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5篇(精)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插图、生活实际,结合诗人背景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感情。
3、了解诗画特点,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大意,欣赏诗中景物,领悟诗人情怀,学习表达方法,感受古诗魅力。
教学过程
一、以画入诗,走进诗文。
1、显示:《兰竹石轴图》(公元1747丁卯)
《兰石图》(公元1749己巳)
《墨兰图轴》(公元1754甲戍)
《兰竹图轴》(公元1758戊寅)
《山顶妙香图轴》(公元1758戊寅)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都是谁画的?(郑燮)看到这些图有何感受?
生:略
3、简介诗人,揭示课题。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是清代历史上杰出名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他的画以竹、石、兰蕙为最工,天趣横溢,神理俱足。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题于《山顶妙春图轴》上的古诗《题画兰》(板书课题)
二、习文读诗,明了诗意。
1、自由读诗,文通字顺。
2、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3、二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与音韵。
4、三读古诗,借助插图,了解诗中大意。
5、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本诗语言明白流畅,通俗易懂,疏通诗意应着力在自由大胆表达上。)
兰花本是山中之草,它生长在山顶、岩缝、高崖之颠,香气飘散四溢、沁人心脾,被誉为“天下第一香”。尤以突出岩石、深深的岩缝中的美好花香更为馥郁芬芳,浓香扑鼻。并不是脚下没有浮云翻滚的喧闹,只是兰花不愿去理睬它们,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来到,更不会在它们离去时进行挽留。
6、再读古诗,把握本诗整体意象,基本情调。
预设:a、兰花生长环境恶劣……
B、兰花香气无与伦比…..
C、兰花品性高洁,非凡脱俗……
D、兰花深受诗人钟爱……
三、精读品诗,感悟诗情。
(一)看兰
1、作为“三绝诗书画”的板桥画风活泼奔放,挺拔沉雄,冲破了绘画发展的一切清规戒律,开启了一代绘画新风。来,擦亮咱们的双眸,仔细看一看他所画之兰,你看到了什么?
2.反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预设:
生:我看到了兰花生长在千山叠峰之顶,岩石缝中,环境十分恶劣。可是它却显得那么茂盛,有生机。
师:好一幅具有生命力的兰花,请读——(课件)身在千山顶上头。
生:我看到了兰花的叶子十分倾斜零乱,但是杂乱之中透着一种零乱美感。
生:我看到了兰花的不拘一格,其它的花儿是长在平地、泥土或是花盆之中,可是它却生长在山顶之上,仿佛可以看见世间万物…..
师:好一个兰花知音、怜花之人,请读——身在千山顶上头
(二)听景
1、师:高寒之巅,饱览千山美景,兰花呀兰花,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
2、学生自读、想象。
3、反馈,师疏导学情
生:我看见了漫山的碧树、如茵的小草……
生:我看见了清澈的瀑布,雄伟的大山……
生:我看见了展翅翱翔的'山鹰,活泼乱跳的小兔……
生:我看见了皓月当空,月光如水,水波荡漾……
生:我听见了潺潺流动的山泉唱着欢乐的歌儿……
生:我听见了山风的呼啸,大地的震撼……
生:我听见了牧童的笛声,知了的蝉鸣……
生:我听见了岩石的回声,鸟儿的呢喃,花儿的呼吸……
师:兰花呀兰花!沐浴着大自然的清辉,享受着山中独有的清闲,你可真是幽雅脱俗,怡然自得呀!(齐读——身在千山顶上头)
(三)闻香
1、师:古人云“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人们常用“国香”、“香祖”、“王者之香”、“天下第一香”等词句形容它,而在板桥的笔下,又是如何呢?
生:——突岩深缝妙香稠(课件出示)
2、师:香吗?闻一闻!(香)哪里看出来?
3、理解“妙香稠”
(花香本是四溢,四溢的花香在突岩深缝处聚集。竟香浓到让人感到粘稠,这种兰香真是非一个“妙”不能言尽。)
4、能否将“妙香稠”中的“稠”字换成“浓”“重”“绝”“溢”等?(比较感悟古诗用字精妙)
5、小结:兰花身处贫寒之地,不因山岩的贫
瘠而凋谢,却孕育大地的精华,吐纳着人间绝有的妙香,好一朵妙“花”呀!。(配乐读一、二句诗——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四)悟性
1、师读:“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课件显示)同学们,你们可曾想过兰花脚下会有什么喧“闹”吗?
2、生讨论交流:
——有游人上山郊游,踏青赏景…
——有车马快递飞驰而过…
——有采药者前来惊扰…
——有诗人学者高声喧哗,谈诗论道…
——有姑娘小姐寻香采花…
3、换位思考:师:假如是你听到这些喧闹,你会如何?而兰花呢?(来不相知去不留)为什么?
4、感悟兰花品性(不与浮云游尘为伍,两耳不闻,两眼不看尘世喧闹,追求自我,吐纳芬芳,超凡脱俗,淡泊自足)(配乐个性朗读3、4句)
过渡:兰花至真至纯的秉性令人激赏,至香至美的风采令人留念,然而令人不明的是为何大画家板桥(出示课件)——“板桥专画兰竹,五十余年,不画他物。”(板桥“题画竹”中自述)
四、多元赏诗,升华诗境
1、赏兰竹之姿(课件伴乐再看一次前面各图轴)
2、听板桥之史
郑燮,30岁前以读书教书为主,康熙秀才,后卖画扬州,以活泼奔放,挺拔沉雄的笔墨,振聋发聩地反击了纯以临摹为能事的毫无生气的如意馆画派的靡靡颓风,革新画的意境,大胆创造。他文笔敏捷,心思高旷,诗文书画,几乎是信手拈来,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为“扬州八怪”之首,39岁中雍正举人,44岁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做官期间,不肯逢迎上司,颇能关心人民疾苦,饥荒年岁,曾因擅自开仓赈济,拨款救灾,济人无数,但却因此获罪罢官,为官十二载,看透官场黑暗,秉直清廉,体恤百姓,爱民如子,“恨不能填满普天饥债”。罢官临行前,百姓都来送行,板桥雇了三头毛驴,一头自己骑,一头让人骑着前边领路,一头驮行李,做县令长达十二年之久,却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见了都很感动,依依不舍,郑板桥向潍县的百姓赠画留念,画上题诗一首:
乌纱掷去不为官,
囊囊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渔杆。
从此,郑板桥回乡以画竹卖画为生,度过了他贫寒而很有节气的一生。
3、赏析《题画兰》的表达方法。
师:身处高寒之地的兰花与板桥有何共通之处?
兰花郑板桥
身处劣境坚持操守
卓尔独立VS淡泊自足
淡泊脱俗追求个性自由
四时不谢倔强不驯
(借物言志)
4、“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之者披文以入情”,让我们静下心来再次领略画中之诗,诗中之人吧!(美读古诗,背诵古诗)
五、拓展诵诗,凝出诗味。
1、板桥作为文学家,书画家,虽画路较窄,尤爱竹兰石,是因为画如其人,人如其画,诗文寓托,意境隽永。
2、读一读下面两首诗,品一品其中诗味。
竹石 柱石图
郑燮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谁与荒斋伴寂寥,
立根原在破岩中,一枝柱石上云霄,
千磨万击还坚劲,挺然直是陶元亮,
任尔东西南北风。五斗何能折我腰。
3、反馈交流,积累古诗。
六,巩固习诗,提升诗趣。
1、书法抄写本诗,并为之配画。
2、选自己得意的一幅画,题一首小诗。
板书设计
题画兰
千山顶上 → 妙香稠
浮云喧闹 → 不相知
借物言志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介绍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
课文首先介绍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一些习俗——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插艾叶等,然后说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的诗人屈原的,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课文的第3、4自然段讲屈原遭陷害被流放到南方。秦国攻打楚国,占领了楚国的首都,屈原万分悲愤,就在五月初五投江自尽了。这部分内容集中表现了屈原的爱国精神。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辅佐楚王实行的一系列改革使国家渐渐强盛起来,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深受百姓爱戴。但他却遭到权贵的诬陷,被楚王流放到南方。但他仍然热爱祖国,关注人民的疾苦,写了很多爱国诗歌。楚国被秦国侵占后,屈原万分悲愤,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
课文第5、6自然段讲屈原投江后,楚国百姓十分悲痛,想出各种办法祭奠他。得知屈原投江后,老百姓先是“放声大哭”“他们像潮水一样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说明百姓十分爱戴屈原,来救他的人很多。接着讲人们没有捞到他的尸体时,又把“大米、鸡蛋”等食物投到江里祭奠他,祈祷江里的水族不要伤害屈原的尸体。有人还把雄黄酒倒进水里想药昏蛟龙,使它无法张口。这些都体现了人们对屈原的爱戴之情。然后讲有人梦见“屈原的容颜十分消瘦”,大家想出了往江中投粽子的办法,让屈原能够吃到。以后每年五月初五,人们祭奠屈原都往水中投粽子,这一天也逐渐成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
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讲人们祭奠屈原的活动,逐渐演变为今天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等习俗。
课文有些内容为学生所熟悉,如端午节的一些习俗。有的内容学生不太清楚,如端午节的由来及其意义。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他们的探究心理。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学习复述课文。
3.认识“粽、檐、辅、措、诬、颂”6个生字,会写“佩、戴、措、施、疏、颂、驾、尸、俗”9个字,掌握“佩带、爱戴、措施、诬陷、传颂、尸体、习俗”等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建议
1.课前布置学生阅读有关书籍或访问家长,了解端午节的一些习俗及屈原这个历史人物。
2.要求认识的6个生字,可以让学生在自读课文时,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然后同桌或小组同学间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并互相检查是否会认这些字。最后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纠正读音、识记字形。
要求会写的9个字中,“戴”“驾”2个字字形较复杂,要重点进行指导。
3.学生初读课文后,让他们说说读后知道了什么,使学生对端午节的由来和爱国诗人屈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4.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到屈原是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在他的.辅佐下,楚国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国家渐渐强盛起来,人民的生活也得到改善”,所以百姓对他十分爱戴。即使他被流放,也“依然热爱自己的祖国,关注人民的疾苦”,还写了很多爱国诗歌。当秦国占领了楚国的首都时,他十分悲愤,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正因为屈原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所以在他投江自尽后,人们十分悲痛,想方设法祭奠他、怀念他。
5.屈原投江后,百姓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在学生交流讨论时,要抓住课文第5、6自然段的关键语句来理解,并适时指导学生朗读,体会老百姓对屈原的爱戴和怀念。如“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放声大哭,他们像潮水一样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这一句,“像潮水一样”说明百姓都十分爱戴屈原,来救他的人很多。又如有人梦见屈原很消瘦,以为是水中的蛟龙鱼虾吃了人们投下的食物,“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这一句,是说人们怀着美好的愿望想找出一个办法让屈原能吃到食物。“想啊,想啊”“终于”说明大家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才找到了一个好办法。
6.学生熟读课文、理解内容之后,再让他们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先可以在小组里说一说、评一评,然后再在全班交流。还可以布置学生回家后把端午节的由来说给家长、好伙伴听。
7.建议本课教学3课时。
教学资料
1.词语解释
辅佐:协助。
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
诬陷:诬告陷害。
无中生有:指没有事实依据而凭空捏造。
谗言:陷害人的坏话。
流放:将罪犯驱逐到边远的地方去生活或劳动的刑罚。
汨罗江:发源于江西,流入洞庭湖。
祭奠: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
祈祷:宗教仪式之一。以赞美、禀告、感谢、恳求等方式,向天、地、神等祷告,求福消灾。课文中的“祈祷”包含有“恳求”的意思。
2.介绍屈原的生平及其作品。
3.课外拓展阅读《语文同步读本》(四年级下册)中的《文成公主进藏》和《猎人海力布》。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十、木、禾”三个字。认识三种笔画“竖、撇、捺”和一个偏旁“角子头”。
2、培养观察能力,激发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认记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音乐卡片、实物图片,沙滩图。
四、课时安排 :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十、木、禾”三个字。认识三种笔画“竖、撇、捺”和一个偏旁“角子头”。
二、教学重点:
1、认记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
三、教学难点:会写“十、木、禾”3个字。
四、教学过程:
(一)、导 入:
1、师:在识字王国里,小朋友认识的字可真不少,还记得这几位老朋友的名字吗?学生认读。
鱼 飞 雨 风 土 云 马 牛 山 水 下 大 田
2、导入新课:现在,识字王国里几位有趣的新“朋友”正等着和大家见面。(出示12个生字彩图)
(二)、图文结合,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观察,各抒己见(学生对象形字的特点只须意会即可)
2、了解学情:在这些新朋友中,有没有你已经认识的?你是怎么认识的?
(如:在前面的课文中读过;在电视上、书报上、广告上、路牌上见过)
3、小结:小朋友们既懂得观察,又会自己识字,真不错,这节课我们要把这些字记得更牢。
(三)、揭示课题,教学“目”
1、出示课题:学生试读,教师范读,带读。
2、图字对照,认记“目”字。
(1)看图读字。
出示生字卡片和实物图片,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指导学生说完整话,并学习用数量词“一只”。
借助拼音认读“目”,并知道“目”是“眼睛”。
(2)比形认字。
比一比:图画、图画右下角的古象形字和图下的现代字“目”有什么相象的地方?
(教师随学生的发言,相机作简笔画辅助教学,形象直观地展示象形字的演化)
(3)识记生字:学生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3、师生共同小结学习“目”的方法:看图识字—比形认字—识记生字。
(四)、学习生字
小组合作,自学其余的11个生字。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五)、汇报交流
1、各组选择一个字,再派出一个小老师上台教全班小朋友学习这个字。
2、台上台下之间、师生之间互相补充交流。
3、小老师没有教的字,教师重点指导。
4、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记住容易忽略的笔画。
5、新偏旁“角子头”的教学要随“兔”的教学进行,并拓展:你还认识哪些带有“角子头”的字?
6、学生看图说话时,引导他们学习用“一张、一只、一轮、一团、一个、一棵”等数量词。
(六)、巩固生字
1、出示生字卡,带拼音开火车读,去掉拼音指名读、齐读。
2、做“开火车”游戏,复习12个生字。
(七)、指导书写“十”
1、认识新笔画“竖”。
(1)出示 “竖”的笔画卡片,介绍笔画名称。
(2)教师示范写,并介绍两种写法。
悬针竖(像吊着的.一根针) 垂露竖(尾部像吊着一滴小露珠)
(3)学生书空。
2、书写“十”。
(1)分析笔画。
(2)介绍笔顺规则:先横后竖。
(3)学生观察课本上的范字。
(4)教师范写,并提醒学生:注意两笔的交接处,横笔左右较均匀,竖笔的上部短,下部长。
(5)学生描一个、写一个;评议;继续练写。
五、作业布置:“十、木、禾”3个字每个写两行。
六、板书设计:田字格中写“十、木、禾”3个字。
七、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十、木、禾”三个字。
2、培养观察能力,激发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认记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
三、教学难点:培养观察能力,激发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路,复习巩固
1、“给字宝宝戴帽子”。
(1)出示12个“字宝宝”和12顶“帽子”(12张制成娃娃状的字卡和张制成帽子状的音节卡片)字卡与音节卡各自打乱顺序排列。
(2)指名给“字宝宝”戴“帽子”。
(3)开火车认读上述带拼音的生字(以与音节一一对应)。
2、“拾贝壳”。
(1)出示沙滩图(沙滩上有12个贝壳,贝壳背面为本课生字;贝壳按课本中生字的分类,有四种颜色)
(2)指名“拾贝壳”,拾到“贝壳”后要领读背面的生字。
(3)指名给“贝壳”分成四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按器官、动物、天体与现象、植物这四类分)
(4)齐读生字。
3、猜字谜、编字谜。
(1)教师出谜面,学生猜谜底。
如:有时挂在天边,有时落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月)
东边升,西边落。看时圆,写时方。(日)
(2)学生围绕本课生字试编字谜让大家猜。
4、加一加,变一变。
如:“口”加一笔变成什么字?(中、日)加两笔呢?(目、田、白、右)
(1)同桌互相考一考。
(2)师生互相考一考。
(二)、指导书写“木”、“禾”
1、认识新笔画“撇、捺”。
(1)出示“撇”的笔画卡片,介绍其笔画名称。
(2)教师范写,讲述书写要领。
(3)学生书空。
(4)同样的方法学习“捺”。
2、书写“木、禾”。
(1)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示范写。
(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4)评议。
(5)练写。
(三)、练习
1、读拼音,写笔画。
heng( ) shu( )
pie ( ) na ( )
2、读一读,照样子口头组词。
火(火 车 ) ( 火 苗 ) ( 火 星 )
竹( ) ( ) ( )
目( ) ( ) ( )
五、作业布置:正确书写“十、木、禾”3个字。
六、板书设计:heng( ) shu( )
pie ( ) na ( )
七、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目标预设:
1、 识字13个,写字9个。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联系上下文,理解水的不同形态变化及性情。
4、 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图片、字卡、实物。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水的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13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水的变化
一、实验引入
1、 课前教师将盛有冰块与水的碗放进小盒,副食学生猜测。
2、 学生触摸后谈感觉。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魔盒的`碗里有水有冰,它们会发生变化吗?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2、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生词多读几遍。
3、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同桌不会的互相教一教;然后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记一记生字。
4、汇报记忆生字情况。灾、晶、毁、冷、冰、冲。
5、(出示生字生词卡片)指名读,其他同学跟着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朗读
1、你最喜欢水的哪种变化,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2、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1) 课文中的我穿着白衣服、黑衣服、红袍子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吗?
(2) 我的变化奇特吗?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吧。
(3) 我是怎么变成雨、雹子、雪花的?你能做做落打飘的动作吗?
(4) 教师引读:
夏天的早晨,我在---
秋天的早晨,我在---
3、 看完了我的变化,你一定觉得很有趣吧。一块儿读读课文,也可以加上动作。
第二课时
一、我是水孩子,我会变成什么?
二、阅读理解
1、 引读课文:我的家在什么地方?我温和时做过哪些好事?暴躁时干过哪些坏事?
2、 联系上下文思考:我的家还在哪儿?我的温和、暴躁表现还在什么地方?在生活中,我还能做哪些好事?又做过哪些坏事?
3、 了解水的性情后,你能读好课文吗?
三、拓展性学习
1、 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讨论、交流。
2、 现代生活中,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只让水做好事,不让它做坏事?
3、 学生合作,小组调查研究,研究水的家:看年无们身边有哪些保护或破坏水资源的现象?把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
1、检查读生字。
2、检查读课文。
1)出示生字,齐读。
2) 小组讨论学习。
(1)看看哪些字比较容易记?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2)哪些字比较难记?讨论你怎样记住它们?
(3)汇报结果。
3、师做重点强调
4、自由练习,每个字写4个。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
1. 认识“懂、貌”等14个生字,会写“洗、认”等6个字。
2. 初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3. 有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愿望和行动。
重点:
认识“懂、貌”等14个生字。
难点:
讲一讲,做一做,平时怎样孝敬父母?
教具:
生字卡片、孝敬父母的图片、录音机、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1.出示课文插图或播放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你发现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干得怎么样?(随学生的.介绍,随机出示词语)
(二)读词识字
1.出示卡片“我会认”,激发学生自主说认识的字。
谁会认生字条中的哪些字?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吗?
(学生复习已学生字,交流自主认识的生字)
2.打开课本,让学生自主学词学字。
(1)拼一拼,读词语,画出词语中的生字,认一认,读一读。
(2)发现容易读错的字,并正音:
看清韵母读:教、错、筷、夸(三拼音)
看清声母读:事、扫、错(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
3.出示词语卡片,领读。
老师领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4.看图,照例句说句子、找词语、读字。(方法:一人描述说句子,一人根据意思取词语字条认读。)
(1)出示例句:尊长辈,懂礼貌,父母教,认真听。
找词语:懂、礼貌、父母、教
认读生字:懂、貌、父、母
(2)照样子说句,找词读字
句:“做错事,即改正, 。”
词:长辈错,要提醒, (错)
态度好,心意诚。家务事,愿承担。 (愿)
洗碗筷,扫庭院,家爱我,我爱家,好孩子,人人夸。 ( 碗、筷、扫、夸)
5、你还在家里做了什么家务事?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并学习编成三字歌。
5.分析字形结构,记字。
偏旁联想识字:改、愿、碗、筷、扫(想想偏旁跟字义有什么关系)
部件组合识字:认( + 人) 教(孝 + )
6.指导写字,巩固生字
(1)观察字形,让学生发现字的特点。
(2)老师范写,让学生看清笔画的位置。
“父”和“母”写在田字格的正中间,“父”撇笔和捺笔要舒展开。
“洗”的“亅”要写在竖中线上。
“母”字注意笔顺是:撇折、横着钩、横、点、点在左上格起笔。
“真”字的最后一横写得长一点。
(三)读词想象
1.用适中的速度朗读词语。
2.读出词语的韵味。
朗读时,每行的两个词语之间可接得紧些,读完末尾的“友、少、辈、貌、教、听、事、正、错、醒、好、诚、事、担、筷、院、我、家、子、夸”后要稍作停顿,以显示韵脚。
3.看图,听老师读,感受词语描绘的情景。
4.自己读词语,想象词语描绘的情景。
(四)实践活动
出示我会读,领读,示范读,齐读。
说一说:你准备为父母做什么事?小组开始讨论,练习编三字歌。
做一做:每天为父母做一件事。
记一记:把每天为父母做的一件事记下来。
作业布置 :
⒈抄写生字。
⒉认读“懂、夸”等14个生字。
⒊做一做:每天为父母做一件事。
板书设计:
识字 2
我 ————爱————家
尊长辈 懂礼貌
父母教 认真听
家务事 愿承担
资料提供者:陈秀芳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小学语文《柳树》教案11-19
小学语文教案11-07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7-22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30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30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7-27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7-28
小学语文荷花教案07-11
小学语文古诗的教案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