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数学加减法教案

数学加减法教案

时间:2024-11-18 15:40:47 教案 我要投稿

数学加减法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加减法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加减法教案

数学加减法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

  2、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内容:

  第45~46页内容和做一做,练习七的第4~8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草地(自制),学生准备6只小鸡卡片、6只小青蛙卡片。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动物乐园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动物乐园玩一玩!(课件:一片草地,音乐响起)动物乐园里有一片美丽的大草地,上面还有美丽的秋千呢!在你们的'桌子上也有这么一片美丽的草地!拿起来看一看,美丽吗?现在就让我们请小动物上去玩一玩,行吗?

  新授课

  1、加法。

  请1只青蛙和5只小鸡上去玩一玩,把它们请上去吧!(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操作,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得到一幅图,可以写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

  a、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该怎样列算式呢?赶快记在纸上(学生写算式)。

  b、你们草地上有几只青蛙和几只小鸡?(课件出示)

  c、读一读你的算式。板书:5+1=6

  d、谁和他不一样?板书:1+5=6

  咦!都是这些小动物,为什么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小结:由于同学们看的方向不同,所以根据一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2、摆一摆。(让学生在情境中,独立应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广阔思考空间。)

  a、你们还想请几只青蛙和几只小鸡来玩一玩?动手摆一摆。

  b、你们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你能列出几道加法算式呢?写在练习纸上。

  c、谁想说一说请了几只小青蛙和几只小鸡?(学生到前边展示)

  d、怎样看图列式的?

  e、有和他们摆的不一样的吗?(展示小鸡、青蛙)

  f、怎样列式的?板书:3+3=6

  g、为什么只能写一道算式?

  3、看图列式(出示课件)。

  a、一共有几只猫?你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吗?

  b、说给同位听一听。板书:5+2=7 2+5=7

  4、减法。(出示课件:草地)

  a、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它们累了,想回家,你们想让哪种小动物回家?

  b、小青蛙走后,还剩几只小鸡?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板书:6-1=5

  c、如果小鸡先走,还剩几只小青蛙?算式怎样列?板书:6-5=1

  d、(出示:虚线)虚线是什么意思?

  小结:6里面去掉1还剩5,去掉5还剩1,所以,根据这幅图,我们能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5、摆一摆:你们的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

  a、那你们想让哪种小动物先走?用小棒表示虚线,看着它们,你能列出几道减法算式?写在纸上(学生展示)。

  b、你们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怎样列算式的?板书:6-2=4 6-4=2

  c、你是怎样看图列式的?

  d、谁和他们不一样?怎样列式的?板书:6-3=3

  e、为什么只列一道算式?

  6、看图列式。(出示课件)

  a、一共有几只山羊?

  b、你能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吗?板书:7-2=5 7-5=2

  课中练习

  1、看屏幕:(课件出示)根据图意,你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或:减法算式)吗?

  2、在你们的抽屉里,有一张练习纸,上面有四幅画,每幅图下面有两道算式,你喜欢哪幅图就把下面的算式写完(学生说算式,老师板书),这些都是6、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a、谁想当小老师,指算式,领大家读一读。

  b、如果把得数擦了,你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吗?

  c、5+1等于几?怎样想的?1+5呢?6-1呢?6-5呢?

  3、下面,我们来一个小竞赛(出示口算卡片)。看算式,报得数。

  4、在小组内玩一玩。

  总结

  我们学习了什么?

数学加减法教案2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分数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运算,并能具体情况采用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运算顺序,简便运算。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引新

  二、教学新课

  三、

  四、作业

  1、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8÷2+9÷318÷(12-3)

  2、引入新课

  1、教学例1

  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上下练习。

  引导观察计算过程,说明递等式书写的规范过程,并说明理由。

  2、组织练习。

  练一练1

  说顺序后练习。

  3、例2

  说运算顺序,这里除法的两步按照计算法则要怎样算?

  观察转化成乘法后的算式,想一想,是不是可以简便运算?

  上下用简便算法。

  问: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4、练习;

  练一练2

  这里除一个数要怎样算?

  用简便算法。

  说说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是怎样算的?

  说说运算顺序,要注意什么?

  练习111~3、4、5

  课后感受

  混合运算学生做起来很简单,只是在简便运算上还要注意灵活运用。

数学加减法教案3

  设计说明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利于学生的体验和理解、思考与探究。在实际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选取了学生熟悉的、具有一定联系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生活素材来开展教学活动。

  1、结合情境进行有效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呈现两名同学在书店购买图书的全过程,引入小数的加减法。通过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自主探究,实现知识迁移。

  上课伊始,通过情境的创设,有目的地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当学生在对所提的问题进行解决时,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算法。在学生的汇报中追问:“怎样才能保证相同的数位对齐呢?”学生马上就会说出只要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这样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自然是水到渠成,并且印象深刻。由于有了之前对整数加减法的认识和探究中适时的点拨,学生很自然地实现了从整数加减法到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迁移。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出示教材71页主题图。

  师:星期天,小丽和小林相约到书店买书。小林买了一本词典,小丽买了一本《数学家的故事》和一本《童话选》。

  师:读书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陶冶情操。在小丽和小林买书的情境中,还蕴涵着许多的数学知识,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主题图,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及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

  ⊙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根据主题图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小丽买这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

  2.探究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两本书的价钱:《数学家的故事》6、45元,《童话选》4、29元。

  (2)列式:6、45+4、29。

  (3)比较这道题和以前学习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师:整数加减法在列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预设

  生1: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生2:哪一位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借1当10,然后再算。

  师: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否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法呢?请同学们按照课堂活动卡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4)学生汇报。

  生1:通过讨论,我们小组发现: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应该是一样的,要保证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在列竖式计算时,百分位上的5要和9对齐,十分位上的4要和2对齐,个位上的6要和4对齐,计算结果是10、74元。

  生2:通过讨论,我们小组发现:在计算小数加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实际上就是小数点要对齐,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师:同学们的发现很有道理,能够通过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类推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真了不起!的确是这样,在计算小数加法时一定要注意小数点要对齐,也就保证了相同数位对齐。

  3.探究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1)根据这两本书的价钱再提出一个减法问题。

  预设

  生:《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

  (2)独立列式解决这道题。

  (3)学生汇报。

  生1:我列的算式是6、45-4、29=2、16(元)。

  生2:计算小数减法时,相同数位相减,不够减的时候要向前一位借1当10,然后再算。

  师: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

  (4)教师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一过程充分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升了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特点。

数学加减法教案4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对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体会验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渗透加法交换律以及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掌握用多种方法验算加法。

  3.养成自觉验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与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买过东西吗?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师:(出示课本27页情境图)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提出加法或减法计算的问题,如:①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元?②妈妈给售货员200元,应找回多少元?③运动服比运动鞋贵多少元?……学生提出这些数学问题老师都给予肯定,然后引导学生计算第一个问题。

  3.选择问题,独立解决。

  让学生独立计算、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元?

  板书:135+48=183(元)

  4.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师:我们刚才的计算到底对不对呢?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加法的验算方法。

  (板书:加法的验算)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刚才的计算结果?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师: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共同研究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方法。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验算,并说明理由。

  4.师:同学们真聪明,验算方法这么多!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27页,看看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验算方法?哪些是我们想到的`?哪些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你最喜欢哪种验算方法?

  5.引导小结,归纳方法。

  师:大家讨论一下,加法的验算有几种方法?

  将三种验算方法归纳为两种情况: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否相同;②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差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三、巩固练习,提高技能。

  计算下面各题,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算。

  746+219= 637+268= 84+307= 512+394=

  2.数学门诊部

  数学门诊部来来了许多“患者”,请同学们来当小大夫为“患者”治病。

  1 7 5 3 2 9 2 5 9

  + 6 2 +4 6 4 + 1 4 8

  1 3 7 7 8 3 3 9 7

  四、课堂总结,情知共融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呢?

  五、实践作业,拓展延伸

  回家调查爸爸、妈妈购买东西时是怎样付钱,你能帮他们验算吗?

数学加减法教案5

  活动目标

  1、学习3的`加减法,认识加号、减号、等号(理解其含义)。

  2、学习书写加减法算式。

  活动准备

  1.2-64 分开和聚集

  2.2-65分开和聚集

  3. 课件:图片-螃蟹4

  活动过程

  一、学习3的加减法

  1、出示图片:螃蟹

  教师:请小朋友看看这幅图上有什么?看完后讲给大家听。

  什么地方有谁?”

  (石头说有两只螃蟹)

  再看看旁边(又来了一只螃蟹)

  一共有三只鸡怎样表示?

  幼儿回答老师边用数字记录。

  用什么符号表示又来了呢?(+)

  用什么符号表示一共有呢?(=)

  (2+1=3)“这算式什么意思?我们一起说千图库图片素材_千图网qiantuku.net 说看。

  石头上有2只螃蟹, 又来了1只螃蟹, 一共有3只螃蟹2 + 1 = 3

  2、出示数学卡

  (1)2-64 分开和聚集

  谁会把这幅图讲一讲?

  有一个面包,再拿来一个面包,一个有3个面包。

  那用算式怎样来表示呢?”(2+1=3)

  (大家一起把算式读两遍)

  有3个面包,拿走1个面包,还剩几个面包?

  3 - 1 = 2

  “这个符号(—),你们认识吗?叫什么名字?(减号)怎样读?(减) 这道算式叫做减法算式。”

  3、谁来说说这道算式里的每个数字和符号都表示图上的什么意呢? 3 –1 = 2 2 –1 = 3

  二、操作活动

  1. 看图讲述含义,指导幼儿正确列出3的加减算式。

  讲清楚含义,然后列出算式。

  2. 看分合式写数字。

  3. 依样填空格。

数学加减法教案6

  教学课题:

  简单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分数的实际意义;

  2、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机会,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进行简单的分数相加、相减。

  教学准备:

  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大家拿出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把它平均分成8份,想一想:每一份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只几?

  2、再把它的3份涂上红色,再想一想:涂红色的部分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3、再把它的2份涂上绿色,也请大家想一想:涂绿色的部分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二、学习新知

  1、根据刚才前后两次所涂的颜色,你能想到怎样的数学问题?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在班级里组织交流。

  2、学生可能会提到:两次涂色部分一共是这个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学生也有可能会提出:红色部分比绿色部分多的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两个数学问题。师作巡视。

  4、组织交流:要求两次涂色部分一共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可以怎样列算式?如何算?要求红色部分比绿色部分多的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又应该怎样列算式?如何算?

  5、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相应板书。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第1次大约喝了这杯水的五分之一,第二次大约喝了这杯水的五分之二。两次大约喝了这杯水的`几分之几?学生先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2.完成书上想想做做的第3题。小红用一张纸的八分之五做红花,小明用同样大小的一张纸的八分之二做小旗。

  (1)两人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小明比小红少用的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学生先独立完成在书上,再组织全班交流。

  3.完成书上想想做做的第4题。一块地的五分之三种西红柿,五分之一种茄子,根据这两个条件,请同学提一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西红柿和茄子一共种了这块地的几分之几?西红柿比茄子多种了这块地的几分之几?(或茄子比西红柿少种了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学生先自己解答提出的问题,再组织交流。

  4.学习思考题。先请学生同桌相互说一说,再填一填。然后组织交流。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3题。

数学加减法教案7

  教学内容:

  练习七第3、4、5、6、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看卡片开火车口算。

  5×8 39÷4 9×6 8÷8 8÷1 78-28 25+17

  200+400 550-50 870-700 340+500 70+60 260+400 930-900

  2、竖式计算。

  426+353= 426+358= 426+383=

  生先独立做在作业本上,指名3人板算,再集体订正。

  3、师问:我们在计算三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生:要注意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向加满十 向百位进1。

  二、指导练习

  1、P50第6题,先指导看懂图意,再列式计算。最后集体订正。

  2、P50第7题,注意提示单位不统一,要先把3吨化成3000千克,然后 再进行计算。

  三、独立作业

  练习七第3、4、5题。

  四、发展练习

  P50思考题,算一算一个苹果重( )克,一个梨重( )克。

  并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数学加减法教案8

  教学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

  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过程:

  一、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

  师: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二、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

  (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 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个别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 + 加数 = 和 被减数 - 减数 = 差

  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

  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14+1142=1956

  814=1956-1142

  1142=1956-814

  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

  问: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

  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6.练习做一做

  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

数学加减法教案9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23及练习五1—3题。

  教学目标:

  1、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和用数学进行一番回顾与,以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2、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中通过动手操作,发展个性,概括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归纳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过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进行和复习。

  板书:和复习

  二、自主学习,合作研讨:

  1、口算:

  我们先进行口算练习,开火车回答。哪列火车来开呢?(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第一行和第一列共15道算式)。

  提问:这道题(15-9)你是怎么口算的?谁有不同的想法?

  2、初步感知规律:

  ⑴刚才我们用各种方法口算出20以内的退位减法,现在老师把这15道口算算式卡片排成两行贴在黑板上,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可以按什么规律来给这些算式排排队呢?(先独立思考,后小组组织讨论)

  ⑵第一行算式的被减数都一样,可以按减数的大小顺序进行排队。第二行算式的减数都一样,可以按被减数的大小顺序进行排队。下面,老师要让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来给15个算式排排队。请小组长拿出黑色的袋子放在桌上,里面装的就是这15个算式。各个小组的同学要听从组长的安排,有的找算式,有的贴,分工合作,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配合得最好,排得又对又快。

  ⑶学生动手操作。

  ⑷小组展示,并说说是按什么规律来排的。

  ⑸:同学们真厉害,经过你们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得出了这么多种排法,真了不起。但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还有21道算式,为了排列起来比较直观,我们先按照这种排法(③)来排(学生排法中:①排成两行的:;②差相等的;③排成倒“7”字型的':…)你们能按照这种方法很快地排列出来吗?好,看看哪个小组又对又快又整齐。是这种排法的小组,就讨论一下,接下去怎么排?

  3、运用规律,完成表格:

  ⑴谁能说一说刚才我们排的这一行一列有什么规律呢?

  ⑵接下来该排哪个算式呢?(师指11-8下面那一格)。请小组长拿出第二个袋子,里面装的是其余的21道算式卡片,小组合作,按照规律继续排下去。看看哪个小组排得又快又整齐。

  ⑶学生动手操作。

  4、引导学生说出“20以内减法表”的规律。

  ⑴竖着看,算式的排列有什么规律?你怎么知道差是从小到大的?

  ⑵横着看,又有什么规律?你是怎么知道差是从小到大的?

  ⑶除了这些,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怎么知道斜着看,差都一样?

  ⑷掌握了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在计算的时候做到又对又快。

  三、应用规律,完成练习。

  1、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相同的所有算式。

  2、学生自由选择,想写差是几的算式就写差是几的算式(要求:差是相同的所有算式)。

  3、课件出示游戏:摘苹果

  开放性计算练习:13-( )=6,13-( )=11

  四、课堂总结

  在本节课中,我们复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通过复习,你知道了什么?根据课堂情况表扬表现好的同学。

  五、布置作业:练习五1—3题。

数学加减法教案10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感受新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题)

  计算:213-87= 274+7680=

  教学思考:

  1、整数加减法为什么要数位对齐?

  2、怎样才能保证数位对齐?

  3、对照竖式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4、怎样证实计算的结果正确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体育运动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女子10米跳台双人跳水的决赛情况。(播放视频)

  师:(课件出示95页图片)我国体育健儿在雅典奥运会上为国争光,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现自我和勇于拼搏的精神,她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大家知道运动员的成绩是用什么数表示的吗?

  你知道选手的最后的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生:将选手的五轮成绩加起来。

  师:对,运动会上计算各选手的成绩要用到“小数的加减法”知识。

  二、学习新知。

  1、学习小数减法。

  (1)课件出示例1的图一,了解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例1图一的部分情景。

  师:奥运会期间,全国人民都在关注比赛情况,瞧,小明和爸爸也在看比赛。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有序说出:

  a、父子二人正在看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

  b、表格的意思是我国和加拿大女子10米跳台的决赛的第一轮得分情况;

  c、父子对话的内容)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中国队领先多少分?

  父亲说“中国队领先3.6分是怎么计算的”)(板书:一个问题)

  师:怎样列式呢?

  生:53.40-49.80(板书算式)

  (2)学生尝试计算小数减法。

  师:这就是小数减法,该得多少呢?请每位同学在课堂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不会的同学可以问小组内同学,也可以看书。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名正确的学生板演。板书:

  (3)整理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①师:(指板演)你同意他这样写竖式吗?你是这样写的吗?

  ②师:同学们,像这样一位对照一位减,你们感觉陌生吗?什么时候用过?

  生:整数减法。

  ③师:那这个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哪儿一样?

  (计算方法,数位对齐)

  哪儿不一样呢?(小数有小数点)

  师:如果我们将这里的小数点盖住(黑色纸片盖住小数点),大家看,这不就是我们学习过的整数减法吗?

  大家真了不起,用联系的眼光发现了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联系。

  ④归纳数位对齐。

  师:大家会计算小数的减法了吗?那老师再写一道题大家做一做。出示:0.78-0.2=

  指名正确的学生板演,板书:

  订正后,师:我们做过许多整数的加减法,无一例外的都是将末尾对齐(出示整数竖式卡片),怎么这次你们没有将末尾的两数字对齐呢?

  生:要把小数点对齐。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把什么对齐?(板书:小数点对齐。)

  师:只有把小数点对齐,才能保证什么?

  (生:相同的数位对齐。)如果学生不能回答,师引导:大家看,小数点对齐了,那么,被减数的个位对着减数的……,十分位对着减数的……,百分位对着……;也就保证了什么?

  (板书:相同数位对齐)

  ⑤理解“计数单位相同”。

  师:你们这种方法很好。可是为什么一定要相同的数位对齐,才能减呢?

  如果学生不能说出,教师用来说明:百分位上的8表示多少?十分位上的2表示多少?那就是说这俩个的数的什么不同?它们能减吗?再看:7表示多少?2表示多少?它们能减吗?所以,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减。(板书:计数单位相同)

  ⑥小结计算方法。

  师:在小数减法中,看似和整数不一样的'小数点对齐(画框),其实就是为了确保相同数位对齐(画框)因为只有在相同计数单位下,才能直接相减(画框)

  (整理成板书:如图)

  师:同学们不仅探索到了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还理解了计算方法背后的算理,真是了不起。

  ⑦计算结果要化简。

  师:我们计算出第一轮比赛中国队领先多少分?(3.60)

  (课件显示)可是爸爸说:中国队领先3.6分,怎么结果不一样呢?

  引导学生说出:根据小数的性质,计算结果末尾的0要去掉,这样结果更简洁。2、学习小数加法。

  (1)课件出示例1图二,提出用加法解决的问题。

  师:第二轮比赛的成绩出来了,小明和爸爸对比赛结果又进行了计算,小明是怎么计算的?谁会列式?这就是小数加法。

  请你用竖式计算。

  指名学生板演:

  (2)集体订正。

  (3)让演板的学生说一说小数加法你是怎样计算的?(重点是小数点对齐,满十向前进一,结果化简)

  (4)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

  爸爸的结果是怎样计算的呢?请大家先独立列式并用竖式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解答方法,看一看有没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将小组统一的解答方法的算式和竖式写在这张大纸上面。

  教师巡视,收集不同的解答方法。

  (视频)展示学生不同的解答方法:

  方法一:

  ①99.00的结果怎样化简?如果小数部分是0,不仅可以去掉末尾的0,而且小数点也可以省写。

  ②的数位对齐了吗?说一说你的看法。

  ③可以这样计算吗?为什么?这样计算有什么好处?

  所以,计算小数的加减法时,我们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将结果的化简,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然后计算,这样很清楚知道这个数位上是多少在计算。

  方法二:

  小结两种解法:师,同学们真不错,可以用不同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大家觉得这两种解法,哪种比较简便?

  师:对,方法二比较简便,它的数据简洁,而且我们在方法二中充分的利用了已经获取的一个条件(3.6),这样就使解答步骤更少。

  3、小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会计算小数加减法了,说一说: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4、学习小数加减法的验算。

  我们怎样知道结果是否正确的呢?

  师生共同验算例1的第一问。

  三、巩固练习

  大家学得非常认真,老师这里有几道练习题要大家完成,有没有信心?

  1、数位对齐的练习。

  卡车运动,对齐小数点(课件显示)

  5.36+0.7= 12-0.36=

  2、口算(练习相同的数位对齐)

  课件显示:5.55+0.02= 5.55+0.2= 5.55+2=

  3、数学小医生,看看谁的医术高。

  4、完成做一做第一题。

  视频展台上展示学生的练习情况。

  订正后提问:12.53+4.67结果要怎么样?5-0.41我们可以怎样计算?

  5、“做一做”第二题。(课件显示)

  亮亮是个很爱运动的孩子,星期天爸爸带着亮亮到体育商店买东西,买了什么呢?

  指名学生说题意,尤其要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解答。

  小组汇报。

  学习用计算器验算。我还可以用计算器来验算。小数加减法计算时要用到一个新键,(课件显示)大家找到了吗?谁会用计算器验算?(电子白板验算)其它同学自己操作。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法,你有什么收获?你这节课学得开心吗?

  五、课后延伸:老师有一个问题留给大家课外思考:整数加减法也是将小数点对齐,这句话对吗?

数学加减法教案11

  活动目标:

  1、能根据范例和自己的已有经验,知道加减法应用题讲一件事,说两个数字,问一个问题。

  2、能看实物、图片或情景,初步学会仿编9以内的加减法应用题。

  3、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9以内的加减法应用题。

  活动准备:

  1、图卡:红花,黄花,加法算式卡片。

  2、教学挂图一张。

  3、各种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拍手游戏老师说:"小朋友,告诉我,8可以分成2和几。"生答:"8可以分成2和6。"接着问:2加6等于几,生答。

  二、激趣引入:出道题来考考你。

  1、谈话交流,让小朋友帮助中班的小朋友解决问题,出示例题。

  "小明做了5朵红花,4朵黄花,一共有几朵花?"

  2、理解应用题的结构。这道题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我们几个数?还问了什么问题?请幼儿思考并回答问题,感知应用题的结构:要说一件事,2个数,还要问一个问题。

  三、接龙游戏:大家来编题。

  1、出示图片,老师讲事情,请幼儿提一个问题。

  2、老师出示实物2支短铅笔,3支长铅笔,幼儿看着说一件事,并说出两个数,可由老师提问。

  3、幼儿两人一组,一人编实物,一人提问。

  四、操作活动:看题卡编应用题(题卡上有算式,还画有实物)

  1、教师引导,看题卡如:23=?编一道关于铅笔的应用题。

  2、同桌的小朋友合作,看手中的'题卡,一人说条件,一人问问题,然后交换提问。

  3、幼儿反馈信息。

  五、我编你算。

  看图上不同的东西编出不同的加法应用题。幼儿两两结伴,一人编应用题,一人在横线上列算式。

数学加减法教案12

  活动目标:

  1、复习2、3的加减。

  2、通过操作,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加法、减法算式的含义。

  活动准备:学具:一些图例(如:一条鱼、两条鱼、三条鱼、疑问号、两匹马、一匹马、疑问号)数字、符号卡若干

  教具:小图例(如:一个气球、两个气球、三个气球、疑问号)

  活动过程:

  一、复习2、3的分合

  带领幼儿玩碰球游戏,复习2、3的分合

  二、看图说图意

  一)

  1、(出示大图例)小朋友看,黑板上有很多的小图,我们先来看看每幅图里都画了什么?你觉得哪些图摆在一起可以说出一件事情?先想一想,也可以和好朋友说一说!(请幼儿自由思索,并互相交流意见)

  2、请一些小朋友来说一说吧!(请个别幼儿讲述,教师进行操作)

  如:幼:把一条鱼、两条鱼、三条鱼的图摆在一起。(教师进行操作)

  师:那请你把这三幅图的这件事情讲一讲吧?

  幼:河里有一条鱼在游玩,又来了两条鱼,河里一共有三条鱼。

  师:他这样摆可以吗?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这件事情呢?

  幼:算式。

  师:请一个小朋友下来摆出这道算式吧。(幼儿操作1+2=3)

  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道算式吧。(带领幼儿读算式)

  提问:这个1表示什么意思?这个加号呢?(请幼儿用简明的语言讲述这道加法算式所表述的图意)

  二)

  1、(教师摆好三幅图:两匹马、一匹马、疑问号)提问:请小朋友说一说这三幅摆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幼儿回答。肯定幼儿合理的说法。如:草地上有两匹马在吃草,又来了一匹马,草地上一共有三匹马在吃草;或草地上有两匹马在吃草,走掉了一匹吗,草地上还剩下一匹马在吃草)

  3、请你把这道算式摆出来吧。读一读这道算式。

  三、幼儿操作

  1、介绍材料和活动要求:小朋友,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这样的小图卡,有的.是一些小动物,有的是疑问号,请你们像刚才一样,把三幅图摆在一起,并用一件事来讲述这三幅图,然后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件事,并把这道算式写出来。写好后读一读。

  2、幼儿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3、检验操作结果:展示部分有特点的作业,请幼儿进行集体检验。纠正幼儿出现的一些错误。

  四、结束部分

  组织幼儿收拾用具,结束本次活动。

数学加减法教案13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法则,加减法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小数加减法的法则是什么?

  2、口算下列各题

  0.7+0.94.7-0.50.56-0.461.2+0.81-0.40.39+0.15

  7.7+0.63.6-0.84.8-35.7+0.23.6-1.67+2.3

  3、板演下面各题并演算

  8.02+15.28108.5-35.0525-16.07

  提问:小数加减法如何计算呢?

  二、笔算练习

  1、求未知数x

  x+8.67=20.6x-28.7=28.724.8+x=42.0525.8-x=25.8

  2、列式计算下面各题

  (1)4.36与10.5的和是多少?

  (2)从50中减去20.98,差是多少?

  (3)0.87比0.9少多少?

  (4)比3.97多1.08的.数是多少?

  (5)甲数是30.5,比乙数多2.65,求乙数。

  三、应用题练习

  1、前进小学买体育用品用1000元,买书报杂志比买体育用品少用393.81元,买书报杂志用多少元?

  2、测量水池蓄水的深度,把5米长的竹竿插入水中,入泥部分是0.4米,露出水面1.28米。水池蓄水的深度是多少米?

  (1)读题

  (2)分析数量关系,解答。

  四、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数学加减法教案14

  五年级数学教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初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

  教学重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运用通分的方法解决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问题.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教师提问:前几节我们学习了什么?(通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通分方法是什么?(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分别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什么?(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出示一组数:

  (1)自己任选两个数组成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2)学生可能出现的算式:

  (3)引导学生把上面算式分成两类:

  一类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类为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

  教师引入:

  分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我们已会做,那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又怎样计算呢?这节

  课同学们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好不好?(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一)异分母分数加法.(学生任选一个分母不同的加法算式)

  1.教师提示:你学过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又学过了通分,请你用学过的`知识把

  分母不同的分数加法计算出来,能行吗?

  2.学生分组讨论.

  3.汇报结果:你怎么做的?把思路说出来.

  引导学生明确:以为例,与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用通分的方法使他们分母相同,找分母2和3的最小公倍数,用最小公倍数6做公分母,就是,就是,加就等于加.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法则计算.

  板书:

  4.你认为最关键的地方是干什么?

  运用通分方法把不同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

  5.反馈练习:

  (二)异分母分数减法(学生任选一个分母不同的减法算式)

  1.教师提示:请你依照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问题.

  2.汇报结果.

  3.填空,并说明理由.

  4.反馈练习:

  (三)整理法则.

  1.启发学生讨论:根据上面做题的过程,怎样把异分母加法法则和异分母减法法则合并成一个法则.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3.反馈练习: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说说应用什么法则及计算过程.

  ③验算.

  引导学生明确: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的验算方法相同,都是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来验算加法;用差加减数的方法来验算减法.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有什么联系?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1)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然后按照()法则进行计算.

  (2)分数的分母不同,就是()不相同,不能直接相加减,要先(),化成()分数再加减.

  (3)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2.列式计算.

  (1)与的和是多少?

  (2)减去的差是多少?

  3.填空.

  4.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以前,火车乘轮渡过长江,需用小时,现在从大桥通过只用小时.现在火车过江比乘轮渡节省多少小时?

  五、布置作业.

  计算

  六、板书设计.

  导分母分数加、减法

  计算(也可能是别的)

数学加减法教案15

  教学设计说明

  1、结合情境,引导学生操作,充分感受一图两式。

  我们把课本中小朋友摆小棒的图,变成学生喜欢的卡通小动物(小鸡和小青蛙)。由小动物在草地上荡秋千的画面,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画面生动活泼,既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又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1只小鸡和5只小青蛙放到每个组的草地秋千上,求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通过两位同学不同角度的观察,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并让学生说明是怎样看图列式的。这一环节初步感受一图两式,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

  2、独立操作,形成概念,理解一图两式。

  我们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一图两式。而接下来的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情境中独立地进行操作,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两式的意思。在秋千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摆几只小鸡和小青蛙,并看着自己的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这样便出现了两组6的加法算式,加上同位同学进行讲解怎样看图列式的,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合作能力。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从感知中树立一图两式的概念。这样处理,既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操作空间和充足的思考余地,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用数字意识。

  3、建立表象,由具体操作到看图列式。

  第三个环节,便是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直观图,自己独立列算式。使学生能够由具体的实物抽象到看直观图列式,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遵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4、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材内容。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把6和7的加减法分开处理,先教学加法进行巩固。再教学减法进行巩固,这样,学生能够在很扎实的理解加法的'一图两式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减法。在最后的练习中,再出现加法和减法的综合练习,使学生能够整体、全面地理解巩固新知识。如:在综合练习中,出现了四道看图列式。由于难易程度不同,可以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一幅图,进行列式计算。这样安排提供了充分的学习选择机会,而且练习题的设计有针对性,能够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

  5、活动形式多样化,语言贴近学生生活。

  课堂上,我们设计了这样几个活动:

  a、你还想让几只小青蛙和几只小鸡来玩秋千,自己摆一摆;

  b、你们草地上的小动物也累了,你想让哪种小动物先回去呢?

  c、综合练习让学生在这四幅图中任意选一幅图,喜欢哪一幅就做哪一题。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习灵活地选择,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数学加减法教案】相关文章:

《加减法的验算》数学教案08-02

数学50以内加减法教案05-16

大班数学5的加减法教案07-29

数学1-5加减法教案范文10-04

大班数学教案《4的加减法》12-11

大班数学10以内加减法教案07-17

大班数学10以内加减法教案12-10

大班数学教案《9的加减法》09-07

中班数学教案学习4的加减法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