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实用【10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9~31页内容。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乘除混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通过交流,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重点:
根据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正确选择相应的简算方法使计算简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为了加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你们喜欢这个活动吗?(喜欢)老师了解到,为了丰富“大课间”的活动内容,学校最近又新买了一些体育用品,大家想知道都有什么吗?(想)
师:请看情境图,学校都买了哪些体育用品?
1.仔细观察,说一说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生1:学校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
生2:学校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
生3:我还看见一筒羽毛球上写着“一打装”。
师:“一打”是多少个?(12个)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问题: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将学生置身于“大课间”活动的现实情境中,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解决问题,探究学习
1.教学教材29页例8(1)。
(1)解决“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这个问题都需要题中的哪些条件?(让学生找出解决此问题所需的条件)
(2)指名列出算式,并说明解题思路。
(3)引导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出结果。
预设
生1:运用乘法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12×25
=(3×4)×25
=3×(4×25)
=3×100
=300(个)
生2: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12×25
=(10+2)×25
=10×25+2×25
=250+50
=300(个)
生3:先扩大再缩小可以使计算简便。
12×25
=12×(100÷4)
=12×100÷4
=1200÷4
=300(个)
师: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对于最后一种方法可能说不太清楚,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100÷4=25,把25筒看成100筒,扩大到原来的.4倍,要使计算结果不变,应缩小到原来的)
(4)引导学生比较几种简便算法。
①这几种算法有哪些相同点?(结果一样;算法都比较简便)
②你喜欢哪种算法?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你能应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解决问题吗?
(5)总结: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但结果都是相同的。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板书课题)
2.教学教材29页例8(2)。
(1)找到解决这个问题都需要题中的哪些条件。
(2)引导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让学生汇报解题方法。
预设
生1:我先求出1副羽毛球拍多少钱,然后除以2求出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
330÷5÷2
=66÷2
=33(元)
生2:我先求出5副羽毛球拍一共有多少支球拍,然后用总价除以支数求出单价。
330÷(5×2)
=330÷10
=33(元)
(4)唤起回忆,理解意义。
①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在小组内讨论。
②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把两个算式用等号连起来。
330÷5÷2=330÷(5×2)
质疑:在这个算式中,为什么“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与“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的结果相等呢?
学生借助题意理解:先求出1副羽毛球拍多少钱,然后除以2求出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和先求出5副羽毛球拍一共有多少支球拍,然后用总价除以球拍的支数求出单价,都能求出最终的结果,只是采用的方法不一样,所以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5)方法选优:相比之下,这两种计算方法哪种比较简便?(出示课堂活动卡)
(6)引导总结,归纳规律。
学生讨论、汇报后教师板书: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用字母表示为a÷b÷c=a÷(b×c)(b、c均不为0)。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学习,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发现,从而培养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使计算变得简便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简便计算。
32×125=(________×________)×125
32×125=32×(________÷________)
32×125=(________+________)×125
32×125=(________-________)×125
2.同桌合作完成教材29页“做一做”,鼓励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教材30页1、4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2)巩固复习有关百分数、折扣、纳税等知识,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策略。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分析、计算、比较、符号化、概括等过程,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学会优化存储计划。
[重点难点]
重点:认真地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日常的生活实际出发,了解学生到银行日常办理的一些业务,和存储的相关资料
师:请问大家有去过银行吗?(有)
师:我们一般去银行会做什么?(存钱、取钱)
介绍两个实例,张先生和李先生都分别存了20万进银行,存期都是三年,三年后张先生获得本息共23万,李先生获得本息共21.5万。并进行提问: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能快速的说出是因为利息不同,
此时老师追问:为什么利息会不一样呢?(存款的种类不一样)
由此引出存款的种类不同,利率不同,到期所获取的收益也不同。
【设计意图:1、把生活中的实例融入到本课教学内容,让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让生知道生活处处有数学。2、通过成年人的`存款经历,学生进行讨论,增加学习趣味性。】
二、复习
如何计算利息,并说说影响利息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学生轻易的能回答出: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板书),三个因素都能影响利息的多少。
【设计意图:1、回忆利息的计算公式,为下面计算利息作铺垫。2、利率影响了利息的多少,突出选择存款类型的重要性。】
三、新授
1、直接出示本课的主题图,并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阅读相关材料。
生1:我准备给儿子存一万元,供他六年后上大学。
生2:怎样存款收益呢?
生3:现在有一种教育储蓄存款,存期分为一年、三年、六年,并且教育储蓄免征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
生4:购买国债也免征利息税。
2、知识梳理,找到条件与问题。
师:那么现在我们来整理一下,我们这节课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有哪些条件?
本金:10000元 存期:6年 用途:子女教育 问题:怎样存款收益?
【设计意图:梳理题目的条件及问题,为学生判断选取存款方式提供有力的证据,让生更加了解目标,并进行解决本课问题。】
3、解决问题
(1)定期存款
教师要提醒学生,这些钱的用途是子女教育,一般是比较稳定的,短时间都用不上。所以让学生在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选取合适的存款类型。(学生便主动放弃选用活期存款)
此时教师出示银行利率表:并跟学生介绍活期存款的利率比较低,而且还要征收利息所得税,不划算。
师:那么我们现在来研究一下定期存款吧!刚刚都已经通过主题图得知存期是六年,那这六年可以怎么分配呢?请同学们根据银行利率表来分配一下存期,可以怎样存。
一个学生回答以后,其它都已经知道怎么思考分配存期,便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存款方案,并算出根据方案所能得到的利息。并提醒学生,定期存款也是需要征收利息税的。
学生算完以后,进行汇报,并选取方案。
【设计意图: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把课堂交给学生,小组合作,自主讨论定方案,自主计算利息并互相对答案检验,更能体现团队合作在学习上的重要性】
(2)国债和教育储蓄
教育储蓄:
师:刚刚我们还了解到,除了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外,还有国债和教育储蓄。
出示教育储蓄的相关资料,并让学生仔细阅读,了解一年和三年按照定期的利率进行计算,六年的按照定期存款五年期的利率进行计算,教育储蓄免征利息税
国债:
教师出示国债资料,并让学生了解国债,知道国债是一种国家发行的债券,它也分为三年期和五年期。利率分别是多少,并知道国债的利率比定期存款的利率还要高,而且国债也是免征利息税的。
定方案,算利息,比较后选取存储方案:
小组进行讨论存款方案,并算出根据方案所能得到的利息。
老师巡视课堂,看学生定下了那些存储方案,并进行计算指导。
小组汇报方案,并说出本方案所获得的利息分别是多少。
最后老师把所有方案所获得的利息列举出来,并让学生选取的存储方案。
【设计意图: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把课堂交给学生,小组合作,自主讨论定方案,自主计算利息并互相对答案检验,更能体现团队合作在学习上的重要性】
四、总结并出示课题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如何存款
师:那怎样的存款方式才是最合理的呢?是不是利益越大就越好呢?
生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此时出示本科课题“合理存款”)
此时师再举简单例子1:如果只有10000元,而且生活还有用钱的,能不能直接把钱全部存定期6年?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说明。简单例子2:如果有100000元,平时不怎么用钱的,能不能拿10000元存进银行进行定期存六年?
最后总结:合理存款,并不是利息越多越好,要结合实际选择最为符合自己的存款类型才是最为合理的。
【设计意图:本课的研究的内容是“合理存款”,不单单是要存款,关键在于存款的合理性,除了选择存款的种类和合适的存期,存款的前提和存款目的也是合理存款需要考虑的因素,让生了解合理存款并能真正的做到合理存款】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习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举起收集的树叶,说说它们的名称。
生:桑树叶、梧桐树叶、银杏树叶
师:看到这些树叶大家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树叶真是千姿百态。是五颜六色的。我想知道怎样计算树叶的面积。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计算树叶的面积,好吗?
[评:让学生了解课前所收集的树叶的名称,激发学习的兴趣,体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在有趣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二、探究发现
1.计算长方形面积。
师:出示一个没有数据的长方形,能说出它的面积吗?能想办法吗?生:量出长、宽。用数方格的方法可以知道它的面积。
师:(屏幕显示),把长方形放在方格纸上,数一数长方形中有多少个这样的面积单位。
[评:求长方形的面积是学生已有的经验,这一环节的设计能有效激活学生用数方格方法求图形面积的经验,促使学生把这一方法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
2.计算三角形面积。
师:屏幕显示一个三角形,你能说出它的面积吗?学生互相讨论,汇报。
生:像长方形一样把三角形放在方格纸上数一数。把三角形分开拼成一个正方形。
师:你想得真好!把图形分开来,再移动变成正方形。数一数有多少个这样的面积单位!
生:9个这样的面积单位。先数整格的,再数半格的,两个半格可以合成一个整格。
师:同样是在方格纸上数长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数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生:长方形都是整格的,三角形有半格的。三角形中两个半格可以合成一个整格。
[评:求三角形的面积,学生不仅提出了数方格的办法,而且在方格的启发下,大胆想像,指出了先分割,再拼合的方法。这样做便于学生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
师:(屏幕出示地图、树叶、钥匙等实物图,再抽象出平面图形。)与三角形和长方形比,你有什么发现?
生:都是由弯弯曲曲的线围成的。它们都是不规则图形。
师:你们认为像这样的不规则图形应该怎样计算它们的面积呢?请同学们以树叶为例,小组讨论。
汇报:生:把它看作一个长方形来计算面积。
师:怎么看?生:把弯弯曲曲的线看成是直的,和长方形很像。
生: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它的面积。
师:如果把树叶放在方格纸中,这个不规则图形和刚才看到的三角形比,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生:三角形中的半格正好是整格的一半,而树叶有的占半格多,有的比半格少。
师:那么怎样用数方格的办法来算出它的面积呢?
生:半格多的算一格,不够半格的算半格。
生:我不同意,应该把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师:这时,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的面积是准确的吗?到底哪种方法更接近呢?为什么?
生:半格多的算一格,不够半格算半格,计算出的面积就会比实际面积大得多,还是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比较好。
[评:从全是整格一有的正好半格一有的比毒半格多,有的比半格少,教师抓住不同图形的特征,精心为学生创设了矛盾不断激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讨论中猜想、争论,自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现了非常可贵的估算意识。]
请学生上台汇报计算方法,用自己发现的方法计算树叶的面积。
生:先把整格的框出来,然后把半格的编号并标出来。(见图)
生:不满半格的都按半格计算,把弯曲的部分都画成半格,再数。(见图2)
生:整格的分别标上数据,在两个半格中间标上一个数据。(见图3)
[评: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想法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获取成功的快乐。学生在计算时创造了分类计数等有效的方法,展示的过程给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提供了条件。]
三、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物体的表面是不规则图形?
生:手的表面。还有很多树叶的表面是不规则图形。身体的正面。
师:先估一估,再计算你手中的树叶的面积。说说是怎样估的?
生:用刚才的树叶比较。
生:让树叶跟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比。
师:把估出的面积记在心里,再算一算树叶的面积,看谁估的面积和计算的面积最接近。
学生汇报计算的方法。
生:我的树叶两半是一样的,我只要算出一半的面积再乘2就可以了。
[评:教师随时注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大胆估算,采用多种估算方法。在计算时学生提出了利用树叶的对称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难能可贵!应该给予更多鼓励!]
四、拓展延伸
1.学生相互合作,选择手、地图和钥匙中的一种计算出面积。
2.小结。这节数学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把这节课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写下来。
3.回家再找一些不规则图形算出它的面积,好吗?
[评: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估计并计算手掌、钥匙、地图的面积,及时巩固新学习的方法,学生的体验是丰富而深刻的。鼓励学生把最感兴趣的地方写出来,是很好的总结和反思,值得提倡。]
[总评]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本节课很好地实践了这一理念。除此之外,还有必要提出三点:
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为本课安排的'内容容量很少:先介绍用数方格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然后估计两片树叶的面积,最后尝试计算自己手掌的面积。教师充分利用教材留下的空间和余地,在尊重教材、理解教材主要意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对教材内容做了补充。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符合学生认知特点、适合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活动,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策略。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只要得到一个近似值即可,因而更多的时候估算就能解决问题了。据此,教师注意适时提出估算的要求,引导学生在计算时主动地估算,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估算的意识。更可贵的是,学生交流估算的方法时创造性地提出了找参照物类比、利用面积单位去估计等有效的方法,估算的策略得到了发展。
3.有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中有效地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学生提出分割、拼合的方法把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树叶的面积,学生提出化曲为直、分类计数的方法;估计树叶的面积学生运用了类比的方法;有的学生发现了树叶的对称性,利用了对称特点简化计算过程。正因为融入了数学思想方法,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浓厚的数学情趣,学生在活动中思维得到磨砺,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优化,学习的经验得到充实,成功、自信的体验得到强化。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 目标
1、经历可能性的试验过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教学 重难点
不遗漏的列出试验可能发生的结果。
教学准备
3个转盘、若干个纸杯纸箱、4个红色乒乓球、3个黄色乒乓球、3个黑色乒乓球。学生自制转盘课时安排 1
教学过程
游戏引入: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位老朋友,他要和我们一起玩游戏。
(录音)同学们好,我是淘气!我来玩个游戏,看谁猜的又对又快!
师:(出示转盘)如果转动指针,指针可能停在什么颜色的地方?
有生说指向紫色,有生说也可能指向黄色。
师动手转动指针,进行验证。
(录音)小朋友猜对了吗?两种颜色都有可能指到。那么谁的可能性大一些,谁的可能性小一些呢?
生答。
师:小朋友们说的有道理,在这个活动中,两种颜色都可能指到,只是指向哪种颜色的可能性的大小不同。今天我们就通过猜一猜的活动,来研究可能性大小的问题。
游戏的'延续
1、(录音)淘气:我还带来了一个转盘,这次还要请大家来猜猜指针会指向哪种颜色?指向哪种颜色的可能性大些?
师:(出示转盘)谁愿意来猜?
生:可能转向紫色。
生:也可能转向黄色。
生:指向两种颜色的可能性一样。
师:为什么说指向两种颜色的可能性一样?
生:因为两种颜色的面积一样大。
师:小朋友说的很好,两种颜色的面积一样时,转动指针,指向两种颜色的可能性是差不多的。请学生到黑板前动手拨一拨,进行验证。
2、师:昨天小朋友在家也制作了一个转盘,拿出来让大家猜一猜,然后动手转一转,看看你猜对了吗?生出示自制的转盘,在小组内活动。
教师下到各组参与活动,对同学的错误判断及时纠正。
3、(录音)淘气:刚才你们活动的好热闹!我也很想参与。我准备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转盘,你们帮我想想指针指向各种颜色的可能性的大小情况,好吗?
师出示转盘。让学生说一说看法,以及理由。
生:转向橙色的可能性最大,转向黄色的可能性最小。因为面积大的指向的可能性最大,面积小的指向的可能性最小。
师:在玩转盘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道理?
生答。(多请几位学生说一说。)
游戏二(抛纸杯)
1、宣布规则。
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抛纸杯”的试验,
每个同学抛5次纸杯,每次的结果都要记录在试验单上。4人都抛完5次,再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结果,组长并将出现各种结果的次数进行汇总,最后得出结论。
2、小组活动。(师下到各组参与活动。)
3、交流结果。尽量请每个小组都汇报他们的试验结果及结论。
师将各组的试验结果进行汇总,这样累计的次数多了,更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
4、形成结论。
纸杯抛出,落地后侧放的可能性最大,因为侧面的面积最大,正放的可能性最小,因为底部的面积最小。
游戏三(摸球)
1、师:刚才的游戏同学们都玩的不错,我们再来玩一个“摸球”游戏。(出示纸箱,并放入2个黄球和1个白球)
师:任意摸出一个球,有几种结果?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大,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小。
生答。
师: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的吗?
师请一生到讲台前摸球验证。
2、师:(在箱内再放入3个红球)现在任意摸出一个球,有几种结果?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大,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小。
生答。并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判断的。
师:有可能摸到黑球吗?
生答。
3、(在箱内放入2个白球和2个黄球)师:一次摸出2个球,可能出现几种结果?
生在小组内讨论。
汇报结论。
:
师: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延伸作业
抛出一枚图钉,可能出现什么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列举出来。
板书设计
猜一猜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81~83页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内容教学之前,同学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并学会了乘法竖式的写法,这些都为学习本课内容作了知识上的铺垫。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是以后学习乘、除法的基础,也是本单元中重要的学习内容。
这局部内容先教学一位数乘几十的口算,为学习一位数乘两位数作好算理和方法上的准备,再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笔算。一位数乘几十是一位数乘两位数中最容易的,也是最基础的。教材用图画形式出现的实际问题能很清楚地显示出“求3个20是多少?”引起同学对乘法的回忆。列出算式20×3后,形象直观的问题情境又能让每名同学都有自身的算法,然后组织同学交流算法,使采用连加或形象计算的同学学会比较笼统地考虑,从而让同学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在“试一试”中,继续口算8头大象能运多少根,把一位数乘几十的积扩展到几百几十,再次引导同学利用表内乘法联想一位数乘几十的积。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教学也充沛依*情境图启发同学考虑。教材先布置同学自身想口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再介绍笔算方法,这样布置,便于同学由口算方法联想到要把乘数分别与被乘数每位上的数相乘,然后相加,这就有利于同学理解笔算的方法。接着,教材简化了竖式笔算的中间过程,得出笔算的竖式的一般写法,使同学明确一位数乘两位数乘的顺序和每一步积的定位。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经历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
2、初步学会一位数乘几十的口算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3、使同学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同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一位数乘几十的口算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游戏导入
口算擂台比赛,教师出示口算题目,学生快速说出答案。
教师随机提问:你是用哪句口诀计算出来的?通过提问揭示课题《表内除法》。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 引导观察,建立表象
问题1:观察情境图,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问题2:你能用一道乘法算式计算出小旗的总数吗?你是用哪句口诀计算出来的?
生:7×8=56 口诀:七八五十六。
问题3:这56面小旗,每列挂8面,可以挂几列?每行挂7面,可以挂几行?
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展示两种方法,教师作出评价。
2.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问题1:你能列出除法算式么?
生:56÷8=();56÷7=()。
问题2:要用哪句口诀求商?
生:口诀 七八五十六。
观察发现:仔细看黑板上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两道算式用同一句口诀。
师生共同总结算法:除数是几就想和几有关的`口诀,利用乘法口诀求商。
多媒体出示儿歌: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请学生读一读。
(三)巩固练习
多媒体出示做一做中的题目,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如何计算的,集体讲解订正。
(四)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给予点评和提升。
(五)布置作业
学生搜集身边见到的能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的一些日常实际问题,以待下节课分享交流。
板书设计
表内除法
7×8=56 口诀:七八五十六
56÷8=(7) (七)八五十六
56÷7=(8) 七(八)五十六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采用法定计量单位的重要意义.
2.复习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单位.
3.复习各种计量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重点
指导同学汇总整理学过的计量单位,牢固掌握各种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掌握各种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及进率,正确使用计量单位.
教学步骤
一、直接导入.
提问导入:同学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法定计量单位,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同学自由回答)
教师归纳:我国从1990年起废除原来的计量单位,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法定计量单位,目的是为了便于国际交流,扩大开放,不断发展面向世界的外向型经济.因此,我们要认真学好有关计量的知识.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复习量的计量.(教师板书课题)
二、归纳整理.
(一)启发同学回忆:我们学过了哪些量的计量?
教师板书:
长度 质量 时间
面积
体积(容积)
(二)复习长度、面积、体积单位及进率.
1.启发同学回忆:已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每个长度单位实际有多大?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启发同学回忆:已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每个面积单位实际有多大?相邻单位间
的进率是多少?
同学讨论: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都是100?
师生归纳:面积单位是根据长度单位确定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就是100.
3.启发同学回忆:已学过的体积(容积)单位有哪些?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同学思考: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0?
教师说明:面积单位体积(容积)单位都是依据长度单位确定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体积(容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实际计量时做到准确无误.
4.练习.
(1)在( )里填上适当的计量单位名称.
一枝铅笔长176( ) 一个篮球场占地420( )
一张课桌宽52( ) 一个火柴盒的体积是21( )
一间教师的面积是48( ) 一种保温瓶的容量是2( )
(2)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它的棱长是多少?它的每个面的面积是多少?
(3)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堆成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需要多少块?把这些小正方体木块排成一行,有多长?
(三)复习质量单位.
1.启发同学回忆: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并填写下表)
2.练习.
①10麻袋大米约1( )
②l个鸡蛋约6.5( )
③1棵白菜约2.5( )
④1名六年级同学体重是40( )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59页假日小队。
教学目的
1、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感受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假日里同学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小队活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书中58、59页图)(板书课题:假日小队)
二、新授。
1、看图说一说在这个假日里同学们开展了哪些活动?
(表演、拍照、浇树、收废电池等。)
2、从图中数一数唱歌的有多少人?伴奏的有多少人?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用加法算的问题吗?还能提出用减法算的问题吗?书中提出了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
(学生解答,集体交流时说说解题思路。)
提问: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个节目是今天假日活动的`第几个节目?在它后面还有几个节目?求一共有多少个节目该怎样算?为什么?
(学生解答,集体交流时说说解题思路。)
3、老师手指照相处提问:这边的同学在干什么?你知道一卷胶卷有多少张吗,他们已经照了多少张?还有多少个小朋友没有照?剩下的胶卷够其余每人照一张吗,为什么?
(学生解答,集体交瘪时说说解题思路。)
4、老师手指浇水处提问:这边的同学在干什么?他们俩一共要浇多少棵树?还有多少棵小树苗没有浇;求已经浇了多少棵,该怎样算?为什么?
(学生解答,集体交流时说说解题思路。)
5、让我们再去看一看收废电池这一组的同学今天收获怎样?说说她们各收了多少节电池?根据这三个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谁收得最多?最多的比最少的多收多少节?三人一
共收多少节?等等。)
6、你们开展过假日小队的活动吗?你能解决活动中的哪些实际问题?
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三、师生共同谈收获。
四、小结。
愉快的假日小队活动即将结束,同学们真是收获不少,希望下次假日活动再见。
第八课时作业设计。
1、一年级同学有32人,其中有10人去参观片展览,还有多少同学没有去?
2、学校体育组有40人,合唱队有58人,美术组有20人。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学后记:时间安排得好,课堂气氛活跃.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巩固所学内容,能根据图意列出连加的算式,说出是几个几相加。
2、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
3、总结出1和0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总结出规律。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有关0的乘法。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一填(投影出示)
3+3+3+3=()()
7+7+7=()()
5+5+5+5+5+5=()()
6+6+6+6+6=()()
2、写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4 3 = 12
( ) ( ) ( )
3、谈话:神奇的魔术家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节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魔术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魔术家的`表演吧!语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
出示挂图:第一幅图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魔术师在变什么魔术?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几个数。
老师引导学生提问:第一幅共有几顶帽子?几只鸽子?板书:原来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谁来解决他的问题?(指定5名以上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列式板书)。
提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出示挂图:第二幅图
思考:魔术师现在在变什么新花样?谁看懂了?老师引导学生第二幅有几顶帽子?几只鸽子?
老师想问问大家现在三顶帽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鸽子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答出0只。
提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老师在黑板上列式板书)。
出示书中的思考题: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1和0的乘法算式的得数分别有什么规律?然后通过小组的合作,实践、体验,最后总结要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结论:1和任何数相乘,得数就是这个数。
0和任何数相乘,得数都是0。
三、巩固练习。
1、 提问
(1)图中一共有几棵树?你是怎么知道的?
谁能列出加法算式?说的对吗?为什么他说得对?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你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2)树上一共结了多少个果子?你是用什么办法算出来的?
什么方法数得快、算得快?
请你在书上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让学生比较数数的方法、连加的方法、乘法哪种方法最快)
2、 根据插图,按顺序回答。
(1)吊椅上现在坐了几个人?指名上黑板列出加法和减法算式。(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只要学生的问题符合题目内容,都要给予肯定。
3、自主练习第4、5题。
4、自我检测:我学会了吗?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1+1+1=3 13=3 0+0+0=0 03=0
教学反思:
学生能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并说出算式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并能和加法算式进行联系,学生在找0和1的乘法算式的规律时,很容易总结出规律,但在具体做题时个别学生还是把乘法和加法的结果搞错,应让学生多多练习,加以巩固。
小学数学教案 篇10
学习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46页。
学习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二月的天数。
2、会给月份分类,能运用左拳和歌诀识记各月的天数。
3、能运用多种方法算出一年的天数。
自主预习
自学教材第46页
1、多媒体展示新成立图片,你知道新是哪一年成立的?
(1949年10月1日)
2、多媒体展示第29届北京奥运会图片,说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是什么时候?( 8年8月8日 )
3、多媒体展示植树节与儿童节图片,说说各是哪一天?
4、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
交流合作
1、小组内交流年历卡,交流你知道的年月日的知识。
(1)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
(2)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有几种情况?把它统计下来。
2、综合:
(1)你能根据每月天数的不同,对十二个月进行分类吗?
31天:有()()()()()()()月
30天:有()()()()月
28天:有()月
29天:有()月
(2)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月,有30天的月份叫做()月。
(3)数一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
3、识记大小月
(1)这么多大小月,有什么办法能很快记住哪几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你有什么好方法吗?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2)(课件出示)用左拳记忆法,你能用左拳给我们试一试吗?
(3)(课件出示)歌诀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指十二月),三十一天永不差。
小游戏:小组长随便报一个月份,要是大月两手五指张开,要是小月两手握拳。
4、认识二月
(1)二月是大月还是小月?
(2)二月在平年是多少天?在闰年是多少天?
5、找节日。
(1)找出教师节、六一儿童节,并说出是星期几?
(2)找己和父母的生日,并做标记。
6、算一算:0年一共有多少天?
展示提升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认真倾听,适时补充纠正。教师及时点拨。)
反馈测评
1.填空:
①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时、分、秒以外,还有()
②一年有()个月,每月有31天的叫()月,有()个月;每月只有30天的`叫()月,有()个月。
2.猜一猜:小明说:我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是连续的2个月,你知道我是哪两个月去的吗?
拓展延伸
1、时间是宝贵的,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说些什么?
2、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年、月、日的有关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6-13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06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03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02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8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7-29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20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23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12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