就看见天。

  爸爸一起床就去跑步。

  共同点:都用上了“一……就”的句式,表示一有前边的动作出现,必然就会有后边的行为。

  2、自己用“一……就”说句子,互评互改。

  (五)、指导生字书写。

  1、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占格情况。

  2、练习描字。

  3、在生字本上抄写字头,教师进行评价。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字面的意思和它其中的深意,引导学生看问题要

  全面,不能片面的理解,不要做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人。

  2、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以及插图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的理解,不要做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人。

  2、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懂得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道理。

  教具准备:

  投影片(插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说说“观天”是什么意思?你们有没有看过天呢?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说,天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大、美、蓝……)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坐井观天”

  这个题目字面上是什么意思呀?(坐在井里看天)到底是谁坐在井里看天呢?看的结果怎样呢?

  二、进入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指名按自然段读,说说故事里都有谁,它们在什么地方就什么问题争论起来。(青蛙和小鸟在一口井处就天到底有多大争论起来。)

  板书: 有多大?

  青蛙在什么地方? (井底)

  小鸟在什么地方? (井沿)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天有多大?轻声读课文,找一找小鸟用什么词来形容天。(无边无际)请你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2、读读这句话,说说你对这个词怎样理解。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上文提到的小鸟“飞了一百多里”等方面来理解。

  3、指导学生有语气的朗读这句话:小鸟非常自然。

  4、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呢?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投影片:上有插图和青蛙的话:“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体会。然后练习朗读,体会青蛙的语气:非常自信。

  5、青蛙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指名读第六自然段,说一说。

  投影片:配有青蛙的图和它说的话:“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读一读,谈谈你的理解。青蛙为什么会错了?错的原因是什么?(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谈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让学生认真听,进行相互补充。)

  6、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练习分角色朗读二——七段,做到正确、流利、有语气。

  (三)整体综合:

  1、展开想象,说一说:如果青蛙跳出井口,它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先自己练习

  说,组织好语言再回答)

  (对自己的无知和自以为是感到惭愧,

  不再只凭自己所见到的一点来片面看问题,

  ……)

  2、让学生自愿结合,有语气的朗读课文,如果愿意,可加上动作进行表演。

  三、练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进行评价。

  2、说一说学习这个成语故事的感受。

  四、作业:

  有语气的朗读课文,家长进行评价。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②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②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引导教学法。

  教学时间:2课时

  课前准备 :

  ①搜集孔子及其《论语》的有关资料。

  ②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②朗读、背诵课文。

  ③研读前五段内容。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国家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我国、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联合国还有他的塑像,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多媒体显示孔子像)(学生回答)对,他就是孔子。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他关于学习的一些论述,看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关于孔子和《论语》(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预习: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二、认定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

  三、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同学们自读课文“阅读提示”,慢读全文。

  注意以下词语:不亦说乎 不愠 三省吾身 不思则罔 不学则殆 诲汝 是知也 弘毅 死而后已 后凋

  2.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四、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课文:

  1、听录音,朗读课文。

  2、结合课下注释,串译课文。

  五、重点探究:

  1.教师导学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如成语“走马观花”中 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学习文言文 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2.自主、合作、探究

  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理解词义,根据词义理解句子。

  教师提出要求: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重点掌握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包括全文中的重点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导学:关于课文翻译,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给学生讲解有关信、达、雅及直译、意译等常识,但要讲得浅显易懂。指导学生逐句翻译前五段。

  学生较为难以理解,需重点讲解的句子: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吾日三省吾身 c.传不习乎?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e.诲女知之乎!

  六、课堂训练:

  1.反复朗读,直到成诵。

  2.小组内交流每则文意,领会蕴含。

  3.教师抽查学生翻译难句

  4.学生集体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

  5.学生跟着录音轻读,尝试背诵。

  七、课堂总结:学生小结本节内容

  八、布置作业

  ① 背诵课文。②抄写、识记字词。③预习剩余部分内容。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注音、释义: 说 信 愠 三省

  2、翻译句子:

  ①温故而知新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二、课文探究:

  理解后五段内容按第一课时要求,逐句翻译剩余各段。

  教师需重点讲解的:

  ①见贤思齐焉。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③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④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精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1.学生试作批注,概括、归类每则内容大意。

  2.积累格言警句和成语。

  指导学生运用“__________与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有关”句式说话。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习惯有关,“人不知而不愠”与个人修养有关。

  教师点拨,帮助学生完成分类式学习笔记如下:

  (1)成语类

  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格言警句类

  ①谈学习态度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②谈学习方法的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谈修身做人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拓展延伸,以读带写:

  1.“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处世之道,对此,曾有过不同看法,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怎样看待“所不欲,勿施于人”?

  2.从“我的学习方法”或“我从《论语》学到很多”两个题目中任选取一个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能引用论语或格言中关于学习方法的句子,字数300字左右。

  五、教师小结: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六、布置作业:

  完成写作练习

  板书设计:

  《论语》十则

  学习方法:1、3、4、

  学习态度:5、6、7、

  修身做人:2、8、9、10、

语文教案 篇6

  《太阳》教案

  师:课文里有许多字是我们的老朋友,请大家把它们找出来在小组里互相读一读。

  (通过学生找熟字,能够巩固熟字,扫清朗读课文中的障碍。在分组学习中,学会交流。)

  师:说说你找到了哪些老朋友?学生说,教师用课件在课文中显示它们。

  师:我们一起叫叫它们的名字。学生开火车读熟字。做集体检查。

  师:生字表中的字是我们要认识的,你能把它们在课文中圈出来吗?

  学生:能。

  师:圈出来自己读一读,不会的用拼音拼一拼。我们比比谁认识的生字最多。

  (发挥学生自主性,同时尊重学生的不同差异,让学生自己学,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对不会的字,提出了用拼音拼一拼的要求,使学生明确拼音对识字的作用。)

  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都认识了哪些字?

  生:我认识了太阳、从、跳、出、美丽、世界、照、叫、草。

  学生说,教师出示这些字。

  师:同学们真聪明,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来,在小组里互相读读它们,不会的字用拼音拼或者问问别人。再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它们。

  (运用小组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互相帮助学习生字,同时渗透识字方法,让学生自己探索记住生字的方法。)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卡片。

  师:谁有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生一:我有方法记住“草”,早晨的“早”上加草字头,就是“草”。

  师:你这是用汉字加偏旁的方法。

  生二:我有方法记住“世”,横、竖、竖、横、竖折就是“世”。

  师:这是数笔画的方法。这种方法也可以。

  生三:我可以编一个顺口溜记住“美”,一只羊没尾巴,长着一双大脚丫。(其他同学大笑)

  师:太形象了,老师的方法和你的差不多,一起看屏幕。(出示课件:一个羊字,下面的竖慢慢消失,出现一个大,和上面的羊字组成美)(利用新技术辅助教学,创建有活力的课堂,也加深学生对“美”的印象。)

  生四:我也是用顺口溜记住“从”的',一个人跟一人,就是从。

  师:太好了,谁还有好方法?

  生五:大字加一点就是“太”,太阳的“太”。

  师:这样方法可以叫什么?

  生六:可以叫熟字加笔画。

  生七:我能记住“出”,一座山压座山,一压压出一个出。

  师:又是一个顺口溜,我们看看电脑是怎么告诉我们的。

  (课件出示一座山掉下来压在另一座山上,出现了出。学生们都很聚精会神,也若有所悟。)

  师:你看,咱们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记住生字,今后我们学习生字的时候,也要多动脑筋,肯定会发现更多巧妙的方法。

  (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生字的特征,学生在自己积极的思维过程当中,又一次加深了对生字的印象,同时找到了方法,有利于今后的学习。)

  师:喜欢做游戏吗?我们来做个邮递员的游戏。老师先做邮递员,当当当,谁呀?我是邮递员呀,把信送给谁呀?送给赵启宾呀。学生读老师送给他们的信。继续让四名同学做。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喜欢这个游戏,那就让我们在小组里做做邮递员。学生分组做游戏,气氛热烈。

  (遵循学生生理和心理的阶段特征,利用一年级喜欢游戏的心理,运用游戏,激发兴趣,巩固新字。)

  师:男生女生分别读卡片。

  师:字都学会了吗?

  生:学会了。

  师:那老师要考考你们了,咱们来个小组比赛,哪个组把老师出示的字都认识了,老师就授予他们组为认字小博士组。好吗?

  学生:好。

  师:哪一组先来?老师出示卡片,小组内开火车。教师给予奖励,有一个组有一个字不认识。

  师:不要紧,老师相信只要你们继续努力也会把字全部认识的,老师奖给你们努力奖。

  (小组比赛的形式,特别能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在对学生评价时,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上面是我的生字教学的一个片段。对设计它的时候,我就考虑到教学是不是能充分的体现出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小学语文新课程的理念中提到过,要积极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所以在学生学习生字时,我没有采用灌输式方法,在整个课堂上,教师说的很少,主要指导学生怎么学,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在教给学生记字方法时,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记字方法。

  课堂上学生利用小组学习得到了充分交流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生字教学对一年级儿童来说往往很枯燥,怎样才能让他们愿意学生字,达到识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我想必须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所以我采用了邮递员的游戏,以及小组比赛的形式。在活泼有趣的活动中,学生爱学生字了,达到了预期目的。

  要帮助学生学好生字,必须使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古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程标准》也提到了识字教学要注重识字方法。所以这节课,我在有意无意中,渗透了识字方法。如:拼音识字、互助识字的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了基础。在课堂气氛的营造上,我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评价学生,我也按照新的评价,尊重每一个学年生的差异,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教学还是要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为了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我采用了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从教学效果来看,这样设计识字教学是扎实有效的。

语文教案 篇7

  【预设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情的描述,通过品读、批注、交流,感受师生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之情。

  3、懂得在别人遭遇不幸时,同情体贴给予关爱。

  【预设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的学习多么快乐!我们每天都在爱的包围中,你感受过怎样的爱?在这么多爱中,母爱是最最伟大的,我们每个人都因为拥有它而感到幸福,可一位和我们年纪相仿的外国小朋友却失去了世界上最最珍贵的母爱,他就是──卡罗纳(齐读指名读)相信学了课文之后,再读这个名字时,你会有不同的感受。

  二、感受不幸

  1、读过课文没有,想不想再读?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想一想,卡罗纳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从哪儿感受到的并在句子旁写上批注。

  2、生读课文:

  反馈:

  有不会读的生字词吗?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我体会到了一个(怎样)的卡罗纳,是从(读一读文中句子)感受到的。

  板书:

  伤心、可怜、痛苦、悲哀

  预设:

  ⑴ 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腿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

  读后说说感受,请你把这种感受读出来,指名朗读:

  ① 你发现什么?有什么想说的吗?

  ② 是啊,想起从此再也见不到母亲的面,再也得不到她的疼爱了,卡罗纳怎么不难过呢?──齐读。

  ⑵ 我们从卡罗纳的外貌、神态、行动中感受到了他的可怜与不幸。这样的句子,课文中还有很多很多,请找出来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指名朗读自己找到的句子:

  ① 卡罗纳的母亲病的很厉害,卡罗纳很多天没来上学了。

  想像说话:这几天卡罗纳会做些什么呢?

  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② 卡罗纳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他一定是想起了往日的情景。那时侯,母亲差不多每天都来接他;要考试了,母亲总是俯下身来向他千叮咛万嘱咐。

  读出自己的感受来。这样的场面,文中还有一处,找出来读一读。

  ③ 卡罗纳翻开书,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

  仔细读读(②③)这两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理解放声大哭号啕大哭。

  号啕大哭什么意思?(大声地哭,伤心地哭,痛苦地哭)他为什么哭?

  读出自己的感受来(指名读)。

  ⑶ 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卡罗纳独自站在一边端详着我,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

  好好读。

  小结引读:是啊,就这样,卡罗纳的母亲永远离开了人间。卡罗纳无比悲痛,只见(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腿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当他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他一定是想起了往日的情景。那时侯,母亲差不多每天都来接他;要考试了,母亲总是俯下身来向他千叮咛万嘱咐。)卡罗纳翻开书,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卡罗纳独自站在一边端详着我,(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

  三、感受幸福

  卡罗纳失去了母亲,遭到了巨大(板书:不幸),心里承受着的悲哀。他是一个多么可怜的孩子呀!他失去了母亲,今后的生活将会是怎样?

  此时的他,最需要的是什么?(关爱幸福)周围的人们又是怎样表达对卡罗纳的爱的?

  请再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仔细读课文,用心去体会,在旁边做上批注,在你感动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次。然后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分享。开始。

  预设交流:

  1、体会老师的爱:

  卡罗纳的母亲去世了不许在他面前放声大笑。从一个词,一个标点中你都能感受到这份爱,谁想说?!──非常严肃、命令(指导朗读)为什么不许、不许什么?再来读读。

  老师把卡罗纳拉到自己胸前孩子,你要坚强哟联系上文读读,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老师对卡罗纳的.爱?学生说一处,就带着感受朗读。老师的哪个动作哪个称呼让你仿佛觉得就是母亲在身边?(拉到孩子)再来读。

  2、体会我的爱:

  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别哭了。千言万语化为一个动作,做这个动作表示什么?请你来读,把动作背后隐藏着的东西朗读出来。千言万语还化为一句话──齐读。

  3、体会同学的爱:

  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一阵阵同情和怜悯,大家屏息凝神地望着他。

  屏息凝神地望着他,什么话都没说,其实那一双双眼睛里写满了什么?如果你就是卡罗纳的同学,你要用这目光告诉他什么?此时的确是无声胜有声啊!这样的场面还有一处,让我们再来读读吧!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

  4、体会我母亲的爱:

  学生说我的爱,还会说到后面,再引导孩子读最后两段,说说最感动我们的是谁?

  (读了老师、同学和我对卡罗纳的爱,谁还找出谁也给了卡罗纳的爱?)

  母亲把我推开了,她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母亲的用意我最后明白了吗?从哪个词知道,母亲这个举动想告诉我什么?

  同学的母亲,她也非常理解,同情卡罗纳当时的处境。

  根据板书小结:

  这同情、怜悯、关爱包含着周围人对卡罗纳深深的爱!

  这些爱卡罗纳感受到了吗?(感受到了)从哪儿看出来?

  齐读(他什么也没说,也没有抬起头来,只是把他的手放在我的手上。)卡罗纳真的没话说吗?他似乎说着什么?是啊,此时的卡罗纳已不需要太多的言语来表达他的感受,真是无声胜有声啊!

  四、总结感悟升华情感

  生活中难免遭到不幸,我们应该正确面对。对于我们周围那些遭到不幸的人,我们应该给予他们什么呢?(关爱)这也是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发。再读课题。

  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他能给人以春天般的温暖,他能融化一颗冰冷的心,我们相信,卡罗纳在这么多爱的笼罩下,心头的悲伤会渐渐消退的。爱让人间充满温馨。同学们,让我们有空多读读《爱的教育》吧,她将提升我们每个人爱的浓度。心地善良,心中有爱,你就会伸出一千只手帮助他人;心地善良,心中有爱,社会就会伸出一千只手帮助你。(齐读师打手语)相信卡罗纳在这么多人的关爱下,在自己的坚强面对下,他一定能成为生活的强者!相信,当周围的人遭遇不幸时,同学们会向他伸出关爱之手。因为我们知道心地善良,心中有爱,你就会伸出一千只手帮助他人;心地善良,心中有爱,社会就会伸出一千只手帮助你。

  【板书设计】

  卡罗纳

  可怜 怜悯

  不幸 爱 关爱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04-24

语文教案04-24

语文教案04-26

语文教案04-26

语文教案04-26

语文教案04-26

语文教案04-27

语文教案04-27

语文教案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