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小学语文教案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通过幻想和想像,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鼓励学生大胆想像,依照课文前三小节编写一段。
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主题是“幻想和想像”,《我想》是一首富有儿童情境的诗歌,以儿童的口吻,充分发挥幻想和想像,写出了“我”的小小的心愿,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去追求美好的未来。教材中的小诗是一首贴近学生生活的诗歌,让学生通过朗诵这首诗,能够展开自己的想像,能够续编这首小诗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互动
画图——几个泡泡,看到画你想到什么?
大家想法既合理又不同,这就是幻想、是想象。想想越丰富、越奇特越好,与众不同最好。
二、播放视频,情境导入。
老师播放一段视频,请大家认真欣赏,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学生充分说,教师语言渲染)
三、细读诗歌,体味情感。
(一).品读第一节
1.a.自读第一节,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指名读——校正字音(2人)
c.齐读,想:你认为我哪个地方想象最神奇?为什么?我想干什么?
2.想象:桃树枝上有什么?
动作演示理解:悠荡(师领读第2句,学生动作表演)
3.出示句子比较:
悠啊,悠——悠出布谷鸟的声声歌唱。
悠啊,悠,悠出布谷鸟的声声歌唱。
a.两句话什么地方不同?
b.怎样才能读出桃树枝在风中轻盈、柔软、飘逸的感觉?(“悠”字拉长音)
4.播放视频(布谷鸟的声音),想象:布谷鸟的歌唱仿佛告诉我们什么?
指名读第三句——师渲染气氛——齐声美读
5.齐读本小节。
过渡,引出课题:春天是美好的,我的心情是愉悦的,作者的想象真是神奇,我的.愿望是美妙的,谁能帮我为这节小诗起个题目——我想。(板书课题)
我的想法不仅这一种,我还有其他想法——
(二)品读第二节
1.出示第一句——我想把脚丫连在柳树上。
谁来读这句,说说我第二个想法?我的脚丫已经变成什么?
2.把脚丫连在柳树根上我想干什么?
生发挥想象说说,相机出示第二句——伸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
柳树尽情地伸展着自己的小脚丫,贪婪地吮吸着大地母亲的乳汁。
理解:湿软汲取甜美
3.结果怎样?出示第三句——长呀,长——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4.想象:绿色的篷帐是什么样的?在篷帐下你们会做什么?
模仿第一节美美的读一读。(练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我又有了想法,看我第三个想法——
(三)品读第三节
1.出示第一句——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指名读。
2.长了眼睛的风筝看什么?引导用句式:看()多()(口头仿说诗歌)
引说:望呀,望——(展开想象想一想,说一说)
3.为什么说:“蓝天是我的课堂”——齐读第三小节。
4.诗中你能看到哪些表示看这个意思的词语?望,瞧
(四)仿写课文
1.春天是那么美好的,我们的愿望是那么美妙,请拿出笔来,像我这样写下来。
2.交流评议。
(五)品读第四节
1.我还有那么多美好的愿望,我要把它们一吐为快与你们共同分享,自读第五节
2.指名读,说说:我想飞到遥远的地方,那遥远的地方会是哪里,飞到那里干什么?
(六)品读第五节
美好的愿望终有一天会实现,梦想与现实之间,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我又写到——齐读第五节。
四、情感升华
1.总结:作者通过奇异的构思,神奇的想象,凝练的语言,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喜欢诗歌这种文体,借助诗歌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美、赞美美。
2.师生合作配乐朗读全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内容简析】 故事发生在海边的沙滩上,一位小姑娘为画家看衣服,却不肯收画家送给她的贝壳,并把画家故意丢在海滩上让她捡的贝壳还给了画家。赞扬了小姑娘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设计理念】 文章情节简单,语言清晰,在优美的风景衬托下,讲述了一个真实可信的小故事,读来让人感到赏心悦目。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用范读、导读、引读等形式,使学生进入课文的意境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读,使学生在阅读中逐渐提高朗读能力和阅读水平。
【教学目标】
1.认识“沫、肠”等生字,会写“拾、碧”等字,理解生字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自读思考、交流讨论等方式读课文,在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学习小姑娘乐于助人、诚实淳朴的美好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小姑娘为画家看衣服,不要回报,体现小姑娘美好的心灵。 难点:领会文章是如何通过小姑娘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描写,表现小姑娘金子般的心。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看插图,谈话引入 1.出示文中第一幅图。谁在哪里,干什么? 2.揭示课题。看了插图和题目,你能看出什么?你想通过阅读了解什么?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生字词,正音。 3.指名读生字词,开火车读、齐读。 4.再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把课文读通顺。 5.快速默读,标出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6.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 7.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自由认读生字词。 2.看课后字表,你发现了什么?你认为哪个字最难记?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你能示范写一写吗? 3.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激发兴趣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这节课你想知道什么?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以什么为线索写的。(时间发展。)用横线画出每部分表示时间的词句。 2.学习1~6 自然段。 (1)指名读1~6 自然段,想:从哪里看出小姑娘答应画家叔叔,帮他看衣服呢? (2)指导朗读“小姑娘点点头,把衣服和画夹放在身旁,望着画家游向礁石”。 体会这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小姑娘。 (3)自由读这部分内容,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境。 (4)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然后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3.学习7~12 自然段。 (1)自由读7~12 自然段,想:好心的老伯伯叫小姑娘回家,她为什么不肯? (2)默读7~12 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写小姑娘神态、动作的词句,用波浪线画出小姑娘说的话,用括号括出老伯伯的话。四人小组交流交流。 (3)指导朗读。读出天气越来越热,小姑娘的焦急、耐心和做事认真。 4.学习13~20 自然段。 (1)指名读13~20 自然段,其他同学想:画家望着小姑娘远去的背影,为什么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2)小组交流讨论。 (3)默读13~20 自然段,用“ ”标出写小姑娘动作的'词语,用横线标出小姑娘的话,用括号括出叔叔的话。 (4)自由练读小姑娘的话,想想她是怎样说这些话的? (5)教师读旁白,男同学读叔叔的话,女同学读小姑娘的话,感受当时的情景。 (6)自由分角色组合读;指名表演读。 (7)望着小姑娘远去的背影,画家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你觉得他会想些什么? 请你说一说。
三、再读课文,积累词句 1.自由读,找出你认为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次。 2.朗读全文,师生合作读。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你喜欢文中的小姑娘吗?为什么? 2.比较课后练习第三题,指导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2、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熟记“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3、理解从三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
4、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2、掌握重要的文言虚词和实词。
教学难点:对荀子的学习观的理解。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1、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
2、介绍作者、解题;
3、正字正音;
4、理解本文的重点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5、试译难句。
教学过程
一、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
二、预习检查。
三、导入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课文《为学》导入,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
四、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五、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六、指导学生处理课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
1.对照注释,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輮róu通煣
有yòu通又
知zhì是“智”的古字
暴pù已是“曝”的古字
生xìng通性
2.给本课12个重点文言常用实词圈画加注,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3.结合“思考和练习”二,理解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的用法:
4.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指出字音、语气读错的地方。
七、布置作业。
1.认真阅读注释,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通假字、重点文言常用虚实词和难懂的句子。
2.书面作业:“思考和练习”二、三、四。
3.熟读课文,初步自析课文,思考题:
(1)课文的三段各是从什么角度论述的?
(2)课文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它们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1、每组比喻的意义和内在联系;
2、论述中心的三个角度;
3、设喻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二、研读课文。
围绕三个问题讨论:
第一题: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
第二:题:本文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育什么内在联系?
第三题:本文设喻有什么特点?
由学生分段试译,试讲,教师重点点拨。
1.结合课文段落层次分析,讨论第一、二题:
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分三段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
第一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
“青出于蓝”、
“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
“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说明:肯下功夫。必见成效。
——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本段是从总论学习的重要性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第二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
“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
“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
第三段作者用了十个比喻。
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不积跌步”、“不积小流”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说明学习要积累。
面就分两层说明如何做到积累。
“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说明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
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
——本段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2.讨论第三题:
(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
(2)设喻方式多样:①正面设喻、②正反设喻、③反复设喻,
(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
三、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思考和练习”一;补充练习。
2背诵全文。
3、用一个寓言故事;用五个以日常生活的事例作喻体的比喻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想象课文所描写的雨前、雨中、雨后景象,体会大自然景物的美。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摘抄形象生动的语句。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所描写的雨前、雨中、雨后景象。
教学难点 体会雨水流进人们的心窝里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审题入手,激发兴趣
(一)板书课题,齐读题目。
(二)据题质疑,激发兴趣。
学生可能提出:
1、此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时的一场雨?
2、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的?主要说的'是什么?
3、下雨时自然景物有哪些变化?
(三)教师导入 :
同学们都见过下雨,但雨在不同的季节是不一样的,雨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本文主要描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一起学文来解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学生自己小声阅读全文,边读边想象下雨时的样子,雨后的景象有什么变化。在小组中把自己的感受讲给同学听。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找三位同学分别按段读书。其他同学思考:这场雨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季节下的?下雨前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这场雨是夏季的暴雨。如果学生答不出,引导学生读读第1自然段中的第二句,雨前的特点是:天暗、风狂、闷热。要是在春季和秋季绝不会如此。)
2、学生提出问题。
我仿佛看到雨水流进地里,流进果园里,流进人们的心窝里
(1)提问:这句话是什么句?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
(这句是作者的想象和推断,因为人们一直盼下雨,久旱逢雨,人们打心里高兴,这场雨给农作物带来了好处,给人们带来了喜悦,作者由大田里的玉米联想到整个庄稼地,果园和人们快乐的心窝。说明作者对农业生产的关心。)
(2)用赞叹、舒畅轻缓的语气练习读第3自然段。
3、齐读最后一段。思考:雨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抓了哪些景物?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作者视觉和嗅觉并用,从天上的太阳,观察到地上的树木,突出太阳的亮,树叶的绿和泥土的清香,更加烘托出了这场雨的及时和适度,抒发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四、总结全文,朗读体会
(一)总结:
(这篇课文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按照雨前、雨中和雨后的顺序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表现出了夏季降雨那特有的美,抒发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本文继续练习了抓住句与句之间联系的方法进行学文。)
(二)找出全文中你最喜爱的语句读读
(三)朗读全文,体会情感。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有积累谚语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谚语的理解和生字“满”的.书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
体验:折一根和折一把筷子。
质疑: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从文中找出与它相对应的一句话。
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团结合作的几条谚语。
朗读感悟:
1、初读自悟,自学生字的读音。
自读课文多遍,找出自己喜爱的谚语读给伙伴听并正音。
小组合作学习,说说自己对文中谚语的理解。
合作展示:一位同学读谚语,另一位同学说说对谚语的理解,可以直接解释谚语的意思,也可以举例说明谚语的意思,还可以用图画表示谚语的意思。
朗读背诵谚语。
老师引导谚语。
看图画、实物,再朗读。
熟记自己喜欢的一句谚语。
指导认字:
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2、学生自主识记下列字:移、谋、柴、焰、易、折、搓、绳、斤、独。
3、汇报、交流记字方法。
课外阅读:在课外书中找找有关团结合作的谚语,用笔或用脑记下来,比比谁记得多。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一组反映人物品质的词语;体会感情色彩的不同;积累名言警句;
2、学习成语故事《破釜沉舟》,让学生弄清“破釜沉舟”这个词语的本义和比喻义,并能完整地讲述故事;
3、围绕“你赞成养小蝌蚪吗?”的话题,分为正反两方展开辩论,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4、以“我的收藏”为主题作文。本此习作主题鲜明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目的是让学生重温自己的珍藏,描写自己收藏过程中乐趣,与大家共同分享快乐。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积累,引导学生大致理解经典古诗文名句,并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教育学生具有的气节。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重温自己的珍藏,描写自己收藏过程中乐趣,与大家共同分享生活的快乐。
课前准备:
搜集相关的典故
教学课时: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1、学生读准词语,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大意。
2、了解学生读词以及词语理解情况。
3、要求学生上下比较读词,相互交流:从读词中发现了什么?
4、全班汇报,教师总结。
5、词语运用练习:用相对的一组或几组词语造句。
二、读一读,体会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请学生反复读下面两段话,一边读,一边感悟,然后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1)在骄阳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只有太阳花对炎炎赤日毫无保留,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热情,愈加兴盛。
(2)在骄阳下,太阳花对炎炎赤日毫无保留,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热情,愈加兴盛
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对比”表现方法的好处。
3、同样让学生反复读下面两段话,一边读,一边比较哪一段话给自己六夏的印象更深刻?在对太阳花情感的表达上哪一段更鲜明?让学生自读自悟中,明白“拟人”的美妙作用。
(1) 在骄阳下,牵牛花枯了,美人蕉谢了,富贵的牡丹也焉了。只有太阳花对炎炎赤日毫无保留,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热情,愈加兴盛。
(2) 在骄阳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只有太阳花对炎炎赤日毫无保留,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热情,愈加兴盛。
三、读一读,记一记
1、自由读古诗文名句。
2、指名读古诗文名句。
3、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4、练习背诵。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读一读
1、自由读故事,读准字音,了解故事大意。
2、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的哪些行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你从他的行为里体会到什么?
3、学生交流上面的问题。。
4、互相讲一讲这个故事,并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你赞成养蝌蚪吗?”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促进学生形成热心帮助他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养成遇到困难积极想办法的习惯。
教学过程:
1、学生先自己读一读课本,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将赞成养小蝌蚪与不赞成养小蝌蚪的同学分成正反两方,然后分别开始准备辩论的材料。
3、设计交际场景,提出辩论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反驳及时,语言文明。
4、正反双方开始辩论。
5、评议总结,提高交际语言的表现力。
习作
本次习作的主题是“我的收藏”。
习作的具体要求有:
1、通过具体的描述充分展示自己的收藏与众不同。
2、写清楚自己收藏的来历和收藏的原因。
3、突出收藏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快乐。
教学建议:
1、引言导入,激发兴趣。
你有收藏的爱好吗?在你的抽屉里,都珍藏着哪些“宝贝”?是几颗美丽的雨花石,还是一个自制的飞机小模型?是从遥远的地方寄来的精致贺卡,还是一枚意义非凡的纪念章?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论自己的收藏吧!
2、展示收藏,介绍收藏。
(1)拿出自己的收藏,告诉同学自己心爱的收藏是什么?
(2)具体介绍自己的收藏。可以介绍它的颜色、形状、种类以及相关的知识。
注意:根据收藏的不同特点,选择灵活的介绍方式。
3、回顾收藏来历,揭示收藏原因。
(1)它有什么来历
(2)它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3)“我”喜欢它的原因。着重谈它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快乐。
4、独立构思,完成草稿。
5、交流草稿,师生评议。
6、指导修改,完善评议。
(1) 在交流中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要诚恳。
(2) 表达的时候要吐词清楚,语速、声调要适当,注意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板书:观点明确、态度真诚、内容具体、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3、创设口语交际情境。
选用录音、图片或表演等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小帆想在寒假里参加田径训练队,父母希望他回老家陪奶奶,他爱奶奶又不想错过训练的机会,他很矛盾。
4、进入口语交际情境。
(1)学生自选交流伙伴组成两人小组,在两人间进行口语交际。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如何去建议他人,如何让他人脱离困境还缺乏一定的技巧,因此教师在巡视中要及时地加以指导。
(2)邀请几个小组到班上交流,指导评议。.
5、拓展延伸,小结激励.
(1)说说自己面临的实际矛盾。
(2)鼓励同学们热心出好主意,明晰地交流自己的观点。
(3)师生评议,小结。
第四、五课时 习作:我眼中的同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留心周围的人,注意观察,抓住人物个特点。
2、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真实、生动、具体地抓住人物特点,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第四课时
一、启发谈话,确定对象。
1、同学们,在你们五年多的校园生活中,与同学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同学情谊,不妨用的笔写写你眼中的同学。
2、想想:在这么多同学中,我最想写的是谁呢?是什么原因让我最先想到他(她)?
3、分四人小组互议,相互启发,确定习作对象。
二、读中学写,领悟要点。
1、启发学生从学过的写人的课文中领悟写法。
同学们学过的课文中,有不少是描写人物的,想一想:在这些课文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2、引导学生从读过的优秀习作中领悟写法。
引导学生回忆:同学们在课外读了许多有关介绍人物的优秀习作,想一想:哪些习作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3、指导学生从习作“病例”中领悟写法。
出示一篇典型的“病例”,然后组织学生讨论:
(1) 启发谈话:最近老师收到一篇介绍人物的习作,老师看了不够满意。现在请你们当小老师,给这位同学的习作提出修改意见。
(2) 出示“病例”。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分小组互议,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篇习作所介绍的人物为什么给人留下的印象不深?
(3) 引导学生归纳写法。教师先组织学生讨论:从学过的'课文和读过的优秀习作,以及从刚才讨论修改的“病例”中,你认为要介绍一个人物,必须注意哪几方面呢?
三、分组讨论,交流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四、教师揭示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
第一,要抓住具体的事写人,可以是“一人一事一品质”,可以是“一人多事一品质”,也可以是“一人多事多品质”。
第二,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拉反映人物的特点。
第五课时
一、构思起草,修改完善。
1、我们开展一次竞赛看谁写得既快又好。在起草前先构思一下。
2、学生独立构思起草,教师巡视,并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作个别辅导。
3、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1)美玉是琢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自己的习作初稿写好以后,通过自己的修改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
(2)学生自改习作。先进行错别字和病句的常规修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是否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这一要求进行重点修改。
(3)同桌或分小组相互传阅习作,与对方商讨需要重新修改的地方,然后根据对方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再次修改。
(4)课堂交流。指导交流时,教师可要求按“原来怎么写的──现在怎么修改的──为什么要这样修改”的顺序说出自己修改的过程和理由。
二、交流评价,赏识激励。
1、当你手里抓一把沙土放在太阳光下一照,就会看到点点金光。同样,各人的作文都有闪光之处,哪怕是写得不够理想的作文,也有一两句优美的句子或几个闪光的词语。
2、请你将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读给同桌或小组里的同学听听,和他们一起分享你成功的快乐。如果你认为自己全文都写得好,就读全文;如果你觉得只有某一片段写得精彩,就读这个片断。
3、创造发表条件,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1)将优秀习作或修改后有明显进步的习作张贴在教室里。
(2)将班级中的优秀习作推荐给少儿报刊发表。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介绍自己的性格、爱好,优缺点。
2、抓住自己的特点写清楚完整。
3、以自己特点的某方面为主来写。
4、通过人物的外貌、爱好等来反映特点。
教学重点:
1、抓住自己的特点写清楚完整。
2、以自己特点的某方面为主来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2分)
1、教师自我介绍。
2、问题激趣。
问题1:那只是右手?(真厉害!)来个难点的问题
问题2:我叫什么名字?(记性真好!)第三个问题可就更难了,
问题3:文老师的爱好是什么?
2、板书课题:说说我自己
二、出示例文,指导写法。(18分)
1、学生交流介绍自己的方法。
2、出示教师介绍自己的短文,指导介绍。
(1、)学生听介绍片段一,说说老师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自己的。
(2、)学生仿照片段介绍自己的年龄、外貌等。
小结:同学们看,在这段自我介绍里,都是大家看的见的内容,比如:身高,外貌。但是,要让别人更了解你,你就要真实的介绍自己最特别的地方。比如性格、爱好等等。
(3、)出师片段二,指导抓住性格特点和爱好介绍自己
(4、)学生仿说。
(5)、出示完整的`自我介绍短文,教师小结
3、全班或小组内介绍。(7分)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自我介绍,我们相互了解的更多了,如果我们把它写下来,那就更好了,写完后我们玩玩“猜猜我是谁”的游戏。如果同学们猜出来了,说明你介绍的很真实,将会获得奖章一枚。
三、习作大挑战。(10分)
出示习作提示
四、作文展示。(8分)
1、学生互评。
2、教师评。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设计]
一、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时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点不假。在课堂上要想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去,教师除了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外,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多种方式去刺激和感染学生,使其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在本节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们以谈话的形式介绍了自己知道的节日,使学生的注意力有课间游戏转移到课堂上来,并且在回忆的过程当中重新体会到过节时的快乐心情。接着我以“猜一猜”的形式导入,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而后在老师范读时又配以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情景音乐,这样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把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以至产生迫不及待的去读课文的兴趣。
二、指导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参与能力
学习在现在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学会知识而是要学会学习的方法,这就需要老师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真正会学,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课上自己读书的同时,我出示了相关的学习小建议,让学生们在读书时明确目标,清楚重点,知道现在的读书任务是什么,然后按照建议中的步骤进行自主学习,学习效果显著。在初读课文时,我在小组学习之前出示了“学习小建议”,第一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顺利的进行学习活动,第二是让学生学会自学的方法,是一个学法的指导。在学文时,穿插了说话的训练和词语的积累,在快乐的氛围中发散学生的思维,开阔他们的想象空间,从知识、能力的维度进行学习。我还设计了全班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也倾听到别人的想法。
三、引导自问自答,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解答学生的问题是课堂上的主要学习任务,但解决的方法并不单一。一个问题提出,不仅能引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争论,还能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在默读课文后,我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通过课件展示画面,让学生把看到的说一说,并把自己理解到的读出来,学生自然就理解了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自问自答的过程当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四、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
学文重在情感体验,然而每个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后的情感体验不会相同,所以我会提供广阔空间给他们,让他们读出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如:你是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读,你是什么心情,谁的心情和他不一样等等,让学生在感悟中摸索学习。最后以赠送爱心卡为结束,在之前把快乐的孩子和苦难的孩子进行比较,让学生们知道在自己得到快乐的同时也要想到把自己快乐给予他人,爱别人自己也会同样得到快乐!
[评析]
《快乐的节日》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小学一年级第二册中的一篇课文。
《快乐的节日》这首歌传唱了近五十年,从建立新中国的喜悦,唱到社会主义新生活,唱到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因为它传达了时代的脉搏和气息,又切合儿童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所以,常唱常新。王丹老师所上的这节课,注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具体讲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奠定快乐的情感基调。
上课伊始,王老师让学生们回忆刚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去过哪?玩得高兴吗?很自然的唤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回忆。接着,又展示了几组他们熟悉的照片,学生从照片中看到过节中的老师、解放军叔叔,他们快乐、喜悦的表情,同时产生快乐的情感共鸣。最后一张照片定格在“六一”儿童节同学们表演节目上,看到这一情景,马上有人大声说这是我们学校的同学在“六一”节表演节目……几乎全班同学都笑了。这一巧妙的设计地把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快乐的感受融到课堂中来,为这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快乐的情感基调。
2、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这节课中,王老师注意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伴着优美的音乐播放人们欢庆自己节日的照片;快乐的鸟衔着生字词飞过,让学生抢读生词;让学生随着《快乐的节日》歌曲唱歌、跳舞抒发自己快乐的心情;伴着《爱的奉献》读自己爱心卡上的小诗等情景的创设,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培养语感,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和口语交际能力。在这节课中王老师注重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会学、学会,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初读课文之前出示的“学习建议”,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什么,如何学。在学词过程当中,王老师又让学生用一个词语说一句话,然后又用两个词、三个词说一说的训练,既能反映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又锻炼、培养了选词造句和口语表达能力,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发展。
4、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愿望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愿望。本课在识字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
5、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独特的体验。
学文重在情感体验,然而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不同的,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他们读出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如:你是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读,你是什么心情,谁的心情和他不一样等等,让学生在感悟中摸索、学习。当学生说的不是老师认为的标准答案时,老师没有批评,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保护,课上就出现了一只只高举的小手,一双双求知的慧眼,一个个创新的答案……
本节课需要调整和改进的是:教学环节的安排需要进行一些整合和调节;教学环节的语言过度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生字、生词的出现与内容不相符,而且落实的也不够。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语文教案-西湖的“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景色之美堪称国内之最。(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美丽的杭州西湖。今天我们就来一起领略西湖的美。
二、教师范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画出自己不会读、不理解的字词。
三、自学课文
1.认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2.想一想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四、小组交流
(重点讨论第2题。作者抓住了西湖“绿”的特点,作了具体的描绘:一是雨中去访灵隐,看到的西湖的“绿”;二是漫步苏堤,看到的西湖的“绿”;三是在花港观鱼,看到的'西湖的“绿”。每一次看到“绿”,给作者的感受也不一样。雨中去访灵隐,作者抓住了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此外还有溪水:“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漫步苏堤,作者抓住了树木身上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在花港观鱼,作者抓住了满池的新荷。与初春的杨柳嫩枝的新绿相比,“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
五、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1.指名读;
2.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西湖“绿”的美。
六、听课文朗读录音
1.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下来。
2.找一找其他描写西湖的文章或诗词读一读,体会一下不同作者眼里的西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西湖的“绿”》。
七、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一边诵读,一边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
重点难点
1.掌握生字新词,做好摘录笔记。
2.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准确认读,规范书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掌握生字新词,做好摘录笔记。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朗读CD。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5)
1.畅谈关于冬去春来的情况。
冬去春来,你眼中的景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
2.导入新课。
有一位著名诗人叫金波,他发现了一些春天的足迹,并且写了一首优美的诗,题目叫《春的消息》(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齐读课题)。
二、朗读诗歌,自学生字(15)
1.自由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⑴边读边标出新词,多读几遍。
⑵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抽读、正音、齐读、开火车。
⑶聆雏唤搔等字要注意笔顺、笔画。
2.利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的词语。
漂白、牵引、爱怜、雀跃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3.检查读文情况。
指名学生按小节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
三、细读课文,了解大意(10)
1.学生自由读,抽读,学生、师生互评;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相互交流,老师点评。
四、课堂作业设计(10)
1.读下面的词语,在文中找出它们的近义词。
希望 倾听 爱惜
欢喜 明亮 翠绿
2.读完课文后,你感受到的春的`消息在哪里?
3.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抄一抄。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品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爱春天,找春天的情感。
重点难点
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词。(8)
会读、会写、会释义。
二、品读诗歌,深入感悟(22)
1.引导感悟第一节。
诗人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些词语中知道的?
2.自读自悟第二节。
你喜欢哪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些什么?
3.合作学习第三至六节。
⑴这四节诗中,诗人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勾画出来,议一议。体会春景给我带来的快乐。
⑵质疑问难,合作释疑。
4.配乐朗诵诗歌,品味诗中所蕴涵的情感,感受和赞美春天。
三、拓展延伸,积累实践(10)
1.抄写、积累课文中的美词佳句。
2.看谁还能捕捉到更多更新春的消息。
板书设计
春风、春水、树枝、水鸭盼望春天
换上春装飞过、飞上寻找春天
蝴蝶飞舞 聆听春天
雏菊开放 的声音,
叶出绿苞,溪水唱歌 追寻春天
太阳照耀,被嫩草搔痒面颊 的足迹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11-07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03-14
小学语文荷花教案07-11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小学语文《柳树》教案11-19
小学语文古诗的教案02-07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7-22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11-10
小学语文《蓝色的树叶》教案07-14
(优)小学语文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