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10篇(优选)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地球,学习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学生要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3.学会本课生字、生词,会用“渺小”、“贡献”造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完课文,谈体会,学写读后感。
教学重点
按一定的顺序写:即学习时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教学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增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2.指导学生认真写好读后感。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每年的4月 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怎样的?你了解多少?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呢?
二、教师范读课文
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学生可简单回答。)
地球是渺小的。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是可以再生的。
……
三、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读课文,认读10个生字,要读准字音。
2.查字典理解不明白的词语。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读生词:
遨游 璀璨(这两个词要读准字音。)
裹着 渺小 矿物 恩赐 慷慨 贡献滥用 威胁目睹
以上9个词语要求不但会读,还要会写。
2.指出难写的字:
裹 滥 胁(注意让学生练习、当堂记忆。)
3.让学生说说自己查出生词的意思。
五、学生再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想想每一个自然段都写的什么内容。
3.根据自然段的内容给课文分成两段。
第一段:(1~4自然段)
第二段:(5~9自然段)
4.根据分段情况,说一说课文先讲了什么?又讲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先记叙了地球的特点和人类对它的破坏,接着又讲地球上的资源枯竭之后,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我们要保护地球。)
5.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练习朗读课文。
3.找找有关地球的材料。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地球,学习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学生要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3.学会本课生字、生词,会用“渺小”、“贡献”造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完课文,谈体会,学写读后感。
教学重点
按一定的顺序写:即学习时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教学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增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2.指导学生认真写好读后感。
一、通读全文,从整体入手
1.课文共分几段,为什么这么分?
2.提出你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从整体认识课文后,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课文。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注意,讲到此问题时要给予解决。)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己读1~2自然段。
思考:从课文中你了解到关于地球的什么知识。通过具体的词句谈自己的理解。
地球是渺小的: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人类生活的大陆面积只占其中的1/5。
以上的数字表明了什么。
人类的活动范围是很小很小的。不要认为地球很大,地球并不大,供人类活动的范围也很有限。
2.练习朗读,体会地球并不大的含义。
3.默读课文3~4自然段。
(1)思考:地球有什么特点?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人们对地球的破坏?
(请同学们在默读的过程中、圈画出重点句、关键词语,然后谈自己的理解。说话时要按课文的先后顺序。)
(2)指导学生从这几方面考虑:
地球的特点: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包括矿物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等。这些自然资源有的是不能再生的。
课文从以下几方面讲人们对地球的破坏:
a.不加节制地开采地球上的矿产资源,资源会越来越少。
b.重点理解这两句话,指导学生多读多体会。投影。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就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不能再生,还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看法,使学生认识到破坏地球、破坏自然,会带来灾难。如果这样继续下去,人类将不能在地球上生存。)
(3)指导朗读这一部分。
4.概括第一段的段意。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地球,学习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学生要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3.学会本课生字、生词,会用“渺小”、“贡献”造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完课文,谈体会,学写读后感。
教学重点
按一定的顺序写:即学习时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教学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增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2.指导学生认真写好读后感。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关键词语谈体会。)
2.组织学生讨论
3.汇报。
4.引导学生从这几处考虑:
a.科学家证明,没有适合人类生存的第二个星球。
b.去火星和月球的设想也是不可能的。
5.我们别无去处,为了生存,我们应该怎样做?我们应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6.指导朗读。
7.概括段意。
(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我们应精心保护地球。)
二、总结思考
请你谈一谈读完课文想到些什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
(说完后,教师指导,然后写成二百字左右的读后感。)
三、指导造句
渺小、贡献。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预设目标:
1、有朗读古诗的兴趣,能从诗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背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课件、音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预设
第一课时
学习古诗《所见》。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一、激趣导入。
1、沈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很多同学学过很多的古诗,也会背很多的古诗,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
--展示学生平时的古诗积累
2、揭题,释题。
齐读课题。"所见"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指名说说)
小结:所见--所看见的事物(东西)
3、出示课文插图投影:
《所见》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所看到的图上的景物。让我们也来看看图,你能用几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
1、出示小黑板:预习"三读"法:
一读:读准读通课文。(大声朗读)
二读:划出生字,记住字形(不出声音默读)
三读:读懂句子,学会提问。(轻声读)
2、请同学们用我们学古诗的"预习三读法"来预习一下课文。
把不懂的字、词、句子用横线加上"?"划下来。如:?
3、学习生字。
(1)、预习好了,你能把古诗中的生字读出来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自己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老师相信你们不用看拼音也能读出来。(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
(3)同桌对读,检查。
三、精读课文。
1、你能把这首诗流利地读出来吗?指名读(两名)
2、播放音乐,教师范读。
学生闭上眼睛听,初次感悟、体会诗句的意思。
3、学生练读全诗。(4人组内合作朗读)指名1号做朗读汇报。
4、在4人组内交流: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5、全班交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教师相机解决问题)
预设问题:什么叫"振林樾"?(传遍了树林)
"意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做什么事情)
6、理解诗意。
(1)出示课文插图。
A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怎样的一个情景?(牧童骑黄牛)
B放录音(牧童歌唱的.声音)听!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C齐读诗句。
(2)、演示"牧童捕蝉"的动作及"蝉叫声"。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
心想捕捉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出示诗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齐读诗句。
(3)、你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小组合作完成)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心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
(4)挑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读一读。(指名读)
(5)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配上音乐)
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四、读诗想画面。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引背同桌对背齐背)
3、从"林樾"、"蝉鸣"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
五、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指名说说)
2、说说你认为最好记的字是什么?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呢?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林:左边的木的捺改成点。
黄、童:中间一横要写长,其他的横要写短。
范写"黄"、"童"
六、编故事
学完了这首诗,你觉得牧童捕到蝉了吗?小小组里讨论一下,试着编一个故事。
七、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第二课时
学习古诗《小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出初夏荷塘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
一、看图揭题,导入。
1、出示.课件(课文插图)问:这是什么?
2、小池美吗?美在哪里?(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同桌合作,试读课文。检查字音,纠正读错了字音。
3、指名两人组朗读汇报。
三、图文对照,理解感悟。
1、看课文插图,说说你觉得池塘怎样?诗中是怎么写的?
引出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2.交流自学。课堂讨论疑难词句,通过投影重点讲解"泉眼、晴柔"的意思。
(泉眼:泉水涌出的那个口子;晴:晴天;柔:柔和)
3、仔细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上面有什么?诗中是怎么写的?
引出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学生提问自学不能解决的字词,教师作简要解答。
4、简单讲述诗意。
5、全班齐读全诗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 教师范读。
2. 学生练读。(4人组内,一人朗读古诗,其余3人想象看到的画面。组内交流)
3. 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象。
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动,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这样的景象,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
4. 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朗读。
5. 朗读反馈。
6 .练习背诵。
五、学习生字。巩固词语。
1. 出示带音节生字认读。
2. 去掉音节认读。
3. 小组合作,创造性认记字形。
4、认读课后我会读的词语。
六、.总结全文。
七、课后拓展:
和伙伴们交流自己会背的古诗。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不理解的字词可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3、了解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大自然风光无限,跟随着作者优美的文字,我们欣赏了泉城,领略了九寨沟,这些都是我们祖国的奇特风景。今天,我们又要乘着语言文字这辆高速列车,去国外的荷兰走一趟,去感受那里浓浓的田园诗情。
2、板书课题,齐读并质疑。
3、让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生字词;边读边思考提出的问题。
2、交流学习情况: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本课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
2、辨析生字,组词并理解词义。
3、出示下列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极目远眺仪态端庄绿意盎然骠悍强壮
辽阔无垠悠然自得默默无言舒缓平稳
四、分节指读课文,师生相机正音。
五、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体现荷兰“田园诗情”的一句话。
2、交流并出示: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1)指名读。
(2)说说从这一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3)句式训练:是……也是……
3、文章哪几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荷兰的这一特点?(指导分段)
4、出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齐读,思考讨论:“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从“真正”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感情朗读这句话。
六、总结
七、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真正”的荷兰是一个怎样的国家?(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2、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感受荷兰的田园诗情。
二、细读课文,感悟积累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奶牛图”,观察:你觉得图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1)奶牛的姿态:
①用横线划出描写奶牛姿态的句子。
②交流并出示: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正在低头吃草;有的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
③指名朗读句子,想象:在这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奶牛会思考些什么呢?
④感情朗读句子(陶醉、喜爱)
(2)奶牛的活动:
①用曲线划出描写奶牛活动的句子。
②交流并出示:牛犊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
③指名朗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④感情朗读句子。(奶牛的乐园)
2、除了奶牛,你觉得还有什么也吸引了你?
①出示:绿意盎然的村野乡间,是大片大片鲜艳的郁金香。
②朗读,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郁金香有什么特点?(多)
③感情朗读
3、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快乐的奶牛,大片大片的郁金香,这是真正的田园风光,所以,荷兰是(引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亲人》也是看图学文的课文。图画的背景是苗族的村寨,树杈上架着竹竿、竹竿上挂着湿漉漉的床单和衣服。显然,这些是刚刚洗过晾上去的。图面的人物是一位老奶奶和一个小姑娘。老奶奶和小姑娘身着不同民族的服装,可以看出老奶奶是苗族人,小姑娘是汉族人。老奶奶双手捧着小姑娘的头,把热乎乎的脸紧贴着小姑娘的脸,似乎在说些什么。屋子的旁边立着一根拐棍,说明老奶奶的手脚不灵便。
课文第五、六自然段中的描写是图上的内容。前面四个自然段交代了在一个村寨中,住着苗族人和汉族人。有一位汉族人的邻居是一位快80岁的苗族老奶奶。她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女儿在县城教书,家中无人照顾。汉族母女俩尽心照顾老人。所以,老奶奶笑眯眯地说:你们这样帮助我,照顾我,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
1、了解我国各族人民友好相处,亲如一家人,“我”和妈妈尊敬老人、助人为乐的品德。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和是怎样用词句表达图意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样的人叫亲人?
2、教师说: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讲谁把谁当作亲人呢?
二、指导看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苗族村寨)
2、树杈上有什么?(湿衣服和床单)
3、图上画的有谁?
(引导学生从墙边立着的拐棍,来判断她们的不同年龄;从观察她们穿着什么服装,来判断她们的不同民族。)
4、她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联系图上的景物想一想)会说些什么?
5、把这几个问题联起来说说,这幅图反映了——件什么事?
三、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分组查字典。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硬朗便懂
(2)字形难点。
朗:左半部分不要写成“良”。
县:里面是两横。
替:上下结构。第八笔是“乙”,不要写成“、”。
顾:左右结构。第四笔是“l”,不要写成“l”。
(3)理解词语。
硬朗:指老人健壮。
灵便:灵活。
毕竟:到底,究竟。
及时:指需要的时候就立刻去做。
照顾:照料。
替换:把原来使用着的衣物调换下来。·
四、试读课文。
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图上画的内容,找出来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出示挂图。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图上画的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五、六自然段。
1、看图,读第五自然段,说说“我’’在做什么?
(我正在晾帮助老奶奶洗的床单和衣服。)
2、老奶奶有什么表现呢?
(1)学生默读第五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2)出示这段话。
老奶奶高兴地从屋里走出来,把拐棍立在一旁,双手捧着我的头,把热乎乎的脸紧贴着我的脸,竿呼呼地说:“你真是个好孩子!你们这样帮助我,照顾我,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我该怎么谢你们呢!”
分组讨论思考题。
a、老奶奶为什么会这样做?这么说?
(表示对“我”这样照顾她十分感激,对我非常喜爱。把“我’’和妈妈当作她的亲人,甚至超过了她的女儿。)
b、说说用上带点的词语好在哪里?
(这三个词把人物高兴、疼爱、激动的心情表现得更加具体,使语言的感情色彩更加强烈。)
集体汇报讨论结果。
(3)指导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采取生练读、评读、师生配合读的形式。
过渡:老奶奶说“你们这样照顾我”,这里的“你们”还指谁?妈妈是怎样照顾老奶奶的7、
三、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读课文,说说妈妈是怎样照顾老奶奶的?
(妈妈是个热心肠的人,每天从地里劳动回来,总要到老奶奶家去看看,有时给她缝缝洗洗,有时替她买米买盐。)
2、比较句子,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1)妈妈是个热心肠的人,每天从地里劳动回来,到老奶奶家去看看。
(2)妈妈是个热心肠的人,每天从地里劳动回来(总要)到老奶奶家去看看。
(用上“总要”说明妈妈一直、一贯地帮助老奶奶。)
3、妈妈是怎样教育我的?
(放学回来,你也该帮助老奶奶做点事。少先队员应该懂得尊敬老人,照顾老人。)
4、小结:“我”主动地为老奶奶做事,是因为“我”一直记着妈妈的教诲。
过渡;妈妈和“我”为什么像亲人一样照顾老奶奶?
四、学习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
1、分组读课文,讨论:妈妈和“我”为什么像亲人一样照顾老奶奶?
(讨论归纳为:
①老奶奶年纪大了,手脚都不灵便,女儿又在县城工作,需要人照顾。
②尊敬老人,照顾老人是一种美德,人人都应该做到。
③邻里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④各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团结帮助,友好相处。)
2、比较句子,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1)她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该买的不能出去买,该做的不能做。
(2)她(毕竟)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该买的不能出去买,该做的`不能(及时)做。
(用上“毕竟”说明老奶奶到底是快80岁了;用上“及时”说明该做的不能马上、立刻做。)
(3)指导朗读。五、读课文,说说哪些内容是根据图想象出来的?根据什么想象?(老奶奶的困难,是通过立在墙边的拐棍和老奶奶一头白发想象到的;第四自然段是作者推断出”我“这样做的原因)
五、总结全文,想想课文为什么用“亲人”做题目?
(“我”和妈妈对老人的照顾,不仅体现了邻居之间的关怀和对老人的尊敬,而且体现了在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各民族之间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友好相处。)
课内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给下面宇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
齐( ) 更( ) 其一( )
争( ) 奂( ) 董一( )
三、写出下列字的笔画。
“朗”字共笔,第六笔是——。
“换”字共笔,第九笔是——。
“及”字共笔,第二笔是——。
“顾”字共笔,第四笔是——。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老奶奶——从屋里走出来,把拐棍立在一旁,双手捧着我的头,把——的脸紧贴着我的脸,说你真是个好孩子你们这样帮助我照顾我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我该怎么谢你们呢
1、给短文中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填上的词语表达了老、奶奶怎样的心情?老奶奶为什么把脸紧贴着“我’’的脸?老奶奶为什么说你们“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我国还有哪些民族?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
2、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宿建德江》。
3、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揭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古诗《宿建德江》(板书课题),作者孟浩然。
二、自学古诗
1.范读全诗。(整体感知内容)
2.指名让学生读,检查学生的读音及断句。
3.自学理解诗句的意思。
自学提示:
(1)根据课文注释,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2)小组讨论,议一议如何理解这首古诗。
(3)提出问题。
三、检查自学
1.结合诗句理解词句的意思。
移舟:划船离岸的意思。
泊:划船靠岸。
烟渚:渚,水中的小块陆地。烟渚,雾气笼罩下的江中陆地。
愁新:即新愁,由落日到黄昏,引起诗人新的愁苦。
野旷:野,野外。旷,空旷。
天低树:天比树还低。
2.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结合图意理解诗歌的后两句。
在一个江中的孤岛上,几棵高高的树被风吹得东倒西歪,远远望去由于是在空旷的野外感觉天比树还低。清幽的月光照在水面,感觉月亮离人是那么的近。
引导体会作者心情:此时作者远在异地,举目无亲,孤苦无援,身处这空旷的`野外,一种思乡之情幽然而生。夜幕降临,水中月,船中人又似乎离得那么近,有了一丝喜悦,也带来一些慰藉。
待到明天诗人又会想什么呢?
(又是一些新愁。)
四、指导朗读
1.理解了这首诗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呢?
2.指导朗读,注意停顿,仔细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3.配乐朗读
板书设计: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9个词语。认识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哪只白鹤能找到鱼,并懂得其中的原因。教育学生遇事要动脑筋,注意事物的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指导朗读,进行识字教学,知道三只白鹤各以什么做标志记住鱼的地方。
难点是弄明白为什么只有第三只白鹤能找到鱼。
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分别画有“三只白鹤、太阳、白云”的粘贴图。
2.生字生词卡片。
3.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新课
指白鹤图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动物白鹤腿细细长长的,嘴尖尖长长的,它这样子最有利于捉鱼了。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有关白鹤的课文。教师板书课题:三只白鹤。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注字音,读通课文。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要注意长句子中间的停顿,读完对照要求进行评议、改进。
三、再读课文
1.以问引读,学习第一段。
(1)什么时候,三只白鹤在干什么学生读第一句。
(2)他们——学生接读第二句。
学习生字“饱、埋”。“饱”是形声字,“埋”是会意字。根据字的特点帮助学生记字形。看看第一幅挂图,练习朗读第二句。
(3)连起来练习朗读第一段。
2.三只白鹤分别用什么标记来记住埋鱼的地点呢
(1)自由朗读第二段。
(2)指名三位同学一人读一句,教师板书:第一只太阳底下第二只白云下面第三只柳树旁边。板书生字“第、底、旁”时,让学生留心看老师怎么写,学生跟着书空
(3)出示与书上第一幅插图内容相似只少了三只白鹤的挂图,利用活动的“白鹤”图,分别演示它们记住的.标记。
3.第二天,三只白鹤按照自己记住的标记去找鱼了,谁能找到呢
(1)学生自己读读三、四段课文,同座位讨论讨论:哪只白鹤能找到埋在地里的大鱼为什么
(2)大家交流讨论。
(3)教师利用活动挂图帮助理解:
①出示只有背景内容的挂图,利用活动的太阳图,演示“刚刚升起”,注意贴的位置与原先位置不同。
②利用活动白鹤演示“朝太阳飞去”。点明此时太阳下的土地已经不是埋鱼的地方了。
③贴上活动的“白云”图(与原先位置不同),利用活动“白鹤”演示“朝白云飞去”。点明此时白云下的土地也已经不是埋鱼的地方了。
④利用活动“白鹤”演示“飞到河边,落在大柳树旁边”。得出结论:第三只白鹤能找到埋在地里的大鱼。因为柳树长在土里,在短时间内是不会移动的。
4.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复习生字,指导识字、写字。
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2.学生自己分析,大家交流记字方法。
3.指导写字。“第”的竹字头约占田字格的四分之一,下面的“弓”要写得扁宽些。“底”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起”的“捺”要长需舒展,托住上边的“已”。
三、课堂练习
1.完成练习3。先比较每组字的异同,再自己组词,口头交流,然后写下来。
2.完成练习4。先让学生自己完成填空,现进行交流、订正。
四、扩展练习
课后收集童话或寓言故事,召开一次故事会。
板书设计
29三只白鹤
怎样记
第一只 第二只 第三只
太阳底下 白云下面 柳树旁边
谁能找到鱼
《三只白鹤》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低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多,如何帮助学生正确、有效地记忆字形,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探究课题,在我的平时语文教学中,我尽量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我总结出来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利用基本字记忆字形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量的独体字,把这些简单易记的独体字当作基本字,利用基本字加一笔、减一笔或合起来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字形。例如:“日”加一笔是“目”、“目”减一笔是“日”、“大”加一画是“天”,“天”减一画是“大”,这样既能帮助学生记忆新字,同时又让学生区别开了这些形近字。
二、利用部首的变化在比较联系识字。
在生字中有许多相近的.字,在学习时,不让学生单独去认字,而是把相近的字一并出现,在比较中识字,在联系中区别。如:学习“目”字,可与“日”字相比较,“日”太阳只有一个,所以“日”里只有一横,“目”眼睛有两只,所以,“目”里有两横。如;学习“她”字,可与“他”“地”相联系比较,在学生观察比较后,让他们总结出:这三个字的右边都是“也”,但又有不同,男人他是亻,女人她是女,地是土。这样,学生通过比较它们的偏旁及其表示的意义,便不会混淆了。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要求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掌握课文中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提心吊胆、尝试造句。
3、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4、模仿最后一段的构段和表达的方式写出一位自己所敬仰和赞颂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羊皮筏子的特点和功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合作讨论去感受、去发现、去体会艄公的形象内涵。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1、预习
(1)读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朗读要正确,通顺。
(2)通过结合上下文和理解生词,无法自己理解的词语或句子请做上记号。读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可通过问题的.形式记下来,准备课上讨论。
(3)收集课文中和课外书中描写黄河的词语和句子,准备课上交流。
(4)从课外书或网上去寻找黄河上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了解它的制作、特征和功能,最好能附上图片。
(5)在人与外界的各类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种人,请你收集一些介绍他们的有关资料。
(6)理解词语(带点的字先理解)
筏子 竹篙 胆战心惊 惊涛骇浪 如履平地 提心吊胆
2、课件制作
3、其它准备工作
(1)课前教师提供一些关于羊皮筏子和艄公的资料,分发给学生。
(2)课上准备好电脑,实物显示频、投影仪器等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解题质疑
1、谈话引入,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与黄河有关的课文,(板书:黄河)同学们,在你脑海中,黄河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请谁来说一说。
2、课文写到了黄河,作者面对黄河时,他的所见所感也是通过丰富的语言传达出来的,出示:黄河滚滚 万马奔腾 浊浪排空 波浪滔滔惊涛骇浪 激流 湍急 汹涌 胆战心惊 提心吊胆 如履平地。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这篇童话通过风和太阳两次比本领的经过,告诉我们各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我们一定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看待别人。全文共有九个自然段。这篇课文情节紧凑,富有戏剧性变化。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活泼,颇有个性,适合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
学情分析:
初读课文时,可用提问激趣,导入新课:“风和太阳究竟谁的本领大呢?”细读课文要指导学生抓住风和太阳比本领的不同起因、方式和结果,来认识他们各有各的本领,不能简单地说谁的本领大。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会用“觉得”写一句话。
2、能够分角色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让学生懂得各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一定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看待别人。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提出问题,学会生字词
一、提出课题
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谁和谁比本领?他们究竟谁的本领大?)
二、初读指导
1、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写上序号。初步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
4、抽读生字词卡片。
5、指名试读课文。
6、齐读课文。
三、描红指导
四、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风说的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生字卡片
2、默词
二、新授
1、上节课,我们知道课文1—3自然段写了风和太阳第一次比本领,他们怎么比的呢?
2、教学1——3自然段
(1)指读1——3自然段。
(2)风和太阳为什么比本领?
(3)你觉得风怎样?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能读出风那骄傲的语气吗/
(4)太阳又怎样呢?“强烈”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5)分角色朗读1——3自然段。
3、教学4——9自然段
(1)第二天,风和太阳又碰见了,他们之间又怎么比本领的呢?
(2)此时,你觉得太阳怎样?从哪些词看出来的'?“得意”可以换成什么词?请你通过朗读把太阳那得意的样子读出来。
(3)针对风的提问(出示挂图)
太阳怎么做的?风呢?(出示挂图)你们看。有了风的帮忙,小船怎样前进的?书上用的动词是多么精彩。
齐读第7自然段
4、太阳看到这一切,料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吗?你怎么知道的?
5、齐读风最后一句话。(出示最后一句话)你从风的话中,读懂了什么?
6、分角色朗读4——9自然段。
有感情朗读全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一、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复述课文
1、用板书内容引导学生复述。
2、各人轻声复述。
3、同桌两人交替复述、评议。
4、指名向全班复述。
三、课堂练习
1、读句子(文后练习4)
2、用“觉得”写一句话
3、比一比
各()吹()推()列()
条()次()难()烈()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太阳光越(),船夫越(),船也就走得越()
(2)风()帆,帆()船,像()一样飞快地前进。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材简介:
《书的世界》是一个开放性的单元。通过逛书店购书,借阅图书的实况片及自己介绍图书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书知识,了解获得书的途径, 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养成学生读书的习惯,并进行渗透性识字。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了解获得图书的途径。
2.了解书名、书的分类等有关书的知识。
3.学会生字、新词。
(二)能力目标
1.综合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字、写字。
2.介绍自己喜欢的一本书,进一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使学生获得一些关于书的知识,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三)情感目标
围绕“书是知识的海洋,书里有精彩的世界”,让学生明了书的意义,引发学生对书籍的向往和求知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一些有关书的知识,学会生字、新词。
难点:通过活动、游戏,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养成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2.学生准备:带上自己喜欢的一本书
一、猜谜引入,激发兴趣。
师:请大家一起来猜猜谜语。仔细看一看,这则谜语里面,有没有你不认识的字?
课件出示谜语:有厚又有薄,有长又有方,打开看一看,知识里面藏。
(可能有的学生不认识“厚”、“薄”、“藏”三个字,教师请同学互相帮助识字,并顺便讲解“厚”和“薄”是一对反义词,“藏”是多音字。)
师:没有不认识的字了,那么大家就一起来读一读这则谜语。
(生齐读)
师:猜猜是什么?
生:书。
师:为什么是书?
生:因为谜语中说“知识里面藏”。
师:为什么“知识里面藏”就是书呢?
(生答略)
师:因为书是知识的海洋。就让我们到知识的海洋中去认识书吧!
(生齐读课题:书的世界)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课伊始,趣即生”的目的。同时,在猜谜活动中渗透识字教学。】
二、观看短片,自主识字。
师:你知道很久很久以前,书是什么样的吗?请看短片:书的历史。
(学生观看教师制作的短片,边看短片中的字幕,边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合作解说短片。)
【设计意图:学生不仅了解了书的演变过程,增长了知识,激发了对书的兴趣,而且在观看短片的过程中还认识了很多生字新词。】
师:看了短片,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感受)
师: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书。虽然书的形式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出示PPT,生齐读:书是知识的海洋,书里有精彩的世界。
【设计意图: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引领学生走进书的世界,领略不同历史时期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为“书海”赞叹的同时,学生也在活动中自主识字。】
三、走进书的世界,活动中识字。
1.了解书的世界在哪里。
师:走进书的世界,书的世界在哪里呢?翻书48—49页,寻找有书的地方。
(学生汇报寻找的结果,并阐述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读词,强调“厅”的读音。把词条贴在黑板上,并指导“报”的书写。)
师:黑板上的这些词语,都是小朋友们找到的有很多书的地方。谁还能帮它们分分类,哪些是买书的地方,?哪些是借书的地方?
(学生分类,教师移动词条在黑板上分类。)
买书的地方:新华书店、报刊厅……
借书的地方:阅览室、图书馆、文化站……
【设计意图:观察寻找、进行分类,使学生了解到获得书的途径。相机进行识字教学,字音、字形、字义教学落实。】
2. 在书的世界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书。
(1)阅览室见闻
师:在书的世界中怎样找到自己喜欢的书呢?昨天,孩子们去参观了阅览室,谁能说说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
(师生聊天,谈论在阅览室的见闻,引导学生关注书的分类,并掌握在阅览室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的.方法。)
(在师生谈话中,相机指导“杂志”的读音和字形,强调“工具书”中“具”的字形。)
【设计意图:师生对话中,学生明了书是有分类的,了解到大致有些什么分类,分类的目的等,从而能在“书的世界”中去寻找自己想要的书。同时进行识字教学的落实,字音、字形、字义的教学就水到渠成。】
(2)设计“藏书格”小游戏
师:为了便于人们阅读和快速查找书籍,工作人员对书进行了分类。现在这有五个小箱子,分别装着不同类的书,工作人员准备把它们放到书架上去,想看看吗?
(多媒体课件中设计五个不同颜色的盒子,点击不同的盒子,出现不同类别书的封面或书名:有科普类的《十万个为什么》,童话《安徒生》,漫画《父与子》,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还有一个盒子中只有书名《木偶奇遇记》,书名号为蓝色,偶和遇分别为红色和绿色进行区分强调。)
【设计意图:游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游戏,把教学内容巧妙融入其中,有趣、自然、和谐的课堂情景,让学习成为快乐的事。】
认读书名,认识书的分类,活动中识字,教师巧妙指导。如“浒”字的认读,变生字小魔术,去三点水变成“许”,去言字旁变成“午”。小结:咱们中国的汉字多有趣呀!去掉一点点,多出一点点,就变成另一个字了。咱们小朋友可要特别留意呀!
留白设计:一个空盒子。告诉学生书被借走,只留下书名。同学的注意力集中在书名,指导学生认识书名号。要求认读的形近字“偶”和“遇”,由于课件上颜色的区分,难点也迎刃而解。
师:(小结)这些书都是值得我们好好去读的书籍。走进书的世界,书是知识的海洋,书里有精彩的世界。
3.把自己喜欢的书介绍给大家。
师:今天,大家都带来了自己喜欢的书,让我们来看看你们都带了什么书。
(学生拿出自己喜欢的书。)
师:请向同桌介绍你所带的书的书名,并领同桌小朋友一起读读书名,还可以说说你喜欢这本书的理由。
(学生小组学习。)
师:大家刚才都很投入,通过刚才的交流,你对你们小组谁的书名最感兴趣?
(学生集体交流。)
师:(小结)还有很多有趣的书,咱们今天就不再逐个介绍,不过没有关系,我相信以后的课余生活,你们一定会更加丰富。所有小朋友都可以去了解别的小朋友手中有些什么书,你对谁的书最感兴趣,大家不妨交流交流。
师:我们的语文书也为我们推荐了一些好书,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些书的书名。
(学生读书名)
师:如果你和书交了朋友,你就走进了书的世界,你就会成为有知识有文化的人。
【设计意图:交流中学生互助学习,交流中展现个性化学习方式和个性化表达,交流中激发学生对好书的渴望。】
四、书签创作,拓展识字。(7分钟)
出示PPT:书是知识的海洋,书里有精彩的世界。
师:老师把这句话写在了书签上,勉励自己努力去读书。我还写了两句,一起来读读。
出示PPT: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师:请拿出自己的书签,也试着写一句,勉励自己认真地读书。
(请学生读自己的书签。)
师:我们今天的学习只是一个开始。我们要和好书交朋友,与好书一生为伴。
【设计意图:这节开放性的识字课,在课堂的结束环节——书签创作的设计中,把对全课的总结升华、识字学习的延展、开放性的写字练习融为一体。】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古诗的教案02-07
小学语文荷花教案07-11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小学语文《柳树》教案11-19
小学语文教案11-07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7-22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9-01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9-02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27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7-28