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12-20 08:47:07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合(9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集合(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一、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二、理解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

  三、通过朗读体会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

  教学设想

  一、层层分析,指导背诵。

  二、以读代讲。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人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我们经常“孔孟”并称,初中时,我们学习过《〈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是劝说君王施仁政。我们今天学习的《寡人之于国也》也体现了孟子的这一主张,并且文中还阐述了他“仁政”的具体内容。

  二、诵读

  1.教师范读正音

  王好(hào)战弃甲曳(yè)兵而走

  谷不可胜(shēng)食也数罟(cùgǔ)不入湾(wū)池

  养生丧(sàng)死无憾鸡豚(tún)狗彘(zhì)之畜(xù)

  然而不王(wàng)者涂有饿莩(piǎo)

  三、分析

  1.找出文章中谈及“民之加多”的语句。全文结构自然呈现。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1段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3、4段

  斯天下之民至焉5、6、7段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每部分主要内容(不要求精确,允许存在出入)。

  说明:梁惠王自谓“尽心于国”问孟子“民不加多”之故。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作答,指出梁惠王与邻国之君一样,接着谈自己的主张来回答梁惠王的疑问。

  2.诵读第一段

  梁惠王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梁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政务尽心尽力了。他具体的'做法有哪些?

  提示: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梁惠王施行这样的政策,结果如何?

  提示: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用一句话来概括,梁惠王的困惑在哪里?

  提示:“于国尽心,但民不加多”

  [板书]

  于国尽心结果

  梁惠王移民,移粟民不加多

  邻国之君不用心民不加少

  (孟子施仁政天下之民至焉)

  除虐政

  指导朗读:梁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已经尽心尽力,所以“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读时,重音应落在“尽心”二字上。“察邻国之政”二句,前句轻读,后句重读,有自诩之意,又表明自己用心良苦。“何也?”尽心了,但民不加多。读时应突出其困惑、不解。

  3.梁惠王拿自己于国与邻国之政比较,孟子为什么不直接阐明意见,而用“请以战喻”?

  提示:孟子说“请以战喻”用梁惠王熟悉的“战”设喻,这样便于启发对方。

  孟子不直接回答梁惠王两国比较的问题,而比较了什么?

  提示:弃甲兵走者,五十步与百步走。

  说明:梁惠王很自然地回答出:“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而不知不觉中否定了自己与邻国的统治者有别。

  “五十步笑百步”已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成语,含义是什么?

  提示: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

  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与邻国统治者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或数量上不同而已,从而引出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请。

语文教案 篇2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们实验小学建立了一个网校。学校专门为我们同学开设了一个“习作天地”,只要你愿意都可以投稿。学校还想培养一批网络管理员来管理这“习作天地”。刚才我们薛教导说要从我们五(3)中挑选一些同学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大家有信心当选吗?

  不过光有信心还不行,因为我们同学的习作优劣参差不齐,要当网络管理员首先要学会会修改文章。今天,张老师想先来试试大家有没有能力当一名网络管理员。Are you ready?

  二、明确目的,学习方法

  现在,张老师手中正好有一篇学生来稿,请大家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能刊登吗?(出示《“书大夫”》原文)

  1、学生自由朗读。

  2、交流:不能。

  3、为什么?

  4、交流:作者写得太简单了,不够具体。

  5、那你觉得哪里需要进行补充的?

  6、交流:*为什么给他起外号叫“书大夫”。

  *书破损的程度。

  *谢大成怎样精心修补书的。

  ……

  7、师小结:大家太了不起了,第一次修改文章就这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文章的问题所在。看来网络管理员的位子非你们莫属了。

  8、昨天,有一位同学已经给这篇文章进行了修改,观点和大家基本一致。请大家把这位同学对“为什么给他起外号叫‘书大夫’;书破损的程度;谢大成怎样精心修补书的”等地方用不同的符号标出。然后再读一读,想一想这位同学通过什么描写把这些给写具体的?(请一个学生在教案纸上画)

  9、朗读并交流对什么进行补充的。

  10、这位同学通过什么描写把这些给写具体的?(板书:语言动作)

  11、那平时我们除了语言、动作描写外,还有什么描写也可以把任务写生动,写具体?(交流板书:心理、神态)

  12、这样一修改,有什么好处?(使文章生动、中心更明确等)

  13、是啊,将一个故事的梗概扩展开来,能使内容充实、丰满,使文章有血有肉。(出示扩写的定义),这就叫 板书:扩写

  14、扩写是修改文章的一种本领,今天,张老师先考大家的扩写本领。

  15、那扩写到底有哪些具体的要求呢?请大家结合刚才的例文,并读一读阅读提示第三小节。

  16、交流并板书围绕中心

  把握重点

  展开想象

  进行扩展

  三、学生练习扩写

  刚才有现成的修改的文章给大家参考,现在可要来真格的,有没有哪位同学不敢尝试,想退出?没有,好的。不过也不用太紧张,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们可以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来修改。

  现在,张老师手里有两篇学生来稿,你可以选定一篇,然后你去找你的伙伴一起修改。(先统计选《风雨中》的人数,先找伙伴,在让选《老鼠吱吱》的.同学自由结合)

  1、小组讨论,解决哪里需要进行扩写

  2、交流

  *《风雨中》:苗小刚心里怎样着急的

  刘老师送小刚时的语言、动作、神情等

  苗小刚的爸爸妈妈怎样感激刘老师的……

  *《老鼠吱吱》:吱吱如何风光的?

  吱吱如何故伎重演的

  3、请每一组选择一部分进行扩写(一人执笔,其余同学讲述)

  4、交流展示并请学生点评

  四、师总结

  同学们,你们都写得很不错,不过到底谁能最终当上网络管理员,还得看下节课的表现,继续努力,你会如愿以偿的。

语文教案 篇3

  一、学习目标

  1、发现汉字的一字多义特点,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意。

  2、认识9个生字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3、能看懂图画的意思,能根据图意、联系生活实际想出办法,并乐于与同学交流、讨论。

  4、能把自己所画的图画用文字表达出来。

  5、树立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观念,勇于展示课外学习成果。

  二、教学重难点

  1、汉字一字多义,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意。

  2、看清图意,根据图意、联系生活实际想办法,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三、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识字卡片、词语卡片。

  3、竞赛评比用的小红旗。

  4、让学生准备展示内容。

  四、教学时间:3课时

  五、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要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不一样,体会汉字表意的丰富性。

  1、激趣:今天我请了一位汉字朋友,它是谁呢?出示回字,用回字来组词。

  2、引导:这位朋友要教给我们一个新的知识,是什么呢?请你读读书上的三句话,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小组的伙伴们。

  3、结论: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可能不同,要结合语境来理解字意。

  (采用换词法理解第1、3句中的回字)

  4、扩展积累:引导学生用打字练习组词、说句子,进一步体会汉字一字多义的现象。

  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a、激趣: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炊具、餐具,我们一起来认识它的名称。

  (课件播放:结合实物出现词语)

  b、小组内练读词语。

  c、比一比。

  小组开火车读词比赛,比哪组的火车开得好。

  同学来挑战,看谁最棒。

  d、认读生字

  刚才我们认识的词语中有很多要认的生字。

  课件出示:灶、铝、锅、漏、勺、铲、壶、汤、碟。

  小组内互相读一读生字。

  老师用生字卡抽查。

  听字音举卡片。

  小组讨论交流: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2、读读背背

  a、引入: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髓,短短的几个字概括出深刻的'道理,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启发。

  b、小组内练读成语。

  c、比一比看谁读得快,读得最准确,记得最牢固。

  (老师简笔勾勒一座山,山脚下贴几面红旗代表各个小组,老师随意抽出词卡,小组抢答,哪个小组抢答成功,就把哪个小组的红旗向上挪一步,最后看哪个小组最先到达山顶)

  d、学生自由说成语的意思。

  e、扩展积累:你还能说出哪些成语?

  口语交际

  1、看图了解图意。

  a、出示挂图,提出要求:先仔细看每一幅图,弄懂每幅图的意思,再把四幅图连起来观察,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b、自己看图、理解图意。

  c、在小组且内练说。

  2、续编故事。

  a、小组讨论:如果你是这位小朋友,你会怎么做。

  b、列出学生想的办法。

  c、 评一评谁的办法好。

  d、 把续编的故事讲给同桌听。

  e、推荐讲得好的同学把故事讲给全班听,评出故事大王。

  3、扩展延伸。

  a、自主画了一幅或几幅画,然后再把画上的内容写下来。

  b、与同学交流自己画或写的内容,互相观赏,互相学习。

  展示台

  1、小组内展示课外学习语文的成果。

  2、每小组推荐一个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

  3、办一个班级小报展览。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保护群众、敌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誊写自身受感动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局部。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录音机、课文朗读磁带。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简要介绍背景。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

  三、学习课文第一、第二局部

  四、安排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出示目标

  1、指名读第一、第二局部。(板书:接受任务,诱敌上山)

  2、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3、这节课你还想了解什么内容?

  二、深入学习第三到第五局部,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1、自读第三局部。考虑: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

  2、提问: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板书:引上绝路)

  3、讨论:(1)五壮士已经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什么不走那条“可以追上部队”的路,而是不顾自身的危险,要把敌人引上绝路呢?(2)“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这里比喻什么?战士们为什么热血沸腾?

  4、俺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朗读这一局部?(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5、指名分别朗读第四、第五自然段。考虑:向顶峰攀登的过程中五壮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

  6、提问: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英勇歼敌)

  7、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局部,自身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8、指名朗读第五局部。考虑:五壮士最后是怎样英勇跳崖的?(板书:英勇跳崖)

  9、讨论。

  (1)这一段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

  (2)五壮士为什么“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你从五壮士“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中体会到了什么?

  (3)面对五壮士的高大形象,你有什么心里话想说?

  10、有感情地朗读这局部。

  三、总结全文

  四、安排作业

  1、试着背诵课文最后一局部。

  2、课外搜集有关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第三课时

  一、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

  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课外延伸。

  板书设计:

  21、狼牙山五壮士

  顶峰歼敌

  引上绝路

  诱敌上山

  接受任务

  英勇跳崖

语文教案 篇5

  一、背景知识的了解,为学语文做铺垫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找到青藏高原——点击拉萨。

  2.走进拉萨(了解海拔、气候、布达拉宫等资料)。

  3.学生自我介绍课外积累的相关资料。

  二、揭题明题,整体感知全文

  1.读题,明确课题的中心词是“天空”,因此,读文时要带着“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这一问题来读。

  2.充沛朗读,让学生自身参照生字表上的注音,读到正确流利。然后出示生字词,教师不教,先让学生认读,对读错的和时进行指导。

  3.学生完成板书填空:

  拉萨的天空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湛蓝的、蓝色、蓝晶晶)

  4.课件出示:湛蓝、蓝色的色板。你看见过这样色彩的天空吗?

  三、品读课文,各抒己见

  1.现在请你选择自身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争取读好。读完后,想想这段的意思。

  2.先读读下列这些句子,然后来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1)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理解“总是”和“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的联系,“透亮,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是怎样的?”)

  (2)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这句是一句夸张句,可联系诗句“手可摘星辰”来理解。为什么说声音可以碰到蓝天,手可以摸到蓝天?)

  (3)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洁;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重点理解“纯洁”、“明洁”的意思)

  (4)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请你想想一下,当时,作者的内心在想些什么?)

  3.学生交流对拉萨的天空的新感受。

  板书:拉萨的天空是__________________(美丽的、令人神往的……)

  4.以各种形式朗读课文。

  四、观景回味,课后延伸

  1.看拉萨的纪录片(片断),观景回味。

  (看完后,你想说些什么吗?)

  2.课后要求搜集有关拉萨的图片、文字介绍,做一张介绍拉萨得手抄报。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认识13个生字,做到会认、读熟,鼓励学生看上下文随文识字。

  2.掌握10个生字的音、形、义,能自主分析字形,并能在田字格内规范书写。

  3.熟读课文,通过讨论问题为什么大家说马莎长大了?懂得长大的标志不在外表像,而是要懂事关心他人,承担责任。

  教具准备:录音机,实物投影仪,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生齐背《我长大了一岁》。

  教师:长大了一岁,多高兴呀!有一个叫马莎的小朋友也想快快长大。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马莎长大了》(板题。齐读。莎字注上拼音)莎是一个新的生字朋友。大家一起拼拼音节,认认字。

  二、识字,初读课文:

  1.自己试着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2.听读识字。

  师:大家听着录音,用心记你不认识的生字的名字(放录音)

  你打败了哪几只生字拦路虎?请大声喊出它们的名字。(将扫描的课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学生交流:我认识了第几段第几行的什么字)

  谁还有不认识的字?大胆找出来。(学生反馈不认识的字)哪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就由他来请一位同学当小老师教他,(课堂营造生生互动的氛围。如果遇到未在生字表内的生字,如:卷、像、鞋等,教师可发问: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名字的?如有学生提出是根据上下文猜出来的,可对这种方法表扬鼓励)

  3.出示词语(课件显示。从课文中将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摘出来,生字设置成红色,带拼音,两个多音字发觉设置成蓝色,如下:穿上

  头发有一次扫地干净回家倒水懂事但是全家觉得)

  全班齐读,遇到穿彩色衣服的`生字,用心记一记(当学生读到两个多音字时,教师提醒一下,这两个字另外的名字叫什么。)

  (词语接龙:男、女生轮流读。)

  4.出示13个生字(课件显示。将每个生字放在一粒种子中,学生每读对一个字,种子就破土而出,长成小芽芽。)

  师:这几个生字非常调皮,它们钻到了小种子里,小朋友读对了,种子就会变成小芽芽。你觉得哪个生字最难记,就勇敢地站起来读。(全班活动)

  (游戏:生字卡片开火车。)

  导语:小司机,快坐好,生字卡片开火车,呜(火车头到哪一行,哪一行开火车读。)

  三、读通课文,读熟课文。

  1.谁想读第一自然段?怎样才能长大呢?马莎想了好多办法。咱们赶紧看看吧!(将第一幅图板画在黑板上)

  2.图文结合,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马莎想了哪些方法?(学生交流图意。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她穿上妈妈的高跟鞋,又学姑姑的样子,把头发卷成卷儿引导学生读这句话,教师重点指导好卷成卷儿这个词。)

  看到这样打扮的马莎,大人们是怎么说的?(指导朗读时,考虑到学生不能模仿大人的语气,因此教师有必要做一下示范并加上动作)。随之请1~2名朗读基础较好的学生继续范读,然后再个别读,全班读。)

  (交流体会:咱班小朋友对马莎说点什么?在讨论中使学生感悟,成长的关键不是外表像)

  马莎又去干什么了?(同时出示第二、三幅图)

  3.图文结合,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交流图意)谁能看图说一说?(随着学生交流的次序,引导学生自己小声读读找出相应的段,然后组织汇报展示。将两段活动分别打在投影仪上,根据学生读书的次序,相机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指导学生读好就学着妈妈的样子把地扫干净了。做到通顺、不漏字、不添字。另外,还要指导朗读妈妈的话,教师可这样引导:哪个小朋友能像妈妈那样,读读妈妈的话?读完后,请学生评一评,发挥以评促读的作用。第四自然段中爸爸说的话,学生容易加上好像是。在读之前,教师提醒学生看准每个字去读,在此基础上指导朗读。组织男女生比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女生或男生想读谁说的话,就读一读。将妈妈的话和爸爸的话,分别出示在屏幕上。引导学生注意:爸爸、妈妈夸小马莎的话一样吗?哪儿不一样?为什么他们说的话不一样呢?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成长的关键是要懂事关心他人,承担责任。)

  爸爸说马莎长大了,大人们也是这么想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4.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组织交流:为什么大家说马莎长大了?

  四、拓展活动:

  马莎以后自己会怎么做?(采取多种形式可以说,可以演)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读写8个生字“拳、玻、璃、纽、羹、邦、憋、稍",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形影不离”“一心一意”的意思。

  2、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 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联想句的作用。感受文中“我”与伙伴小熊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

  2、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朋友吗?怎样才能算朋友?

  生:在一起玩、感情很好,互相帮助。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新课文中小作者童年的朋友是怎么样的。板书“童年的朋友”

  二、整体感知、初学写物

  (一)让学生默读全文,,同时出示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圈出生字和新词。

  (二)边读边思考,能概括课文大意

  师:请大家思考“谁要拿谁干什么?最后怎么样了?”

  生:我因为要练拳没有沙袋,要拿小熊当沙袋,后来想到小熊和我形影不离的情景来,最后没有拿小熊练拳(我要拿小熊练拳,最后放弃了)

  学习“拳”字,“卷”和“手”-----手卷起来

  (三)细读小熊的描写段,提醒学生从整体到部分,抓住重点描写

  师:这只差点要被我打的小熊长得什么样子?请大家读第二节(整体读,个别读)

  师:我们一眼看到小熊是巧克力色的,仔细看小熊特别的地方在哪里?

  生:它的眼睛!

  师:两只眼睛一大一小。是怎么写一大一小的?

  生:大的……小的……(学习玻璃,提示玻璃的偏旁,学习纽,同样提示偏旁,纽扣跟衣服织物有关)

  师:一大一小说明小熊怎么样?

  生:很旧了

  师:很旧了说明小熊和我在一起时间(生:很长了)

  师:时间很长了小熊还坐在我的面前,说明我和小熊怎么样?

  生:感情很深了!

  师:大家都说眼睛会说话,小熊的眼睛说什么了?

  生:似乎在开玩笑……

  三、借朋友展开,品读文中情感

  (一)读文让学生体会我对小熊的情谊

  师:我们的题目是童年的朋友,小熊是不是我的朋友?(生:是!)我都要打小熊了为什么说小熊是朋友?请大家再读课文,圈出我把小熊当朋友的词句。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我 朋友 小熊

  形影不离

  一心一意爱

  师:什么叫形影不离啊?谁能从课文中找到表示形影不离的句子?(我走到哪里都带着它)

  师:走到哪里都带,都到哪里了?

  生:吃饭时……睡觉时……(调羹----羹的写法,让学生黑板上书写,注意美的写法,记字----用美味的羔羊肉做羹,调的音调,多音字让学生组词;硬邦邦----硬的东西敲起来邦邦响)

  师:那说明我对小熊怎么样?

  生:感情很好!

  师:对!课文里面说我对小熊的感情好到哪种程度?

  生:一心一意地爱它,为了它,把命献出来我都舍得。

  师:谁能说出一心一意的反义词?(生:三心二意)

  补充板书:

  我 朋友 小熊

  吃饭时

  形影不离------到哪里都带

  睡觉时

  一心一意爱

  (二)通过对小熊眼睛的`描写,体会小熊对我的情谊

  师:是啊!当然我们不是说不要命了,我的意思是说要让我为小熊干什么都愿意。我把小熊当朋友,小熊是不是也把我当朋友?(生:是的!)

  师:我们从哪里可以看出小熊把我当朋友?请大家再仔细读第二第三小节,用波浪线划出相关的词句。

  根据生回答补充板书:

  我 朋友 小熊

  吃

  饭时

  形影不离------到哪里都带 快活地开玩笑

  睡觉时 对我笑

  一心一意爱

  师:前面我们说了小熊一大一小的眼睛说明小熊很旧了,和我在一起的时间很久了,感情很好。我要拿小熊练拳,小熊是怎么样?

  生:快活地瞧着我,好像在开玩笑,对着我笑

  师:开玩笑,对着我笑,小熊生气了吗?(生:没有!)说明小熊对我怎么样?

  生:也很爱我,对我感情也很深!

  作业: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四、从我的转化,进一步体会品读情感

  (一)细读联想句,加深对小熊情感的理解

  师:上节课我们看到小熊和我形影不离,吃饭睡觉都带着它,我要打小熊小熊也不生气。我和小熊的感情非常深厚。所以最后我怎么样了?

  生:我再也不拿小熊练拳了。

  师:我把小熊当朋友,小熊虽然是玩具熊,但它是我的朋友,就好像是活的一样。有哪些句子把小熊写活了?齐读第二三小节

  生:小熊用它那不一样大小的眼睛……似乎在开玩笑……。

  师:把两手朝上举着后面的话去掉读一读试试看,是去掉好还是不去掉好?为什么

  生:不去掉,因为有了这些话小熊好像会说话

  生:不去掉,因为有了这些话可以看出小熊不怪我

  师:还有那句?

  生:当我把什么东西抹在它嘴上时……简直像活了似的。

  师:也把简直……去掉读读看感觉怎么样?

  生:没写出小熊活了似的。

  (二)展开联想,展示我的心理变化,读懂真正的朋友

  师:读一读最后一节,看看我们的小作者是不是已经真心后悔了。边读边划出表示心理变化的词语。

  沉默 憋 稍微克制

  (让学生写憋,提示跟心情有关是心字底)

  师:默读最后两个小节,想想看,我沉默了好长时间,都想了些什么?如果你是小作者,你会想些什么?你想对小熊说些什么?

  生:我在想,小熊陪了我这么长时间,已经这么旧了,我还想拿它练拳,小熊肯定会打坏,再也不能陪我了,我也就失去这个朋友了。

  生:我在想,我要打小熊,小熊一点也不怪我,还对我笑,我真是不应该这样对朋友啊!

  生:我要对小熊说:对不起小熊!我再也不拿你练拳了,我们一直做好朋友。

  师:小熊会不会原谅我,还跟我做好朋友?

  生:当然会!

  师:注意看第三节后面的一句话“童年时真正的朋友”,为什么说是真正的朋友?

  生:我和小熊感情深

  生:我要打小熊小熊也不生气

  师:对,朋友不但要感情深,还要互相体谅,互相包容,这样才是真正的朋友。

  作业:把我沉默时想的话写下来。

语文教案 篇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教学重、难点:认识生字,识记生字。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课件演示(夜空、闪动的星星、《小星星》乐曲)。师生随着课件演示,共唱歌曲。启发:同学们,你们喜欢星星吗?你们知道天上的星星有多少颗吗?古代有一个小孩和我们一样喜爱星星,他曾经认真地数过天上的星星,你们想认识他吗?

  板书课题。

  二、资料交流:(出示人物图片(张衡)谈话:同学们,你们认

  识这个人吗?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与他有关,请大家把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在全班交流一下,让我们一起走进张衡。

  三、认识生字,识记生字。

  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出生字和词语,借助拼音和工具书以及上下文,读准发音,了解含义。

  2、游戏识字:采用“小星星亮起来的”的游戏方式,检查识字情况,重点进行生字的正音和识字记字的方法交流。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识字记字体验,教师相机点拨重点字音和结构上的'注意事项,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扩词和必要的识字方法的提示和指导。

  3、组内互读课文,进一步巩固识字成果,了解课文大意。

  四、写字指导。

  1、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勺、斗、玉、组、数、睡”。

  指读,组词。

  2、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找出难写的部分,交流书写中应注意的事项。

  3、教师示范书写“数、睡”两个字。强调重点笔画的写法。如:“数”字左上方的“米”字最后一笔的变化;“睡”字右边几个“横”笔画的长短变化等。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全班评议。

  五、初步学习,朗读课文。

  1、分组互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推选出“阅读小能手”,准备在全班朗读。

  2、组间朗读比赛,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互评,交流体会。

  3、读书交流:在读书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情趣和蕴含的道理,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小星星”字词卡片,组织学生认读字词。

  2、指读课文,让学生交流上节课的学习收获和自己还没有读懂的问题。

  二、导读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读书,请告诉大家你感受到了什么?

  2、启发学生在读文后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主要的句子进行深入地体会。

  如:“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的珍珠撒在碧玉盘里。”引导学生理解“珍珠”和“碧玉盘”是怎样的,在指导朗读中让学生体会夜空的美。“一颗,两颗,一直数到几百颗,”通过“闪”和上文的“撒”字,引发学生思考张衡数星星的艰难。从感性上体会到数星星的难,从而对张衡、刻苦认真的态度产生敬佩之情。

  三、研读

  1、启发学生分组学习,合作读书。研读课文2-4自然段。重点从人物的对话入手,体会张衡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2、研读问题提示:文中一共有三个人物,从他们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说说自己的理由。

  3、学生分组研读课文,交流读书体会。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4、学习汇报。在汇报过程中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各组发言的基础上,适时点拨学生领悟读书方法,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如:要学会提问题:“奶奶和张衡对数星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你赞成哪种看法?”

  要抓住人物的表现:“奶奶为什么笑着说?”“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醒来看星星。”从这些表现中你发现了什么?

  四、感悟

  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星空图”。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感悟当时的情境,了解爷爷告诉张衡的天文知识。如:认识北斗星、北极星。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组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体会“果然”的意思。

  五、讨论

  1、用下面的句式进行说话练习:“因为……长大后……,所以……”和“张衡成了……是因为……”。

  2、从小张衡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板书设计:

  29 数星星的孩子

  仔细 刻苦钻研 著名的天文学家

语文教案 篇9

  师:上课,今天在学习课文前让我们看三幕剧。

  一(话外音:春秋时期,秦晋联合围攻郑国。郑伯心烦意躁的上,佚之狐跟随,)郑伯不耐烦地说:去,去。佚之狐说:大王,我的朋友烛之武能言善辩,如果派他出使秦军,他定能说服秦国撤军。郑伯(喜出望外)说:快召见烛之武!(传唤声:传烛之武进宫!)烛之武上:参见大王,不知大王有何吩咐郑伯:佚之狐举荐你出使秦军,不知你意下如何 烛之武:臣年轻时就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中用啰。郑伯:我不能早重用你,这是寡人的过错,现在到危急时用你确实难为你,但郑国灭亡了,你也没有好处!烛之武:既然如此,恭敬不如从命。

  二(晚上,烛之武悄悄来到秦军,拜见秦穆公:我们国君派我密见大王,向您转达他对您的敬意。秦王:开门见山地说,你有什么就说。烛之武:我们国君让我转告您,他已经知道要灭亡,如果灭亡郑国对您有利的话,哪里敢麻烦您大老远跑到这来。秦伯(点头)烛之武:您知道,一个国家越过别的国家来管理边关,这是多么困难。哪里用得上灭亡郑国来坫加邻国的力量邻国的实力增加了。而您的势力减少啊! 秦伯:嗯。烛之武:如果您放弃灭亡郑国,或许我们能为你们的使者提供来往的费用,成为你们通往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秦伯(看了看烛之武)烛之武:况且您对晋国有很多恩惠,可晋国国君背信弃义,答应把焦地和暇地给您,早上渡过黄河晚上就派兵把守这两地,根本就是拿您开玩笑。那晋国,他有什么满足呢郑伯(抬头凝视烛之武)烛之武:如果晋国在东边占据了郑国,那么下一步他就准备往西进军。秦王(瞪眼):他敢!烛之武:如果不进犯秦国,晋国到哪里得到他想的利益!我希望大王仔细斟酌。秦伯(高兴地):看来你说的的确不错,我差点上了晋国的当。多亏你提醒。好,我们两国联盟吧。来人,芑字,逢孙,杨孙,你们留守郑国,其余跟我撤!烛之武:多谢大王。后会有期!

  三(一士兵上:报,秦军已撤,只留芑字逄孙杨孙驻守郑国。字犯:大王,秦背信弃义,请让我率军攻击他们。晋文公:慢,如果没有这人,我做不了你们的国君,凭借他人力量却攻击他,这不仁义;失去自己的盟友更不明智;用混乱代替和平,这不符合打仗规则。我们还是撤军。众将军,班师回国。众:是。

  师:我们观看了三幕剧,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领略烛之武说理艺术,他怎样运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秦穆公。

  生:烛之武善于看对象说话,他了解秦穆公的个性__惟利是图,先陈述灭郑利晋而无利于秦,再说保郑利秦。又分析晋国本性是背信弃义和贪得无厌,进而揭示晋将缺秦,以激怒秦王达到挑拨秦晋关系的目的 。

  生:他用了以退为进,以利相诱,对比说理,层层深入的说理技巧。

  生:烛之武这人能知己知彼。

  师: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烛之武的.说理技巧,深刻周到,综合一下就知道说话应从那些方面去把握。一是看对象,做到知己知彼。二是分析形势,把握有利时机。三是察言观色,恰当运用说理方法,或以退为进,或以利相诱,或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或喻之以物。又可由表入内或由浅入深。也可层层深入。这是烛之武给我们的启示。

  师:让我们再读课文,进一步领略左传写人的技巧。生齐读课文。

  师:你认为谁写得精彩

  生:晋文公。课文把他知恩图报,识大体,深谋远虑的性格写得栩栩如生,并不像烛之武所说的背信弃义。

  生:依你的说法就有损烛之武的形象。生:不,是以晋文公反衬秦穆公的弃义和惟利是图。这样写表现了作者的匠心。生:这说明秦穆公是最为精彩的人物。

  生:秦穆公也是衬托烛之武的。生:郑伯和佚之狐也是衬托烛之武的。

  师:大家讲得全面,课文为写烛之武写了这么多人,他们或正面或反面衬托中心人物,我们把这种写法称为众星拱月。除了这种写法,本文还用了什么写人方法

  生:作者写了多种矛盾:外部矛盾秦晋与郑,秦与晋。郑伯与烛之武,晋文公与子犯的内部矛盾。这些矛盾的焦点集中到烛之武身上。

  师:对,这叫波澜法。用各种矛盾冲突去刻画人物,既一波三折又扣人心弦。综上所述,<左传>不愧为叙事最详实的历史文献。下课。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23

语文的教案11-29

语文教案【经典】08-14

语文教案(精选)08-11

语文赵州桥教案10-08

【经典】语文教案08-10

【精选】语文教案08-13

语文教案【经典】08-22

[经典]语文教案09-02

语文教案【精选】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