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精品(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
《密铺》一课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了密铺的含义,了解了可以密铺的图形形状,认识图形密铺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欣赏密铺图案的构成后,通过做一做,先让学生自己将一张白纸对折3次,在对折后的折纸上任意画一个平等四边形,并把这个平等四边形剪下来。这样就得到了8个形状相同、大小也相同的平行四边形。然后再让学生通过拼一拼,发现平行四边形可以密铺平面。接下来讨论让学生三角形和梯形能否密铺平面,小组讨论交流后很容易达成共识,即任意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或者梯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而平行四边形是可以密铺的,所以三角形和梯形也可以密铺平面。
在学生直观上认识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四边形都可以密铺平面以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出可以密铺平面的图形的特点,即同一个顶点的各个拼接图形的角的和为360度。学生在归纳这一点时稍有困难,表明分析与概括的能力还应该进一步加强。
在明确了密铺的条件后,学生便会自主地设计密铺的图案,并能以此为依据进行一些平面图形能否密铺平面的'判定,比如说绝大多数学生可以根据正五边形、正八边形和圆的特征,先断定这几种图形不能密铺平面,对一些理解上有困难的学生,则可以从动手操作中得出结论。
在拓展性的学习中,多数学生还以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平日的观察为原形,设计出了以一种或者几种图形组成的密铺图案,显示出一定的审美观念。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
新课程的改革,使得小学的知识要体现与初中更加的接轨,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解简易方程”中进行了一次新的改革。要求方程的解法要根据天平的原理来进行解答,也就是说要通过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这一方法虽然说让方程的解法找到了本质的东西,但是也让我感到了许多困惑
1、从教材的编排上,整体难度下降,有意避开了,形如:45—X=23等类型的题目。把用等式解决的方法单一化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较熟练地利用等式的方法来解方程,但用这样的方法来解方程之后,书本不再出现X前面是减号或除号的方程题了,学生在列方程解实际应用时,我们并不能刻意地强调学生不会列出X在后面的方程,我们更头痛于学生的实际解答能力。在实际的方程应用中,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很显然这存在着目前的局限性了。对于好的学生来说,我们会让他们尝试接受——解答X在后面这类方程的解答方法,就是等号二边同时加上X,再左右换位置,再二边减一个数,真有点麻烦了。而且有的学生还很难掌握这样方法。
2、内容看似少实际教得多。难度下降后,看起来教师要教的内容变得少了,可以实际上反而是多了。教师要给他们补充X前面是除号或减号的方程的解法。要教他们列方程时怎么避免X前面是除号或减号的方程的出现等等。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3
《认识众数》这节课,我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围绕“用平均数能否代表员工工资一般水平”展开讨论,引起学生对“平均工资”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发现用“平均数”来代表工资一般水平不合适,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轻松的学习。学生在提出问题、观察和处理数据、做出决策的过程中,认识另一种统计量——众数。
课中我把众数放在与学生有关的年龄、视力、身高等情境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这一教学设计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学生能以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在自然而然中解决了众数的找法,众数与平均数区别等等问题。
课后我能及时总结并能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众数知识对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作出决策和判断。
但这节课也有严重的不足,一是没能让学生清楚的明白既然众数和平均数一样都是一种统计量,那什么时候用众数作代表,什么时候用平均数作代表。二是在不断改题的过程中出现了科学性的错误,那就是既然第一组学生定下来了,他们的年龄是不能随便改的。要改也只能改由年龄抽象出来的那组数据。也可以调换这组学生。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4
《一个数除以小数》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又是难点,它在计算教学中处于关键地位。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要随着除数的变化而变化”。
本节课的教学自认为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1、教学时我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将一个数除以小数转化成小数除以整数)进行学习,注重“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2、课堂上注意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比如,列出算式7.65÷0.85后,问学生“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能不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呢?把你的思考过程写在练习本上。”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时间,通过思考出现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件制作符合教学的需要,尤其是竖式的展示过程,把过程呈现的很清楚,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算理。
经过课后反思与老师们的交流,我发现本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具体如下:
1、复习环节应该加入“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本以为学生刚刚学习过“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另外考虑到时间问题,复习环节就没有加入此部分内容,出现了在新授环节学生计算不够熟练。为了本节课的学习,建议在复习环节加入两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没有彻底讲清楚“除数为什么要转化成整数”。本节课,我也比较注重“除数为什么转化成整数”,但还出现了部分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以致于在练习环节学生先把被除数转化成整数,再把除数转化成整数,理解错误。
3、在处理“12.6÷0.28”时,环节处理不是很合理。本节课在处理“12.6÷0.28”时,我是直接把竖式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做,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我高估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学生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才解决了这个问题。建议,此环节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
4、时间把握不够好。本节课,在讲解算理的时候用的时间比较多,占去了本节的的大部分时间,在处理练习环节用的时间比较短,最后也没有进行课堂总结,匆匆的结束了本节课。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认识到了自身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逐步改进。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5
通过小数乘法的教学,学生明白了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即:先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得出积,再看两个因数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位数不够,要在积前用0补足后再点小数点。
我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我提醒同学们,数学讲究严密性,处理后的积不能与原来的原始积混为一谈。做1.25×0.08时,我们先用125×8=1000,然后看因数当中一共有4位小数,于是就从积的右面起数出4位点上小数点!而不是先去零后,再数位数!要注意的.是我们在点上积的小数点时就已经确定了一点:积是四位数!虽然为了书写简便,在不影响积的大小的情况下,我们根据小数的性质将小数部分末尾的0省略掉。但省略不等于没有。我们在判断小数乘法的积是几位小数时,要根据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对原始的积进行判断,所以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一定是四位小数。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6
《包装的学问》是北师大版数学第十册综合实践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也有了合并、分割正方体、长方体的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反思整个课堂,我努力创设情境,积极组织引导,取得了优良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本节课,我创设了“帮助淘气包装送给舅妈、舅舅、外婆、外公的礼物”的情境贯穿课的始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入手,提出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二、层层递进,提升探究深度
本课从包装1个长方体引入复习旧知,揭示课题;到包装2个、3个、4个相同的长方体探究新知,从而逐渐完整最节约包装纸的包装方案(不仅要考虑重叠最大的面,还要考虑重叠最多的面才能减少最多的面积,从而减少包装面积,节约包装纸)。各环节之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学生的学习不止停留在浅层次,而是不断迎接着新的挑战。他们被数学自身的魅力所吸引,参与其中,乐在其中,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提高。
三、自主参与,开放探究空间
“自由是创新的源泉。”只有具备了充裕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有基本保障。为了保证探究的实效,而不是走过场;为了不把学生当“操作工”,而是真真正正的“探究者”。我充分开放课堂,让学生去猜想,并自己想办法验证猜想,主动去获取、发现、巩固、深化知识。特别是在最后一个环节——包装4个芦笋茶盒子时,我更是大胆地把课堂的空间让给学生,让持不同包装方案的同学展开一场小小的辩论会,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取长补短,不断形成共知,课堂达到了另一高潮。老师在此时只在关键处加以点拨或指导,起到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学生也在这一过程中巩固认知,发展思维,体验成功,培养了乐趣。
当然,本节课我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如:激励性评价单一等,有待今后继续改进。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7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主绘制统计图,与同伴交流发现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意识。教师除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外,还可以根据本地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
1、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了较多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经历了把两个单式统
计表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的过程。因此,本单元例题的编排思想是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讨论和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进而从更高更宽的角度对统计图和统计量有新的认识,进一步地建立统计观念。
2、提供丰富的.联系实际的素材,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功能。
本单元内容的选择注意联系实际,一方面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设计了学生课外小组人数、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喜欢的玩具、学生体重等素材;另一方面,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对社会问题也会越来越好奇和关心,因此素材的选择加强了联系社会的生活实际,如设计了城乡人口、人均寿命、降水量等题材,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关心人口、健康和环保等社会问题。例题和习题的编排力求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从中更深入地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知识是为现实生活服务的。
3、加强例题和习题的开放性,培养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例题和习题的设计信息量大、丰富而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使学生不局限于回答教材中提出的几个问题,而是发挥观察力和想象力,注意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发现更多的信息,进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8
教学重难点是掌握较复杂方程的解法,会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教学目的是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小节内容是在前面初步学会列方程解比较容易的应用题的基础上,教学解答稍复杂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例1若用算术方法解,需逆思考,思维难度大,学生容易出现先除后减的错误,用方程解,思路比较顺,体现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
一、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入手,降低问题的难度。
解答例1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找题里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为了帮助学生找准题量的等量关系。我从学生喜欢的足球入手,引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良好情感,又为学习新知识做了很多的铺垫。
二、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选择解题最佳方案。
让学生当小老师,从问题中找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弄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展示讲解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这样既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然后,我大胆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学过的方法来解答例1,最后老师让学生把各种不同的解法板演在黑板上,让学生分析哪种解法合理,再从中选择最佳解题方案。这样既突出了最佳解题思路,又强化了列方程解题的优越性和解题的关键,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三、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教会知识更重要。
应用题的教学,关键是理清思路,教给方法,启迪思维,提高解题能力。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敢于大胆放手,让学生观察图画,了解画面信息,白色皮多少块,黑色皮多少块,白色皮比黑色皮少多少等信息,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再在练习本上画线段图,然后指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所以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一句话,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教会知识更重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
解稍复杂的方程这部分内容烦琐乏味,我在教学中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学好方程的内因。如:在教学“2X—20=4”这个复杂的方程,在引入时,我采用出示实物﹙足球﹚,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让生观察足球的特点,学生兴趣高昂,是他们很快进入到新课学习的状态中来。能大胆放手学生探究新知。在本节课的难点处,即找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的等量关系时,采用画线段图的数形结合,自主探索及合作交流等方法,想不到学生一下子列出了4种数量关系式:
﹙1﹚黑色皮块数×2—4=白色皮块数
﹙2﹚黑色皮块数×2=白色皮块数+4
﹙3﹚黑色皮块数×2—白色皮块数=4
﹙4)黑色皮块数=﹙白色皮块数+4﹚÷2
本节课也不足之处:在做练习时,出现以少减多的现象,解方程时,个别同学左右两边不是同时进行的同一运算。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9
一、问题展示
在分数除法这一单元中,主要展示的是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这三种类型的计算方法,其中,在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接受得比较快,学习效果也很好,但是在教学整数除以分数后,通过学生的练习反馈,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错比较多,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1、在除号与除数的同步变化中,学生忘记将除号变成乘号。
2、在除数变成其倒数的时候,学生误将被除数也变成了倒数。
3、计算时约分的没有及时约分,导致答案不准确。
二、原因分析
为什么会形成这些错误现象,通过对比分析,可能有一下原因:
1、教学方法上:例题讲解分量不够;教学语速较快;学困生板演机会不够多;讲得多、板书方面写得少。
2、学生学法上:受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影响,形成了思维定势,以为每次都是分数要变成倒数,整数不变,从而导致同步变化出现错误;其次,学生听课过程中不善于抓重点,在分数除法中,被除数是不能变的,同步变化指的是除号和除数的.变化;最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也直接影响了本科的教学效果。
三、解决办法
1、增加学生板演的机会。
2、课堂上,对于关键性的词语,要求学生齐读,用以加深印象。
3、辅差工作要求学生以同位为单位,进行个别辅导。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0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使我认识到,只有教学中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的经验来构建新知识,那么,教学过程将会变的更精彩而富有活力。
1、提供操作空间让学生在“做中学”。在课的导入环节中,我首先通过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不同形状长方形的操作,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直观感知因数。在此基础上再依据算式具体说明因数的含义,利用已有的乘法知识,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学生在学会了找因数的方法后,又让学生参与“勇于尝试”、“比本领:看谁找得快”、“画一画,找一找“等活动,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思想。
2、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这节课中,我紧密的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丰富了学生学习的资源。比如:“学生排队”、“学生植树”,在这些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并自主解决问题,使数学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重复再现,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具体的情境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交流汇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3、拓展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应用实践的机会。在尝试与练习的过程中,我设计了“勇于尝试”、“比本领”、“画一画”、“找一找”等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与平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此外,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了学生的差异,尊重了学生的差异,还注意到了对学生的激励性的评价,实现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不足之处:再找一个数的全部因数时,学生不想列算式导致因数找不全,所以我强调必须在草稿纸上先列出一个数的所有算式,再找因数,这样学生就不会出错了。
在以后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学生,学习容不得半点偷懒。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1
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感受自己最成功的一课时是截取积的近似值,之所以有良好感觉,主要是新理念,活课堂,多创新,多思维的作用,在此具体就不展开,因为更多的是存在的不足,需要反思过去,成就未来。
每次上课总感到课堂时间不够用,教学内容总是完不成,比其他老师要慢半拍;平时作业有学生总也会出现拖拉现象;作业正确率不高;计算性错误屡错屡犯;对于简便计算中乘法分配率的运用总有学生不明白,总会有人出现把加号改写成乘号;对于单位的换算这一单元知识涉及较少,学生遇到时出现错误百出的情况。
1、把一部分口算练习放在课堂加上对答案,占用了一定的时间,但对于此涉及本人觉得还是有其必要性,这样的`竞赛性口算练习可增强学生口算能力;
2、知识性内容讲的过多;(多些体验,少些灌输。)
3、课堂教学形式不够灵活;(应使用多种形式。)
4、作业一开始没有全部抓住,有松懈;(正在改善中。)
5、对于作业质量没有严抓,使学生感到作业对错无所谓,错了改一下也很快。(正在实行新的措施,改善作业质量,拒收不合格产品。)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2
本学期,我担任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一、认真钻研业务,准确传授知识
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我反复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深钻教材,力求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和《课程标准》精神,准确掌握教学目的,联系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二、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发展数感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因此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建构知识。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
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三、关注学生的思维,给学生较大的学习空间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关键问题是要给学生多大的探究空间?我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作为根本出发点,设计具有较大探究问题空间的教学方案,在教学中经常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如“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等,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尽力做到不包办代替,硬性规定,而是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而且,还改变了“问→答”这种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方式,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索,在交流中发现。在此过程中,教师只起到了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同时,也使课堂教学做到了不仅关注实现知识技能领域目标,更加关注实现发展性领域目标。
四、学以致用,重视知识的反馈和应用
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因此,数学教学不能视而不见,不管实际应用,这样恐怕就太不合时宜了。学生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然,在这期的教学工作中,我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对某些知识点深度的把握还有欠缺,对知识的拓展还缺乏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掌握,对个别学生的思想上研究不够,没有真正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较好的发展等等,这些是需要我进一步进行反思和总结的地方,也是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的地方!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3
在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我所讲的话并不多,都是一些引导性的语言,学生能说出的,教师决不讲解,学生能解决的,教师决不插手。
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不断交流与合作、不断相互帮助和支持中,感受合作交流的快乐与成功,在教学过程中,在有争议性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时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合作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在教学中,我作了一次集体性的评价:“哪个小组表现最好的.?”在全课总结时安排了一次个性的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表现最好啊?你自己的表现呢?”只有进行正确、适度的评价,关注学生共性的同时,更关注学生个性,才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进。
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可把教学内容表现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通过动态图象演示,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演示出来,而且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因此,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安排了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通过演示,加深对梯形面积公式的理解。
通过了这节课的教学,学生理解了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但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较欠缺。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4
4月22日上午,是我校五年级的家长开放日,我上了一节《分数与除法》的公开课。课后有幸得到了我的导师——广西师大熊宜勤教授的点评,由于当时时间比较紧,我们要赶到拱极小学去听黄智云老师的课,匆忙之中熊教授给我提出了两点宝贵意见:
1、在重难点的突破上花的时间还不够。
2、练习的设计量过多,没有很好的为本节课服务。听了她的建议以后,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是啊,都十几年的教龄了,怎么还会犯这样的错误呢?备课时,我只考虑到家长们要来听课,脑子里想得更多的是怎样才能把课上活?煞费苦心的创设了一个猪八戒分饼的情境,虽然这样能把整节课的教学内容串联在一起,整体感比较强,学生也很喜欢,但是却没有把例2中的重难点抓住。我的本意原是想把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具体操作,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得出3除以4的商,以明确每人分得的不满1块,可用分数来表示,让学生明白一块饼的就等于3块饼的。可是在教学时,由于没有及时引导学生突出单位“1”,再加上没有使用展台操作,学生的理解就是没有那么到位。接着,我在教学例2后,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几个算式,总结归纳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也只用了1分多钟的时间,很多学生印象还不够深刻就进入了练习环节,以至于后面的练习出现了卡壳现象。
回想自己的这一节课,真的是有太多不足的地方。带着熊教授给我提出的问题,第二天,我聆听了苏文俊老师上的这节课。课一开始,她就复习了上节课中我们学习的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等内容,接着创设了分饼情境
(1)把6块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
(2)把1块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
(3)把1块饼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6÷21÷21÷3从数据上看,看得出都是苏老师精心设计的。从商是整数到商可以用小数也可以用分数表示,到除不尽需要用分数表示的思路,充分地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复习了把一个数平均分,用除法计算的同时,突出了知识间的联系。另外,对于例题2的教学她也把握得非常好,操作非常到位。2种分法:3块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块?3÷4=?(块)学生经历了猜想和验证。这个估算对于学生用分数表示结果的思考有很重要的帮助。在这节课中,苏老师真正地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她凭借教材内容,不断设疑问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新知的探索过程,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学生们独立思考、相互讨论、推理交流、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正因为学生前面有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到后面总结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也水到蕖成。
对于例题后面进行的`对应训练,苏老师能结合本节课的重难点,设计有层次的练习。学生在理解并掌握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后,通过这组习题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建构了知识的框架,实现了数学思想的逐步深入。
回想熊教授的话,再对比苏老师的课堂,让我真正体会到了要想上好一节课,备课时必需要考虑到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各个知识形成的方法,展示学习新知识的思维过程之中,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
对于课堂练习的设计,不能太多,因为练习量多的弊端会让学生厌烦,我们要注意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练习不仅仅是巩固所学知识,还要继续为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它的巩固新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的双重作用。
能得到专家的指导,特别是零距离的指导,感受非常深刻,收获也特别多。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多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在教育教学这条路上,越走越宽,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伴随着新的课程的实施与推进,过去那种过分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一些教学方法正被淘汰,随之而来数学课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在《分数基本性质》的教学中,今年和过去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使我明白了以下两个问题:
一、怎样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基础出发进行教学。在教学的伊始,教师是逻辑地显露与教学有关的旧知,朝着既定的方向牵引?还是充分相信学生,放开空间,让学生调度各自已有经验走向新知学习?
第一次教学中,我一开始就复习了商不变性质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为新知的学习作了明确的暗示,定死了学习起点。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可以很容易沿着教师铺设好的现成道路,毫不费力地从商不变性质中并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推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第二次教学我却未作任何铺垫,上课伊始便创设了一个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路上分饼的情境,从中引出问题,促使学生思考,为后续的自主学习打开了一道思维的闸门。由于我没有“先入为主”的牵引,学生的学习起点就定格在各自已有经验基础之上,他们才能按自己的经验去建构知识,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就必然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给学生多大的探索空间
第一次教学中,由于我指向明确,学生只是依令而行,很快就发现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表面上看也是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得到的,但实质上整个发现过程是在我的布控和指令下完成的,我尽力为学生除去学习道路上的绊脚石,向着既定的目标走去,这无异于“替蝶破茧”,免去了挫折,封杀了学生的灵性。诚然,这样的教学快捷、高效、省时,教学一帆风顺,但留给学生的自主空间又有多大?学生的思路如出一辙,不敢越雷池一步,哪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二次教学中,本人没有苦心突显玄机,牵引学生就范。而是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活动:写出一组大小相等的分数,并想办法证明;这样的处理,创造了适合学生的教育,给了学生极大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在自己的空间里推敲、试误、生疑、验证,从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已是水到渠成。在整个过程中,我始终激励着学生的智力探究,努力把“冰冷而美丽的数学恢复为火热的思考”,学生是鲜活的个体,他们与生俱来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潜能在学习上展现出创造的活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连续不断地生成了新的发现、新的经验、新的感受,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了发展。
三、存在不足
班里有一小部学习有倦怠、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由于本人的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的及时让他们被缺补漏,导致养成了它们做作业的非留不做侥幸心理。在实施“自主合作探究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时,还无法兼顾全体学生,一部分后进生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因此,教学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多阅读有关数学方面的书籍,探讨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争取家长的支持,力争取得较好成绩。
四、努力方向
(一)常抓课堂管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水中望月,可望不可及。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高课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为此,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坐、听、说、讲、练提出具体要求。课堂上,提倡动静相宜,动时,积极热烈,敢于动手操作、乐于参与实践活动,畅所欲言。静时,暝思苦想,勤于思考。另外,课堂教学中注意营造民主的氛围,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随生理、心理的发展,个体差异大,大部分学生都渴求别人的理解与尊重。作为教师,我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蹲下来跟学生说话,倾听学生的心声,教学生之所需,抛砖引玉,为在知识海洋里前行的学生指明方向。
(二)关爱差生,真正做到以情动人。
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我在学生面前不敢有丝毫2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由于我能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因此促进了中差生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其次,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要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力争把工作搞得更好。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反思01-15
教学数学教学反思02-12
数学教学反思(精选)07-06
数学教学反思05-08
《数学》教学反思11-06
数学教学的反思01-01
数学的教学反思02-26
数学教学反思06-12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01-13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精选]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