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第14课《戒烟》教案

第14课《戒烟》教案

时间:2024-05-06 07:21:3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第14课《戒烟》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第14课《戒烟》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14课《戒烟》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积累生字、生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学习本文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通过分析人物间的对话,了解人物的特点。

  3.认识贝利父亲成功教育的原因,明确成功教育是一种双向活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积累生字、生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学习本文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通过分析人物间的对话,了解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看到这个标题,同学们会想到什么?我们是不是会疑惑于是谁戒烟,为什么要戒烟、怎样戒烟、戒烟的目的是什么以及戒烟是否成功了等问题?对不对?那么,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戒烟》,来看看文中围绕“戒烟”到底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预习检查

  1.注音

  截(jié)揍(zòu)天分(fèn)

  皱皱巴巴(zhòu)羞惭(cán)名誉(yù)

  堕落(duò)

  2.解词

  警觉:对危险或情况变化的敏锐感觉。

  东张西望:形容做事不专心或神色慌张。

  天分:天资。

  皱皱巴巴:状态词,形容皱纹多,不舒展。

  无地自容: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藏起来,形容十分羞惭。

  羞惭:羞愧。

  轻举妄动:不经慎重考虑,盲目行动。妄,任意。

  堕落:(思想、行为)往坏里变。

  三、整体感知

  本文结构:

  第一部分(1~3段),故事的开端。父亲发现贝利吸烟.

  第二部分(4~18段),故事的发展。父亲循循善诱,教育贝利戒烟;贝利决心戒烟。

  第三部分(19段),故事的高潮和结局。贝利在父亲的正确引导下,改掉了抽烟的不良习惯。

  四、合作探究

  1.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父亲的态度是怎样的?文章是如何表现父亲的内心世界的?

  明确:

  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父亲的态度是:十分平静——一直保持着耐性——还是非常平静一像朋友间谈话——信任----宽容。父亲心平气和地教育儿子是有意的。他表面上平静,其实内心极不平静。他为儿子担忧,想办法帮助儿子改掉抽烟的不良习惯。文中有多处对父亲平静的神情的描写,以表现父亲不平静的内心。父亲是在想怎样才能教育好儿子,是在细心揣摩儿子的心理。这几处表现人物的描写,是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来实现的。

  2.说一说贝利的父亲为什么他能使贝利从那一天起“没有碰过香烟”。

  明确:

  父亲的“平静”使贝利感到出乎意料,父亲的“耐性”、父亲的“信任”、父亲的“宽容”,一层深过一层地触动着贝利。贝利“无地自容”,想到父亲平日为培养自己所付出的辛苦,想到父亲为养活一家人所付出的辛劳……贝利知耻而后勇,由此再也没有碰过烟。

  3.从贝利戒烟这件事,你认为当时的贝利是一个怎样的少年?为什么?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明确:

  教育,是一种双向的活动。贝利在这个短小的故事里,鲜明地展现了慈祥的父亲的形象,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少年时期的形象。父亲淳朴,有爱心,懂教育,责任心强。他的爱心、耐性、信任、宽容,使他的教育能够成功。少年贝利诚实、自尊心强、重情感、尊敬父亲,使他能够很好地接受教育。

  4.本文的语言平实、准确。分析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我只是站在他的跟前,东张西望,就是不敢碰他的目光。

  ②他一直保持着耐性。

  ③他伸出一只手抱住我的肩膀,向我解释开了……

  ④我看到里面只有几张皱皱巴巴的票子。

  明确:

  ①“碰”这个动词用来写“眼光”,写内心十分紧张的“我”的眼光,非常形象,也非常准确。

  ②“保持”,写父亲的“耐心”里面并不失“严格”。

  ③“解释”,表现了父亲讲道理时语气的舒缓,隐含着父亲对“我”的尊重,并不强加于“我”。

  ④“皱皱巴巴”,可见这几张票子来之不易,体现了当时家境的贫寒。

  5.“为什么这两个姑娘每人手里要拿着一朵花”,学者们费了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没有弄清楚,而苏珊姑娘“一会儿就弄清楚了”,为什么?文章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

  学者们把生活复杂化了,把人际关系复杂化了,他们从厚厚的书本中找不到理想的答案,小苏珊富有童心和爱心,她知道两个姑娘拿着莲花是在互相祝贺生日——因为她就是这样做的。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苏珊的所思所为。

  6.课文最后,为什么写苏珊为过生日的她的小丽雅克妮送花,并吻她?

  明确:

  课文最后写小姑娘的平常生活,为上文小姑娘在卢浮宫表现提供生活基础:在生活中苏珊就是用爱心和童真对待他人和世界的。

  五、写作特色

  1.恰到好处的衬托手法。

  本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突出特点是衬托。用“我”的明知故犯,“警觉”、胆怯、紧张,衬托父亲的“平静”“耐性”:用“我”准备挨打,衬托父亲“朋友间的谈话”;用家境的困难,衬托父亲的宽容;用“我”的假设(“要是他当时狠狠地骂了我一顿”),衬托父亲耐心教育的事实,使简单的故事富于悬念,使并非超凡的教育显示出深远的意义。

  2.深入细腻的心理描写。

  本文善于细腻地表现人物的心理。譬如,“我只是站在他的跟前,东张西望,就是不敢碰他的目光”,表现了“我”紧张的心理。“这是不是暴风雨前的那种宁静?”内心的语言,写得十分真切。“父亲一声不响地看了我很久。‘好吧,没事了……’”,其中“一声不响”表现了父亲极其复杂的心理:揣摩儿子的心理活动,思忖儿子的前途,回味对儿子的一番教育,等等。“好吧,没事了”,将父亲的宽容、慈爱,表现得生动感人。

  六、课文小结

  本文作者通过记叙自己戒烟的故事,赞扬了父亲对自己进行成功教育而产生的巨大作用,表达了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本人善于进行自我反思,这在成才路上起了重要作用。

  七、作业布置

  1.登录优教通平台做《戒烟》基础练习。

  2.搜集有关戒烟的资料。

【第14课《戒烟》教案】相关文章:

第3课《春风》教案05-06

第4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05-06

第5课《童趣》说课稿06-09

第13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2课时05-06

小班第5周教学计划01-16

第4课《清清的水》教学反思01-16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土地的誓言》教案05-06

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1课《学画松树》优秀教案范文12-25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树和喜鹊》教案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