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锦集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做题的良好习惯。
2.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学写请假条。
3.训练口语交际能力,提高运用语文知识的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1.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
2.学写“把”字句。
3.学写请假条。
教学
课时两课时
1.完成“语海畅游”部分的练习。
2.积累名言警句。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投影。
一 语海畅游
1.汉字真有趣。
用同音字组词、造句,训练学生运用同音字的能力。
(1)读课本中的词语和句子。
(2)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同音字如何运用。
(3)你能按照上面的例子自己选一组同音字组词造句吗?
学生独立练习。
蜜 甜蜜 我们的生活多甜蜜。
密 秘密 这是一个秘密,不能告诉你们。
2.照样子,写出几个表示颜色的词语。
(1)认真读课本上的词语,理解意思,明确要求。
(2)独立完成练习。
(3)投影出示同学的练习,集体进行订正。
红 红彤彤 黄 黄澄澄 绿 绿油油 黑 黑漆漆 白 白茫茫 金 金灿灿
3.照例子,改写句子。
(1)读例句,理解意思。学写“把”字句。
(2)学生独立改写。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讲解。
(3)投影出示句子:
我们打开了电脑。 我们把电脑打开了。
二 积少成多
读读背背。
(1)读句子,借助拼音,把句子读通顺。
(2)理解句子的意思,结合实际谈体会。
(3)朗读句子,练习背诵。个人练习背,同桌互查背诵。
(4)把句子抄写在采集本上。
1.阅读短文,理解内容。
2.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3.学写请假条,提高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投影。
一 阅读平台
1.朗读短文,把短文读正确,读通顺。
2.理解内容。
(1)读短文。
边读边思考:
①望远镜是谁发明的?
②说说利普希发明望远镜的过程。
(2)组织讨论。
①一次偶然的.发现后,利普希是怎样做的?
②他这样做取得了什么成就?
3.读短文,谈感受。朗读短文,说说读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二 能说会道
主题:请假
1.读一读提示,明确本次说话的要求。
2.创设情境,练习说话。
(1)打电话请假。
①想一想:如果是打电话向老师请假,你准备怎么说?假如老师同意或者不同意,你又准备怎么说?
②演一演。分组进行练习。请一位同学扮演老师。
③各组派代表在全班表演打电话请假。其他同学认真看,然后进行评价。
(2)请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向老师请假。
①想一想你怎样对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说。
②同桌练习:怎样请别人帮自己向老师请假。
③请同学在全班演一演。
3.总结。进行口语交际,把自己要说的意思表达清楚,语句要通顺,还要注意说话要有礼貌。
三 笔下生辉
学写请假条
1.向老师请假,可以给老师打电话,可以请爸爸、妈妈或小伙伴跟老师说,也可以写一张请假条自己送给老师,或者请亲友送给老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怎样写请假条。
2.投影出示书中的请假条。
(1)请同学读读请假条。
(2)说说请假条应该写清哪些内容。(①为什么请假。②请多长时间。③注意使用文明用语。)
(3)注意请假条的格式。边看投影,老师边讲解。
3.练习写请假条。如果你有事要向老师请假,该怎样写请假条呢?试着写一张请假条。
4.集体订正。
(1)投影出示同学写的请假条,大家评评好在哪里,还有什么毛病。
(2)认真修改请假条。
例文:
请 假 条
张老师:
我奶奶生病住院了。今天下午我要陪妈妈到医院看望奶奶,特请假半天。请批准。
您的学生 王小红
3月27日
语文教案 篇2
一、课题:七年级(下)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
二、教学对象分析:戏曲对于此阶段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对于我国传统戏曲还不是很了解,通过此综合性学习,让学生更加系统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三、活动目标:
1、课外收集资料,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2、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理解戏曲中的脸谱,行当等含义,并通过学戏,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
3、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戏曲文化的感情和关注,为戏曲的明天开一剂药方。
四、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选编的是与文化艺术有关的文章,学生学习的内容并不仅限于文化艺术,还有很多关于戏曲方面的文化内容。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激发学生了解戏曲文化的兴趣,认识戏曲大舞台博大精深,从而增强学生对戏曲文化的热爱)。
(二)戏曲知识知多少:检验知识的收集,整理,有学生来主持。
(三)考考你:检验学生对戏曲知识的了解,掌握。
(四)出谋划策:
(五)作业
(六)全班齐唱“唱脸谱”。
六、教学媒体设计
教学困难
媒体设计
对戏曲的系统认识
利用幻灯片展示戏曲知识及配合学生表演的戏曲影视
课堂气氛的活跃
七、课程实施
(一)导入:(激发学生了解戏曲文化的兴趣,认识戏曲大舞台博大精深,从而增强学生对戏曲文化的热爱)。
师:中国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主义,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分呈,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的风情,如京剧的雍容华贵,昆剧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板书:戏曲大舞台)
(二)戏曲知识知多少:检验知识的收集,整理,有学生来主持。
1、介绍戏曲的起源和形成。
2、介绍戏曲的行当:生、旦、净、丑。由屏幕展示其画面,学生介绍。
3、主要戏曲剧种简介:
昆剧:介绍其形成及特点。
京剧:
A、京剧的`形成及特点。
B、京剧旦角流派。
C、自制脸谱欣赏。
D、模仿秀:“斗智”选段,“红灯记”选段,学生点评。
黄梅戏:
A、黄梅戏的特点。
B、模仿秀“女驸马”选段,“天仙配”选段。
豫剧:
A、豫剧的特点。
B、模仿秀“花木兰”选段。
(三)考考你:检验学生对戏曲知识的了解,掌握。
1、与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合称为世界三大戏曲剧是什么?(中国戏曲)
2、中国戏曲起源于哪些形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
3、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的是(昆剧)
4、戏曲的角色分为哪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5、我国戏曲采用哪些艺术手段表现人物?(唱,念,做,打)
6、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是(京剧)
7、戏曲表演艺术有哪些技术手法(手,眼,身,法,步)
8、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是(没有实物的表演:虚拟)
9、发展于安徽安庆一带的剧种是(黄梅戏)
10、京剧“四大名旦”是(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
(四)出谋划策:刚才我们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也欣赏了戏曲的名段,让我们真实的感受到了它博大的内涵,悠长的韵味,可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影,电视和影碟机的普及,流行文化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占据绝对主流的地位,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极大冲击,同学们面对此现象,你们开动脑筋,谈一谈,中国传统戏曲如何摆脱困境,获得新生?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引导。
(五)作业
1、选择你喜欢的一出戏,就其主要情节发挥想象,编写一个小故事。
2、在你看戏,听戏,学戏的过程中,你一定有些感想或者有趣的经历,把它写下来。
(六)全班齐唱“唱脸谱”。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用不同的语气读出对话。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部首,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认识到做对他人有用的事最快乐,学会关心他人。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理解青蛙妈妈说的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读出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课前说:
你认识哪些小动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教同学字
1、 出示生字,自由读。
2、 小组讨论:想想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3、 汇报: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
4、 分析生字,理解词语,口头组词。
四、 导书写:师范写,生描写、仿写。
五、 作业:每个生字写一行。
教学后记:同学能很快地认识这些生字,并熟悉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
青蛙的样子是怎么样的?它有什么身手?
二、 读课文
1、 范读第1小节,问:小青蛙会想些什么?
2、 看动画,边看边想:小青蛙跳到什么地方问谁去了?
(1) 出示对话,指名读,评议。
(2) 分角色朗读,想想怎么读好它们的对话?
3、 自读课文3——4小节。
想:小青蛙又去问谁了?他人又是怎样说的确良?
4、 看动画片,反馈交流:互相练读,指名读,评议,再读,分角色朗读。
5、 小青蛙还会问谁?它们又会说些什么?(自读第五小节)
6、 指名读妈妈与小青蛙的对话。
问:你明白妈妈的话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三、 齐读课文。问:假如你是小青蛙,你现在知道做什么事最快乐了吗?
四、 课后拓展:
1、 分角色扮演课文。
2、 你认为你做什么事最快乐?
18 什么事情最快乐
小青蛙(图)
板书: 啄木鸟(图) 捉虫
水 牛(图) 耕地
蜜 蜂(图) 采蜜
为他人做自已能做的事,你会觉最快乐。
教学后记:同学知道做协助他人的事才会最快乐!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复习三十五个会认的生字及要求会写的三十二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充分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无穷奥秘的乐趣。
3、积累词汇,自主识字。
4、复习反义词。
5、完成课后练习。
5、复习口语交际和写话,能感受大自然的奥秘,并能正确欣赏、。
教学重难点:
1、复习三十五个会认的生字及要求会写的三十二个字。
2、复习反义词。
3、完成课后练习。
4、复习口语交际和写话,能感受大自然的奥秘,并能正确欣赏、。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1、字音。
平舌音:僧、缩、滋、翠。
翘舌音:胀、刷、植。
前鼻音:仙、卵、顿、巡、含。
后鼻音:警、唐、僧、螃、蹦、胀、嚷、英、鹰、岭。
三拼音节:仙、戒、蟹、刷、缩、卵、渐、逻。
2、易错的字:孩、胸、腹、脖、蜜、拜、神、秘。
二、积累词语:
1、读一读。
天高云淡大雁南飞层林尽染风景如画
春华秋实瓜果飘香登高望远心旷神怡
2、读一读,连一连。
秋风阵阵河边的柳树长出了嫩芽
冬天来了蝉在树上不停地叫着
春天到了树林里落叶在飞舞
炎热的'夏天小河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3、读一读,比一比。
(1)小鱼胸和腹紧贴着树干,就向树顶爬去。
小鱼胸和腹紧贴着树干,“刷刷刷”就向树顶爬去。
(2)只见一大群蝴蝶飞出来,小黄鸡吓了一跳,连篓子也碰翻了。
“扑扑扑”,只见一大群蝴蝶飞出来,小黄鸡吓了一跳,连篓子也碰翻了。
三、朗读、背诵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听写。
2、反义词。
哭——()薄——()
忙——()静——()
黑暗——()谦虚——()
3、比一比,再组词。
休( ) 似( ) 消( )
体( ) 以( ) 梢( )
捉( ) 该( ) 倒( )
足( ) 孩( ) 到( )
密( ) 蜂( )
蜜() 峰( )
4、读一读,说一说。P67我的作品
5、讲故事。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顺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星罗棋布”、“合壁”等词语。
4、通过朗读感悟课文内容,感受南沙群岛迷人的景色和丰富的特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海疆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朗读感悟南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前置性学习纲要
一、读一读
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查一查
要求查出不明白词语的意思并抄在书上。
三、说一说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四、画一画
1、画出打动自己心灵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2、画出不理解的句子打上“?”
五、主题探究
南沙群岛美丽在哪里?
六、拓展
查找有关南沙群岛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复述课文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南沙群岛》。谁能复述一下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 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出示问题:南沙群岛美丽在哪里?
三、小组汇报
我们合作学习的`能力越来越强了,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各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成果。都准备好了么?
思考
1、你用什么方法打开"宝库"? 在"宝库"里你发现了什么?
(组织讨论自学方法和所学内容。 结合句子理解"蕴藏"和"用之
不竭"的意思。)
2、为什么说南沙群岛是一座宝库? 请你通过朗读告诉我们。
3、为什么说南沙群岛是一座蓝色宝库?
4、你知道南沙群岛有哪些珍贵的海洋生物、矿产资源和海洋动力?
5、结合课外搜集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请学生以总分的句式说说。
南沙群岛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有( ),有( ),有( )。
南沙群岛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有( ),有( ),有( )。
南沙群岛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有( ),有( ),有( )。
四、拓展
请同学们展示一下你搜集到的有关南沙群岛的图片或文字。
五、总结
南沙群岛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水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真不愧是一座巨大的蓝色宝库。
六、布置作业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习第2、3自然的写法以“公园真是鲜花的海洋”或“菜市场真是营养的宝库”为中心句写几句话。
3、摘抄课文中的妙词佳句。
板书设计:
美丽的南沙群岛
地理位置
物产丰富
景色优美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⒈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结合具体的词句体会四时的情趣有什么不同,学习文章的表达顺序。
⒊将文中四时的情趣与自己平时的体验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独特感受。
4、体会想象的妙用,训练了孩子们的想象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孩子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难点】
感受四时情趣的不同,学习作者的表达顺序。
体会想象的妙用,并能学以致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相关资料】
选自《枕草子》,作者:清少纳言,原姓清原,因而姓氏用一清字。也许曾任少纳言(五品官)的,便取而为名,是当时的皇后身边的女官。清女出身于一个下等贵族之家
《枕草子》书名的意思是枕边的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文题切入,体现预习效果。
1、齐读文题,说一说,四时指什么?
2、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你愿意来猜一猜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你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流利、准确。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课文的预习情况。
3、出示书后词语,要求会读会写。
三、再读课文,体会表达顺序。
结合课文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读题,导入课文。
1、齐读课题。
2、四时到底有什么样的情趣呢?我们来细细品析一番。
二、抓关键词句,体会四时的情趣。
1、指名读课文,边听边画出最能打动自己的情趣。
2、你最喜欢哪一种情趣?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喜欢它的原因。
3、逐段交流感受,在交流中指导朗读。
(1)春天体会出作者对颜色的细致描写。
(2)夏天暗夜里的萤火虫。
(3)秋天作者对鸟类及声音的描写很细致。
(4)冬天雪的描写。
三、体会写法。
1、为什么作者会打动你?你找到其中的原因了吗?
2、结合自己平时生活中的观察所得,谈一谈不同时间的动人情趣。
四、总结全文,点明想象的魅力。
想象,是指根据已有的见闻和生活经验,构想出不曾见过,或者从未出现过的形象或情景。
想象的方法很多,作文中常用的有:
(1)编创法。就是编制故事的情节。
(2)组合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事拼凑在一起,形成新的人物形象,新的事情,可称组合法。
(3)扩展法。所见所闻的内容是简单、抽象或粗糙、模糊的,借助想象充实,使其变得清晰、细腻、生动、形象,可称扩展法。
(4)梦幻法。借助梦境或幻觉描绘出眼前并不存在的情景,以表达某种愿望或抒发某种情感,可称梦幻法。
(5)推测法。是指根据已经知道的情景,借助想象推测出未知的情景。
作业:
书上所描写的四时情趣和你平时的感受一样吗?写一写你心中的四时情趣。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点:
复习巩固生字词,学习全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不带拼音),要求学生认读,并组成词语。(第一课时学的9个生字)
2、说说”海、面、歌、唱、篮“五个字的笔顺。
二、讲读课文。
第一段.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带音节的字,并想想这段话有几句?每句话说的是什么?)
2、讨论以上思考题。(第一自然段由两句话,第一句告诉我们”我“家住在什么地方。第二句硕离家门口不远有什么。)
3、图上哪儿是海滩?”海滩“是什么颜色的?(板书:金色海滩)
4、指名朗读,要求用叙述的语气读。
第二段。
1、指名朗读(正音)
2、课文说什么”又松又软“?(沙子又松又软)
3、”我们“躺在又松又软的海滩上时,大海怎么样?(板书:大海唱歌海浪爬上来)
4、大海真的会唱歌吗?为什么要说”听大海哗哗地歌唱“呢?(大海真的是不会唱歌的。”哗哗的唱歌“实际是海浪的声音。我们”躺在又松又软的海滩上,“很舒服。所以大海浪哗哗的声音,听起来就想唱歌一样。)
5、为什么说海浪是”爬“上来,”搔“”我们“的脚板?(海浪很小,当捧到”我们“的脚板时,就像小虫在轻轻的搔,很有趣,很舒服。)
6、躺在又松又软的海滩上,听着大海哗哗地歌唱,让海浪轻轻的搔着”我们“的脚板,”我们“的心情会又多么的愉快,谁能把”我们“这种舒服、愉快的心情读出来?
7、指名读,集体读。
第三段。
1、指名读(正音)
2、你见过贝壳吗?(拿出实物或图片让学生看。)
3、海滩上的贝壳有哪些颜色,课文里是怎样说的'?(板书:贝壳各种颜色)
4、海滩上的贝壳多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板书:多)
5、海滩上有这么多美丽的贝壳,多有意思!谁来读读着一段,并说说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读?
6、个别读,集体读。
第四段。
1、齐读。
2、这一段中的哪一句和第一段中的一句话是一样的?
3、”我家住在大海边“这句话,为什么还要再说一次呢?(说明”我“很爱自己的家乡,很爱大海,对自己的家乡感到很自豪。)
4、”我“爱大海,”我“爱家乡,那么,这一段读的时候,那个字要读的重一点?
5、集体读。
三、课堂练习。
回答课后第2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学会正确朗读课文,课文,培养学生爱大海、爱家乡的感情,同时进行有关句字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听写生字词。
二、学习朗读。
1、听课文录音。
2、自由朗读课文。指名逐节朗读课文,并进行评议。分组朗读,集体朗读。
三、课文。
1、课文些”我“的家乡在大海边,大海边有金色的海滩,”我们“躺在海滩上听大海哗哗的歌唱,在海滩上捡美丽的贝壳。”我“爱大海、”我“爱金色的海滩,”我“爱家乡。
2、你的家乡在什么地方?你喜欢家乡吗?为什么?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堂作业3、5题。
2、抄写句字。
五、板书设计:
沙子又松又软
大海歌唱
金色的海滩海浪爬山来
贝壳各种颜色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23
语文教案(经典)09-11
语文《公输》教案09-18
语文教案11-20
语文教案11-21
语文教案11-19
语文教案11-21
语文教案11-23
语文教案11-26
语文教案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