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5-03 16:32:42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大班科学教案集锦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大班科学教案集锦10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背景

  “水娃娃漫游记"的主题正在进行中,孩子在玩“水娃娃漫游记"的游戏时,积累着关于水的经验,也生成了更多的问题。其中,一个孩子针对“铁在水里会沉下去的”经验,提出了“为什么铁做的船会浮在水面上呢”的问题,于是,就有了这次集体探索活动。

  内容与要求

  探索在水中沉和浮的物品,并知道一些改变其原来状态的方法。

  活动准备

  一个大玻璃缸和若干个大水桶。’

  过程与指导

  一、在幼儿园里收集5种东西放在塑料袋里

  ——孩子在教室里、花园中、操场上寻找,并努力做到与别人不同。如看见别人在花园里捡鹅卵石,自己就去捡树枝,所以,孩子塑料袋里的东西,丰富多样。

  二、假设沉沉浮浮

  老师:前一阵子,我们一起玩了许多水的游戏,昨天,我们每个人又在幼儿园里找了5样东西,现在我们来告诉大家,你手上的5样东西哪些是沉下去,哪些是浮上来的?幼儿讲述,老师记在白纸上,记录方式是幼儿认同的。

  ——其中,同样的物品不再重复。有不同意见的在旁边打个问号“你们同意吗?"“有人反对吗?’’引发孩子的思维冲撞。

  三、验证假设

  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把这些问号去掉。

  (孩子在大玻璃缸前尝试有问号的物品的沉与浮)

  幼儿:(塑料吸管)用力往下扔,(浮上来)你让它灌满水,它就沉下去了,(依然浮上来)啊,它是浮上来的。(擦掉问号)

  幼儿:(积木)啊,是浮起来的。用手揿到水底……啊,还是浮上来的。是的呀,木头积木就是浮上来的。(擦掉问号)

  幼儿:橡皮泥是沉下去的……不是的,捏成小船的样子就浮上来了。(我来试试)啊,浮起来的。擦掉问号……不行,它也是沉下去的……

  老师(小结):其实啊,有的东西在水里,这个样子是沉在水里的,那个样子就浮上水面了。比如…。铁和船……

  ——传达相对的观念和思想。

  四、探索在水中改变物品原来的样子

  1、老师:你有没有办法将你手中的1件东西在水里改变它原来的样子吗?想办法改变它在水里原来的样子(重复是为了让孩子有一个思维的空隙)。你可以和朋友一起去试试,也可以一个人去试试,然后把它记录下来告诉大家。

  2、幼儿操作尝试。

  ——老师指导和提示幼儿记录,可以用“你怎么做的"等,让孩子认识自己无意识的行为。

  3、说说自己的实验,并展示自己的记录。

  ——其间,老师不断总结。如:××泡沫板原来是浮起来的,在它上面加了鹅卵石它就沉下去了……

  小鱼儿:我的塑料袋本来是浮起来的,我加了鹅卵石,又加了积木,它就沉下去了。

  老师:塑料袋积木会沉下去吗?我们试试。

  众幼儿:没有用的。为什么?

  幼儿1:那是因为,帮忙的东西和它是一个样子的……对,就是浮的东西一定要请沉的东西帮忙。

  老师(小结):是啊,要改变一件东西在水里的样子,一定要请一件和它不一样的东西帮忙。

  ——在得出一个结论的基础上,再引发一个更深而正确的认识。

  老师:拿一个纸盘,(放在水面)它是浮在水面上的,我拿一块橡皮泥帮忙(把一块小的橡皮泥放在纸盘里,纸盘没有沉)它沉了吗?怎么回事?

  幼儿:再多放一些……放上去的东西,一定要比盘子重……

  老师:(轻轻地重复,以反问的语气,引发孩子对这句话准确性的质疑)放上去的东西,一定要比盘子重……(重音放在“盘子"两个字上),.

  幼儿:放上去的东西的重量一定要比(盘子)浮上来的力量大,它就沉下去了。

  老师:同意吗?很好。

  4、比较熟鸡蛋在淡水和盐水中的沉浮现象。

  ——了解沉与浮的另类现象中,认识更广阔沉与浮的现象。

  老师:你们刚才让一样东西改变它原来的样子,都请别的东西帮忙的,我现在……

  幼儿:(抢先)我没有请别的'东西帮忙,我在牙膏盒上戳了几个洞。

  老师:哦,她没有请别的东西帮忙吗?

  幼儿:不是,牙膏盒上有洞,水进去了,水很重,水帮了忙了。

  老师:啊,你还是请水帮忙了。我现在不请东西帮忙。这是一同事互动

  很喜欢应老师将“邮票”作为一种文化,来传递给幼儿知识。的确“邮票”的功能是明显的,其内涵则更丰厚,所以将其作为一种学习资源来开发,从中我们发现了许多可以值得探讨的问题,如邮票上的图案、邮票上的数字、邮票的使用过程、邮票中的人和事等等,因此,以“邮票"为线索,将引出的众多问题,设计成教学活动,并以主题系列形式展开,这样的学习有助于多途径地培养幼儿综合学习的能力。

  看了应老师的活动背景分析,了解到本次活动也是主题系列活动中的一个,所以有了一些想法,借此机会与之切磋。

  由于本活动的目标定位在欣赏邮票、尝试制作模拟纪念邮票,我们就将活动分成四个步骤来完成:

  1.收集邮票以及相关物品一观赏邮票及相关物品一寻找我们的问题一展开讨论、征集答案(通过生生互动,解决一些争议小的问题)

  2.欣赏集邮本一集体讨论一共享经验

  这里教师预设的问题有:.

  我们看到的邮票和平时信封上的邮票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从邮票上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图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图案?

  孩子们补充提问可能有:

  这些邮票为什么都放在本子里?

  为什么有的邮票是四张连在一起的?

  为什么没有把它贴在信封上?

  为什么爸爸让我小心地看,不能用手拿?

  (在讨论之后,师生共同小结:很多邮票是将一些有意义的人和事作为图案,把它设计在邮票上是为了更好地纪念它。人们把前阶段域学习中,幼儿个别探索实践,有了较多的感性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与困惑。幼儿产生了强烈的与同伴交流分享的欲望。在此前,教师组织了集体活动。

  首先,教师让幼儿自选材料、自带问题开展“假设沉沉浮浮"的活动。教师采用集体交流的方式,“从孩子中来,回孩子中去",创设积极互动的好时机。时而幼儿接纳同伴的想法;时而不同的答案,引幼儿争执,思维的碰撞在此萌发;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敢于向他人提出质疑等能力在此得以培养;一个互动学习的契机也在此产生,向同伴学习成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途径。最后,面对争论不休的问题,采用集体验证的方法,这为后面个别试验起到了示范演示作用。

  “探索改变物体原状"这一环节,对幼儿来说是一个新挑战。幼儿带着新任务,有的幼儿迁移运用了前面的实践方法、记录方式;有的幼儿则自己创造;也有的幼儿观察模仿同伴,幼儿个个积极思考、操作、记录,忙得不亦乐乎。

  再次交流分享时,教师娴熟的教育技能,良好的组织策略,能根据幼儿的特点及时地调整与应对,较好解决点面问题,一个幼儿介绍,教师及时把问题抛给其他幼儿,再次创设生生互动,有效拓展幼儿的思维。

  活动接近尾声,教师预设“熟鸡蛋的沉浮”,是教师再次寻求突破,引发幼儿更多创意的又一举措。

  应该说“沉沉浮浮"是一节传统常识课,但此次活动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整个活动自始至终都呈现出高度的动态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教师的素质、教育艺术让观摩者赞叹,幼儿身上洋溢出的良好科学素养同样让观摩者感到欣喜。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碘洒与淀粉所产生的变化,并且知道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含淀粉的食物。

  2.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探索实践来寻找答案,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课件2.碘洒、土豆、青菜、镘头、苹果、笔、记录纸人手一份3.写字板、红旗若干活动过程:

  〈一〉结合故事,了解淀粉的作用1.教师讲述故事一遍,提问;彬彬长得怎么样?为什么?

  2.教师简单介绍淀粉的作用。

  〈二〉幼儿猜测1.出示记录纸,引导幼儿一一指认记录纸中的食物。

  2.请幼儿猜一猜,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3.引导幼儿将自己的猜测在记录纸中进行记录。

  4.各自交流自己的猜测。

  〈三〉实验验证1.出示碘洒教师以神秘的语气告诉幼儿这是“魔水”。

  2.引寻幼儿记录“魔水”的.颜色。(荼褐色).

  3.介绍“魔水”遇到淀粉时会变成深蓝柴色。

  4.幼儿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记录。

  〈四〉交流讨论1.介绍自己的实验结果。

  2.根据幼儿的介绍,教师一一验证。

  〈五〉游戏:找一找1.出示课件:引导幼儿猜测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2.点击课件:一一验证3.赛一赛:看看哪组找到的含淀粉食物多?

  A介绍比赛规则;根据课件和食物,各组讨论并将猜测的结果写在写字板上,哪组猜对的多,就在哪组上插上一面红旗。游戏共进行四次,哪组旗帜多,哪组就赢。

  B幼儿比赛延伸:当碘洒遇到淀粉时,有时变色深,变色浅,为什么?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一、幼儿探索获得成功的要领:重心、小心、积木摆放、高矮等

  二、能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发现。

  三、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四、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交流的兴趣。

  五、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重难点:

  幼儿自由探索制作纸桌的方法和使纸桌变稳的方法。

  幼儿探索纸桌"稳"的方法,并能用较完成的语言表达。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份A4纸,一份积木

  活动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主题师:小朋友们,我们今天一起来聊一聊桌子,一张桌子有哪两部分组成?

  师:一张桌子由四条桌腿和一个桌面组成!那如果缺一条桌腿会怎样呢?三条腿的桌子你见过吗?它的桌腿是什么形状的?

  二.幼儿探索,一条腿的纸桌

  (一)(PPT)题目:一条腿的桌子师: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出示PPT(一条腿的纸桌)。

  这张桌子不是4条腿,也不是3条腿,而是1条腿。(出示两张纸)有难度才需要我们去挑战!让我们的.脑筋转一转,只有小手去动动、去试试,这样我们才会成功!

  师:请你想一想,这张纸怎样才能做成桌腿呢?

  (二)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教师提要求,幼儿初次尝试操作。

  师:两人一组在一张桌子上操作。你们可以自己想,也可以参考别人的。请大家轻轻的选一个位子坐下来。(教师个别指导"你用什么方法做成的桌腿")

  2.教师讲解做纸桌的方法并做记录。

  师:我们继续来聊聊,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做成这一条腿的纸桌?注意说方法。

  幼:卷--圆柱体出示PPT幼:折--三棱体、长方体出示PPT师:先折再折--讲解"双层"纸桌的"稳"。出示PPT"稳"

  (三)幼儿再次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师:接下来我们再一次探索,用积木来做测验,把积木一块块的放在纸桌上,全部放上去,纸桌不倒,你就成功了。积木倒了,我们重来。这一次要让你的桌腿变的稳,想想有什么方法。

  (四)教师讲解获得成功的要领

  1、师:你觉得要让纸桌变得稳,可能跟什么有关系?--积木的摆放(交叉摆更集中,找到重心)、积木摆放的数量、纸桌高矮、粗细、小心等等。

  2、师讲解"插"的方法要领。

  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们在玩的时候要思考、探索,怎样让桌腿更稳。老师昨天在午睡的时候也在思考,后来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请你来看一看。(师示范折纸桌)请大家将所有积木都放在老师的积木框里,观察老师所用的方法带着思考结束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1、 教学目标

  a) 引发幼儿对物体平衡竖立现象产生兴趣。

  b) 引导幼儿大胆主动地探索,培养多元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c) 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探索的过程并大胆表述,提高语言表述能力。

  2、 教学准备

  a)教学试验材料: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如:盒、瓶、笔、纸、羽毛、书、管子、手套等。

  b)科学术语及词汇:竖立

  c)可能的难点:相同的物体有多种的竖立方法。

  d)学生的课前准备:每人带各种物品。

  e)实验记录:绘画形式。

  f)时间安排:45分钟左右。

  3、 教学过程

  a)观察预测:看一看,桌上有什么?这些物品哪些能竖起来?

  b)动手探索:把能竖起来的物体竖起来,放到展示台上。

  c)讨论问题:用什么办法使不能竖立的物体竖起来?(自由讨论后再集体汇报)

  d)个人试验:自由选择不同的辅助材料尝试使物体竖起来。

  e)提出问题:使各种吸管也能竖起来,有多少种办法?

  f)分组试验:按小组共同讨论后选择各种辅助材料进行尝试。

  g)试验记录:用绘画记录自己的试验办法。

  h)表述结果:幼儿互相交流试验结果并鼓励幼儿大胆向听课教师介绍试验接结果。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一年四季和12个月都属于生活常识的范围之内,作为大班的幼儿有必要了解四季的特点、掌握12个月。

  教学目标:

  1.幼儿了解一年既可以分为12个月,也可以分为四季。

  2.幼儿通过观察一系列的图片能说出四季的相应特点3.幼儿热爱自然,亲近自然。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清楚了解12个月所对应的季节。

  教学难点:

  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说出四季的特征。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1~12月的卡片、具有四季明显特征的大自然图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熟练掌握1~12这12个数字,并基本了解一年有四季之分。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一年妈妈和她的12个宝宝老师:"大家好,我是一年妈妈,我有12个宝宝,为了好记,我给他们每个人的名字里都取了一个'月'字。第一个宝宝叫一月、第二个宝宝叫二月、第三个宝宝叫三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其余几个宝宝叫什么名字呀?"(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其余的月份)幼儿:"四月、五月、六月、七月……"老师:"我的宝宝们喜欢三个三个地待在一起,每三个宝宝喜欢同一种颜色,我们来看看他们喜欢的是哪些颜色吧!"(引导语:"小朋友们这是哪三个宝宝啊?"、"看看他们喜欢的是什么颜色呀?")

  二、一年妈妈给12个宝宝分房间老师:"我呀有四栋房子,分别取名'春屋'、夏屋、秋屋、冬屋,我根据宝宝们喜欢的颜色,先把这四栋房子刷成了绿色、红色、金色、白色,这样3月、4月、5月放在绿色的`春屋里,可是我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不知道春屋里该放些什么东西呢?小朋友能不能来帮我想想这个问题呀?"(幼儿回答"刚刚发芽的小草可以放在里面"、"还有风筝也可以放在房子里"等,)教师依据四季依次提问,比如"我们来看看6月、7月、8月宝宝该住那个房子里呢?房子里又该放些什么呢?大家注意哦,他们只会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刷成的房子住哦!"

  三、回顾问题一:"小朋友们现在是几月份啊?",幼儿回答问题二:"这个月的宝宝喜欢和哪两个宝宝住在一起啊,他们喜欢什么样的颜色,住在哪个房子里啊?房子里有些什么啊?"(让幼儿回答后,教师再进行总结)问题三:"谁来说一说你喜欢哪个房间呢?你为什么喜欢那个房间呀?"

  反思:

  1、材料准备过于简单,如果能更丰富一点的话,小朋友参与其中的兴趣会更大;

  2、老师对课堂掌控过多,小朋友能再自由一点就好了。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观察、感知气温情况变化的兴趣。

  2、引导幼儿感受冬天气温的变化,探索水的形态变化与气温的关系。

  3、引导幼儿学习动手制作冰花、欣赏冰花,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1、矿泉水瓶、清水、细绳、花瓣、树叶、小石头等。

  2、温度计若干。

  活动过程:

  1.在天气不是很冷的时候布置幼儿回家制作冰花后,请带来冰花的幼儿讲讲怎样做的冰花,请没带冰花的幼儿讲讲为什么没带。让幼儿知道天气不太冷的时候室外是冻不出冰花的。

  “你的冰花在哪里做成的?”(冰箱里)

  “你为什么不放在院子里或房间里冻冰花”?

  “为什么院子里、房间里冻不成冰花”?

  (注:第一步先让幼儿感知气温是否适合冻冰花,不急于关注冰花的造型欣赏。)

  2、请幼儿带温度计到幼儿园,认识温度计后分别放在室内和室外,每天观察、记录气温的变化。

  3、在天气寒冷时再布置幼儿冻一次冰花,要求幼儿在室外冻。请幼儿观察室外温度到多少度时水会结冰。

  4、观看冰灯、冰雕的录像、图片,向幼儿介绍哈尔滨冰灯,为下一活动《不同地方的冬季》做知识铺垫。

  幼儿园科学、健康领域生成活动:卷起报纸做运动

  生成原因:

  “追、赶、跑、跳、碰”这一课程单元进行了刚一周,发现幼儿对于运动性的游戏十分感兴趣,孩子常常信手拈来,随意物件在他们的手中就能玩出许多新花样。上周结合海啸赈灾活动请幼儿收集相关资料,一张带来的报纸在林海韬小朋友的手中被卷成了小棒,海韬小朋友一边挥动着一边念念有词:“接球、过网……”,其他的幼儿似乎也来劲了,纷纷抢过报纸耍弄起来。缘于对“魔法绳”活动的思考,我设想,一张简单的报纸是否也可以象一根简单的绳子一样成为孩子既动手动脑又快乐学习的好素材呢?于是,我大胆地尝试了将报纸与运动主题结合在一起,生成了此活动,试图通过有趣的活动设计将运动与学习巧妙地融合。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在折、卷活动中感知报纸承受力的变化。

  2、发挥幼儿创造力,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

  活动准备:

  1、用皱纹纸在地面布置成小河的情景。(4条小河)

  2、报纸足量,玩具小动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师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小动物到了河边没法过河,哎,有张报纸,我们用它搭座桥让小动物过河吧!

  观察:立即有幼儿提出:“报纸那么软那么轻,小动物怎么过河呢?

  师:那你们想想办法吧!

  二、幼儿操作探索:如何帮助小动物过河。

  观察:幼儿两人一组积极地行动了起来。大部分幼儿都能很快地将报纸进行折叠,让其变得牢固,让小动物安全过河,并激动地跳起来:“我们成功了!”也有部分幼儿两张椅子的间距太近,不用折报纸就能让小动物安全过桥,经教师引导后才又做尝试。

  三、为了让幼儿折叠报纸的方法更多些(如瓦楞状),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独木桥小动物很害怕,怎样才能让桥变宽一些,更安全一些呢?”幼儿再度探索操作。

  观察:经过反复的尝试、引导,有幼儿折出了瓦楞状的桥、有栏杆的桥。

  四、尝试用报纸做运动。

  1、师提议:“不如我们用报纸来做操吧!”

  观察:拿着又大又轻的报纸做操,幼儿有些不满意,很快有幼儿将报纸卷成棒,于是大家都高兴地这样做,然后大家一起高兴地做棒操。

  2、师又提议:“既然报纸又可折又可卷,我们用它做材料,开个小小运动会吧!

  观察:孩子们很兴奋,回顾了暑期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比赛项目后,幼儿很快创造性地用手中的报纸玩起了这些项目:

  1、用报纸卷成棒,两头折叠让其站立,反复多个,当成跨栏的'栏杆,幼儿学百米跨栏冠军刘翔越过栏杆,比赛跨栏。

  2、简永川小朋友用卷成的小棒当成杠铃,学石智勇练举重。

  3、洪屹威、郭正霖等四位小朋友将报纸团成球,用报纸小棒击球玩棒球游戏。

  4、还有幼儿将报纸折成一个面当成羽毛球拍、乒乓球拍玩球类游戏,另有幼儿玩起了击剑、跳高、跳水等项目。小小的纸棒在他们的手中妙用无穷,孩子们开心极了。有幼儿问:“纸棒可以带回家吗?”户外活动时他们又把纸棒带了去。

  备注:

  反思:

  这是一个科学与健康领域相结合的活动,整个活动过程幼儿都非常地积极和兴奋。只是在前半部分的“造桥”活动中,教师的要求不够仔细明确,如椅子的间距、怎样叫安全过河等,以及教师对科学探索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没有明确的度的把握,因此活动效果有些不尽人意。在后半部分的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令教师十分欣喜,小小纸棒在幼儿手中玩出的花样让教师也感受了无穷的乐趣。更可喜的是那些平时不爱动、年龄小的幼儿也非常投入地参与了这些游戏。这个活动非常符合孩子的兴趣和需要。看来,无论再小再简单的物品,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加以巧妙的利用和设计,就一定能成为孩子快乐学习的好素材。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背背小书包

  设计意图:

  该活动为特征的课程组织,强调活动的价值,注重活动的过程体验,以改变幼儿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优化教与学的方式。活动取材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临近毕业,孩子们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小书包、在书包的选择上他们往往关注的是款式、名牌、色彩、功用等,而忽视书包肩带的宽窄,忽略小书包对自己身体的保护作用。因此,教学活动--背背小书包,从幼儿身体的自我保护入手,与科学小知识:压力不变,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相结合,重在幼儿的体验探究过程,将科学知识浅显、易懂的传递给幼儿,并能在生活中去有效运用,进一步激发幼儿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感受不同宽窄肩带的书包,带给身体的不同体验。

  2、积极探索,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

  重点:感受不同宽窄肩带的书包,带给身体的不同体验。

  难点:发现宽肩带比窄肩带的书包背起来更轻松的小秘密。

  活动准备:

  材料:不同肩带的书包若干、图书若干

  小实验:两块海绵和小椅子

  活动过程:

  一、不一样的小书包--发现不同

  引出话题:

  1、这些都是小学生的书包,它们一样吗?

  2、说说它们哪里不一样?

  3、小结:小小书包,有这么多的变化,你一定能找到一个你喜欢的小书包。

  二、背背小书包--体验感受,发现秘密

  1、刚才,你们发现了书包的肩带有的宽,有的细窄,如果在这两个书包里放入一样多的图书,背在我们的肩上,哪个会更舒服、更轻松呢?

  2、请你们2人合作,一起完成一个任务。

  小提示:2人合作--在书包中分别放入5本图书--两人轮流背背小书包,慢慢绕走一大圈。

  3、幼儿合作探索,相互交流。

  4、交流分享?说说感受,哪个书包背起来更舒服?

  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

  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小实验,海绵代替我们的肩膀,小书包背在我们的肩上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细肩带书包压在我们的肩上,会刻出深深的痕印,我们背起来会觉得痛,很不舒服,而宽肩带的'书包不会把我们的肩膀勒疼,背起来舒服和轻松。通过小实验,我们知道了宽宽肩带的书包能保护我们的肩膀,让我们背起来更舒服,所以,我们以后选择小书包的时候,要尽量选择宽宽肩带的书包。

  三、迁移运用--尝试运用,拓展生活经验1、这是细肩带的书包,我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它变宽,让我们的肩膀背起来更舒服、轻松呢?

  2、出示加肩带的书包,加上一个小小的宽肩条,就能让我们背得更舒服。

  3、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这样的好方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请你想一想它什么部位加宽了?加宽了以后有什么用处?

  活动反思:

  教学活动在张弛有序的过程下逐一展开,幼儿学得很快乐、很轻松,教学环节的设计为教学活动目标而服务,活动的有效性得到体现。活动注重幼儿的体验和探索;注重科学小实验的论证,让幼儿在即时有效的观察中,得到论证,达成共识;注重科学道理与生活的结合,将科学知识浅显化、生活化的传递给幼儿,活动中的延伸环节,让幼儿更多地关注自己生活周围的事物,去发现更多这样的好方法,科学和生活的结合更具有教学的意义。

  活动评析:

  活动取材源于幼儿的生活,过程中注重幼儿的探索和体验过程,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将科学道理浅显、生活化的传递给幼儿,幼儿在快乐中学习,获得经验。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利用自己动手制作风车,感受风的变化,喜欢探索风的秘密。

  2、简单了解风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风筝、塑料袋、幼儿自己制作风车的材料(彩纸、图钉、高粱杆、小剪刀)。

  活动准备:

  2、关于风的图片(风的作用与危害)。

  3、幼儿用书大班上2第10页。

  活动过程

  1、看一看,说一说 :

  谈话:今天 ,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件礼物,看一看,你认识它吗?(展示风筝让幼儿看,并鼓励他们踊跃发言)老师带来这件礼物的同时还带来了一个问题:怎样让它飞上天?

  2、想一想,看一看:

  (1)一年四季的风有什么不同?(春天的风柔柔的、暖暖的,夏天的风热热的,秋天的风凉凉的,冬天的风冷冷的)

  (2)你知道人们利用风做了哪些事情?(鼓励幼儿想一想,大胆发言,老师可作适当提示)

  展示图片,让幼儿看一看,老师小结:人们利用风发电、风可以把我们的湿衣服吹干、庄稼可以借助风传播花粉、小朋友们利用风把风筝送让天、风还能吹响风铃……

  老师: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有时却能造成很大危害。

  (3)看图片,让幼儿了解台风、飓风的危害:引发海啸、吹倒大树房屋、翻船等,它是一种自然灾害,但人类有信心有一天能征服它。

  3、试一试,做一做:

  风能帮助人们做很多事情,风就在我们身边,小朋友们想不想和它一起做游戏?

  指导幼儿用准备好的材料制作风车(提醒幼儿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

  4、玩一玩,找一找:

  让幼儿玩风车,感受风速、风向变化对风车的影响。

  (1)让幼儿站在原地,观察风车,说一说它的转动速度。

  (2)让幼儿试着慢慢走,观察风车的变化。

  (3)跑起来,让幼儿再观察风车的变化。(幼儿跑动时,提醒他们注意安全,不要让风车正对小朋友的脸)

  教师小结:风车转动的快慢和风速、风向有关,风速越大风车转动的越快、迎着风转动的快。

  5、听一听,学一学:

  秋风起来了,树叶在慢慢地落下来,有时它在院子里到处飞,是谁让它飞起来的?(风)小朋友们观察一下,除了树叶会被风吹起来,还有什么东西会让风吹起来?(塑料袋、纸)

  如果让这些垃圾消失我们周围的.环境就会变得更美!(培养幼儿不随地扔垃圾、见到纸屑捡起的好习惯)

  6、课堂延伸:

  小朋友们制作一个风铃,试一试,挂到房间的哪一个位置,发出的声音最响亮。活动设计抓住幼儿的好奇心,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孩子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学习。活动遵循在学中玩、玩中学的教育理念,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从说一说,在知道风筝上天需要风的基础上,了解风帮助人们做好多事情,也知道过大的风带来的危害,不过随后给幼儿提示不要对风产生恐惧,风还是我们的朋友。指导幼儿做一做,玩一玩,让他们去感受风的“趣”。同时也让他们在尝试中探索风的秘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科学现象在幼儿的身边时有发生。一天孩子们看到门口排列整齐的自行车一辆接一辆全倒了,他们对这些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为什么碰倒第一辆车,后面所有的车都倒了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在发表自己的想法。看到孩子们充满好奇,又急于知道答案的迫切心情,我设计了这次活动。通过观看“多米诺骨牌”表演以及操作积木块,引导幼儿观察力的传递现象,感知力的传递。让抽象的力的传递原理通过直观的现象来感知理解,从而让孩子们懂得用科学的知识去解释周围的现象,满足幼儿探究的欲望。

  【活动目标】

  一、仔细观察、初步了解力的传递现象,积极探索木块排列的距离与力传递快慢的关系。

  二、学会与同伴合作和交换玩法,分享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幼儿已玩过弹珠、打保龄球、打桌球,积累力传递经验。

  二、物质准备:排列线路图(1)(2)若干,记录表若干、每人17块木块、铅笔一支,多米诺骨牌表演录像带、轻音乐,投影仪、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木块,请小朋友想想可以用它做什么游戏。

  二、观看大型多米诺骨牌表演录像,引导幼儿观察木块是如何排列和倒下的。

  (一)引导幼儿观察木块是怎样排列的?

  提问:木块是怎样排列的?

  (二)引导幼儿观察木块是怎样倒下去的.?

  提问:

  1、你看到了什么?木块是怎样倒下去的?

  2、怎样让木块一块接着一块地倒下去?

  三、幼儿自主探索如何排列木块才会连续倒下。

  (一)自由探索

  1、请小朋友把木块立在地面上,试一试,怎样排木块,才能让它连续地倒下去。

  2、幼儿自由操作探索,教师观察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获得成功。

  3、表达交流。提问:成功了吗?怎样做成功的?

  (二)探索“距离远、距离适中、没有距离”这三种情况木块倒下的现象。

  1、出示观察记录表、路线图并介绍使用方法。

  (1)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路线图:三行排列图有什么不同?

  (2)介绍记录表的使用方法:能连续倒下的(√) 不能连续倒下的 (×)

  2、交代游戏规则:每人一张线路示意图,把线路示意图垫在下面,分别按图上画的三种排列方式,把木块一一对应摆放上去,然后,推第一块木块,看看哪种排列方式上的木块能连续的倒下,并做记录。

  3、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指导,鼓励幼儿仔细观察。

  4、鼓励幼儿大胆表达交流,知道木块排列和连续是否倒下的关系。

  提问:

  (1) 你发现了什么?

  (2) 哪种摆放方式能让木块一块接一块倒下?为什么?哪种摆放方式不能?为什么?

  四、幼儿合作游戏:探索木块排列距离与木块倒下速度的关系。

  (一)出示线路排列示意图,引导幼儿注意观察:两行线路图有什么不同?

  (二)交代游戏规则:

  6个人一组,每组选一张线路示意图,把线路示意图垫在下面,每三个人选一条路线,按图上的位置,把木块一一对应的立在线路图上排列。排完后,拿一支铅笔轻轻地同时推两组的第一块木块,仔细观察两条路线的最后一块木块,看看有什么发现,可多试几次。

  (三)幼儿合作操作探索,教师观察指导,引导幼儿表达交流。

  提问:

  1、你发现了什么?

  2、在一样的距离里,木块排列距离近一点和远一点,哪种倒下的速度快?

  【活动延伸】

  科学区:引导幼儿设计路线,看看还有那些路线能让木块一块接一块的连续倒下,哪些路线能让木块到下的速度更快。

大班科学教案 篇10

  一、设计思路:“老师,我把溜溜球甩出去为什么它会回到我的手上?”“汽车突然刹车,我的身体为什么总是向前倾?”……生活中惯性无处不在,人们运用惯性的原理发明了许多有用的娱乐玩具:过山车、蹦床、秋千……

  怎样让孩子们懂得和了解惯性的秘密及原理,在阳光和空气充足的户外场地上,孩子们“坐汽车”感受惯性、自己动手制作陀螺和旋转的纸盘、操作溜溜球、木块等活动来“找惯性”、通过做做玩玩发现问题,与老师和小伙伴一起“说惯性”。从而培养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激发幼儿自由探究的欲望和好奇心,萌发幼儿团结合作、克服困难的`决心。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究生活中科学现象的欲望,满足好奇心,萌发在活动中认真思考,克服困难,团结合作的精神,感受成功的快乐。

  2、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动用各种感官寻找答案,提高幼儿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幼儿关注周围事物,感知惯性现象,懂得不受外力影响,任何物体都保持原状不变。

  三、活动准备:

  1、场地:一楼户外操坪,能感受惯性现象的体育器械若干;

  2、幼儿操作材料:瓶盖、小木棍、扑克牌、小木块、扣子、免洗纸盘、卫生纸卷芯、

  3、玩具车、溜溜球若干;

  四、活动过程:

  1、感受惯性:

  2、全体幼儿实地坐车感受开车、刹车带来的身体变化;

  3、下车谈感受:开车时我的身体怎么变化?刹车时我的身体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4、初步了解什么是惯性。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12-18

大班科学教案12-29

【热】大班科学教案03-15

大班科学教案【推荐】03-13

【热门】大班科学教案03-13

【荐】大班科学教案03-14

【推荐】大班科学教案03-14

大班科学教案【热门】03-14

【精】大班科学教案03-14

大班科学教案【荐】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