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2-02-12 18:16:1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说课稿模板集合十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说课稿模板集合十篇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评委老师:

  您们好!

  我是XX考生,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健康快乐我做主》,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课程标准》初中一年级水平四体育与健康教材,教学内容是:“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下面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望老师们提出宝贵的意见。

  一、教学理念

  本课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为依据,以学生终身受益为宗旨,以发展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学向学生传授体育与健康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增进学生的健康。

  二、教材分析

  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能增强心理健康,而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又是体育课程标准领域目标之一,在义务教育阶段,应侧重于使学生了解和体验体育活动对健康状态的影响,所以,本次课对提高学生身体,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在心理上渴望求新、求异、求趣,不喜欢单调枯燥的课堂。所以,在组织教学时,要求新颖,学生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

  四、目标分析

  根据学情分析和教材分析,我将本次课学习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健康以及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使学生了解体育运动对身心发展的影响;

  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情绪调控的能力。

  五、重难点分析

  本次课的重点:体育对健康的影响;难点:怎样通过体育锻炼来促进身心健康。

  六、教法与学法分析

  基于上述分析,本次课我将通过语言导入法,情绪激励法、情境教学法,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学法:本次课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下进行学习。通过教学让学生达到会学、乐学、敢于创新,善于合作的目的。

  七、教学程序

  1、师生问好,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健康?”(教师)“身体没有病就是健康”(学生)。“其实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真正的健康是指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良好。”

  2、板书课题: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多媒体随机展示。

  交流信息,了解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安排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课前收集关于体育锻炼与身3、心健康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谈自己对健康的认识,让学生多渠道学习,体验学习的喜悦。

  4、讲解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首先讲解身体不健康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身体不健康对心理的影响。多媒体展示“心理健康与疾病的关系”以及“六大疾病与精神压抑”的相关资料分析,,进一步让学生明晰心理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5、讲解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充分说明了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当心理状态良好时,就会食欲旺盛,精力充沛,使机体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学习效率。

  在这一环节中我采用演示教学法让学生观察对比不同心理状态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师生相互交流,让学生懂得良好的心理状态对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6、讲解体育活动对身心健康的作用

  提问学生平时都参加哪些体育活动?(学生回答),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积极思维,各抒己见,请优秀学生代表发言。针对学生回答进行补充,归纳,多媒体继续展示一些体育运动项目的精彩镜头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感受运动带给的快乐,达到增进学生健康的目的。

  7、智力游戏:走迷宫

  最后我以智力游戏“走迷宫”来强化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首先我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安排小组长领取我事先密封好的“运动是促进健康的通道”的学习任务卡片,让学生带着问题准备游戏。各小组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对最先完成的小组给予语言表扬之后学生畅谈游戏后的收获。

  8、最后师生在“幸福拍手歌”游戏下结束本课。

  八、教学特色

  本次课,我改变以往课堂教学相对固定,独立的课程结构,运用多媒体技术把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如课题导入,知识的讲解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避免了机械传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我力争做到使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学有所得,对新课程的探讨和尝试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说课稿 篇2

  【设计理念】:

  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教学时注重诗歌教学的特点,以读为本,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进入角色。按读有发现,读有感受,读有情感的层次,深入感悟诗的内涵。重视学生自身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在读悟中感受朗读的快乐,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渺小、惭愧、气馁、微不足道、奉献、索取、幸福、锁住、天涯海角”等词语。

  2、引导学生诵读诗歌,体会小草的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语感。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教学重、难点】:

  品读诗歌,感悟小草品质,指导学生个性化朗读,体会诗歌美好的意境和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新词,指导书写,读熟课文,初步感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认读生字,理解“渺小、惭愧、微不足道”等词语。

  3、自主识记生字,汇报识记方法。

  4、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所占的位置,指导书写。注意“福”、“奉”等字的结构。

  三、初读感知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交流汇报:诗歌是从哪几方面赞美小草的?

  四、布置作业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品读诗歌,感悟小草品质,体会诗歌意境,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回顾感知,导入课题

  1、 板书课题(指导“之”、“歌”的结构),齐读课题。

  2、结合上节课的学习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对小草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学情预设:从小草的样子、作用、品质等三个方面回顾。

  如:小草外形很渺小,微不足道……小草能抗击洪水,固定沙丘,打扮山河……小草顽强、自信、奉献……)

  小结:上节课的学习竟有这么多的.收获,相信大家再一次走进《小草之歌》,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自主研读,读有发现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把自己新的发现在文中做出批注。

  2、组织交流读书的新发现,训练学生有条理地把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如句式训练:“通过再读这首诗,我的新发现是――”)

  (学情预设:诗歌内容与形式上的发现。)

  3、小结:通过刚才的读书和交流,同学们又有很多的发现,这些发现对我们进一步学习诗歌有很大的帮助。下面让我们带着所有的发现重新走进《小草之歌》,试试看,还能够收获到些什么。

  三、熟读感悟,读有感受

  1、创设情境,师配乐范读诗歌,引导学生想象体会。

  2、 启发学生自读体会,交流读书的心得。

  3、小结:通过刚才的读书交流,同学们读出了那么多真实的感受,看来会读书不光关注内容,还要有各自不同的体会。让我们把自己独特的体验,通过朗读展现出来。

  四、精读品味,读有情感

  1、学生有侧重地自由练读。

  2、创设情境,朗读展示与指导。

  3、 尝试背诵

  4.(生成性)多元展示。

  (学情预设:学生可以通过朗读,对话,唱歌,表演,做画等多种形式展示。)

  五、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1、指导学生重新认识课题,谈自己的新的收获。

  2、【课件出示】小草是渺小的,甚至微不足道,它却那样的乐观、自信;小草也是弱小的,它却那样的坚强、勇敢;小草是默默无闻的,它却把祖国山河打扮得如此多娇…… 然而我呢?我不是小草,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语第七册第五单元的《颐和园》,这一单元是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组编的,《颐和园》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游览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具体生动地写出了各个景点的不同特点,语言与景色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本篇课文分两课时教学,这里重点介绍第二课时。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材要求、学情,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能够按照游览顺序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主要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换词、比较句子的方式从词句内容和表达方式上领悟语句,品味优美语言,体会景物特点不同,描写方法不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品味优美语言过程中感受景色的美好,激发学生探究“世界遗产”的兴趣。

  3、教学重点:

  根据教材的编排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1、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大而美的特点,受到情感熏陶。

  2、学习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其中第二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双向交流活动。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式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要让阅读活起来,关键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及中年级学生的特点,我确定教学思路:以学定教,以读为本,提高学生的自学、阅读能力。教学中力争做到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读、说、议、写,去代替教师单一的.讲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三、说教学流程

  1、长文短读,整体把握

  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浏览课文,圈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此处我想着重指出一点的是,整篇课文其实分三个大景点,即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万寿山又包括佛香阁和排云殿等小景点;昆明湖又包括小岛和十七孔桥。教师通过图片和资料介绍避免学生把所有景点都并列处理。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安排。

  然后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样顺序游览这些景点的,从课文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找到相应的句子画出来,并连起来读。于是一篇长长的文章就剩下短短的几十个字。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

  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几处景点的方位,可以出示颐和园景点地图。边看图边说游览的顺序。

  长文短读旨在使学生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学习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并在读中领悟每一段的开头句所起的承上启下的连缀作用。同时也培养学生对文本整体把握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2、品读词句,领悟写法

  “颐和园的景点各具特色,美不胜收。我们跟随作者先去哪游览呢?”预设如下:长廊。

  “长廊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的呢?”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味、体会、朗读。重点指导:

  句①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引导学生体会长廊的长,画多且美的特点。并以此指导朗读。

  总结学法:景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的?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朗读。

  迁移:

  就用这种方法,你来接着“游览”万寿山,自己读读、画画、说说。

  学生自学、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句②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修建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通过比较句子,引导学生感受佛香阁、排云殿雄伟的特点,朗读时要特别强调“耸立,闪闪发光,金碧辉煌”等词。

  ③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引导学生体会昆明湖 “静”的特点。比较“划”与 “滑”。体会作者用字的精准。(如果用“划”字,就表示用桨来划,每划一桨,湖面就会产生许多波纹;用“滑”字,写出了游船,画舫就像人在溜冰一样没有在湖面留下一点痕迹。所以更显出昆明湖的静。一个“滑”字,以动的画面反衬出昆明湖的静。)朗读应以轻柔的语调。

  ④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此处留白,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说话能力,而且对十七孔桥的壮观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3、图文结合,内化语言

  展示图片,让学生描述画面。有三种选择:一种是直接运用文中的语言来描述;二是利用文中的词句,自己组织语言描述;三是完全用自己语言创造性描述。

  我们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运用语言。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文字与图像建立联系。通过运用,使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在学生对文字有了一定的感悟与鉴赏之后,再出示画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现有水平选择不同的方式来描述,既可以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4、积累语言,读写结合

  从下列几项作业中选择其中一项你最喜爱的作业:

  ●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为颐和园其中一处景观设计导游词

  ●照课文的描写方法,写一篇游记

  以上的几个作业都紧紧围绕语言文字,从积累到运用,不同的难度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自选作业如一道自助餐,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调动了学生自觉学习的内因,又丰富作业的内涵。

说课稿 篇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在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以实际行动使藏族同胞返回了自己的家园,赢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与感激。课文语言朴实,却字字包含真情,是训练学生朗读,激发学生想像,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好教材。

  由于故事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对红军与藏族同胞之间的深情,学生又缺乏一定的生活和情感基础,因此,理解当时情况下,红军的想法与做法将会有一定的困难。

  基于以上的教材简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依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目标,情感与态度三个纬度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2、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格多音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3、中目标1和目标2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目标3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打算分两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课伊始,我向学生介绍红军长征的历程,随后引出课题,引导学生读题质疑,并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初读指导。

  我指导学生先自学生字,然后自由,放声地朗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在此基础上读通全文。

  三,检查初读情况。

  我先引导学生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适当正音,特别提醒学生"菩萨","糟蹋","糊涂"中的第二个字都念轻声,"挨"(ái)在课文中读第二声。指导学生读好比较难读的句子。接着我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通过指名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等各种读书形式指导读好重点段落,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好基础。

  四,学习生字。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我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的结构,说说记忆的方法以及书写时的注意点。考虑到学生"翻译"的"译"右边部分易加一撇,因此我借助媒体出示并范红右边部分。我准备留五分钟给学生当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下面,我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本课时我打算分"复习导入,朗读感悟,深入学文,总结课文"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复习导入。

  上课伊始,我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新词,随后紧扣课文的最后一句,理解课题中的"菩萨",并质疑,让学生带着"为什么藏胞称红军为菩萨兵呢"这个问题进入第二环节的学习。

  二,朗读感悟,深入学文。

  本课有9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介绍了藏族同胞听说又有部队开进自己居住区,便躲进深山不敢露面的原因。考虑到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在学生自读的情况下,我引导学生想像藏胞们吃尽的苦头,使藏胞一见红军就跑,躲得情景印入学生的脑海,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本节的最后一句话,突出朱总司令的"急"。

  接着课文重点描写朱总司令的着急与担心,以及他带领红军帮助藏民春耕的事。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为了完成这部分的教学,我打算分三个步骤进行。

  1、紧扣朱德司令的话,引导体会他对藏民的关心。

  课文的2~5小节同过对话的形式写了朱德总司令的着急与担心。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2~5小节,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感受,相信凭着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初步感知朱德司令担心藏胞在深山里会受不了,担心春耕被耽误。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与文本深入对话。边读边找出体现朱德司令着急担心的词句,多读读,多品品,揣摩人物的心理,然后组织学生再次交流。当学生交流到第二自然段时,我出示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抓住反问句想象藏民在深山中的生活,紧扣"这么","还在","怎么受得了呢"朗读体会由于长时间待在深山里,吃住条件十分恶劣,朱德担心藏胞受不了。接着紧扣感叹句,引导学生揣摩朱德的心理活动,进一步体会朱德司令对藏胞的无比关切。从而引导学生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出司令的着急与担心。当学生交流到第五小节时,我先抓住"怨不得",引导学生朗读体会朱德司令表现出的深深的体谅。接着紧扣"节气不饶人","赶紧","抢"等词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朱德司令急藏民所急,想藏民所想,关心藏胞疾苦的爱民情感。此时,我引导学生说说朱德是个什么样的司令,继而发问这么好的司令,为什么藏民一见到就躲进深山呢

  再次让学生联系上文交流藏民躲的原因,从而过渡引出翻译的话:"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那些藏胞一见到我们就跑,真糊涂哇!"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谈谈对乌云遮住眼睛的理解,进一步理解藏胞是因为不了解红军,把红军当成了反动军*才会躲进深山。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指导读出翻译的无奈。在学生充分朗读感悟朱德司令的两段话后,我紧扣课题小结:朱德和他带领的红军关心藏民疾苦,就像菩萨一样有着救苦救难的`心肠。让红军像菩萨一样的为民着想的形象深入学生的脑海。

  2、抓住红军帮助藏胞春耕一事,进一步体会红军对藏胞的关爱。

  课文的6~7小节写了朱德带领红军帮助藏民春耕,以实际行动关心爱护藏民。教学时,我让学生带着"朱德是这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这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试着体会人物的感情,揣摩人物的心情。在学生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取长补短,抓住"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等词句,指导学生读好朱德司令的第三段话,体会朱德对藏胞的关心和爱护。接着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朗读理解"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这句话,进一步体会朱德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藏民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要让红军一心为民的形象在藏胞的心中开花结果。随后我紧扣"热火朝天",引导学生朗读,理解,并让学生借助图片,展开想像,练习说话。这样既丰富了课文的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红军为民着想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也逐渐高大,丰满。

  3、深华感情。

  在学生充分朗读,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我播放音乐,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朱德司令的三段话,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朱德和他带领的红军战士像菩萨一样,急藏胞所急,想藏胞所想,关心藏民疾苦,是一支人民的军*。让红军菩萨一样的一心为民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课文的8~9小节写了春耕行动深深感动了藏胞,他们赞颂朱总司令率领的红军是"菩萨兵"。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朗读想象藏胞为何会流下感激的泪水,体会藏胞对红军的感激,然后引导学生紧扣:"干干净净","平平展展",借助课文插图,想象藏胞返回家园后和红军相见时的感人情景,并进行说话训练。在此基础上,引出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说说对"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的理解与感悟,从而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藏胞对红军的感激与信任之情。

  三,总结课文。

  在学生深入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我总结: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的信任和感激,怪不得藏胞称他们为菩萨兵。引导学生回读课题,使学生对"菩萨兵"一题有更深的理解,随后再读课题,让学生把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深深印入脑海。

  四,布置作业:

  课后,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展开想象,藏胞们返回家园,看到干干净净的院子,平平展展的土地后,会说出一番怎样的话语呢 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菩萨兵

  朱德 急 受不了 春耕

  (红军) (动员) (帮助)

  关爱

  藏胞 躲 返回 感动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学会拒绝诱惑 》是粤教版教材《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5课。小学六年级学生处于不成熟向成熟转变的过渡期,自我的管理能力还不够强,易受不良事物的诱惑。他们的行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冲动性。对于身边的诱惑确实需要教师、社会、家庭的关注与引导。本框题是本册的第二单元第5篇,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鼓起敢于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和信心;

  ②学会依靠家长、老师和朋友的帮助,在与同学的合作中抵制不良诱惑。

  能力目标:①运用战胜诱惑的方法,逐步形成自我抵抗诱惑的能力;②初步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事物的能力。

  知识目标:①了解生活中存在的形形色色的诱惑和不良诱惑的危害;②知道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卡片。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不良诱惑的危害和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战胜不良诱惑的可行方法。

  四、 说教法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收集有关图片,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设计“启思园”“听故事想办法”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通过传说故事的方式说明不良诱惑对人有危害,所以必须要战胜,依靠勇气和方法是能够战胜不良诱惑的;借助勇敢的老船长的形象,让学生感受到战胜诱惑的必要性,体验到战胜诱惑后的成功感;以情景活动的方式,介绍了小学六年级学生常见的受到诱惑的现象;以提问题、出主意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战胜诱惑的方法;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基础上总结归纳的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五、说学法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2—3分钟)

  我用日常生活中收到购物奖劵和手机中奖信息引入。

  2、讲授新课:(3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确地分析教材的难点。

  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按以下环节进行:什么是诱惑――身边的诱惑――不良诱惑的危害――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课堂实践(5分钟):学生填写“我的抗拒诱惑的计划”表

说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

  中午好!

  我所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荷叶圆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荷叶圆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4课,是一篇新选入的散文诗。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像;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这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入手的好课例。

  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语言生动优美。课文的插图形象地反映了课文内容。课文第2—5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可以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和词语训练。课后“我会认”中的12个生字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我会写”田字格中的6个范字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练习的安排体现了对语言积累和感悟的重视。针对课文特点,我对本课时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是、朵”等6个字。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阅读中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语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荷叶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带来了欢乐。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演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品德目标: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3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等。

  二、说教法:

  我这堂课根据新教材的要求,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以读书指导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体会情感,受到感染,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陶冶情操”。这样,就把思想教育渗透到了学习语言,培养能力的过程中体现了“文理结合”的要求。

  三、说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尊重学生的爱好,所以谜语导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接着播放课件:配乐出现一池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摇曳的荷叶美景的动态画面,让学生欣赏,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意境。

  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整体感知的教学设计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所以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一遍课文,注意把课文的字音读准。在此基础上再将课文带着问题自由地读。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谜语,让学生猜谜底等学生回答出来之后演示课件。在微风吹拂下荷叶美景的画面。学生欣赏后并简单地说一说见到的荷叶是什么样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揭题:《荷叶圆圆》。

  2、随着课件出示小水珠、蜻蜓、青蛙和小鱼儿,做动作跟它们打打招呼:小水珠——眨眼睛、小蜻蜓——飞呀飞、小青蛙——跳一跳、蹲一蹲、小鱼儿——游啊游

  3、老师问:他们来到荷叶上做什么?学生自由想象说。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生词

  1、出示课件:学生借助拼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可以小声读、大声读、同桌互读或四人一组合作朗读)

  2、同桌交流读,勾画出本课的生字词,请教小伙伴或教师。

  3、四人一组,在组长的带领下用自己自制的生字卡片学习本课生字,老师巡视指导。

  4、出示生字课件并且采用集体读,开火车读,男女生等形式进行检查。

  5、采用说悄悄话,你说我猜的游戏形式帮助学生记忆生字。

  6、师:课文中这么多生字,你是用什么好方法认识的?能说给大家听听吗?指名回答

  针对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如下识字方法:歌谣识字,猜谜识字,偏旁归类识字,加一加,减一减等识字方法。

  7、让学生在生字课件中用自己喜欢的生字组词或造句。对于说得好的同学予以口头或者小红花的奖励。

  8、同学们学习的真棒!但是学习了很久了,相信同学们都累了?请大家站起来跟随音乐和老师跳一段舞蹈,放松放松,好吗?同学跟随老师跳舞《健康歌》。

  三、学习文章,了解主要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如果愿意跟读的同学可以和老师一起读,同时课件出示思考题:课文中,谁和荷叶交上了朋友?指名回答老师相机板书。

  2、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分别说荷叶是自己的什么?指名回答,老师板书。

  小水珠说荷叶是它的摇篮,小蜻蜓说荷叶是它的停机坪;小青蛙说荷叶是它的歌台;小鱼说荷叶是它的凉伞。

  3、学生和老师合作读谁是荷叶的什么句子。

  4、教师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并且给学生配上简单的动作。然后让学生读读自己最想读的部分,体会一下小动物的心情。

  5、展示读,评选最佳朗读员,再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拓展性学习:

  课件出示:池边一群小朋友来了(他们或许就是你),听见了、看见了这里的故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你可以把这些写成几句话或者画成一副简单的画。我们下节课再向小伙伴们展示吧!

  六、板书设计:

  荷叶圆圆

  小水珠—摇篮躺

  小蜻蜓—停机坪立

  小青蛙—歌台蹲

  小鱼儿—凉伞游

  我设计的板书直观、形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同时对学生可起到理解课文、背诵课文的辅助作用。

  总之,本课时教学,从低年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出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激发兴趣入手,突出学法指导,并让学生朗读欣赏,想象说话,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深入理解词句,展开想象的翅膀,力求使教学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境界。

说课稿 篇7

  一、【教 材 分 析 】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血液循环》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的第四个内容,课时为一课 (将观察实验提前一节课做),在学习了血管,心脏,血液等知识的前提下,讲述人体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废物运走,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这些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来实现。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在全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中用整页篇幅特意安排了一幅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形象地表现了血液在封闭式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学生能否读懂这幅图,标志着是否掌握了本节知识。教材中还设计了一个观察实验和四个讨论,都从不同的层面体现了本节知识的重点与难点。

  (二) 教 学 重 难 点:

  教 学 重 点 :

  1. 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教 学 难 点 :

  1. 正确理解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的变化。

  二、【 教 学 目 标】

  (一)知 识 目 标 :

  1、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

  2、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体会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3、了解血压的概念以及如何测定血压的方法。

  1

  (二)能 力 目 标 :

  1、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2、通过收集有关高血压、冠心病的知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三)情 感 目 标 :

  通过对血液循环途径的学习,了解自己及家人的身体,以及常见的疾病,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和自我保健意识。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确定依据】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 法 和 学 法】

  【确定依据】1、学情: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浓,思维敏捷,但抽象思维略有不足,在课堂上,他们喜欢自己动手,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拒绝老师将思想强加给他们。

  2、生物新课程标准。

  (一)说 教 法

  1)导课: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突破重点与难点:1、 启发式——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2、 直观式——交互式电子白板。

  3、 探究式——发现问题,寻求规律 。

  (二)说 学 法 —— 1)分组探究法。

  2)归纳总结法。

  2

  3)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

  4)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练习巩固。

  四、【教 学过 程】

  (一)课 前 准 备 :

  学生:

  1)准备好上一节实验课完成的“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实验报告。

  2)水彩笔(红、蓝两色)、课本。

  3)查阅 科学家哈维的故事——血液循环的发现。

  教师:1)血液循环教学课件。

  2) 一杯凝固的猪血。

  3)调试好多媒体教室的电子白板。

  (二)导 入 新 课 :(大约5分钟)

  复习提问:①心脏的四个腔以及分别与什么血管相连;②血红蛋白的特性和毛细血管壁的特点。(目的是将与本节课内容有紧密联系的旧知呈现)?

  各小组代表展示实验报告——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教师作简评。在此基础上各小组协作完成书本P18的两个讨论和课堂练习(一)

  看哈维研究血液循环的资料——学习威廉哈维热爱科学的精神→学习分析资料,模拟哈维实验→提出疑问“心脏为什么在不停地跳动?”→导出新课→探究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这样置学生于知与不知的矛盾中,使学生注意力开始集中,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新问题的解决过程。)

  【设想依据】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及动画,为学生探究设置情境,这样做既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三)突出重点: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大约12分钟)

  教学课件展示血液循环途径→总结体、肺循环的路线图→设置探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问题1:两条循环途径的交汇点在哪里?问题2:两条循环途径的相同点和区别点?→思考,寻找规律→找出规律后进行实战演练,亲手用箭头画出循环路线(做到根据血液的变化更换笔的颜色)→思维升华,突出重点。

  【实施依据】新课标中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在实现知识目标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之终身受益。

  (四)突破难点:在循环途径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大约13分钟)

  观察课前准备的一杯凝固的猪血(从颜色入手)→学生探究思考→得出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定义→再观察血液循环动画→学生寻找出循环途经中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发生变化关键部位→设置悬疑,“为什么在这些部位血液成分会发生改变?”→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血液的变化”的教学动画→完成书本P18两个讨论→设置探究问题“探究血液循环的意义”

  【实施依据】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以旧为新,有抽象的知识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再有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完成整个知识点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并使学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感。

  (五)重点和难点的延伸:血液循环的意义。(大约3分钟)

  学生归纳总结→探究“血液循环的意义”→实现重点和难点的延伸。

  (六)、课堂拓展延伸:通过让学生自主上网查阅收集①高血压的起因、症状及如何预防的资料;②了解正常血压、高血压及低血压的具体数据,如何测量血压;③根据出血现象判断是哪种血管出血及该如何止血。认识到如何拥有健康的身体。在此基础上俩学生演示如何测量血压。 (5分钟)

  (七)、课堂知识反馈(大约5分钟)

  1、请你帮帮小鱼:

  4

  2、请绘制血液循环图(用红、蓝两种颜色彩笔) :

  3、知识拓展

  小明在开学大扫除中不小心弄伤了自己的脚,脚趾严重发炎,需要静脉注射消炎药(俗话所说的挂盐水),你能说一下消炎药到达脚止的路线吗?

  【设置依据】以习题反馈知识要点,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说课稿 篇8

  《愚公移山》是版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富有神话色彩的寓言,历来为人们所传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教材分析】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这是一则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通过一个年近九十的老人带领全家人每天挖山不止,最后感动天帝,把山移走的故事,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本文有如下特点:①浓郁的神话色彩。②可读性强,易于背诵、记忆。③人物形象鲜明,寓意深刻。

  本篇课文安排在初中三年级阶段一个文言文阅读单元里,从编者意图及教学目标上看,是希望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达到:借助书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掌握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及意义,提高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学生分析】

  经过两年的初中语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且具有基本独立的阅读欣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已具备了结合课文注解进行阅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因此本课的学习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师重在指导,给予方法上的点拨。

  【教学设想】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切磋,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再指导学生复述故事。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对《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进行理解,故教学重点放在愚公和智叟两人的对比上,通过分析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揭示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难点放在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的理解以及神话结尾在文中所起的作用,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通过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几个方面:

  1.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寓意,理解对比、衬托手法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

  2.朗读本文注意语气语调,运用辨证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学习古代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情节和人物的分析,体会本则寓言中包含的深刻寓意是学习的重点。

  2.愚公与智叟对待移山问题的观点孰是孰非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步骤】

  依据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分为五个部分: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播放江涛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导入。

  此设计的目的是:古老的故事加上现代流行的旋律,古今融合。别有一番风味,让学生先被乐曲震撼一下,渲染气氛,再走进文本,激活课堂,先声夺人,使学生顿生兴趣,让学生很快走入文本。

  二:整体把握,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这一小环节,可通过2个渠道完成:

  ①由学生提出应注意的字词读音、句内停顿及个别语句的语气处理,并朗读,教师点评。

  ②生字、生词可以参考注释、工具书等一一落实,自疏文意,有疑难之处,小组讨论解决。

  2.穿插练习,巩固反馈。

  此部分主要让学生做学案中的基础练习,教师巡视,后评讲,重点给予学法指导。如翻译文句的方法:换、留、删、调、补这几个字的用法等,以起到强化巩固的作用。

  三:合作讨论,探究质疑。

  此版块共设置了11个问题(略),通过问题的解答即熟悉了课文又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进一步深化。

  四:拓展延伸,能力训练。

  由课内到课外,开阔知识视野,培养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这是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环节.此环节安排的拓展训练的形式是课内外的文段阅读,具体见教案。

  五:布置作业,强化巩固.

  此环节设置一道题目,供课外练习,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消化.题目是:本文是传统经典的寓言故事,很有特色,就你阅读后感受最深的一点,请你写一篇感受。

  六:板书设计:

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口语交际“学会请教别人”主要内容是要求学生掌握在不同场合中请教别人的方法及要求。在训练的过程中,教者要让学生联系实际,明确请教别人的两点要求及其重要性,要通过练说和分角色表演,来培养自己良好的语言习惯和听说态度,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在不同场合中向别人请教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练说、讨论、角色体验、评价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

  请教别人时要讲究文明礼貌,并能把意思表达准确、清楚。

  二、说教法、说学法

  (一)教法

  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我采用动画导入、创设情境、自选角色、动画配音、师生共同评议等方法,来激发学生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的愿望,并采用由扶到放的方法来培养、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还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来创设多种交际情境,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口语交际。

  (二)学法

  本课教学采用不同形式的练说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形成技能。根据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让学生采用同桌互说、小组合作、角色体验、全班交流等方法来培养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录像激趣引入新课

  1播放两个动画片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镜头一:一小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向别人请教,由于没有把需要请教的'问题说清楚,结果,他没有收到预期的目的。

  镜头二:一小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没法解决,向别人请教时因为说话不得体,结果不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讨了个没趣。

  2提问。

  3让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师相机板书:要把请教的问题说清楚,说话要得体、有礼貌。)

  4师小结,揭示课文标题,(板书课文标题:学会向别人请教)

  评点该环节由动画引入,激发了学生口语交际的强烈愿望,把学生领入乐学氛围。

  (二)指导点拨激情促说

  1课件出示书上的四幅插图及每题的文字,启发学生想像:在这几种场合怎么向别人请教?

  2以第一幅图为例,指导学生练说。

  (1)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合理想像请教的内容、神态、语言等。

  (2)指名读图片下面的文字。

  (3)以同桌为一组,互相练说怎样向英语老师请教。

  (4)在学生充分参与交流的基础上,让三对同桌到台前汇报。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台上的同学表达的意思是否清楚明白、说话是否得体、有没有使用礼貌用语。

  (5)组织学生评议。

  评点这一环节的设置是为了把评价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有助于说话能力的培养,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3课件显示余下的三幅图及有关文字。要求学生从这三幅图中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场合来具体说说怎样向别人请教问题,先在小组内说,然后在全班交流。

  (1)小组内练习。

  (2)各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评点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发现学生身上的各种闪光点并加以扶持和激励,促使学生能大胆地与别人交流、沟通。

  4师生共同评议,选出优胜小组。

  教者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口语交际氛围,做到人人参与。既有小组讨论,又有全班汇报;既有师生交流,更有生生互动,使交际活动生动活泼。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增强竟争与合作意识。

  (三)角色配音积累热情

  由学生推荐优胜小组中意思表达准确清楚、说话得体、有礼貌的同学,让其自选角色再作表演,给课件动画配音,然后向全班同学展示其说话成果。

  (四)课外延伸生活中说

  1课堂总结。

  2布置学生在校园内外遇到不懂的问题要乐于向别人请教,积极交际,逐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说课稿 篇10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的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下面我从教材的地位作用、学生情况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和教学板书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内容是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中的重点课。课本内容包括三部分:

  1、张骞通西域

  2、丝绸之路

  3、班超经营西域。

  其中,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是重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是本课的难点。丝绸之路的开通,带动了西域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建设。同时,从世界范围来说,它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可以与欧洲开辟新航路之举齐名,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课程标准】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已经能够运用网络,而且他们对新事物也比较感兴趣,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也会给予一定的关注。但初一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较少,掌握的历史知识比较肤浅,尤其对本课的历史地理位置生疏,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避免历史知识过于专业化、成人化,而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内容,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三、本课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情况和课标的要求,对本课我确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与结果,丝绸之路的路线与意义及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与启示等。

  2、能力目标:

  (1)通过网络的自主学习,学会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方法及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服务的技能。通过探究式的合作学习,学会交流,增强同他人合作的意识。

  (2)通过绘制丝绸之路路线图培养历史空间感及动手能力。

  (3)通过对丝绸之路衰落原因的探究和丝绸之路对今天的启示的交流,培养探究能力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⑴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描述,使学生体验张骞通西域的艰辛和勇于开拓、不畏艰险的精神。

  ⑵通过对丝绸之路的学习,认识西汉时期在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发展的交流,以及吸取他国先进科技文化,对促进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

  ⑶通过对丝绸之路衰落原因的探讨,汲取历史教训和影响,以史为鉴,强化环境意识和对祖国一些方针政策的理解(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等)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重点:张骞通西域,张骞出使西域是汉朝对外交往当中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有着开先河之意。所以具有重要地位。

  2、本课的第二个重点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本课的主线,并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丝绸之路也是本课的重点,在此当中丝绸之路的形成和意义及衰落又是重点的重点。

  2、本课难点:⑴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重要地位。

  ⑵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事实让学生认识丝绸之路对当今的启示。

  五、说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利用多媒体教具,递进式层层深入地设计设问,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从而自然的体现重点突破难点。(详见教学过程)

  六、说教法:

  1。创设情境,以西汉初期和东汉末期的地图的显著改变导入新课。

  2。出示图表,提出问题。师生互动,演绎历史。

  3。关于丝绸之路,观看《丝绸之路》的地图及图片,一边跟随学生导游的讲解

  4。成语竞猜:先由教师投示成语故事的相关内容,然后提出问题并引出对班超出使西域的评价。

  5。以两汉对内对外关系为主题,由师生概括本课的基本内容。

  七、说学法:

  1。 预习法,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信息。

  2。从时空上强化学生对丝绸之路的掌握。

  3。借助图表帮助学生归纳知识。

  4。通过对张骞、班超的评价以及对丝绸之路作用的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启发和开阔视野,提高分析和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八、说教学模式:

  导知——导情——导行

  九、说教具:

  利用多媒体教学,便于学生更直观的了解知识,理解教师的要求,将有关知识进行必要的对比使教学形象化、直观化,从而优化教学过程。

  十、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使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结构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本课教学中应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直观生动、可塑性强,注重多学科内容的渗透。以学生为依托,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原则。优化了教学环节,精练了教学内容,简明了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入角色,开动脑筋,自觉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深入发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科学的认知结构。学生在课堂中的兴趣得以发挥,主体作用得以展示,思维得以充分训练,情感得以渗透,人格得以升华。在和谐、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课堂教育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

  十一、说作业:

  (2——3分钟)评估测试卷第十五课。

  以上是我对的说课内容,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稿】相关文章:

政治说课稿财产留给谁说课稿01-18

《日记》说课稿10-01

《秋思》说课稿09-26

《狼》说课稿09-14

翠鸟说课稿02-02

比长短说课稿10-07

《江南》说课稿10-11

《穷人》说课稿01-17

《推敲》说课稿01-09

掌声说课稿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