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给予树》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给予树》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给予树》教学反思1
本课写了一个生活在互相关爱的家庭里的外国小女孩金吉娅。她富有同情心,在圣诞节用仅有的给兄弟姐妹买圣诞礼物的钱满足一个陌生小女孩的想要“给予树”的圣诞愿望。在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抓住“爱”字来进行教学。
首先,课文的时间背景是圣诞节前夕,这是人们最快乐的日子,也是充满了浓浓爱心的日子。其次,文章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即理解和同情。金吉娅拿着并不多的钱,本来要给哥哥姐姐买圣诞礼物,但当她发现“给予树”上的卡片后,便毅然给小女孩买了洋娃娃,而且,她对自己的行为有简单而充分的理由:“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这直接反映了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这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金吉娅的“给予”不光是礼物,还有同情和爱心。最后,课文中还有几种不易发现的爱,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找了出来。例如“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也是母子之爱的表现。买礼物前,孩子们“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受到最甜蜜的笑容”,这是手足之爱的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提问不断引发学生思考,例如:“为什么妈妈很生气?”“金吉娅在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时候心理是怎么想的?”“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后,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长在一个“爱”的家庭氛围中也是有很大的关系。
二、课堂教学扎扎实实,注重读写结合。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没有很花俏的东西。我重视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思考、朗读、讨论、交流,并把字词教学渗透于教学的各环节中。如在理解课文是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理解“如愿以偿”的意思,并教会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又如在本课的导入环节,我也是以对“沉默不语”的理解来引入新课的。
在读到“一个陌生小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你能为陌生小女孩写几句感激的话吗?指导学生动笔写一写。这是把读写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写的能力。结果,很多学生一下子就写了四五句话来,既写了对金吉娅的感激,又写出了对金吉娅的赞扬。如陈瑾是这样写的:“金吉娅,你送给我的洋娃娃,我已经收到了。我多么感激你呀!我会好好照顾它,像它的妈妈一样。金吉娅,你真是个善良的小女孩!”从学生的话语中,可以充分看出,他们已完全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了。
三、恰当的评价语,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上课时,我们老师都会犯一个通病,就是自觉不自觉地要去重复学生的答案。有时是不知道怎么含接,有时是怕其他学生听不清楚。其实,老师听同学回答问题,关键要对他的答案进行评价。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确,问题在哪里,该怎么样改正。有时是回答不完整的要帮他表达清楚;有时是不正确的要引导学生给予纠正;有时是要对其看法进行肯定,表示赞赏。这样,学生的认识、表达等才能得到提高。
在这节课中,我就非常注重对学生的评价。我认真听他们的发言,对不同的回答我都尽量使用不同的评价语言。如:让学生说说“沉默不语”是什么意思时,有学生回答:“沉默不语的意思就是说低下头不说话。”我便肯定地说:“你回答得真精炼。”另一个学生接着说:“老师,我认为沉默不语的意思是说因不高兴或心里有事而不说话。”时,我高兴地告诉全体学生:“原来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这一节课上都能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好吗?”这就无形中在对学生进行一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的渗透。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给予树》教学反思2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这是一个爱意流动的日子。在这样的一个特殊的节日里,一个小女孩渴望拥有一个洋娃娃的愿望,另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金吉娅帮她实现了,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故事。我把课文的重点放在了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和指导学生书写上。学习本课时,我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对课文中有一些词语,引导学生加以理解。教学效果不错。
如第三自然段“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透过塑料口袋,我发现,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要读出妈妈生气,金吉娅的沉默自责,兄弟姐妹的兴高采烈。从对比中产生疑问,这么一个心地善良的孩子,怎么会乱花钱,她的钱都花到哪儿去了?请学生带着疑问再次阅读课文。
从第四自然段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可是妈妈,我们有那么多人,已经能收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也没有。”再抓住“却什么也没有”进一步理解小女孩和我们相比,她什么也没有。先说我们有的,然后用括号括起来,告诉大家这些小女孩都没有,把小女孩的可怜无助,与金吉娅的善良再次对比。 在文中出现了一些看上去简单,但是寓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如“善良”、“仁爱”,本身有很深的含义,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的.是,“心地纯洁的”“同情、爱护和帮助人的思想感情”就可以了,不宜作更深的解释。而有的词语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深入体会,例如:学生可能知道“分享”的意思是“和别人一起享受”,但老师可以进一步问学生:“课文中人物都分享了什么呢?”引导学生理解是分享了礼物,还分享了快乐,金吉亚还和一个陌生女孩分享爱。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本课的难点,体会句子的含义时,我提问:“妈妈为什么说金吉娅还送给了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呢?”学生对此问题回答的较到位,金吉娅用自己的行动给我们上了一课,让我们明白了人与人相处的基本道德准则。
最后我请学生说一说在现实生活中给予别人的帮助,这一环节的设计打开了孩子们心灵的大门。大家都积极发言,说出自己曾经给予别人的帮助。趁机我把事先准备好的“树叶”做为礼物送给他们。孩子们都很快乐。通过这一课,让学生明白了,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是需要人关爱的,不能只接受别人的爱,还要学着去爱别人,爱自已的爸爸妈妈,爱老师同学,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给予树》教学反思3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这是一个爱意流动的日子。在这样的一个特殊的节日里,一个小女孩渴望拥有一个洋娃娃的愿望,另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金吉娅将她实现了,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故事。
曾记得在立洋外国语学校贾志敏老师也是用这一课作了示范。但是因为学生朗读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贾老师把课文的重点放在了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和指导学生书写上。今天我面临的学生和贾老师面对的学生如出一辙,学习本课时,我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对课文中有一些词语,引导学生加以理解。教学效果不错。
如第三自然段“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透过塑料口袋,我发现,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要读出妈妈生气,金吉娅的沉默自责,兄弟姐妹的兴高采烈。从对比中产生疑问,这么一个心地善良的孩子,怎么会乱花钱,她的钱都花到哪儿去了?请学生带着疑问再次阅读课文,从第四自然段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可是妈妈,我们有那么多人,已经能收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也没有。”再抓住“却什么也没有”进一步理解小女孩和我们相比,她什么也没有。先说我们有的,然后用括号括起来,告诉大家这些小女孩都没有,把小女孩的可怜无助,与金吉娅的善良再次对比。
在文中出现了一些看上去简单,但是寓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如“善良”、“仁爱”,本身有很深的含义,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的是,“心地纯洁的”“同情、爱护和帮助人的思想感情”就可以了,不宜作更深的的'解释。而有的词语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深入体会,例如:学生可能知道“分享”的意思是“和别人一起享受”,但老师可以进一步问学生:“课文中人物都分享了什么呢?”引导学生理解是分享了礼物,还分享了快乐,金吉亚还和一个陌生女孩分享爱。
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本课的难点,体会句子的含义时,我提问:“妈妈为什么说金吉娅还送给了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呢?”学生对此问题回答的较到位,金吉娅用自己的行动给我们上了一课,让我们明白了人与人相处的基本道德准则。
【三年级语文上册《给予树》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给予树》语文教学反思11-14
给予树的教学反思11-30
给予树教学反思11-07
《给予树》教学反思01-01
《给予树》教学反思10-02
给予树教学反思10-06
给予树教学反思15篇11-24
给予树教学反思(15篇)11-30
《给予树》教学反思(15篇)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