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2-05-22 19:07:51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科学教案汇编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科学教案汇编7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在学生对生活中的冷热现象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本课将帮助学生形成温度的概念,教会学生规范地测定水温,并带领学生探究热水变凉的规律。

  本课主要教学活动有三个部分:

  第一,形成温度概念。教材首先安排了一个经典实验——将手指分别插入冷、热水中,5秒钟后,再同时放入温水杯内,体会两个手指的感觉。接着请学生就这个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学生将在卡通人的提示下很快悟到,光凭手的感觉不能准确决断物体的冷热程度,要想比较物体的冷热要用一个科学仪器,并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引导学生懂得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可以准确地测定物体的温度。

  第二,学习测定水温,学习使用温度计。测定水温的关键是温度计的液泡不能接触杯壁和杯底,读数的时候不要将温度计拿到杯外。

  测三杯水的温度,是测量水温的一次演练。

  第三,探究热水的降温规律。热水变凉是生活是司空见惯的现象,然而学生可能从未想到过其中的科学道理。这一部分的教学目标在于进一步加强测量水温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特别是连续观察并记录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绘制曲线图、分析数据,引导学生发现降温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去探究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实验结束后,还要求学生通过讨论来解释这个现象,这是培养学生科学分析和推理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科学研究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科学。

  2、体验到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难点: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多媒体课件等。

  分组实验器材:不同温度的水、烧杯、温度计、铁架台。

  教学过程:

  一、 认识温度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每个小组选一名手指感觉最灵敏的学生站起来。(学生讨论后站起来)

  好!你们是你们小组当中感觉最灵敏的`,老师来测测你们的感觉是不是灵敏?

  看,桌上有三杯水,左边是一杯冷水,右边是一杯热水,中间的是温水。请将左手食指放入冷水中,将右手食指放入热水中,感觉到冷与热了吗?

  好!检测你们手指灵敏的时候到了。将左手食指放入温水中,再将右手食指放入温水中,感觉到的冷热一样吗?(不一样)

  【评:(1)以做游戏的形式导入,学生较为感兴趣;(2)选手指感觉灵敏的同学,是为下面感觉到的冷热不一样做铺垫;(3)将左右两只食指插入温水,书本中安排是同时插入后,我经过多次实验,感觉一先一后,效果更加明显。】

  哪只冷一些,哪只热一些?(右手冷一些,左手热一些)

  是这样的吗?可,同一杯水,它们冷热应该一样的啊!怎么会一只冷一些,一只热一些呢?是不是我们感觉出了问题?(原先右手放在热水中,突然放到温水中,就会感觉冷一些,而原先左手放在冷水中,再放入温水中,感觉就会热一些。)

  噢,是这个原因致使我们感觉到的冷热程度不一样。(板书:冷热)其实,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板书:温度)它的常用单位:(板书)摄氏度当我们要想准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时,就要借助科学仪器——温度计。

  二、 正确使用温度计

  过渡: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三杯水的温度?(想)那好,我们先得学会怎么使用温度计,老师介绍,大家要听仔细。

  【评:借助刚才桌上的三杯水,抓住学生急切想知道桌上三杯水温度的心理,激发学生测量的欲望,为学习使用温度计做下铺垫。】

  (1)(出示温度计)这就是温度计,它是用玻璃做的,很易碎。所以使用时,一定要轻拿轻放。为了方便大家观察,老师特意做了个大模型。

  (2)这最下端红色的叫液泡,这红色的一条叫液柱,上面还有刻度,每一小格就是1 C。

  (3)测量时,液泡要完全浸在水中,而且不能碰到杯底和杯壁,否则测出来的温度就会不准。

  (4)读数时,要使视线与液柱的最顶端水平,液柱顶端指向哪个刻度,就是多少摄氏度。但要注,一定要等液柱不在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读数。

  大家清楚了吗?好!看看老师教具上的温度是多少?(学生读数)改变液柱的高度,学生继续读数。

  【评:以往说到科学课,我们马上想到的就是让学生亲历亲为,动手探究。可是,“动手探究”不是科学探究的唯一方法。在提倡动手探究的同时,我们不能完全抛弃“传统的讲授教学”,在许多情况正是,传统讲授法,也有自己的优势。】

  大家会测量水温了吗?(会),好,我们就来测测这三杯水的温度。注意,先测冷水再测温水,最后测热水,测量过程中,要分工合作,及时记录下所观察到的温度。

  开始测量。

  汇报测量结果(教师板书,一至两组测量的数据)

  我们发现冷水的温度较高,温水的温度一般,冷水的温度较低,你们都是这样的吗?

  三、 连续测量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

  1、过渡:大家这么快就学会了使用温度计,并且测量了这三杯水的温度,真了不起。大家知道,一杯热水放在这里,它会渐渐变凉,也就是温度在下降。那么它的温度是怎样下降的呢?是先快后慢,先慢后快,还是均匀下降呢……

  2、学生猜测。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快——慢,慢——快,均匀)教师:为什么这样猜?

  【评: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热水是在渐渐变凉的,但至于怎样变的,学生可能没有细想过。这里教师设问“它的温度怎样下降后”紧接着追问,使得问题的指向性更明,学生思考的难度大大降低。科学课中的探究并不等同于猜谜语,它是要有根有据的。】

  (一)方案设计

  4、大家的意见都不一样?那该怎么办呢?

  5、学生答:测。

  6、师追问:怎么测?我只测一次行不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呢?一次看不出变化?两次呢?(也不行)那你认为测几次?

  7、对,必须经过多次测量,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才能发现温度变化的规律!大家统一一下,测6次好吗?

  8、那隔几分钟测一次呢?

  (1、2、3、4、5……)

  9、一分钟时间太短,可能不易发现其中的规律,时间长了,又怕来不及,我们就隔2分钟测一次吧!为了时间的准确,老师用秒表给大家记时,2分钟时间一到,老师会报时,你一听到报时,就把观察到的温度及时记录下来,好不好?

  10、除了测量次数和时间间隔,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使用温度计……)

  11、另外,老师觉得大家还需要分工合作,保持安静,仔细观察,有时记录。

  【评:教师通过一系列引领性的提问,化解了此次实验中的难点,在宽松和谐的对话中和学生共同制定了活动方案,制定过程中,教师时刻注意与学生保持平等,用商量的口吻,充分体现师生互相尊重,也为科学探究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

  (二)实验操作

  1、(发材料)小组长上台来领铁架台和一杯热水。

  2、你们温度计的液柱还在上升吗?(不升了)

  3、好,注意开始记时了,请记录下此时的温度,填入“0”分钟对应的格里。

  【评: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教师统一计时,避免有的小组温度还在上升时读数。】

  4、2、4、6、8、10,观察记录。

  (三)交流汇报

  1、2—3组汇报,教师板书温度。其他小组都记录下来了吧!我们来看这两组的数据。大家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2、(先快后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学生思考回答。

  4、为了直观地看出这种变化,我们往往用曲线图来表示。

  5、出示小黑板:横轴表示时间,竖轴表示温度。

  下面就根据第一小组的数据来画曲线图。

  6、师生同步作曲线图。

  7、大家看图,0分钟到2分钟,线段坡度怎么样?(较大)说明温度下降较快,8—10分钟的线段坡度呢?(较小)说明温度下降较慢,这说明温度下降先快后慢。

  8、大家知道为什么温度变化是先快后慢呢?

  (热水刚到入杯中时与周围的温度相差较大,热量散发得很快,当逐渐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变小时,热的散发速度就减慢了。)

  四、拓展延伸

  讨论:如果继续观测下去,温度会怎样变化?

  提问:是否一直这样降下去呢?会降到多少呢?

  板书设计 :

  冷热与温度

  摄氏度当我们要想准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时,就要借助科学仪器——温度计。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猜测、观察等活动,了解橘子的大小和橘内瓣数的关系。

  2、积极参与剥橘子、数橘瓣等活动,能大胆地进行猜测与讲述。

  3、激发关注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大小不同的橘子每人两个。

  2、幼儿记录表人手一张,铅笔。

  3、毛巾、盘子。

  活动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思考。

  2、观察各种橘子,猜测橘内的瓣数。

  (1)橘子是什么样的?

  (2)这些橘子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3)自由猜测橘内的瓣数。

  猜猜大橘子有几瓣?小橘子呢?

  (4)在观察记录表中,幼儿把自己的猜测记录下来。

  (5)交流自己的猜测,并进一步进行讨论。

  你是怎么猜的.?你认为大橘子和小橘子的瓣数一样多吗?为什么?

  4、剥橘子,比较大、小橘子中橘肉的瓣数。

  (1)剥橘子,数瓣橘。

  (2)幼儿交流数的结果和计数的方法。

  你是怎么数的?结果怎样?

  (3)比较大小橘子的橘肉瓣数。

  (4)教师小结。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培养观察兴趣。

  2.激发幼儿对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这一现象的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水桶、积木、雪花片、木珠、小勺、玻璃球。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的桌上有很多多好玩的东西呢,想不想看看有什么东西呀?

  2.幼儿互相讲述看到的物品

  (积木、雪花片、木珠、小勺、玻璃球。)

  3.引起幼儿好奇

  哎!你们说如果把这些东西放在水桶里会怎么样呢?

  你们想不想玩一玩呀?

  4.观察沉浮现象

  请小朋友把东西放到水盆里去,看看它们到水里后会怎么玩样?

  有哪些东西不见了?

  (1)引导幼儿将物品放入水中,并观察什么东西不见了。

  (2)讨论:什么东西是浮在水面上?什么东西不见了?不见的东西哪里去了?

  (3)讨论:为什么有的`东西浮在水面,有的东西沉在水底?

  让幼儿把浮在水面上的物品拿出。

  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水底的东西。

  5.教师小结

  我们把放到水里后不见了的东西这一现象叫“沉”

  把放到水里后看的见东西的这一现象叫“浮”。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尝试活动中知道杆物的根基本上可分为直根、须根、块根三种。

  2、帮助幼儿根有储水、吸水等作用,知道根和人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幼儿对植物的探索兴趣。

  3、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有各种各样的根的植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根。

  1、幼儿自己观察植物的根。

  (1)小朋友,你们看桌上都有什么?(葱、青菜……)

  (2)请你们仔细看看、摸摸、再说说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为幼儿创设了轻松自如的探索事物的情境)。

  (3)请你们在桌上找出有根的植物,告诉你的同伴根是什么样的?(在这里体现了幼儿相互交流的过程)。

  2、教师总结:植物的根是多种多样的。

  (通过桌面上实物的对比,让幼儿从感官上直接感受了植物根的多样性。)

  (二)根的吸收。

  1、听故事“小鹿和大树的对话”。

  (通过故事中形象的比喻让幼儿明白了:根吸收营养,就象小朋友吃饭一样重要。)

  2、看图片“根的吸收”。

  (通过图片的直观让幼儿形象地了根的吸收过程)

  除了大树用根来吸收养料和水分,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也用根来吸收养料和水分?(在这里主要是巩固幼儿对植物根的认识)

  (三)根可以食用

  A、小朋友知道得真多,桌上这些植物的根对我们还有什么用途呢?(可以食用)哪些可以?(红薯、山药、胡萝卜、白萝卜……)我们一起来尝尝(进一步在实践中巩固对变态根的认识)

  B、好吃吗?(好吃)这些根我们有时也要吃,(出示各种中药的根)但它们好吃吗?(不好吃)那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对,是中药,给我们人类治病的。

  (四)延伸活动

  “根的秘密”:带领幼儿将桌子上的植物放进透明的饮料瓶中,观察根的.生长和吸收情况。

  活动反思:

  幼儿虽然经常看到根,比如幼儿园的种植角,和妈妈一起买菜拣菜时,孩子们都会接触到一些根。但由于缺乏引导,这些根他们看在眼里却并未记在心上,甚至有些孩子还并不知道我们吃的萝卜,山芋就是植物的根。因此,有必要使幼儿形成对根的正确认识,了解根的种类,特征、用途等的理解,激发幼儿对植物的探索欲望。

  本活动,我在设计中的一个指导思想就是想让幼儿有更多的操作、探索机会。所以在活动中我安排了多次尝试活动。第一次主要是探索根的外在感觉和形态,让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中获得感知。第二次尝试是对根进行分类。在活动的第三环节中,我引导幼儿扮演根,共同体验根在生长过程中的的作用。这给游戏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孩子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根的生长作用,更是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不同的根的形态。

  从活动的效果来看,孩子们对这一活动还是十分有兴趣的。在活动中他们积极发言,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能够仔细认真的观察植物的根,并能找出其不同之处。目标完成情况很不错。但活动也有不足之处,由于孩子数比较多,我在活动过程中,总担幼儿会秩序混乱,故而幼儿参与操作、探索活动的时间和深度都略显不足。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观察蔬菜、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

  2.学习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蔬菜、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对科学实验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每组一盆水和一盆蔬菜水果:苹果、香蕉、葡萄、桔子、蘑菇、土豆、西红柿。

  2.每组一张记录卡(卡上画有水盆,水盆里有水位线),以及蔬菜、水果小图片若干;3.大记录表一张以及蔬果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想一想,猜一猜,激发其参与活动的兴趣。

  1.认一认,说一说蔬菜水果的名称。

  教师:看,桌子上有些什么?

  2.知道怎样是沉?怎样是浮?

  教师: 如果把苹果放到水里会怎样?

  教师:看看苹果在水哪里?(这样叫做浮起来,如果在水底那么叫做沉下去)

  3.幼儿用动作感受浮起来和沉下去。

  教师:谁会用身体动作来做一做浮起来和沉下去样子。

  教师做动作演示,幼儿说是浮起来还是沉下去。

  4.幼儿集体猜测这些蔬菜和水果在水中是什么状态。

  教师:你们觉得香蕉放在水中是沉下去还是浮起来的?用动作来表示。

  (二)玩一玩,看一看,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1.教师交代操作方法。

  教师:刚刚我们看到了苹果放在水里是怎么样的?(浮起来的)那我们应该把苹果的小图片贴在这个水盆的哪里啊?(让个别幼儿来记录 )那沉下去的话应该贴在哪里?

  教师交代操作要求:还有这些蔬菜和水果放在水里到底是浮起来的还是沉下去的呢?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画有水杯记录卡还有蔬菜和水果的小图片,请小朋友们把桌子上的蔬菜和水果轻轻地放到水里,然后用小眼睛仔细看一看,哪些是浮起来的.,哪些是沉下去的,然后把蔬菜水果的小图片贴到记录表上。

  2.幼儿操作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三)讲一讲,说一说。

  1.幼儿交流:这些蔬菜和水果放到水中,它会怎么样?把你的发现告诉身边的小朋友。

  2.师幼交流:谁愿意把你们一组的发现讲给大家听?(结合记录卡讲述)

  3.教师小结:这些蔬菜和水果有的沉在水底,有的浮在水面,真有趣啊!

  (四)活动延伸。

  教师:我们生活中还有一些其他的蔬菜和水果, 可以和爸爸妈妈去试一试,把他们放到水中看看它们是沉下去还是浮起来的?

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故事在告诉孩子一个做人做事的道理之外,更是暗藏玄机,兔子巧妙地利用蔬菜不同的食用部分,一次次不动声色的捉弄教训了狐狸,真是机智可爱,痛快淋漓。因此,这个故事就涵盖了语言、科学、社会、健康等领域极其丰富的教育内涵,不仅让孩子懂得勤劳才会有收获,而且知道了蔬菜的哪些部分可以食用。

  大班幼儿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故事内容情节和角色形象等容易理解,也能认识许多蔬菜,但对蔬菜的食用部位平时不太关注,缺乏经验。

  怎样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并让幼儿理解接受呢?《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意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我将活动设计为一节整合活动,重点领域为语言及科学,让孩子在充分认识人物角色及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其兴趣需要,延伸拓展相关经验,在科学领域继续探索,引导幼儿了解其他蔬菜“根、叶、果、茎、花”等不同食用部分,建立科学分类的概念,最终,积累经验和素材,回归语言活动本身,进行进一步的创编故事,使幼儿有更深的认识和体会。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及角色对话,了解蔬菜部位与食用关系。

  2、尝试根据拓展经验仿编、续编故事,能用完整、流畅的语言讲述故事情节。

  3、乐于想象,积极参与讨论和创编活动,并喜欢吃蔬菜。

  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能正确区分蔬菜食用部位。

  2、活动难点:根据拓展经验用完整的语言仿编、续编故事。

  活动准备

  1、狐狸和兔子纸偶、头饰,菜园背景图。

  2、可拆分的蔬菜卡片(红萝卜、菠菜、玉米)。

  3、其他蔬菜图片若干,记录表。

  活动过程一、讲述故事,理解内容。

  1、出示狐狸和兔子的纸偶,创设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狐狸和兔子之间的故事,你们猜猜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2、运用菜园背景图、角色纸偶和蔬菜图片讲述故事,边讲边将狐狸和兔子每次分到的蔬菜按部位拆分后粘贴在记录表上。(备注:记录表内文字部分均为图片。)

  蔬菜(图片)狐狸(头像)兔子(头像)

  1红萝卜地面上的叶子地面下的根(萝卜)

  2菠菜地面下的根地面上的叶子(菠菜叶)

  3玉米叶子和根果实(玉米)

  二、回顾内容,交流讨论。

  根据记录表,引导幼儿回顾讨论故事内容及角色对话。

  师:第一次种菜时,狐狸要蔬菜的哪部分?兔子是怎么做的?最后狐狸得到了什么?原来,我们吃的萝卜是它的哪一部分?(根)

  第二次种菜时,狐狸是怎么说的?兔子又是怎么做的?最后采收时,狐狸得到了什么?菠菜能吃的是哪一部分?(叶子)

  第三次种菜时,狐狸又是怎么说的?它要蔬菜的哪部分?兔子又是怎么做的?兔子为什么选择了种玉米?而不是萝卜、菠菜或别的菜呢?

  三、扩展经验,蔬菜分类。

  进一步拓展认知经验,引发幼儿思考讨论,并根据食用部位对蔬菜图片进行分类。

  师:你还知道哪些蔬菜像红萝卜一样是吃根的?哪些蔬菜像菠菜一样吃叶子?哪些是像玉米一样吃果实的?除了叶子、根、果实,还有一些蔬菜是吃它的茎和花的。

  出示若干蔬菜图片(白菜、青菜、土豆、茄子、豆角、竹笋、莴笋、菜花、黄花菜、莲藕等)和记录表,引导幼儿根据其可食用的不同部位,进行讨论区分并粘贴记录。

  四、启发想象,创编故事。

  1、引导幼儿尝试根据记录表中其他食根、叶、果实的蔬菜替换原故事内容中的蔬菜名称仿编故事。

  2、增加难度,尝试续编故事。

  师:狐狸这次还是不愿意,说我们再来种一次,这次叶子、根、果实我全部都要,其他的全部都给你。小兔子会种什么呢?(黄花菜、莴苣等实用花和茎的蔬菜)

  五、总结主题,激发情感。

  1、引导幼儿自由讨论:故事中,你喜欢谁?为什么?

  2、活动小结:有劳动就有收获,要像勤劳聪明的兔子学习。蔬菜还有很多秘密,等待小朋友们继续探究。

  活动延伸:

  1、在科学区观察了解蔬菜水果农作物等的生长过程和食用部位,拓展认知经验。

  2、在表演区投放头饰、服装等,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3、在语言区尝试制作创编内容的故事小书。

  4、亲子活动:请家长带领幼儿参观菜市场,了解不同蔬菜的名称与特征。

  附故事内容:

  狐狸种的菜又小又瘦,兔子种的菜又大又肥。狐狸很想吃兔子种的菜,就对兔子说:“好朋友就是要分工合作,我们一起来种菜,采收时再一人一半,长在地面上的全部都给我,其他的全部都给你。”兔子想了想,点头答应了。

  兔子忙着种菜,请狐狸一起来帮忙。狐狸说:“我好忙哦!等一下再来。”

  过了一天又一天,他们种的菜终于可以采收了。狐狸分到地面上全部的萝卜叶,兔子分到地面下全部的红萝卜。狐狸生气地说:“怎么我分到的是不能吃的.叶子?我们再来种一次,这次长在地面下的全部都给我,其他的全部都给你。”兔子点了点头。

  兔子又忙着种菜,又请狐狸一起来帮忙。狐狸还是说:“我好忙哦!等一下再来。”

  过了一天又一天,他们种的菜终于又可以采收了。狐狸分到地面下全部的菠菜根,兔子分到地面上全部的菠菜叶。狐狸生气地说:“怎么我分到的又是不能吃的根?我们再来种一次,这次叶子和根我全部都要,其他的全部都给你。”兔子还是点了点头。

  兔子再次忙着种菜,还是请狐狸一起来帮忙。狐狸还是说:“我好忙哦!等一下再来。”

  过了一天又一天,他们种的菜终于又可以采收了。狐狸分到的全部是玉米叶和玉米根,兔子分到全部的玉米。狐狸气得直跺脚:“怎么会这样?我分到的怎么都不能吃?!”

  活动总结

  本活动将语言活动和科学活动融为一体,互为促进,在语言活动的基础上拓展科学知识,而科学知识的积累又促进语言活动的深入进行,以故事贯穿始终,又使故事的内涵和外延加以极大地丰富,使活动兼具生动性、教育性和知识性,体现出整合课程的特点。

  幼儿对这个故事很感兴趣,对兔子的机智善变和蔬菜的不同食用部位充满了好奇。我通过设置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境,以及形象直观的蔬菜拆分教具、清晰明了的记录表和丰富大量的图片等,为幼儿梳理了故事内容和知识信息,提供了经验支撑。因此,整个活动虽然深度、难度增加,容量较大,但并不枯燥难懂,步步深入吸引幼儿继续探究。在创编部分幼儿兴趣浓厚,积极踊跃,表达清晰完整,选种的蔬菜能根据狐狸的要求进行判断选择,基本正确无误,足以说明幼儿对故事情节内容及关于蔬菜食用部分的相关知识已经理解并掌握。幼儿最兴奋的是每次故事结尾时狐狸都两手空空饥肠辘辘,故事的教育意义自然内化习得,成就感、价值观等都得以强化和提升。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会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

  (二)知识和技能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提问题的意识,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个小科学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讲爱迪生发明创造的小故事。

  (1)出示,教师谈话:老师今天领大家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大朋友。他是谁?知道吗?

  (2)学生回答。

  (3)教师讲述爱迪生的故事:他就是鼎鼎大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在他的一生中有许许多多的'发明创造。你知道哪些呢?

  (4)学生回答。

  (5)谈话:不错,电灯就是爱迪生最著名的一项发明,它的出现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光明的世界。可是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爱迪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6)教师介绍: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的故事。(如果第一课已讲过,可以换一个故事)

  (7)思考:弗莱明和谢林斯基的成功都是从什么开始的?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提出问题的重要意义。

  二、玩玩具,提问题

  1、谈话:提问题原来这么重要,那么你们会提问题吗?我们今天就开展一个玩玩具,提问题的竞赛,比一比谁的问题提得最棒!

  2、玩玩具,提问题的竞赛。具体活动要求如下

  (1)、活动时间:5分钟。

  (2)、活动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比比哪个小组提的问题最多;再比比哪个小组提的问题最好,最有研究价值。

  3、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活动,暗示学生进行小组分工,把提出的问题整理、汇总、记录下来。

  4、学生分组进行汇报,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发言人,把本组提出的问题告诉大家。

  5、交流、评价。根据小组提问题的情况,全班评议,民主评选出班内的最优秀的提问题小组。

  三、解读“科学是什么”

  1、谈话:我们的小科学家生涯是从提问题开始的。那么,在提出问题后,我们还应该怎么做呢?

  2、学生回答。

  3、进行教学反思活动,引导学生自述探究的经历,理解“科学是什么”。

  4、回顾今天做小科学家的经历,让学生说说对科学的体会。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范文02-14

昆虫科学教案12-15

科学教案:蜗牛09-11

关于科学教案02-28

手的科学教案11-03

《种子》科学教案09-30

小班科学教案02-08

【精选】科学教案三篇12-26

大班科学教案12-29

科学教案《动物之最》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