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2-05-27 16:13:1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1

  除法有两种意义,因此本课我分了两个课时进行教学,将两种意义分开教学。孩子们都比较喜欢动手操作,对自己动手操作得到的结论印象也更深刻些,所以为孩子们准备了小棒作为学具,第一课时是除法的第一种意义,等分除法。孩子们在学习平均分的时候,已经了解了平均分的多种方法,让孩子们分组将12平均分成4份,孩子们在组内操作都很活跃,选择了自己比较喜欢的方式,达到平均分成4份的目的,紧接着就引入除法算式,将12平均分成4份可以写成除法算式12÷4,这种除法的.意义孩子们掌握的很好,也知道了把一个总数平均分成几份可以用除法来做。

  但是引入第二课时除法第二种意义的教学时,难题出现了,孩子们对于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5盘的结论能轻易得出,但是却不甚理解这种包含除法的意义,可能受了第一意义根深蒂固的影响,在我要求说出包含除法的意义时,不少学生仍是用了第一种除法意义。因此我结合例题对例题所给的数学信息及得到的结论各个数字的意义都又做了详细的解释,并找很多孩子对数字代表的意义,20是竹笋的总数,4是每一份的个数即每份数,我们所求出来的就是可以分成的5份,并就把20每4个分一份,可以分成5份的意义让孩子们反复理解记忆,大部分的孩子有了思想的转变,能够分析出题目所给的信息每几个为一份求份数的可以用除法计算。

  我们学习除法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我发现运用实例更能让孩子们加深理解,所以在实例中分析,融入知识的学习,并还给孩子空间,让孩子们自己说,是很好的方式,就部分孩子对这两种除法意义的了解还是不够清晰的问题,仍需要在生活实践中给孩子们不断渗透。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2

  在引入部分,我先让学生凭生活经验用眼睛观察来比较两个物体的轻与重,然后再过渡到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中的2个盒子哪个重哪个轻,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去猜想、实践、体验、论证。学生想到了很多方法,如生活中使用的工具,天平称等等。这样的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注意力马上集中在如何用自己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轻与重。当没有这些工具时马上想到了用手来掂一掂,在这一部分中学生大胆地猜测、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学习兴趣提高了、主动地进行思维。在“掂一掂”的设计中,我选择了四样物品:苹果、梨、水、气球。在教材中有苹果和气球两样物品,我结合教材又增加了两样,这样在比较时,学生就有6种不同的`选择,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小组活动更丰富,还可以让学生有较多的语言训练。在猜测中有的学生会认为大盒子重,可见学生常常会有“大的就是重的”这样的误解,“气球”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说“气球中间是空的,所以它轻”从而体验到物体的轻重不但与它的大小有关,还和它的材质有关。

  在 “拎一拎”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层层推进:两堆物品又如何比较轻与重,当物体的数量比较多的情况下,(如一堆梨和一堆苹果的总重量谁重谁轻)是不是也可以用 “掂一掂”的方法来比较得出结论呢?这里我借助了课件向学生直观演示,当比较两堆物体的轻与重时,用拎的方法较为合适。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人人参与,通过与同桌伙伴合作拎一拎同桌的书包来体验“拎”的感觉。

  当两个物体重量比较接近无法用手感觉时(掂不出)该如何来判断,在实践中又对学生提出了新的问题:当2个物体的重量差不多时,还可以用手边的工具——橡皮筋来“吊一吊”,但前提条件是橡皮筋的长度是一样的。在这个环节中我反复让学生指出该看哪一段的长度,有的孩子会误解,以为谁最低谁就最重。在这里我又结合课件形象的显示出橡皮筋拉长的长度。

  在五样物体比较轻重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掂、吊、拎的方法,并进行了充分的体验,例如,在掂一掂中,学生自己选择两个物品掂一掂、说一说。在个别学生尝试了 “拎”后,让所有的学生拎一拎自己的书包和同桌的书包,比一比轻重。在这些体验活动之后,要比较五样物体的轻重怎么办呢?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选择、判断,有目测、有用生活经验估测、有两个两个掂,最后选择了用橡皮筋吊的方法,这是对所学本领判断后的灵活运用。每组人人参与,学生有选择地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最后把比较结果记录在纸上,这里即提升了学生的研究判断能力,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活动的组织也更有序了。应该说这个活动让学生的思维更深入了,对如何运用方法来比轻重也比较清晰了。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3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这一内容,课本设置了三个例题。学生对这三个例题所呈现的各个量的关系并不陌生。因为在上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出现需要两步才能解决的问题,这个学期重点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化、小括号的正确使用以及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我执教的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例1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两步计算的问题,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激趣导入,让学生进入课堂

  本部分内容是本学期的开篇内容,但是解决问题又是学生最困难的问题,因此,有一个好的开端是十分重要的。我用书本上的情境,以谈话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愿意发现知识。

  二、还原课堂,让学生做主人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为已经有了上学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己来解决并不是十分困难。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充当小老师,将自己的思路呈现在课堂上。

  三、回归实践,让练习伴随

  练习是一节课的重中之重,或许有人会说,新知才是主题,但是没有了巩固的新知,只是一粒沙子,微不足道,所以适当的练习十分重要,在练习的设计上我并没有以量取胜,而是用简单的三道题来完成这一环节,但是难度确实层层递进。

  固然,一节课有好的一面也会有不足的地方,在本节课的处理上我过于放手课堂,让学生发散思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段,自己并不能够有一个规范的书写方式。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4

  针对本节课,我作如下几反省:

  1、本课首先让学生充分感受单式统计表的不方便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然后分小组讨论复式统计表该是怎么样的、引导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完善统计表,带领学生一起经历认识、填写复式统计表的过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另一方面凸现统计数据源于实际生活,整个课堂具有现代的生活气息,数学问题生活化,学生能轻松地获取知识。

  2、在学生了解了复式统计表的基本形式后,出示了几份与例题不一样形式的复式统计表,让学生感受统计表的形式不是固定的,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最后充分让学生感受复式统计表在各行各业中的`作用。整节课目标明确,层次清晰,学生学有所得,学习效果好。

  3、细节方面有待加强,对表格里的数据是表示什么意思,要让学生充分思考,教学复式统计表时,要先让学生思考合并后的统计表要统计哪些内容,是什么样子的,在初步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让学生学会看表,特别是学会看懂表头的内容。最后如果能通过渗透人文性的知识,让学生在课后搞一个小小的实践调查活动,来巩固和深化知识,不断增强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那教学实效会更好。另外,对后进生还要多加关注。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5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这是第五单元第五个信息窗。本节课是在学生对万以内的数有了全面的认识,会读、会写,能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情况下进一步学习如何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和与差。整节课我没有局限于让孩子知道如何算数,而是让学生们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完整的过程,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关注了个人探究与小组合作的成果,既注重了算法多样化,又提出了算法优化的思考。力求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上有不同的收获.

  1、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2、注重呈现形式的贴近生活。帮王大爷选购了一台冰箱(20xx元)和电视机(1000元)。接着,我让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有个孩子提出了:“冰箱的价钱是电视机的几倍?”我笑着说:“恩,这个问题的`计算方法我们现在还没有学,等到我们学了再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现在就请小朋友提出几个我们学过的问题。”接着,孩子们提出了“购买冰箱和电视机一共要花多少钱?”和:“冰箱比电视贵多少钱?”

  3、在探究算法时,我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经历了动手操作的过程,充分展示和交流多种算法。在比较观察中感受和理解“进位”和“退位”的含义。对于算法最优化的选择,我没有急于评价哪种方法的优与劣,而是通过练习,让学生在计算中体验到最优的算法。

  4、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探索的过程形成自已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已的想法。例如,我在教学"50+80到底等于多少"这个问题时,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方法,这样不仅使他们明白遇到问题应该怎样去思考,而且通过自己总结出来的方法比较容易记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巩固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由易到难,针对性强。在巩固练习时,还设计了拓展题,让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做到课结束趣尤存。

  6.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并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当然,整堂课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1、由于本节课是学习如何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所以应该多让学生进行一些手上的练习,我在这方面做的不好,只注意了学生口头的表述,而亲自动手练习的机会太少。

  2、对课上安排的拓展题没有引导学生一起进行深入的探究。

  3、在教学过程中,在解决难点问题时,还应该加大放手力度,让学生讨论充分,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

  总结整堂课,我认为以后上课,不但要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同时要备好学生,注重将数学与学生联系起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去经历、体验、感悟,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给学生提供人人参与的机会,使每位同学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6

  成功之处:

  一、领会编者意图,体现解决问题过程的完整性。

  对于解决问题,义务教材太强调技巧,而课标实验教材太强调情境创设,都没有把落脚点放在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上。这次修订的教材,体现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让学生通过体验,了解到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

  在教学“桔子能装几袋”问题时,先让学生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28个橘子还需要老师给你们什么信息?其二再让学生估计大约能装满几袋?其三引导学生思考:该怎样解答呢?当学生经历多种方法解答后,优化这些方法,体会到箭头减法的好处;最后再次反思:这样解答对吗?希望通过一次次的精心设问,把学生一步一步引领到问题解决过程中。

  二、把握教材的前后联系,找准解决问题的'生长点。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使得新旧知识与经验相互作用,由此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因此,我们要把握教材的前后联系,找准解决问题的生长点。

  当学生完整经历解决问题过程后,对比书本第77和78页的两个例题,我们进一步梳理:回想一下,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你是按哪几步完成的?学生在总结概括中,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体现了解决问题过程的完整性。并且学生也会体会到虽然有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所不同,但解决策略其实均是相通的,都可以用画图、列式、表格等形式解决。试想如果每一节解决问题教学,我们都能这样把这几个环节扎扎实实地走“实”,那么学生就会主动地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就能有效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

  虽然整节课我力求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实践应用,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不足之处:

  1、学生阅读关注不够,想当然一年级学生不会看数学书,应当有效引导孩子,从书中找方法,尝试自学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练习中反应出学生不喜欢用箭头减法这种方法,课上对于这个难点突破不够,如果课中再多引导、比较中让学生体会这个方法的好处。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08-19

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08-26

四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06-12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09-04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0-15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反思01-11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06-19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15篇03-25

一年级数学下教学反思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