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说课稿范文合集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 篇1
一、自我介绍:姓名、单位、课题
二、说课内容
1、说教材: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①、所授学科内容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如何?宏观——微观的过程
②、与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如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哪部分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对哪些知识的运用?有什么发展?又是后面学习哪些知识的.基础?
③、对学生知识能力方面的培养有什么作用?对学生将来的学习有什么影响?
2)、教学目标:教学目的——与教学大纲相对应
包括:知识目标:识记、理解、运用、 能力目标、思想觉悟
在对知识掌握的基础上上升到能力。
依据:
①、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
②、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③、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3)、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立
依据:
①、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②、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
③、教材的逻辑结构和教学体系 能起到提纲挈领、举一反三的重点;难点则是因生而异、因校而异的。
4)、教材的处理: 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善于利用教材中的辅助文、小问题……
2、说教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依据:
①、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②、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和学生实际水平状况
③、教师的教学实际水平,要扬长避短。
目的: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
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这种方法?预计达到什么效果?
选择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目的性、实用性、可*作性、新颖性。
3、说教学程序(说教学设计)
包括:新课导入,新课讲解,评价教学效果,巩固新课。
1)、导入:故事、歌曲、名言、明知故问(换位思考)。用什么方法导入?有什么好处?能有什么效果?
2)、讲解:
①、教师通过什么方式提出哪些问题?如何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起到什么作用?学生参与到什么程度?哪些是学生独立完成的? ②、在新课讲解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达到什么目标?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思维结果?有哪些思维定势须克服?如果学生没有按教师的思路去做,有什么补救措施?
③、如何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这是教学的关键,也是教学的精华。
3)、评价教学效果:(反馈) 不仅仅是课堂练习,还包括提问。练习要有针对性、系统性。针对重点、难点;系统于知识的内在联系;可*作性。
4)、归纳总结(小结):重在把本课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还可提出一些带思考性的问题,承上启下。
5)、板书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课文讲述的是在繁华的街头,一位失明老人在乞讨,他的身边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是人们对此都无动于衷。而当诗人在牌子上添加了几个字,组成了“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富有诗意的句子,让街头的行人变了,他们纷纷解囊相助。这篇文章语言精炼,情感丰富,说明了恰当地运用语言文字,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深深的打动人心。
二、说教学目标;
针对课文特点,结合本组课文在教学时“要重视对词语和重点句子的理解,体会文章包含的深刻道理,让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的训练重点,我设定了以下目标:
1、能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字打动人心的原因,明白语言运用的恰当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
3、受到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教育。
其中指导学生体会诗人添上那几个字产生的巨大作用,感受语言的魅力,体验情感,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三、说教法和学法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我注重“以生为本”,通过采用引导法,引导学生寻找文中最有魅力的语言,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其魅力,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立足于“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以读代讲、读中领悟、结合情境创设,让学生合理展开想象,学会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获得情感体验,提高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我设计了:①质疑课题,导入新课②抓住重点句,确定切入点③品读感悟,深入体会④拓展迁移,练写警示语四个环节,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品读感悟课文内容中体会语言的魅力。
具体流程如下:
(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
“学贵有疑。”开课之初,我由问题入手,通过提炼有价值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板书课题后,先让学生读题解题,联系生活谈谈自己所理解的 “魅力”,再以此为线索,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学生可能会提出:语言到底有什么的“魅力”?“语言的魅力”具体体现在哪儿?……这些疑问会让他们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步入课文。
(二)抓住重点句,确定切入点
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并交流自己的初读感知后,教师就趁机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最有魅力的语句——“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并以这个句子为切入点,探究这句富有诗意的语言之所以产生巨大魅力的原因,通过抓住重点问题使课文内容化繁为简,让学生迅速进入阅读与理解文本的情境。
(三)品读感悟,深入体会
1、寻找语言魅力的体现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索新知,交流感悟。我让学生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去探讨本课中语言魅力的'具体表现。
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1——5自然段,找出了盲老人的牌子上原来写的句子“我什么也看不见!”诗人添上几个字之后的句子“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通过比较句子谈体会,得出语言魅力的具体表现是诗人添字前后使人们的行为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由当初淡淡一笑、无动于衷转变为纷纷慷慨解囊。
在这一环节,通过读、议、交流,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提高其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2、品味语言,探寻语言魅力的原因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珍视学生的朗读体验,课文第六自然段文字优美,点明了语言文字能够产生非凡魅力的原因。教学这一部分,我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读书活动,放手让学生去读,通过读中思考、读中想象、读中感悟,促使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文本,展开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①图片欣赏,直观感知春天的美。
②说话练习,加深体验。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用“春天到了,我看见了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这怎能不让我陶醉呢?”进行说话练习,描绘自己眼中的春天,进一步体验春天的美好。
③反复读,感悟春天的美。
通过学生自读、师生互读、把课文改为小诗的形式配乐美读等多种方式读出描写春天美好的句
子,让学生在不仅在读中品味春天的美还品味到了语言文字的美。
④前后对照,体会老人的不幸
通过情感朗读第六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请学生想象:失明的老人在这明媚的春光里又是什么样的情景?如果你在街头看见了这个老人,你会怎么做?这样通过鲜明的对比,层层深入的体验,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真正走进了文本并产生强烈的共鸣:对老人的不幸遭寄予了深深的同情。
最后,让学生换位思考:诗人为什么能写出这打动人心的句子?学生体会到语言的魅力,不仅是能让人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形成对比、激发同情心,而是充满了对他人、对社会的关爱,要用爱去关心帮助他人,学生也受到爱的熏陶和感染,此时,感悟语言的非凡魅力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拓展迁移,练写警示语
语文教学要把听、说、读、写落到实处,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最后我安排了让学生运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的练习,将课堂内外有机地联系起来,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生满怀激情,都希望自己能像诗人一样,用富有魅力的语言去感染周围的人,写出了许多精彩警示语,比如:
“足下留情,我也会疼!”——草地上
“请别让我一直流泪到天明!”——水龙头边
“请别在我雪白的衣服上留下你黑黑的鞋印!”——墙壁上
……
在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写、议、评,由课堂学习语言转变为在生活中运用语言,切身感受到语言所产生的巨大魅力。
五、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如下:
语言的魅力——打动人心
春天到了,可是
我什么也看不见!
无动于衷——纷纷相助
板书的呈现方式为随学习的内容逐步出示,整个板书设计,集中体现了教学的重、难点,体现教材的特色与特性,一目了然,形象直观。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自己去吧》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小猴、小鸭、小鹰学本领的经历告诉孩子们从小要学会自立自强。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提倡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把读书和思考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尽量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本课的教学目标:1.巩固自.己.吧.要.吃.多.这.样呢.字.去;会写子.去.果。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育学生从小要树立自力.自强的思想,不依赖父母。
教学重点:1. 会读.写子.去.果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从读中领悟出小猴.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让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二、说学生
我们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前面已学过了拼音,这又是第二课时教学。他们基本上能流利地把课文读出来。
三、说教法、学法。
(一)读中品味,理解感悟。 我在设计教学策略时,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指名读、合作读、分角色读、选读)体味课文语言,感受小鸭、小猴和小鹰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本领的决心和毅力。在读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启发学生提问题,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读中品味,理解感悟,受到情感熏陶。
(二)创设情境,合作交流。 我在课文中设计了展示学生自我的平台,通过我会认我会读我会说我会写联系实际想一想的情境创设,使孩子们入情入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展现的愿望。并在学生感悟课文后配上动作读课文。展示自己对课文的.感悟。这些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培植了创新的幼芽!
(三)拓展延伸,培养想象。在拓展活动中,我结合本文特点,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和自由表达的空间。如小鸭子学会游泳后会说些什么?这样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感悟全文后,我又让学生说说其他小动物它们都会什么本领,是怎么学会的。并模仿课文续编故事。最后,又让学生联系实际讲述自己最近学会的一件事。促进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思想,美化学生的心灵。
四、说教学过程。
(一)我会认--------复习巩固生字.1学生拿出生字卡片,小组内互相认读.2.师生做识字游戏.
(二.)我会读----------朗读课文,感悟道理.1.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准音,读通顺.2贴字卡 3.师生接龙读课文.4.小组读.------要求读出感情.
(三).我会说―――说话顺练1.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小动物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生活的本领.你们想知道他们是怎样学到本领的吗?2.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四.我会写.-------识记生字,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果 子 去2.让学生拼一拼,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给生字组词.3.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笔顺,用手描一描.4.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师指导书写五.联系实际,布置作业.1说说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2想一想,你在生活中学会了什么本领?是怎样学的?课后说给小伙伴听听。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特点和作用
《品德与生活》教材是小学生的品德养成和社会性发展教育第一步,在整个小学教育阶段具有基础性地位。
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生活性、活动性、主体性和开放性。
一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生活》课教学把“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作为幼小衔接阶段教学的第一要求。而《了解我们的学校》这一课就为学生尽快熟悉校园环境,熟悉学校生活提供了文本,为日后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作了铺垫。
(二)教学目标
根据品德学科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喜欢学校,培养热爱校园的思想感情,增强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
2、感受学校,了解学校,体会上学是快乐有趣的事。
3、热爱学习,争做“今天我以冠华为荣,明天冠华以我为荣”的学生。
(三)教学重难点和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加深对校园的认识,激发爱校之情。
而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从情感体验内化成行为和习惯,争做“今天我以冠华为荣,明天冠华以我为荣”的学生。
围绕上述教学目标,本说课始终贯彻的设计理念是:“以学校资源为基础,主题景点为先导,自主活动为载体,情感体验为主线,行为内化为目标。”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新课程要求老师应当成为学生开展学习生活的引领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来。
本课采用了游戏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
1、游戏教学法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游戏活动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形式,本课我设计了“猜地点”、“拼一拼”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对校园也有了整体的认知。
2、情景教学法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校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狮岭镇皮革皮具文化、盘古文化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景,不仅使学生了解学校的特色,而且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更为直接,更为形象。
(二)学法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导参与,乐于探究,重视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我采用了如下学法:
1、小组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给全体学生提供了可参与学习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参与竞争意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交往与合作能力。
2、表演展示学习法
《品德与生活》课程强调的是寓教于乐。因而,在教学本课时,通过展示他们的作品、情景模拟的表演,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
三、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遵照品德学科的有效教学模式:“感知——悟理——习得——践行”,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教学环节是:分享喜悦,激发兴趣
在上课一开始我就玩“猜猜这是哪”的游戏,把学生最熟悉的教室首先展现在他们眼前。接着,从教室慢慢扩大到其它专用场室。(综合楼、电教室、电脑室、美术室、劳技室、实验室、体育室、图书室、音乐室、舞蹈室、科学探究室、队部室、心理辅导室、医务室。)让学生熟悉这些场室的地点以及功能,方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并建立起对自己所在学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接着,小导游介绍学校的活动场所,(凉亭、宣传栏、大厅、长廊、儿童乐园、操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我随机引出:“校园设施真多,环境真美,是学习活动的好场所”。
【《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学生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活动形式。我设计了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让学生不再成为被动受教育者,而是教学活动完成的主动者,真正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第二个教学环节是:结合校情,了解学校
结合校情,我利用学校皮具皮革、盘古文化的资源,有机地整合课程资源。
“拼一拼”:结合爸爸妈妈职业,用从家里带来的皮料拼校徽,孩子们在小组合作中,边拼边把发现告诉老师。他们发现校徽的颜色很漂亮;还发现了校徽的图案像一只小鹰。有的学生还说校徽的红色象征积极拼搏的热情,蓝色象征知识的海洋。老师告诉学生:校徽是一只振翅高飞的鹰,比喻学校在腾飞,比喻学生在学海无涯的天空飞翔,在自由的天空寻找各自的理想。我们就像祖国的`小鹰,我们要成为一名在知识的海洋里积极拼搏的学生。听着他们的发现,我不禁有所感触:游戏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孩子热爱家乡、热爱学校、以父母为荣的情感也是在活动中油然而生的。
“听一听”:“爱听美妙的故事是儿童的天性”。我充分利用盘古文化的资源,让孩子耳濡目染。通过听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让他们在内心形成榜样效应。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是“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也就是说老师要联系生活实际,从“说理”向“实践”转变,做孩子生活的引路人。】
第三个教学环节是:交流汇报,我爱我校。
本环节我设计了两个内容:
(一)我们的校园设施真多,环境真美,是学习活动的好场所。在这么美,这么先进的学校读书,我们该怎么做呢?引导学生要热爱学习、要讲文明、讲卫生,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把你最喜欢的校园一角或你想到的未来的校园一角展示给大家看。形式多样,可以写一写、画一画、说一说、演一演……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每一个教学内容,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的多项智能均有发展的机会,为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奠定基础。】
在本课设计与实施中,我努力建立起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补充了一些现实生活中“活”的教材,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作为品德科的老师应该善于挖掘生活的资源,因为——
生活是学习的沃土,
活动是体验的载体,
让我们一起追求——寓教于乐,活化教学,润物无声。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面试,我是XX号考生,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大班艺术活动《拉拉勾》。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幼儿情况、说活动方法、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说活动延伸这六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拉拉勾》是幼儿园大班艺术领域活动。这是一首活泼富有童趣的儿歌,生动的描写了两个小朋友之间因发生了矛盾,从生气到和好又高兴起来的表情和动作,旨在让幼儿知道好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互相团结,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能歌曲的过程中体验到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结合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根据教材本身特点,我将本次活动目标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定位于:
1.认知目标:知道好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互相团结。
2.能力目标:感受歌曲中人物情绪的变化,学习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情感目标: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根据三维目标的总体指导方向,我设立了如下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理解歌曲的内容,能有感情地演唱。
2.活动难点:在演唱、表演歌曲的'过程中感受到朋友间友好相处的快乐。
二、说幼儿情况
在活动中,我们不仅要对教材分析,更要对幼儿情况有明晰的把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将对幼儿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大班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也开始萌芽。这一阶段的幼儿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好学好问,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而且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有喜、怒哀、乐等情绪体验,会发脾气,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幼儿控制不良情绪,使之懂得经常生气是一种不好的行为,而且不利于身体健康。为了帮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引导他们享受游戏的快乐。本次活动《拉拉勾》 选自幼儿身边的经常的事,孩子有一定的经验感受,能够体会到好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在表演歌曲中体会到同伴合作的乐趣。
三、说活动方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以及“活动的组织应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当中。”因此,为使幼儿很快的进入活动状态,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整体教唱法。
整体教唱是把歌曲作为一个完整的形象呈现在幼儿面前,幼儿也把它作为一个完整的形象来接受的,这样幼儿容易进入歌曲特定意境,引起幼儿一定的情感体验带着感情演唱。首先在教师的整首范唱,帮助幼儿初次感受儿歌的歌词,同时采用欣赏多媒体整体唱,小组表演唱等整体教唱法,让幼儿更能听清歌词、曲调的特点,不会感到乏味和疲劳。
2.情绪感染法。
幼儿在音乐活动时很容易受到情绪的感染,运用情绪感染法在引导幼儿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我借助于图谱上两副小娃娃的表情图片,在范唱时运用动作、表情和声音将生气和高兴的不同情绪表现出来,引起幼儿感情上的共鸣。我还借助于语言的激励来调动孩子的情绪,常常说:“你表演的真是棒极了。”“我就知道你能行。”
3.游戏教学法。
教学活动始终都会让幼儿沉静在游戏的快乐之中。运用游戏的语言、创设游戏的环境,在游戏中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我,从而尊重了每个孩子的自主发展。
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四、说活动准备
总之,我将积极树立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标运作程式。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我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多媒体音乐,图谱
五、说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是本次说课的重点,新《纲要》要求在活动中要尊重和实现幼儿的主体性。因此,我的活动过程设计为如下环节:
(一)手指游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以手指游戏导入活动,教师设置提问:“我们的小手还能做什么?”引出主题,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幼儿初步欣赏,通过图谱来了解歌词
教师第一次范唱,幼儿欣赏歌曲。设置提问:你们在歌曲里听到了什么?引导幼儿回忆歌词,教师根据回答贴出图谱。幼儿二次欣赏多媒体音乐,检查并尝试读出图谱的歌词内容。
(三)深入感受歌曲的情绪,幼儿学习跟唱歌曲
教师提问: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受呢?请幼儿分组讨论,分享小组的讨论。教师引导小结:说好朋友之间如果生气了,要互相道歉。可以拉拉勾然后做回好朋友。
在幼儿掌握歌曲结构、理解歌词的基础上,教师提问:如果要学唱这首好听的儿歌,应该用怎么样的心情来唱呢?启发幼儿学唱,用歌声表现歌曲前后生气和谅解、愉快的两种情绪。
请全体幼儿有感情的跟唱歌曲。
(四)通过幼儿个别示范和分组表演,尝试自编动作
通过幼儿个别示范,教师进行点评,鼓励幼儿尝试根据歌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增加分组表演的环节,巩固幼儿的歌曲学唱。
六、说活动延伸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课程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和融合性,为了让幼儿更好的理解此次课程内容,我将活动延伸到家园共育上,鼓励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设计好看的动作来表演儿歌《拉拉勾》。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说课稿 篇6
一、进入本课的内容
1、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12册的第3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纸柱造型是一次立体造型的练习,比较抽象,需要在六年级的学生,在已掌握的操作技能上进行进一步的空间想象,因此本课可以通过让学生对佳作的欣赏,形成对“立柱”正确的空间理解,并初步感知纸柱造型的艺术形式及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选择一个基本柱形,再选择自己喜欢的制作方法(如剪、卷、翻、刻、折等),主动地探求纸柱造型的表现方式,让学生更具有创新意识。另外,这一课可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如建筑物、生活用品等,学以致用,引起学生的共鸣,让美术和生活联系的更紧密。
(1)教学目标
①认知领域:让学生掌握裁切、卷压、折叠、粘贴等方法,并灵活运用这些基本方法设计制作纸的立柱造型。
②操作领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启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③情感领域: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创造能力
(2)学习内容
①教学重点:掌握裁切、卷压、折叠、粘贴等基本制作方法。
②教学难点:能更巧妙、有创意地制作出精致美观,有新意的作品。
(3)建议课时:1课时
2、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纸制建筑模型,范作及演示所需的半成品,双面胶,剪刀,直尺。
学生准备:美工纸,剪刀,直尺,铅笔,双面胶。
●教学思路:
A、游戏激趣
1、抢答:教师让学生抢答,我国的四大发明是哪些。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折一折,揉一揉纸,感受纸性。
2、让“纸”起立:教师让学生上台尝试纸的可塑性:谁能让纸站立起来?
B、欣赏导入
1.教师简单介绍纸雕艺术。
纸雕是一种运用卷曲,立面,立摺,立柱,立体等方式,将平面纸张立体化的技法。
纸雕的起源应追溯中国汉朝纸的发明及16世纪德国对纸的改良成果。十八世纪中叶,欧洲一群喜爱创作的艺术家开启了纸雕艺术的大门,他们利用简单的工具及不同的纸张,创作出许多主题式的纸雕作品。
2、展示纸制建筑模型,初步感受纸的立体形态。
3、通过大量的佳作欣赏,让学生感受纸柱造型的艺术表现形式及特点。导入课题。
C、探究学习
1、探究立柱的样式,与造型方法
①让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习的兴趣。
思考:你能想到那些柱子的样式?
你用什么方法,做出了纸柱?
②讲授,并通过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从平面到立体的过程。
a)概括立柱的两大形式:圆柱和棱柱。让学生欣赏两种柱式的造型。
b)演示“卷、折”两大基本方法。
演示一张平面的纸通过卷压、粘贴变成圆柱体。
演示将圆柱体折叠两次变成四方柱体。
2、探究用怎样的纸雕方法美化纸柱造型。
a) 让学生探究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使纸柱的表面更具有“凸凹”的美感。
b)讲授、演示“裁、切、折”方法
演示裁切的方法: 将一个制作好的纸柱造型,采用裁、切、折方法使外形产生新的变化。裁切的步骤:①把纸柱压平;②按设计的位置、长度和角度剪开;③正反折;④整理成形。
c)将准备好的另外—个半成品,让学生上台尝试用“裁切折”的方法将其外形产生变化。
d)启发创造思维。
再次欣赏图片,让学生分析它们采用的方法。
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品。
向学生提出制作要求。运用裁切、卷压、折叠、粘贴等方法,使一张纸由平面变成纸柱造型、设计制作1~2 件精致、美观的成品。
D、激励评价
(1)学生展示各自的作品,说一说自己觉得有新意的纸柱造型。
(2)学生可依据自己表现的内容自由联想,与生活中的用品、建筑等联系,说一说自己的作品的制作意图。
D、课后延伸
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有很多建筑和用品都用到了立柱造型的艺术元素,比如:
建筑中的古罗马竞技场、帕特农神庙的立柱、钟楼、现代的大厦等
生活用品中的笔筒、台灯的灯架等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用到立柱造型的物品,并尝试自己做一做模型。
(2)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把握好教学的深度,利用探究这一学习形式,不断激励学生,自主尝试运用最简单的纸雕方法,有规律地进行组合加工完成作品创作,体验成功喜悦。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纸雕的剪、刻、折方法进行细致的辅导,制作的步骤进行适当的演示。造型时要从整体出发,强调纸柱表面“凸凹感”变化,学生可根据自己设计意图对纸柱的各部位作有规律或无规律的剪、折,使之表面具有丰富多变的浮雕效果。
●欣赏艺术大师和学生自己创作的纸柱造型作品,开拓学生的眼界,从中寻找艺术创作的灵感 。
(3)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学生尝试用纸雕的方法表现纸柱造型时,由于需要运用空间思维,兼顾制作结束后的立体效果,所以在制作时往往不敢尝试,不知从何下手。为此,可让学生通过欣赏图片,从模仿到加以简单变化,再从简单变化到随意创作,由开始的探索“涂鸦”,到后来的有意创作,慢慢消除学生的胆怯,使纸柱造型形象更加放松,更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所赋予的变化。
3、学习评价及建议
(1)学生的评价
●喜欢哪些纸柱造型的作品?为什么?
●纸柱造型做到了与众不同吗
(2)大家的评价
●纸柱造型的制作方法你学会了吗?
●这种教学活动你感兴趣吗?
(3)评价的方式
学生自评与师生互评相结合。
二、典型案例参考
●游戏与体验
1、抢答:教师让学生抢答,我国的四大发明是哪些。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折一折,揉一揉纸,感受纸性。
2、让“纸”起立:教师让学生上台尝试纸的可塑性:谁能让纸站立起来?
●欣赏与感受
1.教师简单介绍纸雕艺术。
2.教师出示纸柱造型图片,请学生欣赏并谈感受。导入课题
●启发与尝试
1.请学生尝试:把平面的纸张制作出立体效果。
2.讨论、交流不同的制作方法。
3.小结:折是最基本的制作方法,还可以进行刻、剪、卷等,都可以让平面的纸张呈现出立体效果。 概括立柱的两大形式:圆柱和棱柱。让学生欣赏两种柱式的造型。
4.讲授、演示“裁、切、折”方法,
5.小结:设计的时候、线条不宜复杂,要注意线条的疏密、曲直组合和变化。
6、在尝试作业的时候,有没有具体的困难?
●美化与实践
1. 讨论:让学生探究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使纸柱的表面更具有“凸凹”的美感。
2. 讲授、演示“裁、切、折”方法。提示学生先用铅笔在纸面要剪折的地方轻轻画上线,然后再剪、折。
3. 再次欣赏图片,让学生感受纸柱造型的艺术形式,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
4. 学生练习。
●展示与评论
1、展示作品。
自评:介绍自己所用的方法。
互评:① 线条组合如何,是否简洁又有变化?
② 运用了哪些技法,是否有创新?
③ 立体感是否强?
2、教师点评小结
3、课后拓展:纸柱造型还可以运用在哪些地方?
三、教师教学随笔:
总的来说,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抱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教学模式中融入了学生探究式地学习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了中国古人的伟大发明——纸,可以通过艺术的再加工,可以变成更为现代、更为美观的艺术造型,体验了纸特性,学会对原本平面的纸,进行折、剪等方法的加工,使之成为具有现代感的、造型美观新颖的立体纸柱。同时通过对纸柱造型的设计,还让学生理解了和掌握了立体构成的简单知识及纸雕的简单方法。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立柱造型,又让学生觉得艺术就在身边,感到自己也能成为一名设计者,所以这样更容易地引发了学生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灵感,增强敢于创造的信心,体会创造的乐趣。
说课稿 篇7
一、计思路:
《老鼠娶新娘》这个故事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内容与我们以前听过的"老鼠嫁女"很相似,老鼠村长找女婿,以及寻找过程中出现的一物降一物的情节,不同的是最后老鼠村长的女儿嫁给了老鼠阿郎,以及老鼠阿朗娶新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聪明机智、坚持不懈。故事画面具有浓郁的"中国风",且其中的童谣朗朗上口,蕴涵了很多中国的习俗。、
二、分析作品:
我觉得故事的核心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从而喜欢自己"。
二、说准备:
1、图书ppt,太阳、云、风、墙、老鼠、猫的图片。(知道自然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也就是老鼠村长找女婿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物降一物的中的情节)
2、汉字:照、遮、吹、挡、打洞、抓、扬长补短的汉字。(更好地认识到事物最强的地方)
三、说目标:
1、体验童话故事书传达的浓浓的民俗情,探知事物相克相生循环往复的有趣现象。(难点)
2、自信地表达自己的长处,真诚地欣赏同伴的长处。(重点)
三、说过程:
故事一开始就是一首比较有中国民族风俗特点的歌曲《喜洋洋》来吸引幼儿,因为故事比较长,所以将故事分成三段式来演绎:
(一)、激趣导入
1、欣赏音乐: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大家在干什么?(喜洋洋的音乐)
2、引发对故事的.想象。
《喜洋洋》音乐导入(出现且伴有一段喜庆的民间音乐旨在让孩子初步感受中国的民风民俗)
二、欣赏理解
1、边欣赏PPT边听故事。
2、理解讨论:你认为谁是世界上最强的新郎?
讲故事以问题来穿情节,通过看看、听听、讲讲帮助幼儿理解老鼠村长找女婿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物降一物的故事内容。(难点的突破)
三、迁移感受
1、自己最强的长处
2、记住朋友的长处。
3、让自己变得更强。
4、回归故事。
5、玩游戏"抬花轿"
展开讨论,最后村长女儿嫁给谁了?突出老鼠阿朗的聪明机智、坚持不懈。最后,在喜庆的民间音乐的渲染中再次完整欣赏童谣,诣在让幼儿进一步感受中国的民风民俗。最后一个环节的抬花轿恰好能释放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可以说,活动最后的安排的游戏既紧扣本次活动目标又尊重了幼儿的学习特点。
【说课稿】相关文章:
政治说课稿财产留给谁说课稿01-18
《江南》说课稿10-11
体育说课稿08-22
《狼》说课稿09-14
比长短说课稿10-07
《秋思》说课稿09-26
《日记》说课稿10-01
《推敲》说课稿01-09
掌声说课稿01-13
《穷人》说课稿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