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比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初步对比、总结的能力。
4、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及相应的投影片
2、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若干张,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在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几的分数,同学们能够通过折纸的方法表示出一些你喜欢的分数吗?
(1)学生用纸折分数
(2)小组交流自己是怎么做的,表示出了那些分数。
(3)全班交流汇报展示的过程,有针对性的张贴并板书四组分数:(3/4,1/4)、
(1/4,1/2)、(3/8,1/8)、(1/8,1/6)。
2、观察分数,组织分类。
刚才老师把同学们展示的分数张贴了四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四组分数,你能给它分一下类吗?
(1)学生独立观察每组分数的特点
(2)小组讨论交流如何分类
(3)全班交流:小组选代表陈述分类的思维过程。
(4)教师小结:我们把分数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像3/4和1/4、3/8和1/8,一类是分子都是1,而分母不同,像1/4和1/2、1/8和1/6
3、引导质疑,引入课题
对于刚才我们分出的这两类分数,大家想研究它们哪方面的问题?
(1)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1:我想知道两个分数哪一个大,哪一个小?
生2:我想知道两个分数的和是多少
生3:…
(2)有选择的解决问题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多,下面我们就来解决比较一下两个分数,哪个大哪个小这一问题,好吗?(板书课题:比大小)
(二)探究新知:
1、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3/4和1/4谁大?你是怎么想的`,四人一组拿出手中另一张正方形纸分一分,涂一涂,发挥集体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说出比的思维过程
(3)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就是三个1/4,而另一张纸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一个1/4,3个1/4比一个1/4大,所以3/4>1/4。
(4)用同样的方法比较3/8和1/8的大小。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左边图)。
②学生争当“小老师”自行讲解比的过程。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1/4和1/2谁大呢?大家是怎么想的,用刚才比较的方法,四人一组想一想”。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说出自己小组比较的思维过程。(师适当引导并小评)
(4)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一张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分少,也就是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所以1/4<1/2。
(5)用同样的方法比较1/8和1/6的大小。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右图)。
②学生自告奋勇讲解比较的过程。(师适当引导并鼓励)
③根据分类总结比较大小的策略。
(1 )学生独立思考比较大小的方法。
(2 )小组交流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3 )全班交流,归纳总结: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4 )拓展延伸
为什么?说明:分母相同,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相同,那么每一份的大小就相同,分子大的表示取得份数,分数就大;分子小的表示取得份数少,分数就小。
分子是1的分数表示都取其中的一份,分母小的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少,其中的1份反而大;而分母大的表示平均分得的份数多,其中的一份反而小。
(三)巩固、实践、应用。
1、给分数先涂上颜色再比较大小(见课本61页下图)。
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按份数涂颜色,并比较分数的大小。(投影出示)
(1)、学生独立看一看、涂一涂、比一比。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3、电脑出示题意:怎样才能平均分呢?
(1)学生独立审题。
(2)小组交流,把自己分的思维过程讲给同伴听。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评:
同学们表现的很出色,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独立解决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更新的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学会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知道了比较分数的大小分两种情况,也就是分母相同还有分子是1的时候。分母相同时,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当分子是1时,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
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参加过机器人大赛吗?没有也没关系,以后会有机会的。 在中国,自20xx年起,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记得在第一届大赛时,全国的参赛人数仅为200。不过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中敢于进行科技创新的人才越来越多,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人也越来越多。在20xx年时,已有约1100名选手,参赛队伍是426支;到20xx年,参赛队伍达到了499支。老师还查询了其他几个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大家请看。(教师边说,边通过课件出示统计表)
二、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
1.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
教师:刚才说的信息,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情况,第一个起始格应该表示多少?接下来一格代表多少合适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课件演示)
3.教师:观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这些问题都一目了然了。如此看来,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清楚、直观。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三、探索新知
1.认识折线统计图
(1)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教师:有一种比条形统计图更加强大的统计图,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20xx-2011年)。
教师: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初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
教师: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与纵轴,与条形统计图相比,它们相同吗?(学生回答相同)
教师:想知道其中的折线是怎样画出来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教师边介绍边描点,最后把这些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材内容:
本节课教学教科书第19的内容和20页做一做。
教材分析:
教材例3用一幅公园的情景图提供了许多数学信息,借助情景让学生理解意义进行计算,最后由学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材目的:
1、知识与能力:初步会从现实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并能自己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观察、想像、抽象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仿、联想等学习方式,经历游戏过程,并从中收集数学信息,提出问题。通过同伴的争议和评论形成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真实性和普遍性,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愿意亲近数学,尝试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已知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9分钟)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捉迷藏游戏。通过观看情境图,倾听发布的信息,产生联想,并由联想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板书课题(用数学)
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问题
(1)什么是用数学?
(2)为什么要学习用数学?
(3)学习用数学这节课在我们身边哪些地方能用到?
(4)学习这节课能帮助我们解决哪些生活问题?
2、出示自探提示: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
(1)你能说一说图上都说了些什么?
(2)怎样用数学语言来说呢?
(3)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怎样来提问呢?
(4)用加法计算怎样问呢?
(5)用减法计算又该怎样提问呢?
学生独立探究以上几个问题。
二、 解疑合探(19分钟)
1、再次看图并回答。刚才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观察的很仔细!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藏着许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试着提一提吗?学生自愿回答,把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2、学生汇报后,师重点强调:在13-6=7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求藏起来的人数的方法用总人数减捉住的人数。
3、出示丢手拍游戏。通过观察、倾听,思考信息组合与问题的.提出。组内交流各自的信息组合角度和提出的问题,评论各种组合的正确性,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从三种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一是求总数;二、三是求部分。
玩丢手绢的有8个女同学,6个男同学。
(1)一共有多少人?8+6=14(人)
(2)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几人?8-6=2(人)
4、出示踢球活动。通过观察和倾听,初步学习收集背景资料中的数学信息,指名学生说: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独立地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还差几人没有到?并完整地解决问题。
5、小组讨论、交流。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老师注意引导学生既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
学生口头解答所提问题。
6、反馈练习
观察课本p20的热闹的小河边。根据提出的3个问题,独立观察、分析和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然后组内交流、评议,也可自主选择交流伙伴。重点在于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开展先知帮后知活动,既可让先学会的学生有展示的舞台,也可以使弱一点的学生也有理解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有17只小鸟,飞走了8只。还剩几只?列式:17-8=9(只)
草地上有15只小鹿,往山里跑了9只,还剩几只?列式:15-9=6(只)
老师请个别学生板演,其他在练习本上解答。巡视中注意进行个别辅导。
如河里有13条小鱼,游走了7条,还剩几条鱼?
13-7=6(条)
三、质疑再探(3分钟)
回顾课前提出的问题是否解决,你又产生了哪些疑问?请提出来。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预设问题
1、怎样能正确解答用数学的题目?
2、我们根据数学信息怎样才能提出数学问题?
3、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怎样问呢?
4、用减法计算的问题该怎样提问呢?
5、根据数学信息,怎样提出多种问题?
四、运用拓展(9分钟)
1.我当小老师。
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自编题目。
2、猜一猜,算一算。(练习四的第2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后说一说单位名称是什么?
每人写15个大字,乐乐还要写6个字,猜猜她写了几个?
每人写15个大字,明明已经写了7个,还要写几个字?
3、想一想,算一算。(练习四的第1题)
老师先出示图,引导学生观察,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左边有7只兔,右边有8只兔;黑兔6只,白兔9只;一共有15只兔。
再引导学生选择两个相关的已知条件,提出一个问题。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后汇报、交流。
4、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
师: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说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2)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再进行强调总结,引导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玩丢手绢的有8个女同学,6个男同学。
(1)一共有多少人?
8+6=14(人)
答:一共有14人。
(2)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几人?(人)
答:女同学比男同学多2人。
2、13个同学玩捉米藏,这里有6个人,藏起来几人?
13-6=7(人)
答:藏起来7人。
3、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16-9=7(人)
答:还有7人没来。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课本82-83页。智慧广场--数字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探索加减法算式中的数字谜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用推理的方法解决问题,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2.过程与方法:经历简答的推理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代数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
重点难点:
学生在探索加减法算式中的数字迷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用推理的方法解决问题,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智慧广场-数字谜(师板书课题)
二、口述自学指导(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
仔细观察情景图中的加法竖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飞加飞等于2.腾加腾等于9
(老师借助课件演示)
猜一猜:猜猜看每个汉字代表的数是多少?
三、先学(看一看)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师巡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认真看书自学。
算一算:动笔算一算,看看自己的猜想对不对?
小组交流:每个汉字代表的数是多少?
验证:教师借助课件演示推理的`过程。
2.做一做。
师:下面老师来考一考同学们,看谁能做对与例题类似的题。(投影出示)
(1)2生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师巡视,发现其他同学的错误。
3.学生更正。
师:发现错误的来黑板上更正。(提示:把错误的或不同的答案用红粉笔圈起来,在旁边改正。
4.讨论(议一议)
(1)第一个同学做的,认为正确的请举手。
(2)第二个同学做的,认为正确地请举手。
生回答,师板书。
(3)评议板书,正确率。
(4)同桌对改并更正错误。
四、当堂训练
师:刚才同学们做的都很好,下面我们接着做题,小组比赛,看哪个组得的小红旗最多。
练习:自主练习第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写在书上。
2.写完检查。
五、全课小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数字谜
2.评比本节课比赛情况,获胜的表扬,失败的鼓励。
板书设计:
数字谜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并会分辨。
过程与方法:观察、交流、操作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纯朴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五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分辨五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情境图、学具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信息窗二的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这是一幅什么画?图片上都有些什么内容?
二、学习有关图形的知识
1、观察这幅图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
先让学生自己找一找,每种物体各由什么图形拼成的,重点引导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观察时,可以从上到下或从主要的'牧童、牛开始,到周围的事物。
2、对不同的图形进行分类。
(1)学生在分类的基础上明确不同图形的名称。比如,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2)平行四边形,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它与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进一步明确不同的图形。
3、比一比,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进行比较,明确今天所学的图形都是平面图形,以前学的都是由不同的面组成的立体图形。
三、课堂练习:
1、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2、画一画
引导学生从学具盒中找到这几种不同的图形,然后利用手中的图形画一画,在纸上画出各种平面图形。
3、剪一剪
将画出的平面图形用小剪刀剪下来,在剪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不同图形的特点。
4、拼一拼
你能利用手中这些图形也来做一幅美丽的图画吗?
学生拼完后,集体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拼出的图画的各个部分都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
三、课堂
本节课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2-25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01-30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2-21
【热】小学数学教案02-01
【精】小学数学教案02-01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02-01
小学数学教案【热】02-01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3篇06-02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15篇12-30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15篇)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