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12-04 14:16:5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说课稿范文汇总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说课稿范文汇总5篇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地乡土气;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和快乐。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四、课前准备:

  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板书课题《槐乡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当我们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槐乡风情中,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

  3、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读了课文你们一定会被槐乡那独特的风情所吸引。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较长的句子或者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读几遍。

  (2)分成小组组织朗读,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按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2、槐乡的槐树(槐花)。

  尝试填空,并联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说说理由。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并小结:

  槐乡的槐花是美丽的。(八月,槐树打了话苞,那花苞米粒般大小,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不仔细闻是闻不到的。)

  槐乡的槐米是宝贵的。(槐米,可以入药,还能做染料。)

  3、槐乡的孩子是的。你从课文中哪些词句看出来?

  尝试填空,并联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说说理由。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并小结:

  槐乡的孩子是可爱的。

  (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

  (4)槐乡的孩子是快乐的。

  ……

  (四)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有笔画出来,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2、通过课文的朗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3、说说心里话: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4、引导小结:快乐不只是来自于休闲、享受,劳动中也有无穷的乐趣。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那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勤劳懂事

  槐乡的孩子 可爱 吃苦耐劳

  以苦为乐

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我们的风采》,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师教法,学生学法,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我们的风采》选自于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彩的学校生活》第三课,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是一个非常热点及受学生欢迎的一个主题内容。现在一般的学校对于校服的制作没有统一性,普遍存在着陈旧的观念:“运动服就可以当校服”。目前,除了在学校必须按规定着装外,多数中小学生的校服平时恐怕很难派上用场。“家长不愿买,学生不爱穿”相当多的学生都不喜欢校服,他们对校服的评价为“式样难看,不分男女,缺乏美感”。 便是目前一些校服所处的尴尬状态。作为即刚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思维敏捷,活泼热情,充满了朝气,成年人的装扮及社会服装的流行趋势,早已影响了他们 对服饰的审美和自己形象地认识,因此我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内容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亲手设计自己喜欢的学生装,使我校处在青春初期的学生们在活动中提高审美 情趣,树立积极的学生形象意识,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节课的教材地位,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从以下三方面确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创新意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服装设计的`过程与方法,效果图的绘制技巧,运用所学过的服装设计知识,尝试用不同的表现方法。设计出思路新颖、实用并具有个性化的校园服装。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学生装的设计制作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的情感,以及发现美、创造美的愿望。

  3、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学生做一个真正的服装设计师。

  4、教学难点

  让学生自行设计,提高学生动手制作和探究的能力。

  下面,为了讲解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教师的教法:

  古 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 育的精神,结合本课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想方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他们积极的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解决问题,具体教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激发情感,引起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步深入

  3、点拔法-------展开联想,扩展思路

  4、欣赏法-------丰富知识,开阔眼界

  并以实例,课件为辅助教学方法,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真正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充分发挥其创造性。

  学生的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方法的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学法具体如下:

  1、讨论法-----各抒已见,相互启发

  2、探索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尝试法-----动手实践,探索研究

  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自己动脑想,自己亲口说,在这次的设计中,让学生懂得自己是生活的主人,自己可以表现美,创造美。

  学情分析:

  本 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对穿着美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更多的是跟着潮流效仿,缺乏对自身主体的定位认识。本课从学生日常所见的穿 着角度讲起,去引导学生欣赏服装,了解穿着服装要针对的几个方面,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从而加深对着装美的理解,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学会从平常的生活中发现美和创造美。

  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课堂教学我准按以下四个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 谈话导入,揭示主题

  我设计的谈话问题是:

  1.你对你的校服款式满意吗?

  2.平时喜欢哪些式样的服装?

  3.您是否认为校服应该男女有别?

  4.如果学校不强制要求,你会主动穿校服吗?

  5.你觉得校服应该符合什么样的要求?

  6.如果让你自己设计校服你会怎样设计?

  7.你希望校服哪些方面值得改进?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之间的谈话讨论,从学生校服的满意度入手,纠正学生对校服认识的偏差,与学生共同研究校服的功能,达到关注生活,关心校园文化的目的。

  引出课题《学生装的设计》

  第二部分 初步体验 发现问题

  设计意图:“综合.探 索”课程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及动手实践,甚至在探究的过程中,允许学生走弯路,使其能在自主的学习中收获成果。为此,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初步设 计校服的实践体验活动,旨在使学生在充分的实践活动中,暴露问题、发现问题,形成问题意识。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机会,同时让学生在大家面前能有一个语言表 述的锻炼机会。

  第三部分 归纳问题 学习新知

  教师归纳发言,利用课体简单介绍服装设计知识的几个环节:

  校服设计知识:

  1、学生装的款式:1.礼仪服2.休闲服3.职业服4.运动服

  2、服装的色彩搭配:

  色彩在人们的视觉中起着先声夺人的作用,远看色彩近看花。一套服装,让人先入为主的首先是色彩。因此,校服的色彩设计要给人以清新大方的印象,如暖色调、冷色调。在一套服装设计时,通常是以一种色调为主,配以1~2种辅助色,但不破坏色彩的整体效果,这种以色调为主的设计比较协调、稳重明快、清新柔和。(课件展示同类色相配、近似色相配、对比色相配的学生装)

  3、面料选择:

  透气性好、易洗、易干、价廉物美。如棉、麻、灯心绒、牛仔布。

  4、学生装的特点:

  1反映学生的身份;2体现学生的年龄;3符合学生身体生长的需要。

  5、 校服设计的表现手法

  (1)手绘校服 (2)纸贴校服 (3)立体制作

  6、手绘校服设计步骤(课件展示并示范)

  1打轮廓 2铺大色调 3深入刻画 4细节处理

  注 意:用铅笔画设计草图,用彩色笔完成,线条应该简炼概括,涂色不必过于均匀,只作标示性涂绘,体现生动的效果。

  四、课堂作业

  你也来试试:尝试画一幅学生装设计图,或利用可找到的材料拼贴、搭配出一套学生装。

  要求:个性化、风格化,体现校园文化。(放背景音乐、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通过课堂巡视不仅能督促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及时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做到培优补差,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指导,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设计意图:依据学生自己的兴趣和经验,展开不同的创作方式,体会形式的多样化,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创作表现是来源于生活本身,让学生对服装设计这一我们比较陌生事情进行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在活动中感受娱乐。

  第四部分 集体展评,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的机会。学生讲述和交流所设计的经过,及互评、自评、他评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扩展了学生的丰富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对服装美的鉴赏能力,树立学生美好的生活情趣。

  课后小结:

  关注校园文化,穿出青春特色,追求高雅品味,体现时代风貌。

  课后拓展:欣赏我国百年校服发展史。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在课堂教学结构与突出学生个性发展上做了一些有意识的探讨与尝试,体现了教师行为的转变:

  创始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尝试探讨,让学生探究质疑,

  适当点拨,让学生开拓创新。课堂实践,让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

  归纳体验,让学生把知识纳入系统。

  使之学生体验,感悟,经历,认知,体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使教材潜在的功能得到有效的开发,体现当前素质教育对课堂教育的要求。

  虽 然通过这节课我学习了很多,但有得也有失。还有很多的不足,包括现在,还在不断的反思:此课已经尝试,证明行之有效。学生们课堂活跃、勇于参与让我振奋, 他们的创造力让我惊喜。在课堂中做到了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学生的作业效果不错,作品都与众不同、各式各样,有的同学还加了许多装饰物,学生的个性与创新 能力得到了发挥。我看到学生的开心和快乐,我感觉到学生的创新火花在闪耀、合作的精神在滋长,我感觉这节课还是成功的。

  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效果图质量不好,对于模特的绘画能力还比较差。另外,在时间安排上觉得有些紧张,对学生的把握还是不足,尤其在探究的过程中,总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以后还要多听课、多学习、多尝试尽快的融入新课标理念中。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围绕本组专题“神奇的科技世界”而选编的。课文以“我”的亲身感受告诉我们网络的用处,反映了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2、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信息、网络、遍布、信箱、五湖四海、迫不及待、目不转睛、赞叹、恋恋不舍、新奇、功能”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激发学生对网络和科技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体会网络的神奇。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

  二、讲教法: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朗读体会法。简化阅读教学中的讲读环节,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诵,在诵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

  三、讲学法: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四、说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谈话激趣。

  1、 游戏:IQ无限。老师提示四个词语,请大家猜猜它是什么?

  提示一:信息 提示二:纱窗 提示三:捕鱼 提示四:蜘蛛。(答案:网)

  2、 说起“网”,同学们,你们上过网吗?能不能结合你自己的亲身实践或搜集到的资料谈谈你对网络的了解?(生各自交流)

  3、 出示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画出生字词。

  2、按自然段指名读课文,正音,评议。

  (三)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听说“我”家的电脑可以上网了,小作者的心情怎么样?请你找出文中的句子来说明。

  (2)“信息高速路”指的是什么?信息高速路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什么影响,有什么作用呢?可以做些批注。

  (3)读不懂的`地方请你做上标记。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自学成果,教师相机引导。

  4.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与“我”的活动有关的语句。

  2、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我做了什么

  看到什么

  心情

  感受

  浏览页面

  访问网站

  发送电子邮件

  3、全班交流。

  4、学习用“有…… ,有…… ,有…… ,还有…… ”说句子。

  5、分角色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五)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同学们感悟得多好,今天,我们读懂了课文,感悟了网络的神奇,马上咱们就要跟着小作者下“信息高速路”了,你心情如何?请你从课文第六自然段找出一个词语来说明。(恋恋不舍)

  2、齐读第六自然段。

  (六)带领学生跨上信息高速路。

  1.利用多媒体计算机,通过电视屏幕显示,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上网,带学生到网上转一圈,让他们了解互联网的作用。

  2.看后谈感受。

  (七)结课。

  同学们,世界天天在变化,科技正在以你所预料不到的速度向前发展着,希望大家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去探知科学更神奇的领域,去发现世界的神奇奥秘。但也要注意要健康上网哦!

  (八)作业超市。

  1、把你知道的网络的用途一条条地写下来,有条件的同学,可

  以把你写的发到老师的邮箱里。

  2、写一篇《上网安全须知》或设想未来的网络生活的文章。

  五、说板书设计

  23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查阅信息,了解周围世界

  跨上信息高速路==进入电脑网络 进行交流,建立联系 神奇

  网上购物、拍卖等

说课稿 篇4

  【说教材】

  一、对教材的理解

  《金色的脚印》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个人与动物之间的传奇故事:小男孩儿正太郎家的佣人从山里捉来一只小狐狸,两只老狐狸想尽办法要救小狐狸出去,冒着生命危险住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下面照顾小狐狸。正太郎十分同情它们,就偷偷给老狐狸喂食。因此建立了亲密信任的关系。后来,小狐狸被送给邻居,正太郎为要回小狐狸,不慎掉下悬崖,两只老狐狸救护了严寒中昏迷的正太郎。最后,正太郎要回了小狐狸,和爸爸一起把它放回了山里,狐狸一家终于团聚并回到了树林中。

  从学生的理解角度阅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可以看到课文是以时间为序,叙述了事情的全过程。课文1—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佣人从山里捉来一只小狐狸;4—18自然段是事件的经过:两只老狐狸喂奶,救小狐狸;正太郎给老狐狸喂食。他们之间建立了亲密信任的关系。正太郎为要回小狐狸,不慎掉下悬崖,两只老狐狸救正太郎。19—21自然段是事件的结果:正太郎要回了小狐狸,和爸爸一起把它放回了山里,狐狸一家终于团聚并回到了树林中。重点在第二部分。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

  这篇课文安排在十一册第七组课文的最后一篇。这组课文的的阅读提示中对本单元的学习提出了这么几个要求:

  1、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2、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

  3、揣摩作者怎么把这么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在对照单元学习目标及课文内容后,我大致为课文定下了这样的目标:

  1.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本课故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

  2)通过阅读及细节描写的欣赏让学生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3)继续练习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来阅读课文。

  2.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体会动物与动物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的那咱温情。

  3.教学难点:认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在教学设计时我充分考虑了教学重点难点,利用学生的已知和生活经验,从学生的读书感受出发,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并捕捉学生情感思想上的变化,使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

  【析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虽然打算借班上课,我想还是可以尝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时,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逐步深入。这也是略读课文所要求的。

  【设计思路】

  倡导自主、自读、自悟式的阅读,提倡教师在个性化阅读中的引导,强化朗读在阅读课堂中的作用。强化学生的体验,能做到披文入境。通过启发点拨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替代式自读感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讨论交流、深入探究。

  【说过程】

  在分析了教材和学生情况以后,为了体现略读课文的特点,这节课的教学我始终以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贯穿全课。为实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把主要教学过程设计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几个教学环节。

  一、读题改题:跳读课文,找主要人物,改课题。让学生通过这一次快速阅读过程,不但继续训练快速阅读,掌握快速阅读的一定的办法——默读或者是跳读,并且完成对课文的整体的认识,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二、初读概括:用所选的二个角色联系课文内容说话。课文很长,别说六年级的学生,就是我们也觉得一下子难于把握课文的主线?抓重点角色读,缩小了范围,学生阅读有了目标,同时全班交流照顾到了文本的整体。在交流之后,在板书的帮助下,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就降低了难度。

  三、再读体悟:初读后有了整体的感觉后,再深入地细读,了解课文各个角色给我们的感觉。学生初读的感受肯定不完全一样,怎么样让大家不同的感受都得到照顾得到尊重,同时又能够抓住课文内容的,我的做法是独立个性的基础上的合作。每个人的观点是有不同的,但是大多数人的感觉会趋同。这就是“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只会有复仇的王子而不是别罗密欧的道理。让大家第二次读,为人物前加上一个词。说明理由。就是让大家的个性阅读能充分体现出来。同桌交流和全班交流加词为的是让大家的不同体验得到相互启发得到碰撞。

  四、替读感受:课文中对于动物也有感情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的理解,没有作者那样的深刻的生活体验,一般来说是无法有多少深刻的感受的。这就要我们想办法让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交流,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阅读的过程理论也告诉我们,这正是文本对读者产生影响的原因。把自己当成作品中的人,是阅读文本之所以感动的原因之一,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我设计了:选择角色以角色的视角来读课文。看看角色“我”都做了些什么。说说“我”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在这样安排之后,学生对于动物之间也有感情已经不言而明了。安排小组交流,听众也要说说你听到的感受。是从一个人,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待这一家动物或者正太郎与动物。把课本的阅读与学生已经有的阅读经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说一句最想对课文里一个角色的话。

  五、聚集脚印:突破难点,理解作者的态度。在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和平共处、和谐美好的关系时,只有用读才能让学生悟到,而不用点得很清楚。所以我安排了:分角色说心情,分心情反复读。这样一个环节。再通过“分角色分别或相聚感言”这样一个补白的训练。

  六、拓展延伸:送礼其实就是拓展延伸,新课标的一个很重要的精神就是语文学习的开放性。送礼就是要把学生的目光从课内引向课外,让学生有兴趣主动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

说课稿 篇5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主题活动《我长大了》,这是二级主题《人在变》中的一个活动。

  一、 说教材

  1、教材来源:在一次常规的身高体重测查后,我把前一次的测查结果和这次的测查结果同时展示,引起了小朋友对自己成长的关注,渴望知道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为此,我设计了这个主题系列活动,一方面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另一方面让孩子了解长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改善孩子只会享受长辈对自己的爱,而不懂得会报的心理状态。纲要中要求:应“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认为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必要性,它符合《纲要》的精神:“教育活动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目标定位: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鲁纳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融合了语言、科学、社会、艺术领域的整合。目标为:

  (1)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

  (2)激发幼儿欣赏自己的成长,展示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

  (3)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

  (4)让幼儿尝试制作个人成长册,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

  (5)让幼儿体会父母的辛苦、关心,增进亲子之情。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感受“我长大了”,主要是发现自己成长与变化。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播放录像、交流分享、展示自己,使活动得到深化。活动的难点是:根据人的成长过程进行排序、制作个人成长册,主要是通过自主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提高排序的能力,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在目标定位上,树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各领域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因此,我作了以下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幼儿小时候的照片、衣物、用品布置于墙上,桌椅呈同字型便于评价和集中。

  (2)物质准备:“人的成长过程”图片,卡片纸、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美工材料与工具若干,已制作本领树的树干,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

  (3)知识准备:幼儿向家长了解爸爸妈妈的故事及自己小时候的趣事,观察各个阶段自己成长的照片,熟悉人物主要特征。

  二、 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主要有:

  1、情景教学法:本次活动通过环境的刺激,让幼儿寻找、辨认同伴小时候的照片,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

  2、演示法:通过电教手段、多媒体动画“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让幼儿对自己的成长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这一个过程中,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3、操作法:本次活动用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让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与现在)获得了最直接的经验,并在交流操作的过程中增进了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第二次分组操作把自己获得的经验再一次深化,通过制作、想象绘画、排序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成长的理解与期盼,体验成长的快乐。

  三、 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纲要》科学领域目标明确指出:“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对自己的成长发生了兴趣。

  2、交流讨论法:当幼儿对自己成长有一定的感受时,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讲述自己的.故事,讨论自己的成长,不仅让幼儿分享快乐,达到生生互动,而且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展示法: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本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每个幼儿都获得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

  4、尝试法:陶行知说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活动中让幼儿制作、排序、布置“本领树”,幼儿的思维更加灵活,各种能力得到锻炼,拓展了知识面。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积累经验——交流体验——展示自己——操作表现——分享快乐。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以活动室环境的变化引发幼儿对小时候用品的兴趣。

  2、自由探索

  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幼儿猜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谁?一起议论为什么猜不着?从而发现小朋友的变化。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真实地感受自己长大了。在这一过程幼儿的经验是浅显的,我就通过集中让幼儿互相议论的方法:现在与小时候比,自己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更多的方面有目的进行比较,目标一得到了体现。

  3、观看录像,积累经验

  幼儿对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长大的,充满了好奇。通过观看录像把幼儿带到了神秘的生命起源时刻,他们深深地感受到妈妈怀孕的辛苦、父母养育的艰辛,增进了对父母的感情,目标五得到了体现。

  4、交流体验

  让幼儿讲述自己小时候的趣事,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目标三得到体现。

  5、展示自己

  幼儿分组自由交流、展示自己的本领,同时又让幼儿有互相学习、感受别人长处的机会,并在适当的时候请个别孩子在集体面前进行展示,树立自信心,目标二也得到了体现。

  6、操作表现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长、了解成长的过程,我让幼儿分组操作,一组制作“成长变化图”——我小时候是这个样子——我现在是这个样子——我将来会变成这个样子——请幼儿画一张自己将来的画像。一组排序:请幼儿给人的成长过程图片排序,表现人是怎样变化的?一组幼儿在每片树叶上画一件自己会做的事情,然后贴在树上。让幼儿自主选择,有领域的整合,目标四得到了体现。

  7、分享快乐

  这是活动的延伸,《纲要》指出“为幼儿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幼儿在这一环节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伴,愉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很有成就感。

【说课稿】相关文章:

政治说课稿财产留给谁说课稿01-18

《江南》说课稿10-11

体育说课稿08-22

《狼》说课稿09-14

比长短说课稿10-07

《秋思》说课稿09-26

《日记》说课稿10-01

《推敲》说课稿01-09

掌声说课稿01-13

《穷人》说课稿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