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说课稿7篇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老师们: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第3课《纸品乐陶陶》。
一、教材分析:
《纸品乐陶陶》一课,是利用各种纸质材料,采用纸团、纸绳、纸条,并根据其性能运用合适的工艺手段进行构思、设计和制作,从而进行艺术造型的有趣活动。从课题到内容趣味性都比较强,富有新意。通过引导学生“接触美——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展示美——延伸美”,来完成手工制作。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审美能力,也能为他们今后的手工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课将学习任务分为两个活动。我所授的内容为活动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搓纸制画,对纸品手工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基础,也对手工制作也具有浓厚的兴趣。但四年级学生正处在儿童学习绘画的“过渡期”,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日渐丰富,观察能力逐步提高,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但除了课堂上掌握的基本知识技法外,其它表现技能却难以跟上,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应当积极引导,培养他们的观察习惯,培养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充分感受创作的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纸绳、纸团粘贴画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制作出一幅装饰画。
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单个物体组拼成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及浅显的艺术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及综合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细致耐心的学习习惯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用不同的方法搓纸绳,团纸团,并创作出简单的装饰画。
教学难点:搓纸绳的方法及画面构图的设计。
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依据新课标,结合教材的编排意图与学情状况,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欣赏法、实际操作法、观察比较法和引导探究法等等,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他们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
2.学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分析讨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行为来解决问题。
五、教学设计:
为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结合教材与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美的触摸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设计了一个在购物时遇到疑惑,寻求学生帮助的情境。同时展示教师示范作品,每一小组派一名同学上来摸一摸、说一说,让他们经历看、摸、想、说的过程,对作品的质地——“纸”,有个初步的认识,并对手工制作的“美”有切身的体验,从而激发兴趣,自然顺利导入新课:纸品乐陶陶。也为整节课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二)媒体介入,作品欣赏——美的欣赏
导入新课之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兴趣,激发热情,运用多媒体,精选一组图片,配以悠扬音乐,学生仔细观察,欣赏美的同时,感受到纸工制作美的魅力,更受到了没的熏陶,为进一步的学习与创作提供了“原动力”。
(三)观察思考,合作探究——美的发现
欣赏了美的作品后,我引导学生:这么多美丽的作品,你们想不想也创作一件呀?
由此进入制作材料的准备与制作方法的探究步骤。
在前面感性认识与欣赏的基础上,引导小组内讨论:制作材料是什么;纸团和纸绳要怎么样制作?然后请同学们动手尝试搓纸绳、团纸团。并小组讨论解决: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怎样解决?例如:纸团的大小怎样才能基本一致?搓的纸绳怎样才能不易松散?
教师巡回指导并点拨:要使纸团的大小搓绳之前,将纸条裁成一样宽,用力均匀一些。要使搓的纸绳不易松散:用手沾点水搓,向一个方向搓。整根绳搓完,再局部搓……
接下来借助多媒体,通过播放音乐,及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准备好要用的素材。这一环节对基本素材的准备,是创作成功的最关键点,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既紧张又活泼,且让学生体验了操作过程的乐趣。
接下来我继续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探究,设计了这样一个的问题:制作这样的一件作品是不是只要会揉纸团、搓纸绳就可以呢?这仅仅是一些材料而已,要形成作品啊,还得发挥集体智慧,一步步进行。到底需要一个怎样的'制作过程,分几步完成呢?小组讨论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提醒学生构图要简洁,涂胶要涂均匀,粘贴要牢固。这一环节让学生边看边听边想,通过学生的动脑以及学生的思考交流,掌握创作方法。
(四)小组合作,自主创作——美的创造
在以上各环节完成后,学生创作热情高涨,创作欲望进一步提升,这时候就是让他们自主创作的时候了。在创作过程中,要求他们分工合作,有的学生可能构思能力较强,就可以让其自由发挥;有的学生可能动手能力强,就可以安排其具体操作。教师适当的进行指导,并充分运用激励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创作。让他们在体会创作快乐的同时,进一步理解纸品的制作方法。
(五)作品展示,共享成功——美的展示
各组完成作品后,将学生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让创作者介绍自己的作品:设计中的闪光点,制作中的不足处等等。然后让学生相互的欣赏,产生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提高审美能力,共享成功喜悦。
(六)拓展延伸,回归生活——美的延伸
美术教育,不仅仅在课堂。特别是本节课内容,学生创作热情高涨,创作欲望强烈,因利势导的延伸至课后,既可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又可让学生运用手工制作的作品去装饰自己的生活空间。拓展作业为:课后,自制作品,装扮自己的家。
至此,整堂课任务圆满完成。
六、教学评价:
在这堂美术教学课的设计中,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活泼有趣的教学手段,创设出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提供给他们许多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整节课上我始终坚持把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对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展示来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双向反馈来落实。
总之,本节课我贯穿新课改的理念,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经历“接触美——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展示美——延伸美”的学习过程,让他们掌握手工的基本技法,体会制作的快乐。
说课稿 篇2
评委老师, 上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以下我将从教材、 学生、 目标、 重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谈谈对这节课的设计。
第一部分: 说教材
《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本课是八 (上) 思品第了课第一框题的内容。 通过前面的内容的学习, 学生已经学会了与父母相处, 能正确地接受家长的教盲, 理解老师的辛勤劳动, 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 有 了一定的自主意识。 但是, 在社会生活中, 如何与他人才目处, 选择什么样的行为, 如何判断自身的行为的结果? 这是本王果所要决的问题。 第?课有三个框题, 三个框题是按照 “知、 情、 意、 行”
思想品质的形成失见律安排的, 《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主要阐迷人们都会做出一定的行为, 每个行为又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 让学生体验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这是本课的立论起点, 为第二、 三框内容的学习起到一个思想认识和铺垫的作用, 本课在这一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本框在本击果中同样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 学习本课内容, 有助于学生明确知道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懂得任何行为都会带来一定的后果, 增强学生对自 己行为的判断能力, 学会做一个对自 己负责的人。
第二部分: 说学生
现在的初中学生由于缺少必要的生活磨练, 更多的是家长的百般呵护和溺爱, 不懂事理, 社会阅历少, 知识储各不多, 经验不足, 对事情的`预见性和判断能力还羊艮缺乏, 这是其一; 第二, 由于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盲阶段, 对 自身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缺乏i人识, 对 自 身行为缺少自控力; 第三, 因为初中生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缺少认识, 不理解个人行为与他人、 社会的关系。 这些都给本课的学习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第三部分: 说学习目标
依据i新呈标准、 教材结构和八年级学生的特点、 我制定如下学习 目标:
1、 情感态度予介儡直观目标: 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 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 能够以正确的是非善恶标准实践和指导自 己的行为; 树立关爱他人、关心社会的意识、
2、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 初步认识和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 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初步学会运用辨证思维方法、 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3、 知识目标: 知道行为、 后果是多样而复杂的; 理解行为与后采的关系、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的主渠道、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首位是为了体现学科特点、
第四部分: 重点难点
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 我把教学重点放在
1、 重点: 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因为, “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是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和 “三四而后行” 的知识基础、 只 认识到了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才能够以正确的是非善恶标淮实践和指导自 己的行为; 树立关爱他人、 关心社会的意识、
2、 难点: 任何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 因为, 现在的学生犬多是独生予女、 他们在家庭、 学校的许多行为都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 不能主动承彗旦责任、只有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 结合学生的实际、 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体验, 才能使学生认识到对 自 己的行为负责的重要性、
第五部分、 说教学方法
一、 说教法=
1、 创设情境法
通过具体生活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同时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 让学生去体验生活、 感悟生活、 使学生在体验中实现自我教育: 自我提高、
2、 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 以学生为主体、 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思维能力、 活动组织能力、
3、 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 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适用, 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也发挥了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
二、 说学法
以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广泛参与为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采取自主探究交流沟通合作的方法实现三维目标的内化、 具体来说,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体验感悟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讨论交流法、
第六部分: 说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设置一个案例: 《司机不慎 3龄童轮下丧身》, 通过一个问题: 是儡十么原因造成了这起车稿? 引发学生的思考: 司机的疏忽、 孩子的监护人没有尽到监护责任等、 接着用 萨特的一则名言 “人从他被投进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要对 自 己的一切行为负责” 进行过渡: 从中我们会发现行为与后果是有密切关系的、〔 目的: 通过案例, 创设情境, 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为后面的学习活动顺利展创造条件〕
2、 学习新课
探完一:
首先、 故事感悟: 学生对海因茨的故事阅读、 感悟、 讨论、 交流、 并得出 “有行为就一定有结果” 的结论;
其次, 但没有行为就不会有结果, 也就不会犯错了,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由这个问题过渡到对行为的分类, 作为和不作为的含义和实质的学习;
最后, 走进生活: 举出三个生活汇总 “不作为” 的例于:
(日 的: 设置海因茨故事的 “对话” , 主要是让学生谈体会, 通过体验明辨是非, 认识观点: “走迸生活” 是为了理解不作为行为的含义, 以及不作为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 引导学生注重对 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观察与分析, 理薰任何行为到会产生一定的后果〕
探究二:
首先, 后果的种类. 学生阅读文本, 归纳、 交流、 明确;
其次, 自主合作探究。 分析下列行为会带来哪些后果或某一后果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 (书本探究题L
最后, 明确: 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后果, 后果都是由一定的行为引起的
(目的: 引导学生理解生活中行为与后果的关系,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县考虑后果后选择行为〕
探究三:
安排三个小活动
生活在线:
情境: 一人闯红灯到底后果会多 大? 早7 点4G: 南京大中桥路口。 路口 东西向红灯闪烁时, 一位行人打头, 七八名手于人 “殿后” , 三两成群闯 红灯过马路。违章者振振有词池表示: 不就闯了个红灯吗, 车沅间有空臆 利用空佘贵源, 没什么危险。 可事实上, 一个人闯红灯就会带动一群人效仿, 车辆慌忙避让, 本来就超饱和的路口, 经过这一耽春阁, 车辆排起长龙, 一条线上百余辆车停滞难行。
问题: 行为与后果的关系如何?
(日 的: 明确关系: 关系@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 @不同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后果。 固某种后果一定是由某些行为引起的)
情感升华:
个人的行为是这样, 对一个集体、 国家也是如此, 请列举一个集体 〔班级、学校)、 国家采取的积极的行为, 并谈谈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后果。
(目的: 通过如沙尘暴天气、 洪涝灾害、 西部犬开发、 南水北调等事例, 引导学生感受国家、 集体积极行为带来的积极影响, 激发学生关注社会、 热爱祖国的情感〕
自我反省
最近三天自 己都做了哪些事情, 哪些是该做的, 哪些是不该做的, 为什么?
(日 的: 知行合一薰 以知导行, 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 因此我们要要提高辨别是非能九 养成先思而后行的习惯。 从小事儡故起, 避免因冲动、 任性带来不良后果)
3、 课堂小结
人的行为带来一定后果因此, 元论是个人还是集体、 国家在做出某一个决定时, 一定要考虑后果, 要选择正义的事, 选择对国家、 人民有利的事, 选择对 自己有利而又不会损害他人的事u
4、 课堂练习
试分析下列行为会产生的后果
(1) 进入网吧网游戏 (2〕 抢低年级同学的钱
(日 的: 这两个问题在当前的初中生中是个突出的问题, 问题的设置有助于学生自我反省, 自我教育〕
第七部分: 说板书
我采用提纲式板书, 线索清晰, 重点突出, 便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对自己认知结构的梳理。
一、 人们都会做出一定的行为
二、 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
三、 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我的说课完毕, 谢谢评委老师!
说课稿 篇3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巧用word的邮件合并功能》,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效果的预测等五方面来进行本次说课。
一、 说教材
(一) 教材简介
邮件合并功能是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邮件合并是OFFICE的一个综合应用;可以进行批量打印信函、信封、、成绩单、录取通知书;它可以通过word的【工具】里的【信函与邮件】下的【合并邮件】来完成,提高工作效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这节课的内容充分的体现了“从生活走向信息技术,从信息技术走向生活”,“学以致用”的新的教学理念。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word20xx文档的邮件合并的用途,掌握word20xx文档中邮件合并的基本功能。
2. 过程与方法
了解word20xx文档的`邮件合并的实现过程,掌握邮件合并中的主文档、数据源等组件的概念。
集体参与,共同亲历信息技术过程。
3. 情感与价值观
学生使用网络资源来辅助学习,培养自学习惯及小组协作能力;
学会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
(三) 教学的重难点
理解和使用“邮件合并”功能
二、 说学情
在这堂课之前,学生们已经上过本册课本的第二节内容《无处不在的模板》,在这个第二节内容中,同学们已经学习过怎么样制作明信片模板。因此,在这堂课中可以直接利用上节课创建的明信片模板进行课程的导入,而且在这个单元的前两节课中学生们对word这个工具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从学生们的知识水平出发,这堂课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讲,知识理解上应该问题不大。符合学生们的认识特性,引入课题更加自然。
另外这节课的实用性非常强,可以引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有利于课程的学习,在教学环节设计上可以适当增加学生们的自主探究,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创新意识。
三、 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1.新课导入法
新课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便于联络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时也可以激发教师自身的教学激情。
2.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现阶段最常使用的教学法之一,信息技术教学以应用为主,开放性任务驱动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协作精神,从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3.示范教学法
教师直接进行演示操作,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这是一种重要而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关注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有利于教师主导,学习过程可控性好,学习效率高。这种教学法能够很直观的让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操作中学到操作方法,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二)学法
自主探究、小组协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探究学习法
科学探研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我在这里通过现实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比如提出问题、猜想、设计方案、动手制作、得出结论等都是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2.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为完成共同任务,从而形成一种协作互助的学习方式。本节课讨论与评价作品时,需要群策群力,因此很有必要形成合作小组进行协作学习,同时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
四、 说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3分钟)
创设情境:圣诞节给朋友们送贺卡、举办晚会发放邀请函为例,引出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的情况:需要处理的文件主要内容基本相同,只是具体数据有变化。例如学生的录取通知书、成绩单、获奖证书等等,引出课题。
(二) 提出课题,出示板书(1分钟)
板书:巧用word的邮件合并功能
(三) 明确问题(1分钟)
如何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重复劳动。如何才能快速的制作出200多张晚会邀请函?
(四) 学生自主学习(10分钟)
通过网上搜索,先自学“word20xx邮件合并”相关知识,理解什么是“邮件合并”,它有哪些功能?然后尝试利用网上资源,去完成任务一:晚会邀请函
(五) 教师总结、讲授(15分钟)
总结学生的活动,然后讲授“邮件合并”的相关知识以及应该如何操作。
(六) 学生拓展任务二(10分钟)
处理成绩单。此为拓展任务,要先正确完成任务一再做,同时此任务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交流操作经验。
(七) 课堂小结(5分钟)
“邮件合并”是word的一项高级功能,学好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邮件合并还有更丰富的功能,比如信封的制作、奖状的打印等等。而且邮件合并除了可以使用由excel工作簿创建的数据源之外,可以利用的数据非常多,像word、access数据库等文件内容都可以作为邮件合并的数据源。
(八) 说教学效果的预测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与协作学习能力,通过学习和实际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本节课采用了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协作、教师讲授等方法,条理清晰,层次清楚。从独立思考到小组协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培养了学生信息素养。
说课稿 篇4
[说教材]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以及这一举世闻名的大瀑布是怎样被葬送的原因,说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已是人类生存所面临的大事。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重难点、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说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瀑布的壮观景象和遭受破坏后的样子。
3、了解大自然的美妙绝伦,唤起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心。
教学重难点:理解大瀑布悲剧的原因及葬礼的重大意义。
[说教学]
在本课时教学中,应紧紧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什么要为一个瀑布主持葬礼?"来进行教学。运用自读--自悟--交流--自得的教学方法,通过自读来质疑、梳疑;通过自悟、小组讨论来解疑;最后通过师生共同的活动,深入地理解,学生达到自得,同时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一、初读质疑、梳疑
1、读课题,说说你有什么疑问?师生交流有关塞特凯达斯的资料。
2、学生通过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作者的思路,再次提出自己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梳疑,确定最后有三大问题需要解决。
(1)巴西总统为什么要亲自主持瀑布的葬礼?
(2)大瀑布是怎样消失的?
(3)举行瀑布葬礼的意义所在?
师生共同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其目的性强,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会主动参与,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环保意识。
二、自悟、小组合作学习解疑
让学生主要围绕"巴西总统为什么要亲自主持大瀑布的葬礼"这一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可采取"读-画-议-说"的方式进行讨论,每个同学交流前,最好将自己的发言概括成几点来说。
三、全班交流,深入理解
1、巴西总统之所以要亲自主持大瀑布的葬礼,是为这个大瀑布的逐渐消失而深感惋惜和遗憾,因为它一直是巴西人民的.骄傲。
师引导对比朗读第4自然的自然段和第8自然段,体会大瀑布昔日的雄奇壮观;对比朗读第5自然段和第8自然段,体会昔日的旅游胜景。同时展示大瀑布雄奇壮观与逐渐枯竭的图片资料。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落差,使其同作者同惋惜。
2、大瀑布是怎样消失的?培养学生概括的能力,得出瀑布消失的原因有三:上游建起了水电站、水资源浪费严重、破坏森林、乱砍滥伐,水土流失。
四、交流体会,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突出了对学生的环保教育。
在本节课将结束时,让学生谈谈自己学习后的感受,发散思维,把学习的气氛推向高潮。
教师可引语"面对即将消失的瀑布,人们为他举行了浓重的葬礼,这葬礼难道仅仅只是向人们宣布大瀑布逐渐枯竭吗?它的意义所在?让我们来读读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里巴西总统菲格雷特所发出的倡导。""如果你当时在场,有什么感受,动笔写在书下面。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写一写菲格雷特总统所读的悼词。""现场设计一条有关环保的广告语。""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共建美好家园!"……把对学生的环保教育推向高潮。
[说效果]
通过质疑、梳疑,以疑为线索学习课文,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渗透了表述体会的方法,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重点突出,使学生学有所获。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矛与盾》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卖矛与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矛和盾,他的话互相抵触,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夸其谈。本课是整个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既是一则文言文,又是一则寓言。文言文同学们已是第二次接触,因而在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具有的学习能力 ,既能独立思考,又能与同学一道研究探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为进入中学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及对学生现状的了解,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指导学生利用注释大致读通课文,了解故事,明白其中的寓意,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熟读并背诵课文。
3、学会5个生字,理解一些文言词语,能说出重点句子的意思,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读、讨论。
教学难点: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让学生课前做好一些预习。课上按照:读通—读懂—读好—读透的“四读法”进行展示交流,以读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美、意境美、韵味美,在读中理解文意,在读中明白寓言所揭示的道理。
学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议、说、演相结合。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同学们学过的现代寓言的特点,自然引出古代寓言的特点——寥寥数语,便能表情达意,再引出《古代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矛与盾》。课题一板书,让学生结合平时的积累与预习,谈对矛与盾的了解。
〈二〉结合预习谈对作者的`了解。
〈三〉回顾以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学生会答出“读通、读懂、读好”这一系列学习步骤,而这篇课文既是文言文、又是寓言,蕴含着一定的道理,故而要加入一个环节“读透”。师在这要巧妙点出,并告知学生,本节课的学法就是:读通—读懂—读好—读透。
〈四〉按四个环节进行学习,展示交流。
1、读通
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读,接着指名读,再读,一直到读到正确、流利为止。因是文言文,所以读的次数要较于平常的白话文要多,然后再让学生谈整体感知,即主要讲什么?
2、读懂、读好
在此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结合注释预习,一字一句深入地读,读明白每一句话的意思,不懂的地方相互讨论,试着完成 。
说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河北人,不知您是否去过我们河北白洋淀?白洋淀自古以来就以风景秀丽闻名于世,素有“华北明珠”“北国江南”之美誉。一年四季,景随时移。春季芦苇丛生,满湖青翠;夏季荷花初绽,风光旖旎;秋季芦花纷飞,鱼鸭满淀;冬季湖面冰封,莹润如玉。白洋淀除了有着迷人的自然风光外,更有着灿烂的革命文化。她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广袤的华北大地上。我为河北有白洋淀而感到骄傲,更想让我们的孩子通过文章了解它,享受它。所以我今天说课的内容就是冀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3课《华北明珠白洋淀》。
《华北明珠白洋淀》这篇课文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风光秀丽的北方水乡白洋淀,文章字字如诗,句句如画,以夏秋两季为例,描绘出了白洋淀的美丽风光。课文写夏季时,侧重写景。作者抓住了一望无际的芦苇,挨挨挤挤的荷叶、摇摇摆摆的荷花、在湖中徜徉的渔舟、翻飞的鱼网等景物的特点,为我们描绘出了白洋淀独特的水乡景色,同时也暗示着白洋淀的物产非常丰富。写秋天时,重点描绘了白洋淀的妇女编织苇席的劳动情景,她们席地而坐,说笑着,编织着。一根根苇篾在她们手下飞起来,一张张苇席从她们手中编出来。强调白洋淀景美人更美。白洋淀的美更表现在自然与人类活动构成的一幅融融和谐的画卷——人在自然风景中,自然风景也因人的存在而更加美丽。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其中,指导学生反复品读,理解想象,体验情感,激发学生对白洋淀的向往、喜爱以及为之骄傲的情感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展开想象,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产生为白洋淀而骄傲的情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因此,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规律,根据新课标中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要求在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首先,在“走近白洋淀,感受风光之美”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向学生展示白洋淀的美丽风光。在华北平原上,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就是白洋淀。白洋淀由九十多个浅水湖组成,湖边长满了芦苇。大大小小的村子就分散在相连的河淀上。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在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和教师优美的语言中,学生很快走进了风景怡人的白洋淀,产生了对白洋淀进一步了解的渴望。此环节为下一步教学做好了情感铺垫。
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品读‘白洋淀’,体味语言之美”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新课标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基于以上认识,我在这一环节中采取了读句子想画面,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品味的方法。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整体感知后,让孩子们再次走入文本,边读边想象:白洋淀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你是通过哪些语句体会到的,读一读,读出自己对白洋淀的喜爱。同学们通过读中想、读中悟的方法,反复诵读,感悟到了白洋淀的种种美。学生们有的体会到了白洋淀景色的美丽,或对壮观的苇海情有独钟;或迷恋于亭亭玉立的荷花;学生读的片断还有的学生通过渔民捕鱼、妇女编席的劳动场景感受到了人情美。学生读的片断在同学们感受到白洋淀景美、人美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提升引导:同学们,白洋淀有这么美丽的景色,更有那么多勤劳的人民,这样的景美、人美让你又有什么感受呢?孩子们进一步读出了人景合一,人与自然的融融和谐之美。在自主、愉悦、开放的.阅读空间中,学生全面参与,师生互动,再加上教师适时的阅读反馈,孩子们激情荡漾,完全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课文之中,通过想象诵读、小组分角色合作表演读等方式读出了苇海的壮观、荷花的美丽、劳动的乐趣、丰收的喜悦……学生读的录像画面停
此时,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人人产生了对白洋淀的向往和喜爱之情。但是,作为河北人仅仅有对白洋淀向往和喜爱是不够的,白洋淀还有着那么丰富的物产资源;那么光荣的革命历史,那么厚重的文化底蕴。于是我抓住时机,创设“游赏白洋淀,升华情感之美”这一环节。白洋淀是我们河北的骄傲,我们应该为拥有白洋淀而自豪,也应该更加全面地了解白洋淀,请你利用文本或搜集的各类资料夸夸白洋淀。于是,我们把白洋淀带进校园、带进教室、带进孩子们心中。孩子们有的展示了白洋淀野生鸟类的图片、美味的菱角和莲藕、精美的苇席,让大家了解了物产丰富的白洋淀;有的利用电影《小兵张嘎》的片断讲述了白洋淀光荣的革命历史;还有的带来了著名作家孙犁“荷花淀”文学流派作品《白洋淀纪事》。此时此刻“华北明珠白洋淀”七个字已随它的景美、人美、和谐美、内涵美深深地融入学生的内心。至此,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升华,为白洋淀骄傲与自豪的情感达到高潮。
这节课就这样在开放的课堂中、在学生对白洋淀无限的向往中、在师生为之骄傲的情感中结束了,而我与孩子们仿佛仍沉浸于那拥有迷人景色、英雄历史、浓郁文化的白洋淀。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我力求改变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束缚,努力营造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以读为主要途径,以文本为主要依据,注重阅读反馈,让学生在自主、愉悦的氛围中充分体会语文的魅力,尽情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更欢迎大家到我们美丽的白洋淀做客。谢谢!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课标》中指出:数学广角重在向学生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本课的教学与其它解决问题的课的区别在于,要把数学思想方法贯穿始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编排特点:
1. 注重彰显数学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体现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教材从数据较小的问题入手,让学生尝试解决。体现了学生从猜测到用“假设法”和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同时也表达了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同时感受古人巧妙的解题思路。
3. 拓宽对“鸡兔同笼”问题的认识,明确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说学生
鸡兔同笼”问题,思维难度大,学生难以理解,特别是对于那些智力水平属于中下的学生来说更是不易。但是有一些学生在课外书中或在奥数班里已经学习了相关的内容。因此,教学这一内容时,学生的程度会参差不齐,而一部分学生对于解方程的基本功比较差,有一定难度。三班的学生思维不够灵活,学习起来会有难度,四班的学生思维活跃,敢想,但很多学生不敢说,有一定的小组合组经验和合作能力,教学效果会好于三班。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学生初步认识“鸡兔同笼”的数学趣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学习我国传统的数学文化。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能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体会各种方法解决此问题的优劣。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说教法与学法。
我本着“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的目的,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的原则,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方法,并且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以学生的学为主导。这也是我们的科研课题“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研究”所要求的留有空白和师生对话所要求的。
五、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利用课件,从《孙子算经》导入课题。目的是为了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浓厚的数学文化气息,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环节:学生尝试探究
出示例1,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从这个题目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交流。
第三环节;师生互动,讨论交流
教师首先要充分预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种种情况,真正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可接受性,学生的思维方式及学习习惯,分析可能产生的差异。根据两次的课堂教学实践,我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做了6种解决问题方法的预设。
课堂中学生的生成是宝贵的资源,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成,根据学生的思考来研究问题,真正做到以学生的问题导学,以学生为主。
解答《孙子算经》的原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感受假设法和列方程的方法带有普遍性,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让学生阅读文本,了解古人解决此问题的方法。
第四环节:联系生活,应用练习。目的是让学感受《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五环节:总结归纳,畅谈收获
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恰当地给予学生评价,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思考,如在学生能够自己想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激励性的评价,,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六、说板书设计:板书以假设法和列方程为主,凸显两种解题方法。
通过本次的网络研讨活动,使我对数学广角的教学有了新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1、“数学广角”不等同于“奥数”。
“数学广角”中的内容,大部分都是 “奥数”教材中才出现的内容,比如“鸡兔同笼问题”、“植树问题”、“抽屉原理问题”等等。但是数学广角不等于奥数,它的目的是想通过这些简单的事例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通过接触这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数学广角”要面对全体学生。
数学广角”中的内容相思维难度要大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特别是对于那些智力水平属于中下的学生来说更是不易。在学习“数学广角”这部分内容时,要跟学习其它内容一样面向全体学生,使绝大多数的学生通过教学都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3、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探索过程,同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必要的提醒、点拨,激励学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感悟,初步掌握“数学广角”内容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说课稿】相关文章:
政治说课稿财产留给谁说课稿01-18
《江南》说课稿10-11
体育说课稿08-22
《狼》说课稿09-14
比长短说课稿10-07
《秋思》说课稿09-26
《日记》说课稿10-01
《推敲》说课稿01-09
掌声说课稿01-13
《穷人》说课稿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