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12-18 11:55:04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锦集(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的语文教案锦集(10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字词。

  2、分析课文。

  3、指导朗读,熟读课文。

  4、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摸、托、惭愧,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字卡、松树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歌曲《小松树》配有动作,导入新课。

  二、复习字词

  先用字卡复习,方式齐读、开火车。

  复习字词,方式,利用课件带拼音齐读,去拼音读(学生领读),个别读。

  三、分析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

  根据段落分析课文

  2、先齐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帮助解决问题:给大松树和小松树摆位置。(师在黑板上画好大山)指名读课文,注意读的准确性。最后学生齐读。

  3、由问题:大松树和小松树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设置悬念过渡到第二段。

  先让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让学生回答:你听老师读后,如果你是小松树你说话时会是怎样的语气和心情呢?----骄傲、自豪......

  再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小松树为什么这么骄傲、自豪。

  让学生个别读,比一比谁读的最像小松树,再让读的'好的说说是怎么读的这么好的?--个别字的重读和语气。(兵教兵)

  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小松树这么说,大松树怎样回应的,为什么?如果你是大松树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让学生整体齐读课文,注意语气。

  4、大松树虽然没说话,但有人占出来了,是谁呢?--风伯伯,好,那故事有怎样发展的呢?

  老师范读第三段,让学生整体感知,体会风伯伯的说话的语气。

  让学生感受风伯伯的语气,并知道从哪了看出来的?找到关键词:摸。(加上动作深入理解,摸表达的爱意)再让学生个别模仿读。

  深入体会风伯伯说话的意思。(小组合作讨论),思想碰撞,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理解托的意思。(动作示范)

  拓展思维:听了这样的话,如果你是小松树你会怎么做?为什么这样想?

  5、由上段结尾的问题引入第四段,让我们来看看小松树是怎样做的?

  老师示范读,让学生认真的感受,说说老师哪里读的好?引出惭愧,重点讲解,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第六课我们学过的一个词和它很相近,启发学生说出难为情一次,从而轻松理解。

  进而追问怎么样看出惭愧的呢?低下头?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读,加深感情色彩。

  深入挖掘惭愧的原因?

  拓展想象,假设你是小松树你会怎么想。

  6、升华主题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给你了什么启迪,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7、熟读课文,加深记忆。

  先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男女生分角色读课文。

  个体分角色读课文。

  背诵课文。

  8、歌曲结束《小松树》

  板书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惭愧

  长的高比你高

  看的很远大山托

  大松树风伯伯

  没有回答

语文教案 篇2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念儿歌《春天多美好》: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2、同学们,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请打开书,谁来读读。

  二、初读课文体会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4、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第一段

  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很美。下面仔细读第一节,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师:这自然段是一句长句子,我们怎样读懂一句长句子呢?大家先来看“单元学习提示”

  4、读懂长句子的步骤怎样?先……再……,用线划出。

  5、下面我们就用“单元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再读这一段。

  6、问: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

  7、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

  8、归纳学习这句长句子的方法。

  9、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归纳段意。

  四、进行“画图、说话”训练,深入体会。

  1、我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我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咱们一起画,怎么样?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点。

  2、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

  3、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老师画的燕子向介绍一下?

  4、你说得比我画得好!大家注意没有,作者怎么没写眼睛、嘴,是疏忽了吗?

  三年级学过一篇课文——《翠鸟》,那一课没写翠鸟的尾巴,记得吗?是不是也是作者的疏忽?

  5、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

  6、再朗读第一小节,试背。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齐背第一段。

  2、说说第一段的段意。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节第一句。

  (板书:斜、掠过、唧)

  3、师: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节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

  8、师:“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

  师:“小圆晕”是什么?想过吗?(教师板画)

  师: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而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想过吗?

  师:“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你们见过日晕或者月晕吗?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的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咱们再读读这一句,领略一下其中的美。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节,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节,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

  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看看书上的插图。

  5、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

  6、学生齐唱《小燕子》

  7、同学们唱得美,从歌词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的美。这一节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8、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9、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节,再自己细细体会。

  四、朗读三、四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指名读1、3、4自然段。

  2、说说这三自然段各写什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2、我们先来学习第二句,齐读。

  (1)这句句子是句长句子,用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怎么学?

  (2)说得很对,那么“黄绿眉眼”指的是什么?(再读句子)

  (3)师画简图,“黄绿眉眼”指的就是柳芽,大家还要进一步考虑:作者为什么把柳芽比作“黄绿眉眼”,为什么不就说嫩芽?

  (柳树睡了一冬天,发的芽就像睁开的眼睛)

  3、学习第三句句子。

  (1)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句写什么?指名同学读句子。

  (2)要求学生用理解长句子的方法来理解。

  (3)指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长句子的。

  师: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形成的?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

  (4)什么叫“赶集”?

  师:去买的,还有卖的,都叫赶集——请说说赶集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春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5)齐读第三句。

  4、学习第四句。

  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

  (1)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趣”是什么意思?

  (3)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三、总结,朗读全文。

  2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准备:

  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咏柳》)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通)/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

  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四、背诵古诗。

语文教案 篇3

  课前准备

  第 一 课 时

  导语激趣,初读感知

  同学们天天在读书,我们的书是什么样的?世界上还有一种书,这种书是没有文字的,而且也是最大的“书”,你们想读这本书吗?(板书课题:最大的“书”)

  我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合作识字,听读课文

  在小组内互教互学生字,也可以向老师请教,老师针对识字难点进行个别指导。

  老师用生字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

  地质 勘探队员 岩石 一册书 厚厚的

  刨根问底 煤炭 宝藏 脚印 雨痕

  去掉拼音读词语。

  认读单个生字,用生字扩词。

  送生字卡游戏。(把生字卡片分发到部分学生手里,老师读出一个生字,让手里拿着这个生字的学生把生字卡贴到黑板上,然后全体学生读一读)

  小组内相互听读课文。

  一人读一段,在读书中巩固生字。

  朗读感悟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老师范读或放课文朗读的录音。

  感知内容。

  课文里说的“最大的书”指什么?

  课文里的叔叔是谁?他是干什么的?(结合理解“地质勘探队员”)

  质疑问难

  让学生再自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不懂的问题。老师根据学生的提问调控:有的引导学生在书里找答案;有的请同学帮助释疑;有的'做简单的讲解;有的留在第二课时深入阅读中解决。

  指导写字

  让学生从要写的字中找出左右结构的字。

  说说这些字的特点。(如:“趴”“铁”都是左窄右宽;“刨”左宽右窄;“埋”“刨”左短右长)

  老师有重点地指导左右结构的字,学生临摹。

  第 二 课 时

  朗读感悟

  分角色朗读,老师指导学生读好对话。

  读读说说。

  川川向叔叔问了哪些问题?

  叔叔是怎么说的?

  叔叔说的话你懂吗?还有哪些地方不懂?

  说话训练

  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师生角色对话。

  师:这岩石怎么会像一本书呢?

  生: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师:这本书上有文字吗?

  生:有……

  师:这本书上有图画吗?

  生:……

  师:这些树叶、贝壳、小鱼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

  师:读了这本书有什么用呢?

  生:……

  师:你喜欢读这本书吗?为什么?

  生:……

  总结谈话

  回读全文。

  读课文结句:说一说,川川听了叔叔的话为什么这么高兴?你能猜一猜川川长大后想干什么吗?

  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分组开火车读本课生字。

  让学生观察上节课没写的六个字。说说哪个字难写,要写好这几个字应注意什么。

  老师重点指导、范写“质”“厚”“底”三个字。

  学生临摹,老师注意提示写字姿势。

  学生展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字,师生评议。

  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先独立完成,再同桌交换、订正。

  书面补充句子:这本书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铁矿,它还能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我知道”中的小知识,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理解、积累词语;培养学生迅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理解内容,能够借助文本说出人们所看到的美轮美奂的落日实际上是幻觉的科学依据。

  2、过程和方法目标:欣赏重点语段,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启迪学生能够用明辨的双眸、思考的'大脑,观察生活,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两张幻觉图片导入

  二 欣赏落日谈谈感受

  三 基础知识

  1、小组代表竞读课文。

  2、小组代表上黑板给词语注音,词语有: 吟咏 绮丽 绚丽 殷红

  3、小组代表听写词语比赛。听写了:幻觉、吟咏、变化多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夕阳无限好

  4、抢答:“夕阳无限好”出自哪首诗歌,请把全诗背诵出来。

  四 我读 我画 我赏(1-3)

  1、请一位同学朗诵第二自然段,另外三位同学上黑板一边听一边画出落日图。之后点评。

  2、讨论这个自然段用的主要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3、第二自然段的“躺”和“缩身”两个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4、第二自然段的分号有何作用。

  5、改第一段的双重否定句为陈述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6、改最后一段的反问句为陈述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7、用书中的原话回答“落日”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8、第三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五 重点研读合作探究

  1、引导大家阅读4到7自然段,讨论了形成落日幻觉的原因有哪些?要求同学们找到相关的句子并且概括出关键信息。完成课后表格.

  2、讨论这几段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六 课堂拓展延伸

  1、结合《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进行对比阅读。

  2、观察日出或日落,写一段描写文字。

  七

  人生的启迪?比如:幻觉带来灵感,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山不是山,看水仍是水等

  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5

  花生在地下结果的特征,为常人所知。但在许多小朋友的眼里,却是个谜。于是,便有了这个小故事。本文借小松鼠找花生这件事间接告诉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常识。本课确立了“享受语文,快乐语文”的理念。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十二个生字,会写“生”“果”“里”三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花生生长的小常识,培养小朋友积累知识的兴趣

  二、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进行小组合作识字,使学生掌握十二个生字的读音。

  2、通过帮助小松鼠找花生,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感。

  3、通过多种情境的创设,加强同伴间的交流学习。

  二、教学重点

  进行多形式的识字活动

  三、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花生米,有田字格的纸片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引:小朋友们,赶快收拾起书本,现在我们马上要赶去森林,帮助一位小动物朋友解决一个难题。

  (课堂中能够合起书本,对于天天读读背背的孩子们来说非常难得。况且还能去森林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孩子心里多兴奋。)

  出示:插图2

  师导:图中是谁,他的表情你会想到一个什么词?(着急、惊讶,不知所措等)

  听他在说什么?

  中小松鼠正自言自语地说:“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

  师导:它在跟谁说?你自己演小松鼠说一说。(读中体会这话是对自己说的)

  用一个词代替,出示“自言自语”

  师导:原来小松鼠在干什么?

  ——找花生

  揭题“小松鼠找花生”

  (有些爱动脑筋的小朋友已经开始猜测答案,教师可做如下引导:小朋友真热心,都忙着给小松鼠找答案了,可花生到底是在地里还是被人偷了?小朋友不如做回小侦探,从小松鼠的话里找线索。)

  2、了解课文情节

  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听听松鼠怎么说。

  小松鼠自述:这棵大树旁边的地里种了许多花生。花生已经开花了,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艳丽。(小松鼠边叙述,中边展示花生花的图片,图画与声音结合让学生充分体验文中所描写花生花的艳丽。)

  小松鼠继续说:本来我不知道这是花生的花,我是问了鼹鼠才知道的。

  出示:松鼠与鼹鼠的对话

  师:想象当时的.情景,同桌分角色读一读(个别抽读,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师:听了的话小松鼠会想什么?

  学生想象

  师:小松鼠多么想尝尝花生的味道啊!它是怎么做的?

  松鼠继续说:于是我每天都到地里去,看看结花生了没有。我每天等啊,等啊,等到花生都落光了,可没看见一个花生。

  说完小松鼠哭了起来。“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

  师:看小松鼠又急了,花生哪儿去了?

  (“花生已经落在地底下了”这个小常识对于现在的小朋友来说已经非常熟悉了,但仍会有小朋友说被人偷走了。教师可作如下提议)

  教师提议:不如马上翻土瞧瞧。

  利用黑板中的图画,教师掀开泥土状的卡纸,里面露出颗颗饱满的花生。(也可通过展示)

  小松鼠高兴地赞扬:真是一群聪明的小朋友,不如就在我这儿尝花生吧。

  3、吃花生,学生字

  每颗花生果上都有一个小秘密,能够发现的小朋友就能吃到花生。

  A、指名抽读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B、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师:这块地结的果实还真不少,小松鼠已经把花生分到每个四人小组中,我们来识字赢花生。

  (每四人小组有生字卡片一份,一小袋花生。由小组长负责检查学员学习情况,学员每读对生字卡片中的一个生字可得花生一颗,小组中可轮流读、强读,看谁得到的花生多。)

  C、全班交流

  1、展示所学成果,比比谁的花生多谁的花生少

  2、得到较多花生的小朋友你愿意请其他小朋友吃花生吗?

  由小朋友指名请其他小朋友读他所选的生字卡片,并分享他的花生

  3、你最喜欢吃哪些花生?了解学生喜欢读哪些生字再重复。

  你能让一颗花生果长出许多花吗(“一字开花”组词练习如“生”“种”“外”“许”,也可进行说句训练,如“呀”“格外”等)

  4、写字指导“生”

  吃了小松鼠那么多花生,让我们每人写一个字送给它,就写花生的“生”吧

  看范例,全班交流“生”的字形结构及三横的特点

  电脑范写

  学生练习、评价

  师:选出我们小朋友写的最好的送给小松鼠留纪念,记下这美丽的时刻。

  自推荐,学生评议。(以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学生作品。)

  5、拓展

  课外你积累了哪些小知识,你愿告诉小松鼠吗?

  最后你想送给小松鼠一句什么话?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老科学家那位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伟大 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文章细节描写的理解,体会老科学家那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理解透、盘、吐、蜷抬几个动词,并能准确运用。

  教学准备:

  南美洲毒蛇的录像画面。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有关南美洲毒蛇的录像。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2.打开书看课文是怎么描写这种蛇的。

  3.齐读这句话。(投影出示)

  这条蛇非常大,是灰色的,蜷在笼子中,像盘着的绳子,足有五六圈儿,小小的脑袋抬得高高,细长的舌头不时吐出来,三角眼透出令人恐惧的凶光。

  4、多么可怕的毒蛇,不少人因被它咬伤而死去。为了研究抗御这种毒蛇的办法,造福人类,许多科学家用它来做实验,想揭开其毒性的秘密。卡尔o施密特博士就是其中一位。但不幸的是,在用这种毒蛇做实验的时候,他不小心被蛇咬伤了。那是怎样的情形啊,请大家放声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二 自由读文,了解内容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练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交流认识的生字和多音字。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语气、停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3、指名接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三 抓住重点段落,读懂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明确要求。练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唇、有速度、能思考。标记出文中关键的词句。思考:课文哪几段具体写了博士做记录的情景?

  2、重点句子解析。

  施密特先生觉得伤口剧烈地疼痛,四肢麻木,身体不能动弹,他知道自己中了蛇毒

  毒蛇咬人时,咬坏肌肉,同时放出毒液。蛇毒多为神经性毒液,毒性强。毒液,先麻醉神经,使人身体不能活动,继而使身体器官丧失功能,最后脑部充血而死。卡尔o施密特博士作为研究蛇的动物学家,当然懂得这些常识。当他感觉到伤口剧痛,四肢麻木时,清楚中蛇毒了。

  3、他想:完了,难道就这么死去吗?不!我应该再做些什么

  这段关于施密特被蛇咬后的心理描写,真实地刻画出老科学家牺牲前的心态。他知道中毒了,在打不通电话后,他知道没人能救他,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死。但是,多年科研实践锻造出的坚毅、奉献的品格使他临危不惧。他认为自己被蛇咬,正是一次特殊的实验用自己身体做实验品进行蛇咬伤生理反应的课题实验。于是他果断而坚定地在心中说不,要再做些什么这里用省略号,使人不言而喻,就是记录蛇咬伤后的生理现象与感受,为后人留下研究资料。这些心理,是老科学家坚持记录直至牺牲的强大的内驱力,是他高尚人格的反映。

  4、在被蛇咬伤5个小时以后,卡尔o施密特博士手中的笔落在地上,他停止了呼吸。

  5个小时后,足见时间之长。可以想象,在漫长的时间里,老科学家该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也可猜到老科学家的实验记录该多么艰难。读者联系上文不难知道,他记下了体温的'变化,器官功能的变化,血液的变化,体力的变化等等。这是在疼痛中的记录,是在知觉逐渐消失中的记录。卡尔o施密特是多么坚强的科研工作者,有多么崇高的令人折服的品格!句子不直接写死了,而写手中的笔掉在地上,表明老科学家科研至死,坚持记录到生命最后一刻,也反映作者不忍用死这个字眼去记叙可敬的科学家。

  四.指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读第4、5自然段。

  说说看到实验室内发生的一切,你最强烈感的受是什么?针对像往常一样这个词重点讨论:一是这次实验真像往常一样吗,二是哪些方面的确像往常一样,三是为什么博士能在这个实验中表现得像往常一样。

  五.激情提升,延伸表达。

  这份资料将为研究毒蛇作贡献,这是用生命换来的,所以课文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齐读最后一句话。

  六 延伸课文,适当拓展

  1.把自己最想对博士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深刻体会老科学家那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3、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深刻体会老科学家那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说说看到实验室内发生的一切,你最强烈的感情是什么?

  二 小声读课文。

  小组内讨论(1)这次试验真得像往常一样?

  (2)那些地方确实像往常一样?

  (3)为什么博士能在这次试验中表现得像往常一样?

  三 全班交流互动。

  四 同桌互动。

  说说施密特博士的哪些行为最使你感动。

  五 完成课后选择词语填空。

  六 认读生字。

  1、 容易写错的字:博

  2、 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是左小右大,结构安排要合理。

  七 作业:

  找一些为科学事业做出贡献,甚至献出生命的科学家的故事来阅读。

  开天辟地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简介中国的神话故事。

  2、交流课前部分资料,以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为题,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我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

  4、板书课题:开天辟地

  解释课题 齐读课题 质疑课题

  5、盘古究竟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的读音,认清字形。

  (2)标出小节号,把课文读通顺。

  (3)画出生字新词,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

  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读词语

  (2)分小节读课文,随机进行字音及断句的指导。

  (3)交流已理解的词语。

  (4)同桌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5)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

  1、在盘古还未开天地前,天地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读第1小节。

  (抓住混沌一团,大鸡蛋两个词让学生想象天地合一,宇宙一片黑暗的情景)

  2、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认真默读第2到5小节,感受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给你留下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1)交流。

  (从一使劲、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等处体会到盘古身躯的高大及力量的无穷;从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等词体会盘古对光明的向往及创造新世界的决心,同时体会开天辟地的艰难,从也跟着长高、一万八千年等处体会到盘古意志的坚定,形象的高大。)

  (2)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让人通过你的读了解盘古的伟大吗?

  (3)指导朗读,出示句子。

  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句子中有反义词,分别是轻而清重而浊,冉冉上升慢慢下沉,天地等,这样大家能一眼看出天与地的变化,形象地写出了天与地的不同。)

  3、过渡句,几千万年过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盘古也已精疲力竭,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了,就在临死前,盘古还化生出了世间万生物。

  4、老师很喜欢这一段,尤其是读到精疲力竭含着微笑 临死这几个词时就特别感动,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你为什么感动呢?

  (盘古面对死亡显得那样乐观、无畏、坦荡。还把自己的身躯化成世间万物,多么伟大的心灵呀!)

  5、让我们怀着这种感动齐读全文。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

  1、学生读课文,回顾所学内容。

  二、练习复述

  ①同座练说。 ②指名在全班复述,然后评议。

  三、拓展文本,创编诗歌

  1、盘古开天地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不是真实的故事,那么人类为什么会编出这样的神话呢?从中你又有何想法呢?

  板书:丰富的想象

  2、仿写诗句

  我想把手抚在茂盛的花草树木上

  这样就能摸摸盘古的汗毛。

  我想,

  这样就能。

  四、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五、搜集神话故事,与伙伴们一起分享神话的精彩。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认识9个生字,会写“见、白、田、电”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舟、门”。

  2、有感情的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和认字。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月亮”、“小船”、“小小的船”。

  教学课时:1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美丽的画。(出示图)

  2.问:图上出现了什么?(星星、蓝天)

  3.深蓝色的天空有星星在闪烁,多美呀!你还希望有什么?(月亮)

  4.你喜欢什么样的月亮?(圆的、半圆的……)

  5.老师也喜欢弯弯的月儿(出示“弯月”)

  6.问:这弯弯的月儿像什么?(香蕉、小船)看,老师手上有一个弯弯的.月儿,还有一只小小的船。(演示)他们的样子怎么样?(很像,一样)我们就可以说:“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

  7.问:这儿为什么是小小的船,而不是小的船呢?老师这儿有一只小的船,和小小的船相比谁更小更可爱?谁愿读出小小的船的可爱?(指名读)

  二、新授

  A、第一句

  请把书打开到76页,“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是课文的哪一句?(第一句)范读,指名读,跟读。

  B、第二句

  1.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小小的船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介绍)

  2.范读

  3.小组互读,男女生赛读。

  C、第三句

  1.这么美的夜空,有这样一只小小的船你有什么愿望?

  2.让我们闭上眼睛,趴在桌上(配乐朗诵:现在,正是夜晚,深蓝色的天空有闪闪的星星,弯弯的月亮,而这弯弯的月儿多像一只小小的船啊!让我们张开双臂飞呀飞,飞向蓝天,坐在这只小小的船上。)

  你看见了什么?(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出示第三句

  3.分小组互相讨论,你觉得怎样读才好听?请小组读,你的心情怎么样?用高兴的语气来读,齐读。

  D、指导背诵

  1.请小老师领读

  2.教师引读

  3.小组互读、齐读

  4.指名背

  5.谁愿意给这首儿歌配上动作,表演给大家看?

  6.大家一起来表演一遍吧。

  三、歌唱全文

  大家的表演精彩极了,小姑娘看到这美丽的夜空也高兴地唱起了歌,听得时候请小朋友为黑板上的☆、、、天,找到它们的好朋友。

  四、发散思维

  小姑娘坐在小小的船上,只看见了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如果我们坐在月亮这只小小的船上,还会看见什么?

  (出示练习二)指名回答。

语文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夏夜多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5课。本单元课文都是以快乐的夏天为专题组织材料的,内容丰富。目的是让学生注意观察夏天的景物、气候,体会夏天的美好。《夏夜多美》既写了夏天的美景,又写了夏天的情趣,是一个童话故事,旨在让学生感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

  设计理念

  根据课文设计了师生合作表演这一环节,让学生走进童话世界,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符合一年级学生好奇、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的特点。同时引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进一步地了解课文内容。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朗读、分角色朗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都愿意参与教学活动。学习“我会认的字”,让学生充分动起来,使自学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莲、哭”等13个生字,会写“她、他”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夏夜的美。

  3.体会助人为乐的精神美。

  4.保护环境、爱护昆虫。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头饰、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夜晚,(板书:夏夜)谁愿意描述一下夏天的夜晚景色?(板书:多美)这么美的景色我们应读出美感,齐读课题。

  二、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童话故事中,读准字音。画出生字新词,可以找朋友帮助解决。

  (2)用“________”画出你觉得最动人的句子。

  (3)师:下面,我们来听课文录音,看谁最先听懂课文中的故事。简单扼要地讲给大家听好吗?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把学生的自学落到实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转换角色,细读课文。

  (1)师:课文哪些地方你觉得最动人,读给同学们听。(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

  (2)想像读:教师范读,请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夏夜的景美、情美。

  (3)评价读:师:请小朋友读倒数三个自然段。师:你们读老师来想像,好吗?老师要根据你们是否读出夏夜的美来评价。

  (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当中去,先齐读,再请有信心读好的学生读,教师指导。)

  四、分角色朗读,体会夏夜美。

  出示字幕动画课件,师生分角色朗读。教师扮演睡莲姑姑,学生分别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小蚂蚁、小蜻蜓、萤火虫、旁白。

  【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全班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这充分考虑了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好动、喜欢小动物等,学生对分角色朗读非常有兴趣。】

  五、歌谣识字,好记好认。

  1.师:我们分角色朗读得真不错,有几个生字朋友不知你们刚才认识了没有?

  2.教师加上动作描述。

  出示第二段:水池里,睡莲刚闭上眼睛,就被呜呜的哭声惊醒了。她睁开眼睛一看,是一只蚂蚁趴在一根水草上。

  学生根据字意做动作,闭上眼睛做睁开的动作。趴在桌子上,想像小蚂蚁掉进池塘的样子。

  3.教师加上动作描述。

  出示第四段:“快上来吧!”睡莲弯弯腰,让他爬了上来。

  学生根据字意加动作,学生找到腰的位置和老师一起前后左右动一动。伸出手做爬的动作。区分“趴、爬”。

  4.教师根据字意讲解。

  出示“时”字。师:大家认识吗?时间的“时”,“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同学们要珍惜时间,珍惜每一天。(根据学生的情况可以详细说明。)

  5.教师出示带拼音“我会认的字”:“莲”、“哭”、“根”。认字,组词,请学生根据课文说一句话。

  6.教师加上动作描述:“睡莲姑姑弯弯腰,让小蚂蚁爬了上来。小蚂蚁如何做的?”

  出示第9段落:小蚂蚁非常感激,连声说:“谢谢您睡莲姑姑。”师生达成共识。

  7.歌谣:感激,感谢要有心,诚心才感人。感谢有言行,“谢谢”最好听。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把重点字、词通过表演加以理解,把抽象的文字还原成活生生的情景。

  六、师生共同表演,走进童话故事。

  师:说一说当你接受别人帮助的时候,你怎么做的?(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给予表扬。下面我们再合作一次,我要看你们的表现如何。

  出示头饰:老师来扮演睡莲姑姑好吗?谁愿意扮演小蚂蚁、小蜻蜓、萤火虫。(几名学生分别担任角色。)其他同学你喜欢哪个角色就分别为“他们”鼓劲。

  学生对这一环节的设计很感兴趣,态度积极,满怀热情,进一步了解了课文内容。

  七、小结。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这篇童话故事,从中我们知道,得到他人的帮助要有礼貌地表示感谢。别人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如何表现?对,要伸出友爱之手。大家相互帮助,生活才更加美好,世界才更加美丽,你们说是吗?

  教学反思:上课开始,我让学生先回忆一下自己在夏夜时见到的景色或是发生的事情,由于贴合实际,所以学生谈论的氛围也很浓烈。之后我播放录音,让学生标上小节号和划出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再轻声读一读,因为这个环节之前没有尝试过,所以尝试起来有些困难,这是这节课设计当中的漏失之处,我忽略了学生的基础,他们对于句子的概念还有些模糊,很多学生划得都是短语。在听录音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此举在于初步培养学生对于美的认识。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理解其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故事意思,体会出课文蕴涵的寓意,从而教育学生要表里如一。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4、搜集与龙有关的寓言、成语或故事等。

  教学重点:

  学生能否正确的断句,流利的朗读

  教学难点:

  创设情境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

  教学准备:

  课件、录音机等。

  教学课时:

  1

  教学过程:

  一、成语入手激趣导入

  同学们,能说出有关龙的成语或诗词吗?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叶公好龙。

  点出课题,激发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龙有关的寓言故事。“叶公”是谁?“好”是什么意思?应读几声?想不想知道叶公和龙之间了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寓言整体感知

  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谁能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认真听,每一句话都读对了吗?再找学生读,评价、纠正

  三、回顾学法合作解疑

  请同学们回想:我们上学期在学习《刻舟求剑》一课时,是怎样解决难读、难记、难懂的句子的?

  课文的'大概意思差不多读懂了,能大胆地告诉老师在预习、读书时遇到的难题吗?学生边说,教师边把重点句、词或共性的问题写在黑板一角。

  刚才,我们一起总结了许多好的学习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用,就用哪种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当然,也可以提出你的问题在小组里解决。下面我们来个小比赛,看看哪个小组自学得好自学得快。老师也参与到你们中间。

  同学们,还有哪些问题你是通过学习,自己解决了?你也可以提出来考考大家。

  四、由文明理拓展延伸

  1、回归整体,挖掘寓意。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则寓言写了个什么故事?你觉得叶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他身上你想到了什么?

  2、联系生活,拓展开去。同学们,你喜欢叶公吗?为什么?你想对叶公说点什么?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叶公这样的人?展开想象:真龙回到天上以后,会怎样想?叶公回家之后又会怎样做?

  演一演背一背

  下面我们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演一演这则寓言。第一次可以先用现代话演,然后启发学生:如果用古文来演效果肯定会更好,怎么样,有信心吗?

  五、探究作业

  1、把《叶公好龙》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并考考他们。

  2、给叶公写信,告诉他如何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

  3、继续收集与龙有关的资料,办一次“我所知道的龙”手抄报。

语文教案 篇10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前边我们了解了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状况以及我们应该采取的调适措施。通过学习,我们知道,青春期的到来会使我们的生理和心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也因此给我们带来了种种的困惑,处理不好这些矛盾,解除不了这些困惑,将会严重的影响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那么,在青春期,我们容易出现哪些认识和行为上的偏差呢?我们又应该怎样全面认识青春的内涵,如何度过自己的青春时光呢?怎样才能使青春永驻我们的心间呢?这些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讨论的问题。

  一、青春的误区及其调适措施

  (由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青春期里我们喜爱谈论却又很难正确把握的一些话题,并有选择性地进行讲解和引导)

  1、在青春期里,我们容易出现哪些认识上和行为上的误区?

  如:经常谈论和取笑同学的生理变化

  经常谈论和猜疑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

  喜欢以各种方式逞强,表现自己的个性

  总觉得父母和老师太罗嗦,爱管闲事,总是和自己过不去

  总喜欢和“哥儿们”、“姐儿们”在一起,常常为“哥儿们”、“姐儿们”两肋插刀。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和处理上述种种误区?

  该不该谈论我们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拿别人的生理发育特点开玩笑是否合适?

  (学生讨论)

  对于青春,我们充满了好奇,因此,同学间可以相互交流,共享成长的经验。但要遵循彼此尊重的基本原则。在尊重与关爱的环境中,我们将进一步体会到青春成长的美好。

  拿别人的生理发育特点开玩笑是不应该的,这是对他人人格的不尊重,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教师举例说明)

  我们再来看看小刚的情况(学生看书)

  (讨论交流书中提出的问题,教师归纳)

  真正的个性不是装扮上的标新立异,也不是发型上的烫卷染色,更不是姿势上的千媚百态,而是从内心深处散发的美丽和魅力,真正的独立和长大应该是逐渐摆脱依赖,勇于为自己行为负责的精神,能准确地明辨是非分清美丑,是自觉地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是学会有效的保护自己,自觉地抵制社会上的种种不良诱惑。

  男女同学之间要不要交往?应该如何交往?

  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男女生之间交往可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从而营造一种和谐温馨团结合作的氛围。(教师举例说明)

  “哥儿们义气”是不是真正的友谊?为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父母和老师的教育?

  我们有些青少年同学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又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和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老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老师和父母总爱和自己过不去。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青少年的独立意识会逐渐增强,这是难能可贵的,但是,我们不应该将其同接受成年人的正确教育对立起来。我们应该看到,我们中学生年龄还小,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都还比较缺乏,虚心接受家长和老师的正确教育和引导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连老师和家长的正确教育和引导都听不进去,我们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甚至会误入歧途。

  二、全面理解青春的内涵,让青春永驻我们的心间!

  1、关于青春的诗歌欣赏

  青春是花(诗歌)

  你的笑脸,是最美的花朵;

  你的`声音,是最动听的乐曲;

  你的明眸,是闪烁的星星;

  你的微笑,能使人感到浓浓的春意;

  你的举止,使人觅得春的信息。

  春夏秋冬,你一年都是花季。

  好年华,好飘逸,好浪漫,好美丽。

  你真诚、热情、单纯、敏锐,但又免不了有点冲动和偏激;

  你乐观、洒脱、自信、进取,但有时也免不了感到困惑和迷惘。

  你初涉尘世,你风华正茂,你给大地以蓬勃的生机,你给宇宙以生命的涌动。

  你的生活是这样的色彩斑斓,处处都可以展示你的力与美的风采

  青春的梦

  青春的梦,

  像大海激起的浪花,那样美丽;

  像巴金笔下的日出,那样奇妙;

  像傍晚的火烧云,千变万化;

  像海滩上的贝壳,千奇百怪。

  青春的梦,

  她更像一道菜,色香味俱全,

  只有细细地品尝,才能知道它的美味

  (播放相关歌曲)

  青春ABC…(诗歌续写)

  A青春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只有锐意进取,青春才能焕发出巨大的能量

  B青春是两颗连在一起的心是友谊。青春的友谊是无私的、纯洁的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它像一杯清香的茶,在若干年后,依然是那么令人怀念。

  C青春是一弯新月,是缺憾。青春总是不完满的。正因为不完满,就多了一份不同的体验,多了一种美好的希冀。

  D青春是一把竖琴,是快乐。青春没有理由不快乐。

  E青春是书架,是智慧。没有书的青春是不结果实的花。

  F青春是一面旗帜,是理想的旗帜。青春的目标。是奔跑在风中的一面旗。

  G青春是拳头,是力量。青春的力量=朝气+勇气+灵气

  H青春是单杠,是运动。青春的第一标志是健康,而健康来自不懈的运动。

  ……

  2、关于青春的名句欣赏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炽热的感情;青春是生命的源泉在不息地涌流。——高尔基

  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懦,进取压苟安。如此锐气,弱冠后生有之,耳顺之年,则亦多见,倒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

  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唐必至灵魂。忧烦,惶恐,丧失自信,定使心灵扭曲,意气如灰。

  无论年届古稀,抑或二八芳龄,心中皆有生命之欢乐,奇迹之诱惑,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人人心中皆深植一片追求,只要你从天上,人间追求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你就青春永驻,风华长存。

  一旦追求消失,锐气如同冰雪覆盖,玩世不恭,自暴自弃油然而生,即使年方二十,实已老矣。然坚持追求,你就有望在百岁高龄告别尘寰时仍觉年轻。

  我们要知道,信心、爱、梦想将使青春永驻。青春将使我们对未来充满新奇,使我们有勇气去面对眼前的一切。

  青春不只是秀美的发辫和花色的衣裙,在青春的世界里,沙粒要变成珍珠石头要化做黄金;青春,能让枯枝长出鲜果,能让沙漠布满森林。大胆的探索,不倦的思索,不停的追求,这才是青春的美丽,青春的魅力,青春的欢乐,青春的本分!

  3、你是如何理解青春的内涵的?

  (组织学生讨论,教师进行归纳)

  青春不仅仅意味着秀丽的容颜、优雅的气质、和健美的身姿;它更意味着一种新的精神境界,青春更多地体现在一个人的心态、气质、想象力和情感中,是从生命潜流中涌动的一种全新的感觉;青春是活力的象征,它蕴含着智慧、勇敢、和意志。青春是我们拥有克服困难和怯懦的勇气和冒险的魄力,青春将使我们对未来充满新奇,使我们有勇气去面对眼前的一切。是我们欣然接纳欢喜与忧愁,是我们能够尽情的享受人生竞争的种种乐趣。

  4、(教师进行归纳点评,结束教学)

  有人说,青春是一颗划破天宇的流星,虽然绚烂却很短暂;也有人说,青春是一棵常青树永不凋零。决定青春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怎样才能让青春永驻心间?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23

语文的教案11-29

语文教案【经典】08-14

语文教案(精选)08-11

语文赵州桥教案10-08

【经典】语文教案08-10

【精选】语文教案08-13

语文教案【经典】08-22

[经典]语文教案09-02

语文教案【精选】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