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05 10:38:48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汇总(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汇总(8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迟到》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预习课文的习惯,对于文中出现的易读错的字音,大多可通过查字典等方式把音读准。一些生词也可利用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体会等方法,在课前初步理解,个别弄不清含义的,可随着课文深入学习时,再加深认识。

  本文及本单元学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正确的面对错误,并勇于改正错误,不但要让大家受到思想道德上的教育,更要指导自己今后的行为实践。因此了解本文作者林海音的成长经历及她后来取得的成就,会更好地激励学生懂得每一个人在面对错误、改正错误时,除了有客观环境的影响与帮助,还要有个人主观的努力。基于以上目的,在学文前可组织学生到图书馆或上网收集有关林海音的作者资料,了解她的生平事迹及创作成就等,针对资源有限的农村学校,教师可直接提供给学生一些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教学内容分析:

  《迟到》是第九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上学经常迟到,在一个雨天被父亲痛打一顿后心存怨恨。后来,在老师的帮助和父亲的关怀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从此成了第一个到校的学生。

  上学迟到是一个很难完全避免的问题,每一位同学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著名作家林海音在叙述这件事情时,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切身感受和父亲的做法、态度细致刻画出来,将一个一年级小学生雨天迟到的故事,依照事情的发展,娓娓道来,告诉人们只有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并改正,才能使自己很快地成长起来。

  本文语言平实,条理明晰,有铺垫,有高潮,有发展,有尾声,故事跌宕起伏,完整而不呆板,以小事见真情,让读者领悟到了父亲对孩子严厉而又深切的爱。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这一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领悟本文前后照应、先总结后分述的写作方法。

  3.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持自检与反思,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

  教学难点分析:

  1.概括父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有过迟到的经历吗?说说你迟到的原因及你当时的心情。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迟到》,看看文章中的“我”是什么原因迟到了,这些事又给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齐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次浏览,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3.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4.师生共同归纳主题性问题:①父亲对我的态度为什么截然不同,这两种态度说明了什么?②父亲为什么对我这么严厉?③父亲到底是怎样爱我的?

  三、精读,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带着问题①,自读自学第1自然段。(指名回答,板书:很疼、很严)

  2.语言训练:将这句话改换语序读一读,说说你读后的不同体会和感受。

  ①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②我的父亲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但是他很疼我。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父亲对我很严呢?

  2.指名回答。

  (三)学习第3-10自然段。

  1.自由读第3-10自然段,说说你又是从哪儿体会到父亲对我很严很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父亲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去理解)(板书:很严很严)

  2.父亲为什么这么严厉地打我?读文,找出作者的表现说明我该打的原因。(结合课后习题3理解,体会我的心理活动)

  3.我挨打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上学去了。但我不想去上学,有情有可原之处吗?

  4.有,为什么父亲还是打了,最后又为我送来了夹袄和钱呢?你有过这样的情况吗?你的心情如何?此时,我的心情又是如何?

  过渡:我的感动不仅仅是因为此,而是韩老师的教育让我体会到了父亲对我的深沉的爱。下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细细品味。

  四、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

  2.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承上启下,激发学习兴趣。

  1.上节课,我们学到我挨打后,还是去上了学。然而,在韩老师要我们静默时,我听着,听着却鼻子不禁抽搭起来,想要哭。我为什么会这样?当时,我都想到了些什么?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说一说。

  2.学生静思后,指名回答。(体会我在韩老师的引导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理解到父亲打自己,是关心自己良好品质的形成,对自己的严厉是一种真正的爱。)

  二、继续学习。

  (一)学习第13-15自然段。

  1.自由读第13-15自然段,说说父亲又是怎样疼我的?(引导学生抓父亲的动作体会)

  2.联系前文,说说你对父亲爱的理解。并完成下列填空。

  ()是我的父亲很疼我,()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这()是他对我深沉的爱。

  (二)学习第16自然段。

  1.是啊!无论是我的父亲很疼我,还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这都是他对我深沉的爱。(板书:深沉的爱)

  2.能享受这么深沉的爱,要是你,你有什么想法?又决定怎么做呢?(指名说)

  3.带着你刚才的想法和感受读最后一自然段。

  4.指导感情朗读。(轻松、愉悦、充满感激)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熏陶情感。

  1.我能有如此的改观,都源于——(父亲深沉的爱),带着这种体会再读第一自然段。

  2.在头脑里回顾一下,作者是怎样写让她感动的生活经历的?(选取典型事例,有详有略叙述,前后对比来突出重点;注重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特别是心理描写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

  3.相信,你也会像作者一样有让自己感动的生活经历,学着作者那样说一说、写一写,与大家分享吧。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8.迟到

  很疼 很严,很严 很严

  深沉的爱

  自我问答:

  每个人都会有犯错误的.经历,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既要有主观的努力,也离不开客观环境对我们的影响与帮助。本文中的父亲对作者认识和改正错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感悟出作者如何在父亲的严厉与慈爱中认识和改正错误的这一中心,教师采用了直接插入重点部分,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教学,使学生在对比的体验中理解文章的中心,正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明确要求的,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视学生阅读的体验和感受”。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教师注意发挥主导作用,充分的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大胆放手,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多次读文、勾画重点、做好批注、交流讨论等方式自读自悟,品味文本的内涵,获得思想启迪。同时还注意把“语文天地”中的相关内容整合到了课文的教学中。此外,北师大版教材图文并茂,教师充分的运用了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图文对照,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唤醒了学生的经历与体验。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P85_88

  教学目的: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

  4、学习通对话进描述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学着发现别人的优点。

  难点:学习课通过对话进行生动描述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挂图

  教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教学目标。

  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二、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三、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

  “称赞”是什么意思?你平时因为什么受过别人的称赞?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3、借助图片和生活经验识字。

  借助图片一、幅图:感知“刺猬、板凳、椅子、粗糙”的意思,认读六个生字。“猬”在刺猬“一词中读轻声。

  借助第三、四幅图:通过口语交际,感知“瞧、留下“等词语的.意思,认识其中的两个生字。

  4、在朗读词中认读生字。

  (1) 清晨,小刺猬去森林里采果子。

  (2) 小獾已经做成了三个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

  5、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板、椅、但、傍:都是左右结构,板—饭,换偏旁。椅—奇,加偏旁。但—旦,傍—旁,加偏旁记字。

  6、写字指导;“采”是爪字头。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板书设计。

  刺 、 猬、板、凳、糙、但、傍、奇、瞧、留

  

  一、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学着发现别人的优点。

  二、教具准备。

  图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朗读课文,你喜欢小刺猬和小獾吗?

  (二)看第一幅图:你发现了什么?品读第二自然段。

  (三)看第二、三幅图:想象一下小刺猬和小獾在说些什么?分角色读第三、四自然段。

  (四)看第四幅图:从小刺猬和猬的表情和动作中感觉到了什么?(互相欣赏,互相称赞,心情愉快)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想想假设小刺猬一开始不是称赞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读了这个故事,说说你有什么感受?(要学会发现人的优点。)

  (六)实践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夸一夸对方面军优点。

  四、巩固与练习。完成课后作业。熟读课文。

  五、总结课文。

  让学生把课本中的故事讲别人听。

  六、板书设计。

  18称赞

  小刺猬 小獾

  互相夸奖

  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学习"制茶",教给学生信息选择技术。

  信息选择策略训练的前提是教给学生基本的信息选择技术,对小学生进行信息选择策略训练,应立足于基本信息选择技术的掌握和练习,这是缩短从信息选择策略意识到信息选择策略能力培养的前提。我在教《碧螺春》一课的"制茶"一段时,考虑到教给学生选择性划线技术,有以下做法--"学生找动词,识别重要信息"

  在重要信息下面划线或标着重号,有助于让学生快速识别学习材料中重要的信息和相关信息,把目标信息从无关信息中凸现出来,增强对重要信息或目标信息的敏感性,对它们进行选择性关注,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我在教学此段时,为了帮助学生信息输出,即复述、表演制茶过程,要求学生找出描写制茶动作的词。本想让学生读一读课文,把动词说一说,我把动词板书就行了,可是看到《学习策略研究》一书中的一段话,"理查德斯等人的实验证明,阅读以后再勾画出重要部分的学习方法,比单纯一遍又一遍地读,回忆成绩更好。"我就改变了原先的教法,而是这样提出要求:"请同学们一边朗读第五节,一边找一找文中描写炒茶动作的词,并在动词下划横线。"我想在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再来安排教学就是一种理智的、目的明确的教学。学生通过划线找词,就能够在短时间内捕捉到关键的信息,有选择地进行关注,这样一来,教师如果能够多次训练学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区别重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学生就会学会识别,学会选择,学会学习。

  二、从品茶--读书--说"感受"--推销,提高学生精加工水平。

  能否使用精加工是成功学习者与非成功学习者的重要区别,精加工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精加工是使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取得联系,增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它运用生成学习和类比、比较、引申等方法,将新旧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在《碧螺春》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作者从碧螺春的色香味形来介绍碧螺春,感受文章描写碧螺春的优美的语言文字,并训练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创造性地表达碧螺春的久负盛名,我选择了精加工的扩展与引申的方法,从品茶--读书--说"感受"--推销,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新知识,说感受、推销的过程就是扩展和引申的过程,这也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学生在用自己的语言说品茶的感受时,在思考推销词时,思考的程度增加,通过课文获得的对碧螺春的印象就更为深刻,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比原知识具有更丰富的信息与外延,更易与学生的知识经验连接起来。另外,课堂上,有的学生表现活跃,善于联系新旧知识,善于学以致用,有的则说不出来和羞于表达,一种原因是缺乏锻炼,另一种是学生在扩展和引申时不会迅速灵活地与已有知识背景相联系,尽管贮存了一些知识,但不能有效地应用,只能是"惰性知识"。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理解"迤逦、喜怒哀乐、千种情思"等词语的意思,感受作者“触景生情”,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情景交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根据课文结构特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能体会作者对培育自己成长的母校的热爱,对童年集体生活的留恋。唤起自己对母校的依恋不舍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本文的表达特色,“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教学难点:

  学会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情感。

  1、师:最近新武宁建校5周年校庆,在座的同学是在学校成立的第一年入学的,转眼5年过去了,想看看5年中自己的变化吗?

  2、(出示2张班级集体照)师:看看这两张照片,找到自己了吗?发现自己有什么变化?

  师:是啊!当初你们是充满稚气、好奇的顽童,如今你们已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了。

  3、齐读词语:充满稚气朝气蓬勃

  4、请同学们注意,“蓬”(pénɡ)的字音:后鼻音;字形:上下结构。

  5、再读读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齐读)

  我第一次迈进校门时,只是一个充满稚气、好奇的顽童;

  当我迈出校门,向您挥手告别时,已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了!

  6、再过两个月,你们即将离开生活、学习了五年的母校,升入中学,也许,十几年后,同学们都已是风华正茂的青年了,在各行各业大显身手。

  二、导入揭题。

  1、师:一位青年作者在离开母校十多年后,又重回母校,那熟悉的校园勾起了作者的情思。他用饱含深情的文字写下了散文“母校”。

  2、板书课题:36 母校(齐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读文章,课文中的写了作者重返母校后经过的哪两个地方?

  2、交流板书:校门操场

  3、作者几次写到了校门?(2次)补全板书:校门操场校门

  4、指名生回答,并读读这两个句子。

  一次是在文章的开头——翠绿色的拱门,带着浓浓的艺术气质,在空中画出一个优美的弧度,仍然是那样熟悉。

  另一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啊!母校,我即将远行,让我看看您,再看看您,拱门下的母校!

  5、师:作者重返母校,自然而然从拱形的校门写起,作者离开母校,又在校门口驻足回首,开头结尾两次写到校门,这种写法叫——(生答:首尾呼应。)除了写法上的首尾呼应,反复写到拱门还有深一层的原因,等会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先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近他的母校吧!

  四、深入学文,朗读感悟。

  (一)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整体出示第一小节,老师范读

  2、我“熟悉”(变色)的是什么?

  (加线:颜色、造型)——这样的颜色,这样的造型在作者眼中可不是一扇普通的校门,而是(加线:带着浓浓的艺术气质,“气质”一般拥在——现在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校门,正是作者情感的流露。)

  3、加上了仍然,起到强调作用,强调熟悉的仅仅是这些吗?

  我似乎又尝到了和小伙伴们手拉手欢呼着跑入拱门的喜悦,似乎又闻到了那淡淡的油漆的清香,似乎心中又涌起最后一次迈出校门时的留恋之情。

  师:三个“似乎”告诉我们拱门勾起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因为是亲身经历过的景象,板书:景,所以是如此的熟悉。女生读看到的拱门的样子,男生读回忆起的情形。

  4、还是因为熟悉,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我久久的望着,啊,没变,没变!

  (“没变”放大)

  啊,阔别十多年的母校,我回来了!

  (1)师:没变的是拱门的样子,读!没变的还有记忆中那欢呼声,那油漆香,那留恋情,读!

  (2)回复“没”字,那“变”的又是什么?(自己、伙伴、心情……)

  师:因为毕竟“阔别”母校已有十多年了。读读这两句,抓住句子中的'感叹号。能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板书:情

  (3)师点评:随机板书:惊喜、激动

  5、小结:一看到拱门就激起了作者的惊喜、激动之情,把情和景交织在一块儿写,就是“情景交融”。(贴出)

  让我们随作者一起感受一下那份惊喜与激动之情。齐读第一节。

  (二)学习课文2、3小节。

  1、师:作者走进大门,读读第二小节,联系上下文看看这是一个什么小节?

  2、生答:过渡节

  3、这是从大门到操场的过渡,这过渡节篇幅很短,但作者却是一步一景写得很细致。引读:甬道是——石砌的,花园是——秋菊傲放、松柏长青的,石阶——宽宽的,操场是——宽阔的。

  4、小结:因为作者饱含深情,所以看得是如此用心。

  5、学习课文第3小节。

  (1)来到宽阔的操场,自己读读这一节,看到哪些景,又激起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呢?

  学生交流

  (2)小结:作者写景采用“依次描写”的方法,先写操场地面,再写操场四周,最后写操场边几幢教学大楼,接着继续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写道

  指名读句子:我漫步在操场上,欣赏这花木,抚摸着幼苗,倾听着教室里传出的琅琅书声,五年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

  (3)什么“情”呀?板书:五年的喜怒哀乐

  (4)放新武宁的一组镜头,配合音乐,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你呢,你呢……

  (5)眼前掠过的一幕幕,让作者记忆的闸门一触即开,就像作者一样,齐读上句。那操场是特别的——,那花木是美丽的——,那教学大楼或许和当年有了少许变化,在灿烂的秋阳下展示着它们的新姿——,可以说,母校的一草一木都拨动着作者的心弦。

  (三)学习课文5——8小节。

  过渡:正当作者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时,一阵熟悉的铃声打断了他的回忆。在操场上他看到了什么景象?又勾起了作者的什么回忆?(指名一人回答)

  1、指名读第5小节,看到——;第7小节,回忆到——

  师:作者看到此情感觉到什么?

  2、(出示第8小节)生齐读。

  3、感受眼前的情景与我们当年的情景有何相似呢?再读读5——7小节,找一找。

  小结:相似之处——体育比赛;场上比赛的人们差不多;都在为集体努力、奋斗。

  4、师:看到眼前的这一幕我不由得笑了,笑什么呢?(学习第6小节)联系文章感受“笑”的含义。(“被绊住的男孩”笑他的稚气与可爱;从他们身上找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是如此的亲切。)

  5、师小结:操场上看到跳长绳的一幕,使作者联想起了自己在四年级时的那次拔河比赛。那是留给作者深刻印象的一段回忆,所以作者抓住重点写得写得尤为具体。

  6、这相似的何止是眼前的一幕,正如作者前面所提到的,回读:五年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

  (四)学习课文9——11小节。

  1、并且这些情感在再一次回到拱门时达到了,踏着遍地落叶,看着迤逦的阳光拖成长长的身影,缓缓回首,千种情思涌上心头。板书:千种情思

  2、引读

  他赞美母校——母校,我成长的摇篮!

  他感激母校——在您的怀抱,我度过了五年甜蜜的岁月。我第一次迈进校门时,只是一个充满稚气、好奇的顽童;当我迈出校门,向您挥手告别时,已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了!

  更留恋母校——啊!母校,我即将远行,让我看看您,再看看您,拱门下的母校!

  3、你体会到了千种情思了吗?跟着音乐自己读读。请男女生各一名读。

  4、千种情思凝聚到一点,赞美母校、感激母校、留恋母校,那都是因为——

  “母校,我成长的摇篮,在母校的怀抱中。我度过了五年甜蜜的岁月”

  师:摇篮、怀抱、让我们想到了——母亲,母校犹如母亲那样的亲切,那样的温暖,当年的喜也好、怒也好、还有哀与乐,如今都化为了一个词,那就是——出示卡片:甜蜜(贴在课题旁)。

  5、因为难忘那甜蜜的岁月,所以一看到拱门——

  因为拥有那甜蜜的日子,所以漫步在操场——

  因为留恋那甜蜜的时光,所以再次来到拱形校门下——

  6、(出示首尾小节)师:拱门是母校的化身,是作者最熟悉,最留恋的地方,作者初见拱门,触景生情;回到拱门,情感迸发,配乐朗读第1、11小节。

  五、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这篇文章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作者采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将自己在校门和操场上看到的,回忆到的和自己的感受融合在一起,向我们介绍了自己的母校,能否根据板书,来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看到回忆到

  (贴板书:主要内容)

  2、学生交流。

  六、情感升华

  师:作者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深深地感染了我们。不久,我们也将告别母校,再来看看我们的母校,(看照片)此情此景,唤起了你们哪些美好记忆呢?课后也来模仿本文的写作方法,用我们的笔将自己对母校的情感抒发出来。写一篇《我的母校》。

  板书设计:

  母校(甜蜜)

  (景)(情)

  校门惊喜、激动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师出示小黑板,请小朋友按课文文字口头填空(括号内是应填内容)。

  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

  (学生齐读)

  师:林园园看了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生:因为林园园不愿意把绿铅笔借给李丽,李丽才画了蓝树叶,所以林园园的脸红了。

  师:林园园这时会想些什么?

  生:她会想:都是我不好,没把绿铅笔借给李丽,我太对不起她了。

  生:她会想:老师常要我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今天李丽有困难,我没帮助她,同学们会怎样看我呢?

  生:她会想:我太小气了,今天都怪我不好。

  师:林园园能认识到自己做错了事,你们觉得她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齐:她还是个好孩子。

  师:对了,她还是个好孩子。她知道自己错了,以后肯定会改正的。

  现在,老师假设有这样一件事,请小朋友思考一下,那时,林园园会怎样呢?

  教师出示小黑板:“一星期后的一堂美术课上,老师叫同学们剪纸,可是坐在林园园前面的纪方方没有带彩纸,林园园看见了,她会怎样呢?”

  师:请小朋友们思考一下,用一段话说出事情的经过。

  (学生读题、思考、讨论)

  生:美术课上,纪方方没有彩纸,林园园看见了,连忙抽了几张彩纸递了过去,小声说:“方方,拿去用吧!”纪方方说:“这怎么可以呢,我剪了,你用什么呢?”林园园着急地说:“快别这样说,你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吧,我这儿还有呢!”

  生:我还有补充,纪方方接过彩纸说:“园园,你真好。”林园园摆摆手说:“这是应该的',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

  (学生继续发言)

  教师布置书面作业:把刚才自己说的话写下来。

  这个练习以填空引出教学内容,借脸红去揣度人物心理,用延续情节引导想象事情的必然发展。整个教学片段融听、说、读、写以及发展思维于一体,没有多余的讲解,训练扎实而有效。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视觉、触觉等感管,感受自然中的树和艺术作品中树的形态特征,有亲近、爱护树木和生态环境的情感。

  2.探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丰富多彩的树的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真观察柳树的外形特征

  教学难点:

  1.运用多种绘画形式表现柳树。

  2.活活动准备:课件、范画。

  教学过程:

  1.从歌声、画中中感受树的美感。

  a.复习歌曲《好大一颗树》,与学生一起跟唱。

  师:听了这首歌,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

  激发学生大胆交流,表达情感。

  师:树给人类带来绿色的祝福,它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它是我们这个美丽世界的一部分,它为人类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b.你最喜欢哪种树,为什么?

  猜一猜,老师最喜欢哪种树?

  黑板出示范图柳树。

  板书:柳树。

  因为柳树生命力强,生生不息的品质让老师喜欢。俗话说的好: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2.走近柳树,发现美,体验文化内涵。

  a.课件欣赏图片,(学生观察学校里的柳树图片)

  b.欣赏柳树的种类:(课件)垂柳、青皮垂柳、龙爪柳、银芽柳、细柱柳、高山柳、花叶柳、花叶柳。

  c.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有关柳树的信息。

  师总结:

  柳树是世界上的一种常见树木,有垂柳、旱柳两种。喜生水边。

  柳树也是我国被记述的人工栽培最早、分布范围最广的植物之一,史前甲骨文已出现“柳”字。

  长期 以来,柳树在绿化环境、农田防护、防污抗毒等方面发挥 着积极作用。

  柳树的柳絮、柳叶、柳枝、柳根、柳皮、柳屑可入药。如阿斯匹林。

  a.感知体验,获得美感经验。

  视觉感官感受美。感知柳树与其他树不同的.地方,用两三句话谈谈自己的感受。

  肢体感觉体验美。

  走进柳树,看一看,摸一摸柳树的根、皮、叶等,组织学生讨论柳树的美感特点。

  整棵树在外形上有什么特点?俯仰欹卧,婀娜多姿。

  树干有和特点:老树癍痕累累,饱经风霜、苍劲有力。

  树根有何特点?扭曲俯仰、苍劲有力。

  树枝有何特点?下垂飘逸、轻盈袅娜

  3.视觉表达,画出心中的柳树。

  a.欣赏大师、学生的柳树绘画作品。品味艺术作品中柳树的美。激发学生用美术形式表现柳树的欲望。

  b.启发学生选择表现形式。

  c.引导学生把握表现方法。从小、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画起,如:先画树根,再画树干,对枝叶进行适当取舍,树的整体形象要占据纸面的大部分位置,注意画面形象的整体美感。

  d.提示学生运用添加绘画的方法。根据画面需要可适当添加石头、小桥、房屋、人物等。

  4.师示范作画过程:用蜡笔、水粉表现。

  边示范边对学生提出要求;从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入手,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大胆作画,画的与实物不是很像也没关系,只要表现柳树的特征就行,最后添加时要注意画面的整体美感。

  5.学生习作:激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柳树。

  课件背景音乐〈柳树细裙儿荡〉

  6.展示和交流学生的绘画作品,对有特点、有个性的作品给予鼓励和奖励。

  7.教学延伸:

  除了用绘画表现柳树,看看诗人怎么描绘柳树的。

  唐 贺知章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8.复习歌曲〈柳树姑娘〉,歌声中结束本课。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一。激趣导入

  孩子们,今天老师又要给你们介绍3个新朋友,想认识吗?

  二。学习g k h

  1。出示卡片g,这是第一个朋友,哪个孩子能最先和它交上朋友呢?谁来试着读一读?

  2。抽生发音,让读的'好的学生当小老师教读。

  3。你会了吗?开火车发音,正音。

  4。k h的教学方法同上。

  5。出示g k h卡片,开火车读,正音。

  6。巩固。

  游戏:找朋友(老师:g g在哪里?学生举出相应的卡片,g g在这里。)

  7。想写一写吗?

  哪个孩子最能干来当小老师教其他小朋友写?

  8。抽生示范书写,学生观察笔画笔顺,跟着书空,然后抽生说书写的笔画笔顺。

  9。学生在课本上描红,练习书写,然后小组内展示评价。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7个生字,其中会写“朝、映、踏、涨、更、深、渡、船”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师生之间团结互助的深厚情谊。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背诵课文。

  2、难点:体会结尾句的含义,懂得“跳墩上的歌”指的是什么?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问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跳墩吗?知道什么是跳墩吗?

  2、在农村,小河上没有桥,人们在河中铺上条石。过河时,踏着条石过河,这些条石又叫跳墩。今天,我们学习《跳墩上的歌》。

  (师板书:跳墩上的歌)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画记生字词。

  2、学生自由读课文。

  ①一读课文,借助拼音和字典认记生字。

  ②二读课文,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

  ③三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引导学生读准生字字音,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教师对易出错的字进行重点指导。

  ①读准字音★翘舌音:朝、涨、浊、筑

  ★后鼻音:映、涨、更、淙、

  ★多音字:

  zhāo(朝阳)zhǎnɡ(涨水)

  朝涨

  cháo(朝鲜)zhànɡ(发涨)

  ②重点指导字形

  渡:注意右边“廿”的笔顺

  更:先写“一”,再写“曰”,最后写撇和捺。

  3、指名逐段读课文,读后学生评议。

  4、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课文记叙了不管在什么样的天气里,孩子们经过跳墩都能得到大哥哥、大姐姐和老师的帮助。

  (四)自由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质疑,导入新课

  1、跳墩上的歌到底是一首什么歌?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完成填空。

  教师出示课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跳墩上的歌是一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回答,教师出示正确答案

  快乐的歌。

  跳墩上的歌是一支友爱的歌。

  赞美的歌。

  (二)再读课文,解决重点

  1、为什么每一段跳墩上的歌不一样?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然后和小组同学讨论。

  2、学生分组活动

  3、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相机点拨

  ★第二段(出示图片:小学生微笑着踏着跳墩上学)

  ①指名读

  ②教师示范读,注意突出“踏着、跳过、走向、快乐”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到上学时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③学生练习读

  ★第三段:(出示大哥哥、大姐姐牵手围成栏杆的图片)

  ①指名读

  ②大哥哥和大姐姐看到水涨了,怎样说的?怎么做的`?

  过了小溪,孩子们会说什么?

  我们从中体会到什么?

  ③学生有感情地练读第三段

  ★第四段:(出示老师背学生的图片)

  ①自由读

  ②你从第四段中感受到了什么?

  ③全班齐读

  4、练习背诵2——4段

  (三)默读课文,突破难点

  1、默读第五段,思考哥哥、姐姐和老师帮助孩子们时会遇到什么困难?他们是怎样克服困难的?

  2、“不管春夏秋冬、不论阴晴雨雪”是什么意思?

  3、跳墩上的歌到底是什么歌?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跳墩上的歌,不仅是孩子们路过跳墩时唱的欢歌,更是师生团结互助的赞歌。

  4、学习了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教师点拨:课文记叙老师、大同学帮助、保护小同学过河的故事,赞美同学之间的互相关心和老师对学生的爱护。

  (四)朗读成诵

  1、小组比赛读

  2、交流背诵经验

  3、同桌互背

  五、板书设计

  快乐的歌

  5、跳墩上的歌友爱的歌

  赞美的歌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古诗的教案02-07

小学语文教案11-07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小学语文《柳树》教案11-19

小学语文《牧童》教案08-10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30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30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13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12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