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04 07:40:40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选【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精选【7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解题释题导入新课

  1.说说生活中有哪些高科技?

  2.引入课题;正如大家所找的这些资料所说明的,我们已经到了一个能运用高科技来呼风唤雨的世纪.

  板书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3.解题释题:

  什么叫世纪?(一百年为一个世纪,20xx年属于2l世纪)

  什么叫呼风唤雨?(原指神仙道土运用法力唤来风雨,这里是比喻人们能够比较自由地控制自然、支配自然)

  4.过渡引入:让我们一起学习看看人们怎么利用科学来控制、支配自然吧.

  二、指导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找出含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片轮读生字.

  (1)纠正不良读音

  (2)强调读音;后鼻韵——“程”“耕”“幻”“控”;翘舌音——“程”·哲”:第二声“潜”.

  ①汇报预习:哪些字容易写错?“鞍”右边不是反文.“幻”不能多一擞.

  ②字词意思质疑——通过预习,哪些宇词你不理解?

  3.引导解疑—全班讨论解答,教师相机点拨。

  A.难点词释义:奇迹、出乎意料、依赖、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寄托、洞察,归根到底,回顾,改善.

  B.易混词区别:发明——发现.(“发现”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是指本来不存在的,是新创造.如电脑电视是人类的发明,而恐龙曾生活在地球上是后人的发现.)

  三、初读课文感悟大意

  1.指名分节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最正确最流利。

  2.说说读后给你留下的印象.

  生A:科技发展太迅猛,

  生B;人类原先生活的环境太差,没有电灯没有电视……

  生C,人类能登上月球、能潜入探海、能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的奥秘等是科学创造的奇迹。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难解字词,知道了20世纪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纪.

  五、布置作业

  1.写生字.

  2.熟读课文。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这篇课文学生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我在这一课时主要是通过读课文来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为第二课时的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在这里我主要是培养学生利用好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并在读课文时对自己有感受的部分进行交流。从这节课来看,学生对工具书用的并不太好,有很多同学手里没有字、词典,而有的同学却很会利用字、词典,对词语的意思理解的'也很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得进一步指导学生用好工具书,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通过读课文同学们都对课文感受很深的段落进行了标记,有的同学画的很好,感受也很深,谈的也不错,这说明通过读课文有的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了。但还有部分同学理解的不是很好,在下节课当中应带领学生再进一步的理解课文内容。

语文教案 篇2

  天上的街市

  一、导入新课。

  星空以其无比的广阔和神秘,引起人们纷繁多姿的遐想,创造出众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朋友,面对星空,你想到了些什么呢?我们说,诗人的想象最瑰丽,那么,我国现代大诗人郭沫若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到《天上的街市》。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学者。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等。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牛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四、熟悉诗歌,指导朗读。

  1.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

  明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丝忧郁。

  2。这种感情基调的诗歌应怎样朗读?

  明确: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3.放录音。听完录音后,再请学生根据听录音的印象试读。老师再明确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的划分。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你看,那浅的天河,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定然是/不甚/宽广。

  天上的/明星现了,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定然/在/天街/闲游:,

  街市上/阵列的/—些物品,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五、分析、解读全诗。

  (一)讲解第一节诗。

  1.教师范读第—节。

  2.“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信息?

  明确:它表示时间是晚上,天已经黑了。

  3.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呢?

  明确:登高远望,看到了暗空中无数街灯点缀其间,像是夜空中的无数明星,抬头望星空,无数明星也同样像是地上的无数街灯。这一节,诗人把“街灯”比喻成“明星”,又把“明星”比喻成“街灯”,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形成一种循环复沓的诗美。

  4.有的同学在朗读的时候,往往漏掉“是”字,请同学们想一想:“是”字可有可无吗?

  明确:“好像”后加—个“是”字,凑足音节,使其更舒展,同时更能表达作者赞赏的口吻。

  5.这节诗中有两处运用了联想,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思考联想的特征。

  明确:两处联想:街灯=明星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二)讲解第二节诗。

  1.请学生个别朗读第二节诗。

  2.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事物的心理过程,两事物之间或具有因果联系或具有相似关系,譬如“街灯”和“明星”就具有发亮相似特点。那么什么是想象?:第二节诗中运用了想象吗?

  明确: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使人由民间的街上有灯,而天上也有类似灯的明星,进而创造性地想到天上也应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应有珍奇的“物品”,这就是想象。

  3.诗人是如何描绘自己的想象物的?

  明确:诗人用“美丽的”来形容街市,用“世上没有的”“珍奇”来形容物品,并用“陈列”—词来说明物品的繁多。

  4.作者极尽想象描绘这些景物的时候,语气是怎样的?

  明确:极其肯定。从“定然是”一词可以看出来。

  5,作者这样写流露出怎样的情绪?

  明确:天上是那样繁华富庶,天上的生活当然是无比美好幸福的。字里行间,流露出 诗人对这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三)学习第三节诗;

  1,请—位同学朗渎第三节。

  2,如果说诗的第二节描写的是诗人想象出的静止的景物,那么,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在第三节诗中描写了什么呢?

  明确:诗人由“美丽的街市”“珍奇的物品”想到了天街上应该有人,有人的活动。这“人”就是牛郎织女,进而描写出动态的景物。

  3.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如何?它与传说中的故事有何不同?

  明确: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不自由的,他们受王母娘娘的专制统治。诗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理想,大胆改造了这个民间故事。在这首诗中,牛郎织女解放了,他们生活得自由幸福美满。他们骑着牛儿来来往往,他们生活在一个自由的天地里。

  4。诗人这样的想象合理吗?他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造?

  明确:诗人的想象是合理的。他是依据星象来想象的,因为淡淡的银河,看上去确浅浅的,也不很宽广。作者这样写是要表达自己的理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对黑暗势力压迫的反抗,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四)学习第四节诗。

  1.请一位同学朗读第四节。

  2.这一节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写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天街闲游。

  3.这节中的“闲游”一词能否和上节中的“来往”一词互换?

  明确:不能。“来往”是指牛郎织女骑着牛儿蹬过浅浅的天河去见织女。而在天街上悠闲地游逛,只能说是“闲游”。

  4.这节诗中有个量词用得很别致,请同学们找出来。

  明确:“朵”

  5.换成一颗的“颗”不更通俗明白吗?

  明确:“朵”字说明了流星如花儿般的美丽,与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相映成趣。

  (五)总结分析全诗: :

  1.这首诗是怎样逐步展开联想和想象的?

  明确:展开的.过程是:街灯(明星)一街市—物品—人一生活。

  2.这首诗既有写实也有想象,请同学们找出来,并体会各自在诗中的作用?

  明确:第一节写实,后三节都是想象。写实为想象作铺垫,想象则表达了对美好的理想境界的向往。

  3.作者在想象的时候,多处运用了“定然有(是)”“定能够”“不信”“是”等极其肯定的词语,这表明什么?请同学们根据时代背景和诗人的性格、气质、诗歌风貌的特征来思考。

  明确: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静夜

  六、指导朗读。

  1.这首诗和前—首的感情基调差不多,请同学们先试读,试着划分节奏和重音。

  2.朗读这首诗时节奏也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柔和、舒缓。全诗的节奏和重音划分如下:

  静夜

  月光/淡淡天河/何处?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远远的/海雾/模糊。

  白云/团团, 怕会有/鲛人在举,

  漏出了/几点/疏星。对月/流珠?

  、分析、讲解全诗。

  1.全诗分两小节。请同学们思考—下,哪节写实?哪节写想象?

  明确:第一节写实,写人间的月色和晚景。第二节写想象,想象天河岸边鲛人对月流珠的情形。

  2.请同学们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描述—下全诗的意境。

  明确:淡淡的月色,.笼罩着村外那—片松树林;天上团团白云之间,隐隐约约露出了几颗星星。诗人独自站在大海边,望着远处迷蒙的海雾,不由得思绪翻涌,心想,此刻茫茫的天河岸边,是否也有—位美丽的鲛人.如我一样,面对如此宁静、美好却又凄清的月夜,伤怀流泪呢?

  3.请同学们体会一下,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绪?

  明确:流露出诗人因对时代失望和对祖国、家乡和亲人思念的淡淡的哀伤、无奈和惆怅情绪。

  4.这两首诗都是由地上写到天上,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天上传说中的人和事,以此反衬诗人对现实的失望、不满和对前途感到渺茫,表达出诗人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但两首诗还是有些区别的,请同学们细心感受一下,两首诗中哪首流露出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更为明朗一点?

  明确:前一首诗。这从两首诗所用的不同神话传说就可以看出来。

语文教案 篇3

  《时间》是新世纪小语教材第二册第11个主题单元,本单元以时间为主题,选编了一首古诗,一篇主题课文。并在语文天地中设计了读一读、写一写、背一背、讨论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渗透。结合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认知特点拟定教学目标如下:

  1.学习本课出现的生字、词语、说话练习。

  2.学习朗读课文,进行情感渗透。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4.懂得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设计:

  一、猜谜激趣导入

  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谜语,注意听如你们的答案和屏幕上出现的字一样,[课件演示:时间]那你就猜对了!全班一起告诉我,答案是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继续学习13单元时间。

  二、感知时间,学词语

  (一)现在时间是20xx年5月21日9时13分,闭上眼,听,这是什么声?[课件出示钟]在你们闭眼听钟声的时候20xx年5月21日9时13分再也没有了,全世界哪儿也找不到了,时间真是一去不回呀。

  (二)复习《长歌行》,[课件演示课文插图、播放音乐插件]提示背诵语气。

  (三)拼读词语,写词语

  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时间,关于时间的词语你还知道那些?

  2.这也有些关于时间的词语,你们想知道是哪些吗?请你拼一拼。

  3.[课件演示音节]请小老师带全班读,互相检查书写情况,纠正错误。

  三、学习关于时间的谚语

  小组合作,借助拼音读谚语,在组内背一背。

  2.[课件演示谚语]合作结果全班交流。 3.你能说说这两句谚语都告诉我们什么?

  四、学习《小河流过我门前》

  读一读,想一想:小河是怎样珍惜时间的'?

  五、讨论:一分钟能做什么?

  1.小组汇报课前实验结果。

  2.推荐汇报。

  3.小实验:一分钟能写多少字。

  4.评出最好的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5.小实验:一分钟能认多少字?

  6.认字比赛。

  7.小结。

  六、观察图: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1.关于时间你们能像他们一样提出问题吗?

  2.讨论:你将如何去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作业布置:回家收集有关时间的谚语或名言,做成书签,互赠、共勉。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燕、晴、朗、板、挥、票、坚、强”8个生字,积累“燕子、晴朗、甲板、挥手、告别、船票”6个词语。正确书写“燕、晴、朗、板、票” 5个汉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文中两句带省略号的句子,背诵第2、5小节,能正确抄写指定的句子。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不怕困难,执著坚持的精神。

  重点难点:

  1、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文中两句带省略号的句子,背诵第2、5小节。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想一想。

  (1)括号里可以填上什么词语?(天空、田野、大海……)

  (2)媒体出示句子,练习朗读:(指名读,生范读。)

  2、出示课题,齐读。

  学习“燕”:(注意上面是横竖竖横,不要写成“草字头”))

  3、质疑

  4、师归纳问题:大海无边无际,小燕子为什么要飞过大海去?他们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燕子是怎么过海的?

  二、整体感知。

  1、 听课文录音,完成口头填空。

  交流:

  一个晴朗的日子,我们的'船航行在大海上,一群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的燕子在大海的上空不停地飞行。它们太疲倦了,就伏在我们的甲板上休息了一会儿。后来,有的燕子(又起飞了), 有的燕子(倒在甲板上再也起不来了)。

  2、结合交流,学习生字“晴、朗、板、挥、票”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提醒学生读好后鼻音“晴”)

  (2)交流自己的识字好方法。

  ① 字形比较:板 扳

  ②“青”加部首组词。

  ③“挥”请同学做做动作记忆。

  ④“漂”去部首学习“票”,三拼音。

  3、 练习把课文读正确。

  (1)指名分节读,评议。

  (2)集体连读课文。

  课后小结

  三、复习巩固。

  1、抢读生字。

  2、写字指导。

  燕:注意上面不是草字头,中间的短横不能漏写,中间部分要写得紧凑,“四点底”的四个点各点方向要不同,使其有所变化。

  晴:左窄右宽,“青”下面的“月”是竖撇。

  朗:注意左下只有一点,左右各占一半。

  板:左窄右宽,右边有好几个撇,写时要注意有大小变化。

  票:上下各占一半,“示”第二横要写得长一些,宽度超过上半部分。

  3、 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予、圣、诞”等10个生字。会写“予、担、宽”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等20个词语。

  (2)读懂课文,了解金吉娅怎么花出20美元购买圣诞礼物的。

  (3)体会文章最后一节的含义。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特点,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和快乐,让学生从中受到爱心教育。

  二、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了解金吉娅怎么花出20美元购买圣诞礼物的。

  三、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最后一节的'含义,让学生从中受到爱心教育。

  四、课前准备

  ①反映圣诞节的图片。

  ②生字卡片。

  五、教学时间: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①学生看录像(或图片),了解圣诞节。

  ②谈话:你了解圣诞节吗?

  ③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齐读课题:“给予树”。

  ④理解课题。“给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呢?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按要求把课文读两遍。

  要求:a、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

  B、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c、把自己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同学讨论。

  ②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下列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给予 试探 心意 祝福 甜蜜 担心 宽裕 前夕 提醒

  兴高采烈 立即 卡片 盼望 拥抱 仁爱 同情 体贴 如愿以偿

  B、指名读课文。

  提示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发现读错或读得欠通顺的句子,评议时提出来。

  ③学生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生自主再读课文

  教师提出自主阅读要求: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可以用笔在课文上画画写写。下节课我们来讨论交流。

  四、指导写字

  ①屏显要求会写的12个字,先读读,再组词。

  ②请学生做小老师,指导写字。

  这12个生字,你哪个字写得最好?请你上黑板在田字格中板演给大家看,再谈谈写好这个字的经验。

  ③学生写字写词。

  先把生字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词语抄写一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①听写词语。听写后同座互相批改。

  ②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交流感悟

  ①组织学生交流上节课自主阅读的感受。

  你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又有什么感受呢?

  ②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引导学生体会。

  A、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可引导学生抓住“沉默不语”来质疑、释疑。

  B、让学生充分地读第四、五自然段,感悟金吉娅善良、仁爱的品质。

  ③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师生互相合作释疑。

  三、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很感动,请你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①抄写自己喜欢句子。

  ②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娅,请你替那个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板书设计:

  31、给予树

  金吉娅:沉默不语、难过

  妈妈:担心、生气、被感动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

  2、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品味精练准确、清新隽永、优美动人的语言。

  [教学重点]

  1、结合语境揣摩词语、语句的含义,体味作品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2、感悟景语和情语浑然一体的妙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关于描写荷花的古诗文名句

  1、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

  2、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阅读提示

  (1)配乐朗读或自由朗读。

  (2)给文章每个段落标号,找出文中表现作者心情的语句。

  (3)抓住关键词语,理出作者游踪,探究作者情感路线。

  2、分析结构

  教师启发指导:从作者行踪变化看,让学生概括每段内容。

  观荷缘起:第1段: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心境:“颇不宁静”)

  去荷塘:第2段: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3段:行在小路时的感受。(追寻清冷、幽僻的环境)

  观荷塘:第4段:月色下的荷塘。

  第5段:河塘上的月色。

  第6段:荷塘四周的景物。

  离荷塘:第7、8、9段: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三、文本研习

  问题1:夜深人静之时,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去荷塘边散步?

  主要是由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夜深人静之时本应好好休息了,但许多事情剪不断,理还乱,就想到去荷塘散步,以此来排遣内心的烦恼!

  全文就是围绕“颇不宁静”这一心情展开的,它就像是一支乐曲中的主旋律!

  问题2:为排遣不宁静,作者散步的游踪是怎样的?

  游踪:家——小路——荷塘——家

  问题3:一夜畅游,朱自清找到了心灵的宁静吗?

  学生可能回答“找到”或者“没有找到”

  到底找到没有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作者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请看第3自然段的内心独白,我们先一起来朗读这个自然段。

  问题4:这一段独白到底流露了朱自清怎样的.心情?

  尽管有哀愁,但更有一种淡淡的喜悦之情!作者只有这幽僻的,环境之中,才感到自己成了一个自由的人,才能够抛开尘世间的喧嚣和烦恼。——可见作者对现实的不满!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流露出作者为能够暂时得到自由,欣赏荷塘月色而淡淡喜悦。——可见作者幻想超脱现实!

  明确线索

  明线:游踪(带上门-荷塘上的月色-月色下的荷塘-江南旧俗-回家)暗线:情感(心中颇不宁静-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思乡愁-不宁静)

  四、找出文眼、理清脉络、分析情感

  1、文眼:心里颇不宁静

  2、脉络:心里颇不宁静--觉得是个自由的人--我什么也没有--想起采莲的事

  3、情感:

  不满现实(求静)—寻求超脱(得静)—回到现实(出静)

  反映淡淡的哀愁得到淡淡的喜悦仍是淡淡的哀愁

  五、赏析语句

  找出有代表性的语句进行赏析:

  1、全文首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起笔的目的是什么?可联系撰文时间启发学生讲讲有关大革命失败情况,说明作者思想状况,弄清他为什么要写荷塘月色之美,发思古之幽情。

  2、第3段,作者在路上一段抒情独白(“路上只我一个人……这是独处的妙处”)此段抛开了写景,是否偏离了文章的中心呢?

  抛开了写景直抒胸臆也反映了作者痛楚心态,蕴含对现实的不满。实际上,这“情”离不开“景”,正是在那幽僻路上,抒发“独处”之情。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4、5、6自然段,体会情景交融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课前检测

  二、新课导入

  提问:由课题可以知道,本文属于写景散文,即写“荷塘”和“月色”,课文哪些段落是描写这两种景物的呢?

  三、鉴赏、分析课文的景物描写部分

  (一)诵读、鉴赏第4段

  1.指明一个学生朗读。

  2.提问:这一段写什么景,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明确:月下荷塘美景,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4个方面。

  3.提问:作者是怎样从这4个方面描绘这月下荷塘美景的:请找出这些句子,展开想象,阅读品味它的妙处。

  (1)思路点拨:手法、作用、分析

  示例:

  荷叶:“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荷叶的风姿。由“出水很高”联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两者不仅相似,而且写出其动态美。

  (2)小组合作

  (3)成果展示(选)

  (第1组)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袅娜”写出荷花的饱满盛开状,“羞涩”写荷花含苞待放,赋予物以人的感情。三个比喻,分别描绘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以及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写出了荷花的神韵,倾注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

  (第2组)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通感,“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如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沁人心脾等,其间感觉的转移伴随想象的跳跃。“清香”与“歌声”同属美好的事物,把“清香”比喻成远处的“歌声”,烘托出几分幽雅和宁静来。

  江苏省淮安中学《荷塘月色》教案28,

  4.师生共同小结本段写景重点。

  本段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手法,描绘了月下荷塘的美景,这些手法令人浮想联翩。更绝的是全段不着一个“月”字,却处处有月。

  5.齐声朗读课文第4段,品味其写景特点。

  (二)诵读鉴赏第5段(仿照第4段的鉴赏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分析)。

  1.齐声朗读。

  2.提问:本段写荷塘上的月色,月色本是难写之景,作者借哪些景物,写出荷塘上月色的特点?

  明确:叶、花、树,写出了月色朦胧飘渺的特点。

  3.提问:月色本是难状之景,作者用了一些传神的动词:(如:“泻”“浮”“洗”“画”等),描绘出了可感的月光形象,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些动词的特点。(可分成4组讨论后回答)

  明确:

  泻——既照应了以流水喻月光,又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动感。

  浮——写深夜水气由下而上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以动景写静景,描绘雾的轻飘状态。

  洗——写“叶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状态。

  画——有“人为”动作含于其中,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倩影”,写出了投在荷叶上的月影之真、之美。

  4.师生共同小结:本段虽着意写月色,但又处处不忘荷塘,用几个传神的动词,从不同角度写出淡月辉映下荷塘里雾光叶色、水气交相杂糅而形成的朦胧景象,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

  5.齐声朗读第5段,体味作者写景的高明手法。

  (三)诵读、鉴赏第6段

  1.齐声朗读。

  2.提问:本段写了荷塘四周的景色,与课文第2段照应,试比较两段写景的异同。(阅读比较后回答)

  明确:相同:都写了荷塘四周景物,都写了树、小路。

  不同:第2段重点写了小煤屑路的寂静、阴森,写得简略。而本段则以树为着眼点,由近及远,写了树色、烟雾、远山、灯光,再由静到动,写到蝉声、蛙声。

  3.提问:本段写月下荷塘的景色,作者选用了一些叠字叠词(如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重重、阴阴、隐隐约约等),试结合语境,说说这些词语的妙处。(学生阅读后回答)

  明确: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写出了树的错落有致,既开阔又有立体感,用语平实自然。

  重重、阴阴、隐隐约约——传神地描述出特定环境中的景物特点,不仅写出了树木之多,而且加强了叶色的浓重气氛。

  4.师生共同小结。

  叠字叠词的运用,不仅传神地描写了事物的特征,而且照应了第2段中“蓊蓊郁郁”的树,“阴森森”的小路,读起来节奏鲜明,韵律协调,富有音乐美。

  5.齐声朗读第6段,体会其特点。

  四、课堂小练笔《雨中校园》

  1、要求: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抒情片断,字数300字左右。

  2、美文选读

  五、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教育学生学习小站工作人员安心在偏僻地区工作,给旅客带来温暖,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精神。

  2。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材,按方位顺序有重点地叙述的写作方法。

  3。学会用“竞赛,一尘不染”写句子。

  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运用图文结合的方法,理解小站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给旅客带来温暖的精神。

  2。培养按方位顺序有重点地组织材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通过看图、学文,理解小站工作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处处为旅客着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从文中的句子、画面上体会出小站工作人员的一片爱心。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结合图画说说本文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2。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站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培养学生按方位顺序观察、记叙事物的写作方法。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

  1。巩固生字、新词。

  2。复习所学的知识,用按方位顺序记叙事物的写法写一篇短文。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审题

  1。齐读课题,指名回答:你是怎样理解这个题目的?

  2。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这类文章我们怎么学习?(让学生明白,既要学会观察图画,又要读懂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示范读课文,学生勾划生字、新词,思考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2。学生互相说一说写的内容?

  3。指名回答: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

  三、自学生字、新词

  1。自学生字:

  ①拼读生字。

  ②说一说这些字哪些地方容易写错?你是怎样记这些字的?

  2。学习新词:

  ①读课后词。

  ②讨论词意、字义。

  “栅”读zh4,左右结构,注意右半部分的笔画,意思是用铁条或木条做成的类似篱笆而较坚固的东西。

  [email protected],上下结构,部首是“立”,注意下部分“兄”的“口”内不要多写“一”,意思是竞争、竞赛。

  “啸”读xi4o,左右结构,注意右半部分共8画,意思是高而长的声音。

  疾驰:(车辆等)快速行驶。

  竞赛:互相比赛,争取优胜。

  红榜:光荣榜。

  一尘不染:指环境非常清洁。

  ③练习:通过读、背诵、练习,掌握这些字和词。

  3。巩固:

  ①听写生字、新词。

  ②提问字、词的意思。

  四、朗读课文

  通过自读或小组读,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01-16

语文教案01-17

语文教案01-17

语文教案01-17

语文教案01-19

语文教案01-20

语文教案03-30

语文教案03-30

语文教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