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13 08:16:27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敢和高手比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兔妈妈最后说的一句话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 生字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三教时

  第一教时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初知课文的大意。

  2、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认识新偏旁。

  二、教学重难点:

  初知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三、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

  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各自拼读。

  2、指名拼读。提问:这个题目,告诉我们什么?大家还想提出哪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看课文上面的图,说说图上的内容。

  2、指名回答:这篇课文说的`是谁发奖品?发给谁?为什么发给他?

  3、再次自读课文,标出各自然段的序号,画出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带上音节)

  练习提参加乌龟冠军敢

  蘑菇临走嘱咐得地

  4、自主拼读,同座对练,互相指正。

  5、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拼读,领读。

  6、问:上面这些词语,哪些你们已经弄懂了它们的意思?说说你是怎么弄懂的?

  7、学生发言。

  (1)看软件理解:

  乌龟提蘑菇

  (2)练习联系上下文理解:

  练习参加

  (8)自主记忆生字:谁已经想出好办法?

  学生回答。

  歌诀法:敢、参、练

  部件法:军、加

  减一减:乌

  换一换:提

  (三)布置作业

  1、认读、熟记、练习生字词。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教学要求:

  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初步理解敢和高手比的道理。

  把课文改编成刻本剧。

  二、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敢和高手比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认读生字词。

  练习提参加乌龟冠军敢

  蘑菇临走嘱咐得地

  2、根据说出的歌诀写出适当的字:

  (1)横折在耳上,右边反文旁。()

  (2)丝字头,三撇从上写到下。()

  3、指名朗读。

  (二)讲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怎样来表演课文内容。

  2、演一演。

  3、议一议:

  (1)表演得怎样?

  (2)为什么这个大蘑菇应该奖给小百兔?

  (3)理解“出色、得意、所有”的意思。

  4、读一读

  (1)自主读文。

  (2)学生质疑。

  (三)布置作业

  1、按课文内容填空。

  (1)我跟()赛跑,他们都跑得比我快。()说。

  (2)小黑兔()问:“我今天得了冠(),为什么把大蘑菇给小白兔?”

  (3)“我的好孩子,”兔妈妈亲了亲小白兔,从篮子里挑出()蘑菇,“这是()奖品。”

  2、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三教时

  一、教学要求:

  1、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导写字,能把生字正确、端正、匀称地写在田字格中。

  二、教学重难点:

  进行朗读、写字指导。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按课文内容口头填空。

  (1)小白兔比赛的对手是(),落在后面的是()。

  (2)小黑兔比赛的对手是(),小黑兔得了()。

  (3)兔妈妈把大蘑菇奖给了(),因为他()。

  (二)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1、四人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体会每个角色的思想感情和说话的语气,并交流。

  2、这篇课文一共三个角色,你能读好哪个角色?

  3、分配角色,朗读课文。

  (三)写字指导

  1、揭示生字:习乌加军参练敢提

  2、指名读生字。

  3、自主学习,说说这些字的注意点。

  4、归纳:

  习:独体字,横折钩略呈斜势。

  乌:独体字,第二笔是横折钩。

  加、练、敢、提:左右结构。

  军:上下结构。第六笔是竖。

  (四)布置作业

  1、描红练习。

  2、练习分角色朗读。

  板书:

  蘑菇该奖给谁

  跟谁比 结果 奖 给 谁

  小白兔 马 落在后面 ? (敢和高手比)

  小黑兔 乌龟 得了第一 为什么?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是一首描写陨石知识的诗歌,语言流畅,通俗易懂。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同学了解陨石的奇妙,激发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同学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天外来客——陨石的资料,培养同学搜集资料的能力,激发同学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积累词语,并能灵活运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读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三、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天外来客——陨石的资料,激发同学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谈“石”激趣,导入新课。

  1、谈“石”导入

  同学们,这是一个“石”字,谁能变个字形小魔术,在它的上、下、左、右任意一边加一局部,使其成为一个新字?(同学自由说)一个小小的“石”字就这么有趣,大自然中的石头就更有趣了。

  [以游戏方式导入新课,使同学在课开始就充溢兴趣]

  2、教师出示“宇宙来客”陨石图

  同学们请看,这是一块石头,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同学谈自身的发现:这是一块巨大的石头,它上面写着醒目的.四个大字“宇宙来客”……)的确,这不是一块一般的石头,它来自浩瀚的宇宙,是天外来客(板书:天外来客)它的名字叫陨石(板书:陨石)

  [教师出示“宇宙来客”陨石图,巨大的石块,赫然醒目的“宇宙来客”四个大字,给同学视觉带来巨大的冲击,同学的好奇心被激发,探索欲望增强。]

  (二)展示资料,了解陨石

  1、关于陨石你了解了哪些知识?同学展示搜集的资料。

  2、教师展示资料: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出示:流星雨)1976年 3月8日,在俺国吉林省下了一场奇特的雨,从天空中降落下来的不是雨滴,而是大块的石头,景象十分壮观,这就是流星雨。在这次流星雨中降落下来的石头共有100多块,最大的重达1770千克。(出示各种形状的陨石)陨石的形状各异、大小不一,有的如米粒,有的似龟壳,千姿百态。

  [通过展示资料,培养了同学搜集信息的能力,使同学对陨石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学习诗歌做好了铺垫,由于农村同学受条件所限,搜集的资料总是有限的,教师补充一些资料是非常必要的。]

  (三)自读诗歌,整体感知

  1、关于陨石俺们课本上有一首诗歌,同学们想读吗?

  2、同学边读边标出不认识的生字,采用识字方法独立解决,教师引导同学区分重点字词。

  3、同学反复读诗歌,要求:读后告诉大家有什么收获?

  4、同学汇报读书收获,教师对汇报情况进行点评。

  [通过自读诗歌,同学对诗歌进行整体感知]

  (四)

  再读,理解内容

  1、同桌合作读书,要求一人读一小节,读后互相评一评。

  2、同桌合作读展示,集体评议。

  3、教师范读。

  4、同学评价教师朗读情况。

  5、同学自读:注意每句话后最后一个字的读音。

  6、指名读,集体评议。

  7、集体交流读懂的内容。

  (教后补记:俺知道了陨石是石头也是星星、俺知道了陨石是与大气摩擦发生的、俺发现这首诗歌的每小节后的字的读起来非常顺口,让人越读越能读出其中的韵味来……)

  [注重了以读为主,读的形式多样,同桌读、教师读、自身读、指名读,使同学在读中理解内容,感受诗歌的音韵美,让同学在读中感受陨石的奇妙。]

  8、同学质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集体讨论后解答。

  [同学的探索欲望一旦被激发,他们的潜能是无穷的]

  (五)

  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想像:假如你是一块陨石,你从遥远的天际来到人间,你想向大家说什么?

  [以童话般的方式让同学来总结,既激发了同学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同学整合信息的能力。]

  2、谈自身的愿望(出示陨石图)面对天外来客—陨石,你想对它说什么?

  [实现同学与文本的对话,使情感得以升华。]

  3、播放歌曲《蓝猫淘气三千问》主题曲。

  教师总结:是啊,只要俺们爱说爱问爱动脑,天下的事情就能明了,让俺们带着心中大大的问号,继续去探索大自然无穷的奥妙!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把握文章思想内容及主旨,体会文章中的大量诗文,拓展思维空间。

  ②过程与方法:体会西方大量引用诗文、史料、典故的意图。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为乡土情结赋予的时代内涵。

  学习重点难点:

  ①学习文中相关诗文,拓展思维空间:体会乡土情结的文化内涵和时代内涵。

  ②准确解读“乡土情结”的'文化意蕴和时代内涵,在编者评点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思考。学生自己写出文中引用诗文诗词的原文,进行拓展阅读。

  方法点拨:学会用评点的方法解读文章。理清文章的总体思路,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和其他文章作比较阅读。

  课型:自学自测

  ㈠、自学要求:查字典,扫清文字障碍,准确解释生词;根据课文注释,了解相关文学常识;记住课文中引用诗文。

  ㈡、自测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魂牵梦萦() 酒阑灯灺( ) 忐忑不安( ) 怯生生( )

  搭讪( ) 悠邈( ) 褪色( ) 崎岖( )

  田堘篱角( ) 三匝( ) 侘傺( ) 铩羽而归( )

  门扉( ) 怡然自得( ) 谪居( ) 欷歔( )

  发韧( ) 含辛茹苦( ) 桑梓( ) 蕞尔( )

  翰苑( ) 濠水( ) 屹立( )

  2、辨析下面形近字并组词:

  啜( ) 娇( ) 寥( )

  掇( ) 骄( ) 廖( )

  缀( ) 矫( ) 谬( )

  辍( ) 戮( )

  缔( ) 稍( )

  谛( ) 梢( )

  蒂( )

  3、解释下列词语:

  功败垂成:

  流离失所:

  情不自禁:

  根深蒂固:

  返本还原:

  寄人篱下:

  发韧:

  方兴未艾:

  悲欢离合::

  桑梓:

  休戚相关:

  含辛茹苦:

  风雨同舟:

  屹立:

  铩羽而归:

  愁肠百结:

  4、文学常识: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懂得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存”、“坚持不懈”和“用心致志”的道理。

  二、掌握积存12个文言常用实词: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3个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6个古字通假字: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

  三、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和论证方法机动的写作特点。

  教学假想

  一、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抓住提示论点的关键语句和用以论述的比喻,明确本文论点和论证方法,揭示作品的思想性和写作特点。同时,落实重、难点与分析段落层次相结合,以利于学生懂得论述的角度和设喻的几种形式。

  二、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文言虚实词,先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结合课文语境,懂得其意义和用法,接着通过课堂点拨、完成课后“考虑和练习”以及熟读、背诵,切实掌握。

  三、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注意文言实词的.古字通假、古今异义、单音词和双音词等现象。

  教时安排:

  用两课时教完。课前要求学生对照注释初读课文。第一课时,重点弄通文字,初步懂得内容。第二课时,理清层次,加深对内容的懂得,并研究写作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介绍作者,解题;

  2、正音正字;

  3、懂得本文的重点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4、翻译课文。

  教学步骤

  1、导人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课文《为学》导人,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

  2、简介作者:(见教参)

  3、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劝:“劝勉”的意思。

  繁体字“勸”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差不多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标题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结束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崇高的品德。

  4、范读课文,学生正音正字。

  5、指导学生处理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

  给6个通假字、12个重点文言常用实词圈点加注,懂得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并懂得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的用法。学生对照注解,自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学生不明白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6、教读:

  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

  君子曰:学不能够已。(已,结束,学习不能够结束,不能够放松,不能够半途而废。)

  开门见山,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揭示了题旨。

  第2段,解释学习的重要意义。分三层连用比喻,证明学习的重要意义。

  (1)青,取之于(从)蓝,而(却)青于(比)蓝;冰,水为(凝成)之,而(却)寒(冷)于(比)水。(也解释学习能够使人提高自个儿、转变自个儿。)

  (2)木直中(合乎)绳(墨线),輮(烤弯)以(把……)为(作成)轮,其曲(曲度)中(合乎)规。虽有(又)槁暴(晒干),不复(再能)挺(直)者(的缘由),輮(火烤)使之(它)然(这样)也。(解释学习能够转变人的习性,使之向好的方面发展变化。)

  (3)故(所以)木受绳(经墨线量过)则直,金就砺(放磨石,上磨过)则利,君子博学而日(每日)参省(检查省察)乎(于)己,则知(智)明而行(行为)无过矣。(解释学习能够使人增长智慧,提高品德修养。)

  正因为学习有这样的重要意义,所以“学不能够已”。

  第3段:解释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一段运用比喻,从3个侧面证明只要擅长学习,擅长假物,就能使人成为有才德的君子,接着得出结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吾尝(曾经)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片刻)之所学也;吾尝肢(踮起脚跟)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看得广)也。(学、思对照,强调了学习的作用;跛望与登高对照,登高的收获大。两例证明运用学习、运用外物的作用。)

  (2)登高而招(招手),臂非加长也,而见者(看的人)远(远也看得见);顺风而呼(呼喊),声非加疾(快)也,而闻者(听的人)彰(听得更清楚)。(两例证明运用自然条件的作用。)

  (3)假(借助)舆马者(的人),非利足(快脚)也,而致(达到)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善游)也,而绝(横渡)江河。(两例证明运用工具的作用。)

  (4)君子生(性)非异也,善假(运用)于(对)物(外物)也。

  连用比喻,得出结论:那些有才德的君子,生来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啥两样(生非异也),只是由于他擅长运用学得的知识和本事,擅长运用处界条件补充自身的不足,不断提高自个儿,所以才成为君子的。

  正因为学习有这样重要的作用,所以“学不能够已”,不可放松。

  第4段,解释学习应持的方法和态度。这一段也分三层,论述学习必须不断积存、坚持不懈、用心致志。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于此);积水成渊(深潭),蛟龙生焉;积善成德(形成良好的品德),而神明自得(自然获得),圣心(圣人思想)备(也就具备)焉。(积土积水两喻,从正面强调学习要靠积存,并引出结论:圣人是靠“积善成德’’培养了“圣心”。)

  故(所以)不积跬(半步)步,无以(没有用来……的方法)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跬步、小流两喻,又从反面强调了积存。正反对照,解释学习必须不断积存。)

  (2)骐骥(骏马)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劣马)十驾(拉车走十天),功在不舍。锲(刻)而舍(放弃)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骐骥与驽马对照,朽木与金石对照,从反正两面论证学习取决于后天努力,要靠坚持不懈。)

  (3)蚓(蚯蚓)无帮凶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泥)土,下饮黄泉(地下泉水),用心一(专一)也。蟹六跪(腿)而二螯(蟹钳),非蛇鳝之穴无可寄予(居住存身)者,用心躁(浮躁不专)也。(蚓蟹对照,从正反两面论证学习要用心致志。)

  全段由强调“积”,到论证“不舍”,最后来归结到“用心一”。层层递进,表明学习的方法和应有的态度。进一步证明“学不能够已”,不可松散,不可半途而废。

  7、巩固:学生自读课文,自行口译,要能字句落实。学生提问不明白的问题,教师解答。

  8、安排作业:背诵全文;完成书后练习。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巩固识字,并引导发现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2、辨认3组多音字,在不同的词句中选择其正确读音。

  3、朗读短语,逐步形成积累的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感受大海的美丽。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又到了“我的发现”时间了。这一次,我们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二、我会认

  1、把带有四种偏旁的字打乱顺序贴在黑板上,学生先自由读,然后做分组游戏。

  2、学生自由读一读,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发现。

  3、交流发现:

  每一行的字都有一个相同的'偏旁。

  (相机在四行字的前面板书四个偏旁)

  还发现了什么?能举个例子吗?

  (提手旁与手有关,如“摇”要用用来摇……)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字的偏旁与宇的意思有关。

  4、用这种方法你又认识了哪些字呢?

  (多种形式读“我会认”中的生字)

  5、你还认识有这四个偏旁的字吗?

  (小组互相讨论,进行汇报)

  三、我会读

  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三个句子,你们读一读,看看大家还能发现什么?

  1、出示含有多音字的三个句子,分小组读一读。

  2、指名读: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句子里有两个字是一样的,但读音却不一样)

  对了,这就是我们说的多音字。

  3、用它们不同的音来说说不同的词。

  4、你还知道哪些多音字?

  (交流、巩固学过的多音字)

  四、生活识字

  老师展示拍摄的照片──学生熟悉的街道和校园。引导学生认读照片上的生字,鼓励学生平时留意身边的汉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01-29

语文教案01-31

语文教案01-31

语文教案01-31

语文教案01-31

语文教案02-01

语文教案02-01

语文教案02-04

语文教案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