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3-06-22 19:31:4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热】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热】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

  新课标语文教材中,古文特别是古诗词歌占有相当的比重。古诗词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借助工具书等可以理解相关的字词,但对诗词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从而给孩子们理解造成一定的障碍,这也成了小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

  本期听了我校江老师的一节古诗教学,对比江老师的课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古诗教学有了些新的思考。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重现古诗意境,帮助学生整体感知古诗。

  近年来,随着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多媒体在教学中应用开始普遍,在古诗词教学中合埋运用好多媒体,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更能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里有一句千古传诵的佳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如何理解这句诗的意境,不管多少语言,在这里都显得多余。江老师没用语言,只用了一段动画:开始是星星点点的嫩绿出现,逐渐布满大江两岸,接着或远或近,或墨绿,或深绿……充满生机的绿意呈现眼前。孩子们全部被这片美景深深吸引。这种动态的'绿,这种鲜活的绿,才是诗人真正要表达的,而江老师巧妙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轻易的突破此难点,让学生真正体会了此佳句的意境。

  类似此类方法,江老师在本节课还有应用,比如播放“故乡的云”,让学生体会常在外漂泊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二、加强诵读训练和指导,体会古诗情感。

  古诗文诵读,在香港,在世界其他地区,是作为华人教学的必不可少的重点。古诗词本就具有对仗工整,平仄押韵,琅琅上口的特点,最适合吟唱,同时,吟诵古诗词,既能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更能增加他们作为华夏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但在教学中如何突破,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

  要有感情的朗读(或诵读),理解和体会文章表达的意思是必须的,而理解和体会的深度直接影响到朗读(或诵读)的效果。江老师在指导朗读前,叫全体学生闭上眼睛,然后自己以一段深情的叙述,启发孩子们想象:诗人所处地方与家乡的位置和距离,诗人想到的家乡的美景,明月高挂夜空,诗人不知何时归家的愁怅……孩子们完全体会了诗人当时的情感。接下来的朗读训练就显得轻松而又高效了。

  当然,江老师的这节课还有许多成功之处值得我去学习、也有许多细节值得我去思考。限于时间,本文中只说出了我体会最深的两点,不断回顾别人和自己的教学,不断思考教学,才会真正理解教学。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2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在本学期的教师基本功大赛中,我特意选择了这篇课文进行教学,重点讲读“潮来时”的情形。上完课后,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这堂课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出以下一些教学思想:

  一、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了以人为本

  整堂课中,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伟壮观。如在读、议、品的环节里,我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学生喜欢哪句我便导哪句,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而改为学生学,老师导,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

  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在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民主意识也比较强,经常转换角色,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学习的效率也随之得到提高。如在学生读得有滋味时,老师也参与他们的朗读。

  在读的.片段里我让学生先当老师,自己当学生!学生读之后自己再读,把自己当作了学生参与到学生朗读中,学生再反过来评老师的朗读,从学生的评议中,我巧妙地指导了学生的朗读。这样教师转变角色,作为学生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这种改变一种形式进行朗读示范,使学生感到亲切,融洽了师生感情。加上我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愿读、乐读、爱读,极大地激发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在和谐的气氛和环节设计中学生很自然地又学到了朗读和理解课文的技巧——带上动作表演读能理解词语的意思。这种别出心裁的形式,得到的效果远远胜过常规的读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可称得上独具匠心,效果很好。

  二、整堂课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积累的训练和指导,注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实施并落实语文五好目标,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

  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抓住机会,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如齐读、男女赛读、表演读、配乐读等,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如让学生谈谈“你为什么喜欢这句?”,培养学生的语感,落实五好目标中的“朗读好”。

  在“句子比较”这一环节里,通过不同语气的朗读,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并且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积累课文中好的语言材料。熟读自然就能成诵,好的语句读熟了,有意识地让学生背背,强化一下记忆,并有针对性地设计一道填空文段让学生口头回答,同时也落实学生的“口才好”,更可以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3

  《观潮》是一篇写景的课文。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平静到奔腾咆哮再到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课文3、4自然段。

  教学难点是:

  1、理解重点词、句、段。

  2、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养成积累材料的习惯。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抓重点段,领悟钱塘大潮的“奇”。

  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天下奇观”这个词语,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感悟钱塘潮的“奇”,更近一层理解“天下奇观”。主要抓住课文的3、4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描写大潮的声音和形态的变化的词语,写出了潮的气势宏伟。如“隆隆响声”“白浪翻滚”“白色水墙”“风号浪吼”等,运用了比喻、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的景象。再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对观潮者神态、动作的描写,如“人山人海”“昂首东望”“人声鼎沸”“又沸腾起来”等词语,体会观潮的人数多、热情高涨,体会间接描写的表达方法,感受大潮的奇特。

  2、指导朗读,感受雄伟奇特的景象。

  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本情感的基础上,我着重采用了朗读的方法。首先指导学生们自由朗读,再谈感受,并鼓励他们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接着我进行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体验钱塘江大潮声音、气势的变化。重点抓住“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一句,为了突出钱塘江的壮观气势,应该读得稍快一些,强调指出“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颤动”等短语或词语。然后播放钱塘江大潮视频,使学生看到真实的情景,感受到大潮的雄伟壮观,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最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边读边想象画面,再读课文,感受大潮的奇特。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而且激发了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统领全文,学习表达方法。

  教学时,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潮来时”部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学生从大潮的声与形的变化中,就能知道作者是由远及近地观潮。再让学生找出由远及近这一观察顺序的词语:“远处”“过了一会儿”“向前移动”“再近些”“越来越近”。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结论。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课文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观潮的过程,学生一下子就找到“早晨”“中午一点左右”这些表示时间的字眼。本课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是一篇习作的好典范。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整堂课中,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伟壮观。如在读、议、品的环节里,我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学生喜欢哪句我便导哪句,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而改为学生学,老师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在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民主意识也比较强,经常转换角色,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学习的效率也随之得到提高。

  三、不足之处

  1、字词的学习、理解过于粗略。由于是新学期的第一课,学生还没有完全融入到课堂学习中,预习的不够充分,对于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懒得查阅工具书进行理解,对个别词语的运用、意思理解不到位,阻碍了对文本的理解。这个自学能力在四年级一定要培养好。为高年级的学习打好基础。

  2、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待提高。过了一个假期,学生有些懒散,读书不积极,拖长音,不整齐。以至于个体朗读也令人不满意。通过指导,有所改善。以后还要加强训练。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启发谈话:平时大家都去过哪些地方玩?把觉得最好玩的地方和同学介绍一些,并说说为什么觉得这个地方好玩。接着在初读感知后,让学生谈谈读完课文后的体会,结合自身的实际感受进行教学,进行引导第一段的学习。然后再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加深巩固。并进行相应拓展,最后让学生在课后找找资料,培养对家乡,对祖国美好景色的热爱之情。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4

  《天窗》这篇课文写得比较深刻,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我先让学生听了课文后完成填空题,再让学生质疑。学生非常自然地提出了为什么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为什么这小小的一方空白是神奇的?因此在课上我主要围绕着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

  一、通过品词品句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句子。我让学生围绕作者将他看到的,想到的写得好在哪里,找句子,品一品。在我的启发下,学生们悟出了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闪电的外形,云朵的变幻多端。作者的想象主要是在颜色、大小、形状等方面展开,十分合理。

  二、指导学生朗读。因为学生理解了句子,所以在朗读的时候也就有了感情。加上暴风雨的呼叫声,小虫的鸣叫声学生的朗读有起有伏,抑扬顿挫。多次,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积累到了不少优美的句子,给写作提供了素材。

  三、给学生说话的机会。整节课,我设计了4处说话训练,因为平时我在课上就注意这一方面的练习,特殊是一些文字优美的课文,如:《我爱三峡》、《繁星》、《桂林山水》等课文,我都让学生背诵积累,所以在今天这节课上,学生就非常巧妙地运用到了积累的句子。除了平时就能说会道的,我还特别让好同学帮助那些平时不太开口的学生,让每个人都有开口说话的机会。

  这节课的遗憾:

  1、感觉自己在教法上没有突破,教学手段不够有新意。

  2、说话练习时用了比较多的时间,造成后面的教学内容没有全部完成。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5

  《麻雀》出自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他以新颖的构思,精练、优美的语言文字,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文中通过对不同的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不仅刻画出小麻雀的弱小,猎狗的凶暴,“我”的同情怜爱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机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果敢形象——热情地歌颂了“亲子”“母爱”这“一种强大的力量”。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2.体会第4、5自然段中描写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引导学生“从读悟写、读写结合”。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第二单元关于“了解文章叙述的顺序”这个专题主要是了解写景文章是怎样按顺序描写变化的景物的。在此基础上学习叙述性文章常见的表达顺序——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

  在学习课文过程中,不仅要学生了解叙述的顺序,还让学生按照课后题第二题的要求:根据所给的段意实际划分一下每部分的内容。这样做,不是把“分段”作为目的,而是把它作为训练手段,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叙述的,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方式。通过“从读悟写,读写结合”的训练,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学生在回答“课文写了几个主要角色?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两个问题后,再来概括“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2.鼓励学生“抓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时,我引导学生“抓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从“画出描写小麻雀的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入手,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悟。学生从“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体会到了小麻雀的稚嫩幼小,从“呆呆地”“无可奈何”拍打着小翅膀,体会到了小麻雀的可怜无助。

  3.巧借学生的失误,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堂上,当一个学生说:“我认为小麻雀很调皮,因为它不在巢里好好待着”时,我并不急于表态,而是让其他同学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并说出理由。通过回答很自然地引出“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梧桐树”这一环境描写,从而为后面的它“从巢里掉下来的”推断提供依据,加深了课文内容的理解。

  4.领悟写法进行仿写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在学生熟读、有感情地郎读描写小麻雀的句子后,让学生回答“作者是哪几方面把小麻雀描写具体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从动作、神态、外形三方面把小麻雀描写具体的”,感悟写法,进行仿写练习,说说小狗向主人要吃的时的动作、神态、外形,进一步体会应用,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的成功之处是:整节课,教师适时的引导、恰当的点拨,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自主探究、感悟理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平等、讨论交流充分体现了课堂的民主和谐,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轻松。

  三、不足之处

  仿写一处,学生说得不够理想。如果我提供一些图片效果可能会好些。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通过初读课文,饱含情感,结合自己对老麻雀的认识,完成填空(任选一题):⑴()的老麻雀⑵老麻雀,()(答案:勇敢、令人尊敬;你真棒,我爱你……)接着精读(4—5自然段,体会情感:带着对老麻雀的敬佩之情,伴着音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4—5)段,并画出最使你感动的句子。然后通过对重点段落的教学,进一步学习、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最后课堂表演:《我来当小记者》,由学生扮演小记者、猎狗、老麻雀、小麻雀、作者;小作者即兴组织语言,采访猎狗、老麻雀、小麻雀、作者。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6

  本学期教学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课堂上尽量体现学生自己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课文的探讨和归纳。下面从二方面进行总结:

  一、学习生字方面。

  主要以学生回家预习为主,在课上先进行交流预习的内容,有读文并评价、生字的认读、课文主要内容。教师只是将重点的进行提醒,或测试。学生能够比较主动的学习,整体效果还是不错。

  二、阅读教学方面:

  1、写景文教学:

  在教学时主要是交给学生写景文的写作方法。归纳为四个点:一是作者的观察顺序;二是景物的特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来,如=景物的.形态、声音、颜色……;三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四是语言用词是否贴切,生动。

  在本单元的作文写作中,也从这几方面入手,但是学生的文章出现很多问题,需要改变的很多。在努力中。

  2、描写人物:

  抓住人物的特征去学习,重点从人物的语言、外貌、心理活动、行为等方面细致学习,挖掘人物的品质。

  3、语言、传说等教学:

  学生对其有一定的兴趣,在课前要求学生广泛收集与课文相关的文字资料及图片,形成对其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更易于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事物、增长见闻、品味语言、领悟写法、陶冶情操等方面整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联想画面,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

  学生在作文时也能适当的运用这几种表达方法,写的还不错。

  三、作文方面:

  学生在这学期的作文上有些进步,除了写好本册的几篇作文之外,还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积累,与随文小练笔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7

  四年级语文第一至四单元教学工作已顺利完成,其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并针对相关知识点进行了近一周的系统归纳复习。4月22日上午进行了测试。50位学生全部参加测试,成绩比较理想,及格率为100%,优秀率为96%。

  这次期中复习,有目的、有条理,对于学过的内容进行了全面复习。复习期间,学生比较重视,大多数学生会听讲,能及时地、认真地完成作业;背诵、默写、听写的质量有所提高,则成绩有明显提升。然而,个别学生仍缺乏认真的态度、自觉的习惯,作业拖拉,家长的监管也不到位、发挥作用底。则成绩不尽如意。

  现就学生完成试卷质量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一、评价测试题含盖的知识点。

  此评价测试共9个大题,包括的知识点有“多音字”“书写汉字”“词语” “关联词语”“古诗、谚语、名句”“课文理解”“短文阅读”“作文”等8个方面。第一题是,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读音;第二题是,看拼音,写汉字;第三题是,将成语补充完整;第四题是,选词填空;第五题是,连线搭配,再填空;第六题是,默写《独坐敬亭山》;第七题是,《将心比心》选段;第八题是,短文阅读《倔强的小红军》;第九题是,习作。分数权重分别是3分、12分、10分、4分、7分、4分、13分、17分、30分。

  二、学生答题主要情况分析。

  第一题,这一题主要是检查学生对第一至四单元多音字的掌握情况。由于阅读教学和识字教学中比较重视读音或多音字,复习时又进行了巩固,故学生整体掌握比较扎实。只有四个学生出现状况:两个学生把“饮(yǐn yìn)酒”的“yǐn”选为“yìn”;一个学生把“挣扎(zhā zhá)”的“zhá”选为“zhā”;一个学生把“折腾(zhē zhé)”的“zhē”选为“zhé”,其原因没有认真听讲或掌握不扎实所致。

  第二题,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至四单元“会认读、会书写”汉字的掌握情况。就做题来说,学生汉字书写正确率高,在书写汉字上大部分学生注意规范性、美观性。学生出现问题主要是:三个学生把“蜿蜒”的“蜒”写成“蜓”;两个学生把“凝视”的“凝”写错;两个学生把“避开”的“避”写成“劈”或“壁”;两个学生把“精湛”的“湛”写错;两个学生把“无瑕”的“瑕”写成“暇”。其主要原因:要么形近字、同音字区分不清,要么拼音拼读不准确,要么缺乏细心;要么掌握不扎实。另外,还有一个学生写错了十一个字,这是与平时的学习态度或作业欠及时有关。

  第三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至四单元学过成语的掌握情况。教学中重视成语的学习与积累,平时能达到正确抄写、准确听写,则丢分的情况不多,其中,“波(澜)起伏”出现状况较多:一是与“五彩斑斓”的“斓”混淆;二是与“连绵起伏”区别不清;三是虽学过“波澜壮阔”,但由于缺少积累,则不能灵活填出。另外,“(拔)地而起”的“拔”与“拨”区分不清,“甜言(蜜)语”的“蜜”与“密”区分不清。还有个别学生写错“骨(瘦)如柴”的“瘦”。再者,上题中错十一个生字的学生,这个题也填错十个。

  第四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此题基本没有丢分出现,只是个别学生在填写“即使……也……”时,写错“即”字,这是不认真填写或与“既”区分不清造成。

  第五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至四单元之“日积月累”中学过的谚语、名句、诗句的掌握情况。此题是以连线或填空的形式呈现的。丢分的学生很少:其中一个学生有漏掉的情况,这是不细心所致;还有一个学生没有填出名句的出处。总之,由于学习时,极为重视这一知识点的积累,能达到会读、能理解、能默写,因此掌握比较扎实!

  第六题,此题主要是检测学过的古诗词。此题默写《独坐敬亭山》。学生默写比较好,只是个别学生有写错字的现象,如:一个学生把“众鸟高飞尽”的“众”写成“重”;两个学生不会写“相看两不厌”的“厌”。主要是同音字区分不清或掌握不牢固造成。

  第七题,主要检测学生对学过的课文的理解的能力。此题选自第8课《将心比心》的第2、3自然段。第一小题是让填写文中“破折号”作用,其正确填写应为:解释说明。而有的学生填写错误的原因是不理解。第二小题:扎两次都没有成功,护士的头上布满了密密的汗珠,说明她的内心非常紧张,此时她可能在想些什么呢?此题回答基本没有多大问题。第三小题,主要是理解“温暖”和“幸福”含义。回答时只要围绕着“将心比心”和“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来回答就可以了。而有的学生回答时扣题不够准确,主要是理解不准确。第四小题是让学生写出与文中最后一段话的意思有关的孔子和孟子的名言。由于《诵读论语》课中已经学过孔子有关名言,而孟子的名言在语文园地中也学过,故出现状况的只是少数学生。

  第八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此题中的短文题目为《倔强的小红军》。第一小题是:这是发生在红军长征时的故事,请推算一下,距今天大约有年。由于学生不是很清楚红军长征的`时间,故老师给予了提示:告知红军长征是1935年10月开始,所以学生很容易推算出大约80年。然仍有个别学生推算错误。第二小题是:第二段中的“一步一步”删去后,句子也通顺,作者为什么不删去呢?正确回答为:因为“一步一步”更能表现陈赓疲惫不堪,同时说明当时的条件、环境极其艰苦,所以作者没有删掉。大多学生都能回答出第一要点,第二要点只有少数学生能回答,这还是对原文理解不透彻。第三小题是:读小红军的外貌描写,你知道了哪些内容?比较准确的回答为:我知道了小红军长时间在荒芜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身体非常虚弱、疲惫。此题主要问题是回答不准确。第四小题是:陈赓对小红军的关心表现在哪些方面?此题主要从四个方面回答:①让小红军骑他的马;②让小红军和他一块走;③把他的青稞面送给小红军;④返回原路找小红军。此题主要问题是回答不全面。第五小题是:小红军的“倔强”表现在哪些方面?他为什么要“倔强”?比较准确的回答是:小红军的“倔强”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小红军不肯骑陈赓的马;②小红军不肯和陈赓一块走;③小红军不肯接受陈赓送的青稞。因为小红军宁愿自己忍饥挨饿,也不拖累别人,所以小红军很“倔强”。第六小题是回答读了故事的启发,这一问题主要应围绕着“一心为别人着想”,只是有的学生这一要点没有抓住。

  第九题,主要考查学生写作文,同时也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这次习作的要求为:选一件在你和家人之间或同学、邻居等人之间以诚相待,互相为对方着想的事情,运用阅读中领悟的写作方法把事情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题目自拟。大多数学生能仔细审题,依据习作要求选择材料,并能运用学过的表达方法对具体的事例进行描写。能够按照要求较好地完成习作的学生主要有沙乾易、李思萱、东野梦哲、苏延开、陈盈杉、朱文萱、席千惠、董闻博、林子音、贾赠玉、孙睿雅、高雨馨等12位学生;完成习作还可以的有韩嘉欣、王嘉一、李文蓓、王瀚聪、李一民、高羽桐、颜丙豪、李天笑、孔宇冰、颜晓羽、赵桐吉、胡俊豪、孔一鸣等13位学生。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有的学生审题不清,则选择事件不符合习作要求,如有的写成“助人”,有的写成“友谊”等,有的缺乏鲜明的主体,有的字数达不到要求,等等。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8

  《颐和园》是一篇游记,课文不但文字优美,而且条理清楚,特别是本课的写作方法很值得孩子们学习,也是我要达到的一个教学目标。

  这篇课文的教学,先由我来讲描写长廊的那部分内容,我先请同学们轻声读,用简单的一两个词来概括它的特点,然后再次默读,把描写长和美的句子勾划出来,并作批注,把自己的理解、感受写下来。最后指导感情朗读,并体会作者的写法。在这一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会了自己找句子,体会句子并概括出特点来。所以在接下来学生自主学习“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等内容时,学生很快的找到了它们的特点,并能体会出句子的含义。

  这篇课文还有一个教学目的就是要渗透作者的写作方法,感到遗憾的是这个目标完成的不够好。一个是因为时间的原因,主要还是我在写作方法的引导上还不够。我想学生并没有真正的懂得作者这样写的好处,作者写每个景点的`方法。这是我以后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通过这节课使我懂得教案只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预设,在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不可预料的情况,教师必须根据这些情况进行调整自己的教学,这叫课堂的生成性。好的教师不仅仅是将教案设计得很漂亮,他还会注意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效果。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9

  今天我讲课的这部分是语文园地的第三课时,包括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三个部分。其中,我的发现旨在引导学生能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且在发现规律的同时积累词语;日积月累旨在让学生在填空练习中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初步感受“的”“地”“得”的初步用法,并读读背背12个词语,在运用中感悟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进行词语积累。而拓展延伸则是通过阅读图画,“看图说成语”,培养并提高学生观察、阅读、理解能力。

  今天的`这节课是我执教的第三堂正式的课,经过这段时间的磨合,我在上课时已经能与学生们配合默契了,而且也较好地完成了课堂任务。在讲到我的发现的时候,让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发现,同学们反应得很快,而且都能回答到点上,这充分说明了学生在课后做到了认真预习,令我很欣慰。读读背背的十二个成语,在说到让同学解释成语意思的时候,几乎每位同学都举了手,一个个小手举得高高的,我的心里乐开了花,原本计划只是想找几位同学解释某几个成语的含义,但由于同学们积极性太高,我不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所以让他们把每个成语都解释了含义。讲解完后,在短时间内,比一比谁记的成语多,郭佳玥、周明媚两位同学在半分钟的背诵后将成语全部都背下来了,还有好多同学也想背诵,但由于时间的原因没有让每位同学都能起来回答,但我心里很清楚的知道学生们基本上都背下来了,真是一群聪明可爱的孩子!

  在这堂课上,由于同学们想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所以在某个同学发言时其他许多学生在下面叽叽喳喳,没有做到认真倾听,所以我着重强调了认真倾听这种重要的品质,之后同学们都表现得很好。另外,这个单元的日积月累经过我的扩展,使同学们增加了许多能发言的机会,这堂课几乎每位同学都发言了,还有许多同学还发言好多次了,有好几位同学这节课举手非常积极,现在脑海里对举手同学争先恐后的积极地神情历历在目,现在就按照座位顺序说一下这堂课表现非常优秀的同学的名字,有刘XX、祁XX、陈XX、周XX、孔XX、孔XX、孔XX、常XX、郭XX、张XX、王XX、张XX、沈XX、孙XX······ 其中张XX、孔XX、王XX进步很大,还有几位平时不太爱发言的同学都举了几次手,像朱XX、孔XX、颜XX,真替他们高兴!希望他们可以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努力!

  不知不觉,我已经度过了在附小实习的倒数第二个周了,六个周的实习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艰辛,反而充实、有趣。每每想到再过一周就不能像现在这般每日见到这群可爱的孩子们,就恨不得在最后实习的日子里,一直陪伴在他们身旁,无时不刻不听到她们嬉笑动听的声音,可以无忧无虑地和他们一起玩幼稚的游戏······

  教师的热情在课堂上可以感染学生,学生欢快的心情反过来可以感染老师。这堂课完成得很不错,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希望我可以在今后一周的最后实习阶段继续努力!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0

  这篇课文与前几篇课文不同的地方是作者不是冰心,而是山曼,主要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冰心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有过着怎样的童年生活,体会童年的大舞台对冰心一生的重要影响,并由此文收到教育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人和事,既注意观察,又用心思考。

  针对于教学重点,我教学本课时主要是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所谓的`“大舞台”就是指他玩的地方:山上、海边、炮台、营房等,而正是这些经历让冰心有了以后书写的素材,为她能成为作家提供了不可剥夺的经历。经过引导,我班的学生基本能够理解,为了能让他们更好的理解这些内容,我还在教学完第一课时后,进行了拓展:你的舞台有哪些,你准备如何利用你生活的舞台?我觉得这样的拓展才是让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真正目的,而学生们也愿意将自己的舞台给他带来的快乐与大家一起分享。

  通过教学本课,给了我深深地启示,那就是多利用学生身边的事情来教学,会使他们的学习更有兴趣。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1

  激情四射的去上课,一直在心中告诉自己,自己的地位必须摆正,做好导读,千万不要插手太多,让孩子自己去体会美德意境,一个不留神,还是讲多了,过了。

  在第一节的时候,用了比较多的时间把秋天和夏天做比较,主抓红日,空气等意象。谈得有些过了,让学生反而在诵读体会中表现得少了。

  在讲到把夏天的脚印轻轻的涂掉时,学生提出了疑问。我不回答,反问:“为什么用涂这个字?究竟是怎么涂得?”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搁置,接着看后面的内容。三四五小节学生采取自读自学的方式,找出比喻的地方,如何去比喻,为什么去比喻,说得还蛮像回事。其实这里面有些很有趣的东西我没有提出来,后来在读云姐姐的`贴还有其他老师的贴时,发现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当时却没有及时的发现并提出,太遗憾了。

  最后两个小节,比较的简单,学生和我讨论了一下珍藏黄叶,秋天向我们微笑。我忽然想起了古文中秋的意象,但对于孩子来说难,就说得比较的少,但是还是情不自禁的谈到了悲秋主题,并和这一课做了比较,告诉孩子们要有乐观向上精神。要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

  云姐姐的导入值得我们学习,她在上班的路上,由玄武湖边的一片黄叶引出诗文,真是漂亮。

  本诗的学习我们进行的课时较多,我重点完成了一项:当堂指导背诵。为孩子们减轻了课下的负担。看了学生的部分习作,我想他们的生活实在是太单调了,压力也太大了,所以,我们要从根本上为他们减轻压力,不要让课业成为他们的负担。因此,在背诵这方面,我要努力把功夫下到课上。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2

  《观潮》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平静到奔腾咆哮再到有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下面我就谈谈上课的体会。

  一、抓重点段,领悟钱塘大潮的“奇”。

  在教学中,紧紧扣住“天下奇观”这个词语做文章,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领悟钱塘潮的“奇”,以致更近一层理解“天下奇观”。主要抓住课文的3、4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描写大潮的声音和形态的变化的词语,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如“隆隆响声”、“白浪翻滚”、“白色水墙”、“风号浪吼”等,运用了比喻、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的景象。

  二、指导朗读,感受雄伟奇特的景象。

  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本情感的基础上,我着重采用了朗读的方法。首先指导学生们自由朗读,再谈感受,并鼓励他们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接着我来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体验钱塘江大潮声音、气势的变化。重点抓住“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一句,为了突出钱江潮的壮观气势,应该读得稍快,强调出“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颤动”等词语。”

  三、统领全文,学习表达方法。

  教学时,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依“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潮来时”部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学生从大潮的声与形的变化中,就能知道作者是由远及近地观潮。再让学生找出由远及近这一观察顺序的词语:“远处”,“过了一会儿”、“水天相接”、“向前移动”、“再近些”、“越来越近”。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结论。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整篇课文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观潮的过程。

  四、改进不足,完善课堂教学。

  一堂课下来,感觉有几个地方把握不好:

  1、字词的学习、理解过于粗略。由于是新学期的第一课,学生还没有完全融入到课堂学习中,预习的不够充分,对于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懒得查阅工具书进行理解,对个别词的运用、意思理解不到位,阻碍了对文本的理解。这个自学能力在四年级一定要培养好。为高年级的学习打好基础。

  2、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待于提高。过了一个假期,学生有些懒散,读书不积极,拖长音,不整齐。以至于个体朗读也令人不满意。通过指导,有所改善。以后还要加强训练。

  3、评价的方式单一。在学生发言时,老师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没有更好的起到鼓励的作用,以此激发学习兴趣。以后还要多学习一些有效的评价方式,调动课堂教学氛围。

  新学期的第一堂课,有满意,也有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改进不足,尽力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有所收获。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3

  这篇课文笔优美、感情诚挚,课文表面看似简单,实则含蓄蕴藉,里面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和哲理。因为写作时间久远,所以对于现代的孩子们来说,其中的深刻含义,理起来解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并且增设情景来锻炼孩子们的感悟能力,进而体会作者寄寓《天窗》一文的特殊情感。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借助特色语言激发孩子展开丰富的想象,针对其中的重难点,运用演化迁移、探究发掘、合作交流、揣摩想象、模仿朗读等方法,将孩子带入文本的情景中,使他们受到心灵的熏陶。

  对于这堂课的教学,我有如下几点反思:

  1、教学效果(思效)。

  这篇散文,离孩子们的生活久远,他们可能体会不到文中孩子的感受。因此,我一开始先让孩子们看大屏幕上的画面。这便拉近了孩子们与文本的距离,使他们产生了学习兴趣。我让学生提出自己搞不清楚的问题,对其中一些简单的问题我让其他孩子为我们讲解,我进行适当点拨。而有一些较难的问题,又是课文的重点,我让孩子们组成合作联盟,共同学习研究。如:“小小的天窗为什么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在解决这个问题中我要求孩子不仅要说出是什么,还要说出为什么。同学们开始时畏畏缩缩的,可自从语文课代表先发言,并得到老师的加分后,同学们的热情高涨:有的找出关键性语句进行分析;有的找到关键性字词进行分析,还有的.边说边打手势,还有的竟然跑上讲台表演起来……孩子们在小联盟、大联盟中相互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2、教学收获(思得)。

  这篇文章内蕴含蓄丰富,老师不应该苛求孩子们千篇一律地得出某一条真理性的收获,而应该带领孩子们钻进文本中,去寻觅,去思索,去探究,去交流,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一定会有所得,这种所得会指导他们理解更多的文本。所以,问题的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得出答案的过程。我很荣幸参与他们这个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我看到自己作为老师的不足:有的时候,我想不到的孩子们想到了,孩子们的想法启发了我的教学。这可能就是“教学相长”吧!我教孩子们如何学,孩子也教会了我如何去教,在这样的教学中,我感到快乐、有趣。

  3、不足之处(思失)。

  我们讨论的几个问题,还是有个别孩子不理解,主要是因为他们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孩子们对于那个年代的居住环境和条件缺乏想象,心里无法产生共鸣。另外,课上的说话练习时用了比较多的时间,造成后面的教学内容没有全部完成。

  4、改进措施(思改)。

  强调孩子们的课前预习,并且严抓预习作业,针对预习开展评比活动,调动孩子们预习课文的积极性。对于课堂时间安排也要合理,不能前松后紧,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尽量将发言权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4

  《长城》是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觉到,长城对现在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情感上,空间上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所以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我把着力点放在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情感距离上。

  课堂中我采用了回文教学的设计,引导学生理解“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句话。那么,这句话就成了我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句。接下来,引导学生从远看长城、近看长城、建造长城的伟大人民三个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这个句子。

  从远看长城引导学生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先请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说说长城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在读文后,体会到长城很长,我们讨论了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之间需要经过的省份,感受长城之长,然后我又给学生补充资料说,曾经有人徒步走长城,用了两年的多的时间,这样把“一万三千多里”转化成学生可感知的形象,学生走出文本,又走进文本,一个来回,对长城的长有了具体的感知。

  到了近看长城一部分,我设计从长城条石的大,长城的宽,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的雄伟壮观去感受长城气魄雄伟,我让学生读懂课文,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正好书上有一幅小的长城近景图,于是我采取默读的方法,要求学生边默读课文,边对照小图,在图上把长城各个部位的名称和位置标出来,这样一来,学生在读课文时,图文对照,边读边看,让学生理解文本有了一个依托,在这个依托上又加深了学生对长城的理解。读懂了课文,对长城的高大坚固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但自己讲的.太多,学生比较被动。如果能再放手,让学生多读有感受的语句,相信学生可讲之处会更多,所谈感受体会也会更充实、深切。

  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这一点与学生在情感上的距离是非常大的,如何让学生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我先让学生读这一自然段,说说你体会最深的句子,然后抓住“抬”“陡峭”“无数”“两三千斤”等词语,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会,特别是“两三千斤”,我让他们先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那一块石头相当于我们多少个小朋友重,有了这样的对比,学生对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在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的情况下,肩抬手扛着这巨大的条石在陡峭的山岭上劳动是多么艰难的事,从而体会劳动人民的伟大。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

  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已整整地四年了,看着学生们由小到大,一步一步地成长,内心感慨万分。尤其四年级的语文教学,使我感受很大,我曾经历过失败的痛苦,也尝试过成功的喜悦。四年级语文教学的经验归纳起来有这么几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产生热爱,热爱创造奇迹。学习也是如此,乐趣对学习活动起着驾驭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游戏法,多媒体创设情境法,编排课本剧等。总之,只有充满"乐趣"的知识,学生才乐于接受、理解、记忆和运用,知识传递伴随着浓烈的趣味,才能达于学生的心灵深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教学充满乐趣,让教育对象在欢乐中游弋,用乐趣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学生自学,教师点拨

  每一篇课文我首先让学生自学,自学的过程,分角色读课文,划出问题:包括不认识的字词多音字,同义词反义词可让学生在自学中享受自由,无包袱,无心理负担,自由自在的翻阅着字典,查阅着资料。让同学交流自己的成果,取长补短。教师的作用是:点拨、鼓励、表彰,看谁发现的问题多,看谁解决的问题多。在交流中相互帮助,相互学习。采取了这些方法后,好玩的学生不玩了,班内自发的形成了一个“比、学、赶、帮、超”的风气。在学习中鼓励优秀,激发差生,采取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形式帮助差生,看哪个学习小组的失误少,差生就减少了。这样把全班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人心齐,泰山移。一年来我班的差生数量越来越少,学习热情也越来越高,不懈的努力最终换来丰厚的回报。

  四、重视朗读感悟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为了使这些精彩之处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在朗读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五、多给学生阅读的时间,阅读的材料

  一年来,我鼓励学生自读一些报刊和一些书籍,定期检查他们的阅读成果。利用讲故事的形式,把他们学习的知识,以讲故事向全班同学汇报,看谁讲的故事多,看谁讲的故事好。这样一来,学生阅读的能力就提高起来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养成随读随记的`好习惯,让学生写读书笔记,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每周一次总结,展示各自的成果。鼓励落后表扬先进,建立起以班长为中心的学生组织,并维持这个活动的持久性和长期性。

  六、各科教师相互协作

  合作共处,相互协调,是各科教师共同搞好班级工作的重要保证。在平日的教学中,做到不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不占用学生的音,体,美等课,真正使课改成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体系。学生的素质看教育,教育的素质看老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始终以这个观念严格要求自己,继续在教学中探索新课改的奥秘,为教育事业负起自己的责任,传授自己的智慧而努力。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学反思10-15

语文四年级教学反思07-07

语文园地教学反思04-06

语文教学反思03-13

语文《穷人》教学反思02-12

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3-11

语文《老王》教学反思05-24

《语文园地》的教学反思07-02

《语文园地》教学反思06-29

语文:桥教学反思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