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12-31 08:50:2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说课稿模板锦集十篇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说课稿模板锦集十篇

说课稿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惯,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研究的兴趣。

  2、学习抓住事物特点,将事物写具体的方法,并领会举数字和作比较等方法去说明事物特点的好处。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2、难点:

  鲸的进化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鲸的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唤起求知欲

  1、课件显示深海中的鲸,提问:

  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些精美的图片,大家想看吗?好,那就让我们欣赏一下。你们知道它们是什么动物吗?

  课题出示,学生齐说:鲸。

  2、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鲸》。你们想知道关于鲸的什么知识呢?学生提问。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过渡: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鲸的那些知识?

  1、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想想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鲸?文中运用了我们以前学过的那些说明方法?并且把你的发现讲给同桌听听。

  2、个别发言,教师总结:

  谁来说说课文从那几方面介绍了鲸?我们把鲸的这种变化称为进化。食物、呼吸、睡觉、生长,我们可以概括为鲸的生活习性。

  板书:

  形体、进化、种类、生活习性(食物、呼吸、睡觉、生长)

  三、学习难点──进化部分

  过渡:

  师:你最感兴趣的是鲸的什么问题呢?(学生自说)鲸虽然生活在海洋中却不是鱼类,老师就特别想知道它怎么进化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好不好?

  1、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二段,想一想生活在海洋中的鲸为什么不是鱼类?

  2、指名说,因为它是哺乳动物。

  3、什么叫哺乳动物呢?学生回答。

  (对,孩子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以后,吃妈妈的奶长大的就叫哺乳动物。)

  4、出示填空及进化示意图:

  老师这有一道填空题谁能根据京的`进化过程把它填好?

  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____。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______;又经过了_____的年代,他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__,后肢完全__,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___的生活。

  先个别说,再一起说。最后齐读段落。

  师:作者用文字叙述了鲸的进化过程,同学们想不想亲眼看看鲸究竟是怎么从陆地来到海洋生活的?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视频片断。

  四、学习重点段落──体形,了解说明方法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鲸的进化,在这之前同学们看了很多鲸的图片,你有什么感觉?

  1、对,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

  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鲸很大?用笔画下来,并想一想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请你谈谈:

  (让学生试读,体现大。)出示段落。

  板书:

  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

  3、你还知道什么方法也能把事物说明得更具体形象吗?

  (打比方。)

  4、现在让我们比较直观地看一下鲸到底有多大。

  (可见展示1)

  我们现在知道了,鲸的确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鲸的大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同学们读得真不错!

  五、探究学习

  1、提问: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鲸的进化和鲸的外形的它们都是鲸的共同特点,那么不同种类的鲸的生活习性是否相同呢?

  (学生回答。)

  2、同学们各有各的看法,那么不同种类鲸的生活习性是否相同呢?我们就以不同种类鲸的生活习性是否相同为题做一个研究报告好不好?下面,让我们到书中和你们自己收集的资料中去寻找答案,共同完成这项报告。

  (课件出示报告表格。)

  3、学生收集和分析信息资料,进行调查研究:

  谁来读一下活动要求?

  ⑴ 组长负责,分工协作。

  ⑵ 边读边讨论,整理归纳资料。

  ⑶ 认真填写研究报告,语言精练。

  现在就开始吧!

  4、交流评议:

  同学们的报告都做完了吗?

  学生代表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5、得出结论:

  不同种类的鲸生活习性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六、学习方法,朗读课文

  刚才我们做了鲸的生活习性的报告。关于鲸的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方面的生活习性,你愿意当解说员贤达及介绍一下吗?怎样才能生动、形象地讲解,吸引观众呢?还是让我们先来向作者学习学习吧!

  1、熟读课文,选择自己想介绍的习性,自由练习。

  2、同位相互交流、听取意见。

  3、让学生指这课件结合课文与课外资料进行创造性的复述。

  4、你认为他解说地好吗?为什么?好在哪?

  (指导学生结合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进行评议。)

  七、拓展学习

  同学们,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八、作业

  搜集有关鲸或像鲸这样的生活在海洋的哺乳动物的资料,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给大家。

说课稿 篇2

  小学语文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__5__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母鸡》,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对本课题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母鸡》这篇课文是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本文记述了一只母鸡关

  心爱护它的小鸡的事例,抒发了对纯洁无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文的具体教学内容,结合 四 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认识会写本课12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

  母鸡的生活习性和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4、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

  情感目标:感受伟大的母爱。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

  体体现。

  教学难点是: 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取的教学方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2.提问法3.点拨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学法具体如下: 1.圈点标注法2.讨论法。 3.自主探究法4.朗读法,5质疑法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按照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母鸡在悠闲的啼叫,啄食的图片这样做的目的,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接着提问学生喜欢它,还是讨厌它,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板

  书:“母鸡”。要求学生齐读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疏通字词,联系课文,理解词义。同时可提出问题:作者开始讨厌母鸡,后来为什么又不讨厌母鸡了。”

  哪些自然段写作者讨厌母鸡,哪些自然段写作者为什么 不讨厌母鸡了?

  学生读后汇报,师 板书 一向讨厌 不敢再讨厌

  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铺垫。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鉴于此,在

  本环节中,我首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了解作者对母

  鸡的情感态度

  安排学生根据老舍先生对母鸡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态度快速地把课文分为两大部分。

  接下来学习第一部分

  1、先要求大家默读1-2自然段,想:老舍先生为什么讨厌母鸡?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没结没完

  2、母鸡的叫声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找出 板书 如怨如诉等词 发了狂

  3、老舍先生观察母鸡十分细致,写了三种不同情况下的母鸡的叫声,都是为了说明什么?(我一向讨厌母鸡),作者听到母鸡没结没完的叫声讨厌母鸡;听到母鸡如怨如诉的叫声十分讨厌母鸡;听到母鸡发了狂的叫声再也受不了啦。要求学生读出作者厌烦的情绪。分三种叫声层层递进指导朗读(厌烦、再厌烦点、十分厌烦)。作者对母鸡的讨厌是一次次加深,让学生明确我”一向讨厌母鸡。 然后学习第二部分

  1、安排学生齐读,思考为什么后来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呢? 课文有一个自然段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原因,要求学生找到课文的第八自然段,要求学生谈谈为什么说母亲是伟大的,作者为什么称母鸡为母亲呢?为什么说母亲就是英雄???

  2、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前面4-7自然段中的一些感人的具体事例。 (1)我们先学第四自然段,同学们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划出最让学生感动的句子或关键词。思考划的词或句表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同桌互相说一说。(板书:负责、勇敢)

  课件出示句子“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 “立刻警戒”用拟人的手法把“母鸡”的负责写得活灵活现。它是怎么警戒起来的?要求学生读一读描写母鸡警戒的句子,课件出示,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歪,挺。看,警告,等动词写出了母鸡的负责。 教师适时指导朗读(要求学生试着通过母鸡警戒的动作读出它的认真负责来)。 让学生回忆一下,刚才怎么学习第四自然段?首先,老师请大家(读),在读的同时,老师还要求大家(划),接着(思考)自己划出的句子表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再跟同桌(说),最后再读让y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4)请同学们就按照这种学习方法 ,从5、6、7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开始自学。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①品读句子: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朗读提示:吃了食的小鸡雏身体有什么变化?看到小鸡圆圆的`肚子,母鸡欣慰地笑了,可是它自己的身体却怎么样了?(引导学生找到消廋这个词,它为什么会消廋许多呢?这体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让学生明确母鸡是慈爱的)

  是呀,母鸡的心里只装着小鸡雏们,为了小鸡雏的健康成长,它自己却消廋了许多。这一句话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指导学生读时要注意情感的变化:读小鸡雏的变化,心情(高兴),读母鸡的变化,要带着心疼和敬佩的语气去读。指名读,齐读。

  ②读一读,比一比

  它若伏在地上,有的鸡雏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在夜间若是有了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 自由读读这两句话,说说母鸡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它什么情况下一声不哼,什么情况下放声啼叫?小鸡啄,母鸡会疼吗?母鸡为什么会一声也不哼?这体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慈爱)夜间有了一点动静,他为什么放声啼叫,而且那么尖锐,那么凄惨?这体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负责、勇敢、辛苦) 作者用对比的写法写了母鸡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十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它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男女生比赛读。

  3、学完了母鸡带养小鸡雏的一些感人事例,引导学生了解母鸡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引导学生说说母亲为什么是英雄。

  让学生明确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它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是一位英雄。让学生带着对这只母鸡的无比尊重与赞美再读这几句话。(齐读)

  (板书:母亲)难怪作者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这个时候,(作者喜欢上了母鸡,而且无比地尊重这只有了一群小鸡雏的母亲),让学生带着无比尊重的敬意齐读课文第二大段。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

  因此在对课文做出总结和评价后,我通过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说话妈妈关心自己的一件事,把最想对妈妈说的话用一两句话写在书中的空白处,回家说给妈妈听。

  。这个作业,能又一次激发学生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 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不仅是一份微型教案,而且要具有美感。根据本课的具体内

  容和特点,我是这样设计了板书的:

  18

  母鸡

  一向讨厌 不敢再讨厌 没结没完 如怨如诉 发了狂

  负责 母亲 慈爱 (伟大) 勇敢 辛苦

  该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同时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本节课我试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以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力求通过语文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语。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说课稿 篇3

  说课的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第一课时(P68-69)

  [说教材]

  11~20各数的认识,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也是认识100以内的数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作好准备。所以对数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学生今后数的认识有很大影响。

  教材安排了四个例题,两课时来达成“认识11~20各数”这一目标,第一课时学习数数、读数和数序与大小;第二课时学习写数和认识数位顺序,教材提供的素材是一幅生活情景图,一位老师带着学生过马路,马路上还有一些骑自行车的人和树,让学生在已学过的10以内数的基础上,数出图中人和物的数量,教材在“课堂活动”中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和数数活动,让学生借助直观进一步了解11~20各数的组成。

  [说学生]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将认数范围从10以内扩大到20以内,10以内的数的概念和认数的方法都将成为本单元的认知基础,且在生活中孩子对11~20各数时有接触,基本上都认识11~20各数,对于数数、数的读写、数的顺序和大小这些内容,他们并不陌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对一个具体的数,用数的组成加以说明,会感到困难,是需要解决问题。这是学生学习这一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性,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提高,这也是教学中要考虑的重点。

  [说教学目标]

  [课标]指出学生通过教学学习,要获得进一步发展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数学思想和必要的应用技能。针对教材特点和一年级学生情况,我设立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捆小棒、摆小棒等实践活动,经历从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认读11~20各数,掌握数的组成。

  2、通过“尺子图”使学生能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和推理能力,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

  情感目标:运用生活化事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数数、读数和理解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建立以一代十的表象,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说教法和学法]

  一、情境创设法,以情境激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现实生活,设计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热情地投入到课堂学习。

  二、操作实践法,以实践促思维。

  借助直观形象,让学生动手操作,以“动”促“思”,形成“1个十和几个一合成十几”的概念。在活动中,不仅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参与学习,而且让学生充分展示才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合作探究法,以合作促理解。

  合作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在小组中交流摆法,互相启发,使认识得到深化,知识得到巩固,也能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助力。

  四、以练习促发展。

  通过有目的的练习,使学生对知识进一步感知、理解、掌握、运用。

  [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橡皮筋。课前布置找一找生活中哪里有11~20各数。

  [说教学程序]

  一、(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出学习内容。

  首先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教师引出学生说的三句话:①我们教室门前种了6棵树。②我已经得了9颗五角星了。③我们这一组有8个人。然后提问:你也能像他们一样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吗?然后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并能用一个数字来说一句话。这个过程从“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很自然地过渡到“用主题图中的数说一句话”。这样,引入能有效地激活学生已有的对数的认识,引起学生认数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认数水平,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二、(第二环节)实践操作,认识11~20各数。

  (一)认识计数单位“十”

  这个过程我是通过捆→拆→捆→说等几个环节来完成的,认识计数单位“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的设计,有利于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含义,正确建立计数单位“十”的表象。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十”,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感知,加深对“10个一是一个十”的理解,而且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认识11~20各数

  这个过程我是先示范,拿出12根小棒,问学生知道是几根小棒?接着我把10根捆一捆和两根,问:现在你“一眼”能看出是几根吗?为什么?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十几的数可以先摆一捆,然后再摆几根。学生可以模仿在小组里摆其他十几的数。其中11的教学作为教学重点,花大手笔展开探究对其余各数的认识就穿插在几次操作和交流中展开。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十几的组成,又有利于学生感受十几的大小和顺序。让学生思考“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怎样摆出20根小棒得出2捆小棒是2个十,2个十是20”,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加深对“10个一是一个十”的理解,为以后认识更大的数打下扎实的基础。最后通过“握手、拍手”的游戏和“草莓图”先让学生猜,再把10个圈起来一眼就能看出是多少个,进一步巩固了以“十”为单位的应用。

  (三)弄清11~20各数顺序和大小。

  1、出示尺子图让学生观察思考:从尺子上的数你发现了什么;

  2、然后让学生从几数和几;

  3、通过“对口令”方式弄清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4、“估数”游戏在老师的逐步的引导下最终猜出数;

  5、做P82第2题从1连到20,连成“兔子图”;

  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谁大谁小这样一个概念,掌握了数的大小排列顺序。

  三、(第三环节)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小动物交朋友”:每个小动物都带来了问题要你们来帮忙。

  基于学生年龄小的特点,以及在后半节课学生注意力下降等因素,巩固练习我是以小朋友感兴趣的小动物来呈现的。通过有趣的小动物再一次激起学生的兴奋,帮助小动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一次巩固了十几的数的组成,巩固计数单位“十”,同时还巩固了11~20各数的排列顺序。

  四、(第四环节)找生活中的数。

  老师先出示有数的生活中的图片,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的数。这样让学生找身边的数,使学生学会用数去观察事物,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五、(第五环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纵观全课,本课设计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教师从学生用数说一句话入手,通过摆小棒、捆小棒,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动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方法多样化,使他们个性得以张扬,思维得以训练,还经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说身边十几的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充分发展。

  这节课教师突出体现了:

  用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认识了11~20各数,培养了数感。

  用活动的形式,让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形象、清晰可见、易于接受。

  用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学习数学很有趣味、很有劲头、也很轻松。

  用活动的形式,使合作有了可能、交流显得真实、情感得以融洽。

  用活动的形式,使学生更主动学习,教师更注重点拨、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说板书]

  板书简单明了,重点突出“10个1是十”,“二个十是20”突出本课重难点。

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家庭消费的内容》。

  首先,结合指导思想,说教材、教法与学法。

  (一)说教材

  1.本框题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有关家庭消费的内容是经济常识中的重要内容,与生产、交换、分配的有关内容一起,共同构成经济常识的基本结构。有关生活消费的知识和每个人都有密切的关系。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对于提高青少年作为消费者的基本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2.本框教材的结构

  首先指出了家庭消费的含义后,分析了家庭消费的内容,指出家庭消费的分类。最后分析了影响家庭消费的主要因素。

  基于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及认知特点。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家庭消费的含义和内容。使学生理解懂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从根本上制约着家庭消费的水平;收入水平、物价水平、人口数量也是制约家庭消费水平的直接因素。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创新性的思考,能提出不同的见解,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对比、讨论、谈话、举例、质疑研究等多种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原则,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开拓学生思维,激发情感体验,使学生认真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讨论研究,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形成团结合作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启发式教育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指导思想。

  情感与价值目标:使学生深刻理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的家庭消费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坚持党在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并从提高家庭消费水平的角度认识控制人口增长的必要性,树立正确人口观念。

  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根据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特确立以下内容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内容。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联系实际对家庭消费内容进行准确划分和归类。

  (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

  教学是艺术,是科学,它的本质在于创造,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呢?这就需要正确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大教育家孔子说过:“法无常法,贵在得法”,针对本教材内容,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二)说教法

  我主要采用质疑探究法、比较法等教学方法。

  采用上述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引探教学法。“引探教学法”是“引导——探究教学法”的简称,其创立者是美国的兰本达教授,倡导此教学法是为了促进思维的发展,结合本框题教学内容特点,对陈述性知识的教学采取设置情境引发求知动机环境下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对理解性知识的教学采取质疑研究法和讨论法。即教师通过提供背景材料设疑、质疑、启发诱导、补充完善,协调督促,使学生完成思考问题、生成思路,完成论点的过程。

  在采用这些教学方法的同时,我也注意到了学法的指导!根据新教材的理念,我在教学中必须保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做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研究者,“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三)说学法

  1、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或生活体验,运用联系的方法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

  2通过引导探究教学,在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其次、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激趣设疑

  课堂导入的好坏,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和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导入时应尽可能激发学生兴趣。激疑则是学生主动探究的最佳选择,所以上课前一周,我请学生按课文两种分类方法,对自己家庭的一周消费情况进行列表记帐,上课时选出其中典型的几份帐单表格(含填写类型正确与不正确的,消费结构科学与不科学的),在投影上展示,让学生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评一评:

  1、按消费的内容和消费的目的两种分类,该同学的家庭消费表填写正确吗?为什么?

  想一想:

  2、每个家庭一周消费开支有多有少,消费水平不一样,有哪些因素影响家庭消费水平?

  议一议:

  3、如何来提高家庭消费的水平?

  课前完成填表任务,促使学生养成预习课文的习惯,三个问题的设计,揭示出本课时的知识要点,出于对学生调查资料的好奇,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附表: 同学家庭一周消费调查表(单位:元,占 %)

  (二)「突出重点设计」:自主探究

  一、家庭消费的内容

  1、含义

  同桌同学互相观看对方家庭消费清单。让学生从家庭消费的'目的、途径、消费的对象、消费的结果等方面分析同桌同学的家庭消费情况,探讨之后,学生的思维得到启示,可以比较轻松地概括出家庭消费的含义,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2、内容(分类)

  首先,根据“同学家庭一周消费调查表”,可以紧密结合学生实际,使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从具体实例分析到综合,符合从具体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要求学生根据表格内容,了解了该家庭的消费内容后,引导学生分析各种消费的目的所在,进而概括出从家庭消费的内容看,有物质生活消费、精神文化生活消费和劳务消费;从消费的目的看,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这时进入探究问题一:生存资料消费就是物质资料消费吗?引导学生得出他们是交错关系。在此基础上,展示部分学生归类错误的课外调查表,让学生分析错误所在,强化知识,深化认识。

  其次,请学生列举温州人生活中的消费实例和多媒体展示相关家庭消费实例的图片,层层剖析归纳,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生活消费、精神文化生活消费和劳务消费、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的“含义、内容、地位、作用”。这时进入探究问题二:家庭生活中的享受性消费,是否等同于铺张浪费?引导学生明确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度的健康的享受是正确的、有益的。意在让学生在分清两种不同的分类的同时,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框内容作准备。

  最后多媒体出示小结图表由学生填充巩固。

  (三)「突破难点设计」:比较反思

  难点突破关健在于引导是否得法,能否引发学生兴趣和思考,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深化认识。在这里,我主要是采用比较法与归纳法。使学生懂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从根本上制约着家庭消费的水平,收入水平、物价水平、人口数量也是制约家庭消费水平的直接因素。

  首先展示“收入水平对家庭消费的影响”表

  让学生通过比较思考以下问题:

  首先,从表中可以看出20xx年与1985年比较,我国人均收入与消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从根本上制约着家庭消费的水平”和“收入水平也是制约家庭消费水平的直接因素。”从而教育学生切记“这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是党的基本路线正确指导的结果,增强学生坚定党在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信心。

  其次,看东西部居民消费表,比较东部发达省市居民消费情况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居民消费情况。引导学生得出:收入水平也是制约家庭消费水平的直接因素。

  第三,以温州车展为切入口,让学生思考:近年来温州私家车数量的猛增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得出:经济发展、收入水平与物价水平也是制约家庭消费水平的直接因素。

  最后,让学生思考收入相近,但家庭成员数量不同的家庭消费情况,得出人口数量也是制约家庭消费水平的直接因素。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归纳结论:第一,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这是根本的因素;第二,收入水平,这是直接因素;第三,物价水平;第四,人口数量以及消费观念的异同。

  此时教育学生理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的家庭消费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要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并从提高家庭消费水平的角度认识控制人口增长的必要性,树立正确人口观念。

  最后拓展思维,引导学生根据影响家庭消费的四个因素,找到提高家庭消费水平的途径。

  总之,突破难点这个过程是培养能力、训练思维的过程,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用比较的科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也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觉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过程。

  在完成新课的基础上,必须要设置一些练习题用以巩固学过的知识。

  (四)「课堂巩固」:小结练习

  根据新课的特点和教学过程的运行作出水到渠成。

  1、小结:引导学生提纲挈领的归纳总结中板书中的要点,教师强调学生要养成结合生活思考问题有好习惯。

  2、巩固:我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合理设置综合性课堂练习,材料选择体现全面性和代表性,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3、课外作业:请运用所学的“家庭消费的内容”有关知识,对本校高中三个年级的同学的消费行为进行抽样调查,预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内容后,分析评价调查表中的消费观。

  (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实际运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将复习与预习融为一体)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教学过程的一个设计,最后我再谈谈本课板书的设计。

  最后、说板书

  遵循板书设计的实用性、直观性、灵活性、艺术性的原则,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我设计板书时做到在体系中表现知识点,帮助学生系统把握和理解知识点。

  含义 物质生活消费

  按内容分:精神文化生活消费

说课稿 篇5

  教学设计

  欣赏课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初中美术课的难点。尤其是对于经典优秀美术巨作的教学中,由于年代和理念的差异性,学生对其很难理解并且不容易产生兴趣,往往流于形式,成为简单的看图说话,根本领略不到经典美术作品的无尽内涵。另外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欣赏课,学生参与性低,教师讲的累,学生听的烦,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善于营造气氛,引导学生进入相应的文化情境,以研究性学习,合作式学习的方式完成学习过程。我在教学中采用美术课与音乐相结合,注重教学过程的情趣性;通过学生试讲,表现活动的自主性和参与性。

  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是古今中外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其表现的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优秀的作品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不是简单的停留在对劳动的描绘上,而是选择富有表现力的情节,通过精心设计的构图和人物形象的深入刻画,环境气氛的渲染等手段,表达出画家对描绘对象的独特感受,并能引发观赏者的许多联想和深深的思考,以至对其创造的艺术形象久久不能忘怀。本课为山东教育出版社课程美术教材初一上册第一单元,课题为《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内容比较繁杂,涉及的画种相当丰富,时间跨度相当大,需要三个课时才能完成。本课是第一课时。

  初一的学生,刚从小学升到初中,第一节美术课就是欣赏以劳动为主题的许多名作,这对于学生的表达力和欣赏能力都是一个考验。所以,第一节课我不想让学生泛泛的看很多作品,我只带领他们深入欣赏一幅作品,目的是教给他们一些欣赏的方法,知道要从多角度欣赏作品。希望在以后的欣赏中,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体会到作品的思想,获得美得享受。而夯歌这幅作品,不管从构图还是从人物的刻画等方面,都有很鲜明的'特点,所以我选择了重点欣赏这幅画,希望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阶段,预计5分钟,采用谈话的方式,让学生谈自己参入劳动和劳动体验,让学生形成对劳动的正确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插入表现劳动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和美术表现主题的不同方式。

  展开阶段,预计25分钟。首先看视频,感受劳动者场面,从视觉上感觉画面的氛围。然后让学生尝试自己描述作品,使学生积极参入,积极思考,然后教师讲解,引领学生从各个角度欣赏作品,形成欣赏作品的经验。

  小结阶段,预计10分钟,分学生总结报告和教师总结。学生用写和画两种方式展示自己在本课的收获。体现评价的多样性。

  按照课程标准总目标的设定标准,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欣赏表现劳动的美术作品,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2、过程与方法:能从不同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能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对作品进行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对劳动的正确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评价设计:积极参入欣赏活动,运用常用的美术术语,通过讨论、写作、创作、描述、评价,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通过交流,能理解劳动者,体会劳动的快乐。

  教学难点: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欣赏感受

  教学重点:能用正确的方式探索作品的思想内涵。

  板书设计: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夯歌

  色彩

  环境的渲染 表情 人物的刻画 仰视 构图

  光 姿式 放射状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 除法的含义》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二节课第一课时,是本单元的例4,教学核心内容为理解除法的含义。除法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础上的一种运算,本单元第一节的3个例题都是在探讨“平均分”,已为本节做好了铺垫;本节课之后紧接着是“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建立在“除法意义”基础上的教学,它是除法学习的起始课,以后再深入地学习除法,都必须首先弄清楚除法的含义,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展开教学;另外,从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的角度来看,弄清楚除法的含义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这节课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之一。

  这节课的内容是理解除法的含义: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以及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

  二.说目标

  数学新课标要求:在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要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现实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本节课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探索除法的含义,我把三维目标定位于: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

  过程与方法:

  “分一分、摆一摆”进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说一说”语言描述平均分;“想一想”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介绍除号和除法算式的读法“想一想、读一读”;“想一想、连一连、圈一圈、填一填”进行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说教法

  因为强调学生的经验,强调探索,强调知识形成的过程,强调交流合作,强调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所以本节课我注重让学生做、思、说相结合,培养学生能力,达到教学目标。另外,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对学习数学更有积极性。

  1.“分一分、摆一摆”进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

  2.“说一说”语言描述平均分;

  3.“想一想”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4.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

  四.说学法

  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与语言表达相结合,不断探索,得出除法

  的含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时需要独立思考,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

  力;有时解决问题需要多人智慧,群策群力,也需要相互协作,增强与人协作、与人交往的能力,健康健全人格,对于一些探索性学习活动,学生应该以合作交流的方式共同完成。所以本节课要求学生在有些问题上独立汇报,而有些问题则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

  “说一说”学会描述,培养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五.说设计,说过程

  本节课的重点是“如何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也就是用符号来表征,暂不涉及除法如何计算的内容。我的教学设计分为四步走:

  1.根据小精灵的提示,进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

  2用语言描述平均分

  3.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4.介绍除号和除法算式的读法

  具体如下:

  1.导入时比纪律奖纸船时引发的认知冲突,大熊猫分竹笋的情境设计,都是平均分的实践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平均分的活动经验。又通过直观图,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竹笋的统一表象。然后结合图对平均分竹笋活动进行语言表征。这些活动都为学生建立除法概念做好了充分准备。

  2.让学生创造算式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进行算式表征的再创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在不断的交流比较中,突出算式所表达的含义。

  3.在认识除法这一环节,让学生经历了除法建构的过程,感受学习除法的价值。通过明确算式中的数与平均分的对应关系,强化对除法含义的理解。通过相关数学文化的渗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增强学习除法的兴趣。

  4.通过小猫分鱼的练习,及时巩固除法概念,并通过讲15÷5=3能表示什么,让学生体会除法算式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渗透模型化思想。

  以上是我对《除法的含义》这节课的解读与设计,完全按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除法的兴趣,感受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建构起除法模型,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说课稿 篇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培养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表达的思想感情。自主学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淅、沥、篷,叮、沟、啼、乳;要求会写的字有:铁、沟、推、脉、滑、跌、敲、密、撒、演、尝、乳;要求掌握的词语有:铁皮、水沟、你推我挤、叶脉、滑下来、跌下来、敲响、密密的、撒在、演奏、播种、品尝、乳汁。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仔细观察,发挥想象为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培养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为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字卡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在你的眼里是什么样的?我们这节课来学习我们本册教材的开篇之作,他和春天和春雨有关,指读课题《春天的小雨滴滴滴》,春天的小雨在你眼里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教师梳理,春天的小雨在同学们的眼里是欢快的,活泼的,我们就用这种欢快的语调在来读读课题《春天的小雨滴滴滴》。现在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沐浴在春天的小雨里,看看你都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二、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看你都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指名回答。学生可能会摘录一些描写春天的雨声的句子来回答问题,教师及时进行小结与提升。(如:是啊,大家都听到了各种各样美妙的春雨的声音)

  3、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了作者听到的`雨声?(2、3、4、5)

  4、2——5自然段都是写雨声的,可是呢,作者观察的地点却不一样?理清作者听雨的地点。指名学生说出作者都在哪听雨了?

  5、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在屋前都听到了什么?

  (2)教师问,学生读句子回答:春雨打在篷顶的波浪板上,发出什么声音?春雨打在树林里的叶子上,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春雨打在铁皮屋顶上,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3)这声音美吗?谁能美美的读一读这个自然段?让我们再次聆听一下春雨的美妙声音?指名读,师生评价。

  (4)问:“同样都是春雨,为什么打在这些事物上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在指导朗读。

  (5)听着同学们的朗读也激发了老师的读书热情,教师范读“屋子前面小水沟里的水流动起来了,像一股从地底下涌出的清泉,高兴的哗啦哗啦,哗啦哗啦,你推我挤。”看看你从老师的读中听出了什么?理解你推我挤的意思。

  过渡,屋前我们听到了美妙的雨声,让我们一同走近树林里在来听听雨声。

  6、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用笔画出在树林里听到的雨声,并把它读出来?

  (2)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

  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哗啦哗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片树林仿佛成了一座音乐厅。

  (3)理解作者的想象,启发学生进行想象;“这座音乐厅里可能在演奏什么乐曲?”

  过渡,小雨珠滴落到树林里只是拉开了一个序曲,紧接着华丽的乐章即将开始。

  7、学习第4、5自然段

  (1)指名读第4、5自然段。

  (2)边听边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大家一起来解决。

  (3)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梳理。

  有可能问题如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第四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里写春雨的词语不一样呢?

  (4)组织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小节:这节课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到屋前,树林里听春雨的声音。感受到了春雨的声音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先去听了春雨的声音,感受到了它的声音美丽。作者不仅听了春雨,还看了春雨。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写了作者看春雨?

  二、学习第6自然段

  (1)齐读:你看到的春雨是什么样子的?

  (2)细细的,密密的,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它?(牛毛细雨,春雨绵绵……)

  (3、)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7,8自然段。

  读7,8自然段,说说春雨有什么样的精神?

  四、感悟交流,春雨美不美。美在哪里?

  听春雨,春雨美在声音,看春雨,春雨美在样子,人们都赞扬春雨,它美在无私,博大的精神。

  五、学习第9自然段。

  春雨这么美,作者很喜欢春雨,一起读第9自然段。

  我仰着脸,让雨打在脸上;我伸出舌头,品尝一下这大地的乳汁,凉丝丝的,甜蜜蜜的!

说课稿 篇8

  一、 说教材

  (一) 教材出处、分析

  《我们的影子》选自岭南版小学美术标准实验教课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本课教材以“美术与科技”为切入点,以影 子这一科学常识为题材,以“我们”为物象形态,进行有趣的联想活动,激发学生对生活现实的关注和兴趣,培养想象力与概括的造型表现力。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影子形成的因素。

  2、 技能目标:能运用线与色表现影子并组成有趣的画面。

  3、 情感目标:对造“影”和创作影子感兴趣。

  (三) 教学重点 :能用线与色表现影子,并组成有趣的画面。

  (四) 教学难点:了解影子形成的要素及原因

  二、 说教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我主要采取“启发──引导法”,以我们的影子为线索,充分客观条件,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造影游戏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运用想象创造影子人物的`现场演示,提供了想象表现的空间,既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又激发了对影子造型创作热情。

  三、 说学法

  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1)运用游戏联想的学习方法;(2)动手尝试练习的学习方法。

  四、 说教学程序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一) 游戏导入,了解影子形成的因素

  (二) 在欣赏与造影,感受影子的抽象美和意象美

  (三) 创新与表现

  (四) 欣赏与评价

  下面,我向各位详细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了解影子形成的因素

  以“阳光下的影子”导入,让学生在阳光或灯光下的照射下做各种动作,引导学生感受“光与影” 的美妙,从而认识影子形成的原因,理解小博士的话“物体挡住光线,就会在后面投射出影子”的科学道理。这样的开头不仅使学生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因素,同时又让他们发现了影子的美,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

  (二) 在欣赏与造影,感受影子的抽象美和意象美

  接着,让学生欣赏《用剪影的方法画运动的人》,模仿一下画中人的动作,比较画中的影子和真实的人物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不同。使学生在比较中感知影子的特点,1、影子比人物轮廓简洁和概括,省去细节,2影子只有轮廓。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育思想,所以在学生对影子的特点了解之后我进一步学生自己试一试,摆出各种各样的姿势,想象创造有趣的人物影子,感受影子的变化,以及感知抽象美。根据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为了进一步拓展思维,激起兴趣,我利用灯光,用手造影,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影子都像什么使学生发现意象美。自己动手创作意象手影,锻炼他们的想像和创造能力。同时为影子的创作表现提供了前提。

  三、创作与表现

  与学生探究影子的表现方法,1、造影2、用笔描绘3、着色4装饰影子

  在了解影子的表现方法之后,播放以影子为题材的美术作品,同时播放音乐,让孩子们在视觉和听觉的共同影响下创作有趣的影子。

  四、欣赏与评价

  教师收起几个学生作品(好、中、差各一件)让大家评一评。从以下几方面来评:造形美、色彩美、装饰美等三个方面来品评。优秀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不理想的作品让学生自己找出不足,然后让学生自己修改,并加以鼓励,提醒在以后的作业中要注意克服这些缺点,扬长避短。

  最后教师总结谈话,鼓励同学们多动脑,勤动手,就能用影子创作出美丽的画面。

说课稿 篇9

  说教材:

  《一个数除以分数》是第十一册教材的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分数除法教学的起始课,是分数除法教学重心环节。通过这节内容的学习会为学生以后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除法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说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感受分数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说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说教法

  本课教法主要采用:温故知新、自主探究、合作评价、完善总结、巩固提高。

  在设计本课时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⒈在注重算理和算法教学的同时,体现估算。

  《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有明确的要求,即淡化笔算、重视口算、加强估算。一个数除以分数是学生继续学习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现行教材中对估算意识的培养还未凸显出来。针对这一现象,我力求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融入教学,在课堂上形成具体的教学行为,从而加以体现。

  ⒉以探索为主线,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将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是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从问题的提出,就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和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来。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⒊让学生充分评价和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加以评价,加强反思。当学生探索出多种算法后,学生给予恰到好处的评价,学生就会随时深入思考,同时也能反思每一种算法是否更具有一般性,普遍性。

  说教学过程

  (一)、热身铺垫、渐渐导入

  1、口算题:共2题,很简单,在熟练计算中温习计算方法。

  2、口答:共2个数,让学生在轻松地口答列式中进入到今天新知识的学习海洋中,营造很松快的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分数除法的意义垫定了基础。为学生在探究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做好铺垫,并引入课题。

  (二)、探究新知、探究算理、归纳法则

  本节知识的难点就在于探究一个数除以分数算理和方法,仅仅使用直观教具的演示,总结方法不够明显,借助动手操作、课件等,可以分步骤清晰呈现学生的思维路径,避免了教师新授的单向性,为全体学生的参与探究铺设了基础,让学生在比较中疏通算理,掌握了方法,学生自己获取新知,自己来感受这份喜悦,在归纳法则的时候,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同计算方法,都有可能会引到同一点上,归结了数学教学的严谨性。

  (三)、巩固发展

  1、巩固练习:让学生在作业中注意从除号到乘号的转化和除数转化为除数的倒数的变化,正确运算。

  2、反馈练习:强化计算方法,熟练除数转化倒数的过程。

  3、对比练习:在比较中理解分数除法和乘法在计算方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形成正确合理的知识体系。

  4、走进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合理解决生活问题是学数学的必然,在解决问题中深化知识的内涵和外延。

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教材是教师执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因此,我首先谈一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世界上的国家》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第五框的内容,本框主要介绍了热点国家的首都及其所在的大洲,也介绍了各洲国家分布情况。本单元第一课从总体上讲了地球,第二课讲了地球仪及经纬线、大洲大洋,紧接着本框讲了各个国家,第三课讲了地球上的人。所以本框在范围上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

  教学之路从认识学生开始,下面我来谈一谈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对世界上的一些著名国家有一些了解,但了解难免不够,可能会忽视一些小国,所以,在注重学生学习必要知识的同时,还应该突出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如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的观念。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于教材的了解以及学情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世界是由众多的国家组成的,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具有利用地图查找大洲和国家的能力。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世界上的国家,知道一些热点国家的首都以及所在的大洲。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课特点以及学生认知特点,我将本框题的重、难点设置如下:

  【重点】

  知道国家间不同的特征。

  【难点】

  知道热点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来重点谈一下教学过程。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从新课导入、新课讲授、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四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新课导入

  在课程开始之前,我首先会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地图,之后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找看,世界上分别有几个大洲和海洋,那一块块不同的颜色又代表着什么?学生通过看地图能够知道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国家,之后我会顺势导入课题《世界上的国家》。图片导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顺利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将着重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重点阐述“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等问题。本框题主要通过世界上的.众多国家、世界上的热点国家2个方面展开。

  1.世界上的众多国家

  活动一:观看世界地图

  同学们在观看世界地图之后,能够明确地球被划分为七大洲四大洋,一块块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国家,之后我会请同学们以小组形式在地图上找找看,哪些国家的面积较大,哪些国家的面积较小?

  学生活动过后我会总结:目前世界上有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众多的国家里,例如中国、印度、俄罗斯、美国等国家,面积广大,人口也较多;而有些国家的面积很小,不足100平方千米,甚至只有几平方千米,例如梵蒂冈、瑙鲁等国家。但是无论是面积大小,人口多少,国家都是一律平等的。

  通过学生自己寻找地图的方式去认识世界众多国家,使学生更加清晰认识到国家间的不同特征,而且提高他们利用地图查找大洲和国家的能力。

  2.世界上的热点国家

  活动二:找找国家

  多媒体展示表格

  展示表格后请学生分享:世界上每天都发生不同的事件,同学们请看表格中的几个国家,你能在世界地图上找到这些国家所在的大洲和首都吗?你又知道这些国家最近有什么事件发生呢?

  学生分享过后我会总结:通过在世界地图上找到这些国家所在的大洲和首都,同时我们也知道了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每个国家的特点不同造成了世界形势的纷繁复杂,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而我们也应该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将热点国家与它们的热点事件结合起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加关注时事政治,明白国家无论大小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

  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巩固提高环节,我会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找看,哪个洲的国家最多?哪个洲的国家最少?哪个洲没有国家?你觉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之后我会总结:由于经济、政治等社会条件和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不同,造成了国家在大洲上的分配不均,同时也就形成了特定的国际环境。

  这样设计能够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从小养成国际思维能力。

  环节四:小结作业

  在小结环节我会通过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后布置课后作业:查查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五个国家和人口最多的五个国家,找找这些国家最近有什么热点事件发生,下节课我们探讨。

  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也能让学生了解更多课外知识。

  七、说板书设计

【说课稿】相关文章:

政治说课稿财产留给谁说课稿01-18

《江南》说课稿10-11

体育说课稿08-22

《狼》说课稿09-14

比长短说课稿10-07

《秋思》说课稿09-26

《日记》说课稿10-01

《推敲》说课稿01-09

掌声说课稿01-13

《穷人》说课稿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