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06 10:28:16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集锦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的语文教案(集锦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要词句训练中,抓特点,找规律,培养语感

  2、积累名言,从中受到教育和鞭策。

  3、初步了解章回小说。

  4、了解民间传统传唱艺术,热爱民间健康的艺术式样。

  教学重点难点:

  要词句训练中,抓特点,找规律,培养语感

  教学准备:

  找到一本章回小说

  教学流程:

  一、基础练习

  A写出下列词语

  第一组的词语小组内四个人共同完成,看哪一组完成的快。

  第二组同学自己独立完成

  B读两组句子,体会每组句子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要在语境中体会词语的意思

  C仿写句子。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描写喜怒哀乐的一种心情。

  二、日积月累

  1、自读自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小组交流自己的收获

  3、说说自己对这三个名人了解。

  请学生在小组内熟读这些名言。

  互相学习

  看谁一口气背的多

  三、知识窗: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些短文。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征文与其他文章有什么不同?

  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小说?这叫什么什么小说。

  这样的小说有什么特点?

  四:开心一刻

  自读这段快板,说说你在什么时候听过这样的快板。你喜欢吗?为什么?

  读出这段快板有感觉与韵味,你会读吗?

  用课件补充民间传唱艺术,,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语文教案 篇2

  单元教学要点

  学习本单元课文,要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感悟人生;要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注意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学习作者是怎样写好一个人的。

  1、藤野先生

  鲁迅

  一、教学要点

  1、体会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强我中华的爱国情操。

  2、通过对文章内容和结构的分析,了解文章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和组织材料,并以时间为序,以作者的思想变化为线索,结构全文的方法。

  3、学习通过几件事表现一个人的思想性格的写法。

  二、课时安排:3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简介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的笔名。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很多,有小说、诗歌、散文、杂文等,都收在《鲁迅全集》里。我们学过他的课文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都选自《朝花夕拾》。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字词

  读准子音: fēihuì yù g?ng yàn jiépōujīhuì piēy?o

  绯荟芋梗咽诘剖畸诲瞥杳

  解词:(16个)

  烂熳:通常写作“烂漫”,这里是颜色鲜明而美丽。

  油光可鉴:这里是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鉴:照。 .

  标致: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斗乱:斗,通“抖”。飞腾杂乱。

  客死:死在异国他乡。

  模胡:即“模糊”,这里是马虎、不讲究。

  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这里指考试不及格。

  不逊:无礼。逊谦逊。 .

  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匿:隐藏。 .

  诘责:质问并责备。

  托辞:借口。

  凄然: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适值:正好遇到。

  小而言之:就小的方面说。

  正人君子: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深恶痛疾:形容对某人某事厌恶到了极点。 .

  2、篇章结构:给课文分段,并写段意。

  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3段):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想,为与藤野先生相识埋下伏笔。

  (1)作者在东京都见到了什么?有何所想?

  (2)本部分最能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句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作者思想感情?

  (3)本部分都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4)第1句话与哪句呼应?

  第二部分(4—35段):作者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相别的过程,高度赞扬藤野先生。

  相识:外貌描写——学识渊博。

  语言描写——和蔼、平易近人。

  留级学生介绍——生活简朴。

  相处:四件事

  (1)添改讲义:自始至终,认真负责。

  (2)纠正血管图:治学严谨,循循善诱。

  (3)关心我的解剖实习:关心我,没有民族偏见。

  (4)了解中国女人裹脚:实事求是。

  其他

  (5)匿名信事件:日本“爱国青年”有民族偏见。与藤野对比。

  (6)看电影:弃医从文,离开藤野先生。

  相别:(略)

  第三部分(36—38段):作者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激励我去奋斗。

  (1)作者是怎样怀念藤野先生的?

  时时记起他。

  珍藏他修改过的讲义。

  挂上他的照相。

  多写战斗的文章。

  (2)“良心”指什么?

  指爱国的思想和战斗的精神。

  3、回答问题

  (1)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学识渊博;和蔼、平易近人;生活简朴;认真负责、治学严谨、要求严格、善于诱导、关心我、没有民族偏见的人。

  (2)“我”是怎样的一个人?从何处可以看出?

  爱国。从离开东京;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弃医从文等可以看出。

  (3)全文的中心

  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以及要同反动派战斗到底的决心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问题探究

  (1)这篇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为什么要写在东京的清国留学生和日本的“爱国青年”及看电影的事?

  见的藤野先生的原因;与藤野先生无民族偏见对比;离开藤野先生”、弃医从文原因。 这体现了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

  (2)作者在去仙台的路上,一定经过很多地方,但为什么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 记得“日暮里”,是因为作者一想到这三个字,就联想到自己的祖国,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的家国愁思;记得“水户”是因为这里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朱舜水客死的地方。

  (3)作者是怎样怀念藤野先生的?请概括出来。

  时时记起他;把他所修改的讲义装订成三厚本,收藏着;把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北京寓居的东墙上;再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4)散文常常有一条线索贯穿其中,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

  暗线: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暗线。

  四、布置作业

  1、字词各两遍,并牢记。

  2、研讨与练习二。

  附:如何写人?

  不能只写一件事。

  从不同角度(方面)选取典型材料。

  在写人时,多用语言、动作等描写。

  2、我的母亲

  胡适

  一、教学要点

  1、体会作者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孝敬长辈的品质。

  2、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怎样写好一个人。

  3、掌握字词、理解重要语句的作用。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

  胡适,原名胡洪騂(xīng),字适之。学者,倡导文学革命的知名人士。这篇文章是作者中年(40岁)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

  (二)感知课文内容

  1、字词

  (1)读准字音:绉(zhōu)穈(méi)庶(shù)翳(yì)恕(shù)

  (2)解词:(4个)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责罚:处罚。

  下流:这里指卑劣、不道德的意思。

  广漠:广大空旷。

  2、感知课文内容

  (1)全文结构

  第一部分(1—4):写我童年的身体情况和性格特点。

  第二部分(5—12):写母亲对我的言传身教,表现母亲的性格和品质。

  第二部分(13):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激。

  (2)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是怎样的品性?

  概括地说,写了三方面的事:

  ①母亲对我的管教(5——7)——教我做人、催我上学。既慈祥又严格地管束我。(言传) ②母亲处理难事和矛盾(8——11)——

  债主讨债:宽容的度量和善良的品性。

  化解家庭矛盾:容忍、温和的性格。(身教)

  ③“刚气”的一面(12)——不受人格上的侮辱,捍卫自己的名节。(影响)

  (3)作者写了母亲对我的训导,却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的相处情况,你怎样理解? 母亲对我的训导是“言教”,她与家人的相处情况是“身教”。它们共同表现了母亲是我的“恩师”。

  3、理解语句的分寸感

  见课后练习二。

  4、学习写人

  写事 写人

  (1)写清六要素。 (1)不能只写一件事。

  (2)重点写详经过。(2)从不同角度选取典型材料,表现

  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多用语言、动作等描

  (3)在写经过时,要用语言、动作、心理等写。

  描写,突出事的意义。 (3)注意详略得当。

  四、布置作业

  1、字词各2遍。

  2、学习缩写(600——800字)。

  3、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一、教学要点

  1、读课文,积累词语。

  2、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理解标题的双重含义。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积累词语:

  (1)读音:掺和(chān)马鬃(zōng)磨蹭(cèng)脊背(j?) ....

  (2)解词:(3个)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忘本:境遇变好后忘掉自己原来的情况和所以能得到幸福的根源。

  (二)感知课文内容

  1、全文可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引出本文的话题,表明其分量。

  第二部分(2—13段):写我的第一本书,及其相关的事情。

  半本书——同学情真。

  父亲装订书——父子情深。

  到崔家庄念书——大开眼界。

  我的第一本书的来历:考第二——父亲考我——半本书——要回另一半——父装订成两本完整的书。

  补叙读第一本书时的快乐。

  几个读书人的命运——惦记朋友。

  第三部分(14段)照应开头,表达对第一本书的珍视铭记之情。

  2、深入理解本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

  (1)“第一本书”的含义——不仅仅指那半本国语课本,也指我的人生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涵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句中“荒寒的大自然”指什么?

  指当时苦难的生活、恶劣的学习环境、人们不幸的命运。

  (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同时也是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环境,同时也映照了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中心思想:这篇散文,深情地回忆了“我”童年时代读过的第一本书的过程,歌颂了深沉的父子之情,真挚的同学之情以及那段生活对自己人生的重大影响。

  3、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因为童年的生活是苦难,学习环境是恶劣的,人们都在生活的底线上挣扎,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所以说“童年没有幽默”。但童年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辛,也抹不掉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淘气。能和小伙伴一起,和小动物一起又都是快乐的。况且一玩起来就什么困苦都忘了。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

  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

  “枉”是白白地、无价值、无意义的意思。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它不仅表明第一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自学课文生字词,在阅读过程中检查、复习。

  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2.了解文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叙事写人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哈尔威船长在指挥救援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忠于职守、临危不惧、沉着果敢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通过文中哈尔威船长指挥救援的具体表现,体会船长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叙事写人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智力游戏。

  一条木船破了,舱里进满了水,单凭破船本身的浮力已承受不了船上一对夫妻和一个即将成年的儿子的重量,他们又都不会游泳,怎么办?远处有一条船正在驶来,但坐等获救是不可能的。如果你就是船上的那个孩子,请设想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全家人脱离险境。

  二、请同学们看小黑板掌握文章重点字词。

  多音多义字

  翘 qiáo翘首qiào翘板 刹 chànà刹那 shāchē刹车

  丧bēn sāng奔丧 chuí tóu sàng qì垂头丧气 薄 纸很薄、人情薄、薄片薄饼、薄脆“等读báo是表示日常生活事物的复音词。薄弱、稀薄、淡薄、尖嘴薄舌、单薄、厚薄、薄地、薄田、薄酒”等读bó。

  形似字:蓦――暮――幕――墓――慕 湍――揣――踹――瑞――端猝――粹 履――屡――履

  词语:小心翼翼 蓦然 酣睡 失魂落魄 井然有序 巍然 相提并论湍急 你推我搡 猝然 肇祸 蓦地 勉强 屹立

  三、整体感知,畅谈印象

  1.快速浏览课文,初步感受故事内容。

  2.自己读课文,继续感悟。要求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说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初步印象交流。(设计意图)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选择他们最值得说,最值得读的片断,触及心灵的部分交流,实现阅读个性化。学生所读的所说得也正是文章表情达意的部分。

  四、质疑探究,突破难点

  1.在学生初读课文交流印象后,我请学生大胆质疑,归纳并引导学生提出最值得探究的问题之一,也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即“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顺着这一问题围分三步走

  (1)船长在怎样的情况下用枪威胁逃生的人?(要引导学生把当时乱的场面感受到,品味:可怕的`震荡、惊恐万状,求生的人像疯了似的,一片混乱,……)

  创设情景,想象当时的场面,再指导朗读,感受当时紧张危机、混乱的状 这样的后果怎样?(思考得知:死路一条,谁也就不出来)

  (2)船长开始是怎样指挥救助工作的?(结合重点语句: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个人救出去。““那个男人单干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前打死他。”引导:从这简短有力的语言中,悟出点什么?能悟出至少三点:①指挥有方、沉着冷静;②忠于职守,责任感;③保护弱小;

  然后分角色朗读船长和机械师、大副的对话,并对大副下了开枪的命令,体味语句的简洁。感受船长的威严、果断、不可动摇。和他危难时刻首先要保护弱小的做人之道,这时船长的形象已成了伟大灵魂化身,屹立于每个人的脑际中。)

  (3)议一议船长采取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的做法怎么样?

  ①在当时的情况下很必要。因为如果乱下去,可能死路一条,谁也救不出去。

  ②船长用枪威胁男人,是为了救出更多的人,包括男人在内的船上的一切人。结果证明船长没把自己安排在救助人员当中。

  ③船长采取这种做法反映了他的机智,和《跳水》中的船长一样机智。

  以上分三步走探究完第一个问题,重难点基本突破。

  2.探究内容之二

  哈尔威船长在沉没之前,就没有办法救自己吗?

  把结尾部分用字幕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反复读,抓住“钢铁铸成的,纹丝不动” 体会船长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形象;再联系前面船长争分夺秒救助他人的情景,充分认识船长把自己生死置于度外,关心船上每一个生命的崇高品质和伟大情怀,体会他高度责任感、忘我精神和誓与船共存亡的决心。总结船长的高贵品质:忠于职守—舍力救人,与事业共存亡;做人之道—尊重他人生命,优先保护弱势群体,彻底忘我。

  板书设计:

  “诺曼底”号遇难记

  指挥有方、沉着冷静 忠于职守,责任感 保护弱小

语文教案 篇4

  伤仲永

  以下为正文:

  教材分析:本课在初中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这个单元安排的就是以成长为主题的课文。本文通过讲述由神童变为常人的故事引起人深深的思考。

  简介《伤仲永》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一篇议论文。讲述了方仲永由一个神童变化成一个普通人的经历,然后由此引发议论,表达了对这位神童的惋惜之情。

  教学本文,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方仲永会有这样的转变?我们应该从中汲取哪些教训?可以让学生就方仲永的'故事本身谈自己的想法。理解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备课反思:本文以前放入教材时,只节选了前两段,没有第三段的议论,学后也会有所领悟,但可能体会要肤浅。加上本段,学生学习有难度,但结合学生的成长教育极有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正处在成长阶段,与方仲永年龄相仿,是进行教育的好教材。很多学生喜欢学习古文,尤其对情节有趣的文章更感兴趣。教学中注意调动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并给予学法指导。

  教学/学习目标极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第二部分第十二条中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学习目标:

  知识:学习并掌握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

  能力:能够顺畅朗读课文,提高准确翻译课文的能力。

  德育: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认识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采用三步入境法。

  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内容和活动过程:

  教学准备阶段: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解决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简介作者,解释文题。

  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发明大王,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到底什么是天才妮?他的这句名言就是最恰当的解释。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结果最终沦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人。

  简介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宇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

语文教案 篇5

  一、学习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4段的.内容。

  (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么样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的动作。

  (2)出示卡片: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讨论:

  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小结:司马光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得(dé)”的读音。

  (2)让学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二、朗读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语文教案 篇6

  教案内容: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记籍要有选择和如何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作记号,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3、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

  2、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

  3、让学生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记籍要有选择和如何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

  三、课前准备

  一排用书夹夹好的书。(约15本左右,并分成三至四类摆放)

  四、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的关于书籍的名言一定不少吧,谁想来说说?

  教师补充: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确实,一部好的作品,就如同一本好的生活教科书,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和气质,叫人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知识就如浩瀚的海洋,一个人一生不可能把所有的书读完,更何况书也有好书和坏书之分,这就决定了我们读书要有选择。(板书课题:读书要有选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选择我们所需要的书籍。

  五、指导学生选择图书

  1、了解选择图书的渠道

  (1)过渡:从哪儿可以得到我们所需要的图书呢?

  (2)指导学生看第1页上面的插图,说说这些同学在哪儿选择图书。

  你们平时又是怎样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的呢?(指名说)

  2、指导学生应如何选择图书

  (1)过渡:应该如何选择图书呢?我们来看第1页最上面的图,这位同学是根据什么选择图书的呢?

  (2)教师讲述:为了方便读者选择图书,图书馆(室)或书店的图书都是分类摆放的,比如《学生辞海》就是“字典、辞典”类的,《故事大王》就是“故事”类的,《十万个为什么》就是“科学”类的。我们要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书,首先要确定是属于哪一类,然后在书架上按类查找。

  (3)过渡:确定好自己所需图书是哪一类后,又应该怎样在书架上查找我们自己所需要的书呢?

  (4)教师出示一排用书夹夹好的书,从中轻轻抽出一本书,边指边讲述:哪儿是封面,哪儿是书脊,书脊告诉了我们书名,我们可以通过看书脊上的书名确定是否是自己需要的书,不必一本本拿下来看封面上的书名。

  (5)指导学生观察书上第1页上面的圆形特写图。找到自己需要的.书以后,应该怎样拿书?怎样放回去?为什么要这样拿书呢?(指名说)

  小结:找到自己需要的书后,要从书架上轻轻抽出来,也要轻轻放回去,防止图书卷角,保持图书整洁。

  (6)指导学生观察第1页下面的图。

  谁来说说图上这位同学在干什么?(指名说)

  小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以后,还要打开看一看内容提要或者大致浏览一下内容,以便最后确定是否购买或借阅,如果不合适可以重新选择。

  (7)教师示范。

  教师按刚才讲述的方法,示范从讲台上的一排书中选取一本书。

  (8)学生练习。

  1.学习了该如何来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书,大家都掌握方法了吗?我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为大家做个示范,选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谁愿意给大家做示范?(指名上台)其他同学一起仔细观察这位同学做得对不对,如果有错误一起给他指出来。

  他做得怎样?(生评价)还有谁要来给大家做一下示范?

  2.下面同桌把自己的书拿到桌上,对你的同桌提出要求,让他选一本书,看看他做得对不对?

  四: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读书要有选择,并且掌握了选择图书的方法。在课外,我们要逐步养成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的好习惯,从而开拓自己的视野。

  五:布置作业:

  课后,请大家去学校的图书馆或在家长陪同下到新华书店自己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书。

  六、板书

  读书要有选择

  一、确定自己需要的书

  二、到图书馆借阅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理念:

  1、生字的学习要注意倡导生生合作、师生合作。

  2、教给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力。比如:喜欢哪个动物就读哪个动物说的话,通过自己的朗读,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在受到别人称赞后发生的变化及产生的意向不到的结果。

  3、抓住课文的趣味性,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和表演,使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展示。

  4、注意培养语文实践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采、背”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刺猬、小獾相互称赞带来的欢乐。

  3、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明白“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学习重点:能主动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称赞别人。

  学习准备:刺猬、小獾头饰,生字卡片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8课称赞

  播放课文录音并配图片。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整体上体会课文的情感)

  二、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中谁因受到称赞而非常快乐或因受到称赞而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2、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语句进行品读,体会、感悟,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出示重点语句并配有图片进行品读、体会)

  (1)“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肯定别人的点滴进步)

  (2)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受到称赞而树立了自信)

  (3)“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好心情带来的奇效)

  (4)略。

  4、找榜样:

  在这个故事中,小刺猬和小獾谁是你学习的榜样?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

  小结:同学们,在生活中,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人,往往善于称赞别人。即使别人存在问题较多,也能给予应有的肯定。你看,本课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那么你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呢?谈一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受到称赞时的心情及受到的意外收获)

  三、学一学、夸一夸。

  1、我们也来向小刺猬和小獾学一学,称赞一下我们班的同学,你看看你要表扬谁,表扬他什么?(指名发言)

  2、看到班里同学有进步时,我会说————————

  3、在家里,我会这样称赞家人。

  当妈妈做了我喜欢的菜时,我想说——————————

  当—————————时,我想说——————————

  三、再读课文,引导学生质疑。

  四、课堂小结

  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要先学会称赞别人。

  教后小结:

  板书设计:

  (消除疲劳)刺猬---称赞----小獾(自信)

  教后小结:

  上完这节课我的感觉还是不错,尽管很多内容没有处理好,句子的处理不到位,有很多废话,很多细节的处理出现了问题,好的课件没有应有等等。总之,问题很多很多。但是,自我感觉整节课我还是都和学生紧紧在一起,一起交流,一起探讨问题,师生融为一体,一起走进了教材。

  重建:如果我再上这节课,总的思路不变,我会在第二部分引导学生抓重点句子上下功夫,多读、多体会、感悟,体会小刺猬、小獾互相称赞带来的收获,从而懂得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人,往往善于称赞别人。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即使问题较多的人,我们也要给予应有的肯定,这样才能使人不断进步或因受到称赞而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最后,引导学生再次欣赏课文或朗读全文后,提出质疑,全面理解全文内容。

  衷心希望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的建议!!谢谢!!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经典】08-14

【精选】语文教案08-03

(经典)语文教案07-24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精选】07-27

[精选]语文教案07-22

语文教案[精选]07-24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精选)语文教案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