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10篇(推荐)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ax2+bx+c=0(a0)及其派生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题目.
1.通过设置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模仿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给一元二次方程下定义.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有关概念.
3.解决一些概念性的题目.
4.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难点关键
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2.难点关键: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列方程.
问题(1)《九章算术》勾股章有一题:今有户高多于广六尺八寸,两隅相去适一丈,问户高、广各几何?
大意是说:已知长方形门的高比宽多6尺8寸,门的对角线长1丈,那么门的高和宽各是多少?
如果假设门的高为x尺,那么,这个门的宽为_______尺,根据题意,得________.
整理、化简,得:__________.
问题(2)如图,如果 ,那么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如果假设AB=1,AC=x,那么BC=________,根据题意,得:________.
整理得:_________.
问题(3)有一面积为54m2的长方形,将它的一边剪短5m,另一边剪短2m,恰好变成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如果假设剪后的正方形边长为x,那么原来长方形长是________,宽是_____,根据题意,得:_______.
整理,得:________.
老师点评并分析如何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整理.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请口答下面问题.
(1)上面三个方程整理后含有几个未知数?
(2)按照整式中的多项式的规定,它们最高次数是几次?
(3)有等号吗?或与以前多项式一样只有式子?
老师点评:(1)都只含一个未知数x;(2)它们的最高次数都是2次的;(3)都有等号,是方程.
因此,像这样的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x2+bx+c=0(a0)后,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例1.将方程(8-2x)(5-2x)=18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0).因此,方程(8-2x)(5-2x)=18必须运用整式运算进行整理,包括去括号、移项等.
解:去括号,得:
40-16x-10x+4x2=18
移项,得:4x2-26x+22=0
其中二次项系数为4,一次项系数为-26,常数项为22.
例2.(学生活动:请二至三位同学上台演练)将方程(x+1)2+(x-2)(x+2)=1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分析:通过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把(x+1)2+(x-2)(x+2)=1化成ax2+bx+c=0(a0)的形式.
解:去括号,得:x2+2x+1+x2-4=1
移项,合并得:2x2+2x-4=0
其中:二次项2x2,二次项系数2;一次项2x,一次项系数2;常数项-4.
三、巩固练习
教材P32 练习1、2
四、应用拓展
例3.求证:关于x的方程(m2-8m+17)x2+2mx+1=0,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
分析:要证明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只要证明m2-8m+170即可.
证明:m2-8m+17=(m-4)2+1
∵(m-4)20
(m-4)2+10,即(m-4)2+10
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
五、归纳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本节课要掌握: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和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的概念及其它们的运用.
六、布置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测定直线是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知道测定直线的一些简单工具。
2、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定直线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定直线的方法。
教具准备:
测量工具若干套(标杆、卷尺、测绳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举例说明什么叫距离?
2、常用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二、新授。
1、测量土地的意义。
结合本地建设实例,如:群星要建新校,要确定学校的面积有多大,都需要测量土地。所以我们这节课就学习实际测量。
2、认识测量工具。
(1)标杆:测定直线时使用的一种工具。
(2)卷尺和测绳:测量距离时所使用的工具。
把上述工具给学生看,介绍怎样看卷尺、测绳上的尺度。介绍使用方法,使用卷尺时在两点中要拉直。
3、学习测量距离的方法。
(1)量地面上较近距离,可以用卷尺或测绳直接量出。
请两个学生用卷尺测量教室门口到窗户的距离。
(2)量比较远的距离。
量比较远的距离如学校到市场,用卷尺不能一次测出距离,量几次就会歪斜,不可能在一条直线上,所得距离不准,所以要在两点中先测立一条直线。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组合图形,初步掌握用分解发和割补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2、能综合运用平面图性积计算的知识,培养分析。综合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一拼。找一找的过程,体会各种图案之间的内在联系,知道生活中各种物体的组合规律。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体验生活中美丽图案的组合规律,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审美观念和热爱学习数学的思想情。
教学重难点:
初步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灵活地把组合图形转化为所学过的基本图形,并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巩固基础
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基本的平面图形?
2、他们的面积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请学生说一说)
3、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出示所学过的图形)
师:这些单个的图形称之为简单的基本图形。
师:在我门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是由这些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我们称之为组合图形。同学们,仔细观擦一下我们的教室,看一看哪些地方有组合图形。
二、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观察了教室内的组合图形,在我们的课本上也有几副美丽的图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同学们阅读课本。
2、同桌交流图案的组成。
3、小组和作,拼一拼,讲一讲所拼图形的组成。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组和图形?
三、合作探究
1、出示例题4的图。
师:这是一间房子侧面墙的形状,它是什么图形?怎样求它的面积?先独立想一想再小组交流。 提示。
(1)这个图形有哪些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
(2)求它的`面积就是求哪几个图形的面积?
(3)要求它们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
(4)教师给出条件,试求出它的面积。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结果。
(1)把组合图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分别算出它们的面积,再想加。
(2)把组合图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先算出一个梯形的面积,再乘以2。
(3)仔细阅读课本,补充完整。
(4)引导学生,总结方法 。 教师:想一想我们刚才是怎样求这个组和图形的面积的? 你认为那种方法简单呢?
总结:在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先把组合图形分成易学过的简单徒刑,然后分别求出他们的面积在相加。
四、练习巩固
1、练习二十二第一、二题。
教师出示相关的图形,请同学说说她是由那几种图形组成的。 (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教师巡回指导并讲解)
2、发放练习卡片给学生做一做。
说方法: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阴影部分的面积请学生上黑板演示计算过程。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可见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可以用相加的方法,也可以用相减的方法。
3、你能用几种方法计算下图的面积。
五、课堂小结
1、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组合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应用广泛。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多动脑筋,就会掌握方法。
板书设计:
组合图形的面积
几个简单图形组合而成
(根据已知条件相加或相减)
方法:分割法或添补法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1、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神奇的扑克》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扑克"有趣的研究,培养起学生对生活中平常小事的关注。
2、调动学生丰富的联想,养成一种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扑克"与年月日、季度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这个你们一定见过吧!这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扑克"。谁愿意告诉我们,你对扑克的了解呢?
生:...... (教师补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师: "扑克"还有一种作用,而且与数学有关!
生:......
二、新课
1、桃、心、梅、方4种花色可以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2、大王=太阳 小王=月亮 红=白天 黑=夜晚
3、A=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10=10 J=11 Q=12 K=13 大王=1 小王=1
4、所有牌的和+小王=平年的天数 所有牌的和+小王+大王=闰年的天数
5、扑克中的K、Q、J共有12张,3×4=12,表示一年有12个月
6、365÷7≈52一年有52个星期。54张牌中除去大王、小王有52张是正牌,表示一年有52个星期。
7、一种花色的和=一个季度的天数 一种花色有13张牌=一个季度有13个星期三。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他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身边出现,只是我们大家没有注意到。请大家都要学会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估算黄豆粒数》
教学目标:学会估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利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黄豆,杯子,天平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黄豆。
师:你们想知道这些黄豆有多少粒吗?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黄豆有多少粒。
二、小组讨论,确定方案。
师:你们可以用课桌上的工具。(被子、天平等)
三、小组合作,实施方案。
四、汇报交流
方案一:先数一杯黄豆的数目,再看这些黄豆有多少杯,再用乘法计算即可。
方案二:先测一把黄豆的数目,再看这些黄豆有多少把,再用乘法计算即可。
方案三:先测一百粒黄豆的重量,再称出总重量,再用除法计算即可。
五、小结: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大家都要做留心观察的人。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购物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
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王老板的店里买了一件礼物,这件礼物的成本是18元,标价是21元结果是这个年轻人掏出一百元要买这件礼物,王老板当时没有零钱,用那100元向街坊换了100元的零钱,找给年轻人49元,但是街坊后来发现那100元是假钞,王老板无奈,只好还给街坊100元。
现在问题是: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究竟损失了多少元?
提示:其中损失成本18元,不要算成21元。
二、小组讨论
三、汇报结论
四、小结
王老板和街坊之间实际上互不亏欠,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97元。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一》
教学目标:通过有趣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逻辑思考能力,让他们学会通过思考与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解答例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学会善于思考。
教学难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课前准备:准备课堂上要讲的内容,预测提问环节所需要的使时间。
教学过程:
一、引例,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出一道关于数学的IQ题,让学生回答(答对有奖),然后开始逐渐深入课题,解答一些数学计算题。
二、结合生活,小组互动。
1、将学生分成几组,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
2、从日常生活出发,模拟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抢答。
3、最后进行统计,对表现最好的小组进行奖励
三、课堂解说
对相关题目进行详细的解释,让学生充分理解题目的意思以及解题方法,从而在做题中得到启发。
四、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奥秘,进而提高对数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一、谈话情景导入
师:朋友们!你们去过遵义吗?去过哪些地方?
生1:去过,去过遵义会议会址。
生2:去过遵义姑妈家。
生3:去过遵义游乐园。
课件出示遵义游乐园的一处场景
师:这是遵义游乐园,你们从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木马、风车。
(利用学生喜欢的游乐园场景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
二、复习角
师:你们能在这幅图中找出角吗?
生积极主动的找到了很多角。
师:你们生活中哪里还有角呢?
生:桌子上有角;
生2:窗户上有角;
生3:安全出口牌上也有角;
生4:书本上也有角
(让学生在图中找角,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找角,大幅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师:这个角是什么角,老师手中拿的这个图形的角是什么角呢?
生:直角(师把直角图形贴在了黑板上并指书上也有直角)。
师:前面我们认识了直角,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锐角和钝角。
揭示课题并板书:锐角和钝角二、探究锐角和钝角
出示不同三角形的图片
师:请同学们把这些图片进行分类(学生进行分类活动)
师:请一个同学上来分一分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呢?
生:按照角的大小来分的;
(让学生动手操作对这几个图形进行分类,让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初步熟知锐角与钝角有什么特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师:现在我们把这两组角与直角比,有什么发现呢?
生:这组角比直角小,这组角比直角大。
(老师将这其中的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画了出来,同时也把直角描了出来。)
2、引导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
师:咱们给它们取个名字叫老大和老二,那你们认为哪个是哥哥那个是弟弟好呢?
生:这个是弟弟,这个是哥哥。
师引导学生论得出:这个就叫锐角,这个就叫钝角。
3、深入认识锐角和钝角
师:同学们真聪明,知道了锐角和钝角,请看这是什么角呢?
生1:直角
生2:钝角
生3:锐角
师:有三种结果,那到底是什么角呢?同学们想个办法准确的判断一下。
生: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量一量;
师:请一个同学上来量。(用投影仪展示)
通过学生测量反复2次,这个角的一条边与直角板上的一条边重合后,另一条边在直角板上的另一条边的外边,说明这是一个角是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让学生用肉眼观看,判断得出了三种不同的结论,让学生出现了矛盾,激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样更积极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完成的欲望)
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找游乐园里的锐角与钝角(课件出示游乐园,场景图)
(先找出了很多)
2、找游乐园里物体中的锐角和钝角
(生找出了相应的锐角和钝角)
3、找出生活中哪里有锐角和钝角
生1:红领巾的三个角有一个钝角和两个锐角。
生2:老师眼镜框上有钝角;
生3:凳子上有锐角
生4:文具盒上有锐角
生5:玩具上有锐角和钝角
4、说说这些角的名称
(生说得很好)
5、用纸折角
(学生折出了各种各样的锐角和钝角)
6、用手臂比划角
(学生用身体的很多部位比划出了不同的锐角和钝角,在生活中找角、物体中找角、用纸折角、用手臂比划角、用身体划角)
四、总结
师:小朋友们,如果你是锐角、钝角或直角,你想向在座的朋友说点什么?
生1:大家好,我是锐角请大家多多关照。
生2:我是钝角,请大家为我准备更多的.三角板,让我认识更多的角。
生3:我是锐角,请大家别碰我的尖,会刺手的。
生4:大家好,我是钝角,我愿意和大家交朋友。
师:小朋友们好,如果我是锐角,我比直角小,如果我是钝角,我比直角大。(拓展小结,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把自己溶入到了知识中,又起到了化龙点睛的作用)
课中体现了以下特点
1、从资源开发的角度看
教师能充分利用挖掘资源(情境中找角、生活中找角、图片中找角、手臂中找角、人体中找角)帮助学生抽象和构建各种角的特征,使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认识各种角。
2、从三维目标角度看
(通过让学生指出角,分类,描角,比大小等)使学生对锐角、钝角有了非常明确的概念,从而使学生技能达标率较高(如能正确量角、判断角、比划角等特别是人体上找角)
3、知识构建的过程与方法来看
表面上似乎是少了一些,看上去只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上学生的思想过程与方法是突出非常清晰的,就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参与意识较强,特别在练习部分中的游戏部分更为突出。
较好地渗透了品德教育内容(如遵义会议会址,教后的你想对老师谈点什么)。
更好地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又为生活服务,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属于数学学习生活化特点。
4、突破误区(即一说到任务深,就要用多媒体,就要怎么样、怎么样,但这节课中多媒体的出现并不多,却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总之,课中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教学中体现了学生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观察能力和组织能力,教学中双边活动非常到位,真正实现了课堂中学生爱学习,乐学数学的效果。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苏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0~31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
2、在具体情景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战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考虑,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胜利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今天,老师请了一位朋友来和我们一起上课,看,它是谁?
小叮当有着一个充溢智慧的大脑袋,和它一起上课会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思维热身操共有8节:
12×30 60×50 20×13 50×70
6×8+2 5×9+6 2×8+8 4×7+3
真不错!
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都高了,很多小朋友家都订了牛奶。老师这也有一张订单,瞧,小叮当正盯着它在研究呢!
一份牛奶(每天一瓶)每月28元
订一个月 送文具盒一个
订一个季度 送文具一套
订半年 送书包一个
订一年 送四驱车一辆
你猜小叮当会选择哪种定奶的方式呢?
四驱车的诱惑太大了,小叮当决定订一年。不过订之前,得先摸摸口袋里有多少钱。
要求需要多少钱,得先来列一个算式?(板书:28×12)为什么乘12呢?那大概要多少钱?
你是怎样估算的?(28×10=280,28×12比280多一点,可能是300元。)
那究竟需要几元呢?你们能帮小叮当来算算吗?
四人小组讨论一下,看看你们有哪些好方法?
(1)先算一季度再乘4。 28×3=84 84×4=336
(2)先算半年再乘2。 28×6=168 168×2=336
(3)先算十个月再加上2个月。 28×10=280 28×2=56 280+56=336
(4)用竖式计算。
好,那我们先把竖式列好,注意数位要对齐。这和我们以前学得乘法竖式有什么不同?以前是一个数乘一位数,现在是乘一个两位数。第一步算什么?用个位上的2去乘28,2乘8得16,对齐个位写6,向十位进1,2乘2得4,加上进上来的1得5,对齐十位写5。好,2乘28得56,表示的是56个1,所以6要对齐个位写。做到这结束了吗?第二步再算什么?用十位上的1乘28,得28个十,也就是280,对齐个位写0,对齐十位写8,对齐百位写2。然后怎样做?相加,为什么加呢?第一步2乘28求出的是2个月需要多少钱,第二步1乘28求出的是10个月需要多少钱,那么把两次的结果加在一起就是12个月也就是1年需要多少钱,所以我们用加法。
那么,在书写时呢,这里280的0可以省略不写,下面仔细看老师完整的再算一遍。第一步用个位上的2去乘28,2乘8得16,对齐个位写6,向十位进1,2乘2得4,加上进上来的1得5,对齐十位写5。第二步用十位上的1乘28,1乘8得8,对齐十位写8,1乘2得2,对齐百位写2。然后56加280,6加0得6,5加8得13,写3进1,2加1得3,所以是336。
谁也会像老师这样来说一说计算过程呢?都会说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你们知道每一步算的是什么吗?
板书 2 8 2 8
× 1 2 × 1 2
2个月 5 6 ……56个一 5 6
10个月 2 8 0 ……28个十 2 8
3 3 6 3 3 6
好,下面我们来看一组练习,你能说出下面各道题目的下一步该怎样计算吗?
21 24 53 54
×25 ×32 ×23 ×46
5 48 159 324
6 6
假如调换28和12的位置相乘,结果会怎样呢?打开书31页,试一试,在书上完成!(一人板演)
1 2
× 2 8
9 6
2 4
3 3 6
比较一下这两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后,计算的过程不同,结果却是一样的.。)那么乘法可以怎样来验算呢?(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
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啊?(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
那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呢?
大家说的都很好,那能不能根据刚才说的来完成这几道题目呢?
(打开书P31页第1题)(3人小黑板,逐一讲解,反馈并纠错)
2 4 6 2 1 3
× 2 3 × 4 1 × 7 2
7 2 6 2 2 6
4 8 2 4 8 9 1
5 5 2 2 5 4 2 9 3 6
我同桌也做了两题,她做的对吗?(P31页第2题)
1 4 3 4
× 2 5 × 2 3
7 0 7 2
2 8 6 8
9 8 7 5 2
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你会把它改正过来吗?
1 4 3 4
× 2 5 × 2 3
7 0 1 0 2
2 8 6 8
3 5 0 7 8 2
所以说,我们做题一定要细心啊!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竞赛,请组长拿出作业纸,上面一共有四道题,一人做一题,不允许一个人全做完,假如出现取消竞赛资格,不过当一个人在做的时候,其他小朋友可以在旁边监督,发现错误可以提醒,但是不能报答案给他听,比比哪组做的又对又快!(P31页第4题,实物投影校对)
1 4 2 6 6 3 7 3
× 5 2 × 2 4 × 3 2 × 2 3
2 8 1 0 4 1 2 6 2 1 9
7 0 5 2 1 8 9 1 4 6
7 2 8 6 2 4 2 0 1 6 1 6 7 9
经过这么激烈的竞赛,我们放松一下,春天已经不知不觉的来到了我们身边,看,公园里景色多美呀!(P31页第5题)你从这幅图上得到了什么信息?(成人票24元,儿童票12元)我买32张儿童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一共需要多少钱?)可以怎样列式?(32×12)打开书31页,独立完成。(一人口答)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作业:31页想想做做2。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 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的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3、 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的实际意义,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画图产生疑问、引入新知
1、画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上新课前先来画一画图,请同学们翻开课堂练习本,拿出尺子。
请在本子上画出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请在本子上画出一条长12厘米的线段。
请大家在本纸上画一条长1米的线段。(生面有难色)
师:怎么不画了?有什么疑问吗?(本子没有1米长)那该怎么办呢?
(把1米长的线段缩短后,画在本子上)(生画)
2、引入新知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生:10厘米、5厘米、或1厘米长的表示(板书)
师:看来同学们的表示方法各不相同,像2厘米、5厘米、10厘米这些在图上画出的线段的长度,我们叫“图上距离”,而这1米就叫“实际距离”。
师:但是如果把黑板上的数据1米擦去,只把本子上的2厘米、5厘米线段图给别人看,别人能知道你表示的实际距离是1米吗??那么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就是《比例尺》!(板书)
二、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1、理解比例尺意义
师:大家请看笑笑同学就根据比例尺的知识画出了他家的平面图,你看他图中的比例尺是?你知道1:100是什么意思吗?同学们思考一下,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说一说(生思考交流)
生汇报:1表示图上距离、100表示实际距离
图上的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的100厘米,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倍。
师:对,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的100厘米,因此比例尺实际上就等于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板书: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生读一读
2、生活中的比例尺
师: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有见过比例尺?)黄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请同学们看一看(出示各图,分别让学生读出图中的比例尺并说出它们表示的意义)
3、自己写一个比例尺
师:现在你们自己在本子上写一个比例尺,并向同桌说一说它表示的意思
生汇报
4、总结比例尺的特点
师:我们现在初步的认识了比例尺,你有没有发现比例尺有什么样的特点?(生说)总结:是一个比;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是统一的;比例尺的前项一般为1
三、运用知识,尝试解决问题。
1、解决第2小题
师:同学们,笑笑按比例尺1:100画出了她家的.平面图,他想带我们看看他的卧室,请大家把书翻到30页,先请大家量出他卧室长宽的图上距离是多少吧?(课件)
(1) 量出笑笑卧室的长和宽
师:你们量出了笑笑卧室长是?宽是?那你们算出笑笑卧室实际的长和宽吗和面积吗?(课件出示)试一试,并把你的解题思路写在练习本上。
(2)算出笑笑算一算笑笑卧室实际的长是()米,宽是()米,面积是()平方米。
a :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b :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展示仪展示)
小结回顾
想一想,我们刚才在求笑笑卧室面积的过程中都经历了哪些程序?(先量出图上距离,在求出实际距离,然后才能算出面积)
2、解决笑笑家的总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先让学生讨论一下,再汇报方法,然后再计算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展示仪展示)
3、解决第4题
师:笑笑在设计图时还遇到了难题,我们一起来帮帮她吧!
(课件出示在父母卧室的南墙正中有一扇宽为2米的窗户,在平面图上标出来。)
(1)分析题意,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说)
(1) 学生交流想法。
(2) 学生独立完成。
生1:2米=200厘米 200/100=2厘米
生2:200÷100=0。02米 0。02米=2厘米
师: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的出色,笑笑还为我们出了道难题,大家敢于应战吗?
4、解决第5题
(课件出示:笑笑的卧室长4米,画在图纸上,她用8厘米表示自己卧室的长。)
1、 图上1厘米表示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厘米?
2、 她画的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反馈汇报。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谈谈自己的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6和7的加减法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进行10以内加减计算。
2、初步感觉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6、7的加减法正确迅速的计算
教学准备:
小棒图,小黑板,水果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颗智慧星打算奖给同学,同学们看一看,有几颗星星?
出示5颗星星
还有一颗忘了拿出来,看看现在有几颗?
你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说板书算式:5+1=6
将展示图倒过来还能怎样列式?生说1+5=6
二、新授
1、请同学们两人一组来摆学具,然后看着图写出算式(拿出6个)
谁来说说你们组写出了几个加法算式?
老师这里有7朵小红花,发给同学们,(师板书虚线,虚线表示从中去掉,你能看图写出减法算式吗?)
独立写算式,谁来说说你的算式,还有不同的算式吗?
2、分组活动
分组摆学具并写算式
3、课后练习45页看图写出算式
4、师出示图看图想一想,你能怎样列式?
三、练习
1、在田字格里写算式
只写半格注意书写整洁
2、46页做一做,49页5、6、7
四、语言练习
说出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数字?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一、教学内容
信息的误导
二、教学目标
1.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2.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三、具体编排
1.例1说明从信息表达比较模糊的统计图中无法得到准确客观的结论。
教学时,引导学生分析图中其他部分的具体含义,使学生明确:其他占彩电市场份额的47%,其中可能包含有比A牌更畅销的彩电。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制作统计图时,一定要客观准确地反映信息;在分析统计图时,不要被数据模糊的统计图误导。
2.例2说明利用统计图进行统计分析时,不能仅仅关注统计图的外在表象,还应了解统计图所包含的具体的统计信息,才能避免做出错误的判断。
教学时,可先呈现这两幅统计图,让学生说说:A、B两人绘制的是同一个公司员工的.月薪统计图,为什么看起来不一样呢?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并认识到:在运用统计图进行比较和判断时,一定要注意统一标准,才不致发生误判。
四、教学建议
1.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应引导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重点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使学生学会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对统计结果做出正确解释,并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准确的判断、预测。
2.把握好教学要求。
本单元教学时应注意向学生阐明以下两点:
(1)统计图在表述统计结果时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故统计活动中常用统计图来描述统计信息,展示统计结果。
(2)不要被统计图表面的信息迷惑、误导,要保证所得结论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实际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观察统计图,谈谈直观感受和看法,再引导学生分析统计图表达和包含的数据信息,得出正确结论。
小学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3.通过例题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独立写出8的乘法口诀.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例1图片,乘法口诀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背诵1-7的乘法口诀.
2.说出得数,并说出所用的乘法口诀.
3.出示准备题.
每次加8,把得数填在空格里.8
引导学生明确;第一格表示1个8,第二格表示2个8,第八格表示8个8.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演示课件8的乘法口诀】
(1)学习第一句口诀:一八得八.
出示一个正方体,引导学生讨论,它表示几个8,求1个8怎样列式,怎样编一句8的乘法口诀.
使学生明确:表示1个8,列式口诀:一八得八
学生读口诀,说出口诀所表示的意义.
(2)启发学生学习第二句口诀
出示2个正方体,使学生明确所乘的数比第一个算式多1,表示2个8,列式,口诀二八十六,并填书.
(3)分组讨论,学习第3~8句乘法口诀,并填书.
①分组讨论,探究8的乘法口诀.
②填书.
2.反馈练习.
(1)读背诵8的.乘法口诀.
(2)做一做1题.【继续演示课件8的乘法口诀】
(3)做一做2题.【继续演示课件8的乘法口诀】
三、全课小结.
略
四、随堂练习.
1.做一做3题.【继续演示课件8的乘法口诀】
2.练习二十二2题
(1)6个8相加是多少?(2)8乘4是多少?
分组练习,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4题
83488678
58823888
板书设计8的乘法口诀
准备题:每次加8,把得数填在空格里.1个82个83个84个85个86个87个88个8
探究活动
数台阶
假如你家住的是楼房,每上一层要走2阶,每阶楼梯都是8级.你家住八楼,那么你从一楼到八楼一共要上多少级台阶?
活动一、说一说,算一算.
1.分组讨论:可以通过计算得出结果吗?如果可以,又有几种方法?
2.每个小组选派代表汇报本组讨论结果及计算结果.
3.全班评选出最佳计算方法.
活动二、走一走,数一数.
学生在课后找一座高层楼房(要求与题中一致),从一楼走到八楼.数一数一共要上多少级台阶,看是否与活动一中的计算结果相符.
8的乘法口诀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2-25
小学数学教案06-13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06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20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06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22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7-29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23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19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