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11-23 08:43:29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合集(8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合集(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给课题添加内容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8个,理解15个词语,认识多音字。

  3、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4、感受儿童团员们从小有志气,有毅力,不怕因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目标1、目标4

  教学难点:目标4

  教学方法:破题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谈谈对红军的认识,领会红军品质。

  2、揭示课题,读题,解题

  3、据题质疑:(主要问题有)

  ⑴谁在什么时候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

  ⑵他们为什么要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

  ⑶他们在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途中遇到哪些困难,怎样克服?

  ⑷他们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结果怎样?

  二、初读感知:

  1、尽情地读,可轻声读,放声朗读,也可独自读,小组合作读

  要求:(1)读准生字,理解新词,读通课文,

  (2)读出你的感受,读出你的感情,思考以上几个问题

  (3)提出疑难问题。

  2、交流读书结果: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提出不懂的词语适当解决。

  (2)回答以上四个问题所在的段落,理清课文脉络,分段

  (3)交流分段结果

  (4)谈谈你读懂了什么,并再次质疑,根据情况解答。

  三、学习第一段:

  1、自学课文,回答:他们为什么要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

  2、交流

  3、概括段意

  4、指导朗读

  四、布置作业:

  尝试自己解决另两个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自主探究,学习第二、三段

  1、①师引读:儿童团员们始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虽然4月的川北,春意盎然------

  ②你从这段话中读懂了什么?

  理解“春意盎然”、“心急如焚”,体会环境烘托的作用领会对比写法

  ③感情朗读本节

  2、出示问题:他们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途中遇到哪些困难,怎样克服?

  3、小组合作,初步研读课文4-6节后交流:

  累--壮胆睡大庙

  饿--吃供品馒头

  怕--紧挨靠着坐

  4、最使你感动的哪一点?再次研读课文4-6节

  5、再次交流,说明理由,感情朗读:

  (1)夜宿神庙:着重体会环境的烘托作用

  ①说神庙可怕,理解“愈发”、“耸立”、“龇牙咧嘴”、“凶神恶煞”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神庙可怕

  ③谈谈自己的感受,或质疑

  ④感情朗读

  (2)朝食供品:体会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

  用换词法领会“嚼”字的妙用

  分角色朗读

  6、他们的困难就这些吗?还会有哪些?他们又是怎样克服的?

  ①读第7节第1句后,回答

  ②根据自己喜欢,选择其中一点,或此外的困难,展开想象写话

  ③交流

  7、学到这里,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这些儿童团员们说?

  8、理解妇女部长何连芝说的话的意思

  (1)谈谈为什么说他们是“党教育出来的英雄少年”?

  (2)课题“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有没有更深的意义吗?

  9、朗读课文,概括第二、三段的段意

  三、拓展作业

  再现儿童团员们与红军战士重逢的情况

  1、自由组合,讨论儿童团员是怎样与红军重逢的,重逢时大家的表现,以及问长问短说些什么等

  2、编写剧本

  3、确定演员,编导短剧

  第三课时

  一、复习

  二、学习单元提示,概括主要内容

  1、自学提示,回答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及步骤

  2、回答本课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3、借助课后第三题,自己尝试概括主要内容

  4、交流

  5、师小结

  三、诵读自己喜欢的句段

  四、展示同学们的表演

  五、拓展课外阅读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把文中的关键词串联起来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2、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和朗读想象的方法,体会纪昌的决心、毅力、恒心及坚持不懈、认真刻苦,丰满人物形象。

  3、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悟理解寓意。

  设计理念:

  1、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故事的魅力?

  2、感性的人文内涵的把握与理性的表达方法如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既能把握寓意,同时还对课文布局谋篇,用词用语有所明晰?

  3、寓言的教学如何让理性的寓意揭示不是贴标签,而是水到渠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1、出示词语:拔苗助长 亡羊补牢 南辕北辙 守株待兔

  2、师述:这些都是写寓言故事的词语,通过以前的学习咱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个共同的特点:短小甚至有点可笑的小故事里却说明一个大道理。能从一个小故事里读出大道理,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它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3、板书课题:揭示“纪”作姓氏的时候读三声“ji”

  二、初读课文 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要求:A.把字音读准,故事读通顺;B.想一想:这则寓言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2、出示两组词语:

  A.妻子 梭子 虱子

  B.请教 练眼力 开弓 射箭 百发百中

  提示第一组的“子”读轻声,要求用第二组的五个词语串联起来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师总结方法:把握主要内容的时候,可以把文章各部分的关键词串联起来,进行整理,就可以概括出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方法简单又好学,大家在别的文章学习中也可以试一试。

  3、请学生找出文章中分别写开弓、射箭及练眼力的段落,质疑:题目明明是射箭,而文章中却用大量的段落写练眼力,这是为什么?

  4、生读文中二、三两段,想一想:这两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交流:先写飞卫对纪昌的要求(师父对徒弟的要求),再写纪昌怎样做的 (纪昌练习的经过),最后写纪昌练得怎样 (纪昌练习的结果)

  三、层层剥笋树形象——抓关键 品词语 读中感悟

  1.飞卫怎么说的?设想师父说话时的语气,指导朗读。(飞卫老师的话说得明明白白,毫不含糊)

  2.纪昌是怎么练的呢?从文中找一找,用“________”画出来。

  ①出示句子: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要求:读这个句子的时候,不要着急,慢慢的读,品一品,看哪个词语特别吸引你,让你对纪昌有了更深的认识。

  ● “注视”是怎么样地看?(多提问几个)

  这不是普普通通的看看而已,是专注地看,是专心致志地看,是心无杂念地看!谁来读出纪昌的专注劲儿来!

  ● 纪昌让自己注视什么练眼力?(穿梭着的梭子)

  体验:下面我们也来练练眼力,老师手中的笔是一个梭子,请大家睁大眼睛,注视着它。你的眼睛不能眨一眨,咱们来30秒, 你有什么感觉?(苦、累、眼花)

  你们想一想,纪昌苦不苦?累不累?眼睛花不花?

  ● 可是,纪昌这一看,就是两年呀!700多个日子!

  当他疲惫的时候,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他仍旧注视着穿梭的梭子); 当他眼花的时候,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他仍旧注视着穿梭的梭子); 当他快要支持不住的时候,他想:_________________(所以,他仍旧注视着穿梭的梭子);

  同学们带着这一份坚持,带着这一份执着和决心,读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透过这“注视”一词,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纪昌?

  (板书:有决心 有毅力 有恒心 专注认真)

  ●引读:是呀,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苦练两年,夏天,烈日炎炎,蚊虫叮咬,在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课文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天,北风呼呼,寒气逼人,在妻子织布的时候,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这样,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两年之后:出示句子(略),生齐读。

  四、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自主学习,体验批注过程

  1.练到这样到家的程度,你为他高兴吗?可是飞卫却有提出更高更难得要求——把极小的看成很大的东西。

  2.找出第三自然段中写纪昌练习的句子,自己学着刚才的方法品一品。你可以抓住某个词语或几个词语,谈谈你读出一个怎样的纪昌?

  3.学生汇报:

  4.补充古文:旬日之间,浸[[jìn]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生跟着老师读,后师解释大概意思)

  五、众里寻他千百度——揭示寓意 多元理解

  功夫不负有心人!五年之后,纪昌的眼力练得相当相当到家了,简直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了。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

  1.在座的各位心中一定有个谜:飞卫为什么让纪昌先练眼力呢?

  追问:仅仅学习射箭需要练基本功吗?

  引导:由这件事我们想到了其他的学习,这样一想就明白了寓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了——无论学什么本领都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2.回顾全文,课文2、3自然段写了练习眼力,4段写了开弓放箭。课文这样的叙述安排和寓意有什么关系吗?

  (作者要告诉我们基本功重要,所以写的时候就详细地进行描写。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是一样,最想告诉别人什么,就要围绕这个意思写详细!)

  3.有人说,寓言就像魔袋,虽然很小,但是可以从中取出很多东西。其实,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从寓言《纪昌学射》这只魔袋里取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能和大家交流你的收获吗?交流后,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看,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六、拓展

  最后,老师送你们几句话,也许能成为你们无声的老师,出示(齐读):

  1. 成功来自恒心、毅力,来自扎实的基本功。

  2. 成功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3.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板书设计:

  纪昌学射

  练眼力 睁大眼睛注视 坚持不懈

  聚精会神地盯 认真刻苦

  无论学什么本领,都要练好基本功。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2、揣摩本文精当的语言

  3、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点

  同上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2、3

  预习要求

  思考文后练习一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整体把握内容

  [投影]

  1、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哪里?在课文中找出原句。

  2、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你还有什么新的、独到的见解吗?

  4、最后一段作者讲了什么道理?

  明确:

  1、“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 第一阶段:幼时天资过人

  第二阶段: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

  第三阶段:又过七年后变成平庸之人

  3、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其父“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其受于人者不至”。

  4、天资好的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变成普通的人,那些天资平常的人,如不接受教育,连普通人都赶不上了。

  二、揣摩语言

  [讲述]文言文一般都很简洁,本文语言尤为精练。前两段叙述方仲永由“指物作诗立就”的神童到“泯然众人”的过程及原因,仅用了158个字,没有一句废话,每一句甚至每个字都有其丰富的表现力。

  [例]

  1、“世隶耕”:三字交代了身份、家世,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2、“啼”:一个字生动地写出方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

  请同学们尝试着到文中发掘发掘。

  (学生讨论)自由发表意见。

  明确:

  1、“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2、“奇之”“宾客其父”“乞之”:三言两语就从旁衬托出方仲永的杰出才华。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愚昧无知的形象。

  4、“不使学”:三字看似平淡,却也点明了仲永终未成大器的原因。

  5、第二段叙事:仅以一“见”一“闻”一“问”就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

  6、结尾议论:言简意深,说理严谨。

  以上,教师可摘要启发讲解。

  三、质疑探究

  [投影]

  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你认为哪一个阶段写得最详细?说说你的依据。再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一阶段呢?

  明确:

  方仲永才能出露时的幼时阶段详写;理由略;详写这一阶段,意在说明一方面“仲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了才能衰退的种子,即“父利其然也,……,不使学”。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例子,来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四、体验与反思

  [投影]

  你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即“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假如你认为自己很聪明的.话,读了后,有什么感受和启发?假如你认为自己还有点笨,读了后,又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学生自由发言。

  五、教师小结

  本文寓理于事,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

  由此看来,人的成长,关键在后天接受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像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神童,不学习,最终也变成了普通人一样。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就更要努力学习,不然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办不到。老师赠送你们一条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希望你们珍惜读书机会,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六、作业

  1、完成文后练习三。

  2、摘抄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5条。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懂得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才能来自勤奋的道理。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15个新词的意思,会用“坚持不懈”、“虽然……但是……”造句。

  3、能从课文列举的事例中领悟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能从列举的事例中领悟中心思想。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抓住名言,揭示课题

  1、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⑴这句话是谁说的?(爱迪生)

  ⑵这儿的“天才”指什么?(才能)

  ⑶“汗水”指什么?(勤奋)

  ⑷用“百分之一的.灵感”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相比较,说明才能是怎么来的?

  2、揭题《才能来自勤奋》揭题解题:

  读课题,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才能来自勤奋”的意思。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点名了这个课题,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与之相呼应的一句话,说说它的意思。

  二、理清脉络:

  仔细读读首尾这俩自然段,认真想想它们在课文中的作用,试着给课文分段。

  三、检查预习:

  1、正音:馁、呕

  2、释义:毫不气馁、挑灯夜读、通宵达旦、坚持不懈、享誉中外、举不胜举

  四、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2——4自然段

  (1)、指名逐节朗读。

  (2)、思考:为了说明“才能来自勤奋”,课文举了哪些人的事例?结合完成作业P6中的填表。

  修改意见

  2、举例研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读该段,思考这一段作者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些事例,我们不难发现爱因斯坦并不聪明?又从哪些地方你读懂了他的“勤奋”?

  A、做的小板凳,遭到同学的嘲讽、老师的斥责。

  回忆课文,当时他的同学是怎样嘲讽、老师是怎样斥责他的。

  B、考了两次大学才被录取。

  (3)、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爱因斯坦却毫不气馁,表现出了非凡的毅力,最后获得了诺贝尔奖,成了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请你在文中找出有关的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白天上班,晚上挑灯夜读,7年,终于)

  (4)、按照上述学法学习爱迪生这一事例。(从不是神童、勤奋、惊人的成就等三个方面具体说明。)

  (5)、有感情地读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从中你领悟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P61、2、3、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爱因斯坦和爱迪生天智并不聪颖,然而却成了举世瞩目的科学巨人,靠什么?

  二、学习第三段

  自由读读该段,说说这是个什么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按照学习爱因斯坦的事例学习李时珍的事例,并体会“段首句子的作用。

  四、朗读2——4自然段,概括这三个事例所揭示的道理。

  五、朗读全文,小结领悟中心思想的方法,完成课后练习3。

  六、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4、5

  2、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学后的感受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在“非典”肆虐时期,医护人员都得戴着口罩,病人与医护人员的各种情感交流都来自于“眼睛”,从而体会到医护人员救死扶伤、不顾个人安危的精神,激起对医护人员的敬佩之情。

  2、进一步掌握系统搜集资料的方法环节,初步懂得通过了解背景有助于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并学习在习作中交代背景的写作方法。

  3、利用所学过的学习生字词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要求掌握的三个生字及生词。

  教具准备:

  “非典”时期医护人员冒着危险拯救病人情景的多媒体课件、口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设置,激趣导学

  1、设置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教师戴着口罩进入教室,通过眼神和手势示意学生,同学生完成师生间问好的开课程序。)

  2、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1)刚才虽然老师戴着口罩进入教室,但我们都顺利完成了师生间问候的程序,你们是怎么理解到老师的意思的?

  (2)刚才老师戴着口罩的时候,你们觉得教室的气氛怎么样?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3)你们在什么地方经常看到戴口罩的人?

  (4)对了,我们经常在医院里看到医生、护士是戴着口罩的,由于带了口罩不便说话,所以那里的气氛都比较严肃,用来交流感情的就只有眼睛和手势了,而更多的是用眼神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歌《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二、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注意通过课文后生字表纠正读准生字字音。

  3、教师通过抽查学生,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及某些易读错的字词读音掌握情况:肆虐、抉择、充满、冷静、安慰、流淌、高尚、闪烁、温柔、深情、信心、心灵。

  4在正音的基础上再通读3―5遍课文,并想想课文是写什么的?

  5、对了,这首诗就是写给那一场特殊的与“非典”战斗中的伟大战士――白衣战士的。诗歌就是歌颂他们大无畏的精神和高尚的心灵的。(边说边播放“非典”时期医护人员冒着危险拯救病人情景的多媒体课件。)

  三、解读课文,理解内容。

  1、看了方才的录影,联系一下课文,你觉得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诗?(板书: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

  2、为什么说“我只看见你的眼睛”?结合你们调查的结果说说,这里的“你”指谁?

  3、是的,作者在抗击非典的一线上,看到医护人员被防护衣、帽、口罩裹得严实,唯一的,只有那双面对病魔的眼睛,让作者感受最深,所以作者反复吟诵了这一句。(师示意生齐读“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

  4、再看看课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觉得医护人员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师依学生回答板书:愤怒、冷静、信心、坚定、温柔、深情、高尚。)

  5、是的,面对不同的场合,医护人员表现出不同的态度。结合你的调查和体会说说你感受最深的一个方面。(根据学生回答相机与学生一起进一步深入学习各个小节的内容)

  (1)医护人员面对肆虐的病魔,表现出的是愤怒和冷静。(抓住“肆虐、愤怒、冷静”分析理解。多媒体出示一组“非典”传播之快、感染人数之多、致人至死的'数字和治愈病人的数字,配以解说帮助理解。)

  (2)医护人员在生死抉择的时刻,表现出的是信心和坚定。抓住“生死抉择、信心、坚定”理解。(多媒体出示抗击非典英雄的一个时间表,师并相机简单插述叶欣、丁秀兰等人的事迹。)

  (3)医护人员安慰受难的病友,却表现出温柔的深情。抓住“安慰、温柔”,与“生死抉择”对比理解。(根据在医院的调查和看病的经验,讨论解决。师相机简单补充帮助理解。)

  (4)怎么理解“在战斗的日子里”和“高尚的心灵”?(合作讨论解决。师相机补充。)

  (5)引导学生认识到后两节是前三节的概括。

  四、总结

  白衣战士在抗击非典这场特殊的战斗里,表现出了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体现了他们高尚的心灵。这是一种冷静的美、坚韧的美、温柔的美,更是一种伟大的美!所以它是那么动人。下一节课我们再好好地有感情朗读这动人的诗篇吧。

  第二课时

  一、回顾前课所学,导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看到了白衣战士的高尚心灵。那你们有什么感想?想对他们说一句什么话呢?(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纠正、表扬鼓励。)

  2、大家都说的很好,你们真诚的话语一定会让白衣战士很感欣慰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品读课文,升华感情。

  1、诗人刘五云的诗篇写的很好,但大多没有标点,你们能给标上吗?你们标上什么标点,就意味着你们将用什么的语气朗读每一个诗句。

  2、学生边加标点,边练读。

  3、逐节检查。

  (1)指名学生说标法,并示范读。(要说原因)

  (2)众生根据指名学生的意见说看法,并朗读。师相机板书相关的标点并点评。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

  面对肆虐的病魔,你的眼中充满着愤怒和冷静。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

  在生死抉择的时刻,你的眼中饱含着信心和坚定!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

  安慰受难的病友,你的眼中流淌着温柔的深情……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

  在战斗的日子里,你的眼中闪烁着高尚的心灵!

  啊,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

  4、学生依据标点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回顾延伸,点拨提高。

  1、这篇诗歌,我们学完了,大家知道它是在什么情况写成的吗?

  2、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凡是一篇文章,都有它的写作背景,有的交代了,如前边我们学习的《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但也有不交代的,如现在学习的这一篇。但知道它的背景,我们阅读时就好理解。所以,老师想请你们为这篇诗歌加一个写作背景,试试吧。

  3、学生自由写。

  4、指名读,并当堂点评

  5、播放高峰演唱的抗“非典”歌曲――《路》,渲染氛围。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和认识汉语词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字的不同意思。

  2、学习成语,收集十二生肖图象及儿歌,初步学习积累知识的途径和方法。

  3、学习仿照例子写句子,要做到清楚、完整。

  4、读、背《九九歌》,初步感知冬春季节的.变化。

  5、阅读短文,了解传说中龙的样子、龙的本领以及人们对龙的尊敬。

  6、自己动手制作贺年卡。

  教学重点:

  学会怎样收集,积累材料。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十二生肖图片、“龙”的挂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语海畅游。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字的不同意思。

  2、初步学习积累和运用成语。

  3、学习仿照写句子,做到清楚、完整。

  重点难点:

  积累成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会怎样向别人表达祝福,如何与他人合作,体验成功的快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人百花园七,进行一次快乐之旅吧!

  二、读一读,想一想。

  1、指名读一读。

  2、说一说,这些字有何特点。

  3、小组讨论交流。

  三、熟记成语。

  1、指名说一说龙的词语。

  2、说说这些成语有何特点。

  3、背诵成语。

  四、读一读,写一写。

  1、指名读一读。

  2、引导学生写一写。

  3、指名说一说。

  五、作业

  1、熟读成语。

  2、收集带动物的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背一背、读一读、我的采集本。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冬春季节的变化。

  2、初步学习积累知识的途径和方法。

  重点难点:

  1、背诵《九九歌》。

  2、学习积累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百花园七。

  二、背一背。

  读、背《九九歌》,了解冬春季节的变化。

  三、读一读

  1、指名朗读,并说说你们小组读完这篇短文后,知道了哪些知识?

  2、学生汇报。

  3、齐读短文。

  四、我的采集本。

  1、出示生肖图片,让学生说。

  2、教读十二生肖歌。

  3、看图背诵。

  4、教学小结:《生肖歌》琅琅上口,生动有趣、内涵丰富,如果你喜欢可以抄在你的采集本里。我们在日常生活,常常听到长辈说一些反映生活常识的句子,都可以像书中的学习伙伴一样,收集起来,积累并丰富自己的语言。

  五、作业

  1、背诵《九九歌》。

  2、把龙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

  1、指导学生发现汉字的一字多义的特点。

  2、联系生活实际识记生字,并积累成语。

  3、看图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并鼓励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做善于思考的孩子。

  4、绘画、写话、培养初步的习作能力。

  5、完成填字游戏,进行谜语展示。

  重点难点:

  1、学习一字多义的用法,积累新词。

  2、进行口语交际。

  3、绘画、写话。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习一字多义的用法。

  2、认读新词。

  教学用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投影出示三个句子

  ①丹丹回头一看,原来是小艺。

  ②我的朋友马玲是回族,陈琳是满族。

  ③有一回,列宁去找养蜂的人聊天。

  2、指名读三句话,再读学习伙伴的提示语,想想三句话中回字的意思。

  3、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4、集体,了解回的几种解释。

  ①还,走向原来的地方。

  ②掉转。

  ③旋转、环绕。

  ④答复、答报。

  ⑤量词、指事件的次数。

  ⑥回族,我国少数民族名。

  5、再读句子,选择回在句子中的准确意思。

  句①:回是掉转的意思。

  句②:回是回族的意思。

  句③:是量词,指事情的件数。

  6、学生汇报:说说从刚才的学习中发现了什么。

  7、教师小结:汉字有一个字多义的特点,因此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字的意思,提高阅读能力。

  二、读读认认

  1、学生借助拼音读生词。

  2、小组交流;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些字跟偏旁有什么关系,了解字义。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并说说识字方法。

  4、出示相应的图片认读。

  5、扩展练习:学生回家观察厨房里的用具,看是否能说出名称,并积累新词,学习新字,制成词卡。

  三、课堂练习

  1、投影出示句子,说说同一个字在不同句中的意思:

  ①花

  妹妹穿着一件花衣服。

  公园里的.花开得非常鲜艳。

  我花了五元买了一支钢笔。

  ②火

  早晨,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

  看到我的成绩,爸爸发火了。

  我军向敌人猛烈开火。

  2、字、音连线:

  zào guō sháo chǎn hú tāng

  汤 壶 灶 锅 勺 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积累成语,了解成语的意思。

  教学用具: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上节课学过的厨房用具卡片,指名认读。

  2、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词卡认读

  二、读读背背

  1、学生自由读读读背背中的成语,并想想这些成语意思。

  2、小组合作:读成语,互相正音,交流自己理解的成语,提出不懂的成语。

  3、全班交流:分组读成语,讨论不懂成语的意思。

  4、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背成语。

  三、巩固练习:填空

  ()()协力()()成城()()不林

  人外()()博采()()()()益善

  ()学()问读书()()()()自见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看图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出示教学挂图

  1、看图,说说每幅图画的什么内容。

  2、议图,弄明白四幅图连起来说的什么事。

  二、续编故事

  1、假如你是图中的小朋友,你会怎么做呢?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2、选择合理的想法,小组合作续编故事。

  ⑴小朋友认识这位叔叔确实是爸爸的朋友,该怎么办?

  ⑵小朋友不认识这位叔叔,又该怎么办?

  三、全班展示

  1、小组评选好的同学到台前讲故事。

  2 、评选故事大王。

  四、讨论交流

  通过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展示台中的填字游戏,谜语展示。

  2、画画、写话。

  教学用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展示台

  1、完成填字游戏。

  ⑴投影出示填字游戏。

  ⑵同桌合作,把词语补充完整。

  ⑶指名读成语,看是否正确。

  ⑷竖着读填好的字,说说发现了什么。(新世纪我能行)

  2、猜谜语

  ⑴学生出示自己准备的谜语。

  ⑵小组互猜谜语。

  ⑶全班猜谜语比赛,评出猜谜大王。

  二、画画、写话

  1、教师出示一幅画,指名说说画的内容。

  2、学生自己动手画一幅画,并说出画上的内容。

  3、写话,注意语句通顺,写清楚画上的内容。

  4、小组相互展示交流。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学会g、k、h三个声母,读准音,记住形,并会正确书写。

  2.掌握g、k、h和单韵母ɑ、e、u拼读方法。

  3.学习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4.会认“哥、弟、米”三个字。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g、k、h韵音、形。

  2.学习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具准备

  放大图两张、声母卡片三张、三拼音节卡六张、生字卡三张。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导入新课

  1.在一个美丽的动物小村庄里住着许多动物,他们团结友爱,生活得非常快乐。动物小村庄里都有什么动物呢?请打开书14页,自己看着图说一说。

  2.谁能指着图来说一说?(引导学生用多种句式说清楚)

  二、进行新课。

  (一)学习声母g、k、h

  1.看图,小老虎和小灰兔在干什么呢?

  2.(指图上“虎”)这个字有人认识吗?

  学习h

  1.(指图上hǔ)这个音节就念“虎”。

  (1)听老师读。(2)跟老师读。(3)谁听出来了,hǔ是哪个声母和哪个韵母拼出来的?(h-u)

  2.(出示h)这就是声母h。跟老师读、开火车读、齐读。

  3.你们看h像什么?

  我们可以这样记它“一把椅子h h h”

  学习g

  1.请看小老虎在打鼓(指dǎ gǔ)这个音节就是“打鼓”,“gu”是怎么拼出来的.?

  (1)请同学试着拼。(2)跟老师拼。(3)谁听出来了“鼓”的声母是什么?(g-u)

  2.(出示g)指名读,跟老师读,齐读。

  3.你们看g像什么?

  我们可以这样记住它“9字拐弯g g g”

  学习k

  1.小灰兔晾裤子(指kù)这个音节就念“裤”,谁能试着拼一拼,kù的声母是什么?

  2.(出示k)念什么?

  3.你们看k像什么?

  (二)复习巩固g k h

  1.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三个新朋友,请大家读一读(出示g k h)。

  2.下面我们做一个小游戏,这里有一幅图(出示)我们的新朋友就藏在图里,看看谁能把他们找出来。(指名)

  “k”可以这样记:水草蝌蚪k k k。

  (三)指导书g k h

  (四)学习三拼音节

  1.(出示ɑ e u)请同学读一读。

  2.g k h都愿意和它们做朋友,它们在一起能拼出什么呢?咱们来试试。(指名读,集体读)

  ●出示:gu-ɑ-guɑ

  (1)gu这个音节怎么读?

  (2)gu和ɑ拼,拼出来是什么?(自己练,指名读,集体读)

  2.还可以这样拼。出示:g-u-ɑ-guɑ,跟老师读,指名读,集体读。

  3.你都知道什么“瓜”呀?

  ●出示:ku-ɑ-kuɑ

  (1)ku这个音节怎么读?

  (2)ku和ɑ拼出是什么?谁来试试?

  2.也可以这样拼,出示:k-u-ɑ-kuɑ,谁来试试?

  ●出示:hu-ɑ-huɑ

  h-u-ɑ-huɑ

  这两种拼法谁愿意来试试?(自己练,指名读,集体读)

  你们觉得哪种更简便?(指导学生用第一种方法)

  (五)练习拼读音节,看图说话。

  1.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动物小村庄里其它的物动都在干什么呢?请同学们指着图上的音节读一读,注意这里面有几个三拼音节。两种拼读方法你们用哪种都可以。

  2.谁能说说这些小动物都在干什么呢?(指名说)

  3.谁能展开你想像的翅膀,把三个小动物连起来编个小故事?

  (六)读儿歌,学习会认字。

  1.读同学们用手指着,看着音节自己读一读。

  2.听老师读一遍,看看你刚才是不是都读对啦。

  3.全班一起读一读。

  4.全班边读边表演。

  5.谁愿意到前面来表演呢?(请几人)大家一起读。

  6.老师要考考你们,看谁能认识这几个字。出示:哥、弟、米(指名认,集体读)

  三、总结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23

语文教案02-01

语文教案02-05

语文教案02-05

语文教案02-05

语文教案02-06

语文教案02-07

语文教案02-07

语文教案02-08

语文教案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