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5-01-24 08:45:35 教案 我要投稿

(精)语文教案5篇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语文教案5篇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

  3、学生查找丰子恺的漫画或散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儿歌《影子》导入,学生齐读儿歌:

  影子

  影子在前,

  影子在后,

  影子是个小黑狗,

  常常跟着我;

  影子在左,

  影子在右,

  影子是个好朋友,

  常常陪着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影子有关的文章──《竹影》。(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

  1、小组内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漫画作品、散文;

  2、请同学在班上介绍丰子恺的情况,明确丰子恺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他在绘画及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⑴ 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生字、词及其注音。

  ⑵ 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2、讨论、明确中心:

  问题:本文中除了写人物活动外,还涉及哪一方面的内容?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

  学生讨论后明确:本文表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四、探究交流

  1、再读课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生动形象的描写,并试着说明理由。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所找生动形象的描写句,并陈述理由。

  五、质疑问难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班上交流,共同解决。

  六、延伸拓展

  1、小结导入:本文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它与上学期所学的《童趣》一文相映成趣,下面请大家不妨回忆一下《童趣》。

  2、复习旧课,请同学背《童趣》,其他作评价、修正、补充。

  3、延伸拓展:

  ⑴ 述说一段童年往事,要求语言简洁,尽量表现童真、童趣,时间不超过2分钟。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述说,然后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

  ⑵ 讨论课后“研讨与练习”三。

  ⑶ 教师小结。

  七、巩固拓展

  1、丰子恺的成功与其父的教育引导有关吗?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给了你怎样的启发?请以“如果我是家长”为题写一篇短文,畅谈自己的教育构想。

  2、细读课文第6段,归纳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然后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与美术课完成一幅水彩画或一幅国画。

  【课后记】

  本文充满了童趣,在授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进行思考;同时,也可以借助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生活中处处有美,但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的观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道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鸟岛,初步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爱鸟护鸟,初步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词,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技能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手段

  借助录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鸟岛风光的迷人之处和六月鸟岛热闹的景象,体会文中谴词造句的准确、生动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游览的目的地是鸟岛。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吧。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鸟岛在哪儿?请哪位小导游来告诉我们?指读第一段。

  2、各位游客,听了小导游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

  3、“海西皮”这个小岛就是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不仅中国人知道,连外国人也知道)说的真好!

  过渡:“海西皮”这个小岛为什么会成为闻名中外的鸟岛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鸟岛的景象吧。

  播放鸟岛录像。

  三、学习第三段

  过渡:看了鸟岛的情况,你有什么感想?(鸟岛的鸟真多啊!鸟岛上的.鸟蛋真多啊!鸟岛真热闹!)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是怎么介绍的吧。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什么时候鸟岛才有这样热闹的景象?

  2、这么多的鸟儿聚在一起干什么呢?出示投影片,进行说话练习。

  3、在鸟岛上,天上飞的,地上跳的,水里游的都是鸟,的确,这里成了鸟的世界。说明了鸟儿——真多呀!

  4、鸟儿多了叽叽喳喳,怪不得六月的鸟岛最热闹了,那是什么时候都比不上的,“最”字就能说明。

  你能用“最”来说一句话吗?

  5、这儿仅仅是鸟儿多吗?指名读2—3句,其他同学看图,鸟岛上还有什么?

  6、出示句子,比较:

  (1)小岛成了鸟的世界。一眼望去,鸟窝很多,鸟蛋很多。

  (2)小岛成了鸟的世界。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窝里窝外,到处是玉白色的、青绿色的鸟蛋。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

  你愿意把第二句话来给大家读一读吗?

  密密麻麻的鸟窝,窝里窝外是什么?哪个词儿告诉我们蛋很多?

  7、一眼望去,这么多鸟窝,这么多鸟蛋,真让人眼花缭乱,六月的鸟岛可真热闹啊!齐读这一段。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轻声读第二段,思考:鸟儿们从什么时候到鸟岛来的呢?

  2、春天来了,天气变暖,湖水解冻,鸟儿都飞来了,这么多的鸟儿是一起飞来的吗?

  出示句子: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

  3、你从哪个词儿看出它们不是一起飞来的?(画出:陆续)“陆续”是什么意思呢?(有先有后,一个连着一个)

  对啊,下课了,同学们陆续走出教室。

  早晨,同学们陆续走进学校。

  谁来读读这句话?

  4、鸟儿们一群接着一群飞来了,这么多的鸟儿来干什么呢?

  5、出示词语:筑巢安家养育后代指名读,齐读。什么是筑巢安家、养育后代?

  6、指导朗读:春天,鸟儿飞到小岛上安家了,多高兴啊!

  齐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春天,鸟儿们从四面八方飞来,在这儿筑巢安家,养育后代。

  7、现在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鸟岛的风光吧。重放鸟岛录象,让学生再次感受到鸟岛的景象,从而更好地体会课文内容。

  五、学习课文第四段。

  过渡:这么富有魅力而闻名中外的鸟岛,谁不想亲眼瞧一瞧呢?所以来岛上游玩的人——很多。

  1、游人对鸟儿怎样呢?默读第四自然段。

  2、你从那些地方看出游人爱鸟?为什么游人会这么爱鸟?

  3、你能用“因为……所以……”来说一说吗?(你真棒)

  小结:游客们的周围有这么多的鸟蛋和幼鸟,可是却没有人去碰一下,人们是多么爱护这些可爱的小鸟呀!

  4、有感情地读描写人们爱鸟的句子。

  5、看图:如果我们也在鸟岛上游玩,这时看到有人去捉鸟,或去拿鸟蛋,你该怎么做?

  看,蓝天碧水间,鸟儿飞得自由自在,多么快乐!

  爱鸟、护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呀!

  总结:只有每个人都用自己的行为爱护鸟儿,爱护大自然,人们才能真正拥有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才能看到如此美丽的鸟岛。

  现在让我们拿好书,来读读这篇课文,再仔细领略一下鸟岛美丽的风景吧。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书后练习三)。

  2、用“陆续”、“最”各说一句话。

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2.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多种方法。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特点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难点: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多种方法。

  教具:幻灯机、投影机、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初读课文。

  1.出示课题,启发谈话。

  太阳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天晴时,我们都能见面。经常见面不等于就能了解,请一位同学说说,你对太阳了解多少。这篇课文就是一篇介绍太阳的文章。

  2.这篇课文一段段内容比较清楚,要求大家用比较快的速度读一遍,就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大家用三分钟把课文读完,并说出主要内容。

  3.学生默读课文。

  4.介绍本课主要内容。

  二.默读课文,画出要点。

  1.读“预习”,交代阅读要求。

  (1)遇到生字新词解决。

  繁殖:生物中的传宗接代。

  杀菌:杀死病菌。

  治疗:用药物或手术等手段医治疾病。

  (2)认真读每个自然段,想想每段主要讲什么,如果有概括主要意思的词语,把它画下来,如没有就自己概括。把介绍的对象名称注在旁边。

  (3)全文读完,把各段内容连起来想一想,全文围绕太阳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并按内容给课文分段。

  (4)意思理解不透的句子用铅笔做上记号,真正理解了再擦去。

  2.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

  三.逐段交流对内容的理解。

  第一自然段讲太阳离地球很远。一是用数字说明,太阳离地球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二是用设例说明,日夜步行要走三千五百年,做飞机要飞二十几年。

  第二自然段讲太阳很大。用比较法,有130万个地球那么大。

  第三自然段讲太阳的温度高。一是用数字说明,表面温度有6000度,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二是用设例法,如钢铁碰到太阳也会变成气。

  第四自然段讲太阳和地球上动物、植物关系密切。用分析说明法,先讲有了太阳,地球上的植物才能生长,动物才能生存;再讲人类吃的、穿的、用的都和太阳有密切关系,最和讲似乎没关系的煤炭也和太阳有关系。

  第五自然段讲太阳和雨雪的关系。分析雨雪形成的过程,说明它和太阳的关系。其中也讲到了云的形成。

  第六自然段讲太阳和风的关系。也是分析风的形成过程。

  第七自然段讲太阳和病菌的关系。因为太阳有杀菌的`能力,可以用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第八自然段讲太阳和地球的关系,和人类的关系。它综合前面内容,逐层讲下来。太阳主要是会发光发热。因为太阳给地球送来光和热,所以就有了风雪雨露,植物、动物才能生存;有了风雪雨露,有了植物动物,人类才能生存。最后用一个总结句: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四.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给课文分段,总结段意。

  2.独立完成课后练习。

  重点:分段、总结段意。

  难点:总结段意。

  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把每段概括主要内容的词句圈画出来,如果没有,自己概括一下,写在各段的末尾。再在每段的开头旁边注上说明的内容。

  二.用同类合并法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讲太阳的特点是离地球远,它又大又热。

  第二段(第四至第八自然段)讲太阳和地球的关系密切。

  三.思考回答“思考、练习”第1题。

  四.请两位同学到黑板前,给下面两句话填上标点符号,然后指导标点符号的用法。

  1.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

  2.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

  3.说明分号的用法,再练习为下面的两段画加上标点。

  1.他临死还叮嘱儿子要打虎除害交代了两条一条是见了老虎不害怕更不该逃另一条是老虎见了人总要扑过来要打它的咽喉和肚子

  2.我国首都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能够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五.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附板书设计:

  太

  阳

  远

  1.5亿公里

  特点

  大

  130万个地球

  热

  6000度1800万度

  植物、动物

  吃

  穿

  用

  与地

  气候

  云

  雨

  雪

  风

  球的

  疾病

  细菌

  关系

  地球

  人类、世界

语文教案 篇4

  训练内容

  1、认识汉字的笔画和笔顺。

  2、练习按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写字。

  3、学习字词句

  4、朗读背诵儿歌。

  5、口语交际----自我介绍

  训练重点

  1、按笔顺写字。

  2、了解小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并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按笔顺写字。

  1、审题。

  (1)读题目

  (2)说明题目要求

  2、指导

  3、其余两组可按上述步骤进行教学

  4、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学写铅笔字

  1、审题

  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练习,描红仿写。

  3、指导练习临写

  三、教学第三题:学习字词语句

  1、教学题1:你认识这几种小动物吗?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

  (1)审题。

  (2)指导练习

  2、教学题2:你知道它们遇到危险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1)审题

  (2)指导练习

  (3)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读读背背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说说题目要求

  2、指导学习的方法

  3、练习:读读背背

  二、教学第五题:口语交际----自我介绍

  1、课前准备

  2、审题

  明确要求

  3、指导

  (1)看图说一说

  (2)同桌说一说

  (3)指名分角色表演

  (4)评一评

  小结:注意创设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意将学生的听说读写结合起来。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字里行间的人间真情。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3.珍爱亲情,增进父母的 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在叙述和描 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理解深 沉的父子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简介背景

  2、板书课题:背影 朱自清

  3、作 者简介 写作背景

  4、检查预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 么?(父子浦口送别。)

  2. 请找出本文的文眼。(我最不有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3. “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于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二年前的冬天,徐州)

  4. “我”与父亲见面的背景如何?(祸不单行,家境惨淡)

  三、思考讨论,体会父子 之间的.深情

  讨论一:父疼子

  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四写背影。“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分别为:⑴怀念父亲,惦记背影;第一次是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⑵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父亲胖胖的身躯,步履艰难,蹒跚的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⑶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 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⑷别后思念,再现背影。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 ,与文章开头呼应。表达的中心:父疼子,子爱父,──父子情深。)

  讨论二:子爱父

  儿子总共流了几次泪,为什么流泪?

  讨论二:子爱父

  1、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2、感动之泪:望父买橘,父子离别。

  3、感 伤之泪:背影远去,依依惜别。

  4、伤心之泪: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四、导学达标

  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课文哪两个地方着重写父亲的背影?

  2.这段动词准确精当,请根据课文填空:

  3.这篇文章有一种感人的力量,请问这种力量从何而来?

  4. 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 四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

  5.小结:有一句话,值得你铭记一生: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父母对儿女的恩情!

  6.师生齐读《游子吟》

  7.师提问:“我”理解父亲的爱吗?为什么?(播放《懂你》歌曲)

  8. 阅读最后一段,课文结尾写父亲的背影,是在“晶莹的泪光中 ”,这是为什么?(父亲信上说到了“大去之期”,说明他的身体和心境都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想到父亲对自己的许多好处,想到父亲的背影,作者不禁泪如泉涌。)

  五、归纳总结

  1.本文的语言朴实无华,却能用简洁的文字产打出无限深情,其实最好的已经并且一直在我们身边 ,只是我们还没有留心体会。请大家用心观察生活中的简单之美,由此发现人世间最普遍的而又最为宝贵的美好感情,增进大家对天下父母心的 理解。

  2. 小诗赏读

  六、延伸阅读,感受深情

  1. 在你 的人生经历中,你的父母肯定也给予了你许许多多的关爱。想一想,其中的哪件事最令你感动,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2. 实话实说:每位父母亲都是一篇令人百读不厌,回味绵长的华章。回忆你成长历程中父母爱你或你孝敬体贴父母的往事。说出最让你心动的情节。请以“……我想对您说”为开头给你的亲 人写一封信。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23

语文的教案11-29

(经典)语文教案09-21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精选]07-24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精选]语文教案07-22

语文教案12-13

语文教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