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16 21:14:20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1

  教学目标:

  1、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磨炼自己意志的坚强品格。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课文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课文主要内容。

  一、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四课<登山>,来进一步了解列宁。

  生:(齐)登山

  二、新授、感悟

  1、 检测读文情况,读完后其他学生给予评价。

  师:列宁和巴国茨基在登山时,不就是过一条小路吗?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路呢?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小组合作交流,做好分工,组织好语言准备汇报。

  生:这是一条危险的小路,我们小组是从第6和第10自然段看出来的。请于兴阳来读课文。

  生:这是一条惊险的小路,我们小组是从第14、15、17自然段看出来的。请朱立超来读课文,我们是从这几段描写的动词看出来这条小路是一条惊险的小路。

  师:听了你们的汇报,把老师和其他同学都带上了那条小路上了,真令人胆战心惊呀!那面对小路,列宁是怎样表现的呢?(小组合作交流)

  师:当列宁第一次走这条小路时,他是怎样表现的?

  生:汇报 当列宁和巴果茨基登上山顶时,展现在他们我们眼前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请同学们读课文中相关的段落,欣赏美景,在谈一谈感受。

  生:课文第18段,谈感受。

  师:你们都感觉这景色这么美,那同学们说说此时的列宁心中会有什么想法?

  生:说想法。

  师:一个小时过去了,列宁和巴果茨基也该回去了,他们有选择了来时的小路。他们第二次走这条小路的是怎么走的呢?(小组汇报)

  生:小组汇报

  师:我们知道了列宁和巴果茨基两次走小路的表现,谁来说一说列宁第一次和第二次走险路有哪些不同?

  生:汇报

  师:我们来看最后一段,谁来读一读?

  生:指名读文 师:那么这一段我们怎么理解列宁说的话?

  生:回答

  师:同学们都理解的很好,那谁来说一说列宁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生:列宁具有临危不惧、遇险不惊、从容镇定的精神品质。

  三、扩展

  师:我们知道列宁第二次走小路是为了锻炼意志。课前你们也搜集了很多有关锻炼意志的人物的故事和名人名言,谁来说一说。

  生:积极说

  四、总结

  同学们搜集的真不少,学习了列宁的这篇登山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也学会了很多,老师希望各位同学都要学习列宁的这种临危不惧、遇事不惊、随时随地都锻炼意志的品质。

  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看懂图意,读懂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同时,受到爸爸、妈妈、尊敬长辈的教育。

  教学重点:

  1.看懂图意,读懂课文内容。

  2.朗读课文,受到爱爸爸妈妈的教育。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一、谈话导入

  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很爱你们,对吗?那么你们爱爸爸妈妈吗?你们平时是怎样爱爸爸妈妈的呢?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第1课,看看书中的这样小朋友是怎样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的。

  板书课题:1.爱爸爸妈妈,请同学齐读课题。

  二、指导看图

  1.实物投影出示第一幅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她们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怎么样?

  2.学生看图,教师读课文第一段,一边读一边指着图上相关内容。

  3.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他们在干什么?

  4.请认字多的同学读第二段,再请一名学生用教鞭指图中相关内容。

  5.请同学照图再说说。

  三、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借助拼读多读几遍。

  2.抽读生字卡片。

  3.同桌同学互读课文,纠正读音。

  4.指名读,教师指导学生标出自然段和句子。(2个自然段,每段两句话)

  四、细读课文,理解句子。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第一段

  (1)提问: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时间?妈妈在干什么?田方是怎样做的?“早晨”是指什么时候?早晨当妈妈扫地的时候,田方看到了想到了什么?田方是怎么做的呢?

  板书:早上妈妈扫地,田方擦桌子

  (2)讨论:看图说说为什么妈妈笑了,我也笑了?

  (3)教师范读指导,注意读出句子的停顿和重音。

  (4)学生感悟,体会练习朗读。

  (5)指名读,其他同学说说哪儿读得好!哪儿读的还不太好?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从哪儿看出来的?

  (3)爸爸在干什么?这时田方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板书:晚上爸爸看报,田方送茶。

  (4)为什么爸爸笑了,田方也笑了。

  (5)学生自己照着学习第一段读的方法,再读第二段。

  (6)同学互读,相互指导。

  (7)指名读,然后评议。

  4.出示句子。

  (1)妈妈笑了,田方也笑了。

  (2)爸爸笑了,田方也笑了。

  通过读两个句子体现“也”的意思。还可以让学生用“也”练习说一句话。

  5.课文中田方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板书:

  6.说说你平时是怎样爱爸爸妈妈的?

  五、小结

  同学们刚才说了很多爱爸爸妈妈的事例,非常好!爸爸妈妈是我们的长辈,我们要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尊敬长辈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最后我们一起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3

  教学要求: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伟,激发探索大自然的热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训练说话能力。

  教学重点:重点理解“潮来之时”部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

  教学准备: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出新课:

  1、导入:我们的家乡在下沙,作为一名下沙人,如果一个来下沙参观旅游的游客要你介绍下沙,你会怎么来介绍,我们都知道有下沙开发区,那么还有吗?(钱塘江大潮)

  你们看到过钱塘江大潮么?(有些有,有些没有)

  2)播放录象。(创设情境,想象我们已经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我们等啊,盼啊,等啊,盼啊…….可是大潮迟迟不肯来,同学么着急么?)

  3、过渡:看完之后,请你来谈谈感受?(真壮观;真雄伟;真有气势;我被深深的吸引了)

  二、学习“潮来之时”部分:

  1.我们小作者把这么雄伟壮观的景象用他优美的语言记录了下来,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2.3自然段.

  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觉得喜欢的,就多读几遍,努力把它读好,待会读给同学们听。

  2.学生自由朗读。

  ▲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课件演示“闷雷滚动” )

  ▲顿时人声鼎沸……什么变化。(课件演示,鼎沸→人声鼎沸)

  ▲过了一会儿…一条白线…沸腾起来。(借助图片理解“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横贯江面。(课件演示理解“横贯江面”。指导朗读)

  ▲再近些……白色城墙。(通过对比理解比喻句,知道知道朗读。)

  ▲浪潮越来越近……飞奔而来。(课件演示,比较句子ABC。老师A句,小组读B句,全班读C句。自由读、师范读、个别赛读、齐读)

  ▲那声音……颤动起来。(课件演示,比较词语,潮远,声大而闷,潮近,声巨而烈。指导朗读)

  ▲ 小组赛读。(小组选一精彩片段,自己安排,开展比赛)

  3.理清写作顺序,

  是怎样把这些语句连起来。(边演示边练习说话)

  4.根据提示,创设情景,练习说话。(课件出示(图片):闷雷滚动 越来越大 山崩地裂 看看作者

  一条白线 白色城墙 千万匹战马 )

  5.小结:闭上眼睛回想一下你认识的钱塘江,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声音 气势 )

  三 观看录像,激发情感

  1.观看录象,,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请同学们动手写几句想对钱塘江大潮说的话)

  2.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现在钱塘江大潮还没有被科学家利用,等你们长大后可以去研究)

  3.课外延伸:介绍书籍,网站,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4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使学生懂得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做错事要勇于主动承认错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摸瓜”和“送瓜”时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3、收集身边的小故事,从故事中感悟道理。

  4、认识本课3个生字。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感悟道理。

  教学难点:

  能结合生活中自己身边的小事谈感受。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自读感悟、读说结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吃西瓜吗?谈一谈吃西瓜的感受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西瓜的文章。

  板书课题:摸瓜。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变化。

  1、读课文,体会小伙伴想出办法摸瓜时的高兴心情。

  2、默读“摸瓜”部分,画出表现人物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当时的心情。

  3、为什么送瓜?体会情感变化。

  第二课时

  一、扩展延伸,练习说话。

  1、文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如果换作你,你会怎么做?说一说。

  二、认读生字。

  三、布置作业。

  自读课本《说声“对不起”》。

  附板书设计:

  准备摸瓜

  摸瓜 摸瓜经过 乡情淳朴

  往回送瓜 人情浓郁

  请我们吃瓜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5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部分词语。

  3、初步理解敢和高手比的道理。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敢和高手比的道理。

  教学准备:图片,幻灯片,头饰,课文录音等

  教学过程:

  一、用指偶导入,巧揭课题

  1、 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新朋友,大家来猜一猜!

  (师带上指偶——小白兔,以小白兔的身份来学课文。)

  大家来听一听,小白兔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好吗?

  我正是《蘑菇该奖给谁》的主人公!(出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研究这个故事。大家愿不愿意啊?

  2、 小朋友,我来考考大家,通过学习你知道了课文写的是一件关于我的什么事?指名答

  二、以朗读贯穿,教学故事

  1、 故事的起因

  过渡:那你们知道我妈妈给我和我哥哥小黑兔布置了什么作业吗?

  (出示第一节)指名读

  问:布置了什么作业呀?指名说。

  问:你从这句话中,看出了我妈妈对我们怎么样?指导读出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和期待。齐读这一节。

  2、 故事的发展:第一次对话

  1) 过渡:我妈妈非常关心我们俩,平时问寒问暖的,也常常教给我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和处事的方法。我们很爱妈妈,很听妈妈的话。当然这次也不例外,到了晚上,妈妈回来了……(出示第二节)

  指名读第二节

  妈妈对我们说了什么呢?谁来读一读?

  指名、齐读妈妈的话(用亲切地语气读)

  2) 过渡:当时我听见妈妈要奖给我们最大的蘑菇,我心里非常高兴。于是,我和哥哥都说了我们练习跑步的情况。(出示第三、四节)

  男女生分节朗读

  (出示练习题:1、小黑兔跑步得了第一名,心里。2、小白兔跑步落在后面,心里。)

  指名填空

  3) 带头饰,分角色朗读二、三、四节,可以加上一些动作。

  3、 故事的结局:结果

  1) 过渡:小朋友,你们学到这儿,你觉得我妈妈会把大蘑菇奖给谁呀?(学生猜)那,结果如何呢?(出示第八节)齐读

  问:我妈妈把奖品给谁啦?(出示图,贴在黑板上)观察妈妈当时的心情如何。

  读第八节

  2) 过渡:当时我哥哥听了这句话之后,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练习题:小黑兔听说要把大蘑菇奖给小白兔,心里很。)

  指名说一说

  那谁读好这一节呢?(出示第九节)指名读,男生读。

  哪个小朋友来猜一猜,我当时是怎么想的?

  4、 故事的发展:第二次对话

  过渡:是呀,我也怀疑妈妈是不是搞错了,我们看妈妈当时还问了一个问题。

  (出示第五、六、七节)请小朋友分成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这三节,可以加上动作、表情。指名表演

  5、 故事的结局:理由

  过渡:小朋友明白了吗?为什么妈妈要把大蘑菇奖给我呢?指名说

  (出示第十节)齐读

  三、带头饰表演,拓展延伸

  1、 小朋友们,这以后,你们说小黑兔会怎么样呢?大家大胆想象,我来当评委,看你们有没有猜对!指名说

  2、 课文学完了,请小朋友通过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演一演这篇童话故事,好吗?可以演到小黑兔知错改正,行吗?带上头饰,表演课本剧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6

  一、教材分析:

  《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该单元所选的文章都是描写历史人物的感人故事。探寻他们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贝多芬的故事,初一的学生有所了解,但其了解是浅显的,模糊的。这篇文章以细腻的笔法,形象的描写了这位音乐巨人独特的个性和精神。走近他,了解他,学习他,是一次震撼人心的精神之旅。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培养搜索信息的能力;

  2.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学法指导:

  1、速阅读的方法:不出声、不回读、不指读、不唇读,搜索重要信息;

  2、读写结合法:读是基础,是吸收;写是表达,是创造。

  3、自主探究法:小组间的讨论和评价。

  四、教学过程:

  (一)音乐激思,遥看大师:

  播放贝多芬的作品《命运交响曲》,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沉思遐想。追问:听这曲子你想到了什么?这首曲子的名字是什么?你印象中的贝多芬是怎样的?刚才我们与大师贝多芬进行了一次心灵的交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看看这个被称为扼住命运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说明:音乐是宇宙通用的语言,通过听,激发学生想象和阅读的兴趣,自然的导入课文,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

  (二)整体感知,走近大师

  1、快速阅读课文,读完四人一组讨论,交流。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其间主要写了几件事?

  2、再谈对贝多芬的认识。

  说明: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这一环节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三)局部品味,触摸、评价大师

  刚才我们初步了解了音乐大师贝多芬,现在我们再由外表到内心对贝多芬进行更深入细致的了解。

  1、划出描写贝多芬外貌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语说说这些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个性?

  2、这些描写是按照什么次序来写的?明确:由整体到局部,局部(由上到下)

  3、贝多芬的哪些语言触动了你的灵魂,请谈谈你的感受。

  在20节、22节、24节、27节等处

  4、再请学生谈谈:你眼中的`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让学生各抒己见,结合课文和自己旧有的知识来谈。明确: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说明: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

  (四)拓展延伸,摹写小我

  1、从这篇文章中,你认为要写好一个人物必须注意那几点?

  明确:要通过多种描写刻画人物,外貌描写(与众不同之处,以形传神,忌脸谱化)语言描写(符合人物的身份、个性)

  2、写作:《猜猜他是谁》为题,写一个班内人物,重点通过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写出该人物独特的个性。交流。

  说明:读书贵在能入能出,借鉴模仿是写作的基础,通过写能进一步感悟领会本文描写人物的精妙。

  (5)回顾课文,与大师平等对话

  再次聆听《命运交响曲》,边听边写《贝多芬,我想对你说》,写出一两句有独特见解的话。相互交流。

  说明:以音乐为背景,加以评论,便于学生创造性的阅读,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

  板书设计:

  衣着 整体

  头发 蓬乱 上

  形 外貌 头部 眼睛 深邃 局部

  嘴 紧闭 下

  神 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说明:此板书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总体评价:此教案注重学法的培养,使学生在与大师的对话中,自主探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而且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语文天地04-12

小学语文古诗的教案07-16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12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7-22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30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7-27

小学语文《荷花》的教案01-20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9-27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9-18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