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搭石》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搭石》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作者刘章的家乡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弯弯地从几个村庄之间流过,在与乡间小路交会之处就有几块形态不一的石头跨过小溪。这就是——搭石(示题)
这一块块搭石有什么用?(让人们走过小溪)它不但联结这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出示中心句: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为什么说它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呢?让我们默读2-4节,走进这个美丽的小山村。你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了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边读边用曲线划出来。
二、学习2-4自然段(读文交流)
1、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①你为什么选这句话?
②从哪些词语里找到乡亲们的勤劳?(早早、唯独、谴责)
③他们会怎么说呢?指名读一读。 板书:美
▲ 师:这里的人们很勤劳,就象一排排搭石,(读中心句)
2、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着急赶路,只要发现哪块石头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为他人着想)
哦——请大家轻声得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想,看在你的脑海中都出现了哪些画面?(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时、挑到了满意的搭石时、满意离去时)
那位上了点年岁的人,当发现搭石不平稳了,他会怎样想?
这时他又怎么样做?你能想象出他调整搭石的画面吗?
为什么要踏上几个来回?
要是还不稳呢?要调整到什么样子才走?从哪里看出来?(直到满意了 )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你觉得他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板书:奉献美)
调整搭石,让我们看到家乡老人的善良、纯朴、勤劳、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就像是一排排搭石,(读中心句)
3、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从哪里看出这一行人的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其实,平时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发生,你发现了吗?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做广播操,唱国歌时整齐嘹亮的声音……老师从大家整齐协调的动作中看出同学们朝气蓬勃,而这些乡亲们踏踏的脚步声和着悦耳的流水声,演奏出了一曲优美的音乐。
谁能把这段话读得像音乐一样美?
这情景不但是一曲音乐,还是一幅美丽画,画里有什么?一起来感受这人与景和谐的'美。(板书:和谐美)
画面美,音乐美,而家乡的人——更美!怪不得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读中心句)
4、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向背而行。
这样的举动让你感受到什么?
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平常的事情。但这平常的小事却感动了我们。你会怎么去读呢?指名读。
请同桌同学面对面,一起读读这句话。
这样让我们感动的事,在小小的搭石上经常出现,看来在那里“谦让”已成为一种习惯,这看不见的美撞击着我们的心灵,我们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叹(读中心句)。
5、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理所当然”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语说就是“应该”。
课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说说你的感受。(板书:敬老)
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
乡亲们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让人敬佩的心灵美,相信我们班的同学的心灵也很美,正如这一排排搭石: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同学们美好的情感。
师:同学们,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情感纽带,难怪课文中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而说是风景美还不如说是家乡的人——更美!
老师希望我们班的同学,能够成我们马站小学的一道风景,大家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板书设计:
21
景 人
搭石
美 美 奉献
和谐
谦让
敬老
《搭石》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脱鞋绾裤、猛涨、懒惰、俗语、平衡、平稳、协调有序、伏下”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脱鞋绾裤”。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搭石” 的意思。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节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
2、读通课文,领悟“搭石”的意思。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看:(课件出示)横跨在河两岸上的桥多美啊?谁来说说桥有什么作用呢?
生:(连结河两岸的交通)
师:对了,桥的作用我们都知道了,但作者刘章爷爷没有去赞美雄伟壮丽的.大桥,也没去描绘古老的桥梁,而是想念起了他家乡小河里面那一座不起眼的石头桥,那么,这石头桥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呢?你们想去了解吗?想就跟老师一起来欣赏21课《搭石》(课件出示)
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21课,自由地把课文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通课文,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1、看看同学们读课文的效果。
2、检查学生学习生字情况。
师:同学们读书的方法真多!看看,老师在课文中找了这么多新的词语,谁愿意来读读。
(课件出示:山洪暴发 猛涨 懒惰 脱鞋绾裤 平稳 俗语 协调有序 平衡 伏下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理所当然) A、指名学生读。 B、全班读
C、去拼音读(学生站起来读)
D、小组读 E、读生字
师:真厉害,你觉得这些字当中哪个字最容易写错?
生:说
师:板书难写的字(暴、裤)学生跟着书空。
师:同学们请再读读词语。想牢记它吗?让学生写写。 A、学生在本子上写字,每个写1个。
师:同学们写得非常认真,字体也很棒!我们把这些生字词语放进课文中去读读,好吗?学生分组比赛来读书。(指组读,老师评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解决疑问
师:刚才大家都读过课文了,谁能告诉老师,什么叫搭石?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吗?
(随着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生再读) 师:家乡的人们是怎样挑选石头的呢?又怎样摆放的呢?
生:回答
师:对,这就是搭石了。(多媒体出示搭石图,同时教师画板书)
师:同学们,搭石这么重要,我们再来读读。
师: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出示: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课件出示:脱鞋绾裤。
问:你知道这个词的意思?
生回答,出来用动作演示。
①“绾”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卷起来的意思。)
②全班学生一起做“脱鞋绾裤”的动作。
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学生说:脱鞋绾裤),收工就必须--(学生说:脱鞋绾裤),赶集就必须--(学生说:脱鞋绾裤),访友就必须—(学生说:脱鞋绾裤),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感觉到了什么?
生:回答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是啊!那还大多在夏天,可秋凉以后,家乡的人们就必须走搭石过小溪,了解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生齐读)
师:读了课文,那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生:回答
师:你们说的不错,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去品味这看得见,看不见的美呢?下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刘章爷爷,跟家乡的人们一起去走走搭石。
板书:
21
搭石
家乡的一道风景
《搭石》教案3
教材分析:《搭石》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是著名乡土诗人刘章所作的一篇散文。走进这篇散文,迎面而来的是清新自然的乡土气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副副平凡而又耐人寻味的画面:秋凉以后,乡亲们不约而同摆搭石,忧人之忧调搭石,协调有序走搭石,同到溪边让搭石。几幅画面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感到情致淳厚。
教学目标:
1、弄清什么是搭石,感悟作者家乡搭石的美;
2、通过对重点词语“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的理解,体会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善于从生活细节中发现情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3、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围绕一道风景,层层深入地研读乡亲们走搭石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搭石。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配乐)上节课,孩子们初步学习了《搭
石》这篇课文,知道了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很美。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可以作者每每回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美丽的地方,一起去走走搭石,感受它的平凡和美丽。(看板书——21 搭石,齐读)
2、孩子们,上节课学习的生词都记住了吗?我们有节奏的读,(两个字的词)变换节奏(四字个词)真棒,读出了词语的节奏美。回忆一下,你都记住了哪些四字词语(生:我记住了….师:写下来,我也说一个,说意思,根据这个意思应该写出哪个词语?写下来)(只出示听写的词语,自行改正)全对的举手,祝贺你们,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得非常好。错误的马上改正。
(设计意图:良好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在复习生字新词时让学生读出词语的节奏美,在听写本文体现美的词语时,让美在无意中进入孩子们的大脑,同时巧妙地将根据意思写词语的方法在课堂上渗透了。)
二、初读课文,了解搭石
1、打开书103页,浏览一下,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生浏览)主要内容是什么?(生主要内容)(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
2、孩子们,主要内容你们知道的很清楚,还记得上节课的疑问吗?(生:什么是搭石?师打问号,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师打问号)
(设计意图:思考从疑问开始,回忆上节课内容,以疑促思。)
3、要想解决这两个疑问,我们必须再次走进课文,静心阅读,认真思考。首先解决第一个疑问(课件出示一自然段)来,一起读。(齐读)什么是搭石?(生)真聪明,知道用书中的句子来回答问题。什么是搭石?(生)是啊,这些平整方正的石头,加上美丽的小溪,形象地展现出了乡村的自然美。所以,作者说搭石构成了(指板书,生齐读)
4、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又是怎样过小溪的呢?谁能用书上的语句为我们说说?(生发言)
5、师:是啊,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生:脱鞋挽裤);人们收工就必须(生:脱鞋挽裤);人们赶集就必须(生:脱鞋挽裤);人们访友就必须(生:脱鞋挽裤);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生:脱鞋挽裤)。一次又一次地脱鞋挽裤,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生谈体会,可能有:不方便、麻烦等)的确,如果没有搭石,人们过小溪会不便,甚至是辛苦。所以说,没有搭石就没有(指板书,生齐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学,在阅读实践中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变换条件引读“脱鞋挽裤”,引导学生从正反两面体会搭石,让学生读出搭石为人们带来的方便,搭石之美逐步浮出文字。)
6、师:看,我们静心阅读,认真思考,很快就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边说边擦去第一个问号)可无非就是一块块平常的石头,作者怎么会觉得它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呢?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二个疑问,(指板书)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怎么办?(生:再次
走进课文)对呀,带着第2个疑问再次走进课文2---4自然段,静心阅读,认真思考,为什么说搭石是家乡的一道风景?(生默读课文,谈体会。)孩子,你说的真好,是从文中的哪个自然段体会到的`(生,课件出示学生说的句子)
三、研读课文,体会美丽
研读内容预设以下几个方面,教学顺序将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安排。具体教学内容视学情和课堂生成情况灵活处理。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一)研读重点一:“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课件出示)
1、学生谈体会,引导学生抓住“无论”、“只要”、“一定”、“直到”等词语,感悟家乡老人的可亲可敬,(生谈体会: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师鼓励:你学会了抓关键词来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真棒!
2、引导学生在想象画面的同时想一想不到:①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又会怎样?②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③满意离去时,又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通过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心灵美(生谈体会)。师鼓励,来,带着体会一起读(齐读)这种无私奉献的美的确构成了(指板书,生齐读)孩子们,我们写作的时候也要学习能恰当的运用关联词,这样会增强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和用词的精妙,训练学生理解
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研读重点二:“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当学生读到这段话,并简单地说出自己的体会时,师鼓励:这个多音字你读得真准,我们来给它组组词。
(设计意思:引导学生学会遇到多音字就应该联系上下文,判断它的正确读音。)
2、孩子们,这些句子中哪些词语让你体会到搭石的美呢?(生: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两个词的确很美,尤其是“人影绰绰”这个词,(贴词语卡片一)咱们以前很少见。孩子们看,“绰”有三种意思(出示课件)在这个词语中“绰”字是什么意思?(生)你能把“绰”的意思放入词语,谈谈对词语的体会吗?(生)孩子,你学会了抓关键字体会词语的意思,体会到了水光、人影两相刻的美,真棒!(贴学习方法卡片一)那“清波漾漾”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贴词语卡片二)生)说得真美,你学会了用想象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词语(贴学习方法卡片二)能美美地读读这两个词语吗?(生)来,一起读(齐读)读得多美呀,多美的画面啊,这,就是家乡的自然美,所以作者说搭石构成了(指板书,生齐读)。
3、还有哪个词也体现了美呢?(生:协调有序)(贴词语卡片三)书中的哪个句子描写了“协调有序”的画面呢?(生,课件出示)了不起,孩子,这样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好方法。(贴学习方法卡片三)让我们一起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前面的、后面的;(3组)”(怎么不走呀?)“前面的------后面的------(3组)”原
来这样默契、有序的动作就叫做(生:协调有序)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生:轻快的音乐)乡亲们不仅踏出了音乐美,还踏出了和谐美。
4、是啊,这既像一幅美丽的画,又像一首奇丽的小诗。(课件出示诗)谁能为我们读一读。(抽读,鼓掌)师引读:孩子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生活了13年,每一年都有两百多天是走在搭石上,每一天他要走上62道搭石,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生齐读课件出示的语句)孩子们想着画面读这段文字读得真美,其实想象画面也是帮助我们体会语境的好方法。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走出了画面美,体现了家乡人们的和谐美,搭石的确构成了(指板书,生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理解词语等方式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从中发现美、体会美、感受美。学生用朗读将这美好的画面呈现在了大家面前。这样一来,学生更从语言的背后看到了一幅和谐之美的画面。)
(三)研读重点三:“如果两个人面对面同时来到溪边??才相背而行。”
1、一行人走搭石是一道风景,当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课件出示描写两个同到溪边的语句)我想问问,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其他同学体会到了什么?(生:“谦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的“谦让美”(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感受“搭石”,从而走进淳朴
的民情,感受美好的民风。)
2、师质疑:假如遇上年轻人和老人来走搭石,那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生回答,课件出示学生朗读的句子“假如遇上了老人??理所当然的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文本的空白点进行想象,进行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的训练。)
3、“伏”是本课的生字,这个字让我听着心头轻轻一颤。瞧,它的左边是(生:一个人),右边是(生:一条犬)是的,在甲骨文时代,犬是人类最崇敬的一种向征,左边的人弯得是那样的恭敬,弯得是那样的心甘情愿(课件演变“伏”字)这个字放在这幅画面中,咱们再来体会体会。读着读着有的词语也会在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生自由朗读)
4、哪个词语也让你的心头轻轻一颤?(生举手回答“理所当然”)文中的理所当然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生:背老人过小溪)现在我是那位老人,我想问问年轻人,过了小溪之后,你们需要我向你们千恩万谢吗?(生:不需要)为什么?(生回答“理所当然”)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教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边读边想象文字描写的画面;抓关键词谈体会;联系上下文谈体会;进行个性化朗读等。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设身处地、入境入情地读书。)
5、是啊,年轻人不需要老人的千恩万谢。听了你们的回答,我仿佛看到了这位老人年轻时,也伏下身子去背别的老人,因为这是(生:“理所当然”),当那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会有(生:别的年轻人
来背他)因为这是(生:“理所当然”)从家乡人们眼中的“理所当然”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这种尊老、敬老、爱老的美好心灵的确是(指板书读)(配乐)多么温馨的画面啊,一块块搭石上仅仅就是书中描写的这几个画面吗?让我们来到小溪边看一看,描绘出更多、更美的画面!来,写一写吧!(生动笔写后,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朗读中读出诗意,品出画面,悟出美感。之后,从读学写,掌握规律,以读促写,逐步提高。)
7、透过这个“伏”字,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家乡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感受到了家乡人们美好的(生:心灵)是啊,这些看得见的乡村自然美,和看不见的和谐美、心灵美,不仅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还使这道风景变得更加(生:美丽板书,擦问号)
四、回归课文,整体感悟
1、刚才我们用抓关键字、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了词句,弄清了第二个问题,充分感受到了自然美、和谐美、心灵美。让我们再次回味回味。师引读:家乡有一条无名的小溪,每到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便会(课件出示)搭石体现了乡村的自然美。它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瞧,上了点年岁的人(课件出示)真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美。一行人走搭石,走出了和谐美(课件出示)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又描绘出一种谦让美(课件出示)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课件出示)是呀,这些看得见的自然美和看不见的心灵美,让作家刘章爷爷在文章的最后发出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
2、刘章爷爷难忘搭石、赞美搭石,他仅仅是在表达对搭石的赞美吗?(生)是啊,课文以“搭石”为题,它赞美的不仅仅是那些普普通通、平整方正的石头,他还赞美了(生: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种新的写作方法——借物喻人。准确的讲就是借搭石喻家乡的人们,这种写作方法我们以后要学会运用哟!
3、学到这里,我相信“搭石”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了新的诠释,它还是什么(课件出示:搭石是-------。)孩子们,把你们想象的画面定格在纸上吧!(生写,交流5个师表扬)孩子们描绘得真美。
(设计意图:写几个比喻句从而构成一个排比句,更像一首诗。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能感受并体会到小山村的那种淳朴的美,那种人性的美。美在孩子心中流淌。)
4、小结:(展台)是啊(重复学生的诗,指板书)刘章爷爷从不起眼的搭石中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也许我们一生都不曾走过搭,但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却有着许许多多像搭石一样的人,他们是(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这些平凡的搭石,带给了我们感动和温暖,相信,因为有了这一块块搭石,孩子们一定会踏出你们亮丽的人生!
5、课后练笔:.罗丹说过,“这个世界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本文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发现了美,让我们也睁大眼睛去寻找生活中的美吧!(学生口头交流自己生活中发现的美。)
1.小练笔:我眼中的美
用心观察周围的人、事、物,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2.召开“寻美交流会”:学生交流自己的小练笔,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评价、交流、学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自己在平凡生活中发现的美,学习作者用自己的笔表现平凡事物中的美,召开“寻美交流会”,意在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阅读和写作的技巧,把小练笔这一项作业扎实地落实。)
板书:21搭石 ?
家乡的一道(美丽)风景(一个大问号)
《搭石》教案4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
2、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
4、 培养边读书边感悟的能力,初步学习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的方法。
5、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学会从平凡事物中发现美。
重难点:
1、 初步学习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的方法。
2、 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第二教时
教学过程:
一。 引出美:
导言:法国大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述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生活场景的美文,让我们用能够发现美的眼睛,去品味那些生活中的美吧!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十一课《搭石》。
板书:21. 搭石
请大家齐读课题:21.搭石
二。 铺垫美:
谁来说说:什么是“搭石”?
生1:“搭石”就是在水中摆上石头,使人们过河方便。
生2:我是这样理解搭石的:作者的家乡有一条小溪,每当秋季天气变凉水位猛涨的时候,人们就在水中摆上石头,让大家踏过,这就是搭石。
三。 感知美:
(一)。 过渡语:远山萦绕着晨雾,似一幅典雅的水墨丹青;座座农舍掩映于林木之中,更添几分韵味:清澈见底的溪水中一块块搭石稳稳地摆放着,等待人们踏过。家乡的一切,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怎能不撩拨着作者的文思,去发现美,描绘美呢?
板书:美
(二)。请大家把书打开103页,听同学读课文,边听边回忆上节课的内容,作者围绕搭石描绘了那几个生活场景?谁来按顺序说一说?
1、 秋凉之后摆搭石
2、 赶路老人整搭石
3、 协调有序走搭石
4、 溪边止步让搭石
5、 背负老人过搭石
(三)。拿起你们的笔,默默地、细细地读读课文,看看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能够感受到美,觉得它是一道风景,就把那几句话画下来。
(四)。把你画的句子,读一读,一边读,一边体会这其中流淌着的美。
(五)。交流勾画的句子,欣赏“美”。
1、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A、抽读课文,投影出示:我们再来看看众人过搭石是怎样的场景?请一个同学来读课文。
B、引读,感悟。
(1)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冲破晨雾,投向大地的时候,人们早早地来到了小溪边,他们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指名一男生读)
(2)黄昏,夕阳西下,炊烟袅袅,人们收工回家了,一行人说说笑笑地来到了小溪边,他们走搭石时候,动作是(指名一女生读)
(3)天是那么的蓝,云是那么的白,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人们又来走搭石,他们的动作是(全体男同学读)
(4)这是个雨天,秋雨如丝,人们撑着伞,戴着草帽来到了小溪边,他们的动作是(全体女同学读)
C、小结点题:这么多人过搭石,却能做到协调有序,节奏一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和谐有序的美。其实,我们知道过搭石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家乡有句俗语(引读相关句子)一个人过搭石都那么难,你觉得一行人过搭石怎样才能做到“协调有序”?(前面和后面的人互相配合,心中有他人) 板书:和谐
过渡:踏踏的声音,漾漾的清波,绰绰的人影,这是看得见、听得见的具体的“美”。课文中还有许多看不见的“美”,同样也是一道风景。哪些同学找到了?
2、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读一读,比较一下两个语段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投影出示)
(2)想像一下上了点年岁的人他们可能会急着干什么去?
(3)总结引读:同学们设想了种种情况,是的,任何一种情况下,乡亲们只要看到哪块搭石不平稳,都会。所以课文中用了“无论一定会”这样的词语,从这儿你读出了什么?(心中想着别人,热心,助人)
(4)你还能从其他的词语中体会到一些什么?(几个来回,直到,才肯)
(5)激情诵读: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生动的描写,但就是这么平平实实的话语,感动了我们,让我们再来审视一下老人的动作,圈出表示老人动作的词,再一次感受老人那颗善良的心。板书:热心(助人)
3、课文第4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这一段写的又是怎样一幅画面呢?浏览课文后说说看到了那些动人的的画面?
(2)“理所当然”的意思是在你的印象中哪些事情是理所当然的?在课文中,年轻人把什么事看做是理所当然的?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谦让 敬老
(3)还有哪些理所当然的`事呢?小练笔(投影出示)
(4)现在你明白了吗?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这句话)
四、升华,感动于“美” :
这小小的山村,这一个个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体现出生活中这么多看的见,看不见的美,这美,撞击着作者的心灵,让他发出由衷的感叹,让我们齐读文章的最后一句。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他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师: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同学们再来读一读,想一想作者要表达什么感情?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互议。
生:这句话借赞美搭石默默无怨无悔地为乡亲们提供方便,而赞美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乡亲们的这种美,在我们身边不是也有吗?
你身边有没有看似平凡,却体现了心灵美的事呢?
生叙述事例。
感情朗读每五段。
四、拓展延伸,留住“美”
这儿有一首描写美的小诗:“美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美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美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我们来读一读,写一写。
五、最后,老师有几句话送给大家,与大家一起分享。
1、一个不为别人奉献的人,无权要求别人为他奉献。
2、小雨点嘲笑大海没上过天,大海却亲昵地把它揽在怀里。
3、如果每个人都愿意做一块铺路的小砖,未来的道路就会多添一些平坦。
六。 板书设计
秋凉之后摆搭石 勤劳
赶路老人整搭石 助人
21、 搭石(美) 协调有序走搭石 和谐
溪前止步让搭石 谦让
背负老人过搭石 敬老
《搭石》教案5
【设计理念】
针对《搭石》这篇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采用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朗读指导为重点的?导读、练读、评读、赏读?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对文本的"咬文嚼字",力求嚼在经典之处,运用“根据语境判别多音字的读音”、“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抓住关键词语体会画面的美并读出画面的美”、“创编诗歌提升朗读积累语言”“读文句想画面”等学习语言文字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努力体现语言回归课堂这一特色。
【年段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默读;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关键词句,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文章中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本课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3、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一)激趣导入:
(课前听欢快的音乐)师:快乐的心情你准备好了吗?带着这份心情,我们来到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课件配乐,师旁述)同学们请看,这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树木,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以及散落在小溪边的风情民居,但让作者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二)复习旧知:上节课我们已经熟读了课文,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搭石?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复习旧知,是为了从整体入手,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认识搭石,寻找美
(一)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脱鞋绾裤)理解“绾”。
(二)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你体会到了什么?再读什么是搭石。
(三)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自由答。
(四)你们说得都不错,和作家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个描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
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师随机板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意在找出学习课文的切入点,切入点找准了就能统领全文,学生的读、疑、析、议也能轻易激出来了。)
三、重点精读,品味美
师:搭石是怎样的一道风景呢?咱们按课文的叙述顺序来交流交流。
(一)品味“摆搭石”的美
1、你觉得这句美,美在哪?生自由谈自己感悟的美。找你的好伙伴一起来读读。
2、(出示关键词)感受老人摆搭石的美,师读带点的关键词,生接句读。
3、当老人急着赶路,却发现搭石不稳时,他会怎么想呢?指名说。
4、多么淳朴善良的老人啊,他不仅这样想着,还这样做着:(课件出示句子)
他首先(),接着(),然后(),他深情地(),仿佛()。
5、你从老人的身上感悟到了什么呢?指名说:奉献美
(随机板书:奉献美)
6、想读出奉献美的同学,和老师一起来读读吧!(师带生读)
(二)品味“走搭石”的美
1、一行人走搭石
(1)指导读准“行”、“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些字词。
(2)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生自由说。
(随机板书:协调美)
(3)理解“协调有序”:小组模仿走搭石。
(4)“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生谈感受到的美,深情朗读,重点体会“绰”字。
(5)指名朗读此句,其余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6)推荐同学朗读“走搭石”的小诗,师评价总结: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2、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的句子。
(1)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生各抒己见。
(2)重点体会“让对方先走”,感悟每一位乡亲都是这么做的,都具有谦让的美德。 (随机板书:谦让美)
(3)请两位学生上台模仿走搭石,体验谦让美。
(4)分两个大组朗读这几句话,读出感情。
3、青年人和老人走搭石
(1)“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生答。引导多读此句,说说哪个词打动了你?
(2)师生角色扮演“青年人”和“老人”走搭石。
(3)体会“理所当然”,感悟乡亲们的美好感情,更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随机板书:助人美)
(三)展开想象,自由说句式:假如遇上……来走搭石,……。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过渡:还有很多的“假如”,淳朴的民风已经在你心中播下了种子。真是石如其人啊!这样的搭石和这样的乡亲,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卷!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2、在反复的朗读中,悟出无私的搭石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3、总的感悟搭石默默无语的奉献美。
(随机板书: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抓住重点段、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在读读悟悟、想象说话、角色扮演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学生体会了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也体会到了课文表面写的是搭石无私,其实赞颂的是乡亲们的默默无闻与无私奉献。)
四、拓展延伸,联系生活
师:是啊孩子们,搭石这么小的事物中都饱含着美,我们从这篇美妙的文章中发现了作者善
于观察的好习惯,你发现我们身边有美吗?你发现了怎样的美呢?
(生自由说自己发现的生活中的美。)
(设计意图:把课堂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观察,去发现身边的美,说说身边的美,培养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能感受到文中的人性美,更能感受到生活中身边的人性美。)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课文中的美和我们所说的美,其实都是爱的体现。让我们以美的`心去对待他人,以美的语言去温暖他人,以美的行动去感动他人,我们将会发现世界处处充满爱,人生是如此的美好!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激情总结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感染,得到升华。)
六、作业布置
小练笔:写写自己发现的平凡事物中的美。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让学生能活学活用,运用文中的写法,抒发心中的情感,积累并学习运用优美的词句,真正起到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作用,彰显语文特色。)
七、板书设计
21搭 石
奉献美
家乡的一道风景 协调美 爱
谦让美
助人美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的美好品质,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 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师制作ppt, 2、学生准备:读懂课文
一、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搭石有所了解了,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这平凡而美丽的搭石,请同学们静静地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人们走搭石的句子。
(二)朗读课文,体会美
1.师:刚才我看到许多句子都画上了线,咱们来交流交流。
2.生汇报,师相机指导朗读,让学生从朗读中感悟美。
投影句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师:这句话描写了什么人来走搭石? 生:上了点年岁的人。
(2)师:当上了点年岁的人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时,此时他的心情怎样?(着急)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搭石已经摆好了,她为什么还要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这时的心情又怎样呢?(高兴)心里又想写什么呢?(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上了点年的人的行为美。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加深理解上了点年岁的人的行为美,为朗读营造氛围。
(3)指导朗读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这是什么美?(板书:奉献美) 师:这也是?? 生:家乡的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深深地感受老人的那种奉献美。 老师过渡:还找到别的句子吗?
投影句2: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师:刚才是上了点年岁的人来走搭石,现在是?(一行人来走搭石)一行人走搭石有人抢路吗?动作是怎样的?(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2)理解“协调有序”。 ①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生谈) ②让学生通过朗读,试走搭石,感受协调有序的动作美。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对,其实又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 师:体会得真好。这协调有序的动作美我们可以称为和谐美(板书:和谐美)这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走搭石,更好地体会“协调有序”的动作。
(3)你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呢? 生:我从“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体会到画面的美,我感受到水波和人影都很美。
①师:“绰”是生字,它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
绰: A宽;不狭窄 B宽裕;富裕 C形容姿态柔美
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生:我认为是“姿态柔美”的意思。 ②师:不错。
③感情读这两个词语。
【设计意图】渗透双基训练,使学生的基础更扎实。训练学生的想象与表达能力,同时通过这种方法加深学生对这两个词的理解。
④师: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 每当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中悟美。(师范读,指名读,女同学读) 小结: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 生: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把文段诗化,给文本增添美,让学生更容易读出感情,体会美。 老师过渡: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那么两个人面对面走又是怎样的情景呢?用文中的句子来说。 投影句3: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师: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有抢着过吗?(没有)那他们是怎么做的?(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过)我想请两个同学出来表演一下这个情景。谁愿意?
(2)生表演情景。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把文中情景再现,加深学生的理解。 师: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呢?生自由发言。师概括为:谦让美(板书:谦让美)这份美好的情感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3)谁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齐读。) 老师过渡:那么老人和年轻人一起来过搭石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呢?指名说。 投影句
4: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理解“伏”。 透过这个“伏”字,你体会到什么呢?引导学生体会敬老美。
(2)理解“理所当然”。 ①乡亲们把什么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②你认为我们生活中有
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呢?
③感情朗读这句话,读中体会乡亲们的美好情感。(齐读) ④这份美好的情感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小结:其实乡亲们的美好情感还有很多(板书:??)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从 “任人走,任人踏”我们又可以感受到什么呢?(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奉献美
(2)这不紧是搭石所拥有的品质,还是乡亲们美好的品质。
(3)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中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4、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阅读,打破常规课堂阅读模式,使学生乐读,收获更多。
(三)谈收获
师:是啊,美无处不在,有看得见的美,也有看不见的美,作者从平凡的搭石中发现了这么多美,在我们生活中在哪里也可以找到美?对不对? 教师播放课件
1、第一幅图(下雨了,同学们没带伞,那哪些有伞的去遮他)——引导出:谦让美、关爱美 这也是一种美德,请往下看,这是什么?
2、第二幅图(同学篮球赛图片)——引导出:团结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 (四)拓展延伸——走向生活,发现美
1、播放“捐钱”的课件——充满爱心
2、播放“清理校园卫生”的课件 既然有这么多的美,你有没有发现你身边也有这样的美,想一下,告诉大家,简单地告诉大家我也有这样的美。【美在我们身边,点点滴滴,很容易找到。(指名回答)】 学生自由说自己生活中发现的美。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文本的理解,拓展到生活中,通过交流,激发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发现美,创造美。
(五)作业:(小练笔) 同学们,刚才老师每人发了一张纸,今天晚上把你发现的美用写事的方法写下来作为今天的作业。
(六)总结 师:也许有一天家乡的搭石已经不见了,也许有一天家乡铺上路,搭上了桥,但是家乡的人们走搭石那种美却永远的留在人们的心中。同学们,今天我们所学的这些美,其实都是我们这个单元所学的充满一个字。齐说:“爱”。(板书:爱) 同学们,在往后的日子里,希望大家用爱棉对生活,那我们的世界就更加美好了。
【评析:】“美”作为全文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通过本文教学让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板书:
奉献美
和谐美
谦让美
家乡的一道风景 敬老美 爱
关爱美
团结美
??
《搭石》教案6
教学目标:
1、感受人们走搭石的画面美;
2、感受搭石蕴含的人性美,感受上了年岁的人摆搭石的助人为乐的情怀,体会俩人走搭石的谦让,年轻人的尊老爱老的美德;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课文的美;
4、用发现的眼睛观察我们的现实生活,说说自己看到的美丽的风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在课前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读通了课文。在初读这篇课文后,我的脑海里始终浮现出这样的图画(出示情景图)同学们看--(潺潺流水声)这是个美丽的地方。(轻音乐起)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流动的小溪。溪水中有一排整齐方正的石头,人们踩踏着石头过小溪,这石头就是搭石。在作者眼里,最美的就是这家乡的搭石!(板书: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二、提出疑问
出示句子: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齐读句子。风景是供观赏的自然风光、景物,作者家乡的风景是那么优美、迷人,再读。
作者认为家乡的搭石最美。(稍顿)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1、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一道风景呢?
2、搭石美在哪里呢?
三、导学解疑
搭石美在哪里?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研究、一起去感受。
出示自学提示:
a.默读课文2-4自然段。
b.想想:你是从哪儿体会到家乡搭石的美,
把相关的句子用“--”划出来。
c.把自己划出来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想一想:那是一道怎样的风景?
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教师巡视自学情况,收集信息。
1、看得见的风光美
你从哪里看出了搭石美?
(出示句子):
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你从哪里读出了美?①、②可以任意先说。
①一行人走搭石,动作有什么特点?协调有序?(和谐一致,配合得当,动作整齐,不显杂乱)
在这里是说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就紧跟上去,没有人抢路,也没有人突然止步。
我们也一起到搭石上去走走,男生走前面,读“抬起脚来”;女生走后面,读“紧跟上去”。
前面的--
男生:抬起脚来。
后面的--
女生:紧跟上去。
前面的--
男生:抬起脚来。
后面的--
女生:紧跟上去
前面的--
男生:抬起脚来。
后面的--
女生:紧跟上去
整齐的动作,伴随着踏踏的声音。这哪里是在行路啊,分明就是在舞蹈。再读--
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②你还从这段话哪里感受到了美?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清澈明净的水波在荡漾.就是描绘水面波纹荡漾的样子;形容人影多,姿态美。)
请你描绘一下这样的画面。
抽2-3生描述。(清波,人影,清波人影)
学生描述后。
多美的画面啊,请你读读句子。
③搭石,如同一排琴键,搭石上,人们灵巧的跳动着,水面上漾起粼粼波纹,人影、树影、云的影子,散开了,又聚拢来了。这样的景象真像一幅画,真像一首小诗,出示: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谁愿意来读读这首绮丽的小诗?
我们一起像她这样读读吧。
出示句子: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协调有序、和谐美好、如诗如画、富有诗意、有声有色、动静结合、有动有静 风景。
2、让人感动的心灵美
一行人走在搭石上,是一道如诗如画的风景,这是看得见的风光的美。在课文中,更有一种看不见,却让我们感动的心灵的美,你有没有发现?你从哪里感受到了?
学生找句子。教师出示: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学生谈感受。
把自己当作那位摆搭石的大叔、大婶,自由地读一读,体会一下大叔、大婶的内心想法。
大叔、大婶摆搭石过程中有哪些动作?
①动作:放下找来搭上踏
透过大叔、大婶的动作,你猜猜他们可能会怎么想?
抽3-4生回答。
你谈得真好,你已经走进了摆搭石的大叔、大婶的心里,请你读读这个句子吧。
②内心:满意
摆好了搭石,老人感到满意了,(老师划出“满意”),老人心里会怎样想?
抽生说。
摆好了搭石,老人感到满意,脸上会浮现出怎样的表情?
抽生说。
(引导学生关注句首的“急着”)摆搭石前,大叔大婶的神情是怎样的?
急着要去办的事情还没办好,为什么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和摆搭石相比,他们觉得这些事情都不重要,因为搭石关系到行路人的安全。)
③连词:无论(连词:不管;不论。假设条件关系的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只要(连词表示充足的条件,下文多与“就”或“便”呼应)一定(必然;确实无疑。)直到(一直到)才
摆搭石的老人心灵真美!你还从哪些词获得了这样的感受?
学生谈感受。(无论,不管大叔、大婶遇到怎样着急的情况,都会停下来,摆搭石。)
你设想一下,他们可能会遇到哪些着急的情况?(急着去看病,忙着走亲戚,忙着接孩子放学,忙着去赶集)
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不管有多忙,都要停下来摆搭石。
他们心里总是装着别人,总是为他人着想。这是金子般的心灵啊,让我们一起来赞一赞他们吧,齐读这句话。
出示句子: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 为他人着想、舍己为人、无私奉献、一心为人、乐于奉献、关心他人 风景。
2、两个人走搭石
你还从课文的哪个地方感受到了这种心灵的.美?
学生找句子。教师出示: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①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互相谦让、关系融洽、互相尊重、互敬互爱)
请你读读这句话。
多么和谐的一幕啊!
②两个来过溪的人中有一个老人,又是怎样的情景?
学生找句子。教师出示: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①默看这句话,你觉得哪个词打动了你?(伏下)
请你做做伏下的动作。
是的,年轻人就是像这样,恭敬地弯下腰,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爬上年轻人的背。老人就可以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②过了河,你需要老人给你道谢吗?为什么?(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按道理就该这样。年轻人不需要老人的道谢,老年人不用给年轻人道谢,也许只是微微点头一笑,或许只是和年轻人拉拉家常话。)
已经过小溪的老人,他也曾经年轻过,他也曾经--
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
这位年轻人,他将来也会变老,也一定会有年轻人--
伏下身子背他过去
透过这个伏字,你感受到了什么?(尊老敬老)
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感受到了什么?(尊老敬老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习惯、当地的风气)
在这里,在这溪边的五、六个村子里,互相谦让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尊老爱老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
根据老师的提示读读这段话,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
生读: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
生读: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③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啊,假如怀抱着宝宝的妈妈来走搭石,假如
学生接着说。
有了这么多的假如,谁又会怎样做,并且把它当作理所当然的事呢?(抽3名学生口头回答)
出示句子: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互相谦让、尊老敬老、互相帮助、扶老携幼、团结友爱、民风淳朴 风景。
四、整体感受
1、自由地有感情地读课文2-4自然段,感受搭石构成的一道道风景。
你觉得最美的是哪道风景?学生自由说。(引发争论,明白风光之美需要人来欣赏,更需要人来营造。)
2、我们从搭石中,读出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出示小诗)读:
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一行人走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如诗如画的风景,
一个人摆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一心为他人的风景,
两个人走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助人为乐的风景。
家乡的风光美,
家乡的人心灵更美!
五、回归生活,说风景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这样的一道道风景,你发现了吗?请用“ ,构成了 的一道 的风景”的句式写话。
学生说。(学校里拾纸屑,关门窗,摆放文具,走出教室时摆放凳子,上下楼梯协调有序,路队整齐;校外公共汽车上,主动给老人、残疾人让座;家里父母孝敬老人,父母谦让。)
同学们,到底什么是美?什么才最美?抽几名学生作答。(高尚的品德,替他人着想,善良的心地)
所以,我们不光要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我们更应该用我们的双手去营造生活中更多的美!下课!
板书:
搭 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搭石》教案7
教学目标:
1、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随文识字的方式认识“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家家户户、应接不暇”等词语,并且会写其中的6个生字。
3、 运用做批注的阅读方法,抓住关键词感悟美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
4、 初步感受到德国的异域风情、异域文化: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教学重点:
运用做批注的阅读方法,抓住关键词感悟美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到德国的异域风情、异域文化: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教学方法:
谈话启发法、朗读品悟法、课件演示法。
教学准备:
课件、打印板书、查阅“脊”的笔顺。
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 初识景色的美丽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位慈祥的老人就是《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大树季羡林先生。(课件出示简介)早在1935年,季先生就远赴德国,在的哥廷根大学留学,一住就是十年。1980年,当先生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已是满头银发。人家问他对德国、对哥廷根的印象,季老意味深长地说——(出示: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2、到底是怎样的美丽让先生经历四五十年的风风雨雨,仍然念念不忘?先生后来写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重返哥廷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内容——(齐读课题)
二、初读、教学生字词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指名分段读课文,相机出示两组词语。
脊梁 家家户户 莞尔一笑(第二自然段)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应接不暇 耐人寻味(第三自然段)
3、指名读,正音:脊梁读轻声,莞尔一笑的菀要变调,应接不暇的应读第四声。
4、书写指导:点红上述词语中的生字:脊、莞、锦、姹、嫣、暇
哪个字最难写,哪些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脊的笔顺,嫣中“与”的变化,暇是日字旁)并在书桌上书空。
5、读完课文之后,你想用课文中的哪一句表达自己的感受?(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也是季老先生的感叹。
第二板块 感悟景色的奇丽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在先生的眼中,哥廷根的景色是——(板贴:奇丽的景色)奇是奇特, “丽”是美丽。先生在德国留学时看到了怎样奇特美丽的景色,让他一叹再叹?快速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到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多读几次。
2、指名交流:你读的是哪些句子。(课件出示语段: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__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3、我们再入情入境地来读读这些句子,读着读着,又感受到了什么?请边读边做好记号、批注。
4、交流学习收获。
预设一: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A、你感受到了什么?(我觉得花很美。它们“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B、请你把这种美丽读出来吧。
C、多美的花呀,谁再来读?
D、出示语段帮助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E、词语积累:像这样形容花美的词语你还积累了哪些?(课件出示:繁花似锦、百花齐放、百花争艳)把它们写在书的旁边。
F、齐读句子。
预设二: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__上,应接不暇。
导:除了这句让你感受到美,谁还从其他句子中同样感受到了?(出示句子)
你从哪些词感受到了美?
花的海洋——花多、色彩鲜艳、美丽多姿。指名读。
应接不暇——还有谁从这句话里的哪个词感受到花多?指名读。
如入山__——如此多如此美,让人仿佛漫步在(山__上。)关于山__有这么一段文字描述(课件出示)。从中你知道了什么?(绍兴的一条官道、景色很美)课文中指街道两旁——高高的楼房上,临街的窗户边都种满了美丽的鲜花,让人感到美丽舒服。指名读。
5、 两句连读:谁能够把花的美、花的多、花的多姿多彩读出来?(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大家都读得很好,把老师带到了奇丽的哥廷根。给你们一个奖励吧!我带你们去哥廷根的大街小巷走一走。(出示图片)齐读句子。
第三板块 体会风情的奇特
四、学习第二然段
1、导:好一派奇丽的景色啊!可是为什么会有如此奇丽的景色呢?我们用心来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做好批注。
2、指名交流学习收获。
家家户户——德国人爱花,每个人都养花。引读(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走过任何一条街……)
三个“都”——人人为他人着想,将花最美的一面给别人看。每一朵花上都绽放着一颗真切的爱心。在家中看,只能看到花朵的背影,满窗的绿色,很难看到鲜花的烂漫。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走过任何一条街……
3、难怪,先生要发出这样的感慨——(出示、生齐读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4、这样爱花的真切,爱花的境界,多次令先生感到吃惊。于是——(出示句子: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莞尔一笑——是怎样的笑?这么令先生吃惊奇丽景象,女房东只是“莞尔一笑”,这笑里包含着什么?
5、是啊,对于他们来说太平常了,本来就是这样的,那是哥廷根人长期以来的习惯和风俗啊。(引读)正是这样,每一家都是这样——(出示句子齐读: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6、小结。
原来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变,也包括这样美好的习俗啊。这样的人才组成了这样一个奇特的民族啊。(板贴:奇特的民族)
生齐读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第四板块 了解异国的文化
五、总结升华
1、可是,你们知道吗?先生留学德国时期,德国正处于怎样的情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 是的`,正是德国社会激烈动荡的十年,正经历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投降,整个国家都笼罩在一片末日的氛围里!物资奇缺,吃饭和取暖都无法保障,老百姓的生活陷入了巨大的困境!可是,它却为何依然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2、是啊,德国人爱花之真切确实让人感到吃惊。一面是饥寒交迫,一面是鲜花满街,这是——生齐读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3、一面是炮火连天,一面是鲜花满街,这是——
4、四五十年前,季老在德国留学的时候,看到的是这样奇丽的景色;四五十年以后,季老重返哥廷根,看到的依然是这样奇丽的景色——
生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__上,应接不暇。
5、假如你以后有机会去德国,去哥廷根,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目之所及的,依然还是这样奇丽的景色——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__上,应接不暇。
6、这样奇丽的景色,在中国看不到,在美国看不到,在法国估计也看不到。这就是德国的风情,这就是德国的文化。因为,在那里——生齐读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7、爱花,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真是一个奇特的民族啊!季老的这篇课文,为我们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打开了一扇奇特的窗。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我们还将感受更多的异域风情、异国文化。
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的景色
奇特的民族
《搭石》教案8
教材解读
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贝示浣馕
(1)对句子的理解。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这是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句子含义深刻。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依据这一理念,我们尝试让学生在读中把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画面,试图通过所想象的画面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感受到人性的美,体会到人间的真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本课的教学以“美”作为这篇课文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
学习目标
1理解词语意思,感悟文中语言的优美,
2 通过朗读,感悟文中蕴含的景美、人美、以及人景的和谐之美。
3了解作者从普通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的做法,唤起学生发现、寻找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朗读感悟感悟文中蕴含的景美、人美、以及人景的和谐之美。 教学难点 “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感受”的感悟。
教具 课件音乐
第二课时(初稿)
教学内容 教学2---5自然段,领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感悟文中蕴含的
景美、人美、以及人景的和谐之美。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搭石》这篇课文,解决了什么是搭石?为什么要搭石?搭在那里这几个问题。还积累了许多词汇。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跟着作者来到无名小溪前,一起来走一走搭石,欣赏欣赏搭石上的美丽风景,感受感受搭石带给我们画一般的美感。
二 、 巩固生字词
1、同学们,走搭石前,得先认清几个刚认识的新朋友,因为它们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走搭石。
2 、投影词语:
人影绰绰清波漾漾 (读这两个词你发现了什么么?ABCC 非常对称 有点像对联)
间隔联结相背而行(多音字)
谴责 懒惰 俗语 理所当然 脱鞋绾裤协调有序(笔画多,读正确不容易) 三、 学习2---5节
1、 好,现在我们可以跟作者一起愉快地过搭石了。
2、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来读一读2---5小节,说一说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学生畅所欲言)
3、有句话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点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板书:一道风景
4、何谓风景(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等某些自然现象,风景往往带给人们美的感受, 有人说过一道道美丽的风景能让人心旷神怡,一篇优美的文章往往能够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把文字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今天我们也来试一试,把语言变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请再品读品读2---4节,想想搭石上的风景有那几幅画面组成)
4、指名解答,板书:老人搭石图
众人过石图
谦让尊老图
第一幅画面(第二段)
1、 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第一幅画面
2、 请同学们来读一读下面一段话:点击
上了点年岁的老人,急着赶路,发现那块搭石不平稳,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石头搭上,满意了回去。
3 这句话讲了什么(老人在搭石)
4、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文中的一句话,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点击: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5、 读一读,比一比,发现了什么?(透过“无论??只要??一定??并且在上面踏
上几个来回,直到??”更能体会出老人那闪光的心灵)点击: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
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
(是呀,虽说只是增加了几个文字,但带给我们的感受完全不一样,这就是写作的精妙之处——画龙点睛。作者观察得如此细致,描写得又是那么细腻,让我们再一次来品味品味作者的神来之笔)
4、导读:平时悠闲时,看到搭石不平稳,自觉来调整,足以让人尊敬,更让人起敬的是老人“无论??只要??一定??并且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这是怎样的老人?指名说。让我们也来做一次图中的老人,搭一搭石头(四人小组讨论)
1、 出示老人调整搭石图:
师问:
(1) 老人家,您有急事还不赶快赶路,为什么要这么做?
(2) 通常您都怎样挑选石头?为什么要踏上几个来回?
(3) 调整好搭石后,您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2、 导读:多么朴素的情感啊,多么美好的心灵啊!正是从家乡人民摆搭石上,我们看到了
人们相互之间那种暖融融的关爱,同学们,这是不是一道风景?来,把这道风景读美! 第二幅画面(第三段)
1、 读读这部分,说说画面中哪儿让你觉得美?怎么美?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2、 美的文章能让人展开想象,让文字变成生动优美的画面,我们再来试试,看谁能通过文
字展开想象的翅膀,让语言变成一幅生动的画面,感受其中的美。
3、 师配乐朗诵本段,生闭目想象:你头脑中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往溪水里看一看还看到了什么?
4、 学生描绘画面。
a) 体会动作协调之美(读悟——协调有序:联系学生平时走过水洼地时的走法与姿态,
想象几米甚至十几米的小溪,一行人踩在好几块甚至更多块搭石上时人们的姿态,走熟了就形成了文中的轻快、协调有序之美。读出轻快之美。评价促读)
b) 体会声音韵律之美(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评价促读)
c) 人景和谐之美(试着描述:清波漾漾——人踩在搭石上,搭石周围清澈的溪水漾出
一波一波的细纹;人影绰绰——一行人紧走搭石,倒映在水中的人影一个接一个,在漾开的水纹中影影绰绰,既看得见,又不真切。)
随机解释“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意思
5、下工,一抹夕阳照在河边的小溪,溪水在夕阳的'映衬下,闪着一缕一缕的光彩。听着潺潺的流水声,附和着踏踏脚尖点搭石的声音。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简直就是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啊!太美了!用我们美妙的声音来表现——读!
6、这么美的有声有色的画面,还想不想再读?谁来读,谁还想读,想读的站起来一起读,老师和你们一起过搭石。走熟练了,不看书过搭石。
7、口头填空,点击: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 )!前面的( ),后面的( ),踏踏的声音,像();清波(),人影( ),给人( )的美感。
导读:人和景交融在一起,那么和谐,难怪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再次走进这画一般的风景。)
第三幅画面(第四段)
1、 指名度第四节,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乡亲们之间的谦让精神以及尊老美德)
2、出示句子: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
所当然的事。
“理所当然”什么意思?想想生活中哪些事是理所当然?文中说什么事是理所当然? 导读:多么淳朴的乡情们啊,你们看,在山清水秀的小山村中,搭石让老人想到别人、年轻人想到老人,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这怎么不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呢?同学们,让我们把这道风景读美!
四、 拓展练笔
1、 刚才我们已经欣赏了一幅幅风景,现在我们试着用自己的笔来描绘风景。
2、 出示课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风景?
3、 写话:试着用上动词和书中的语言,加上自己的积累,把这幅美妙的搭石图写下来,注
意有顺序,写具体。(学生动笔)
4、 谁来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走搭石的画面?交流。
五、升华读文
1、同学们,此时你还觉得这是一块块冰冷无情的石头吗?那么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句子:搭石上有——有——有——
2、 这小小的山村,这一个个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体现出生活中这么多看的见、看不见的
美,这美撞击着作者的心灵,发出由衷的感叹,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来赞美。齐读最后一段。
3、 搭石上有情有爱,搭石上刻着乡亲们美好的心灵,这搭石又何尝不让我们心动呢?再读
课文2---5小节(有时间读,没时间不读)
4、这么普通的景观却蕴藏着这么多的美。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并用手中的笔将其记录下来,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相信同学们一定深受启发,让我们睁大眼睛去寻找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吧!
附板书:
搭 石
老人搭石图 有爱
一道风景 众人过石图 有美
谦让尊老图 有情
第二课时(修改稿)
教学内容 教学2---5自然段,领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感悟文中蕴含的
景美、人美、以及人景的和谐之美。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搭石》这篇课文,解决了什么是搭石?为什么要搭石?搭在那里这几个问题。还积累了许多词汇。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跟着作者来到无名小溪前,一起来走一走搭石,欣赏欣赏搭石上的美丽风景,感受感受搭石带给我们画一般的美感。
二 、 巩固生字词
1、同学们,走搭石前,得先认清几个刚认识的新朋友,因为它们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走搭石。
2 、投影词语:
人影绰绰清波漾漾 (读这两个词你发现了什么么?ABCC 非常对称 有点像对联)
间隔联结相背而行(多音字)
谴责 懒惰 俗语 理所当然 脱鞋绾裤协调有序(笔画多,读正确不容易) 三、 学习2---5节
1、 好,现在我们可以跟作者一起愉快地过搭石了。
2、 同学们请看,点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
3、 猜测 会提出问题:搭石,怎么就构成了家乡的美景(对,搭石只不过是小溪中供人走路的小石头而已,为什么??,想知道答案吗?读一读课文中的2—4小节,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4、读读课文,待会儿向大家说说你仿佛看到了那些画面,最好能给每个画面娶一个名。
5、指名解答,板书:老人搭石图
众人过石图
谦让尊老图
第一幅画面(第二段)
3、 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第一幅画面
4、 请同学们来读一读下面一段话:点击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6、 老师把它修改了一下,你说行吗?点击:读一读,比一比,发现了什么?(透过“无
论??只要??一定??并且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更能体会出老人那闪光的心灵)点击:
上了点年岁的老人,急着赶路,发现那块搭石不平稳,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石头搭上,满意了回去。
读一读,比一比,发现了什么?指名讲。(透过“无论??只要??一定??并且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更能体会出老人那闪光的心灵)
(是呀,虽说只是增加了几个文字,但带给我们的感受完全不一样,这就是写作的精妙之处——画龙点睛。作者观察得如此细致,描写得又是那么细腻,让我们再一次来品味品味作者的神来之笔)
4、导读:平时悠闲时,看到搭石不平稳,自觉来调整,足以让人尊敬,更让人起敬的是老人“无论??只要??一定??并且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这是怎样的老人?指名说。让我们也来做一次图中的老人。
3、 出示老人调整搭石图:
师问:
(1) 老人家,您有急事还不赶快赶路,为什么要这么做?
(2) 通常您都怎样挑选石头?为什么要踏上几个来回?
(3) 调整好搭石后,您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4、 导读:多么朴素的情感啊,多么美好的心灵啊!正是从家乡人民摆搭石上,我们看到了
人们相互之间那种暖融融的关爱,同学们,这是不是一道风景?来,把这道风景读美! 第二幅画面(第三段)
5、 读读这部分,说说画面中哪儿让你觉得美?怎么美?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6、 美的文章能让人展开想象,让文字变成生动优美的画面,我们再来试试,看谁能通过文
字展开想象的翅膀,让语言变成一幅生动的画面,感受其中的美。
7、 师配乐朗诵本段,生闭目想象:你头脑中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往溪水里看一看还看到了什么?
8、 学生描绘画面。
a) 体会动作协调之美(读悟——协调有序:联系学生平时走过水洼地时的走法与姿态,
想象几米甚至十几米的小溪,一行人踩在好几块甚至更多块搭石上时人们的姿态,
《搭石》教案9
【教材解析】
《搭石》是一篇意境优美、生活气息浓郁的散文。作者借助对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等几个生活画面的细致描写,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和家乡的淳朴民风。
本课重在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和基本阅读习惯。教学中通过记录阅读时间、检测阅读效果、交流阅读体会等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时集中注意力,遇到不影响内容理解的词语,不要停留太久,不要回读。
【教学目标】
1.认识“汛、谴”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间”,会写“汛、访”等10个字,会写“汛期、山洪”等16个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品读作者细致描写的典型事例,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品读作者细致描写的典型事例,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汛、谴”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间”,会写“汛、访”等10个字,会写“汛期、山洪”等16个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明确要求
1.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题。
(1)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进入第二单元的学习。请同学们先自读第二单元导语页,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课件出示单元导语页)
语文要素
(2)学生交流。
预设:①图上画的是沙漏,里面装着的是一本本书……②这个单元要求我们做到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③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④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2.联系实际,交流体会。
(1)提问:同学们平常阅读时有没有关注自己的阅读速度?提高阅读速度有什么好处?
(2)指名交流。
预设一:平时我喜欢看书,但不太关注自己的阅读速度。遇到自己喜欢的、容易读懂的书籍,读得会快一些;遇到生字多、不太好懂的文章,阅读就会慢一些。阅读速度快,相同的时间,读的书就会更多些。
预设二:有时向别人借一本喜欢看的书,归还时间紧,就会快速地看,只看主要情节。精彩的部分也没办法回看,更没有时间摘录好词好句。
3.提出要求,激发期待。
同学们都喜欢阅读,还能尽量去读懂文章内容,这个习惯非常好!阅读是一种本领,有许多的窍门。有些文章值得细细品味,而有些文章适合“鲸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小学阶段默读的速度要达到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怎样做到既读懂,又读得快,还能读得多呢?学习了这一单元,我们会掌握一些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帮大家实现读懂、读得快、读得多的愿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单元导语页,明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明确学习目标。谈话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阅读经验,再告知学生课标要求,使学生知需求与不足,对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充满期待,产生学习动力。
板块二
初尝速读,激发兴趣
1.
阅读背景,初试身手。
引导:请同学们集中注意力,默读屏幕上的文字,说说写了什么。
课件出示:
1977年年末,刘章来到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工作。当他见到人们抢着挤公交车,无序地横穿马路的时候,便想到家乡的潺潺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当他见到马路上有砖头或树枝,人们宁可绕着走,也不肯弯腰拾起的时候,他又想到山里人在雨水过后,自觉摆搭石的情景。他觉得搭石上有心意、有美、有情,便在1980年2月写了短文《搭石》,向人们展示山里人勤劳、无私奉献、互助礼让的美德。
2.学生交流。明确:这段话介绍了《搭石》的写作背景,作者写这篇文章来赞美家乡人民勤劳、无私奉献、互助礼让的美德。
3.方法提示:我们学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可以猜读,不停下,不回读。这节课,我们用这个方法来学习课文《搭石》。
语文要素
【设计意图】阅读课文的写作背景,尝试快速阅读,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为理解课文的主旨打下基础。
板块三
导读提示,阅读检测
1.学习提示,尝试运用。
(1)导入:我国当代诗人、作家刘章被誉为“农民诗人”“草根诗人”,他的作品大多描写了家乡人们的生活。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根据学习提示默读课文。
课件出示: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读的时候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不要回读。
·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
①指名读学习提示。
语文要素
教师强调:记下阅读所用的时间,是指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所用的时间,而不是目光扫过文字所用的时间。集中注意力地读,读的时候不分心,不被干扰;读中遇到不太理解的地方,学习猜读,跳读,不要回读。
②学生默读课文。课件计时器启动。
③学生完成阅读任务,记录阅读时间。
2.检测效果,了解搭石。
(1)阅读后检测。
课件出示:
r·搭石是(小溪里横着摆放的一排平整方正的石头)。
r·搭石的作用是(任人走,任人踏,方便人们过河)。
r·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r·课文围绕“搭石”,主要写了人们(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
r·搭石不仅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学生自我检测,全班集体订正。
(3)引导交流:请不同阅读时长的同学汇报完成题目的情况,分享阅读收获。
预设一:我读这篇课文用了3分30秒。我读懂了什么是搭石,搭石的作用是什么,知道了乡亲们是怎么摆搭石、走搭石的。还完成了检测题,并且全对。
预设二:我读得快,只用了3分20秒,但完成检测题时,又回读了课文,最后做对检测题,用了4分多钟。我想以后不能只读不想,要边读边思考,记下一些关键的信息。
3.阅读分享,交流方法。
(1)引导:同学们初次阅读课文,不仅能感知文章的基本信息,了解文章的内容,在提高阅读速度上也进行了初次的尝试。那么,还有什么好办法能提高阅读速度?看看我们的学习伙伴怎么说。
(2)指名朗读课后第一题,读两位学习伙伴的分享,并说说受到了什么启发。
预设:遇到不理解的词句不能停留太久,如果不影响理解,就不再回看。回读会使阅读速度变慢。
(3)回忆自己刚才的阅读过程,你们有没有类似的体验?有没有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回读的现象?说说你的感受。
预设一:刚开始读时,我不太理解“出工、收工”是什么意思,但我没有停下来,读完后我猜测是上班、下班的意思。
预设二:阅读过程中我发现稍微一分心,就不能很好地理解词句,需要返回去再读,所以集中注意力很重要。
(4)教师点拨阅读方法。
①“集中注意力”,不因为其他事,而将目光离开文章,同时,边读边想,不分神。如果注意力不集中,也会回读。注意力不集中,只读不想,会使理解不准确。
②“回读”是指阅读中目光重新扫视前面读过的文字。回读的次数越多,阅读速度就越慢。所以阅读中要尽可能减少回读的次数。
4.默读练习,巩固方法。
(1)引导: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快速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记录阅读时间,完成阅读任务。
课件出示:
·“走搭石”与过真正的桥的方法不同,二者的区别可以用“(紧走搭石慢过桥)”这句俗语来概括。
·“走搭石”时人们动作的协调有序表现在(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2)自我检测,集体反馈。
(3)引导:请同学们汇报阅读时间,反馈阅读任务完成情况,说说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时你是怎样做的。
预设:我用了58秒的时间来阅读这段文字,在阅读的`过程中我集中了注意力,因此感觉比以前读得快。“人影绰绰”这个词我不理解,而且字音也读不好,所以我就跳了过去。
【设计意图】默读之前,提示学生注意阅读要求,初步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集中注意力阅读,不回读。接着让学生进行速读实践,用测试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提高阅读的速度是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比原来阅读的速度更快一些,而不是过分追求速度,忽略对课文的理解。
板块四
自学字词,检查反馈
1.过渡:认识和理解了生字词,我们能再次提高阅读的速度。下面我们学习生字词。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3.检测自学效果。
课件出示:
汛期
间隔
唯独
谴责
懒惰
平稳
平衡
联结
山洪暴发
脱鞋挽裤
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理所当然
(1)指名读。相机正音。
清波漾漾(yànɡ)人影绰绰(chuò)
(2)集中注意力,迅速找出下列每组词语中不同类的一个词。
课件出示:
A.汛期
防汛
喜讯
汛情
B.懒惰
惰性
偷懒
勤快
C.协调
威胁
协助
协作
D.衡山
平衡
衡量
均衡
(3)圈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
①谴责:责备;严正申斥。本课指如果哪一处没有搭石,人们会批评、责备那里的人懒惰。
②清波漾漾:清色的水波在荡漾。
③人影绰绰:形容人影多,姿态美。绰:(体态)柔美。
④理所当然: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本课指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是应当做的事。
4.指导写字。
课件出示:
汛
访
鞋
挽
隔
懒
惰
稳
衡
协
(1)引导:你想提醒大家写好哪个字?(指名说)
预设:①“懒”“衡”中间部分的最后一笔为了避让右边,都要变成点。
②“汛、访、挽、隔、惰、稳、协”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③“隔”右部的“鬲”下面被包围部分是一横,不能写成两横。
(2)学生练写生字。
【设计意图】五年级学生自主识字写字、理解字词的能力强,本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交流中指导学生分享学习生字的成果。
板块五
问题导读,布置作业
1.围绕问题,默读课文。
(1)思考: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美?
(2)学生集中注意力默读课文,边读边在文中相关句段旁边写下批注。
2.作业:做好阅读批注,准备下节课交流。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围绕核心问题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品读作者细致描写的典型事例,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快速读文,抓住中心句。
(1)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指名读出课文的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交流)
预设:课文主要写了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幅幅画面,赞美了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和家乡的淳朴民风。(相机板书:摆搭石
走搭石)
2.回顾课文,想象画面。
(1)思考:说说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从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哪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小组内学生交流。
预设:乡亲们摆放搭石、一行人走搭石、两人面对面走搭石、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的画面都让我印象深刻。
3.全班交流,体会情感。
学生交流预设:
(1)交流画面一:心有他人摆搭石。
课件出示:
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①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从“无论……只要……一定……”“合适”“踏上几个来回”“直到”等词语中,体会到上了点儿年岁的人调整、摆放搭石非常用心、细致,心里想的是他人。
②指名朗读。教师指导:读出上了点儿年岁的人为他人无私奉献的美好情感。
(2)交流画面二:协调有序走搭石。
课件出示: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①这些文字描写了怎样的画面?从哪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预设:课文最美的画面就是一行人协调有序走搭石的情景。“协调有序”写出了人们走搭石的动作美,“嗒嗒的声音”写出了人们走搭石的声音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写出了人们走搭石的画面美。
②品读“协调有序”,想象画面。
a.教师追问:“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如果不协调有序会怎么样?(联系“紧走搭石慢过桥”来体会)
b.指名说一说:结合文句,你是怎样理解“协调有序”的?
c.教师点拨: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没有人指挥,可是,一行人走得就像有人指挥似的,那么轻快,那么整齐,那么有默契,那么有序,那么和谐!这样的动作就叫作“协调有序”。
d.指导朗读。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速度一次比一次加快)
e.引导学生小结:所以,一行人走搭石,每个人心里要——想着别人。这段话不但写出了人们走搭石的动作美,还写出了——声音美,写出了——画面美,写出了人们的——心灵美。
③再读这段话,结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想象画面。
a.“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怎样的画面?(指名交流)
b.学生配乐朗读,读出家乡的人们协调有序走搭石的美好画面,心中有他人的美好情感。
(3)交流画面三和画面四:互相礼让走搭石,尊老爱幼过搭石。
课件出示: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①引导:这些句子描写的是两人走搭石的情景,从中你体会到乡亲们什么样的情感?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②指名回答。
预设:从“止步”“招手示意”“让”“等”等词语中可以体会到乡亲们的相互礼让;从“俯下”“背”可以体会到年轻人很尊敬老人。
③指导朗读。
a.引导:用你的朗读,读出这种互相礼让、尊老敬老的淳朴乡情吧!
b.学生朗读文段,读出感受。指导读好“总会”“伏下”“理所当然”。
【设计意图】以课后第二题作为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画面,品味词句,体会情感,积累语感。
板块二
拓展写话,升华情感
1.引导:走搭石的时候,还会有哪些动人的画面呢?根据提示写一写。
课件出示:
·遇到孩子走搭石,大人总会(抱着孩子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遇到搭石被水冲得七零八落,人们总会(重新把搭石整齐摆好),大家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看到走搭石的妇女抱着孩子,拎着东西,人们总会(帮忙拎东西或抱着孩子),大家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学生反馈交流。
2.读着这一幅幅画面,刘章爷爷有怎样的感叹?画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学生交流反馈。
预设:刘章爷爷感叹: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3.读着一幅幅画面,你想说些什么?
4.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提问:这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预设: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是点睛之笔,赞美了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结尾借物喻人,起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的作用。
【设计意图】本环节抓住“理所当然”展开想象,拓展写话,加深学生对乡亲们美好品质的理解,激发学生对乡亲们美好品质的赞美之情。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结尾的作用,学习结尾借物喻人的写法。
板块三
回顾全文,总结写法
1.思考:回顾全文,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写出作者对乡亲们美好品质的赞美的呢?
预设:课文围绕“搭石”,写了什么是搭石,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品质的赞美之情。课文通过写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具体事例来突出乡亲们的品质特点。
2.引导学生看板书,一起说说人们是怎样摆搭石、走搭石的,再次感悟写法。
3.小结:作者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借助“搭石”这一平凡的事物,描写人们摆搭石、走搭石的几件具体事例,表现出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结尾处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
搭石的美,让作者铭记于心,流淌于笔下的文字中。家乡人们的美好情感让我们感动于怀,烙印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指导我们的行动。
【设计意图】本环节再次回顾全文,总结出文章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引导学生学语言,悟表达。
【板书设计】
5搭石
【教学反思】
《搭石》一文文质兼美,要让学生在学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中,想象画面,感悟人们的美好品质,品味朴实的文字中蕴含的美好的意境,读是最根本的方法。
首先,本课的教学,我主要设计了多个环节的读,每次读的目标很明确。一读明确目标,知道本单元要学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学习借具体事例,突出人物特点;二读体验方法,借助背景阅读,激发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兴趣;三读感知内容,运用集中注意力、不回读的方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四读体会情感,围绕核心问题,读中想象画面,感悟人物品质;五读拓展读写,总结全文,感悟读与写的方法并拓展运用。
其次,在引导学生学习提高阅读速度,读懂课文的同时,特别注重创设读写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更利于激发学生读与写的表达灵感。例如,围绕“理所当然”,创设孩子、妇女走搭石的情景,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拓展写话。
《搭石》教案10
《搭石》的导入语
这个问题是所有老师都要面对的,许多大课直接从第二课时上起,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我想也许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与您探讨。
1、注重三语:导入新奇,创设情景引人入胜;过渡语启迪思维,小结精巧,语言优美;总结语精炼,富于诗意。
2、读通课文方法要多样性,可以用比赛、游戏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同时巧妙评价(师生评,生生评)鼓励学生。
3、学习生字词要带动学生识字兴趣,把识字与课文,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互教互学,不要老师一人唱独角戏,同时要选代表性的字示范写字。也可以追本溯源,说字的演变,部首的含义教学生熟记,事半功倍。
4、在课后安排拓展环节,可以体现老师的大语文观,突出课堂的增量。
不过,最根本的是要熟读课标,做好教学设计,一定要把握好课文与本单元,乃至本册的关系,突破重难点,用好评价引导学生学习。否则,只会出现课上热热闹闹,下课啥也不知道的结果。课堂气氛再好,也不能算一堂好课。
《搭石》教案
课时计划也就是教学方案设计。它的构成项目和编写要求如下:
1、课题名称。
2、授课班级。
3、授课时间。
4、授课时数。
5、课的类型。
6、教学方法和手段。
7、教学目标。写明本课时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本节课所要达到的知识技能,智力发展和思想品德方面的具体目标。
8、重点和难点。重点一般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难点一般是指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对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方面有困难的内容。
9、学情分析:这是一条重要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要全面深入地分析学生的知识准备、能力水平、学习兴趣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准确把握教学起点。
10、教学过程。是教学方案的主要内容。要写出在课堂上讲授的基本内容。以及如何组织学生活动,怎样使学生在原有知识、技能基础上产生学习新内容的积极性,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怎样导入新教材,怎样组织学生观察直观教具,怎样复习巩固新知识,怎样布置与指导课外作业等。 更为详细的教学方案,还应把课堂的提问及问题的答案,提问学生的方式和提问的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怎样处理,等等,都预先写在教学方案上。还需要把板书的设计、内容等也写清楚。
11、教学效果反馈:主要指课堂反馈和课后反馈。可采取提问、练习、与学生座谈等方式进行反馈,这是了解教学效果如何以便进一步改进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希望能帮到你。
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书海撷英须效率”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3篇精读课文组成。《搭石》通过描绘摆搭石、走搭石等几个生活中的平凡场景,赞美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将相和》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及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运用列数字、作比较、做假设等说明方法,采用由慢到快事例层层推进的写法,告诉我们比猎豹速度更快的有游隼、声音、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光,而另人难以置信的是光轻易地握在人手中。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抓住具体事例感受人物的特点。
2.单元重点:
(1)阅读时,要学会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 《搭石》一文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词不要停下来、不要回读,来提高阅读速度;《将相和》一文鼓励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尽量连词成句,不要一个一个字地读;《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抓关键词句快读默读课文;《集中的地道战》一文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并在平时的阅读中加以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漫画”老师》,写作中,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教材以“漫画”的话题,旨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阅读已经有一定基础。但是学生阅读速度快慢相差大,阅读速度低,影响学生的阅读效率。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并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平时的阅读中,来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练习,在享受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习作方面要学会结合事例突出人物的特点。
【教法建议】
1.引导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不仅让学生学会快速阅读的方法,还要使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同时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快速阅读的`好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2.把握好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不同,重在培养学生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以及快速读懂课文的能力。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为主,教师做适当点拨。
3.激发学生的习作乐趣。教学中要以“漫画”,从激趣入手,多种方式让学生产生习作的愿望,学会将人物的特点融入在事例叙述中写,提高具体事例体现人物的特点。
【课时安排】
搭 石(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间”,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回读。(重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通过具体事例,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难点)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回读。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通过具体事例,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间”,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学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回读。(重点)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回读。(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通过具体事例,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难点)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落花生
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小小搭石寻常景,
细细摆放为他人。
协调有序走搭石,
谦让敬老见真情!
搭石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搭石一课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虽然我很聪明,但这么说真的难到我了搭石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图片:今天的课堂上,我们来认识当代的一位诗人、作家。
师:(播放课件,音乐起,家乡山村图)在刘章爷爷的家乡,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摆上一排。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就踩着这些石头过河。这些石头有着一个诗意的名字,叫搭石。 (板书课题)让我们美美地齐读课题。
2、课文中有一句话清楚地写出什么是搭石?请大家快束浏览课文,划出这句话,并读一读。指名读2生。
3、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自己去读读这优美的散文吧!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指名朗读,检查反馈
A 第一组:同桌互相读一读;第1行每个词语有一个前鼻音,谁能读准?齐读。
B 第二组:指导两个多音字的读法. “间”:这是多音字,表示隔开或者一定距离的时候读第四声,所以这里就读间隔.请你再读(3生) “一行” :可以读成一行也可以读成一行, 让我们借助字典来看看: 课文中指的是同时行走在搭石上的一组人,所以应该读? 男女生读。送到句子中谁来读?(每当-----)
C 第三组;
师: 咱们读好词语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边读词语边想像文字背后的画面,自由练习; 谁能通过声请并茂的读把画面展现出来。指名2生分组读,男女分读。
D 这些红色的字是这篇课文里要学会写的字,看看哪个字最难写, 笔画最复杂。
2,书写难点字:暴、衡。
三、学习第一段
师:搭石,看起来是那么随意地放在小溪里,其实,选什么样的石头,怎么摆放,都是有讲究哟。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读这段话,看看铺搭石都有什么样的讲究。也可以拿出笔来圈一圈关键词.
1、 生:平整方正 二尺左右的间隔,横着(课件变红) 你们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想下,搭石为什么这么讲究?交流
2、引:想不到铺搭石竟这么讲究,可见它作用很大。那么,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都是怎样过小溪的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出示句子: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1)谁能说说脱鞋挽裤是什么动作;做做挽裤的动作。
(2)我们一起做脱鞋挽裤,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人们收工就必须——人们赶集就必须——人们访友就必须——:一句话,人们来来去去都必须——(齐)
(3)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这还是夏天呐,到了秋天,冬天,溪水变得很凉,很冰,再让你脱鞋绾裤,你能受得了么?是啊,所以进入秋天,天气变凉的时候,就必须要有搭石才能过小溪。
(4)这小小的搭石,竟然有这么多的作用,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齐读. (生齐读“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
3、认识了搭石,了解了搭石的重要作用,那么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二自然段就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 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相机板书)齐读
四、围绕风景,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1、师: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就让我们跟随着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吧。
(1)请同学们细细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众人走搭石的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这部分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美?交流
2、你觉得怎样的动作是协调有序?句子中有一处能帮助我们理解协调有序。
生:“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师讲解:对,前面的抬起脚来,生:(后面的紧跟上去;)前面的快,(后面的也快;) 前面的慢,(后面的也慢,)这样搭配得当,很有秩序就叫协调有序。
3、 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合作着读一读。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平常)师;前面的抬起脚来——女生:后面的紧跟上去 (快速)前面的抬起脚来——生:后面的紧跟上去 (缓慢)前面的抬起脚来——生:后面的紧跟上去 师:(快速)抬起脚来,----男生:紧跟上去, (缓慢)抬起脚来,------紧跟上去, (平常)抬起脚来——-----紧跟上去 走搭石发出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师总结:家乡人走搭石不仅仅是动作协调美啊!还有——声音和谐美! 板:动作美,声音美!
4、 你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美呢? (机动;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两个词从字面上怎样理解?(清澈的水波在微微荡漾,人影多,姿态美) 师:“绰”是生字,它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 绰: A宽;不狭窄B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 师: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5师:读着这两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小结:如此美景,真是人在画中游阿。让我们一起走入画里。(出示图片)(溪水清清的,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沙石和游动的小鱼;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美!真让人陶醉!)再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句子。
6、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真是充满诗情画意。谁来读读这诗一样的语言? (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
7、齐读。
8、师: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动作美、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生:一道风景。试着背诵积累。
9,练习:读了这段话,我眼前仿佛展现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这段话先写---再写----最后写----。
请完成作业本44页第5大题3小题。指名回答搭石 第一课时教案。
《搭石》教案11
教学目标: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过程: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从课文情境入手,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自读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三、引导质疑,自主寻美。
1.根据学生对搭石的初步印象,引导学生质疑。
2.默读2-4自然段,寻找美丽风景。
3.交流所寻风景,相机板书:整走让背……过……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依据学情,重点感悟)
1.一行人“走”石图。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读通句子,正音。
(2)引导学生用查字典、联系语境、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小结学法。
(3)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的方法,尝试学习,体会“走石图”的美。
(4)反复创设真实情境,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
(5)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
(6)补充作者的生活体验,配乐情境引读。
(7)解疑,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背老人“过”石图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指名读。正音:伏。
(2)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
(3)指导朗读,运用字理、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相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4)再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读。
五、激发想象,训练表达。
1.展开想象,试着用“假如,总是,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写一句话。
2.写话交流。
3.升华情感,又一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六、总结并预告下节课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
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教学中我主要以两个方面展开教学:
1、发现感受文中的美
文中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勤劳美
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和谐美、自然美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谦让美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尊老美
心灵美、友善美、自然美、团结美、善良美、奉献美……
美是永恒的主题,教学时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教学思路。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2、发现感受身边的美
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你现在认为什么是美?在我们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
在教学中,尽管我课前精心备课,努力挖掘教材。但是,整堂课上了下来后,也留下了很多的'遗憾:
1、课堂驾驭能力十分欠缺。课堂教学中总是被自己备好的课所牵制,按照自己已有的思路一步步开展教学,对于课上突发的意外情况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引导。
2、虽然教学中注重了感情朗读的指导,但是学生的朗读效果、朗读的层次感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在朗读指导方法上自己还缺少一些有效地方法。
3、通过教学,我感到自己设计的一些提问过于细碎,总感觉自己在课堂中一个劲地在提问、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一节课下来,自己没少忙乎,可学生的情感总是处于一种很平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情感方面是我这节课很薄弱的一个环节。
4、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中,我总是一味地牵着学生学习,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习方面做得很不够。
5、板书设计也有所欠缺。设计板书时只注重了简洁,对看不见的美“谦让美、奉献美、敬老美”等没有在板书中凸显出来。如果能将这一点表现出来,会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6、本课教学中忽视了写作方法的指导,没有为“学生写生活中的美”做好铺垫。
其实,教学中暴露出得问题还有很多很多。这些都充分说明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技巧、教学机智、把握教材处理教材、组织教学等方面的能力十分欠缺。在今后教学中,我要更加努力学习,总结与反思,使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搭石》教案12
一.指导思想:
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的崭新要求。它以全新的视角诠释了语文教学的意义及任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一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确,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固然重要,但是,从长远来看,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显得更为重要。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情感世界的丰富;观察领悟能力的提高以及创造、探索精神的培养等。
《搭石》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因此,我们在设计上着重紧紧把握语文课程改革的走向。《搭石》一文极富感情,更不宜分段训练,层层分析。那样反而会搞得支离破碎,破坏文章的整体性,削弱文章的感染力。因此在教学中,从整体着眼,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来整体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并从中获得语言和精神的整体共提,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搭石》一文截取了农村生活非常平凡的镜头,但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感到情致淳厚,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情感因素,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二.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大山里人的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强烈地感染着读者的心,激发读者善良的人性美。那一方方小小的搭石,就那样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后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一幅幅画面,质朴生动,让人感动。
三.学情分析: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来的精神。
四.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结合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养成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五.重点与难点:
重点: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乡亲们走搭石的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难点: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六.教学各部分设计意图:
教学准备:
1.教师:搜集挖掘相关的课程资源,制作教学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将与大家分享艺术家罗丹的一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手势:读。生:“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师:确实,只要我们用心去看这个世界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美。看,大屏幕中的这景色就很美。(播放课件:家乡山村图)
师: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21课作者的家乡,那里绿树葱葱,溪水潺潺,可每当作者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这小小的搭石。和老师一起写课题生:齐读“21、搭石”
(二)预习交流
师: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那就小声快速读文,重温预习内容。
生:读文。(1分钟)
师:可以了吧,我们来交流一下(顺序可以打乱)。
1. 作者
生:通过预习我知道了本文作者是刘章,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师:恩,你能关注书下注释很好。还有谁来说。
2.生字词。
生:通过预习我学会了生字词。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1) 师出示课件,生读一遍。(根据情况注拼音)
生:我提醒大家注意(读音1-2个)
师:提醒得非常好,自己在下面练练,不会的可以问周围同学,
师:再强调有读错的字音。
师:好,同桌互查。同学查读的速度真快。
师:你们看红色字是本文要求会读会写的字,看看哪个字在认读和书写上比较困难?
生:暴,衡。
师:刚才我听到有同学说暴和衡这两个字的,那咱们先来看看这个暴字,衡字我们在第二课时重点研究。同学们拿起笔在暴字上面和老师一起写:暴字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的日字扁小,一撇一捺要舒展,注意下面的'笔画是:点提撇点,四笔。好了,把笔收起来,生字词就预习到这,还有谁愿意来说说通过预习你还知道了些什么?
3.主要内容
生:通过预习我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写了
预设
①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恩,说得有道理,但不够具体,再想想。
师:还有谁愿意说说看?
② 我觉得本文主要写了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和过搭石的情形。
师:恩,你说得具体多了。摆搭石、走搭石和过搭石的情景这里可以去掉什么?
生:走搭石或过搭石。
师:生说完再写板书:走搭石。对,后两个表达一个意思,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乡亲们摆搭石和走搭石的过程。(板书)
③ 我觉得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最后一段。生读。
师:你说的有道理,这的确是文章的点睛之笔,点明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那这篇文章写什么,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生说完第二种,师:恩,可以。
4、搭石
师:本文题目是搭石,那读了这么多遍课文,谁来说说什么是搭石?
① 生:大家看第一自然段,生读。
师:你真会读书。其他同学也打开书,读一读什么是搭石。(师慢说)
② 生:用自己的话概括。
师:你是从哪段知道的呢?生:第一段。
师:好,快速打开书,读一读什么是搭石。(师慢说)
(三)品读课文:
师:搭石就是一些天然石块,很普通,但在作者的眼里却是那么美,文中有句话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生:风景)。但凡称得上风景的多是具有美感的景观,那么搭石这道风景又美在哪里呢?我们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画出让我们感受到美的语句,谈谈你的体会。
生:读文,圈画。(5分钟)
师:(2-3分时)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画得非常认真,而且有的还在小声谈自己的体会。自己画完的,如果愿意的话可以和你周围的同学交流交流。
师:说说你都画出了哪些语句,谈谈你的体会。
师:课文是按摆搭石、走搭石的顺序来写的,我们在交流的时候尽量也按这样的顺序来汇报好吗?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交流啊?
1. 第2自然段:
预设:
生1:读句子。我觉得天凉了人们早早的将搭石摆放好,这样走起来不遭罪,要是不早早摆搭石的话人们就得淌水过河,这样走太遭罪了,要是哪一处没摆好,人们会责备他们懒惰。没有人安排他们这么做,人们已经形成习惯了。体会到人们很勤劳。
师:恩,你想的真好,勤劳也是一种美的风景。(恩,我也是这么想的。)谁愿意往下接着来谈?
生2:我认为摆搭石的画面最美。上了点年岁的老人不管自己的事多着急,也要停下来摆搭石,他怕搭石不平稳,这样别人走的时候会摔倒,掉进水里就会着凉,老人不放心才这么做,我觉得老人考虑周到。(细心,为他人提供方便,有爱心,善良,乐于助人……)
师:多么有爱心的老人啊。就这句话谁还愿意来说一说?
生3:联系上文我知道搭石是平整方正的石头,按两尺左右的间隔,如果不平整可能走的时候会不稳,不稳就会掉进水里,所以老人会反复地踏上几个来回,我觉得他做事一点不应付,直到石头稳定了才肯离开,我觉得老人很细心。
师:是啊,从大家说的这一个个句子里我们都能感受到乡亲们那种为别人着想,为别人在凉凉的秋季里,那冰凉的河水里摆上一块块搭石,这种暖暖的心意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美好。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美景呢?师马上出示图片段。
生读一遍。
师:好,有关摆搭石我们就聊到这,我们接着交流走搭石这一部分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美呢?
2.第3自然段:
预设:
生:请同学们跟我看第三自然段。“每当上工……协调有序。”协调有序的意思是走得很有顺序,大家都很配合,人们在走搭石的时候动作很整齐,我觉得很美。
师:说得有道理,就@@说得这个地方还有补充的吗?
生:我也觉得这句话很美。如果人们不协调有序走的话,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有人掉进水里,我觉得他们配合的这么好说明很会为他人着想。
师:是啊,为他人着想就是一种心灵美。你能联系上文来谈真了不起。
师:没有任何人指挥大家却能走得那么的协调有序,你看:生读:前面的……美感。
(停一下)美吗?美。美在哪?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我觉得风景美。抓“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水很清,又倒映着人的影子,一闪一闪的,像一幅画一样,我觉得很美。
师:这是看到的美。还美在哪?
生:我觉得人们协调有序的走搭石的声音很美。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轻快的音乐听起来是很美的
师:恩,你体会到了走搭石的声音美。因为协调有序他们发出的脚步声就像音乐,格外的美,这真是有声有色,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我们一起来完整读读这一段。关于走搭石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我们接着往下交流还有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呢?
3.第4自然段:
生:我觉得人们背老人过搭石的画面很美。如果两个人面对面过小溪,要是都抢就会有人掉进水里,而家乡的人们却能让对方先走,我觉得他们很谦让。
师:恩这是一种谦让美。好继续。
生:因为老人腿脚不好,走搭石很容易滑倒,掉进水里去很危险,而年轻人身体好,他们就去帮老人,而且他们还觉得这是应当做的,不值得一提,我能体会到年轻人很尊敬老人。(心灵美)师:恩,敬老。(板书)就这一部分谁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我来补充。在这个村子里,大家遇到老人过小溪都会这么做,不足为奇。我能体会到年轻人很会为老人着想。
师:对,我们读书就应该想@@这样认真仔细。
师:背老人过搭石是理所当然的,其实,作者描写的每一幅画面中的人们都把自己的行为看做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将搭石摆放好,老人认真细致地调整搭石,
心中有他人,互相关爱,走搭石能给别人画一般的美感。两人同时来到溪边,微笑示意让对方先行,年轻人总要背老人过河,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他人着想。(板书)家乡的处处都显示着美的画面,看——生读最后一段。
师:其实,美无处不在。走搭石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外在的美,也让我们看到了心灵的美。
师:搭石是再普通不过的事物了,但是作者却能从中发现它的美。这种写法叫做以小见大。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像搭石一样平凡的事物,我们也可以从很小的事物当中发现它的美,它的闪光点。
(四)课堂质疑并小结: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完整地读一遍课文,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师: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好,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同学们再见!
(五)板书设计
走:勤劳、周到、细心
《搭石》教案13
今天,我上的《搭石》一课,是人教版第七册教材中的课文.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一、我的设计理念是: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每个学生能过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为了让学生学会阅读,教学生在读、找、画、议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二、教材分析:
课文写的是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因而,根据本课教材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针对上面的目标,我确定了第二课时的教学方案
三、教学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采用了读、找、画、议法、读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四、教学基本流程:
(一)复习导入,创设情景.
先回忆一下分段教师简写段意,然后老师播放配有音乐的美丽画面,同时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让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在头脑中浮现课文讲述的画面,将学生快速带入美境中。
接着就让学生说一说,在刚才听读课文时,你的头脑中浮现了哪些画面?揭示景物美(板书)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受.
课文中不但有优美的景物,还有我们用眼睛看不见的美,让我们再默读课文,去发现课文中的美。让学生边读边画出认为美的地方,并思考:你为什么觉得这儿写得美?并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想。
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结合一个你们认为写得美的自然节谈谈文章哪些词句写得美?使学生运用读、找、画、议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通过小组讨论,畅所欲言,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时,师巡视指导,让自主学习落实到实处)
小组汇报:依照学生的汇报次序,教师顺次指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重点引导学生品读、评读、研读,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以读代讲,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重点引导:
1、示范品读第三段.这段话对一行人走搭石的'描摹,实实在在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作者写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抓住关键的词句,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充分说出眼前浮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美,感受美.然后指导读句,读出感情.
2、在品析第二段时,重点抓住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理解老人一心想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老人的心灵美,读出对老人的赞美.
3、这第四段虽然文字朴实,但是简单的事情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散发出融融的暖意.生活在山里的纯朴的人们,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而且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理解理所当然的事.
*联系生活举例说说你眼中的理所当然的事都有些什么事.
让学生充分感受那种谦让和尊老之美,有感情的朗读。
4、第五段学习写法:借石喻人,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颂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指导朗读,让生倾听与评价,充分理解与感悟.此时,让学生充分发表和交流自己感受.让他们在交流中升华对文章的理解.最后师小结:希望大家也做心中有他人,默默奉献,互相礼让,尊老爱老的孩子.
(三)感情朗读,理解升华
本文作者是一个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人,他把平常的一件摆搭石,过搭石的事儿介绍得这么具体,这么美。谁愿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给配乐,听的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地方画下来。并让学生把喜欢的部分抄下来。
最后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是否也曾留心观察身边的美呢谈一谈吧!
(四)感觉顿悟、全课总结
有一句话说: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能发现美的眼睛!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观察美、发现美!指导学生课后进行练笔训练,帮助提高习作能力.并将此布置为一次练笔作业回家完成.
五、板书设计:
21、搭石
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
《搭石》教案14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主教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知“美”。
刘章爷爷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这美丽的风景。
二、精读课文,感悟“美”。
出示自读提示:读2—4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家乡风景美的句子,用“﹏﹏”划出描写家乡人心灵美的句子,并写写感受。
(一)体会风景美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你从哪些词体会到这画面的美?
2、理解“协调有序”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3、师范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生展开想象,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仿佛看到什么?
4、通过朗读感受画面美。
5、好一幅让人陶醉的.画,难怪作者会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二)体会人物美的句子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如果你是其中一位老人,看到搭石不稳,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2)你感受到这些老人有什么样的品质?(无私奉献)
(3)谁能读出这种美?指导朗读。
(4)你们还从哪些词感受到为他人着想这种美?
(5)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感谢他们?
(6)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无私奉献)的风景。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能谈谈你对这幅画的感受吗?
(2)好一个谦让,请男同学一同来感受这份美。
(3)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互相谦让)的风景。
3、假如遇到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哪些词特别能打动你,说说你的体会。
4、这一排排搭石,每天该有多少人走啊!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我们还会看到哪些温馨的画面。
小练笔:
假如来走搭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总结升华,赞颂美
1、这美,撞击着作者的心灵,并发出由衷的感叹,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句。
2、作者赞扬搭石什么样的精神。
3、齐读最后一句,读出内心的感动。
四、拓展延伸,发现美
读读句子:美就在身边,美就在妈妈千万次的唠叨。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校园中伸手捡纸的弯腰。
美就在身边,……
《搭石》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我们班有很多同学是外地的,老师问一问,你们的家乡在哪,是什么样的?
2、老师的家乡在农村,那里是平原地区,有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每到秋天,那无边无际的稻田就成了金色的海洋。微风吹来,一浪接一浪,此起彼伏,美极乐!一行行出工、收工的人们走在纵横交错的田埂上,精神抖擞的、快活的唱着歌,有的拿者镰刀,有的拿者箩筐。原来他们在互相帮助,,一起收割稻谷。收割完这一家的,又去收割另一家的。这样一家一户的互相收割,多么和谐、多么互助呀!乡亲们的这一幕幕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3、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刘章的家乡,去看看给作家刘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板书课题。
二、质疑,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生纷纷提问。
2、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书103页,自由的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读明白的地方画上☆,表扬表扬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做上?。生开始自由读课文。
3、生读完后,自由汇报:
⑴ 当学生说什么是搭石时,老师相机鼓励:你能一边读书一边思考,学习习惯真好,希望大家都向你学习。学生一起齐读什么是搭石。谁能用简笔画把搭石画出来?学生上台画搭石。
⑵ 当学生说不理解的词语时,老师相机引导并鼓励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说到词语,老师正好这儿有些词语,我们一起去打打招呼吧。
4、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汛期 间隔 联结 谴责 俗语 懒惰
理所当然 人影绰绰 清波漾漾 脱鞋绾裤
协调有序 溪水猛涨 山洪暴发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自主感悟
搭石,这就是家乡的人们过小溪时要踩踏的。就是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让我们睁大眼睛去发现美,欣赏美。
1、请三名同学分段读2、3、4自然段。大家边听边想象,你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用笔划记出来。
2、家乡美,家乡的人们美,你们读得也很美。来,四个学习小伙伴一起来说说发现的美吧。
3、美丽的事物让大家一起来分享,谁来踊跃的告诉大家你发现的美:
⑴ 当生读“无论怎样……才肯离去”时,问:从这你体会到什么美?学生答: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精神真的很美,这是一种心灵美。老人的这份美德,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读一读。老师引读这一段。“无论怎样、只要、一定、直到、才”。(课件出示)想象:人踩老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又会怎样?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动作、表情呢?老人的心灵的美你们也看见了,真的不简单,我们再来读读吧。
⑵ 当学生读到具体的美“每当……美感”时,我们分男女生读读这美丽的画面:
谁来演一演走搭石的情景?让五个同学走搭石。现场采第一位、二位同学:“你为什么走得这么快?”生答:我不走快,后面的人无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老师评价:你真是为他人着想的好同志。怪不得有句俗语叫“紧走搭石慢过桥。问同学:他们走得怎样?
指导朗读,让我们轻盈的、有节奏的读一读这部分。
⑶ 你们还发现了什么美?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互相礼让、尊老爱老。
齐读、男女生读。
4、作者看到人们走搭石的情景,看到人们的心灵这样美,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5自然段。
二、拓展延伸
我们闭上眼睛,变成了一只快活的小鸟,飞呀飞,飞过高山,飞过大海,来到你的家乡,你会看到什么美呢?
回到现实当中,像放电影一样回忆一下,我们的周围有那些美丽的事物?同桌说一说,汇报。
老师总结:我们不但要用心发现,我们更加要创造美,这样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三、布置作业
妙笔生花:只要有心,能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我们要来写一写。
【《搭石》教案】相关文章:
《搭石》教案01-05
搭石的优秀教案03-08
《搭石》教案15篇02-27
《搭石》教案(15篇)03-02
《搭石》优秀教案设计05-16
搭石说课稿11-04
《搭石》说课稿12-13
搭石教学设计06-10
《搭石》教学设计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