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12-04 09:06:38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9篇(优秀)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9篇(优秀)

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吃葡萄吗?在我国有一个盛产葡萄的地方,你们想去那儿看看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游览一番,去领略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板书课题)

  (播放介绍葡萄沟的纪录片)

  师:看到这么诱人的葡萄,你想些什么呢?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文中品尝那“沉甸甸的,五光十色”的葡萄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及句子。

  2.同桌一起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3.小组合作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4.汇报识字情况。

  (1)查地图识字:疆、鲁、番、维、吾

  (2)以旧带新识字:难谁—维语—吾

  (3)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堡沟

  (4)形近字对比识字:密—蜜

  (5)编字谜识字:弟弟站在木头边。(梯)

  5.巩固识字

  (1)同桌互相猜字

  (2)编号找字

  三、再读课文,交流反馈

  1.默读第1自然段。

  你读懂了什么?

  (生可能回答:葡萄沟在新疆的吐鲁番。葡萄沟出产水果,葡萄沟出产的水果多)

  师:秋天,这里的葡萄园又是什么样呢?下节课,我们再到秋天的.葡萄园去看一看。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生组词读

  2.指导写字,重点指导“蜜密”第一笔起笔要高,写在竖中线上,中间的“必”字尽量写扁,一撇不能漏掉。

  3.学生练习

  4.组内互评,交流展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字卡,口头组词

  2.指名读文

  二、精读课文,理解深化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葡萄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回答)

  2.师相机提句:“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3.引读第二自然段,抓住描写“夏季枝繁叶茂”,“秋季葡萄美丽”和“老乡热情好客”等词语进行感悟。

  4.课件展示秋季的葡萄,引导学生比较“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的区别。

  5.抓住“准会”、“吃个够”等词感悟维吾尔老乡的热情好客。

  6.师相机提问:“葡萄”还能制成什么?理解“阴房,确堡”。

  7.齐读最后一段,问: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8.赛读提高,表现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三、拓展练习

  1.对葡萄沟你还了解什么?

  2.你知道我们的家乡什么很有名吗?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生观察发现规律

  2.重点指导“够”。

  3.学生练习

  4.展示作品

语文教案 篇2

  训练要求

  1、辅导学生熟读、背会《对子歌》。

  2、指导学生读通、读顺《纸上谈兵》的故事,懂得理论要联系实际的道理。

  3、指导学生讲童话、演童话、编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训练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对联。

  2、收集童话故事,准备一些道具。

  训练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训练要求 完成总要求1、2。

  训练过程

  一、导入 新课

  二、读一读,背一背

  1、学生自读,感知对偶的修辞方法:

  (1)正确朗读下面的对联。

  (2)在熟读的基础上能背诵下来。

  (3)边读边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学生讨论,相机点拨。

  4、再次朗读,感受对子整齐的结构美,和谐的音韵美,凝练的内容美,深远的意境美。

  5、背一背:看谁记得快。

  6、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对联。

  三、完成阅读

  1、指名读短文后面的思考题,明确阅读要求。

  2、自读短文,一边读一边思考短文后面的思考题。

  3、指名朗读短文。

  4、组织交流、讨论。

  第一题:第一问回答原因抓住赵括高谈阔论,滔滔不绝的行为和骄傲自大的品性。第二问讲明赵括的表现及作战的结果,对应前面的判断。

  第二题:各抒己见,谈出有新意、独特的感受。可以是从成语故事中明白的道理,也可以是从故事里的人物身上明白的道理。

  5、把《纸上谈兵》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第二课时(实践活动)

  训练要求 完成总要求3。

  训练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活动欲望

  为学生营造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的氛围,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

  二、引导学生讲童话故事

  指导学生注意事项:

  1、对主人公的描述要抓住动作、语言、神态,尽可能地讲清楚,讲具体。

  2、要注意抓住听众的心理,尽量把故事讲得完整,讲得生动。

  3、学生分组讲故事。

  4、全班交流,大家评议。

  看哪一组的故事讲得精彩,并能说出为什么。评选班级的故事大王。

  三、把你讲的故事写下来。

  四、把故事编成童话集。

  五、把童话集带回家,让家人分享你的快乐.

  设计方案二:

  教学目标 :

  1、会读、背对仗工整的句子。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3、会编童话故事。

  4、会制作新年礼物。

  教学准备

  阅读关于动物方面的童话故事。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完成“读读背背”

  1、自由朗读,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

  2、同桌对读,理清每一句前后事物的关系。

  例如:

  天——地 雨——风

  秋月白——晚霞红

  ……

  3、在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4、集体交流,指名背诵。

  5、分组背诵。(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二、完成“阅读”

  1、正确流利的朗读短文。在朗读时,要注意文中小男孩过河时的动作描写。(要求学生画出描写小男孩过河时动作的词语)

  2、说说你是怎样通过理解重点词语读懂短文内容的。

  3、自渎短文,体会小男孩的聪明和爱动脑筋。

  4、小组讨论,小男孩是用什么办法把水挑过河的?为什么大家都说他的办法

  5、拓展活动。

  (1)让学生说说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爱动脑筋的事。

  (2)你有更好的办法将水挑过河?

  (任选一题,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6、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让学生回想一下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童话故事,让学生说一说。(指名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动物童话故事,给其他学生以启发。)

  二、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在这些童话故事中,那些小动物都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童话就是把这些小动物写成会说话,有感情的人。

  三、学生练习编写童话故事。

  1、启发学生思路。通过和学生谈话,帮助学生发现素材。开阔思路。

  2、让小组里说一说自己选择的小动物。说一说他们中间发生的故事,他们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怎么想?试着给这些小动物起个名字。

  3、将想好的故事内容写下来。

  第三课时

  一、交流写好的故事。

  1、修改故事。

  同桌交换提意见,个人修改。

  2、先小组交流,推荐写得好的在班级交流。

  二、实践活动。

  1、准备活动

  明确要求,准备好制成新年礼物的材料和制作工具。

  2、活动指导。

  引导学生想一想:新年到了,你会送给自己最喜欢的人什么样的礼物?

  引导学生在写祝福的话的时候,应该写一些赞美、祝愿、鼓励方面的内容,不要写那些带有迷信色彩的话或不健康的内容。

  3、在班级交流自己准备制作的礼物。

  在交流制作过程时,要求学生把话连贯、说通顺,说清楚,让同学能明白。

  另外:学生制作好了以后,可以在班上举办一个小展览会,将同学们的作品一一展出,组织评委,评出优秀作品,并进行鼓励。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

  ★初步了解课文按不同地点连段成篇的方法。

  ★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

  ★初步感受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审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了题目你想到什么?

  二、读中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3、小组内读课文:互查读音。

  三、学生自主识字、小组交流。

  1、教师重点强调生字读音。

  指名读句子:注意读准句子中生字的字音。

  教师辅导讲解。

  2、借助熟字识记生字。

  出示卡片。

  教师帮助识记。

  四、写字指导。

  1、观察分析字的结构。

  2、讲解字的主笔。

  3、教师范写。(边写边讲)

  五、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

  1、课文写了哪些地方的欢乐场面?

  2、学生讨论得出:天安门广场和中华世纪坛。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

  ★通过读,了解课文按不同地点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北京申奥成功的画面。

  2、还记得这情景吗?谁知道是什么时间?

  3、说一说: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二、自由读课文:

  课文中介绍的和你看到的画面一样吗?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你从老师的范读中听出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读出激动自豪的语气。

  3、小组内开火车读。

  4、指名朗读,教师点评。

  5、师生读课文。

  6、教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儿歌,在阅读中认读“送、婆、乐、笑”4个生字。

  2、复习声母bpmf,学习拼读音节:pupomi

  3、学习笔画,并在田字格中正确描写“乐、区”。

  4、学习关心尊敬长辈。

  教学重难点

  1、在阅读中认读生字。

  2、“乐”、“区”的书写笔顺。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图片生字卡片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画,导入新课。

  1、出示图画。(课文插图)

  2、观察图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相机板书课题:摘葡萄

  二、学习儿歌

  1、出示儿歌:葡萄架,挂葡萄,摘下葡萄送婆婆,婆婆乐得眯眯笑。

  2、教师范读,领读。

  3、朗读儿歌。

  (1)自由练读(打开课本,右手指读。)

  (2)图文对照指名读。

  (3)加动作齐读。

  4、学习生字。

  (1)过渡:儿歌咱们会读了,那么老师把这些字宝宝从队伍中叫出来,你还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贴出生字卡片。送婆乐笑

  (2)认读。

  (3)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这四个字你都是怎么记住的?要注意“乐”和“送”的.读音

  (4)开火车认读。

  (5)齐读儿歌。

  5、儿歌。

  (1)小朋友摘下又大又甜的葡萄先送给婆婆品尝,你想夸夸他们吗?

  (2)赛读儿歌。(可以男女生赛读,也可以小组之间赛读。)

  三、复习拼音,学习音节。

  1、出示卡片,开火车认读——接顺口溜——抽卡片,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2、学习音节pupomi

  (1)出示词语葡萄(葡加拼音)——(媒体演示或卡片演示)p——u——pu

  教师示范拼读,学生跟拼,开火车拼读。

  (2)出示词语:婆婆p——o——po学生尝试拼读。开火车拼读。

  (3)出示词语:眯眯笑m——I——mi学生尝试拼读。开火车拼读。

  3、练习圈出正确的音节。

  四、学笔画,描一描。

  1、出示:乐(其中竖折为红色)认识笔画竖折。

  2、师范写竖折,边写边说出笔画名称。学生书空,说名称。

  3、师在田字格中范写“乐”,生边跟着书空边说笔画名称。

  4、出示:区找一找竖折。

  5、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

  五、巩固拓展

  1、读儿歌

  外婆生日到,

  我去外婆家,

  送上一只小纸船,

  外婆乐得眯眯笑。

  2、找朋友。

  笑()送()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找出文中的主要观点。

  2、能运用文中的观点对具体现象进行探究。

  3、能联系生活,对文章的基本观点进行拓展

  教学重点

  能联系生活,对文章的基本观点进行拓展

  教学方法

  讨论方法

  指导预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

  言简意gāi()烦suǒ()xiàn()菜错zōng()复杂

  2.写出下列故事中的主人公

  囊萤()映雪()悬梁()刺股()

  3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1)业精于勤,荒于嬉;

  (2)焚膏油以继晷;

  4.王国维的“境界说”,是中国文化的经典言论,请写出并加以解释

  (1)第一境界写的'是预期:,出自意思是。

  (2)第二境界写的是勤奋:,出自意思是。

  (3)第三境界写的是成功:,出自意思是

  教学过程

  导入:社会生活多姿多彩,我们常常羡慕一些成功人士。我们羡慕奥运冠军们登上了最高领奖台;我们羡慕科学家们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我们羡慕作家们写出优秀的作品……可我们有没有想过,他们是如何成功的呢?他们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他们成功背后有哪些故事呢?我们除了羡慕之外还应做些什么呢?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这些问题将得到解答。

  板块一:整体感知了解观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划出作者对成功所持的观点、对构成成功的条件所持的观点。

  板块二:深入理解、运用观点

  请大家运用作者关于构成成功条件的基本观点探究下列材料,看看有哪些发现?并根据探究出来的结果再补充一个材料。

  探究练习一:

  材料一:电视剧《我的太阳》中有位女舞蹈演员,为了艺术上有所成就,不仅天天苦练,而且到35岁还不愿生孩子,搞得婆媳关系很紧张,宁肯离婚也不让步。可是她专业成绩平平,一共也没当过几回主角,这位演员作出了这么大的牺牲,最后却不得不忍痛离开舞台。

  材料二:有人说杨丽萍就是专门为舞蹈而生的,她的好多作品都给人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成功》教案2标签:初三下册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6

  把下面的字音读准:

  庐lú 瀑pù 炉lú 紫zǐ 川chuān

  三、出示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意

  (一)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语文教案-望庐山瀑布。

  (二)“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

  查字典“望”当什么讲?

  “望”与“看”的区别是什么?

  “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望庐山瀑布》。

  分别查出“庐山”和“瀑布”的.意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庐山时观赏了瀑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二步:解诗题。

  (三)读一读古诗,弄懂诗句的意思。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从“记忆”这一独 特视角出发来剖析人生与 人性的写法,领悟诗情与哲理

  2.诵读及语感的培养

  3.借鉴、吸收精美语段

  二、重点、难点:

  1.精巧的构思,层层深入的写法。

  2.比喻、排比的巧妙运用

  3.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词语解释:

  征兆:事先显露出来的迹象;征候。

  匍匐:①以腹贴地前进。②躯体贴地(像虫、蛇、 龟)缓慢爬行。③使自己俯卧。

  芥子jiè:小草,喻轻微纤细的事物

  清醇:清澈无杂质。

  作孽:做坏事;造孽。

  铭记:牢记在心中。

  自在:①自由;无拘束。②安闲自得,身心舒畅。③心离烦恼的系缚,通达无碍。

  狭隘:①狭窄。② (指气量、见识等)狭小。

  执拗niù:坚持己见,固执任性。

  泯灭:①消灭;消失。 ②[形迹、印象等] 消灭。

  冠冕:①古代皇冠或官员的帽子。②比喻受人拥戴或出人头地。

  真谛:真切的理论和精义;奥妙所在。

  (二)作者韩少华:

  1933年秋生于北京。中国作协会员。1947年于北京二中就读时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毕业后留校任语文教师。在职期间先后于中国人大新闻系旁听和北京电大中文系就读。至六十年代初乃有作品发表,其中《序曲》被认为是其成名作。新时期以来,创作以散文为主,兼及报告文学和小说。曾获得首届和第二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以及散文,讽刺小品、儿童文学和小说等多项创作奖。作品集有《韩少华散文选》、《暖晴》、《碧水悠悠》等。其有些作品已被选入国家正式教材,介绍到海外华人读书界,并译为英、法、日等国家。

  (三)分析结构:

  (1)第一部分:什么是遗忘,众说 纷纭,这是否说明“”、“忘却”的是非曲直没有客观标准?究竟怎样解释最好?

  (2)第二部分的4个排比句该如何理解?

  (3)第三部分连续使用比喻句,选取“灰烬”“流水”“落花”三个意象,是要表述与有 关的什么道理?有何好处?

  (四)艺术特色:

  (1)形散神聚,表达迂回曲折。

  (2)哲理化情感和情感化哲理相得益彰。

  (3)多用排比、比喻,优美的语言和意象,生动的问答形式,使文章生动活泼,又有典雅气象。

  (五)小结:

  文章到结尾也没有回答什么是,只是把当作了文章线索,为我们论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就是文章隐含的意图,言在此而已在彼。这就是本文的特别之处:文章不是解答“”的`概念,而是在揭示所蕴含的哲理。最后,用一句名言来表达学习本文的感想。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六)仿写训练:

  (1)仿写:提炼“是灰烬、是流水、是落花……”段

  消极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积极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xx年高考第26题: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①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见,也永远走不到了;

  乐观者说,希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

  悲观者说,风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布置作业:

  课外找一篇散文诗,做读书笔记。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 简介作者;

  2, 了解课文中采用的先总说后分说的说明顺序及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 初步学会分析说明文的一般结构;

  4,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5, 掌握新的生字及基本词语,如竺,逞,肆虐,

  6,感受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加快了改造自然环境的步伐。

  一、 导入

  :同学们,平常大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后都有气象预报,那么你知道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是谁吗?竺可桢。他是我们浙江绍兴人,竺可桢不仅是气象学家,而且还是地理学家,今天我们学习竺可桢老人写的一篇事理说明文《向沙漠进军》。

  二、 题目

  大家首先来看一下这个题目:进军,本意是军队出发向目的地前进。如红军渡过乌江,向川滇边境进军。今天竺可桢老人却响亮地提出了向沙漠进军的口号。昨天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了,你在读了课文后,觉得这个题目中用进军,包括了哪几方面意思呢,或者说说明了什么呢?

  回答后归纳:

  1、标题表明治理沙漠难度很大,因为如果是轻而易举的事,就无需进军了。

  2、表明治理沙漠行动规模很大,因为进军指的是众多军事人员的行动。

  3、这个标题表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很大,就像是我们的敌人一样。因为进军是去攻击敌人。

  4、标题表明治理沙漠的行动是有计划的。因为进军都是有计划的行动。

  5、还表明治理沙漠的目的是征服沙漠,使它为人类服务。这就像进军的目的是征服敌人一样。

  三、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沙漠对人类的危害(由第3点引入课文学习。)

  刚才有同学说了 这个标题表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很大,就像是我们的敌人一样。因为进军是去攻击敌人。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98,看看沙漠对人 类到底有多大的危害,又是怎样危害人类的,人类该如何治理沙漠,向沙漠进军呢?

  我们课文一开头就说: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大家划一 下主干会发现是沙漠是敌人。因为沙漠是敌人,所以我们要向沙漠进军。一开头就点题。

  1) 问:去掉之一行不?有何作用?(你能否举个例子?)说明除了沙漠是我们的自然敌人外,还有其他的'自然敌人。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地震,桑美台风。

  2) 问:这个自然敌人作者用了什么词语加以修饰?最顽强为什么说 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范读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思考从哪些词语可看出最顽强的敌人。(有史以来)不断地斗争没有能征服,(反而)并吞(将别人并入自己)

  小结:这段总说了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敌人之一。这段中心句就是这一句。

  3) 为了说明沙漠是人类的敌人,作者还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增强说服力?举例子。举了哪几个例子来说明沙漠的危害?请一个同学朗读2,3两段,其他同学用简要的语言来概括一下所举的事例。

  明确:A,曾是西方文明摇篮的地中海沿岸两三千年来不断受到风沙的侵占,有些部分逐渐变成荒漠了。(西方文明摇篮--荒漠)B,曾是天然草原区的我国陕西榆林地区由于风沙侵入,关外三十公里变成沙漠。(由天然草原区--沙漠)

  小结:为了具体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作者举了地中海沿岸和我国榆林地区两个例子。这两个例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个是两三年前古代西方的事例,一个是几百年前中国的例子,时间久远,地域跨度大,充分说明沙漠对人类危害由来已久,处处存在。从而突出了它最顽强的特征,唤起人们征服沙漠的紧迫感。

  第一部分其实告诉人们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

  四、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如何征服沙漠

  沙漠既然有如此的危害,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防御沙漠侵袭,征服沙漠,向沙漠进军呢?我们要征服沙漠,向沙漠进军,首先必须了解沙漠进行危害的特点,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了解敌人,才能征服敌人,只有了解了沙漠这个敌人的特点,才能采取针对性的科学方法,征服沙漠,向沙漠进军。

  (1) 听课文录音(第4,5,6段),思考沙漠侵袭进攻有什么特点,采用何种武器和方式,作者采用什么样说明方法作具体介绍,人类如何防御风沙侵袭?思考完成下列表格。

  沙漠侵袭人类防御

  说明方法: 方 法

  武器 进攻方式 特点

  明确: 1,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

  2,风沙进攻方式主要有两种:游击战和阵地战。

  ( 这里的武器游击战阵地战都用了引号,起什么作用?表示特殊含义。)

  3,按风沙不同的进攻形式和造成危害程度定义:

  游击战:风沙飞扬袭击禾苗。

  特点: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

  阵地战:狂风移动沙丘埋葬田园。

  特点:风推行动沙丘,缓缓前进,造成危害。

  问:课文中提到:沙丘的前进并不是整体移动的。如何理解?它是怎样移动的呢?我们用文字结合图示说出狂风推动沙丘前进的过程。 提示:沙丘的移动

  1、 客观条件:风速达到每秒5米以上,

  2、 沙丘移动部位:迎风面的沙粒

  3、 移动的沙粒数量:成批

  4、 移动方向:随风移动

  5、 移动过程:从底部到顶部,过了顶部,由于风速减弱,在背风面的坡上落下。

  小结:沙丘向前移动过程一起来叙述一下。可见这篇说明文语言非常简洁,明晰。沙丘前进不是整体移动,而是波浪式前进。几个沙丘常常联在一起,成为沙丘链。速度虽然不快,但所造成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表现在哪里?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这段文字是怎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先总说后分说。

  说明方法:分类别,举例子, 列数字

  (2)针对风沙袭击和沙丘进攻这两种沙漠侵袭方式,人们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防御。

  问:防御风沙袭击可采用什么方法?培植防护林。它的作用是什么,效果怎样?针对风的。那么防护林培植中有什么要求吗?并行排列,两列距离有要求。 除此之外,还可采用什么方法?培植草皮, 它的作用是什么?针对沙的,减少沙的来源。 问:抵御沙丘进攻的方法是什么?植树种草。

  课文中有两句话中的固定充当什么成分大家必须先理解:

  1,这种固定的沙丘,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防止过度砍伐和任意放牧,就可以固定下来。(偏正短语)

  2,湿水层的水分足够供应固定沙丘的植物的需要。(动宾短语) 由于沙丘可分为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根据不同特点,区别对待。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对一部分(已长了草皮和灌木,不再转移阵地的)固定沙丘: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防止过度砍伐和任意放牧。(过度和任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对流动沙丘:植树种草。(湿水层的水分足够供应固定沙丘的植物需要) 上述方法的确能防御风沙袭击,固定沙丘阵地。但是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还只是采取守势,是被动地防御风沙袭击。我们应该是主动向沙漠进军。那么如何才能真正主动地向沙漠进军,并且使沙漠为我们所用,在向沙漠进军中取得彻底的胜利呢?这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同学们回去后可以思考一下。 如有时间,先朗读课文,后课后练习二中3小题分析。

  五、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二三四。

  附板书:

  向沙漠进军(事理说明文)

  竺可桢

  一、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

  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最顽强:有史以来,不断斗争,没有能征服,反而并吞

  举事例:1,西方文明摇篮变成荒漠。

  2,天然草原区变成沙漠。

  二、怎样向沙漠进军?

  沙 漠 侵 袭 人 类 防 御

  说明方法: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 方 法

  武器 进攻方式 特点

  1, 培植防护林(减少风的力量)

  2, 培植草皮(减少沙粒来源)

语文教案 篇9

  创意说明:诵读是最古老、最朴实也是最有效的阅读文言文的.方式。学习《论语》这样语言简练、含义深远的文章,就该是反复地读,大声地读,摇头晃脑地读,气韵畅达地读,读出“古”味,读出书声朗朗的课堂新气象。

  教学步骤:

  一、由“半部《论语》治天下”之事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导入,交代学法。

  二、听读,体味。

  1.听读第一遍,标记字音。

  自由练读,读准字音。

  2.听读第二遍,标记节奏:句内的节奏、句与句之间的停顿。

  结合文意揣摩练读,要读得节奏鲜明。

  3.听读第三遍,标记轻重:哪些词语要重读,哪些词语要轻读。

  4.听读第四遍,听气韵。

  学生模仿读,体味读,自由地读。

  三、表演读、诵。

  要摇头晃脑地读,要动容地读,要气韵畅达地读,要陶醉地吟诵。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23

语文的教案11-29

语文教案12-13

语文教案12-13

语文教案12-18

语文教案12-18

语文教案02-07

语文教案02-07

语文教案02-08

语文教案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